反馈意见书范文

时间:2023-03-14 04:3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反馈意见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反馈意见书

篇1

审计报告反馈意见书范文

县审计局:

伊南工业园区管委会于20xx年8月xx日收到审计意见书,根据审计报告的内容,对该报告内容存在以下两点异议,现向贵单位提出意见反馈如下,供研究参考:

一、基本情况

项目进展情况。截止20xx年初,察布查尔县伊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开工建设,共实施项目11个,已完工4个。

伊南工业园区工程项目情况:已完工项目3个(20xx年凿井工程、20xx年自来水xxKV供电线路安装工程、20xx年自来水xxKV供电线路安装工程(增加),正在建设项目6个(20xx管理房工程、林带工程、道路工程、供水工程、排水工程、滴灌工程)。

中小型企业创业园区工程项目情况:已完工项目1个(20xx年园区道路)。正在建设项目1个(供水管网及清水池和附属工程)。

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园区20xx-20xx年工程建设项目资料不完备。例如,伊南工业园区自来水井工程和伊南工业园区管理房工程,仅有施工合同;自来水xxKV供电线路安装工程(含增加)工程仅有施工合同及预算书;园区林带工程、滴灌工程,仅有立项批复文件、施工承包合同、施工监理合同,缺失资料为:工程项目申报、立项批复、工程规划、设计合同、图纸文件、标准规范有关技术文件、招投标文件等一系列工程资料,以上6个项目资料缺失率为80%。其他5个项目也有不同程度的资料不全现象。

反馈意见单位:伊南工业园区管委会(盖章)

联系人:________

日期:________

客户反馈意见书范文

尊敬的客户:

衷心的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为了不断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完善我们的工作,为了给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致以我们诚挚问候的同时,请您在百忙之中填写以下意见反馈表。我们热切的期盼着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不胜感激,谢谢!

为了能及时的收到您的反馈意见及建议,请您把表格填写完整交给我们的工作人员,或将意见发送我们的企业邮箱huanyupower@.com。

再次忠心的感谢您的支持与信任!

篇2

1.高校图书馆意见处理与反馈存在的问题

当今高校均有其自身图书馆管理制度,以往的管理制度在不断选择、不断更新的进步着,虽然都有对读者的意见进行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以往的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缺陷:对于读者给予的意见处理的不够科学,不够完善;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大多从容易着手的意见进行,其余的大都不予实施;读者给予建议的渠道虽然比较多,但是不够直接,反应系统很慢;新兴的网络时代虽然运用比较方便,但是对于读者的要求其素质、知识更多;很多图书馆网站的建议箱都比较繁琐,很多都要注册完才能给予意见;大部分读者的意见没有收到及时的意见回复,使得读者提意见的积极性降低,甚至不满;很多图书馆对于读者的表扬兴奋接受,但是对于更多不满批评之言不予理睬或者处理不及时;很多读者的意见一样时,没有足够重视,或者相关人员对图书馆的新的管理制度的不了解,认准旧的制度和读者针锋相对,产生纠纷;一些意见具有阶段性,意见未纳入工作计划中;很多意见本身也存在着矛盾或者对立,对于这些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直接抛弃;读者的意见处理等和图书馆有关部门协作有一些问等等。

2.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反馈机制的原则

2.1 客观和及时原则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时代,所以图书馆更多的也朝着更完善的网络化发展。网络时代变化不停,信息量也是越来越大,所以对应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反馈机制就必须要求及时,一旦不及时,有可能一个好的意见就错过,也有更大的可能是读者的意见越来越多,就会降低选择优秀意见的质量。其次,作为大众文化的核心之一,图书馆读者的反馈意见就是最贴近实际的,如果不够客观来处理这些意见,必然会导致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历史记录越来越远,不利于优秀图书馆的建设。

2.2 系统原则

做好了网络时代的高校读者反馈的客观及时原则之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形成一个很大的反馈系统,不仅是对及时和客观原则下的补充,更是对于图书馆的工作的一个很好促进措施。包括着从收到意见的及时处理;也包括这图书馆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必须各个相关部门做好本分工作,再加上协调合作,就可以更好地处理好读者的意见。

2.3 正确对待各种不同的读者原则

一般图书馆的读者爱可以根据读者反馈的程度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常喜欢反馈意见的读者,另一种就是不喜欢反馈建议的人。其中,选择沉默的读者占大部分,这些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当遇到一些不好的现象也很少反馈;这些人一般不会告诉图书馆,他喜欢和不喜欢什么,他们更多地就是喜欢就以后多来一点,不喜欢的话以后就少来甚至不来。那些经常向图书馆反馈意见的读者,特别是提出一些消极的反馈意见时,就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这些意见,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4 图书馆反馈制度化、日常化原则

现在的高校人群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每一年都有新的学生进来,自然也有很多学生毕业离校,所以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也在更新换代。伴随学生的成长,图书馆中的需求和兴趣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伴随着图书馆学生的更新,每一个不同年代的学生,需要的信息也随之变化。所以现阶段的高校图书馆的反馈制度就应该保持着日常化。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无处查询。所以一个好的图书馆,就有着自己一套完善的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是一个图书馆运行的基础。随着每一年面对着不同群体的学生,完善的制度也需要做符合实际的调整,根据这高校生源的变化规律,有规律地开展定期读者调查,建设一个固定的渠道反馈,这样可以保持着传承性,时刻关注反馈信息的变化。在这些基础上建立一个与时俱进的高校图书馆制度。

2.5 读者调查与读者反馈相结合的原则

读者的反馈信息整体呈现着零散状态,对于图书馆进行决策有一定的推动,但是要进行真正大型的决策时,光有读者的反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有着整体读者的意见,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定期的读者调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问卷调研,及时整理有用的信息,加上读者在读书馆学习过程中反馈建议,才能做好决策,使得读者和图书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有效沟通。

