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辩论题目范文

时间:2023-03-30 12:3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辩论题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辩论题目

篇1

1.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三十年发展状况分析(1983-2012)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4.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 

5.高职院校英语教学EOP转向及其影响因素探究 

6.再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 

7.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化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公共化——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8.从日本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看我国外语教学目标调整 

9.一个具有颠覆性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学术英语与大学英语差异研究 

10.《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 

11.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 

12.高校开展专门学术英语教学之瓶颈与对策刍议——以法律英语教学为视角 

13.浅谈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4.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 

15.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策略研究 

16.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减负提质 

17.快乐尝试小班化英语教学 

18.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 

19.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分析 

20.浅析中职涉外护理英语教学策略 

21.浅议职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2.浅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23.用“情”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24.基于交际法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5.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26.关于初中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27.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28.论“小先生制”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中的运用

29.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浅析

30.对初中英语高效教学的思考 

31.深化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32.从中介语僵化看高职会展英语教学 

33.从应用语言学视角看英语文化导入教学 

34.中外合作模式下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及改进措施 

35.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36.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7.浅析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监控评价体系的建立

38.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39.英语语音智能测评软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

40.“对话教学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1.限制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因素

42.关注视障生特殊需要,开展有效英语教学

43.谈语篇分析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44.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45.论词源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46.初中英语教学提升有效性研究 

47.雅思听力语料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作用 

48.初中英语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19.交际性教学法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50.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对策探讨

51.幼儿园英语课堂常规教学思考

52.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 

5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原则

5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

55.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闪光 

56.浅谈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优势 

57.基于需求分析的IT行业英语教学研究 

58.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一项基于反思性问卷的研究 

59.注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60.互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61.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62.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63.职业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索 

64.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 

65.对中国英语教学宏观模式的思考  

66.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67.专业英语教学探索——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

68.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模式研究——以大学影视英语课堂为例 

69.基于特征的生态英语教学效率评价方法探究  

70.大班基础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授课主体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探讨 

71.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新模式初探——南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纪实 

72.基于ESP课程体系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探索

73.建构和完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体系——一个解读《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视角

74.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75.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翻译教学的个案研究  

76.转变教学理念,建立新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77.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基于澳门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英语学习行为特征的分析 

78.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9.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 

8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 

81.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 

82.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83.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吉林大学直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为例 

84.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 

85.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86.从中外合作大学学术英语教学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例 

87.交际教学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88.大学英语教学的动力机制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89.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90.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91.从教学要素角度探究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策略 

9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独立学院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个案研究 

93.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 

94.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95.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回归大学英语教学本位 

96.外籍教师在我国的英语教学透析——一份中国学生问卷调查整理分析 

97.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8.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篇2

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206(初定)由班长联合团支书借用

人物:全体同学(参赛选手每班各15人)

主持人:

邀请嘉宾:各班辅导员和英语教师外语系学生系团总支李老师

准备工作:

1,定好论题,分组(已安排)

2.通知各班参赛选手积极准备,增加比赛的精彩性(包括写阐述官观点,自由辩论论据,提问环节的问题,总结陈词

3,奖品:奖项(1)最佳团体奖(2)最佳辩手奖男女各一个(3)互动环节奖品(保密)

各奖品有各班班费分摊,

4.宣传工作:三份宣传海报,具体分配给两班的宣传委员23#9#5#

5.现场布置:各队用两张桌子,对放(侧向观众).播放放灯片:三页.每页包括辩论时,论题,辩手名字,各队所持观点,任务交给有能力做好的同学.

6.组织::各班组织委员及纪保委员负责监督全班人员到场并保持现场秩序(辩论时不要虚声,喧哗,吵闹,发泄情绪等)

7.互动环节的题目

8.计时员:主持人负责,外加一个助理比赛流程及评分细则:

双方分别总体阐述自己的观点,每队2',

自由辩论10分钟(双方互相辩论,不允许使用过激语言,不能过于情绪化,否则扣一分)

相互提问与回答,每队共3个问题.一问一答2',总结陈词,每队各用2'

评委4人,收分员1员,统分员1人,总分最高的为一等奖,总分其次的为二等奖,然后由评委共同协商决定出男女最佳辩手

互动环节:1.辩论赛正式开始前由生技062班同学演唱一首英文歌

2.第一轮结束后进行"猜猜猜"游戏,具体规则:

(1)现场选出几位观众答题,答对题目者方可参加游戏,选出6-8位观众自由分配为3-4组,

(2)由一人看物品并用英语描述出该物品的特征,(不可用肢体语言),由另一个来猜,猜对则两人各得一份该物品,猜不对就了留给下一组(猜题的同学只允许猜三次),描述的同学不可以用该物品所出现的任一单词,如toothbruth就不可以用tooth或brush.倘若违反规则,则需要演一段节目,时间为1-2分钟,方可拿奖品

篇3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互动模式 师生互动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互动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初中英语教师要学会应用互动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模式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使用英语的平台,从而促进英语教学高效进行。

一、促进生生互动,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

互动英语并不是传统概念的进行课堂活动,而是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课堂的英语交流。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英语沟通平台,我在英语课堂上经常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课堂对话。在对话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教学。这种教学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症下药,提高课堂效率。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课文中的英语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让学生诵读文章。这种学生间的互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语言感知力,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

以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Birdwatchers为例,在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时,首先我以领读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我读这一单元的生词。读完一遍之后,我随即抽取几名学生读单词。然后,我针对学生读的情况,分析其口语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我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小组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交流单词的读音、组成、结构,各抒己见,由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展现出的特点也不相同。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弥补不足,促进英语学习的共同进步。

二、创新互动,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巩固英语学习

英语教学有很多方式,英语课堂有很多实践形式。我在学生学习英语之余,经常开展一些英语活动,帮助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解决英语问题,使该实际教学过程服务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我每学期都会为学生组织一次英语辩论会。我会研究本学期的知识重点,为学生拟题。在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意见分歧时,就会竭力地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讨论中,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会穿插辩论环节,为学生准备一些辩论题目,使学生定向地掌握某一方面的英语词汇。例如,“题目一For Side:Advertisements should be controlled.Against Side:Advertisem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题目二For Side:Mobile phones are necessar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Against Side:Mobile phones are not necessar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在用英语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训练了英语口语,并且在即兴的英语对话中提高了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辩论,活跃了英语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师生互动,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学习的问题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很重要的。互动中老师要认真关注学生的语言使用,对学生存在的英语学习问题进行纠正、分析。很多老师怕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错误并不可怕。只有及时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并予以指导和纠正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带着疑问学习是一种良好的方法,我们可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并解决。师生互动,是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我在课堂上经常针对课后的习题及试卷中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拉近了师生关系,我也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这种问题就是我们讲课中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英语知识运用方面的问题,在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后,帮助分析对错。针对问题帮助学生有重点地分析,通过互动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的。

