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26 04:5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苏州园林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生平时很少上多媒体课,本来就很好奇、兴奋,为了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件设计中更应少用“音效”“动作”设计。当然,必要的动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但太多的动画只能使学生过多地产生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遐想,而忽略了与课堂相关问题的深度思考。使用多媒体课件后,课堂教学的容量会大大增加,概念的呈现、过程的演示、例题的讲解将会变得得心应手。但千万别忘记对于重要知识点、关键的词语要用特殊的字体、特别的颜色或制作特效加以强化。不过,“强调”与“闪烁”应该少而精,如果对呈现的内容都辅以特效,那么重点的内容就会在特效中淹没。课件内容不易太多,应该适当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特别是应该有一些开放性的思考空间。课件内容太多,甚至将自己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直接制作在课件上,甚至连提出的问题及答案都已事先在课件上设计好了,上课时想方设法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的既定流程上来,表面看来一节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有条不紊地顺利完成,但这种形式的实质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只充当了“动画配音员”和“解说员”的角色,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的能力,还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
二对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指导
在多媒体课上,多数同学一节课下来只字未记。一方面学生由于很好奇,忙于欣赏多媒体画面去了,加之与课件制作上屏幕切换太快有关,往往是想记又记不下来。这要求授课教师对重要的内容、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不要一闪而过,要留一点时间给学生做笔记,同时应该提醒学生多留意记录。
三多媒体课内容的选择
篇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原教育部长陈至立也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呢?所谓信息技术,就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整理和应用的技术。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学科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的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信息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交互性强等优点。优化传递信息的渠道,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愉快合作、开阔视野、获得发展。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了死记硬背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它摧残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例如:学习《背影》一文时,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对作者朱自清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生平,主要作品,业绩经历,在社会地地位影响如何?他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如此深情的文章的?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各种途径查询资料,如询问同伴,家长,翻阅书籍,上网搜寻。这样在课堂交流时学生能畅所欲言,围绕朱自清这个人物和《背影》这篇课文,个个都能说上几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勤于实践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启自主学习这扇大门的金钥匙。新颖而有趣的动画情景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动静交融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春》一文时,我先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的是五彩缤纷的春天,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展交流空间,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受时间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不能及时把自己的感受与疑惑传递给对方,获得对方的指导与帮助,往往这些学生一时的创造灵感被扼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提供了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能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如:我教完朱自清的《春》这课后,我想知道同学们对春、夏、秋、冬的感受,我为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写出你眼中的、心中的春、夏、秋、冬或者感受?让学生给老师发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感情,也可以给同学发电子邮件,与同学交流,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在网上则可以自由的发表看法。
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胜任示范性朗读这一角色。要使学生真正学会朗读,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起着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借助配乐朗读录音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还可以用音响等设备渲染气氛,同时又减少了由于教师个人朗读不规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雪》一文时,若能以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播放朗读录音,同时再配上一些简洁优美的图像,必定能使课文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五、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在平常作文中,经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这应归结于教学不得法,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猫》一文时,学生理解完课文后,都沉醉于老舍先生笔下栩栩如生的猫,折报于老舍先生精彩的文笔,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此时,我告诉学生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猫的可爱图片,请大家应选取自己喜爱的一幅加以认真观察,通过画面展开合理想象,进行仿写。”这时大家兴趣高昂,很快就写出了精美的作文。
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互联网上有着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著、学生优秀作文、优美的散文、诗歌等,为学生阅读提供了广泛的阅读材料,为我们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为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要学会选择,培养阅读兴趣。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每一课都有扩展资料、习题精选,还有学习指导、课后提高,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在网上答题,然后听一听声音讲解,疑难解答。通过这些方式,变过去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七、运用信息技术,使语文教学直观化
教学《苏州园林》时,为了取得教好的课堂效果,我制作了《苏州园林》光盘。在上课时,我运用录音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导入课文。我采用了《苏州园林》光盘的总体介绍。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进入朗读课文时,又运用了录音磁带。在分析“四个讲究”时,我把编辑的四个画面配合着文字作为背景画面播出,并录进背景音乐----古筝曲,增加了苏州园林的古朴美感。《苏州园林》一课是说明文,其特征是“完美的图画”。信息技术的参与使学生在学习中不觉得《苏州园林》的枯燥,如同在欣赏美丽的画面。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资源 用好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采,最有情趣的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而学生的“理解、积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的,学生的“运用的技能”也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学语文,才能逐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该怎样用好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呢?
