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听课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26 11:5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听课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听课笔记

篇1

一、小学科学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课堂笔记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对听课进行巩固的文字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进行复习的工具。研究表明:听课后马上测试,学生一般能记住10分钟讲课内容的一半,如果48小时后测试,则只能记住其中的20%。如果我们把听课的内容加工整理成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堂笔记,则恰恰可以弥补听过容易遗忘的不足。因此,记笔记是十分必要的。

二、小学科学课堂笔记的现状

课堂笔记在小学阶段是不被人所重视的,主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有关。在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识字少,写字能力更是有限,所以根本不可能让学生记课堂笔记。但到了三、四年级,学生识字量大增,会写的字和写字的速度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这给在三、四年级开展简单的记课堂笔记,提供了基础。到了五、六年级,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更要培养学生进行课堂笔记。但是现阶段,小学阶段学生做笔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据统计:小学六年级学生中,只有22%的学生能坚持记课堂笔记,54%的学生记笔记很随意,剩余的人基本不记笔记。

三、小学科学课堂笔记的方法和内容

(一)小学科学笔记的方法

课堂笔记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对听课进行巩固的文字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进行复习的工具,正是课堂笔记把复习和课堂连接了起来。那么如何来做课堂笔记呢?

在做课堂笔记的方法上,我们应该因人而异。从纵向看,我们各年级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三、四年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较差,所以课堂笔记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即教师多提示学生该记录哪些东西,该怎么记;五、六年级的学生动手笔记的能力已比较强,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在已记录的课堂重点之外,自主去选择自己该记录些什么东西。从横向来看,各个班级中,每位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情况也是不一样的,这个就更加的复杂了,需要我们教师能耐心地观察,并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具体可以让学生统一使用的方法上,可以有以下几条:(1)不要记得太紧太密,每页右边留下约1/3的空白处,以便日后补充、修改;(2)用词用语要简洁浓缩,常用词语可用代号;(3)注意听课与看书结合,有些内容可直接在书上批注。(4)用不同的颜色的笔,比如你用蓝色和红色,一般的用蓝色笔写,重要的内容如概念,用红色笔写,这样便于以后复习只需看一下提纲然后进行联想。

(二)小学科学笔记的内容

1.记板书:在科学课上,教师的板书一般反映了授课内容的重点,因而比较重要,故应记在笔记本上。

2.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3.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4.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寻找存在的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四、小学科学课堂笔记的使用

记笔记并不是为记而记,而是为了使用才记的。有的人记了笔记后就搁在一边,从来不用,这样笔记就没多大用途了。

(一)课后要结合课后复习做好笔记整理工作。补充笔记中的省略部分,将简化符号复原,对重点部分要核实,未听懂部分弄懂,使笔记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

(二)每天抽出一段时间对着笔记本在脑海中回忆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包括每一个细节,实在想不起来再看课堂笔记。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减缓对知识的遗忘。

篇2

关键词:听与记;课堂记忆;科学规划

一、认真听,记关键

对于大部分由小学升入初中或由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在新学期的各门课程中几乎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想要记下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所有话。然而这是不现实的,老师的语速一般为每分钟200~300个字左右,语速快的老师还会更多,尝试将老师说的话全部记到笔记上,只会让学生每节课都非常疲惫,而且往往容易分不清老师所讲内容的主次,尽管记下老师说的很多内容,但是在匆忙的记录中缺少思考的过程,作用并不大,也抓不住老师讲的重点。所以说这种想要记下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思维要及时转变。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事并不是记笔记,而是认真听讲。跟随老师的思路,做到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笔记当然要记,不然日后复习的时候会不知所措,不知道从哪开始。但记笔记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记录重点内容。实际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点,教材中都会体现,而且还会伴随详细的讲解以方便学生理解。既然教材中都有为什么还要记笔记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知道记笔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了。教材一般的格式是16开大概100页左右的书,而相对应这本书的知识点记在笔记上呈现出来的样子却是一本32开不到30页的小册子。这说明笔记是对教材的高度浓缩,方便学生记忆与复习。笔记绝对不是“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所构成的另一本教材。所以在记笔记的时候,只记最重点的内容,把最“干”的东西浓缩出来,就是对一本教材的高度概括,就是知识当中的精华内容,而考试考的就是最重要、最精华的知识。学生做好笔记,然后需要做的就是反复看,反复记忆,做到烂熟于心,方可灵活运用。