互动教学是新课标下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段,利用这种教学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在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认识自己英语学习中的问题,并从自己的问题出发更好地学习英语。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助于老师总结、归纳英语中的重难点问题,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实现高效教学。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即能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初中阶段是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初级阶段,也是形成良好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英语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英语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在英语教学中以新课标为导向,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摸索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可行性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几种实践方法

(一)口语能力,课内重点培养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失的社会活动,教育部也在着力推动实施转变“哑巴英语”的措施。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表示,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以听说训练为主,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就意味着交际化的教学应是英语课堂的中心内容,教师应该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用英语自由地与他人交流思想,能够听懂并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图,同时以正确的方式向对方传递自己所希望表达的内容,达到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交际化的课堂教学充满了自由开放式的活动,正是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意识和能力。

1. 轮流值日报告

每天上课利用两三分钟时间开展值日生报告活动。报告的内容一改往日只介绍星期、日期、天气情况和班级出勤的做法,可外加让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介绍,如介绍自己的亲友、宠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自己感兴趣的事、自己的爱好等。具体做法:每天请一位同学做值日报告,之后确定第二天的报告,当然这个学生必须是自愿的,这样他就有时间思考他要谈论的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效果很好,学生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口语表达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

2. 分组进行辩论

以辩论会的形式训练口语是英语教师在接受外教培训时经常性地练习口语的活动课。这种方式也可用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老师给出辩论题目,学生分组进行辩论。通过这种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又可促使学生积极地去练习口语,这样学习英语的气氛就更浓了。

3. 角色表演

如果你让他们“把对话背下来”,很多同学都会苦着脸,但如果让他们准备角色表演,你会发现同学们个个信心百倍,跃跃欲试。课本中的绝大部分话题都可以让学生到前面(黑板前)表演。通过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高涨了学习英语的情绪,又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口语水平。

4. 利用挂图复述课文和对话

口头复述是在理解、熟悉课文、对话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挂图,按照自己的思维加以整理,对原课文材料进行口头再现的过程。学生可以根据本课的挂图,介绍他的职业、上班情况、业余爱好、家庭住所、回家方式等。这种练习口语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们觉得这是展示自己口语非常好的机会。不仅如此,利用这种方式,更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语言点的掌握,非常具有实效性。 。

5. 利用游戏活动,发展口语能力

中学生活泼好动,爱唱爱跳。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游戏活动,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绝大多数学生会忘掉自我,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去,他们会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摆脱对英语的生涩感,从而自然大方地讲英语,逐渐提高语言组织的能力。如在初一介绍人物特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guessing game:I have a friend, he is a quiet boy. He is thin but strong. He has big eyes but small mouth. He likes English. Who is he?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纷纷举手猜他是谁。此外,学生们还踊跃举手,要求自己描述让其他学生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猜老师,有的猜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还有的甚至猜起了动物、水果等。

(二)口语能力,课外加强巩固

口语交际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让它走出课堂,辐射到校园的生活,并走向社会,成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善于发现、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主动参与,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重在实践,只有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交际中学会交际,才能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利用课外时间,培养学生英语演讲能力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一些英语演讲比赛,让他们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去表现自己,这不仅是新课标的充分体现,更符合学生的成长心理。让学生用英语演讲,既让愿意开口说的学生有了一个实践的平台,又能让他们得到一个独立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使“不敢说”的学生逐渐转变为“大胆说”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英语讲一个故事。可以与课文有关——巩固课本知识;也可以讲自己所看到的英语小故事——激发学生对英语小故事的兴趣;还可以讲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能很好地贴近生活。

(2)作专题演讲。题目可以自定,演讲内容最好与前一课或本课所学的内容有关。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前指定题目。指定题目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每日更换,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用同一题目,比较各个学生的演讲能力。

2. 唱英语歌曲对提高口语更有效

学唱英语歌曲同样是语言信息的汲取,是提高英语口语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且学唱英语歌曲比通过训练阅读和听力来提高口语更加有效,学生更乐于学习,因为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地就学会了歌曲,从而掌握了词汇、句型的用法,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3. 英语角

英语角是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重要场所,在那里学生可将所学的语言以多种方式进行操练、切磋巩固、提高。此外,办英语黑板报、墙报,放英语广播,可以使学生天天耳濡目染,置身于英语知识的氛围之中。

篇5

关键词: 《英语语言学导论》 研究型教学 范式 步骤

1.引言

高校英语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划分成三大板块: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英语语言学导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课程属英语专业知识课,是必修课程,一般在高年级开设。近年来,有关英语专业技能类和复合类课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英语专业知识性课程的了解相对较少;与此同时,英语专业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以《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按照大纲要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从该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并未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潘之欣(2007)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26所高校在读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调查统计,学生很喜欢这门课程者为0%,比较喜欢者为13.3%,感觉一般者为66.7%,不太喜欢者为13.3%,不喜欢者为6.7%。调查对象反映,任课教师往往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模式,即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内部动力。

《英语语言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引起了一些一线教师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对该课程教学的研究可以分为3类:一种属内省反思性质的研究,研究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若干教学建议,如改革教材内容,改革上课方式等(熊学亮,2007;吴格奇,2005);一种属调查问卷式的研究,研究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情况,从而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来自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的调查数据能给研究者提供最真实的教与学的情况,让研究者看到教师眼里的一门课程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眼里的这门课程又是什么样子(蓝纯,2008;江晓红,2009;张铭涧、李忠善,2009);最后一种属以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改革研究,如姜晖(2010)以社会建构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对语言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构建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在《导论》课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和培养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黄源深,2010)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将研究型教学引入《导论》课堂能打破过分侧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由教师的灌输变为共同思考、相互交流、协同合作、思维碰撞的课堂。本文在简要介绍研究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将这一教学模式引入《导论》课堂的具体做法。

2.研究型教学模式简介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在美国布鲁纳的和瑞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基础上综合构建而来的教学模式(范惠林,赵思宏,2002)。其基本内涵是:①教师把研究的理念、方法和研究成果引入课堂;②教师以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法中按照知识的逻辑组织课堂与教学内容的秩序;③让学生积极参与研究之中,在研究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④在研究过程中建立民主、和谐、文明的师生关系(李福华,2004)。朱桂琴(2003)认为,与被动的灌输型教学相比,研究型教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的特性。推广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

