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31 14:5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读书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写读书笔记

篇1

2、活页本。活页本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笔记。便于分类,节约纸张也便于日后查阅。

3、卡片。便于分类,可按目排列,便于灵活调动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

6、记忆。如果能用大脑记下来的话就能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笔记中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7、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记在书签上,夹在书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专放书签的袋子里 ,一有空就读一读背一背,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篇2

一二年级的读书笔记怎么写?其实内容要求十分简单。就是写你读的故事或者书的名字,然后写好词10个左右,3个分段,加上主要内容就ok了,如果不想写主要内容,可以写一下读了这本书或者这个故事的启发,类似于读后感。

读书笔记也就是读完一本书之后的所想所思所感,也可以对其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批注,小学一年级的话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有所积累,可以摘抄下来。

可以在小学的课本里空白处写自己的读书笔记,老师上课时所讲到的内容摘抄在黑板上的句子等等,还有很多技巧方面都可以摘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0年11月26日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的“污水处理厂以储存(即不处理处置)为目的将污泥运出厂界的,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单纯靠现有的污水处理厂的常规机械脱水工艺显然不能满足含水率的要求目前有些地方甚至提出了将污泥运出厂界前,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40%以下的要求,更是对污泥脱水和干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所以很多大学、研究机构、企业近几年对污泥的深度脱水进行研究。污泥深度脱水是指脱水后污泥含水率达到55%一65 %,特殊条件下污泥含水率还可以更低。从国内近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来看,有多种深度脱水工艺出现。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机械脱水是一种相对节能的方式,但污泥中的水分一般认为有以下四种结合形式:间隙水(自由水)、毛细水、吸附水、内部水,前两种可以用机械力去除,后两种很难,所以发展了污泥调理预处理技术并成为污泥深度脱水的关键步骤,调理主要分为化学调理、物理调理和生物调理,其中化学调理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方法。化学调理加机械高压压滤成为了污泥深度脱水比较广泛应用的技术路线。本文主要对机械高压压滤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比较分析。

1污泥深度机械脱水设备及技术现状    

(1)隔膜式板框压滤技术和设备    

污泥深度脱水自动高压隔膜压滤机作为污泥深度脱水分离设备,应用于城镇污水及工业污水处理已有多年的历史,它具有污泥深度脱水效果好、适应性广,特别对于污泥在过滤完成后滤饼内的间隙水,通过高压隔膜压榨能够有效地把间隙水给分离出来,最终污泥的含水率能够降到60%甚至50%左右。自动高压隔膜压滤机是一种间歇性污泥深度分离设备,采用机、电一体化设计制造,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维修率低等优点,能够实现无人操作自动运行。过滤元件由隔膜板、隔膜配板、滤布、污泥进料泵组成。在污泥进料泵的压力作用下,将污泥浆送人滤室,通过过滤介质(滤布),将污泥和液体分离。在经过高压隔膜压榨,把游离余污泥颗粒间的间隙水给压榨出来。高压隔膜自动污泥深度脱水压滤机与离心机及带式过滤机比较,污泥的含固率要高出30%一35%。属于深度脱水范畴,为污泥后续无害化处理奠定了基础。    

据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初步统计,我国生产隔膜压滤机的较大型生产厂家已增加到十几家,这些厂家所生产设备的过滤工艺流程较为先进,隔膜滤板的压榨压力最高可达到4.0 MPa,隔膜压滤机同国外产品相比压榨压力高于国外同类产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积累了丰富的固液分离工艺经验,研发了比较成熟的过滤工艺技术,自主创新研发的聚丙烯高压隔膜滤板压榨压力可达到4.0 MPa,为保证产品安全运行,实际使用压榨压力一般为1.6 ~2.5  MPa,这样可以实现隔膜滤板压榨的最佳效果。因为隔膜压滤机能够提高滤液回收率、降低含水率、过滤效率高、效果好,节省能源和降低生产成本,随着近年来隔膜压滤机的压榨工艺的全面推广,隔膜压滤机的使用率大幅提高。  

(2)弹簧钢制滤板压滤机    

弹簧钢制滤板压滤机的工作过程一般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W保压;进料压滤或称压榨;4)卸滤饼。其中进料由柱塞泵抽取调理改性后的污泥注人压滤机的滤板腔体中,进料泵的进料压力在1.0一1.5 MPa,最大可达2.0 MPa,一次进料时间一般在20 ~ 40 min。在进料过程中,依据进料泵的进料压力,挤压滤板腔内污泥,是腔内污泥第一次脱水。进料完成后,由液压缸提供压力对腔内污泥进行平行施压,对滤板腔内污泥进行第二次挤压,压力正常使用一般为2.53.5 MPa,最大可达5.0 MPa,单次压榨时间为20一40 min,压榨完毕后进行卸料7~8。    

由图1可见,弹簧钢制滤板压滤机的滤板上有很多小孔和通道,这是为了在压榨过程中提供水滤处的通道,污泥通过柱塞泵抽取注人压滤机的滤板腔体后,由油缸提供稳定的压力作用于滤板上,滤板之间的弹簧机构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对对滤板腔内污泥施加平行稳定、递增式的压力,持续的对腔内污泥进行压滤脱水,透过滤布析出的水经过滤板小空流出。一般情况下弹簧钢制滤板压滤机的压榨压力基本维持在2.53.0 MPa,可以将调理改性后的市政污泥压滤到含水率60%以下。    

