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雷锋的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4-08 21:3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雷锋的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镇中学2020年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开展情况总结
为丰富和发展新时期学雷锋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少年创先争优,促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培养和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团委根据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和思路,针对疫情当前学生不返校、在家线上学习的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雷锋活动月”实施方案,在2020年3月份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接到活动方案,班主任都竭尽所能,在各自班群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班会。有的指引同学们了解雷锋事迹,学习有关文章、观看影视作品,结合当前时代应该如何做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带领同学们阅读雷锋日记、共同发表感悟……虽然不像往年一样集体线下开会,但线上交流的形式反而促进了同学们畅所欲言。各班的主题班会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拥有更多资源去了解雷锋的感人事迹,更加深入体验雷锋的精神,使学雷锋活动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的深入到青少年的心里。
二、说一句感恩的话——以行动诠释雷锋精神。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要懂得感
恩。感恩于父母的养育,师长的启蒙,同学的友爱、感恩于国家的保护,社会的重视,学校的培养……同学们各抒胸臆,用一段文字、一个视频或一个录音,表达了他们心中的感激之情。“说一句感恩的话”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全校约一半同学提交了他们写的文字或录制的感恩视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这一活动,唤醒了同学们学会感恩的意识,为加强同学们思想道德的培养,增添了一份助力。
三、画一张手抄报——致敬抗疫英雄
无私奉献是雷锋的精神之一。疫情当前,无数抗疫英雄挺身而出,奉献他们的技能、健康乃至生命。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除了安心居家,努力学习,就是以各种方式为他们加油,向他们致敬!举办“向抗疫英雄致敬”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响应。不少同学交来了精彩的作品,他们把内心的感受化作一笔一划融于手抄报中,充分表达了对抗疫英雄的致敬之情。
四、作一次演讲——深化雷锋精神内涵
雷锋精神有很多,为了让更多同学都能领会,我们特地举办了全校性的线上演讲活动。有些同学选取了当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各行业英雄事迹或者患病后依然勤奋学习的学生的事迹进行传扬歌颂,有些同学则围绕雷锋生平的事迹出发,结合自己谈应该怎样践行雷锋精神等等,通过同学们的演讲,雷锋精神得到了更广泛的宣传,同学们比以往更加懂得雷锋精神的内涵。
五、捐一次爱心压岁钱——人人都是活雷锋
篇2
各镇、街道团(工)委,开发区团委,区教体局团委各有关学校:
为进一步引导广大中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坚定理想、奋发图强、创新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根据团省委、省学联、团市委、市学联有关通知要求,团区委决定在全区中学集中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中国梦中学行
二、活动安排
(一)“点亮中国梦”--畅谈“人生理想”
1、时间:3月份,开学后第一次全校集会和班会。
2、形式:全校集会活动,如“校长一堂课”等,由学校团委书记主持;班级主题团日活动,由班长或团支部书记主持。
3、内容:
(1)在全校(班级)范围调查了解同学们的人生理想。
(2)根据调查结果,邀请校长、有成就的校友或社会成功人士,为全校师生(班级同学)讲述他(她)的梦想的实现路径与进程,使同学们与“梦想同路人”面对面。
(3)安排学生代表与校长、校友、社会成功人士交流互动,畅谈中学生的梦想以及对“我的中国梦”的理解和展望。
(二)“放飞中国梦”--畅想“美丽中国”
1、时间:3至4月份。
2、形式:在自己的家乡、学校周边等地开展“寻访身边的中国梦”活动,随后进行“我的中国梦”优秀作品评选及专题展示。
3、内容:
(1)集中一周时间,在全校范围内征集畅想“美丽中国”作品。
(2)作品形式可采用书法、绘画、手抄报、微故事及其他类型书面作品等方式创作“我的中国梦”主题作品。
(3)各团委可组织举办本地中学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并将优秀作品推报团区委,团区委将向团市委择优推报师生作品。
(三)“激扬中国梦”--诠释“青春力量”
1、时间:3至5月份,结合“学雷锋纪念日”、“五四青年节”启动开展。
2、形式:扶贫助困、扶老助残、志愿服务等“阳光手牵手、青春心连心”行动。
3、内容:
(1)各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阳光手牵手、青春心连心”行动,要有文字、图片记录。
(2)各学校于每月底前,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并上报活动成果和典型做法。
四、工作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本次教育实践活动,将其作为推进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有力抓手和服务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
篇3
降低工作重心从细微处入手
为更好地将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有计划地加强和改进了德育工作的传统做法。组织专门人员编写了《淄博三中德育操作规程》,按不同教育阶段、不同年级并配合重大节日及庆祝活动设计学生德育教育活动主题、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程序、活动效果及具体的活动案例,形成了全校“一盘棋”且各年级、各班级兼具特色的德育工作新局面。德育操作规程成为学校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抓手”。班主任可以按照它的具体要求,分时段、有系列地展开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以活动促管理,以活动丰富德育形式,使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协调一致,从而形成了强大、统一的教育合力,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矫正思路。我们发现,《德育操作规程》虽然对德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宏观指导作用,但在对学生道德行为的细节教育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德育内容更加有针对性、有时效性地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修养和道德素质呢?2011年9月。学校领导班子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决定开展“道德细节”主题实践活动。