3.《导论》课堂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基本范式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们将《导论》课堂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基本范式分为大部分:①《导论》课研究型教学目标;②《导论》课研究型教学实施步骤;③《导论》课研究型教学评价。

3.1《导论》课研究型教学目标

我们将《导论》课研究型教学目标分为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将能力目标置于首位的原因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少部分从事教师工作和继续深造,因此强记《导论》课中抽象的术语和知识点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并无太大帮助。在当今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情况下,语言学涉及的许多理论和基本操作方式,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其他方面都有借鉴的作用或功能,语言学对拓宽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及提高学生的总体思辨能力非常有用(熊学亮,2007)。因此,我们将研究型教学引入《导论》课堂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总体思辨能力。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3.2研究型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3.2.1引导―准备

我们把研究型课堂教学理解为两个部分:课堂教学环节和研究型实践环节,两个环节作为有机整体存在,不可分割。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根据班级人数采用自由组合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分组时教师应要求团队成员间分工明确,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引导阶段的目的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其与学生已有认知产生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浓厚愿望和兴趣,并发挥自身的智慧才能,强化其投入研究型学习的主动性(朱桂琴,2003)。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如“语言是如何产生的?”“语言有何功能?”此类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各种可能性。当学生给出不同的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扼要介绍若干当前说法,突出两者间的重合之处,从而增强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的信心或者给出不完整的,没有语境说明的对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出不同的情景,解读对话语意(陈新仁,2007)。

3.2.2指导―实施

此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思考教学进程、探索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步骤。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英语辩论会、案例教学等形式(王体,2011);在任务教学中,教师设计新单元的教学任务,并分发给各团队,由团队成员通过协作方式完成这些任务;教师也可结合单元内容或社会热点设计辩论题目,让全班同学进行辩论;将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教学中呈现给学生,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型实践活动则包括如下步骤:(1)信息查询: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渠道收集研究资料,比如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或互联网搜索引擎;或者布置信息查询作业,比如寻找文献作者的背景信息,就同一主题寻找不同文献(陈新仁,2007)。通过以上工作,学生既可以初步掌握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又可以弥补语言学导论课时不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2)资料整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并综合判断其价值,将判断得出的结论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3.2.3展示―评价

在最后一个阶段中,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仅要评价研究成果与态度,过程和方法,还要引导反思(朱桂琴,2003)。课堂教学成果可以通过论文写作的方式展示:教师可以给每个团队设计论题或者让学生参与论题设计。论题可以是单元主题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话题。学生完成论文后在小组内交流,互改互评,并分享写作体会和心得(王体,2011)。研究型实践展示的形式可以结合教材,布置若干研究课题。课题内容应结合教材中相关理论具体分析生活语言。各研究团队以课件的形式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并在展示结束后上交一份研究报告(朱春发2010)。

3.3课程评价

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应遵循多样性、全面性和人文性的原则,既要包括对学生语言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又要将学生课堂参与和表现及自我学习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姜晖,孙永君,2010)。课程评价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前者为主,后者为辅。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定期布置课外作业如文献查询,材料归纳等方式,考核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4.结语

《导论》作为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深入了解语言本质,而且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开展研究型课堂教学,可以使《导论》教学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强化其学习的主动性(陈新仁,2007)。此外,研究型教学能明显地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39-42.

[2]范惠林,赵思宏.研究型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46-48.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39-42.

[5]姜晖,孙永君.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3-124.

[6]江晓红.“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广东某高校的调查报告[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03):80-83.

[7]蓝纯.本科生“语言学导论”课程的评估与反思(英文)[J].中国英语教学,2007(06):83-92.

[8]李福华.高等学校研究型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4(6).

[9]吴格奇.“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知识体系的反思[J].国外外语教学,2005(02):32-37.

[10]王体.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思考[J][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70-71.

[11]熊学亮.本科生语言学教学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05):18-19.

[12]朱春发.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的研究型教学[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119-122.

篇6

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现状发展问题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活动始于第九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当时选派了两名外语系学生参加比赛,由一位指导教师负责比赛的培训和现场指导工作。自此后,“外研社杯”逐渐发展成了全国瞩目的重大外语赛事,同时也是我院乃至我校的重大赛事。每年我院都会选派教师带队参加比赛,并负责比赛的培训指导。自2005年起,我院又选派学生参加了“IDEA—BFSU杯”和中国辩论公开赛的各项赛事,同时又参与到了河北省的各项演讲、辩论、口译赛事中。历经比赛的锻炼,我院也逐渐形成了以“英语演讲与辩论”为依托的教师梯队。

一、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现状

1.梯队教师素质要求。英语演讲与辩论是门对教师要求很高的学科,考虑到学科本身以语言输出为主,又综合了各类学科的知识,因此它对口语表达、历史、文化、社会知识要求很高;此外,结合各类演讲与辩论竞赛,它又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教师梯队构成。考虑到上述要求,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选派了4名中青年教师,由副教授作为梯队带头人,主要专业涉及美国文学文化、商务英语、应用语言学和英语口笔译,他们分别担任大学英语、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口译等课程。

二、教师梯队发展

结合英语演讲与辩论科目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我院教师梯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从实践入手到理论完善,然后又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特点。

1.以竞赛活动提高教师梯队素质。我院每年参与的国内外重大赛事包括:“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国辩论公开赛、“IDEA—BFSU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澳亚国际英语辩论赛、世界大学生英语辩论竞标赛。

结合这些赛事,我们首先安排教师负责学生培训工作。这些比赛从每年的一月开始一直到十二月,可以说老师的培训工作也基本延续了整个学年。为了和比赛接轨,同时为了跟上不断提高的比赛水平和学生素质,我们采取了先培训教师再培训学生的方法。每年我们会选派两位教师参加由国内、国际辩论界享有声望的培训师主讲的辩论培训班,然后再对学生进行培训。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学习到了关于演讲辩论的知识,也学习到了如何组织课堂、如何开展课堂活动等教学技能,其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除了赛事培训之外,参加比赛本身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参加国内赛事为教师提供了和全国同行交流的机会;参加国际比赛要求教师和赛事组委会就住宿、参赛、交通、相关文娱活动进行书面和口头的沟通,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沟通能力;此外,各项国内外比赛都要求带队老师担任比赛的裁判,与主裁判商议比赛结果,如具备相应资格,还需要担任比赛的主裁判,组织比赛并对比赛结果给出口头评判。几年来,我校学生获得了“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季军、东北亚国际英语辩论赛季军、全亚英语辩论赛冠军、中国辩论公开赛模拟法庭亚军。同时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我院两位演讲与辩论梯队的教师都具有了在各项国内、国际比赛担任循环赛主裁判和淘汰赛裁判的资格,并在英语辩论界积累了一定的人气。