二、利用课堂时间记忆

上文已经提及,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而不是马不停蹄地记笔记。老师每讲解一节新课,都会进行充分准备,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电子备课,甚至有些重要的内容还需要写逐字稿以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理解等。可以说每一次新课都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与思考。所以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长此以往,定能有效构建起知识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记忆力高度集中地去听讲,对记忆知识的效率也会非常高。学生都有过这种经历,即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了一节课,然后记住了80%的内容,甚至有时候直到许久以后仍然没有忘记,有时候甚至连老师在课堂上是如何讲解的都能够记住,这就是认真听讲的效果。也就是说,有些知识虽然没有刻意地去记忆,但是在课堂上却就已经记住了。这对学生的启示就是,在课堂上首先要认真听讲,要心无旁骛地去听,要尽量地去跟上老师的思路,而不要觉得自己不认真听,可以通过课后自己复习来弥补,要知道自己复习效率不如听老师讲解高,而且遗忘的速度会非常快。其次,在听的过程中要刻意地去记忆,争取在课上就记住,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后也不要忘记及时复习,做相关练习题来巩固。

三、科学规划听课重点

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从小到大所有的单节课都不超过45分钟,即使是大学每1.5小时的大课,也分为两个课时,中间也会有5~10分钟的休息时间。一般来说,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到20分钟前后就已经比较分散,当然,对于不同课程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还有知识的难易程度不同,都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不会差异太大。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会先讲解最重要或者最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随着学生注意力的下降,再讲解一些不那么重要或者比较简单的知识,或者干脆就直接做练习。这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也要注意,课上的前20分钟一定要把握好,高度集中,不要三心二意。

四、结论

总之,对于初一年级的数学学习,笔记要做好,但是也要注意方式和策略。上课的过程中还是要以听和理解为主,做笔记只记录最重要的内容。此外还要刻意地去记忆,争取在课上就记住老师所讲内容的50%,课后再及时复习,同时也要注意科学规划听课的时间,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篇3

《学记》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说明让学生掌握学法的重要性。我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衔接期,学生成绩开始分化,除众多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外,学习不得法是最重要的原因。大多数成绩下滑的学生,都是学习方法欠缺。因方法原因影响学习质量,影响学生学习信心,若一旦陷入恶性循环,会影响学生未来,影响学生的人生发展,作好过渡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善学者,快速适应初中学习,是初一教师任务之一。

我在工作中采取应对小学到初中阶段过渡衔接期学法小策略是:培养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全神贯注听课,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生课前预习。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机会往往给有准备的人。预习是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听课的前提条件,让学生带着凝问去听课,才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如何预习?要求学生做到三点:在教师学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通过查资料,工具书等方式,解决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尝试着解决问题(如做例题,拟提纲,记原理、法则,学学推导公式等),也可以和同学一起探讨;自己不能解决的,与同学商量后也不能解决的问题作好批注,便于听课时特别注意老师是怎样解决阐述这些问题的,这样才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失。

教学生会听课。

课堂是学习的主战场,听课是获取大量知识的主渠道,听课是最关键的环节。如何听课才最有效呢?要求学生做到:听明白听完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分心,不走神,不发呆,不做和学习毫不相干的事,不讲和学习无关的话,不摆弄东西,重点吸纳新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重理解学习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解决问题的思路轨迹;动脑思考想明白,边听边思考,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和记忆,构建知识系统,要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将自己在预习中的想法和老师的讲法相对照比较,采用最优的方法,记清楚记牢固原理、法则、公式及适用对象与范围;记清楚记牢固知识结构;记清楚记牢固听课中没弄明白的,下课后及时请教老师,直到弄明白。

教学生学会课后及时复习。

课后复习是对知识的提高和深化,构建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有利于及时补缺补漏。复习应如何做?要求学生做到:及时回忆课堂上学习了什么知识,哪些懂,哪些不够明白,也可以试着将所学内容复述给其他同学听;对照笔记反复阅读,主要记住重点原理,基本理论;整理笔记,补上未记下的内容,使知识完整系统,更正课堂笔记上记得不准确的地方,补记上自己对知识内容的误解处,以便警戒自己避免类似错误发生。整理好知识的线条,提纲。