首先,我们组织开展了“寻找我们身边的道德细节”专项活动,向学生、老师、家集了两百多个道德细节问题。其次,学校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人处事的态度、文明知礼、奉献爱心、讲究诚信、学会感恩等方面筛选出了50个学生身边的道德细节问题。将传统的道德教育以更贴近学生日常行为的形式落实到同学们的生活中。这50个有关道德细节的追问有:不论在何地遇到升旗仪式,都能停下来行注目礼吗?别人与自己说话的时候,懂得不左顾右盼吗?在学校遇到外来听课、参观、考察人员时。懂得问好吗?别人有困难了,愿意伸出援手吗?懂得“一诺千金”的道理吗?面对父母做的可口饭菜,向他们说“谢谢”了吗?等等。第三,学校在小范围试点、全方位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淄博三中开展学生道德细节50问活动实施意见》和《淄博三中开展学生道德细节50问活动实施细则》,将学校的德育工作重心有序下调至这50个关乎生活、关乎细节的问题上来,让同学们深感德育教育不再是抽象陌生的道理,而是他们身边的细微小事,从而引导学生在关注日常行为细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道德认知、磨炼道德意志、确立道德信念、培养高尚道德行为。此项活动在2012年初被评为淄博市教育创新课题。
开展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道德认识
为开展好“学生道德细节50问”主题实践活动,学校认真进行教育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首先,学校将“学生道德细节50问”宣传板在每个教室内悬挂上墙。利用校园橱窗、广播站、网站等阵地深入宣传活动意义,通过组织专题班会、出黑板报或手抄报及进行“课前十问”等多样活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道德细节50问的具体内容。其次,组织学生在学习诵读的基础上自查不足、自纠行为、自我提升,改“让你变”为“我要变”。第三。学校要求班级每月进行一次总结评比。组织学生对照道德细节50问的内容进行班级互查,互相督促,互通有无。第四,学校还组织了大型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演讲比赛活动、开展“周文明形象大使”“月文明之星”以及学校“十佳道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全方位、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细节方面的教育。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学校在期末还组织大型的表彰暨经验交流会,用榜样的力量教育广大同学,使大家见贤思齐,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第五,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学校还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家校联系卡、出版家长报、建立飞信群群发短信的方式指导和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从而形成了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良性态势。第六,在教师层面上,学校还结合现有的“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每位教师对自己负责的学生进行道德细节50问的专项教育和指导。让这50条有关道德细节的问题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去。
为从宏观上对这一实践活动进行及时调控。学校还专门成立了道德细节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工作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领导组织和实施。每月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总结阶段工作,对活动进行统一调度指挥。
开展实践活动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活动育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需要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对照道德细节50问中的具体培养目标。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
热爱祖国、服务社会是学生产生高尚道德行为的思想源泉。学校以“立足校园。深入社区,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主题。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青少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首先做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学雷锋活动宣传发动工作。各班利用班队课、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学雷锋活动宣传,积极营造“学雷锋、学先进、实践公民道德”的良好氛围。其次开展了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为主题的一系列班队活动。(1)各班级开展“雷锋精神代代传”主题班会活动,通过听雷锋事迹、讲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等形式,倡导学生为班级、为同学做一件好事等,从而将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贯彻于日常生活中。(2)班内开展“手拉手”活动,同学之间“结对子”,开展互帮互助活动。(3)深入社区,奉献爱心。学校举行了学雷锋服务——“敬老院我能行”实践活动,还组织青年志愿者去儿童福利院做义工,用学生的实际行为回馈社会温暖,展现优良品质,提高了学生们的道德修养。
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是道德细节50问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大型公益募捐活动。一年来,学校先后组织了三次捐书、捐物救助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其中捐书累计2700册,衣物共2300余件。2012年5月17日,我校师生代表在《齐鲁晚报》记者的全程陪同下来到高青县黑里寨镇鲁能希望小学,将1200多本书籍、3台电脑和大量学习用品捐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10月中旬又组织学生到沂源县南鲁山镇芝方小学赠送图书和衣物。这些捐赠活动在给农村的孩子们带来一些切实帮助的同时,还进一步培养了我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意识。一名参加活动的学生说:“我是第一次与农村的留守儿童面对面沟通,当我把书从车上搬下来的时候,我看到小同学们的眼神是那么的渴望。这让我进一步明白了这次捐赠活动的重要意义,它可以让留守儿童、贫困儿童们更好地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帮助和关爱,它也让我感受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和满足”。
学会感恩、文明知礼是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道德细节50问中的具体追问,在2012年母亲节到来之际,学校组织开展了“我给妈妈写封信”“我给母亲洗洗脚”活动和“感恩母爱”手抄报比赛活动。用语言和图画为妈妈送上温馨的祝福,用行动感谢妈妈为自己付出的艰辛劳动。这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道德细节50问的制订初衷。又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父母、体谅父母、珍爱家人,从而把孝敬父母、珍视亲情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坚持阶段推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抓小促大,让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落到实处,这已成为三中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学生道德细节50问”主题实践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成效初显,我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和飞跃,涌现出了一批“拾金不昧”“爱心捐款”等先进个人及事迹:一位东大化工公司的女职工在我校学生将捡拾到的手机归还她后,专门给学校写来了表扬信。她说:“在当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淄博三中的这些同学能将渐行渐远的雷锋精神发扬延续,实属所有同学的典范。这也让我及公司的同事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初三(5)班的迟浩同学因病退学,他的同学们自发为他捐款。当迟浩收到这饱含同学情谊的爱心捐款时。他深切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爱心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迟浩的父母还专门给学校和班主任孙老师送来了“大爱无疆、情暖心房”的锦旗。初二(1)班的王春强、张毅然同学,捡到1000余元现金,他俩没有一丝犹豫,坚持站在原地等失主,终于“完璧归赵”。