2.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师梯队建设。随着英语演讲与辩论活动在全国日益广泛的开展,英语演讲与辩论逐渐成为很多高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学院等国内名校相继开设了这一课程。在多年的学生培训和参赛经验的基础上,我院开设了英语演讲与辩论课。随后,梯队教师针对课程体系、课本选择、教学活动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英语专业发展现状、本课程的特点等有了很好的了解。

3.以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梯队教学水平。在开设课程之后,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竞赛实践和教学活动的结合上。一方面,教师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在竞赛中积累经验。例如对于重点辩论题目、重点话题、国内外重大时事和道德、教育、伦理等话题,教师都能够带领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并组织课堂活动;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发现了许多教学理论、方法、学生学习目的、心理状态、实际需求等方面的欠缺,从而能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也能够在今后的竞赛活动中有所侧重的进行学习。通过教学和竞赛的结合,梯队教师已经能够自如的把和演讲与辩论相关的知识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在课堂上组织演讲、辩论、知识分析等课堂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师梯队理论研究。在竞赛和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要提高梯队教师的水平,重点还是要提高其理论水平,如何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把握教学理论,从而指导竞赛和教学实践,并进一步申报各级科研项目,这是梯队最终需要实现的目标。以此为基础,首先我们组织教师从自己的专业特长出发,结合竞赛和教学实践,开展了对“任务型教学”、“语言的功能性”、“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输入输出”等理论进行了学习和研究,梯队教师分别发表了与演讲与辩论相关的各级论文数篇。

三、教师梯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理论知识不足。我院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的形成主要是从竞赛实践开始,因此在理论研究上有很大欠缺。教师在工作中主要忙于对学生的培训和参赛工作,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太重视。此外,作为国内一门新兴课程,教师们对于具体需要学习何种理论、如何把理论、竞赛、项目申报相结合感觉相当困惑。

2.教师缺乏提高和深造的机会。演讲与辩论梯队教师虽然有机会参加相关竞赛,但是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的学习,例如在相关课程的拓展(如相关的英美、欧洲文化课程、英语口译课程、二语习得课程)方面缺乏深入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对国内乃至国际相关理论缺乏学习机会。此外,长期以来教师们忙于基础教学和学生竞赛工作,对于新知识、新领域的了解相当缺乏。

3.教师梯队建设缺乏长效性。竞赛只是教学和梯队建设的一个方面,如果把全部重点放在这一个方面,势必会限制梯队教师的发展。竞赛内容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内容、比赛形式都相对模式化,虽然教师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学习到的知识是在逐渐减少。此外,竞赛的培训和发展要求教师在时间和精力上都要有很大的投入,这无疑分散了其在理论研究上的精力,新的梯队教师的吸纳就成了问题。教师又缺乏系统的学习机会,使得这一梯队很难保持活力,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很有限。

四、结语

总结我院英语演讲与辩论教师梯队的发展经验和存在的若干问题,让我们看到,现在正是这一梯队发展的瓶颈时期,如何在保证提高学生素质、获得竞赛奖项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这一梯队的活力,如何引入新鲜血液,培养青年教师参与到梯队中来,如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金心,孙钦荣.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01).

[2]孔杰.我国高校师资管理的人本思想和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05,(04).

篇7

笔者曾对所教班级学生完成英语作业情况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乐于完成作业的学生占25%,视作业为沉重负担的学生占70%,另有5%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双休日不完成作业、抄作业的学生比例更高,而且这种现象在其他班级也或多或少存在。为什么会这样?问题的症结是教师的作业布置存在许多问题:(1)单调,枯燥。不是机械抄写词句,就是死记硬背课本。(2)空洞乏味。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形式的多变性、训练的趣味性。(3)量多质滥。布置作业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没有针对性。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何而来呢?

英语作业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既具有挑战性又有个性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我校从2004年使用译林牛津版英语教材,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个性化的英语作业设计和评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学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我们对个性化作业的研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个性化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具体制定每堂课的教学流程,然后针对目标选择和布置作业,保证总目标的落实。

2. 层次性原则

作业的设计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分层教学也分层作业。针对基本目标设计的作业要求所有同学都做,针对发展性目标设计的属于选做的作业,常标上“选做”字样或口头说明一定基础下的同学免做。把握作业的难易度,既要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要保证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做得了。

3. 多样性原则

作业任务设计要多角度、多形式、多题型,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能力都得到训练。作业题的编制一定要精选精编,合理控制作业量,讲究作业效果,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4. 复现性原则

有机地将新旧语言材料结合起来,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语言材料,又能加快学生学习新语言材料的速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针对学生作业中的常见错题出一个“回练”,让学生进行知识再巩固。我校英语的“回练”性作业应该说是一个特色,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个性化作业的实践

1. 作业设计的个性化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关注不同学生不同的需要,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英语作业通常有巩固型作业、准备型作业、拓展型作业,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们从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出发,注意不同形式作业的组合,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1)巩固型作业

设计这类作业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已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分为A类和B类,A类是全体学生必做的题目,B类是学生选做题目,难度有所提升。

(2)准备型作业

教师课前给出预习提纲,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为新课程教学做好准备。也可以对课文后的练习进行重组,把它作为课前预习题。预习提纲的设计难易度要掌握在“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程度。

(3)拓展型作业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出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作业,考查学生能否把熟知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的环境。作业形式要有一定的创新,如:①想象型作业。学习8B Travelling后,布置“My Dream Holiday”为题的作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完成。②阅读型作业。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有关话题的英语短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语言魅力。③竞争型作业。让学生模仿电视中的辩论赛就某一话题进行辩论。④手工制作类作业。如自制英文手抄报、自制圣诞礼物、新年贺卡等。⑤节目表演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编英文短剧,然后分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还可以用这种形式表演对话、朗诵英文小诗等。⑥实践类作业。可以是Interview(采访), Make a survey(作调查), Make a observation(观察)等等。