3.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意见反馈的途径

3.1 学院(系部)牵头联系的途径

根据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馆员的自身学历专业情况,可以设立一些学科馆员,在各学院(系部)设立负责联系,及时从学院(系部)师生对图书馆产生的意见进行总结,读者可以先反馈到学院(系部),再从学院(系部)反馈到这些馆员,再汇集到图书馆关于建议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于师生意见的进行最终接受并吸收。

3.2 在图书馆内设立咨询台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日新月异,学生需要最快时间内了解到新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咨询。第二,如果学生有好的意见可以直接提出,咨询台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加以记录。

3.3 网上参考咨询模式

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上建立意见箱,放在醒目之处,师生只要一进网站,如果有意见就可以第一时间在网站上给予留言。

3.4 图书馆建立“馆长接待日”

为了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避免馆员在工作时的不足,建立“馆长接待日”可以从更深层次地了解最实际的情况,也可以让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读者意见反馈的重要性,也能更为完善地建立本校的图书馆读者意见处理与反馈机制。

3.5 图书馆开展专题活动

现代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专题活动,有利于让师生了解给予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意见的重要性。秉承“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主导”管理理念,也让更多学生熟悉图书馆,将宣传推展活动常规化、进一步建立了宣传长效机制,为全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深入、高效的服务。

篇3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区审计局直接实施完成的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审理,是指法制科依据审计法和审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业务科室提交的反映审计(调查)项目过程和结果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修改的行为。

第四条审计(调查)项目审理工作分为一次审理和二次审理两个阶段。一次审理在审计组完成现场审计,按规定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向被审计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前进行;二次审理在审计组收到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按规定提出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类文书代拟稿后进行。

第五条审理工作采取报送审理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审理人员可以到审计现场进行审理,或经总审计师提出意见报分管局领导同意后,直接到被审计单位核实有关情况。

第六条审计组组长(或其指定人员)在编制审计组的审计(调查)报告之前,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进行审核,提出明确的审核意见。

第七条审计组所在科室负责人在审计组将审计(调查)项目相关资料提交法制科一次审理前,应当组织审计组成员讨论审计(调查)报告等内容,并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复核,提出一次复核意见。

第八条审计组完成现场审计,按规定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向被审计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前,应当将下列资料提交法制科进行一次审理:

(一)审计工作方案、审计实施方案及调整方案;

(二)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工作底稿、重要管理事项记录、审计证据材料;

(三)审计组代拟的审计(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稿草稿);

(四)审计组所在科室出具的一次复核意见;

(五)审计定性、处理处罚适用的必要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六)其他相关资料。

第九条审理人员在一次审理过程中,应当以审计实施方案为基础,重点关注审计实施的过程及结果,主要审理下列内容:

(一)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事项是否完成;

(二)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是否在审计(调查)报告中反映;

(三)主要事实是否清楚、相关证据是否适当、充分;

(四)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是否恰当;

(五)评价、定性、处理处罚意见是否恰当;

(六)审计(调查)报告中对发现问题的定性和处理与同类项目同类问题是否一致;

(七)审计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八)其他需要关注的重要事项。

第十条审理人员经一次审理,提出审理意见后,应当及时提请法制科负责人召开审理会议,进行集体研究讨论。

一次审理会议一般由法制科科长主持,审理人员、审计组相关人员参加,也可以吸收其他科室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法制科可提请总审计师主持一次审理会议,法制科负责人、审理人员、审计组所在科室负责人、审计组组长、审计组相关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

第十一条审理人员应当对一次审理的主要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对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意见,经一次审理会议主持人确认后,形成一次审理意见书。

第十二条根据一次审理发现的有关问题,法制科在出具一次审理意见书时,应根据情况提出下列明确意见:

(一)要求审计组补充重要审计证据;

(二)指出审计(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第十三条审计组及所在科室应当对一次审理意见书提出的问题及意见认真进行研究,积极采纳合理意见,并对审理意见的采纳情况逐一向法制科作出书面说明,无法采纳的要说明具体原因。审理意见的采纳情况说明和修改后的审计(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稿)应当及时提交法制科。

第十四条法制科应将审计组及所在科室修改后的审计(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稿)及有关资料及时报总审计师审核,总审计师签署审核意见后,由审计组所在科室报分管局领导,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后,以审计机关的名义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第十五条审计组应当及时将审计(调查)报告(征求意见稿)送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如召开交换意见会的,应提前两天通知法制科,法制科可以安排审理人员参加会议。审计组应认真研究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对被审计单位有异议的事项进行核实并作出书面说明。

在此基础上,审计组应代拟审计机关的审计(调查)报告;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由审计机关进行处理处罚的,代拟审计决定书;对依法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纠正、处理处罚或者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的事项,代拟审计移送处理书;对审计发现的显著轻微违法违规问题,审计期间已经整改的或者建议由被审计单位自行整改的,代拟审计建议书。

审计组所在科室负责人应当对上述资料和业务文书进行复核,提出二次复核意见。

第十六条审计组收到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按规定提出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类文书代拟稿后,应当将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资料连同下列资料一并提交法制科进行二次审理。

(一)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调查)报告的反馈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采纳情况的书面说明;

(二)代拟的审计机关审计(调查)报告等审计结果类文书;

(三)审计组所在科室的二次复核意见。

第十七条审理人员在二次审理过程中,主要审理下列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对征求意见的审计(调查)报告有异议的事项及审计组的核实情况说明;

(二)审计组及所在科室对审计(调查)报告的修改情况;

(三)审计组及所在科室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表述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正确,评价、定性、处理、处罚和移送是否恰当,编制是否规范。

第十八条审理人员经二次审理,提出审理意见后,召开审理会议可区别情况处理:

对审计组及所在科室采纳一次审理意见、被审计单位无重大异议事项,二次审理无具体审理意见的,可不再召开二次审理会议,经法制科科长同意后直接出具二次审理意见书;对有异议的项目,法制科按一次审理会议的模式组织二次审理会议。

第十九条审理人员应当对二次审理的主要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对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意见,经二次审理会议主持人确认后,形成二次审理意见书。