初一级部自从开展课前10问诵读活动以来,学生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都得以清除:校园内自行车乱放、骑自行车的消失了。上下楼梯右行礼让、不挤不乱的增多了;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大吵大嚷,无理取闹的不见了,能主动认错并和对方言归于好的同学们增多了:践踏草坪、乱扔垃圾的找不到了,爱护公物。主要是捡拾垃圾、爱护环境、爱护公物的增多了……现在步入初一年级的各个教室,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同学相处和睦温暖,整个班级学习环境焕然一新。一位学生家长在给学校的家校联系卡中感慨地说:“自从孩子进入三中读书,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脾气没那么暴躁了,做事也更有条理了,最难得的是现在能体会到家长赚钱的不容易,能自觉主动地帮助家务活了。在我生病的时候,能够不顾天黑就跑出去给我买药。太让我感动了。”
篇4
关键词:课外活动 生活 阅读 积累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问题是开展什么样的课外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目的。以下两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一、校外课外活动
校外课外活动的天地是极广阔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形式可以多样灵活,有全校性的、有班级的、有小组的,也可以有个人的。让学生开阔眼界,接触社会,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识新事物、新现象。通过接触实际提高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升华。活动内容:①参观、考察。包括工厂、农村、工程、科研项目、新产品、新技术,增长见识;还可以使学生受社会主义现实教育,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②逛市场。了解贸易集散地在流通领域的地位怎样,增强文学作品中贸易市场的感观认识。③欣赏自然、名胜。奇妙无比的大自然、历史文物,是学生获取有关气象、生物、矿藏等自然常识、历史知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动教材。④系统地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态变化过程,收集昆虫、植物标本。如饲养小蝌蚪、养蚕、养鸟等,增长知识。⑤与名人通讯,和作家座谈,向重要会议献词,从小树立远大志向。⑥参加市区少年宫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参加社会团体发起的各种竞赛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⑦文明礼貌、卫生宣传、慰问军烈属、学雷锋活动,从小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⑧节、假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增进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使父母更理解孩子,孩子体谅父母,沟通两代人的感情,提高教育效果。⑨“家庭小天地”,学生在家里应有自己的小天地、活动内容,有自己的兴趣,或养殖、种植,或做小制作等等,培养自我动手的能力。
二、校内课外活动
1.阅读。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办法之一。在课外阅读方法上,可以采取自由阅读和定向阅读相结合。自由阅读,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阅读作品,教师一般不加限制,但要讲清目的和要求,一个课时能认识一个事物便达到了目的。定向阅读,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某一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阅读作品目录。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每个学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妙文佳句,多作一些笔记和卡片,这对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激发思维,丰富语言,大有好处。
2.练笔。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法达到提高的目的。定性作文与不受任何限制的作文相结合,这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强化课堂计划内定性作文(教学计划内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教师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
3.办报。这里包括学生的手抄报、学校和班级办的油印小报、黑板报、墙报等等。这项活动的作用,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的编辑、排版、写作、绘画、书法等多种技能。学生自办小报,教师要从内容到形式等诸多方面给以具体指导。要注意循序渐进,力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低要求到高要求。
4.班会。叶圣陶先生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学生“产生与发表的总枢纽”,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个“总枢纽”,才能有效地带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堂上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以外,还要利用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说话训练。班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不但使学生主动“说”,而且组织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5.听报告,举办讲座,收看有意义的影视节目。学校、年级、班级应根据实际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些专题性的讲座,内容可以结合年级的课文作必要的拓宽和加深。还可以请英雄或者模范讲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等方面教育。“红旗下的讲话”、“开学典礼”和“休学仪式”,语文教师也要当作语文课外活动来抓,提出明确要求。现在家庭电视机很普及,为学生接受外界信息提供了方便的条件,教师积极引导,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益的影视节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掌握国情国策,课堂内开展评论,发表看法。
篇5
任职期间,注意关注师生的精神状态,落实安全工作,学校文明建设与环境卫生监督,尽可能地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巧。让学生、家长、教师满意。面对一些急事、难事,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落实解决。