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篇4

兴趣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围绕两个方面改变,一方面是学习的态度,一方面是学习的情感。让学生从根本上主动地学习,根据课本的内容,再加上学生固有的知识,要抓好课堂的起点,把备课的内容做到深入浅出,难度适中。这样学生在课堂训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特别吃力,也不会认为特别简单。教师要发挥创造的能力,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带着感情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好的教学环境,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当然能够带动周围学生的互动,好的学习态度也能够更好地带动周围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利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具,变抽象为现实,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并且类似的问题,也能够推此及彼地去想象,这就抓住了知识的本质相通,这样的推理过程是有趣的,这样便产生了强烈的学习需要,久而久之形成了内在的驱动力。

二、严字当头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要求严格、训练严格。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的影响。

1.认真听课

老师讲课,作为学生一定要认真地听讲。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听课,听课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还需要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记笔记也有妙招,要记住重点,并写出框架,以便课下再补充笔记。记好笔记的同时,还要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表的观点,及时补充或纠正,积极踊跃,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且在踊跃发表观点和同学辩论时,还能够增长知识。平时老师可以口述算术题,直接让学生作答,或者直接念出应用题,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样便于训练他们听的能力。

2.质疑提问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永远解决不完的,能够提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融会贯通和提出问题这两者紧密结合,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复习知识点的过程,对新知识的好奇,对问题的疑惑,在课堂宽松的氛围中,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挑战,向老师或者同学或者是书本,向一切搞不懂的问题质疑。

3.勤于动脑

篇5

【关键词】 预习习惯;遗忘;课前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学预习不晚,其实不然。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

具体地说,预习的好处有四点。1、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有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是上课因听不懂而赶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而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或遗忘了,由此造成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预习则能有效地接续这个“中断”,提高听课效率。2、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由于预习时间有限,学生总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等着上课来解决。有了问题听课自然就有了重点,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了,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3、预习可以记笔记。经过预习以后,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板书内容能迅速做出判断:哪些出自课本,哪些内容是老师补充的。从而在听课和记笔记时,就能知道重点,决定取舍,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4、预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触新知识,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己练习、自己检验等阶段。久而久之,自学的能力就形成和提高了。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能力,听课效率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严济慈说过:“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要想学得好,首先就要提高听课的效率。”

然而,面对学生好动、好玩,注意力容易转移的年龄特征,面对一个班级拥有五、六十个学生的现状,目前我班数学成绩整体不很理想,就我所教班级而言,相对于其它班级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从教学设计上促进学生乐听、会听、善听?

去年我校举行“趣导、活学、会用”的实验课题,在学校的具体指导下,我把我的困惑和实验课题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以身示范

课堂学习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耐心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即使有些学生词不达义。我们也要点头示意,目视对方,以示认真倾听,不要过多考虑进度问题,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从潜移默化中学到倾听的好方法。同时教师的讲话不罗嗦、不要过分的重复,以示范培养学生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发言的好习惯。

2.对学生的爱

学生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一科,也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的讲课。所以我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每一节课教师都面带微笑,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

3.精心设计教学

3.1 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应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分类”时,让学生到超市观察物品的摆放,让学生意识到分类在生活中的意义。学习“认识物体图形”时,让学生回家后,每人找一个物体,并拿到课堂上交流物体的图形。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兴趣盎然,几乎没有学生开小差。

3.2 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感知、分析问题。如学习数字的组成时,让学生先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再通过小组内交流,总结出数字的各种组成。学习“认识图形”内容时,让学生剪一剪、描一描、涂一涂、拼一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而且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3.3 数学学科应该做到动静结合。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长时间认真地倾听也是很辛苦的,他们的活动一般都以无意注意为主,而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因此我觉得教师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倾听,应该是在上课后的25分钟之内,接下来的时间就应该让学生适当的放松,比如做一些练习作业之类的。数学学科应该做到动静结合,才能做到有序、有效。