2. 作业完成的个性化

(l)分层完成法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上也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有能力的学生做富有挑战性的提高题,基础弱的学生只需完成基础题。

(2)小组合作法

有些类型的作业,如社会调查、实践探究型作业,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建议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师生合作法

学生学了用英语打电话、发e-mail等内容后,老师可以布置一道师生共同完成的作业:给老师打一次英文电话或发一封英文e-mail。在活动中,师生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交流思想,增加了师生沟通的机会。

3. 作业批改的个性化

作业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反馈,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和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认真批改作业。批改方式有全部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师生共批、学生互批,教师可以采取各种类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作业批改的有效性。

可将做错的题目整理在一起,成为一本“错题集”,经常翻阅,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作业后教师进行讲评点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讲解不要面面俱到,要有的放矢,突出重难点,做好“点拨”的两个环节:先“拨”——就题论题,释疑解难;再“点”——借题发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四、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意义

(1)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篇8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口语原则策略

一、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申奥成功,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在我国日益深入和发展, 英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凸现其重要性。我国对具有较强外语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较好的口语能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优势。社会的发展要求外语教学界重视培养具有较强外语交际能力的学生。在我国,普通学生从中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绝大部分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无法用英语进行交际,更不用说流利的交际了。

为此,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就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尽管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过多年摸索和改革,成绩斐然,然而

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授课教师,对学生在公共英语口语课上的一些问题做出了以下总结:

(一)不敢开口说英语,对说英语存在心理上的障碍。很多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害臊心理。有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导致他们羞于在别人面前说英语;有些性格较外向的学生觉得说英语很别扭,害怕招致别人的笑话,羞于开口;有的学生刚刚学英语,怕自己的发音不准,又容易说出一些中国式的英语,更加不好意思在课堂上讲英语。

(2)自卑心理。许多学生在大学以前都很少说英语,对他们来说,英语是一种陌生的语言,毕业论文 这使得一些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因而不敢开口说英语。所以有些学生选择了保持沉默。

(二)有话说不出。目前高校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由于大学生都是从中学高考上来的,中学阶段的英语课主要是英语语法课,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口语练习,因此,当这些学生升入高校后,其英语口语水平可想而知;自从大学四、六级等级考试推行以来,一些学校把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所以许多学生将重点转向笔试英语,只是争取通过等级考试,忽视了口语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口语的言语环境方面,英语口语环境除课堂之外,其他使用英语口语的环境很少,这种状况也是导致目前高校学生的英语日语水平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因此,学生往往想说而不知该怎么说,对日常会话和口头表达的基本句型不熟练,加之词汇量有限,致使他们不能用较规范的英语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很多学生都反映,虽然自己有很多想法,但在表述时不知如何才能用英语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所以有时一两句话后就不知怎么说了。

(三)课堂气氛不活跃。由于存在以上两个问题再加上口

语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学生之间不熟悉,互相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是很积极,这使得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

二、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意指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口语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与学生是否明确他们各自在口语课上的作用。硕士论文 传统教学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现代教学法专家则认为,教师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主宰、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学生,他们应当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积极、最主动的参与者。Earl Stevick(1989)强调:“至关重要的是把‘学习原则’(从学生的角度看教学)放在‘教学原则’之前。”学生成为课堂中心的关键在于教师。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教师的角色定位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设计者、课堂活动的指导协作者、学生学习的评判诊断者和自主学习的启发帮助者。他应当把学生带进英语学习之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合适的教材,只能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文本,而口语课能否上得成功,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就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了。与其他课程不同,在口语课上教师尤其要善于引导学生和设计活动,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开口机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三、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鼓励性策略。斯金纳的行为方法论认为:语言是人们总行为中最基本的一部分,有效的语言行为是对刺激(周围事态)产生反应的结果。倘若反应得到强化,它便形成,即产生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语言行为与其它行为一样是受结果制约的。这种结果表现在课堂上便是老师的赞许、鼓励或否定。当某一行为产生好的结果时,它便存留下来并得到强化和运用;反之,结果若是惩罚性的或完全缺少鼓励,它便受到削弱,最终消失。因此学生所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形成良好的心理刺激,使学生能越来越大胆地说英语。而打击,讽刺甚至一个不耐烦的表情都会使学生自卑、丧失自信心而对学习产生恐惧。因此作为英语口语老师,我一直采取鼓励性的策略。

(1)适当容忍错误。口语课的主要任务目标是指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活动,学会使用目标语表达思想,实现交际。为此,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而非语法知识的积累。也就是说,口语课上,语言表达的流利性是第一位的,准确性是第二位的。只要学生能使用目标语清楚地表达思想,实现交际,任务就算完成了。

对于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慎重对待。在进行机械半机械的口语练习中,可以让同学相互纠正,这样既可以使犯错者注意到自己的错误,也可以培养纠错者的语感和兴趣。但是,学生在自由表达思想时,不宜过多纠正。否则,会给他们心理上带来压力,他们会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不再开口。为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应注重学生们信息交流与传递的质量,而不是遇错必纠。

当然,纠错也是必要的,纠错的目的是使学生们不再重犯同一错误。纠错时也要有所选择,除非那些会引起误解或顽固性错误要加以纠正外,对一般性的语法错误则可忽略不计。医学论文在纠错过程中,也要讲求方式方法,一要分清哪些错误适于在小组内部纠正,哪些错误适于在全班纠正;二要做到纠错应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因此教师必须考虑是否必须即时纠正口语错误、何时纠正口语错误以及用何种方式纠正口语错误的问题。

(2)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个别提问太多,势必增加学生的思想负担,使他们一个个提心吊胆,穷于应付作答,影响他们主动开口的情绪。故此,最好少做些提问,多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口语活动,每次上课,教师可先利用几分钟时间就所设置的语境,启发引导学生说出与其有关的词词组和一些固定的表达方法,并写在黑板上,此时学生会很乐意与教师配合,并跃跃欲试,继而分小组进行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各抒己见,尽情发挥,然后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再由教师或口语较好的学生做总评。

总之,教师应采用激发、鼓励性原则,使学生上课时不再感到紧张不安,让他们的情绪慢慢的放松下来,从而使他们获得开口说英语的勇气。事实上,如果学生的口头表达欲望被激活,上口语课时,他们就不会再感到烦躁紧张,相反还会感到轻松自如;他们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在交流中说错了什么而感到压力,反而会因为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纠正,而感到受益很多。我们要努力使自己的学生从“要我用英语交流”的状态转变为“我要用英语交流”的状态。