一、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强化基础道德教育。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狠抓《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训练,使规范教育纵贯整个学期,与此同时,加强了学生值日检查力度,认真抓好常规工作的检查督促评优工作,使全校师生思想上重视,行动中体现,评估中见效,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加强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定期出好黑板报,通过新颖的设计,精心的编排,来充分发挥黑板报的育人功能,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我们还通过国旗下演讲、宣传栏的力度,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隐性的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在安全问题上,我们通过晨会、班会经常性地宣传安全常识,强化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在管理上,严禁未满12周岁的学生骑车上学。同时,通过各种形式教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本领。针对当前的形式,我们向家长发放了《安全告家长书》《h1n1预防建议书》,还确定了反、法制、禁毒等主题教育,两个学期,我们都举行了火灾疏散演习,特别是这个学期,我们还请了消防队员做火灾逃生的讲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以文明礼仪教育为切入口,在小学部深入开展星级少年评比活动。“争卡”活动继续得到加强。在大队部的指导下,目前所有的中队都已开展了“争卡”活动。,除学校的红、绿卡外,各中队还结合自身实际,分别设立了各自的特色卡。全员争卡,全员进步。
3月5日,组织团员学雷锋活动,掀起学习雷锋新风尚。充分发挥团委主阵地作用,引导团员青年深刻理解和认识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感动心灵的力量,强调日常规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下面,我就这一年来的举行的活动向大家汇报。
上个学期,我们政教处举办了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活动,都取得了好成绩。特别是第二届运动会的开展,在社会上反响很大。这个学期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我们又举行了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活动。
第二周是安全教育周,在“安全教育周”活动期间,我校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开展以“校园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根据学生的情况,利用班会在全校掀起学习《中小学生应知应会50条》活动,还开展了安全知识、法制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与安全意识有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通过班会的形式,由班主任宣传火、水的危险性及防范措施。结合其它学校以前发生的溺水事件,对学生进行防溺水的安全教育。
三八妇女节,为了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懂得回报亲情,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政教处在第四周举行了“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为主题的 “三八”妇女节情感体验大放送活动。每个班级都开展了形式各异的活动。
开展“慈善捐款”活动。号召队员们发扬勤俭节约、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精神,把自己节约的零花钱捐给有困难的人,通过该项活动既培养了队员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又使队员养 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好品质。
为响应国家植树绿化的号召,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其远大意义;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保护树木花草的责任感;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大队委组织了“争绿护绿的小卫士”植树节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围绕“爱绿护绿”开展活动。3月12日早上,我们带领各班的安全小卫士来到白水岩庵山植树。
清明节,我校积极制定了“清明时节祭英烈”活动方案,以 “缅怀革命先烈”为教育主题,并结合学校实际,以学生会、大队部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3月22日,大队委干部、学生会成员在团队的组织下来到平阳山门中国工农挺进师纪念圆,开展了以“继承先烈遗志”为主题的祭奠英灵扫墓活动。大队委、学生会还向全体老师和同学们倡议:网上祭英魂,牢记民族历史,明确时代责任,共铸中华精神。全体同学、老师以网上献花、在网上留言、浏览革命纪念馆和革命人物先进事迹的形式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月31日下午,各班利用班队会时间,以“清明忆先烈”为主题,开展意义深刻主题教育活动。
五月份开展了以“让绿色永恒”为主题的节约资源活动。通过早会,板报,宣传栏,广播等途径,以“让绿色永恒”为题,宣传我国紧张的能源形势,设置“节约能源,从点滴小事做起”专题宣传介绍节能常识、方法。各班级组织学生以节约资源“四个一”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举行了剪报、手抄报比赛;各班级还设置了节约班长,督促同学养成节水、节电的好习惯。
这学期开始,政教处和体育组配合,力抓学生的新操学习。从制定广播操比赛的方案入手到比赛程序,从校比赛到学区比赛,再到县的比赛,现在已圆满结束。
篇6
一、创设情境,还原生活
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这其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话就像一口清泉。比如:我借用《乌鸦和狐狸》的故事,让学生续写乌鸦和狐狸再次相遇的情景。如果写乌鸦衔着食物又遇到狐狸,狐狸再施计骗乌鸦的食物,乌鸦接受教训,没再上狐狸的当。这样学生对情节已滥熟于心,没有新意。所以我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两组,A组扮演乌鸦,B组扮演狐狸,黑板擦做道具,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表演课本剧。结果故事的结尾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当B组扮演的狐狸再次骗A组扮演的乌鸦口中食物时,A组同学抒发了一下自己觅食的艰难过程,于是没有再听从狐狸的奉承,而是一口吞下寻得的食物,没想到咽下食物后却感到腹中疼痛难忍。原来,它捡到的是因环境污染而即将死去的鱼。A组同学明白后叹道:“没想到这次上了人类的当。”这样来讲述,反映的是现实中环境污染的大问题,就赋予了课文以新意。结合生活实际,还原生活本色,也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懂得保护环境对维持生态平衡有多么重要,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在生活体验中学语文
语文学习是一个自主体验的过程。语文课上,学生可以从文本上获取某种体验,达到心灵的共鸣。但是,如果把学生的体验过程引入生活,就会产生裂变的效应。在学习了《大自然的文字》后,我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在大自然这位老师的启发下你有过怎样的发现,你观察过那些有趣的现象?请将这些发现和现象用文字表述出来。一位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在雷雨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先打雷,后下雨的话,那么即使是下雨也不会下的很多;反之则要下瓢泼大雨。你相信吗?只要多观察,你就会发现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课文的启发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此时在学生的眼中似乎又变得五彩缤纷,似乎处处都充满了宝藏,等着自己用眼、用心去找寻。此时安排学生写话,不但满足了学生学习的要求,又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生活中的精彩发现。