当学生出现听觉疲劳时,我们不妨让学生站起来做做操,动一动,这个做法我就经常采用,效果不错,孩子们很喜欢。

3.4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新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如“淘气”“笑笑”“智慧老人”和“机灵狗”,我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第一册6、7的加减法,教材提供了许多故事情节,如同学们去野炊,在草地上逮蝴蝶、看到叔叔摘向日葵、池塘里的动物游玩等。上课时,我借助这些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另: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找朋友”、“邮递员送信”、“摘苹果”、“坐汽车”等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5 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课后复习巩固新知识,同时培养记笔记的能力,学生在课堂听课中,要学会记笔记,这也是听好课,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往往有这样的学生,他们上课记的笔记详细而工整,显得十分认真,但做到作业,考到试的时候,就有些不尽如人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课上笔记记多了同样会影响到听课的效率。课堂以听课为主,以记笔记为辅。记笔记讲究精而快,不一定要记得多,也不一定要写得多漂亮,课本上有的不记,老师讲的例题,如果是书上的,就不需要记;如果是补充的,我们的教师可以叫学生把题目和重要的解题思路记下来。课堂上主要记教材以外的补充内容,学习中的难点,老师的归纳和总结以及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课后,我们的学生要对课上记的笔记进行整理,这样就能将课上老师讲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了。

3.6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位同学善于动脑,谁能像他一样。”“这位小朋友的发言真是精彩极了,比老师的想法还要多,还要好!”当学生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时,老师及时评价“你勇于向困难挑战,是个勇敢的孩子。”针对合作学习老师随机评价“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多。”

3.7 以同学的名字来命名解答方法。

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性质的不同,“很大声”、“很好”、“你真棒”等的鼓励,确实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学生回答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正确的),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我们不妨就以这个同学的名字来命名这种解答方法!

3.8 讲评练习时,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篇7

一年级,上学是种好奇;二年级,上学是种体验;三年级,上学是种欣慰;四年级,上学是种快乐;五年级,上学是种希望;六年级,上学是种渴望。而今天,跨入初中的门槛,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不是好奇,不是体验,不是欣慰,不是快乐,也不是希望和渴望,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是目标一直醒目的在我的脑海中。

为了使新的学期的成绩好起来,我准备了一下5点:

一、做好预习。预习是学好各科的第一个环节,所以预习应做到:1、粗读教材,找出这节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复习这些知识;2、列写出这节的内容提要;3、找出这节的重点与难点;4、找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听课。学习每门功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听好课,听课应做到:1、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2、听课要特别注重“理解”。

三、做课堂笔记。做笔记对复习、作业有好处,做课堂笔记应:1、笔记要简明扼要;2、课堂上做好笔记后,还要学会课后及时整理笔记。

四、做作业。1、做作业之前,必须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复习,理解其确切涵义,明确起适用条件,弄清运用其解题的步骤;2、认真审题,弄清题设条件和做题要求;3、明确解题思路,确定解题方法步骤;4、认真仔细做题,不可马虎从事,做完后还要认真检查;5、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积累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6、遇到不会做的题,不要急于问老师,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要在复习功课的基础上,要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推理,多方联系,理出头绪,要下决心独立完成作业;7、像历史、地理、生物、政治这些需要背的科目,要先背再做。

篇8

关键词: 数学 学习方法

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中起非常重要的的作用。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作为衡量一个人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到大很多学生对它十分重视,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数学上。但并非人人能成功,甚至许多学生在小学,数学学科成绩是佼佼者,但进入初中阶段,首先就栽在数学上。因为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不仅内容多,而且抽象性、理论性强,所以有不少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很不适应。下面笔者就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1 要改变学习观念

1.1要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重点和要点,课后只做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加,负担越来越重。因为初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要学好它就必须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在理解上下功夫,多思考,多研究。

1.2强化数学研究性的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说按社区成立学科学习互助小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数学的氛围。数学的特点可体现在它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它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思考和研究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要强化学习方法

2.1计划制定的有效性。制定学科学习计划,是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时间、不慌不忙、稳扎稳打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自己的学习意志。

2.2课前预习要有针对性。好的预习方法是在预习中发现难点,掌握好旧知识,减少听课中的困难;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点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既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还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2.3上课听讲要有目的性。好的学生上课时全神贯注,用心思考,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分析教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而不是成为教师的记录员,忙于记录。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有时对难掌握的知识点教师会通过分化,降低知识掌握的难度,但有些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笔记主要应当记下教师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

2.4复习要有总结性。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教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了必要的改进措施。还要把握好短期学习知识的复习与长期知识复习的关系。一个章节结束了,要理清全章的知识网,将知识网络化、立体化,还要掌握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一个学期结束了,要将不同的章节知识系统化,串联起来形成更大的知识网络。从而避免知识点脱节,使知识点整体化。