1.恰当使用网络资源,让自己的课更富有吸引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包括网上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好网络资源。课前,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可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可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涉及到许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力求避免对照教参照本宣科。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要求学生收集苏州园林的图片,课堂上,我结合教学实际,并与课文文本、课文朗读声音文件结合制作Flash朗读影片,把有关的内容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随着课文朗读,适时展示苏州园林的布局、假山和池沼的配合、在花草树木上映衬的特点、以及层次多和景致深的艺术美。学生仿佛置身苏州园林,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此环境下,学生不仅能积极地读课文,而且能够主动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妙。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制作展现苏州园林图画美的PowerPoint课件,从布局、映衬、层次多角度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并与北京、西安、曲阜等地的园林进行比较,使抽象的事理直观可感。学生情绪高涨,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教学《“诺曼底”遇难记》这一课,我播放了《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片段,学生目睹了沉船的悲壮,更觉得到哈威尔船长人格魅力的高尚。这些课件不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帮助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课下我让学生努力把握课文内容的精髓,为课文查找最合适的背景音乐,放入最恰当的地方。学生以《月光奏鸣曲》配合《海宾仲夏夜》重点段落的学习,以明快的民族音乐用于《春》,用凝重古朴的古筝独奏曲引出《论语》的有关课文,用浪漫抒情的钢琴曲《望星空》用于学习《天上的街市》……学生走入教室就自然进入学习情境,优美的各具风格的音乐使他们惊喜、陶醉、激动。经过实践,大家都感受了网络的神奇,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丰富视听感受,也可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而恰当使用这一资源,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更富有吸引力。
2.在阅读教学中利用电视资源,渗透口语交际
《新课程标准》突出口语交际能力,整合了听与说,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用好电视这个资源。电视有好多语言类的节目,收看这类节目,我们可以向主持人学习,其语言的风趣、幽默、睿智,其现场的应急变化能力,都是令人叹服的。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时,我常常借鉴电视节目如“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的形式。在“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的口语交际课中,要求学生学习“实话实说”,大胆的叙说自己对同学、老师、学校的看法。在“当众发表意见,态度要自然”的口语交际课中,我鼓励学生学习“焦点访谈”的形式,推荐二个学生当记者,采访其他同学,由于形式新颖,学生都能踊跃参加,课堂效果良好。阅读教学也可利用电视资源,如《诗经·蒹葭》是一首朦胧之美的千古绝唱,为了更好的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时,先放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主题歌,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诗经·蒹葭》,之后将这首诗作简要介绍,接着引导学生在屏幕上观赏电视剧主题歌录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当场吟唱这首诗或这支歌,并且很快就能背诵出来。这就是视听媒介所创设的情境,推动了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并加深领会了文章的意境美。在前不久收看“201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后,要求学生走上讲台,用一句准确、流畅、优美的语言概括他们的动人事迹,并以一种较为特别的形式对他说说你的心里话(谢柬、祝辞、箴言、颂歌等)。在学习新闻时,我建议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了解新闻的特点,并组织学生交流“我最喜爱的新闻”,说明喜爱的原因。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又可以渗透口语交际。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丰富性
篇4
一、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信息技术具有承载信息量大,呈现方式灵活多样,素材展示直观形象、生动趣味等特点。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很多素材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尤其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相当于把一个智能化教师请到了学生身边,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将抽象的语文知识直观化,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利用视频课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大幅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苏州园林》的教学时,教师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电子书包里的《苏州园林》的视频,学生看着园林里的怪石嶙峋的假山、清澈见底的小溪、四季风格的花木,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一幅幅美轮美奥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叫人目不暇接,学生不时发出啧啧的赞美之声。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感悟到《苏州园林》的创意美、艺术美、生活美,使学生轻松理解了园林设计大师的博大智慧。这种教学方式,除了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丰富知识,还让学生感悟到《苏州园林》的文学价值,综合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二、初中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措施和策略