三、沟通课堂内外――课外实践的“生活化”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的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断得到提高,语文这个特殊工具也会被“活用”。在学完《秋姑娘的信》一课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秋天的落叶,自己动手把落叶拼成图案粘贴在白纸上,并且在图案旁写几句话。孩子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有的拼成了小鸟在树林里玩耍,还在旁边写着:“树林是小鸟的家,让我们每人多栽一个树,让小鸟的家更漂亮!”有的拼成了小金鱼在池塘里游,旁边写着:“小金鱼,你真了不起,看你游得多自在呀!你愿意教我学游泳吗?”……这样的实践活动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不但丰富了孩子的语言,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联系学生生活,优化作业内容
篇7
耕耘
四年级组本学期有5位教师另加一位行政人员金主任组成,本组教师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不但自己的工作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也总是积极地、及时地完成。,
王拾香教师:是组内年纪最大的一位。有多年的班级工作经验,善于把工作提前完成,从不落后。经常与各任课老师取得联系,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各学科的作业。四(3)班被她管理的井井有条。还时常教导我们,提醒我们想得不周到的地方。对待自己的教学也总是扎扎实实,从不吝啬把自己好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教师。
柏浩教师:乐于助人,无论谁有困难找他,只要他能做到,从不拒绝。在教学上认认真真,积极要求上进,经常请教杨老师。倾听别人上课吸取别人的精华,或自己上课请我们听、让大家评。他是组内唯一的男性,总是主动承担体力较重的活。对待学生始终以鼓励的目光及话语,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与期望。
杨新莲教师:她是语文组的教研组长,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知识,是值得我们学生的好向导。无论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方面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比较有主见。在教学上经常帮助我们,对我的工作也总是积极支持。
敖慧容教师:在组内算比较年轻的,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尤其对待学生,循循善诱、孜孜不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本文转载自[行辅导。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不耻下问,经常向他人虚心学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创设情境积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欲望。
总的来说,四年级组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向上的集体。如果谁有急事上不了班,而又来不及打招呼,不用担心,不会造成空班的现象。大家互帮互助,有不同意见可以辨论,从不伤感情。对待学校的工作总是积极的配合,对我的工作也总是大力支持。我组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教研风气浓厚。大家经常在一起讨论、研究教学难题。如语文教师认为“语文应该走进生活”。注意加强指导学生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交际及信息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由学生和老师随时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注重课内外紧密结合。同时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全面的发展,成为最棒的“我”。
一学期以来,四年级组成功的完成学校交给的每一项工作。积极的配合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同时也开展一些具有本组特色的活动。
如:四(2)班的贫困生捐赠活动,发动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在三位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四月份开展了的手抄报展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组织教师进行家访,使学校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找到教育学生最好的途径。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学教研能力培养。每个星期,组内都会召开一次教师会议,或学习有关文件,或进行教研讨论。
柏浩和敖慧容老师各执教校级公开课一节。他们积极尝试教学的新路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理念,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收获
一、思想上:
身为中国人,我们关心国家大事;身为南昌人,我们为南昌的高速发展而感到骄傲;身为红谷人,我们密切关注新区的发展,积极参与新区的发展建设;身为教师,我们经常看书读报,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因此,每个人思想上收获丰厚。
二、教育教学:
1、新教师的加盟如缕缕春风为校园带来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打破了养尊处优的宁静,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原始记录是那样的不堪回首,需要学习、充电,再学习、再充电,不然将很快被淘汰。
2、教师:杨新莲老师是校课题组的成员之一,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研理论知识,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不遗余力地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柏浩老师的论文《试论新课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和王拾香老师的论文《创新—应给学生创新的时空》分别获南昌市二十二届学术年会三等奖、二等奖。同时王拾香老师被学校推选为市优秀班主任候选人。敖慧容老师在首界红谷杯教学竞赛中荣获数学组二等将。在学校举行的教案竞赛中敖慧容老师荣获数学组一等奖,本人获语文组二等奖。
3、学生进步了
在三月份学雷锋征文竞赛中,陈龙获二等奖,万优优、廖昆、岑江获三等奖。在五月艺术节合唱比赛中,四(3)班喜获双奖。即捧得了金杯,又得了精神文明奖。四(1)、四(2)班获三等奖。在诗歌朗诵比赛中,学生表现优秀,朗诵水平、朗诵技巧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六一”文艺汇演中,四(3)又获二等奖,四(1)班获精神文明奖,并有一批学生在大会上受到表彰。总之,通过四年级组全体老师的不懈努力,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地进步。
反思
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下学期这方面要加大力度。
篇8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
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3、开发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主体性教育体系,再创沙岗学校的新辉煌!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按照《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现将各项工作做以汇报。
一、学校概况
盖州市沙岗学校是2004年中小学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校三址(两所村小)。现有32个教学班(主校区中小学各12个班,两所村小各4个班),1050名学生(中学377,中心小学601,希望小学41,西五小学31),107名在岗教师。