2.5练习要有效益性。有不少学生认为要提高数学成绩就必须大量做题。这是不妥当的。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其实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是否掌握全面,你的学习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有效果。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反而强化了你的缺欠。因此,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

2.6 学习要专心,要勤学好问。在学习中,要一心一意;切忌三心二意,预习不上心,上课不专心,复习不用心;在遇到难点时要及时向教师或学生请教。郑板桥读书总要反复诵读,常常进入忘我之境,往往是“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在学习中,郑板桥比较注意“问”,他认为:“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他提倡学习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迹露”。

3 要提高学习能力

3.1 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能力。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牢记公式、多做题目,而对基础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不太重视,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观点。数学学科是一个理论体系、逻辑体系非常强的学科。有一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在整个体系中就永远有一个“黑洞”,无法弥补。强化概念的学习,要扩大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概念的内涵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所练就的内功,内力越强,功夫越深;概念的外延就像就高手所练就的高招,可以克敌制胜。

3.2 强化典型例题的辐射范围。有人认为题目一定要多做,越多越好,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题目在精不在多,一个好的题目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典型性。有人说过,有目的地做一个题目,远胜于无目的地做一万个题目。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他主张学习要“求精求当”,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求精”是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的题目去做;“求当”是恰到好处。做题时要认真分析和思考,深度挖掘知识点和要求,努力达到举一反三,做一个题,活一片知识点,就会做同类型的所有题。

篇9

【关键词】 新课标;笔记;学习策略;笔记策略;策略指导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如何引导学生学,这是新课程改革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技能的同时传授学习策略。“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只有教会他们有效学习的方法,才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一、高中生面临的问题

在课堂上做笔记是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然而,不少高中生不善于在课堂上做笔记,造成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或不善做笔记的原因主要有:

1、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

多媒体教学因自身所具有的鲜明特征能使学生在更有吸引力的情环境中学习、体验和感知语言,更有利于真正激活课堂,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以电子书写形式代替教师的粉笔板书,漂亮的动画代替用粉笔呈现的圈圈点点,这些的确有可能为课堂教学节省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相同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知识。然而,屏幕上纷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大多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根本无法做笔记。学生们往往认为记不全不如不记。于是,他们摒弃了做笔记的习惯,以脑子的暂时性的知识储存了代替了笔记本的永久性的记录保存。

2、高中生的生理特点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十七八岁的中学生,上课只喜欢口头回答,很难精心做笔记,但诸多知识点还需不断复习,不断记忆,才能掌握到位。再者,高中生自我监控能力较差,有时面对大量的文字书写,会产生惰性,待惰性完全战胜自觉时,学生就抛弃了做笔记的习惯。

3、师生思想的轻视

虽然每个教师都会鼓励学生认真做笔记,以备后用,但是没有督促到位,没有把它视为一项任务检查,因而学生就算需做笔记,或者只是摆一个样子而已。久而久之,教师也疏于督促学生做笔记,只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大部分学生认为做笔记花太多时间,又误听了听课内容,得不偿失,还不如复印他人的笔记。

二、做笔记的重要性

课堂上做笔记,能使学生眼、耳、心、手统一,达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其重要性如下:

1、做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的综合思维过程。学生筛选、浓缩信息的过程,有利于锻炼其思维、提高获取信息,浓缩信息的能力。

2、做笔记要求学生与教师的思维进程保持一致,必须抛开与听课无关的杂念,集中思想,才能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3、笔记是一种永久性、系统性的记录,对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复习听课时所记下的重点和难点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对学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做笔记有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识。学生记下教师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并通过不断积累、吸收和消化促进新信息的精细加工整合。

三、如何对学生的笔记策略进行指导

要使学生掌握笔记策略,可以从笔记的类型、笔记的整理和笔记的使用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1、笔记的类型

不同的笔记策略可以从不同程度上促进知识的获得,储存以及利用。根据英语学科的教学的特点、课堂笔记分为四大类:

(1)阅读课内容要旨笔记。理解英语课文内容是讲解知识点的前奏,但是,阅读课做笔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结构的了解,有助于做好阅读理解题。①非正式纲要:采用浓缩的形式表明主要观念与之相关的环节。学生可以按照教师提问的顺序或者段落的安排,按照要点――细节的结构,记录课文内容纲要。②网络化:采用大小不同的方框表明概念的重要性,涌现标明期间的关系,较为重要的概念的方框大于不重要的概念的方框。③合并型:每页笔记被分成三部分:从中间划一条线,靠近底部画一条水平线。