第二十条根据二次审理发现的有关问题,法制科在出具二次审理意见书时应明确提出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第二十一条审计组及所在科室应当对二次审理意见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研究,认真修改审计结果类文书,并对审理意见采纳情况逐一向法制科作出书面说明,不采纳的要说明具体原因。审理意见采纳情况的书面说明和修改后的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应当及时提交法制科。

第二十二条法制科根据审计组及所在科室对二次审理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认为有必要的,可以对代拟的审计结果类文书直接进行修改,对重要修改情况形成书面说明,并经审计组所在科室确认后,将修改后的审计结果类文书及有关资料报送总审计师审核。

第二十三条审计组所在科室应当将经总审计师审核后的审计结果类文书报送分管局领导。

第二十四条涉及基建投资审计中心的项目送法制科审理前,均需经基建投资审计中心主任审核。

第二十五条审理人员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加强与业务科室的沟通,充分交换意见,全面了解相关情况。业务科室、审计组及有关人员应当积极配合。

第二十六条审理过程中遇有争议或涉及重大事项,法制科和审计组所在科室应当及时向总审计师和分管局领导报告。

第二十七条法制科对报送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经法制科负责人同意应当退回业务科室要求补充完善。

第二十八条审计组在将审计(调查)项目书面材料提交法制科审理的同时,应当将审计结果类文书电子版通过审计管理系统(OA)提交有关审理人员。

审计组补充完书面资料、提交审计结果类文书电子稿后,法制科应分别控制在7个和5个工作日内完成一次和二次审理。如遇重大项目或集中审理项目等特殊情况时,经总审计师批准,可适当延长审理时间。

第二十九条审理结束后,法制科会同相关业务科室按规定程序提请召开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审计结果类文书。

第三十条法制科应当合理组织、安排审理人员,明确内部分工和相应责任。遇有特殊情况,经局长同意,可向业务科室临时借调审计人员参与审理工作。

审理人员要注重提高业务水平,切实做到严谨细致,确保审理质量,防范审理风险。

第三十一条审计组及所在科室人员、法制科及审理人员审计质量控制和责任,按照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审计组及所在科室提交审理的审计结果类文书、审理意见书的相关内容和审计结果类文书的修改情况,应当作为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考核的依据。

法制科应当定期通报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篇4

一、业务会议召开的时间。

根据审计署六号令要求,审计组代拟的审计报告经法制科复核并出具复核意见书后,审计组将代拟的审计报告及法制科的复核意见书报送局分管科室负责人,由局分管科室负责人提议,召开审计业务会议。

二、审计业务会议审定的内容。

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审计报告的内容:一是审计报告是否按照审计署六号令的要求内容进行撰写,要素是否齐全。二是对查出的问题是否全部如实反应,表述是否正确。三是对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法律法规依据是否准确。四是审计评价是否恰当。五是审计建议是否有针对性。

三、业务会议参加人员及程序

一般性的审计报告,由局分管科室负责人主持召开小型审计业务会议讨论审定。参加人员包括局分管科室负责人、分管法制科负责人、审计组所在科室和法制科的负责人、审计组长和其他有关人员。

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由局分管科室负责人提议,经局长同意,由局长或其指定的其他负责人主持召开审计业务会议审定。参加人员包括局分管科室负责人、分管法制科负责人、审计组所在科室和法制科的负责人、审计组长、有关专家和其他有关人员。

重要审计项目是指属由几个科室进行的项目及发现重大违纪违法线索的审计项目,其他均为一般性的审计项目。

会议首先由审计组长汇报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报告的内容及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说明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其次由法制科长汇报复核情况及相关意见,与会人员逐一发表意见,充分讨论;最后主持人总结发言,形成会议结论。

四、审计业务会议结果的应用。

审计业务会议应当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审计业务会议决定。审计组所在科室负责审计业务会议的记录工作,由会议主持人签字。审计组所在科室根据审计业务会议决定修改审计报告,草拟审计决定、审计建议书和审计移送处理书,报局党组研究。

篇5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基础管理,促进纳税人自觉、如实、全面申报纳税,提高税收遵从度,加强国税机关对纳税申报的监控力度,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称纳税评估是指国税机关根据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及其他征管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审核、比对、分析、核查,对纳税人一定时期内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综合评估的工作。包括行业评估和个案评估。

第三条 本规程适用于国税机关管辖范围内各税种的纳税评估。

第四条 市、县级国家税务局应指定一个业务部门负责本地区纳税评估的组织、协调、计划安排、考核等工作,相关业务部门要密切配合。

第五条 纳税评估属于税务机关日常性税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纳税评估中,要将案头资料分析与必要的实地核查结合起来,对纳税评估发现需要进一步核实的问题,评估人员可进行实地核查。

第六条 纳税评估分为对象确定、评估分析、约谈说明、实地核查、评估处理和评估复核等六个步骤。纳税评估的结果应并入“一户式”纳税信息资料管理系统。

第七条 纳税评估业务管理部门应建立与稽查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和与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联系制度,加强部门配合,减少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第八条 各级国税机关应加强纳税评估工作的考核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要加强对评估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和责任意识的教育,不断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

第二章 对象确定

第九条 纳税评估对象确定是指纳税评估业务管理部门,按照一定的方法,对纳税人进行筛选并确定纳税评估对象的过程。

纳税评估对象确定的方法分为利用资料稽核的结果确定和根据其他信息来源直接确定两种。

第十条 资料稽核是市、县级国税机关按设置的参数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筛选,并产生结果的过程。利用资料稽核结果确定对象是指国税机关利用资料稽核结果按异常程度从高到低确定或按特定要求确定评估对象。资料稽核参数的设置由省、市、县国税机关根据规定的权限确定和修改。

第十一条 直接确定对象是指各级国税机关根据日常管理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认为需要进行纳税评估而直接确定评估对象的方法。直接确定对象包括上级交办、责任区管理部门和税源监控分析部门等其他职能部门认为需要进行评估的纳税人或项目。