二、创新德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坚持以德为本,立德树人。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制定了《德育工作常规实施细则》,《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星级班级评比实施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确保了各项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通过感受亲情故事、实践亲情行为,开展感恩母亲教育活动,创办感恩教师手抄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报恩之行和施恩之德。
开展节假日传统教育。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雷锋在我身边”、“祖国在我心中”、“同抒校园情,共筑中国梦”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为契机进行征文,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丰富学生道德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此外,我校坚持每周开展主题教育班、团、队会。寓无形的德育教育于有形的德育活动之中,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开展“知礼仪,懂感恩,践行弟子规,诵读国学经典等活动。将良好行为养成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厅廊文化,弘扬国学,让学生近距离学习、了解并践行传统文化,学经典,懂礼仪,做文明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被评为市传统文化基地校,并在盖州市实验小学参与了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展示)。
3、班级管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总结,每月按比例评出星级班级和星级学生予以表彰。注重评价过程的自我教育功能和集体教育功能,注重评价结果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
4、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每天坚持晨跑和大课间活动,认真组织“一校三队”和书法、美术小组活动训练,有效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和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
1、统筹国家课程。
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课程规定,开齐开全国家课程,保证课时,不随意增加和减少。加强各类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小学、初中课程的相互衔接,明确各学段的教育任务和课程标准要求。从强化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入手,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化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形成全科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
1、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课程计划:
(1)信息技术每周1课时,课时安排编进课表,选聘信息技术掌握熟练,且具有研究精神的年轻教师兼职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根据课表按时授课,确保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得到增强。
(2)研究性学习采取分散形式落实,各学科结合学科实际,制定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如文科根据沙岗实际情况布置的污水处理问题和垃圾污染等社会热点现象进行的社会调查,理科开展测量、升华凝华现象等实验探究。另外结合重大纪念日,班级园地等学习板块,编制手抄报,举行口语交际比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即保证了课时的充分利用,也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热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社区服务教育结合,母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集中开展。
(4)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按照盖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的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集中进行教育。
(5)小学设专职书法教师,开设书法课,有书法活动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展书法兴趣小组活动。
3、整合地方课程、完善校本课程。具体实施安排如下:
地方课程
小学1-6年级,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2课时。
中学7-9年,开设魅力辽宁,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每周1课时。
由于师资紧张,在地方课程师资安排上均采取兼职的方式,小学的魅力辽宁,人与自然课程主要由思品学科教师兼任,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分别由信息学科和综合学科教师兼任。中学上述四个学科分别由地理学科、思品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教师兼任。这样即保证了地方课时,又兼顾了学科间的联系。
校本课程
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线,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利用晨会、班团队会时间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
小学
1-3年级:以《弟子规》为主要教育內容,每周总计1课时
4-6年级:以《安全与健康》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中学
七年级:《中小学生文明礼貌》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八年级:《中小学生自救自护常识》为主要内容,每周总计1课时
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每周1课时。
结合本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激发热爱家乡情怀,初步拟定编拟以沙岗地方志为主要内容的《美丽沙岗》校本教材。同时根据沙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还确定编拟《西瓜大棚栽培实用技术》和《葡萄大棚栽培与管理技术》两本校本教材。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建设家乡,富饶家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组织全体教师召开课改专题会议,学习研讨《辽宁省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明确课程课改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课程意识。
2、大力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倡导主体参与式教学,推行导学案授课,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教师教为学生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生,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目前,多数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本学科新授课和复习课等多课型的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学各学科已经在合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了学科教学模式群的建立,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