首先,要有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在实际授课中,信息技术科任教师要通过对课程的科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作为指导,通过寓教于乐的手段来激发初中生们的学习情绪,最终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工作。需要做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通过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授课标准入手;第二,是通过对教育大纲的研究,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第三,要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学习中入手,自觉建立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第四,学校方面要对学生和教师做好双重考核,来约束该门课程的有效开展。
篇5
资源。
一、用好教材,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构思精巧的篇章、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资源。课堂上,我抓住这些资源,合理利用。如,我特别注重学生的背诵、积累:名言、诗文、谚语、佳句、鲜活生动的口语、典型的人和事、精彩的描绘片断等,都是我最好的教材资源。
二、汲取精华,拓宽课程资源
汲取报纸杂志之精华也是我搜集课程资源的重要渠道之一,诸如《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报》《中学语
文园地》等,里面许多专家学者真知灼见的文章和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更好地解读了新课程。为此,我把精华部分分门别类精心装订成册,它也成为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三、开动脑筋,巧制课程资源
开动脑筋,巧制课程资源,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及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在教学《核舟记》时,我们师生共同动手,根据课文描述制作核舟模型,同学们兴趣倍
增,最后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四、善用无形,积累教学资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
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善用无形积累教学资源也是积累途径之一。首先,我在每学期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中与同事交谈感悟,取其长补己短。其次,聆听专家名师讲座,融会贯通。此外,我坚持从自己的反思中总结经验教训,以做到惩前毖后,教学相长。
五、电脑网络,丰富课程资源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名师的教学实录,教材的独特教法,相关的图片、课件等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在《苏州园林》教学中,师生通过搜集大量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和录像资料,身临其境地了解了苏州园林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不仅加大了课堂的有效信息量,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篇6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环境过于封闭、单一、压抑,学生被束缚在秧田式的课桌、椅子之间,面对的是冷冰冰的黑板、严肃的老师和拘谨的同学。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注重设置模拟生活的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宽松、无拘束、富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让课堂不再远离生活的教学环境更符合初中课堂教学要求。
比如,在上《苏州园林》一课时,学生要体会到园林的美,特别是体会到苏州园林的美,光读课文是不够的,光了解苏州园林也是不够的。所以老师发动学生到网上、课外书上,或者自己的摄影中找到一些漂亮的园林图片。一时间学生们兴奋异常,兴致很高,上课时整个教室成了风景名胜的海洋,从中选了一些精彩的图片,让同学们比较这些图片的精彩之处,并适当地加以解说。可以说学生们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景物美,园林之美。然后在与课文比较,苏州园林的美“务必使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自然让学生们心悦诚服了。
二、连接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内容
俗话说语文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教材中绝大多数的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而初中的学生生活经历太少,有些体验和感悟还不能完全明白,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再现生活、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和学生未来生活链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融之为境。比如,我在上《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带着春天般的怡然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于是我搜集了有关春的图片,下载了活泼明快的关于春天的歌曲,将两者做成视频课件播放,新课导入,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到冲击,学生的注意力更快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情境中,从而带着好奇,用心的平味其优美的语言。陶冶了学生爱自然、爱美的心灵,锻炼了学生发现美的眼力。再比如,在让学生写作文时,我们本着“我手写我心”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得到发展,就要正确引导学生关心生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将自我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只有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到丰富的资料。在指导作文时,我常常不是指导作文如何写,而是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放到课堂上让孩子们一起来做。比如包饺子、剪纸花、编小工艺品、做各种科学实验等。孩子们兴趣高涨,同时感受很多,也体会到父母的不易,看到自己的不足。再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他们怎能不文思泉涌呢?