第十二条 纳税评估对象的确定,一定时期内可以省辖市国税机关确定为主,并在加强业务培训、指导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区(县)级国税机关确定为主。

省局也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确定不同时期的纳税评估重点及评估方法,由省辖市国税机关确定具体评估对象。

县(市、区)税源管理部门可以结合上级下达的评估任务和本地实际情况,除上级下达的必评任务外,在保证税源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可结合工作量和实际税情自行调整并确定当前的重点评估对象。

第十三条 省辖市及县(市、区)国税机关的纳税评估业务管理部门在确定纳税评估对象时,应与本级稽查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对已纳入稽查对象或拟列入稽查对象的纳税人不作为纳税评估对象,但必须将有关疑点告知稽查部门。对已确定的纳税评估对象应分税种制作《纳税评估对象清册》和《纳税评估项目建议书》,并下达给具体纳税评估工作单位或部门。

第三章 评估分析

第十四条 评估分析是指评估人员采取人机结合方式,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纳税评估对象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并初步确定申报中存在问题的过程。

第十五条 在评税分析过程中,评税人员对发现的疑点问题,应利用“一户式”系统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日常管理所掌握的信息逐一进行审核分析,并将审核分析的详细情况列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

第十六条 评估分析过程中,评估部门因信息不全,需要补充收集评估对象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信息的,应将所需信息列出清单,交相关责任区管理部门调查了解。责任区管理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调查了解的情况反馈给纳税评估部门。

第十七条 纳税评估岗位人员在对评估对象评估分析后,应根据评估分析结果,区别不同情况分别按如下原则处理:

(一)疑点全部被排除,未发现新的疑点的,直接转评估处理环节;

(二)发现评估对象明显存在虚开或接受虚开发票现象的,应直接转入评估处理环节;

(三)明显存在不符合税前扣除条件及减免税条件事项的,应直接转入评估处理环节;

(四)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额小于评估分析判断的应纳税额,且差异额 万元以上(含5万元)的,应直接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五)其他情形的,应转入约谈说明环节处理。

第四章 约谈说明

第十八条 约谈说明是评估人员在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就需要纳税人说明的疑点问题,约请纳税人进行说明的过程。

第十九条 评估部门可采取信函、电话两种方式向纳税人提出约谈建议。采用信函方式提出约谈建议的,应统一采用《纳税评估约谈说明建议书》;采用电话联系方式提出约谈建议的,应及时做好电话记录,内容包括接电人姓名、电话号码、通话内容和时间等。约谈对象应为纳税人的代表人或其授权的财务负责人.

为保证约谈说明的效果,主管税务机关在向纳税人提出约谈建议时,可将要求说明的主要问题一并告知纳税人,但不得涉及发现疑点的具体评估方法。

第二十条 约谈说明可以采用当面说明、电话说明、书面说明、电子邮件说明等多种形式。当采用当面说明形式的,原则上要有二名评估人员同时参加,并做好《纳税评估约谈说明记录》;当采用电话说明形式的,可由一名评估人员负责交流,并做好《纳税评估约谈说明记录》。如约谈后纳税人愿意自查补税的,应将此意见作为约谈说明内容,在《纳税评估约谈说明记录》上进行记录。对通过当面说明或电话说明等形式仍不能说明问题的,可要求纳税人提供书面说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纳税人因某种合理原因不能按税务机关建议的时间说明情况,需要延期的,可在税务机关建议的时间到期前1日向税务机关的联系人说明情况,重新约定说明时间。重新约定的说明时间到期后,纳税人未能履约的,视同纳税人拒绝约谈。

第二十二条 为减少约谈工作量,税务机关在向纳税人提出约谈建议时,如纳税人主动选择以自查补报代替约谈说明的,应在约定的约谈日到期的前1天提出,并在约定的时间内向税务机关纳税评估部门反馈自查补税资料(包括自查补税的项目内容、纳税申报表、完税凭证的复印件)。

第二十三条 在完成与纳税人的约谈说明后,评估人员应就疑点问题的评估结果提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及时转入评估处理环节。

第二十四条 在实施约谈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形,应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一)纳税人拒绝主管国税机关约谈建议或不能在约定的期限内履行约谈承诺的。

(二)纳税人在约谈说明中拒不解释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或对评估人员提出的问题未能说明清楚的。

(三)约谈后同意自查补税,或者选择以自查补税代替约谈说明,但未在约定的期限内自查补税且无正当理由的。

(四)省辖市国税局确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实地核查

第二十五条 实地核查是指评估人员根据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日常检查的要求,对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及纳税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的过程。

评估人员对评估对象的有关问题进行实地核查时,可根据需要会同责任区管理员参与核查,责任区管理员应积极配合评估人员开展核查工作。

第二十六条 实地核查完成后,评估人员应将核查的有关情况及处理建议书面记载,与相关证据材料一道转入评估处理环节。

第二十七条 纳税人拒绝评估人员实地核查,或者以各种方式阻挠、刁难评估人员核查的,评估人员不得强行核查,应以书面形式说明未能实施实地核查的原因,直接将该纳税人转入评估处理环节。

第六章 评估处理

第二十八条 评估处理是指评估处理岗位人员根据评估分析和约谈说明、实地核查过程中所掌握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对评估对象存在的疑点问题做出相应处理意见的过程。

第二十九条 评估处理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一)疑点全部被排除,未发现新的疑点,由评估分析环节的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并注明“未发现违法行为,审定后归档”的建议。

(二)税务机关发出约谈建议后,凡纳税人已按期进行约谈说明,而且对税务机关提出的疑点问题已说明清楚,并同意自查补税的,由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并注明“由纳税人自查后补税”的意见和少缴税款的项目内容以及估计应补交的税额。

(三)税务机关发出约谈建议后,凡纳税人选择以自查申报代替约谈说明,并已按期自查补税,而且自查结果与税务机关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的,由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并注明“纳税人自查后已补税”的意见和纳税人少缴税款的项目内容以及实际补交的税额。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并注明“转稽查部门进一步检查”的意见。