3、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开展以学科教学模式研究与小课题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遵循以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讲求小而实,杜绝大而空,采取以教研组为研究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具体操作流程为:个人说模---集体备课---课例展示--听评研讨,另外通过公开教学,学科模式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例研讨,专题研究,公开教学采取全体参与方式,学科模式交流分文科、理科进行。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反思中进步。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一) 存在的问题
1、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有待进一步科学规范。作为一校三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主校与分校、小学与初中如何做到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是需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
2、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新教学楼尚未竣工投入使用,专用教室数量和面积严重不足。
3、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还存在条块分割状体,从内容到形式,需要建立完整的目标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4、主体性教育还有待完善。我校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但主体性教育综合体系还未形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需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完善。
(二)今后的打算
1、构建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的课程体系。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规定保证均衡性的前提下,还要考虑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和选择性。更要突出课程的特色,才能因时因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同时特色文化课程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通过课程设置来发掘学生潜力,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的目标。
2、加大教与学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许多因素和条件。其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发挥学生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的评价策略和手段还有待完善。
篇9
一、以教材为依托,充分挖掘利用教育资源
品德与社会课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和一定的实践性。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必不可缺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全面实施课程目标,教师需要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以“课程设计者”的角色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灵活补充,处理教材,超越教材,让学生在教学中享受快乐,教学才有意义。
例如讲授《不能忘记的屈辱》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当时外国列强的残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果只是单单展示或讲解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学生的感受就不深,必须开发利用其他课程资源。譬如给学生播放关于的影碟,让学生在真切的画面中去体会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和外国列强的残忍;把原来雄伟的圆明园和现在的圆明园残骸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当时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的惨状。同时,不局限于教材上所列举的历史事件,可以收集更多的我们不能忘记的屈辱历史事件,让学生交流,从心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以活动为载体,在兴趣中激发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绝不是用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吸引学生,更不是搞花架子取悦学生,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学会拒绝》中“吸毒一口,落入虎口”一课时,如果按照书本去说教,学生听起来可能就没什么兴趣,达不到教学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活动。活动一:收一收,从教材或其他资料上收集有关危害的知识,摘录一些被危害的故事,剪辑有关禁毒教育的图片。 活动二:讲一讲,把收集到的材料在班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发言,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拒绝。活动三:做一做,对收集到的以及交流发言的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学校广播、黑板报、手抄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帮助他人认识的危害,学会拒绝。正是这层层递进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了学生充分发挥潜能机会,给了学生获取真知的过程,同时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生成、发展。
三、以生活为平台,在体验中感悟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创造生活。因为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我们培养的人是一个社会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开放拓展教学时空,让他们的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并得到延伸。
比如,在教学《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一课,课后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校内的公益劳动,打扫学校公共场所、清洗拖把池、冲洗厕所等。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上街跟清洁工人一起打扫马路,捡垃圾,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白劳动能够为他人带来幸福,爱劳动的人才是真正心灵美的人。