(二)关于课堂活动设计的策略。课堂活动的设计应遵循系统性、时尚性、常识性、趣味性、多样性、交际性和可操作性。

(1)系统性。口语教学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分阶段开展教学。口语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必须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分段进行。口语教学的系统性还具体表现为训练应由浅入深,职称论文从简单、容易到复杂、困难,既要有语言形式的操练,更要有素质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过程可采取第一阶段以看图说话为主,第二阶段进行话题讨论,第三阶段开展辩论活动等形式。

(2)时尚性、常识性、趣味性、多样性。口语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并促使学生自然地将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

学习者的动机和对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兴趣是培养一切的开始。因此,教师在英语口语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务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口语训练中去。

为激发学生对口语学习的兴趣,课堂活动设计及课件制作应遵循:

①时尚性。话题具有时代感,例如:时尚、网络、广告、电影、音乐、明星等等。有时,话题设计并非完全局限于课本。针对时局,一些社会热点也不失为能引起热烈讨论的中心议题。

②常识性。讨论题以常见的简单问题为主,使学生可以从切身感受说起,切合实际,饶有趣味,最重要的是有话可说。

③多样性。课堂活动易多样,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根据每个课题的特点及要传授的知识点采用适当的课堂活动方式,如每日陈述、师生问答、小组讨论、个人评论、辩论角色表演、图片描述和课堂游戏等。这些练习均以互动合作方式完成,英语论文旨在培养学习兴趣,鼓励交流,在互动合作中互惠学习。

④趣味性。在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下,一方面利用色彩、音乐、图片等刺激感官兴奋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观看对他们有一定启示意义的英语电影,如:《阿甘正传》等易懂易接受的片子,还应准备一些学生容易学会,旋律优美的英语歌曲,首先把学生完全带到一个英语娱乐的世界,在娱乐中快乐学英语。另一方面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设计内容,如将相互联系的一组图片展示给学生,要求看图说话或发挥想象力编撰故事;放一个情景对话,要求学生模仿。

这些教学素材无疑有助于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扩展思维、诱导思考、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臊、自卑、害怕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3)交际性。口语是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一种能力。英语口语教学主要是加强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转换的能力。其宗旨是要学生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语言,完成整个交际过程。

交际性策略就是指在真实语境或接近真实的语境的口语活动中学习如何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笔者本人在大学公共英语口语课堂上使用的交际性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活动:

①每日陈述(daily report)。每节课开始之前都给几位学生5分钟的自由发言时间,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人数由教师根据学生人数和学期课时来定,保证每一位同学至少有一次陈述的机会。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脱稿演讲。在笔者的课堂上,有的学生向大家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有的学生教大家唱英文歌曲、弹吉他、打乒乓球、篮球(并带有实物来进行演示),有的学生表演英语短剧,有的给大家讲英文笑话,有的学生用英文介绍学校附近的餐馆,有的使用多媒体来演示英文ppt等。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这样,教师很快就会发现,学生的思维是非常积极和活跃的。每日陈述的内容和形式也异常丰富多彩。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在英语方面的特长,增强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陈述结束后,其他学生可对陈述的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其回答。之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就学生的优点大加表扬,对于缺点要婉转而简短的点出,以此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说英语的自信心。

②小组讨论。具体方法如下:学期开始时,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进行口语活动,并对学生的口语成绩以组为单位进行评判。分组的标准是:自由选择、男女搭配、专业分开、教师协调。在教师竭力创造的良好课堂气氛下,这样能使学生感觉不仅锻炼了口语,而且交到了新朋友。留学生论文同时也使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口语好的帮助口语稍差的,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Brumfit指出:“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活动。”教师应该学会面带微笑主动的鼓励和支持那些想说又不敢说或顾虑较多的同学在小组中发言,并及时为他们解围。对学生的发言小组或小组讨论应多表扬、少批评,从而唤醒学生连口语的激情,激发他们的表达欲。

③角色扮演。该活动有三种形式,其一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文进行改编;其二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其三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放一段视频,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来按照角色即兴表演。事实表明,该活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笔者本人也通过观看学生的表演而深受感动。学生的节目每次都会让笔者眼前一亮。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以及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学生自己的参与热情高涨,他们也从编导演中既练习了英语也锻炼了自己的与同学的交流沟通能力。

④辩论。由笔者结合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提供辩论题目。将不同组的学生分为正反两方,笔者作裁判,对辩论的表现给予纪录并进行适当的奖惩。在辩论中学生之间学会如何用英语来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组员之间学会了互相配合。

⑤看图说话。图画有助于学生扩展思维并提高对课文的兴趣,学生可通过图画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出表达思想的强烈愿望。

⑥其他课堂游戏。笔者在课堂活动中设计过许多促进学生之间用英文进行交际的游戏。游戏的进行可以使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同时大大降低他们的畏惧心理。如,有几位同学做到讲台前面扮演名人及其经理人,模拟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台上的同学可以扮演举行电影首映的明星,也可以是著名的体育运动员,或某位大学校长等,台下的同学可以扮演记者提问;在描述图片的时候可以让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背对多媒体,而另一位同学则站在教室后面,面对多媒体,大声用英文进行图片描述,让讲台上的同学进行猜测。同时教师控制时间并变换图片,在固定的时间内猜出最多最多图片的小组是胜利组;设计个人表演任务:五六位学生在教室前面战成一排,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其他学生不知道的秘密任务要完成,一般说来是一种动作,重复此动作五次而没有被其他同学猜出来的同学是胜利者。活动的形式是聊天型,每一次任务的进行都是要讲台上的学生在围绕一个话题的谈话中进行。每位学生在有说话机会的时候,可以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多数学生为了不让此动作太明显,往往会添加其他形式的活动,来混淆台下同学的视听。还有其他课堂游戏笔者便不再赘述。总之,这些课堂游戏生动有趣,在笔者本人的口语教学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上口语课和说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4)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是指课堂活动和教案设计的可行性。无论是多么的系统和有趣,没有可操作性的课堂活动和教案设计都是空中楼阁,水中明月,对教学不能起到真正实际有效的作用。

(三)大量使用竞争机制来刺激学生开口说话。为了保证对学生评估的公平和公正,我会要求学生上课的座位固定下来,每次谁发了言,我就如实地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带来两个好处:其一,每次学生的出勤率就可以记录下来,以作为期末成绩的参考,以此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其二,老师能很快地和学生熟悉起来。工作总结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就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上课的积极参与。