1、明显存在虚开或接受虚开发票现象的;

2、纳税人拒绝评估人员实地核查,或者以各种方式阻挠、刁难评估人员核查的;

3、纳税人主动选择以自查申报代替约谈说明后,未能在规定期限内自查补税且未向税务机关说明正当理由的,以及自查补税结果与税务机关的评估结果差距较大且不能说明正当理由的;

4、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纳税人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行为;

5、在一个年度内,发现评估对象在以前纳税评估时已被发现并得以纠正的问题再次发生的。

第三十条 纳税评估部门在评估处理中,如发现税收征管中存在明显薄弱环节,应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建议填写《管理建议书》,并提交管理部门。

第七章 评估复核

第三十一条 评估复核是指对评估处理环节已提出处理意见的评估资料进行审查复核的过程。评估复核岗位的人员不得兼职同一评估对象的评估分析、约谈说明、实地核查和评估处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纳税评估复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纳税评估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规程要求,评估所涉文书资料是否齐全并按规定制作;

(二)评估分析和约谈说明环节对应分析、说明的问题是否都进行了分析、说明,有无遗漏;

(三)评估处理环节提出的拟办意见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不恰当之处;

(四)省辖市国税局确定的其他复核内容。

第三十三条、复核人员对规定的复核内容必须认真进行复核,并根据复核结果提出复核意见。

(一)对评估工作程序不符合要求,或者工作程序虽符合规程要求,但评估资料不全的,应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退回相关资料,限期补正。

(二)发现评估分析和约谈说明环节对疑点问题未分析、说明不清楚的,以及分析、说明时将疑点问题遗漏的,应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退回相关资料,限期补充分析、说明材料。

(三)对《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的拟办意见有疑义的,应在复核人员意见栏签注自己的意见后,报分局领导审定。

(四)对拟办意见中包含“自查补税”意见的,如未说明应补税的项目内容,退回评估处理环节补充。

(五)对《纳税评估拟办意见书》的拟办意见无疑义的,应在复核人员意见栏签“同意拟办意见”后,报分局领导审定。

第三十四条 复核岗位人员还应完成下列工作:

(一)根据纳税评估工作情况登记《纳税评估处理情况登记表》,并向上级机关反馈。

(二)对纳税评估后需转交稽查部门进一步检查的纳税人,制作《纳税评估转办单》,经分局领导审定后,向稽查局办理移交手续。

(三)对已完结的纳税评估户的评估资料整理归档。其中,自查补税纳税人的纳税评估档案资料,应有纳税人自查补税的纳税申报表(复印件)和税收缴款凭证(复印件);移送稽查部门进一步检查纳税户的纳税评估档案资料,应有稽查局接收的有关资料。

(四)向相关管理部门发出《管理建议书》。

(五)完成纳税评估中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

(六)上级机关要求报送的各项资料。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纳税评估工作所涉文书,除发给纳税人或其他部门以外,均可用电子文档形式进行保存,并及时做好备份工作。

第三十六条 各级国税机关及从事纳税评估工作的人员要加强对纳税评估中所涉指标和指标运用方法的保密,不得外泄。

第三十七条 各省辖市国税机关应建立纳税评估工作的复查制度,定期开展对所属县(市、区)国税机关纳税评估工作的检查,复查面不低于5%。并将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

第三十八条 国税机关对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评估对象存在违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应予以处罚的,应按法定程序给予处罚。

篇6

为切实做好投资项目全程工作,明确行政许可事项并联审批责任,规范并联审批程序,完善并联审批环节,提高并联审批效率,服务投资建设项目,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组织形式

(一)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工作由市投资项目全程办公室(以下简称办)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市纪委、监察局驻中心监督检查室负责并联审批全过程的纪律监督。

(二)建设项目的并联审批工作分阶段进行。发改局窗口负责备案、核准阶段(以下简称第一阶段)并联审批的主受理工作;国土局窗口、规划局窗口分别负责土地使用有关审批手续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以下简称第二阶段)并联审批的主受理工作;建设局窗口负责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阶段(以下简称第三阶段)并联审批的主受理工作;建设局窗口负责建设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以下简称第四阶段)并联审批的主受理工作。

(三)并联审批工作按照一窗受理、抄告相关、联动审批、限时完成、责任追究的要求,实行集中踏勘制、集中指导制、一次性告知制、项目联审会议制、缺席默认制和超时默认制等制度。

二、并联审批范围

我市投资项目全程范围内的属本级审批权限的基本建设项目,以及本级审批权限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在本级审批部门审查转报阶段,按照本办法规定实行并联审批。

三、工作程序

(一)第一阶段

1、项目单位持请示文件到办申请,办初审后交付发改局窗口审查。发改局窗口对申报的备案类项目进行审查,属于并联审批范围的,发放联办件通知书,抄告各相关部门窗口并报办。经集中踏勘和项目联审会通过后,发改局窗口正式受理并予以备案,再由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等部门窗口并联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2、对符合并联审批条件的核准类项目,由发改局窗口发放联办件接件通知书。经集中踏勘和项目联审会通过后,由发改局窗口发放联办件通知书,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等部门窗口进行并联审批,限期出具相关审批文件和证书(即规划局窗口对以划拨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15日内出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环保局窗口7日内出具《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国土局窗口7日内出具《土地预审意见书》),向发改局窗口反馈,发改局窗口正式受理并予以核准。

3、需要审批规划总平面的项目,先由规划部门办理《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待规划总平面审批完成后,进入并联审批程序。

(二)第二阶段

国土局窗口对申报的土地使用有关审批手续审查的同时,规划局窗口可同时进行建筑工程图纸审查。国土局窗口和规划局窗口接到申报手续后,分别发放联办件受理通知书,抄告各相关部门窗口并报办。