三、沟通生活实践与课堂教学
篇7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为活泼最为现实的成分,学生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才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这些活动会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兴趣越高,学习的效率就越高。从教师的角度看,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如运用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因素,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能激起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适时地点拨诱导,插入适当电教媒体等手段,改变学习的形式等等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课堂变得高效。
2.教师要有改革创新意识
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有美好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要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总之,要构建一个“好课堂”,首先就要锻造锤炼出一个“好老师”,“好老师”是“好课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强了,教学技能提升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自觉放下师道尊严的师者风范,在课堂上真正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下做学生真正的朋友、知心人。
3.教师要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教师崇高的“师表风范”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仰慕感、敬爱感。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效仿老师,甚至追随老师。其超越功利的无私关爱,对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明显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而如此的课堂氛围就是来自语文教师的身正典范、睿智机敏和博学慈爱的人格魅力。以道德教育著称于世的孔子早就提倡“以身作则”和“三省吾身”,强调教师人格力量的示范作用和熏染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有时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就初中阶段来说,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撞击、激励和影响更为明显和突出。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改革重点强调课堂氛围,师生的互动也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注意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这才符合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可以说,这样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与灵魂提升的沃土。
篇8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多媒体手段以生动逼真的画面和动听悦耳的音效,使静态抽象的初中语文阅读直观化、形象化,推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积极推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让多媒体在语文课堂绽放,彰显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精彩与魅力。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内在精神动力,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追求所在。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特殊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新颖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初中语文阅读的许多内容并不能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仅仅依靠篇章的文字和教师的叙述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心理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尊重学生求新、求变的价值取向,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形象逼真、富有动感的环境和片段还原文本情节的形成发展过程,并通过由此创设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素材的感官反射性,使学生在轻松和愉悦中能动地展开阅读活动。比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我们根据许多学生没有去过苏州,难以通过课文的描述形成深刻认识的现实,伴随课文阅读以多媒体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和特色,让学生亲眼看一看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课件创设出的新颖生动教学情境给学生“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让学生顿时好奇心倍增,有效调动了非智力因素,教师再借此因势利导展开阅读教学,阅读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篇章结构,降低学生阅读难度
初中语文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所谓“读懂”,其实是一个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包括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分析和概括、对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鉴赏和评价。对于文化水平有限且涉世未深的初中生而言,泛泛地阅读很难对文章有深刻的理解,更不易形成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阅读感悟。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直观地展示出立体化的篇章结构,清晰地表现文章脉络,分步骤、分阶梯地化解阅读难点,降低学生阅读难度。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引领互动讨论,深化学生阅读认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过程”的教学主张。为了践行新课程精神,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灵活多变的优势,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引领互动讨论,启发学生就多媒体手段设置的系列阅读问题展开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阅读交流中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深化阅读认知。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我们在学生预读教材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动画跳跃的形式递进推出:首先分析小弗朗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其次,探讨文内描述的“以前上课时,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而今天为什么一切都是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最后针对小弗朗士原先觉得课本那么讨厌,现在都好像是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等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对这种问题推出方式兴奋不已,纷纷踊跃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充分的交流、辨析中促进了阅读认知的深化。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打破教学时空,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打破了原有的学习领域和范围,鼓励学生在更为宽广的阅读天地中获取知识、开发思维、培养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手段受教学条件和教学课时的限制,无法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阅读环境,学生的阅读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可以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多媒体系统拥有的庞大信息资源和丰富学习资源,以多媒体手段打破教学时空,拓展自己的课外阅读平台,形成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自主化阅读环境,实现阅读视野的最大化扩展。例如,学习《孔乙己》一课时,可以指导学生登陆国家电教馆网站,根据个人的需要浏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调取与课文阅读配套的视频资料,在网上开展多边和自由的专题性阅读活动并就相关问题开展远程研讨。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阅读的开放性,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金红.多媒体手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J].新华教育导刊,2011(7).