上课时我从不点名要学生发言,而是要他们主动的参与。每次上课我都会随时通报学生参与的情况,得分高的提出表扬,并说明要记入期末总评成绩,还没有参与的同学我也不点名,而是以小组为单位,比方说,第1小组还有几位同学没有开口,或者第2小组表现最好,每一个同学都参与了,一旦那些还没有开过口的同学举手示意,我马上就给予他机会,以此来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此外,课堂上表现优秀或课堂游戏获胜的个人或小组,我都会当堂在他们的名单后作记录,以此来刺激表现慵懒或散漫,或者迟迟不敢开口的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堂活动中去。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在大学公共英语口语课上所做的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找出提高大学公共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切实可行的办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口语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参考文献

[1]Stevick E. Success with Foreign Languages Seven wh Achieved It and What worked for Them [M], LondonPrentice all,1989.151

[2]斯金纳(美).言语行为[M ].中国基础教育网,2001

篇9

一、语言习得理论及其特点

关于语言习得,世界上不少语言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婴儿天生就有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对他们的语言错误不须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在生活实践中自我纠正。克拉申则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在化,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他还认为,外语学习是受环境影响的:一是自然环境,学习者通过与语言接触自然吸收,这种学习是潜意识的;二是课堂环境,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训练中学习语言,这种学习是有意识的。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区别只是二者的学习环境和途径不同。

一般说来,在语言学习中,学习者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整合性动机,即为了能熟练运用这门语言和他人交谈,为了能借助这门语言去了解该语言群的文化而学习这种语言;第二种是工具性动机,即为了使这门语言能帮助自己获得某种实利学习这种语言。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第一种动机是理想的。年龄越小的学习者,越倾向于获得第一种动机。成熟理论认为,伴随着成熟产生的加工能力的增强,带来了不良反应。Newport认为,认知不成熟对语言学习是有利的。儿童的短时记忆容量小,在学习初期只能简单地记忆单词。成年人的记忆容量增大,他们能够提取更多的信息,但同时他们必须面对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就是不得不同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成熟的、适用于各个领域的认知能力不适合新的模块化的学习任务,因此,成年人的第二语言习得,通常会失败。

然而,部分学者认为认知成熟有利于语言学习。1963年,皮亚杰将儿童在不同时期的智力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前感知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部分学者认为真正的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应该在青春期到来时。只有在这个阶段,一个人才有能力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这种能力高于具体经验和直接的感觉。第二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抽象思维,因为语言在本质上是抽象的。因此,青春期之后的学习者,会成为更好的第二语言学习者。

笔者把语言习得理论归纳为以下几点:语言能力是人的大脑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人都有学习语言的天赋和才能;讲母语勿需特定的传授,语言原则是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实现的,大部分语言错误是在自己生活过程和语言实践中自我纠正的;习得语言是一个长时间的内在化过程,学习者不但能够区别母语与非母语的词或句子,还能懂得句子结构的深层意义;习得语言是有时间限制的,随着生物个体发展中的上升运动条件转变而产生固有事物本性的潜能化。

二、成人和儿童在语言学习中的心理因素比较

良好的语音、语调,要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获得。这要求学习者敢于运用语言表达自我,并能够虚心接受老师及他人的指导建议。在这一方面,青春期以前的学习者似乎更具有优势。学习第二语言越早,他们就越会采用相同的策略学习第二语言和母语,加上课堂活动比较丰富,学习者也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会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会积极思考并运用学过的词句表达意思。当受到表扬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当被指出不足之处时,他们也不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青春期以后的学习者,情感因素的组成部分已经成熟起来。想要运用语言表达自我时,他们的内心世界会被许多因素所困扰:“自己考虑的是否正确?如果说错了会不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当老师指出他们的错误时,部分学习者的自尊心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伤害。可以说,青春期以前的学习者,其感情屏障没有青春期及以后的学习者高。感情屏障低,有利于内在机制的正常运转。人类都是情感动物,人的情感领域包括许多因素,如焦虑、动机、态度、兴趣、移情、自我观等。虽然情感因素和第二语言学习并无直接的联系,但它们却间接影响着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

众所周知,做某件事的动机、兴趣和态度,会对做这件事的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动机、兴趣和积极的态度,是第二语言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因素。克拉申在其情感过滤假设中指出: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习得者并不吸收他所听到的一切,与情感过滤有关的焦虑、动机和自信等因素影响着习得语言的速度和质量。一部分英语初学者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热情渐减,有的甚至对英语产生了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

三、成人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

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指的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方面的阻力及困难,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紧张、焦虑或对英语的恐惧、厌倦、冷漠,对自己的担心等。

1.语言交际中的交际恐慌

按照话语理论,第二语言学习是通过交际完成的。交际在英语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更换一种语言交际,就存在理解别人、表达自己的困难。尤其在表达能力有限时,羞怯、惊慌、恐惧等自然而然地在学习者身上表露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英语交际恐慌。英语交际恐慌是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情感障碍之一,分为口头表述焦虑和领会焦虑。

(1)口头表述焦虑。说话者在表达能力有限或交际气氛比较紧张、压抑、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对所表述的内容没有把握而引起忧虑甚至恐慌,从而导致交际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对自己的神情举止特别敏感,惟恐自己在同伴面前出丑、失态。这种焦虑反而使学习者表述时异常紧张、口齿不清、行为拘谨、面红心跳,而面部表情和行为通过反馈进一步强化了紧张意识,形成恶性循环。

(2)英语领会焦虑。学习者在口头交际过程中或师生知识交流过程中,理解、捕捉对方语言信息发生困难而引起忧虑和紧张。例如,学生在交际或交往过程中,思想高度集中,神情高度紧张,表情呆板,过分注意每个词,一旦在某个词或术语上卡了壳,便慌了手脚,一连几个句子听不进去,结果听了上句漏了下句,以致没有信心继续听下去。

2.不敢说英语的因素

意识到他人将对自己具有评价性质的活动,都属于担心否定的焦虑,主要表现为“三怕”:

(1)怕遗忘。由于年龄偏大,强记能力减退,面对大量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规则缺乏信心,觉得学习上最困难的是记忆。

(2)怕出错。成人学员的自尊心很强,与普通学校学生相比,他们更担心出现错误。

(3)怕失败。尽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但很多成人学员在学习上抗挫折能力不强,而考试又是检验他们学习是否成功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因此,对考试格外紧张、害怕,在英语学习中,担心老师挑剔、同学笑话,在众人面前出丑,影响自己在班上的形象和威信等。