(2)知识点表格笔记。表格笔记分三纵栏,左栏记短语,右栏记学生的心得。心得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要求学生主要记下两部分:质疑和总结。

2、做好语法课板书笔记

语法讲解课笔记较多,学生无法判断知识点的重要性,笔记思路显得混乱。因此,指导学生做语法课笔记,教师的板书就是典范,将教学内容的精华凸显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一览无余。

3、做好课后笔记的整理

整理笔记是把知识简化、深化、系统化的过程,是学习获得高效益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四、值得注意的问题

1、改正逐字逐句做笔记的方式

笔记做得好,有助于学习。课堂上、有些学生做笔记不经过大脑过滤,只要是能捕捉到的信息,一字不漏全部记下来,这样做笔记只能是录像式,毫无益处。

2、调整听课与做笔记的之间的关系

有的学生无法正确处理听课与做笔记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做笔记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学生应根据教师所呈现出来的做笔记的线索或黑板上的重要信息来做笔记,课堂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笔记,课后借同学的笔记再做补充和修改。

3、加强策略指导作用

在策略指导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自身的指导作用,经常督促,检查学生的笔记,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究,互相交流经验,共同借鉴,共同进步,在日常教学中灌输笔记策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结束语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连瑞,肖建芳.英语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篇10

一、教学内容――注重知识链接

人的认识发展总是要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过去的认识是现在和将来认识发展的基础,所以学习新知是一个建立在旧知基础上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对原有认知的否定。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往往较简单、粗浅、直观,但这是基础,是为了学习初中数学以及将来更高层次数学知识的必要准备。因此,针对小学刚升上来的初一学生,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是要了解他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做好教材上的衔接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必要的知识衔接。

例如,在学习《负数》的内容时,学生在小学阶段认为从整数到分数这样的知识构建就已经是数的全部,所以对于引出负数要先从思想上进行衔接,让学生通过观察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正反两面性,接受负数知识存在的必要性。在引出负数的方法上,可以借鉴小学阶段分数引出的方法,进行知识引出方法上的衔接,让学生从旧知中迁移出新知,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使知识的构建更顺利。在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负数后,及时地引导学生将对数的认识进行扩展,将数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类,构建有理数的系统为整数与分数和正数、零、负数。

可见,在初中与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上,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有必要的了解,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防止知识上过大的跳跃而造成学习上的鸿沟,让小学的基础成为学生学习新知的正能量。

二、教学方法――遵循认知规律

教学方法的研究表明,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几本上是不具备的,每种方法都既有它的优点,也有其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是几种教学方法并用以实现最佳的教学目的。所以,教无定法,合适才是最好的方法。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阶段就不一定适用,因为随着初中知识量的增加,学生认知的发展,原有的方法必须改进。同理,初中阶段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也是不适合的。为此,对于初一阶段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小学、初中阶段教学方法的区别,做好必要的衔接工作,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虽然初中的知识比小学要抽象,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仍然是有效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还是要从旧知中引出新知,从学生熟知的事物中抽象出一般规律。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法法则时,教师要从小学学过的乘法法则入手,从两者之间的联系上理解有理数的乘法,再从两者之间的区别上即符号使用上,将学生已有的乘法法则发展到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样的类比、对照,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才能构建新的乘法知识体系。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的事例中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学习方法――突出习惯培养

针对教学内容上的变化和教学方法上的不同,学生在自身学习方法上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初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更多地依靠自主探究、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来学习知识。为此,我让学生在学习上学会做好以下的工作。

1.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预习活动,学生能事先了解学习内容,从而在听课过程中做到抓住重点,提高听课的效率。对于初中数学的一些概念、定理等,教师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布置相应的预习题目,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预习,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会探究,认真笔记。要做到课堂45分钟都能集中精力听讲不开小差是很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教师设置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学生只有学会问题探究的方法,专注其中,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必要的问题探究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还要学会做听课笔记,将在听课中觉得有用的东西记下来,以供后续复习使用。这些有用的东西可以是自己听课时还是半生不熟的知识,容易犯错的地方,必须掌握的概念、定理,对自己思维启发特别大的地方等。学生学会做笔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对于初一学生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他们这样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