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如学雷锋义务奉献、帮助养老院老人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弱势人群的生活艰辛,从而激发对弱势人群的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同时,学生在与社会接触中会获取各种信息,从而锻炼他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使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
四、以家长为助手,关注孩子全面成长
家长是最关注孩子成长的群体,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家长也和孩子一起走进了新课程,成为了课程改革的支持者、实施者、开发者。为了让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要使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让家长了解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旨在使家长不但能变成孩子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篇10
一 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摇篮,它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鼓舞和熏陶,任何一个优秀的班级,必须有健康向上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来自于严格、民主的班级制度。每个学期初,我们班都会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守则、规范逐条对照讲解,指出本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人人明白班级存在的问题及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学习和交流中受到教育。课后组织学生为班级未来的发展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班级公约,在班容班貌、清洁卫生、公共财物、两操劳动、课堂纪律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如每天戴红领巾、穿校服、集合队伍“快、静、齐”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走进教室,就会发现,我们的教室布置总是整洁美观、清新自然,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教室的正前方是一套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教室两侧的墙上悬挂着名人名言,它们时刻提醒着同学们,激励着同学们;教室的前面还有一组造型独特的书柜,它是我们的图书角,在这里我们尽情地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净化心灵、树立志向、怡情益智;在最醒目的地方,还张贴着我们的学习成果——快乐成长竞赛栏,它是我们班级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它是所有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
二 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
一直以来,我们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凝聚力是令人佩服的,运动会、队列展示、写字比赛、英语小品、数学能力测试等,无一不体现了我们班团结进取的作风。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是因为同学们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大家将班级看做一个大家庭,真正将自己视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逐渐形成了“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观念,因而在任何时候,只要是有关集体的事,大家都会暂时放下私事,同心协力地完成。
一个优秀的班级,它必定也是一个有着高度凝聚力的集体。全班同学亲如一家,互助互爱。和谐的学习环境,勤奋浓郁的学习氛围,体现了这个班集体高度的凝聚力。“一枝独秀不算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及时对班上的现象进行奖励与批评,鼓励先进、指出缺点,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大的成绩。同时,为了扩大阅读量,学生们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自己捐书,自己管理,并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家阅读的积极性都十分高,课余,再没有学生在外瞎奔乱跑,这对增长同学们的知识有很大帮助。
学习上,我们成立了“1+1”互帮小组,即优生帮助差生的形式,以互助小组小组长帮助组员等多种互助方式在各个小组里进行帮助活动,成绩优秀的同学会耐心帮助在某门学科知识上有欠缺的同学,仔细辅导,百问不厌使差生取得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的奋斗目标。
三 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一个班集体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把学生凝聚在一起,为此我和学生一起制定了奋斗目标。我们制定了积极锻炼身体,争取优良成绩,为班集体争光的奋斗目标,我以身作则,带头锻炼,学生们积极配合,在体育达标中取得优良的成绩,受到领导的表扬,同学们兴高采烈,心里乐开了花。我们制定为“学校集体荣誉,搞好环境卫生”的奋斗目标。我率先打扫,和学生拧成一股绳,把清洁区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接着我们拟定了疯狂背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目标,鼓励学生课前10分钟背,长期坚持,学生积累了许多古诗词,受到了家长、校领导的好评,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感到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是光荣的、自豪的。我班现在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在这个目标的鼓舞下,班中的每一名同学,都有一种精神——拼搏。全班54名学生,只有成绩的高低之分,却没有学习的热情之别,每个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学习,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放弃。这是班级整体推进策略的成功表现。因为只有整体的强大,才有个体的更好发展。上学期期末,语文学科的优秀率达93%,这一切成绩,都来源于共同目标激励着每一位同学拼搏向上。
四 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
集体活动是联系集体与个人的桥梁,它能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使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充分利用节日、每周的班队课,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如利用“十一”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节鼓励大家为教师制作贺卡送祝福;班队课上教育学生学雷锋,献爱心,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参加课外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班级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们班是一个文明守纪的集体,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特色班级。走进我班,首先最抢眼的就是那块丰富多彩、被设计得很巧妙的黑板:有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有正楷端庄、行书流畅的钢笔字、毛笔字书法作品;有美轮美奂的绘画;还有灵活多样的剪纸。这是我班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最好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