四、运用语言系统规律,打开成人英语学习心扉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如何利用学母语的动机和方法,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利因素克服其弊病,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注重学生的心理引导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也是工具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间接兴趣,克服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打开学生的心扉,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笔者在第一堂课设计了如下讨论题:What is English?How many years you have studied English?Why do we study English again?How can we study English well?通过前三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是一种交际语言,而且在未来发展中将会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分析第四个问题的时候,笔者对儿童学习母语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提问学生:“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有没有同学敢说自己在读音和认字方面从来没有出过错误?有没有中文教授敢说自己从来没有认错过字?”学生的答案是没有。笔者乘机强调,要学习好英语,一定要敢于开口,不要怕出错误。

2.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角活动,充分利用英语选修课,定期安排学生活动,使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另外,选择积极向上的内容,如让学生上街购物,然后以“购物”为题进行会话。同时,在《六课型教学》中,每一课都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分组进行辩论。例如,针对英语本科专业,以“饮食”为主题,设计辩论题目“早餐到底是自己在家做好?还是到外面去吃好?”正反两方从是否节约时间、有利于早上的锻炼到营养等方面,展开激烈的辩论。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和热烈的语言气氛,刺激着学生大脑皮层系统,使平时不愿意开口的学生也参与进去。

3.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许多学习的苦恼困扰着后进生,造成他们反常的心态和扭曲的性格,如不及时解决,则会影响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后进生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始终上不去,于是就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英语的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分为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每一个阶段都找到自己的前进目标,并和他们谈心,肯定其学习的态度,点拨学习方法,鼓励他们持之以恒,用真心、关心爱护他们,增强学生学英语的信心和勇气。

4.营造浓厚的英语教学氛围

篇10

关键词: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 英语听说能力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原则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研究表明,在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中,听说读写的比例为8∶4∶7∶2。在国际交往中,英语已成为重要的工具,不能用英语听说读写,就无法进行交际。英语交流尤其是听说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以后工作必须掌握的技能。高职高专的特点和英语在交际中的用途都要求我们强化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有待提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音不准,地方口音较重,语音面貌有待改善。

我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的同学发音较好,而部分同学发音不准,个别音标如/θ/,/?蘩/对学生来说尤其困难。发音准确是沟通交流的前提,而发音不准甚至错误很难让对方理解,影响正常的沟通交流。许国璋说过,把语音学好了,就会尝到甜头,因此必须改善学生的语音面貌。

(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开口讲英语的兴趣。

许多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重在传输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双向活动较少,学生在课堂中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少,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建构知识。

二、教学方法

受客观条件限制,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环境是课堂。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最直接的场所就是课堂。只有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其课外自觉主动地学习英语,提高自身听说能力。我结合教学中的探索,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一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重视情感投资,用真挚的爱感染学生,唤起他们的共鸣。教师要经常微笑,保持得体的语言,对学生经常鼓励,这样不仅能融洽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感到学英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更多讲英语的机会。

1.课前做classsreport

每堂课前10分钟,让1―2位同学做classreport。这不仅能给学生创造用英语表现个性的机会,而且能培养他们主动搜集材料的能力,提高用英语获取讯息的成就感。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采用该方式,效果不错。

学生所做classreport的内容既可以是老师指定的与每单元的内容相关的材料,又可以是自己平时在阅读中发现的较好材料,或者是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者是一首好学的英文歌曲,或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如果搜集的材料有难度的话,就要进行适当地改写,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要求学生对classreport中出现的新单词进行处理,课前先写在黑板上,课上领同学们朗读识记新单词,再开始做每日的report。做完classreport后,讲台上的同学要向其他同学提问2个问题,听的同学再向做report的同学自由提问2―3个问题。这样不仅能保证台下同学认真听,而且能保证台上同学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如课本第4单元主要关于道德的讨论,因此我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为讲讲自己做过的好人好事或者身边平凡的人奉献的爱心。课堂上同学们讲了自己引以为豪的点滴好事,或父母如何帮助过别人的事,或者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新时代楷模的故事,这样不仅学习了英语,而且从中领悟到如何做人做事。第6单元是关于疾病的材料,布置的任务为如何保持健康。同学们有从宽泛的角度谈如何保持健康的,也有从某一具体角度论述的,如每天吃一个苹果对身体如何好,还有同学谈现在流行的瑜伽,等等。自从采取该种教学方法后,同学们当众讲英语的能力提高,不再胆怯,学英语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知识面不断开拓。

2.经常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

学生在交流与对话中能深深体会学习语言的快乐。因此,我在新课文讲解开始前通常会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两人一组讨论。在课文结束后,提一个更宽泛的问题,让四人一组讨论,然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陈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如课文第二单元的话题是成长,因此我让学生分享自己上大学后的成长,哪些方面有所改变,最大的变化又是什么。要求学生采访自己平时不熟悉的两名同学,了解他们的成长。同学们课上讨论得非常热烈。做汇报时,有的同学说自己第一次知道原来某某同学变化这么大。

辩论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方式,但这要求他们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搜集足够多的资料。本学期学生所做的辩论题目是:二战时期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做法正确吗?课下同学们分组进行一辩、二辩、三辩和四辩,分清自己承担的任务。课上我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辩论。辩论非常激烈。课后学生说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特别着急,以后一定要多练口语。辩论正好激发了学生说英语的兴趣。

3.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某些段落

通过背诵,学生的词汇量不断扩大,不再孤立地记忆单词,而是放在篇章中利用句子记忆单词,记忆单词不再单调痛苦。另外,从“听”到“读”再到“背诵”,整个过程集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增强语感,体会英语语言的美感,还能从文中的内容中学会做人做事。

4.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学习英语如同攻克碉堡,要从多方位着手。听说能力的提高不是孤立的,要和读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要将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学习。

边听边读有助于增强语感,听读结合能够使语句的音形义在记忆中统一起来,因此我在学习新课文时,经常让学生听读课文,看着材料跟着录音读。这样一方面能有效地纠正学生的发音,改善语音面貌,另一方面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跟上磁带朗读速度,从而有效提高听力水平。

对于课本听力材料的处理,我采用将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进行泛听,只要能够回答有关问题或者选出正确答案就行。再精听,精听是把焦点放在材料本身,要求完全听懂材料,能够复述文中的语句。我放一句录音,让学生重复一句。让学生写下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以写促听,以听促写。如果是故事性的材料,就让学生把故事用自己的话再讲述一遍。

总之,在高职教学中,要结合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引导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有效提高听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