1、国土局对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五类项目可以按项目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手续,上级政府批准以后,国土局55日内供地、核发《建设用地批准书》,并依法定程序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其他项目用地由政府统一征地,经上级政府批准以后,再按项目办理供地手续,属于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的经过招、拍、挂以后,再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相关部门窗口办理其它审批手续。

2、城市建设项目图纸审核由市规划局窗口牵头,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召开图纸联审会,中心设立图纸会审室,各有关部门窗口需对建设项目图纸审核的,统一在图纸会审室进行审核。各部门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审图并提出修改意见,由规划局窗口汇总后,将报告送达办,由办一次性告知项目单位。未在审图期限内完成审图或提出修改意见的,不许再要求项目单位修改设计图纸。图纸联审会原则通过后,项目单位按要求修订图纸的同时,各部门窗口开展相应审批工作。待图纸修改完成后,市消防大队在20日内完成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气象局在3日内完成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人防办在1日内完成防空地下室方案备案,并向规划局窗口反馈。规划局窗口在15日内(含审图时间)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送达办,由办交付项目单位。

(三)第三阶段

建设局窗口负责本阶段的主受理工作,发放联办件受理通知书,抄告各相关部门窗口并报办。各部门窗口进行并联审批,必要时召开项目联审会。有关部门窗口出具相应的审批手续,并向建设局窗口反馈。建设局窗口当日审批后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送达办,由办交付项目单位。

(四)第四阶段

建设局窗口负责本阶段的主受理工作,发放联办件受理通知书,抄告市环保局、消防大队、气象局、人防办等相关部门窗口并报办。建设局窗口牵头负责相关审批部门联合进行验收。人防类工程由市人防办组织验收;水利类工程由市水利局组织验收;交通类工程由市交通局组织验收。

四、联审会的组织要求

联审会由主受理部门确定召开后,提前3天报告办,由办负责组织并安排会议室。办应主动参与,做好协调组织工作。联审会参加对象:办负责人、主受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项目单位负责人。联审会议的有关图纸、文件资料由主受理部门和项目单位提前2个工作日提交参加联审会的相关部门。

项目单位在联审会上进行“一站式”汇报;各部门窗口负责人(或代表)代表本部门发表意见,部门对发表的意见和默认事项承担相应责任;办根据议定情况明确各项工作办结时限;与会各部门窗口负责人(或代表)签字确认。任何部门窗口会后不得再要求项目单位进行系统汇报。新晨

五、集中踏勘的组织要求

集中踏勘由主受理部门商办组织实施。集中踏勘时间由主受理部门与项目单位协调报办确定后,主受理部门提前3天书面通知参加踏勘的部门。参加踏勘人员一般由各部门驻中心窗口负责人和办相关人员参加。集中踏勘的有关图纸、文件资料,由主受理部门和项目单位提前3个工作日提交给参加集中踏勘的相关部门。参加集中踏勘人员要按指定时间直接到现场,不得缺席。无故不参加的,视为同意,不得另行组织踏勘,并承担相应责任。参加踏勘人员要认真履行踏勘职责,一次性提出有关意见。实行集中踏勘后的审批件,部门一般不再派员到现场踏勘,个别项目需再次现场复核的,要报经办同意。除以上集中踏勘外,需由审批涉及到的职能部门单项现场踏勘的,由审批职能部门比照上述有关规定做好组织和管理工作。踏勘主受理部门必须做好每次踏勘会的记录登记工作。参加踏勘的各部门人员要当场填写《集中踏勘意见书》,在踏勘会议结束时提交主受理部门,报办备案。

六、几点说明

(一)办应将并联审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反馈中心,作为中心考核驻中心窗口及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上海市闵行区2009~2011年卫生监督举报投诉卷宗和报表。

1.2 统计分析 根据资料进行汇总梳理,并按照举报投诉来源分布、专业分布、处理情况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2009~2011年闵行区共登记受理各类举报投诉825件,其中2009年314件,2010年302件,2011年209件,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数量下降明显。

2.2来源分布

举报投诉方式有来电、来信、网上投诉、来访、电子邮件,其中来电是最主要的受理方式,共有620件,占举报投诉总数的75.2%;其次为来信方式,共有76件,占9.2%;第三位是来访56件,占6.8%(见表1)。

2.3专业分布

举报投诉专业分布情况按数量和比例分析,2009年前3位是无证行医、职业卫生和饮水卫生;2010年前3位是为无证行医、饮水卫生和医疗机构;2011年前3位是为无证行医、饮水卫生和公共场所(见表2)。无证行医类举报投诉每年都占到举报投诉数量的50%以上,是群众和社会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

2.4 查实情况

2009~2011年受理的825件举报投诉中,经调查属实的有436件,占52.8%,未查实的有332件,占40.2%,另有57件虽然举报人反映的违法行为未查实,但调查时发现了其他的违法行为,占7.0%(见表3)。

2.5处理情况

查实的436件举报投诉中,给予行政处罚的有169件,占38.8;予以取缔的有228件,占52.3%;发放监督意见书或责令整改的有92件,占21.1%;其余48件,给予记分、通报、诫勉谈话等处理,占11.0%(见表4)。

3 讨论

3.1 2009~2011年闵行区受理的举报投诉数量逐年下降,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2009年10月起,根据中编办《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的精神,上海市对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进行了调整,卫生部门主要承担职业健康监护的管理职责,原先承担的作业场所监督检查、职业危害申报等职责由安监部门承担。由于监管职责的减少,所以职业卫生监督的举报投诉数量相应有所减少。二是2009年10月起闵行区建立了全区统一的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信息平台,部分无证行医的信息通过“大联动”信息平台发现上报,2009年至2011年,该信息平台共上报无证行医信息20条、356条、448条。由于信息分流,所以通过举报投诉途径上报的无证行医数量有所下降。

3.2 来电为群众举报投诉的首选方式,主要原因是电话快捷方便,与接电受理人员有直接的沟通,对违法事实的描述比较清晰。所以卫生监督部门要重点提升接电人员的业务水平,既要热情礼貌、耐心细致,又要熟悉精通各个专业领域,还要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和解释能力。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和电子邮件类举报投诉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所以卫生监督部门要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及时掌握线索,快速予以反应反馈。

