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09 13:3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香菱学诗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课本 案例 引领 能力 提高
一、深刻领会课本编排意图,重视课本案例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认知、情感、能力等几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思想品德教材广泛采用了体验、讨论、阅读、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的方式,为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养成相应的行为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教师要充分领会教材编排案例的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案例,根据教育教学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交给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案例的渗透引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让知识和能力相统一,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课本案例,揭示课本知识情景的复杂性,使抽象的课本知识具体化、简单化,为突破知识难点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年级学生知识经验比较少,对于抽象的概念,往往难于理解,七年级思想品德教科版课本设计了许多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例如:在“反对小团体主义”的教学中,课本就设了这样一个案例:学校举办校园歌曲比赛。许一凡同学是初一⑴班的文艺委员,他很希望自己的班级能在这次比赛中获胜。恰巧学生会聘请他做裁判。同学们都很高兴,嘱咐他一定要为自己班的同学打高分。但王琳却站出来反对,并说那样做就犯了小团体主义的错误。
许一凡该怎么办?
讨论:同学们要求许一凡为自己班级同学打高分,似乎在维护集体利益,为什么王琳说那是小团体主义?
在本次比赛中,集体利益究竟是什么?
许一凡怎么做才算发扬了集体主义精神?
探究:在班级和学校里还有哪些小团体主义现象?让我们一起把她们找出来,并分析、探讨这些现象,寻找解决的办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大家得出了结论,达成共识:这次比赛的集体利益是学校校园歌曲比赛能公平公正有序的举行,选出有实力的选手,比赛取得圆满成功。班集体是学校大集体中的一员。为了本班的“利益”而破坏整个比赛的公正性,必然会损害到其他班级的利益,进而损害到全校的利益,其实质就是将局部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因而犯了小团体主义的错误。许一凡应该按照比赛要求,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参赛者,实事求是评判打分,这样才能维护学校利益,才算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探究,大家纷纷从身边查找自身或他人身上存在的小团体主义现象:为了本组夺高分,小组成员集体作弊;贬低别组别班,抬高本组本班;比赛中,用不正当竞争为本班取得不当利益等等不胜枚举的实例,分析它们的危害,找出解决的办法。思想统一了,行动就有了正确指南,大家就明白今后该怎样正确行事。
通过这样的活生生案例,既从理论上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反对小团体主义,明白什么是集体主义精神,又从行动上引导学生怎样维护集体利益,知行统一,加深了对小团体主义和集体主义这样抽象的基本概念的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教材案例引领作用,帮助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比如教科版七年级“心晴雨亦晴”一目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主要方法,其中比较难理解的是“理性升华法”。教材举了这样的实例:小说《红岩》中主人公江姐获悉自己的爱人被敌人杀害时,起初产生的是悲伤、愤恨的情绪;当她认识到她的亲人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时,她便为自己的亲人感到自豪,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她为革命事业而献身的决心。
活动:查找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产生的某种消极情绪,尝试从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层次,分析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体验因此产生的情绪变化。
通过案例的引导,学生在谈论探究活动中,把握了这个方法的精髓,能结合实际,举出了很多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并能很好运用理性升华法来解决问题。例如:⑴当班干被人误解,很伤心,但想到能为同学服务,又能锻炼处理事务的能力,培养了责任感,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基础,就能宽容同学,并更积极主动为同学排忧解难主动为同学班级服务,力争用行动消除误解,由此,情绪会变得乐观。又如:⑵被老师批评了,很生气,但想到如果老师不批评自己,就会助长歪风邪气,就会损害班级和同学们的利益,影响到大家的健康成长时,便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并心悦诚服接受老师的批评。⑶老师为什么不重视我?⑷老师为什么偏爱她?等等事例。学生们的思路打开后,一系列困扰情绪的难题纷纷披露出来,得到深刻剖析和理性升华,学生懂得从更宽更广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良情绪就会缓解消除。通过课本案例,引领学生进行活动实践,在活动实践中观察,感受、体验、思考,从而获得思想认识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丰富学生的经验,情感,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对自我,对他人的认识,培养了责任感,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价值引领作用。
三、巧用课本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培育高尚情感”一目,“感受理智”是很抽象的知识点,课本在举了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和某学生解题过程中的种种情感体验之例后,安排体验案例:用一笔画四条线段把九个点连接起来。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在尝试成功后,你体验到了什么?这个案例看似简单,但必须认真观察思考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兴致高昂,从困惑、迷茫、失望到惊喜的一系列情感体验中,真切感受到理智带来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懂得了理智是探索未知世界,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强大动力。
四、运用课本案例进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展示感知案例
一般而言,教师要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引入主题,课中深化主题,课后总结反思。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再由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加以描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案例;将案例编成剧本,分配好角色由部分学生表演出来;还可以创造性利用课堂突发事件临时创造案例来教学进行补充等。不管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中,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2.引导探究案例
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经过四个阶段:⑴个体自主探究阶段。事先阅读教材与案例内容,以熟悉在教学中要研究的问题。⑵群体合作探究阶段。学习小组以认真的态度讨论问题,在讨论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⑶自主学习互补阶段。全班的学习任务报告依据一定程序进行。⑷能力形成提升阶段。通过案例教学,每一位学生必须做到对教材内容有新的认识,有新理念的形成。
3.总结评价案例
篇2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 有效运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我国的课堂教学现状是仍然存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式人才,根据新课程理念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一定的运用并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其有效运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一、“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概论
(一)“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
合作学习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将学生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团体竞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成员为了提高团队的总体成绩会共同努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