篇9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 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是计算机领域一种新的创新和发展,它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多种形态信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教育领域已突破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技术逐步应用于教学课堂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使教学达到图文并茂、声色并举的良好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呆板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困难为容易,通过多样化模式的视觉听觉大冲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确实取得了令人称赞的实际效果[1]。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寻求真理的内在动力,只有具备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多重特征,有效创设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讲授《苏州园林》时,大家都知道苏州园林闻名遐迩,虽然作者具有力透纸背的纯熟文笔,使文章内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但是很多学生没有亲临过苏州园林,较难体会这一古典建筑的内蕴和精绝之处,因此,教师可以在讲授本篇文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苏州园林景观图片展示于大屏幕中,同时搭配古筝的曲调,在和谐的音乐情境中朗读本文,学生自然会陶醉于苏州园林的极致美景中。在朗读结束之后,要求学生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并汇总一些具有深刻含义的词汇,像珠光宝气、重峦叠嶂等,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设计者、匠师们的智慧和高超技术,以及我国园林景观的精绝。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感染力创设体现教学内容的独特情境,使学生达到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思想境界。
二、激发学生朗读情感
朗读是将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具有激发兴趣和引起共鸣的双重作用。在新课改形势下,朗读能力被置于一个关键的位置,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饱含深情的情感进行朗读,使学生迅速入情入境,全身心投入于课堂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天上的街市》时,教师通过引人入胜的画面和背景音乐来引导学生:你喜欢星光灿烂的夜晚吗?原因又是什么呢?灿烂星空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力,想探寻深邃夜空中虚无缥缈的世界,而富有想象力的诗人往往会通过文字来寄托自己的想象。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首蕴含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基于此篇文章较适用于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跟随背景音乐,并尝试具有感彩的诵读,通过精练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优美的意境,逐渐体会此诗浓郁的感彩和奇妙的艺术构思,最终领悟此诗丰富的内蕴。借助多媒体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具有丰富内蕴的文学知识得以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势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媒介和载体,有效处理感性文化,刺激感官系统和神经,为形象思维能力奠定丰富的表象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所能接触的往往都是丰富的语言描绘,但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声文并茂的基础课件,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形象的语言内涵,而且能对知识的领悟达到更高的境界。例如在讲授余光中《乡愁》时,基于年龄、阅历等原因,学生很难体会乡愁的深层内涵,无从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切思念故乡的浓厚情怀,尤其对于抽象意义的邮票、船票、坟墓等词组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四组画面:母子分别、夫妻离别、母子死别、游子与大陆分离,这样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思维想象,感觉进入再现的诗境中,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2]。
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强调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中,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交流空间。教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从纯粹的讲解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具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也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设计者和引导者,逐渐确立了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和乐于探究的主动式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
五、结语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常规化模式,具有无法比拟的极大优势,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并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语文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发挥了其无法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1.面向全部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
面向全部学生的意思就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展。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方法、手段、思想上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变,要给予每一位学生参与的机会。教师应该在学习资源及评价上进行公平的分配。比如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学生问教师答,而现有的教学理念是可以采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2. 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及基本素质
为了符合社会的需求以及进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要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科学
素养。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的感情,指导他们正确的运用我们的国语来理解并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他们的语感并刺激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的过程中提升阅读、写作、交际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有实践实验证明,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广度、积极性,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把原来传统的教师传授的方式改变成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提问、探究来完成。而且,成功的合作学习不单单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让学生可以学会与同学交流,学会参与和聆听,学会尊重他人,并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了他们的团队凝聚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一定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并做好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原有的传统以教师为知识的讲解者转成指导学生的引导者。教师不能让学生觉得无法靠近,而是应该可以和学生一起快乐的融入至学习的氛围当中,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用心和学生沟通。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明白学生的心里。新课程还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教师要从思想上接受新课程的教育思念,放弃原有的传统观点,要把学生的成长当成发展的目标,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并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才能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课堂教学的创新
上述已讲到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课堂的教学当中,要将原来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探究法――讨论式的教学、实验探究、问题情境、自学辅导等方法,多种方式一起进行,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将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发言,让学生的思想、创新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求知欲望。
3. 丰富学习内容
语文教学还应该重视教育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新教材为我们大家提供了很多和生活实际有关系的内容,所以教师要以这些为前提,搜集一些地方资料或者是高科技的新内容,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小组、分内容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研究探讨,通过共同的交流拓展视野、增强知识实际运用的能力。
三、 教学方法的优化分析
1.板书的重要性
传统的边演示、边讲解的板书教学指的是教师运用黑板和简单的文字、图表来传达知识的教育思想,体现了灵活、准时、到位的教学内容,是所有教学方法都无法代替的,由此可见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板书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辅助教具及现代科技的运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适当地运用视频、模型、持图等各类型的教学教具。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有兴趣、生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比如:苏州园林、长江三峡的图片等。
在新课标中已明确的说明了要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应该是在现实的基础中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应该要拓展语文的运用领域,重视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让学生可以在不同内容以及方法中交流。所以,现在所使用的多媒体技术不单可以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以及生活方式,同时也给语文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想象。例如《苏州园林》一课,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CAI课件,具体而形象的向学生展示园林中的图画,学生自然会边听边思考,研究园林的装饰、结构等。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了真正的了解。
四、 结束语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