3.3 2009~2011年举报投诉的查实率在50%左右,未查实的原因主要有:⑴举报人提供的信息不准确,地址不够详细;⑵举报人恶意举报,道听途说;⑶违法行为日益隐蔽,尤其是无证行医,调查取证难度加大;⑷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未索取消费发票,不能提供病史记录等证据材料;⑸监督员的调查取证能力有待提高。所以要加大社会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如消费、就医时,要索取留存发票、病史等材料;同时也要加强卫生监督员的能力建设,丰富查处手段,提高监督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强化内部制约机制,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根据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和《禄丰县卫生局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卫生监督稽查是指本机构对科室和卫生监督员在卫生行政执法活动中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进行的监督和检查活动。

第三条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重证据、重调查研究。

第四条本机构负责人主管本所卫生监督稽查工作。

第五条州卫生监督所和县卫生局对本机构和下级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行为进行稽查。

第二章稽查职责和人员

第六条成立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稽查工作领导小组。

第七条生监督稽查的职责是:

(一)制订稽查工作制度、计划;

(二)检查卫生监督机构和监督员执行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情况;

(三)检查卫生监督员执法行为、文书制作、着装、证件证章使用等是否规范;

(四)对卫生监督机构内部管理工作作出评价,提出建议;

(五)调查处理对有关卫生监督机构和人员执法活动的投诉和举报;

(六)承担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稽查领导小组应当定期组织对卫生监督稽查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考核不合格不能担任卫生监督稽查人员。

第九条卫生监督稽查人员履行稽查职责时应当忠于职守,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遇有与被稽查对象有利害关系或其他有碍公正执法情况时应当回避。

第十条卫生监督稽查人员在履行职权时,任何个人和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不得干涉和阻挠。

第三章稽查程序

第十一条稽查领导小组对各科室及其卫生监督员卫生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综合性稽查,且每年至少稽查一次。

第十二条对检查发现、群众投诉举报、上级交办、有关部门移送的违法违规事件应当作好记录,经初步核实,对属于稽查范围的,有明确违法违规行为人、案件来源可靠的,由卫生监督所负责人报县局批准立案查处,同时报州卫生监督所稽查科备案。

第十三条卫生监督稽查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当两人以上。

第十四条卫生监督稽查人员在实施稽查前,应当全面了解情况,调阅有关资料,确定相应的稽查方案。稽查方案应当包括稽查目的、稽查内容及范围。

第十五条被检(调)查的科室、卫生监督员应当根据稽查的要求,提供与稽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和情况,如实回答提出的问题

第十六条卫生监督稽查人员在检(调)查时应收集有效的证据,并听取被检(调)查的科室、卫生监督员的意见;依据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对行政相对人进行现场检查、询问调查、谈话等,调查了解卫生行政执法情况

第十七条卫生监督稽查笔录应当交由被检(调)查单位、人员核对,核对无误后由被检(调)查单位、人员签字或盖章,拒绝签字的应注明原因。

第十八条卫生监督稽查人员在稽查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卫生监督行为规范的,可以当场予以纠正;对于拒不改正的,可暂扣其卫生监督证件证章。

第十九条稽查领导小组应当及时将稽查结果反馈卫生监督员。在稽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应当于稽查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稽查建议,稽查建议报县卫生局负责人批准后制作卫生监督稽查意见书。卫生监督稽查意见书应当同时报州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稽查科备案。

第二十条稽查过程中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交由其他部门处理的,报经县卫生局批准后,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一条被稽查单位在接到卫生监督稽查意见书后,应当及时整改并在30日内将整改情况报县卫生行政部门和稽查单位。

篇9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等建设行业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按照“精简、统一、高效、便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优化审批环节,切实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并联审批服务效能最大化,为建设单位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工作原则

一是一窗受理的原则。建设单位在资料准备完备后向市建委窗口提出申请,窗口组织人员在规定时限内对并联审批申报资料进行初审,对符合送审条件的项目予以受理,对不符合送审条件的进行退回并告知原因。

二是同步办理的原则。受理后,窗口向建委机关相关科室、单位发放并联审批审查表并分派相关资料,建委机关相关科室和单位受理申报材料和并联审批技术性审查表后,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技术性审查意见并按照工作程序返回窗口。

三是责任到位的原则。建立配套的并联审批各项管理制度,要求窗口、相关科室和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做到严格按时限取件、阅件、审件、送件,对填报的各类表格进行整合归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时办理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确保窗口内部、窗口与相关科室、单位运行规范高效。

四是限时办结的原则。严格按照办理时限,在7个工作日内审批办结发证。在规定审批时间内,相关科室、单位没有及时反馈技术性审查意见的,窗口视为技术性审查通过。

五是一次性告知的原则。在建设单位首次到窗口时,窗口工作人员要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办理施工许可阶段并联审批的申报要求;在建设单位申报的施工许可资料初审不合格时,要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资料初审不合格的原因和事项;在各科室、各单位反馈的技术性审查意见为不合格时,应在审查表中注明不合格原因和事项;在建设单位申报的施工许可审批不合格时,要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审批不合格原因和事项。

二、并联审批内容

将原来分别到多个科室、单位办理的施工许可审批的8项前置办理事项,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8项前置事项具体如下:1、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2、房地产开发经营权证明;3、建筑工程安全报监;4、建筑工程质量报监;5、市政配套责任书;6、园林绿化配套建设申请手续;7、市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8、省建设工程档案移交责任书。

三、并联审批流程

施工许可阶段并联审批从建设单位完成工程招投标阶段工作后开始接受申报,分受理申报、并联审批、办结发证三个步骤:

(一)受理申报。建设单位在市建委窗口领取施工许可一次性告知清单,根据清单要求准备相关申报资料,资料准备齐全后,提交建委窗口。市建委窗口在收到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料后对资料进行初审。经过初审,决定受理的,打印受理通知书;对资料不符合要求尚需要增补修改申报资料的,决定不予受理,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打印不予受理通知书,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补齐的材料。

(二)并联审批。受理后即进入审批程序。行政许可窗口向相关科室、单位发放《并联审批审查表》,并分派相关资料,同时通过网上审批程序,分配审批任务。相关科室和单位在收到申报材料和《并联审批审查表》后,不需要考虑各相关科室、单位间相互前置条件,而是实施并联审批,同步办理。期间,需现场踏勘的由行政许可科组织相关科室和单位进行一次性现场踏勘,填写现场踏勘意见。行政许可科汇总各相关部门和科室意见反馈,如需申请人补充资料或整改等,由窗口统一通知申请人。在资料齐全合格、现场整改达标后,报各分管领导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具体审查意见,签字盖章后送到窗口汇总。在审批流程中,要充分利用市行政审批中心电子审批系统办理许可审批事项,做到从受理到审核、批准、办结全过程的网上审批,确保审批效能规范化、高效化。

(三)办结发证。并联审批完毕后,审查合格的项目在市建委窗口即时发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房地产开发经营权证明》、《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证书》、《建筑工程安全报监》、《市政设施配套建设责任书》、《园林绿化配套建设责任书》、《园林绿化配套建设申请表》、《省建设工程档案移交责任书》、《市区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证》等相关并联审批的证件。对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予以退回,并一次性告知不合格原因和需要改正的事项。

四、并联审批申报资料

建设单位应一次性提交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阶段相关的申报资料如下:

1.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并联审批综合申报表,主要有《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申请表》一式两份、《房地产开发项目经营申请表》、《房地产项目开发合同书》一式两份、《建筑工程安全报监书》一式四份、《施工现场周边环境安全评估表》一式四份、《市市政设施配套建设申请表》一式三份、《市政设施配套建设责任书》一式两份、《园林绿化配套建设申请表》一式三份、《园林绿化配套建设责任书》一式三份、《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申请表》一式两份、《省建设工程档案移交责任书》一式两份、《工程质量监督注册申请表》一式四份;上述表格均可以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首页“行政审批模板下载”、(市行政审批中心)网站直接下载使用。

2.土地使用证;

3.用地红线图;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5.规划总平面图;

6.建设单位企业营业执照及资质证书;

7.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书、经审查合格的绿化工程施工图纸;

8.施工单位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及施工单位资质证书、项目经理资格证书;

9.监理单位中标通知书、监理合同及监理单位资质证书、项目总监资格证书;

10.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备案意见书;

11.经审查合格的全套施工图纸、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13.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及临时设施搭设(设置)计划(提供临建设施阻燃合格证,档设置方案);

14.建设单位已预付给施工单位所需安全防护、文明施工费用的相关记账收据凭证复印件及支付计划;

15.专项安全施工设计(方案、措施),有深基坑的基础用提交具有专业设计资质的设计方案(图纸),基坑支护图纸审查意见书及支护、开挖专家论证;

16.已安装塔吊的检测合格证书;

17.建筑施工企业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单复印件;

18.工程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考核证书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19.监理单位提供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

20.经审查合格的总平面图、管线布置图、道路竖向定位图;

21.工程项目各单体建筑的中水设计图,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防汛设施施工图;

22.施工区域的综合地下管线图和《地下管线技术数据证明书》;

23.建筑垃圾运输申请企业与运输单位签订的运输合同;

24.运输企业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

25.运输车辆的《道路运输证》和道路散流物体运输营运标志牌复印件;

26.消纳场所管理单位出具的同意消纳证明;

27.建筑企业养老保障金和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缴纳凭证;

2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五、网上并联审批

篇10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广平县院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检察长在全面推进办公办案软件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之后,选择探索公检法联网作为提高办案效率的一个突破口。检察长与公安、法院的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协调,在领导层达成了联网共识。通过与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公检法联网的部门:公安为办公室、法制科二个部门,检察为办公室、公诉科、侦监科三个部门,法院为办公室、刑庭、民庭三个部门,并确定检察院为建设牵头、协调单位,修订改进联网共建方案,并共同与财政部门协调,争取专项资金,为专网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二、制度保障,运作规范。完善的制度是公检法信息共享平台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广平县院在建设伊始便对专网的网络架构、维护以及共享内容予以明确,注重可操作性和持续性。一是明确检察院为主要管理部门。服务器放置在检察院中心机房,用于搭建共享平台,存储数据;在公检法每个联网部门都放置一台台式电脑,用于上传、查看文件。前期采用FTP方式进行文件的上传和下载,后根据应用进展开发专用软件。二是明确共享的信息内容为综合类和业务类两大类,综合类主要是各类相关文件、简报、信息等;业务类公检法三家略有差异:公安业务类主要由逮捕意见书和意见书组成,法院业务类主要由刑事判决书、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民事调解书、行政调解书组成,检察提供给公安的业务类主要由侦监案件受理情况及处理情况、书、不诉决定书、检察建议书和纠正违法通知书组成,检察提供给法院的业务类主要由书,抗诉书(包括民事抗诉书)、检察建议书、纠正违法通知书组成。通过权限设置对信息共享的范围进行控制。

三、效果直接,便利迅捷。广平县公检法信息共享平台取得了预期效果:一是提高了公检法各自的办案效率。办案中涉及的相关信息,均可以联网获取,提高了信息反馈速度,尤其是侦监、公诉办案人员和内勤统计通过电子文档运用避免了重复劳动。二是促进了执法规范化。网上信息共享实现了信息的公开化,随着信息交流范围的扩大,公检法机关之间执法办案的透明度增大,有利于提高协调配合力度,加强办案流程的控制。三是探索了诉讼监督的新途径。公检法联网拓展了检察法律监督的能力与途径,不仅可以从共享信息中了解公安侦查工作情况,而且可以获取法院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方面的信息,拓宽诉讼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