2.有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团队之间互相合作帮助、共同学习,成员之间能互相弥补不足,避免教师面向众多有差异的学生,保证教学构成中的公平性。
探究学习,简言之,指的是学生在某学科领域或者社会生活中选择素材和研究主题,创造一种学术或者研究的氛围,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和实践发现问题,进行调查和收集信息,最后进行交流和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情感、经验、技能和学习态度的全面发展。
探究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学生在实践和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强调参与,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获得深层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更加深刻和牢固。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培养合作观念,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学生更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式人才。另外,这种教学模式也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使知识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1.教师以问题的形式提供教学内容
这是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根本变化,原先的教师“授课”、“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造、自主探究。
2.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团体小组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但是也不能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才能更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所有的科目和知识的传授都能够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在某些注重基础知识的课程上仍然应该进行一些“授受”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因此,这一模式的运用,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张弛有度,多种方式并举,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自主―合作―探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语文是中学生的母语课程,“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听、讲、读、写、文化、文学、品德情意等许多范畴”。作为一项基础性学科,教学过程更应该注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应当更多地参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口语能力和思维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在落实这一教学模式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并提出问题
教师应当事先以教案的形式布置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问题,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在正式上课时反馈给教师,通过各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讨论,相互之间解决其他小组的问题。
这里以高中语文中的重点篇目《祥林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解决问题,以下选取比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以“我”为叙事对象有什么效果?
2.祥林嫂的悲剧是自己造成的吗?为什么祥林嫂的死亡会放在最后点明?
3.文章中有很多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都有什么作用?
此外,教师也应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朝着主题思想方面思考。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说明学生深入研读了这篇文章,并做了积极地思考,能够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合作。
(二)针对问题,具体探究
例如,探讨戴望舒的《雨巷》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探究案的形式进行。
诗歌讲究知人论事,教师应当提醒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进而对文章结构进行梳理。学生往往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例如语言的含蓄,风格的清新,但是对于情感的把握则属于较为深层的方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讨,各抒己见,尽情发挥学生的想象,最后由教师点明主旨。
(三)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
例如在讲解《香菱学诗》这一节时,其中会涉及诗歌的结构和写作要求,包括押韵和语言等,教师这时可以适当补充诗歌的押韵知识作为拓展,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趣味性。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获得扩展性材料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分享。学习中的认识过程,以往是以个人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的心理过程来理解的,因此,学生自主获得材料更有助于加强学生知识掌握的牢固性。
(四)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应试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因此,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方式,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1.积累素材
提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素材并进行及时记录,最好建立专门的素材本,这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丰富课外生活,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作文写作积累素材。
2.欣赏美文,提高审美水平
教师事先为学生设定好名家作品文章,让学生在课下阅读并做批注,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交流并当众做分析,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间选取优秀的范文供学生之间阅读欣赏,互相交流借鉴,不仅是对作文水平较高同学的肯定,还可以激励其他同学向其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如何使自己的文章更出彩,这个问题切口较小,而且便于讨论,能够使学生在阅读和分析的过程中打开思路,积极地进行思考。
(五)因势利导,评价立场中立,给学生思考空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格外注意评价用语,不能只用对错来评判,给每个学生自我反思的空间,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表达,从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三、结语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只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忽略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对于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标准,主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这一模式的有效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对于自身水平进行自我反省,并且这种模式强调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创设一种学术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小组内成员的交流讨论使学生的竞争精神得到培养,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语文,作为一门高中的基础性学科,不能仅仅停留在应试的层面,更应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挥其在交流沟通和审美等方面的作用。总而言之,“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高中的语文教学并得到了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吴世庆.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1):102-103.
[2]江正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