(3)钢带式压滤机    

篇4

关键词: IPv4/IPv6协议;地址体系结构;数据报格式;双栈技术;隧道技术;转换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9-6932-05

1 背景

2011年2月3日,全球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正式宣布已经将IPv4地址库剩余的5个A类地址平均分配给包括APNIC在内的五个地区性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RIR),标志全球现有的IPv4地址资源已经分配完毕。APNIC (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在 2011 年 4 月宣告其最后一个IPv4 地址块已分配。全球互联网必须过渡到下一代版本的IP地址协议即IPv6地址,然而IPv4协议已经成功使用了近30年,基于IPv4网络的应用程序和设备已经相当成熟且数量庞大,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球范围IPv4网络向IPv6网络升级变更。因此,IPv4向IPv6过渡将是一个长期过程。本文在对IPv4与IPv6地址体系结构、数据报格式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基础上,进一步讨论IPv4向IPv6过渡的主要技术,细致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实现原理、优缺点及适应场景,并对过渡中的主要问题及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促使国内IPv6网络能够可持续快速发展。

2 IPv4与IPv6比较分析

IP地址是Internet上为了区分数以亿计的主机或接口而给每台主机或接口分配的一个专门的地址,通过IP地址一台主机就可以访问另一台主机,每个Internet包都必须带有IP地址。

2.1 IPv4与IPv6地址体系结构比较分析

IPv4与IPv6协议地址体系结构主要规范了IPv4地址与IPv6地址的表示形式和地址的类别,不同类别的IP地址其用途是不同的。

Ipv4地址用32位二进制数表示,前M位是网络地址,后32-M位是主机地址,一般将每8位二进制数分为一组,每组之间用点分隔开的对应十进制数表示,如192.0.1.1。IANA将IPv4地址分为A,B,C,D,E 5类,A类网络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677214个主机。B类网络16384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5534主机。C类网络可达209715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D类IP地址是保留的地址,目前被用在多点广播中。E类IP地址为将来使用保留,仅作实验和开发用。全“0”地址指任意网络。全“1”的IP地址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RFC2373定义了三种IPv6地址类型:1)单播IPv6地址,一个单独接口的标识。主要包括是可聚合的全球单播地址、链路本地地址、站点本地地址、唯一的本地单播地址、未指定地址、回环地址、兼容IPv4的地址、IPv4映射地址、 6over4地址、6to4地址。2)多播IPv6地址,标识一组接口(一般属于不同节点)。当数据报的目的地址是多播地址时,网络尽量将其发送到该组的所有接口上。3)任播IPv6地址,标识一组接口,向任播地址发送的数据报将被发往该地址标识的“最近的”那个接口。

3 IPv4向IPv6过渡的主要技术分析

由于IPv4向IPv6网络过渡的重要性和长期性,NGTranS已经提出一系列过渡策略和技术,概括起来主要有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和转换技术。前两者需要主机做相应的修改,第三种实际上是一种网关技术,最大优点是不需要改动通信主机就能实现纯IPv4与纯IPv6主机之间的“透明”通信。

3.1双协议栈(Dual-Stack)技术分析

双协议栈技术不仅可用于建设双协议栈网络,还是所有过渡技术的基础,适合IPv4网络/节点之间或者IPv6网络/节点之间通信,这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过渡技术。

3.1.1双协议栈技术的实现原理

双协议栈是指在单个节点同时支持IPv4和IPv6两种协议栈。由于IPv6和IPv4协议是功能相近的网络层协议,两者都基于相同的物理平台,而且加载于其上的传输层协议TCP和UDP也没有区别,最多是针对IPv6的改进版本,因而支持双协议栈的节点既可与支持IPv4的节点通信,也可与支持IPv6的节点通信。双协议栈技术实现原理如图2所示。

3.1.2双协议栈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双栈技术易于理解,容易实现,是使IPv6节点保持与纯IPv4节点兼容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对IPv4和IPv6提供了完全的兼容。但需要给每个节点同时配置IPv4地址,这不能解决IPv4地址紧缺的问题。为此,还存在一种有限双协议栈模型,在该情况下服务器和路由器仍然是双栈的,但非服务器的主机就只需支持IPv6。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IPv4地址,但要实现纯IPv6与纯IPv4之间的通信需要结合采用其他技术,如协议转换技术。同时,双协议栈技术要维护两种网络协议,运行两套路由器软件,这将增加路由器的负荷和系统运行的复杂性。

3.1.3双协议栈技术的安全性分析

双栈技术在IPv4网络安全方面已经有很多的办法加以保护,但要在IPv6网络安全方面也要求达到现有IPv4的过渡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比如IPv6地址一般由系统管理员分配,这就使IPv6地址范围较小,外部用户通过地址扫描可以较易发现重要服务器的IPv6地址,如果基本过滤功能没有加载,恶意用户就可能轻易把IPv6作为一个入口点去访问私有网络,并危及网络安全。此外,当双栈路由器使用隧道机制在IPv4网络中路由IPv6包时,如果入侵者成功侵入IPv4设备就可激活IPv6 in IPv4隧道,从而可以绕过过滤和入侵监测系统。可见双栈技术给网络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实现时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3.2隧道 (Tunneling)技术比较分析

隧道技术只要求在隧道的入口和出口处进行修改,对其它部分没有要求。确定入口点是直接的,它出现在IPv4基础结构的边界。确定隧道的终点要复杂一些,根据隧道终点地址的获得方式不同,可将隧道分为配置隧道和自动隧道。根据数据分组的封装/解封装位置的不同,隧道又可分为路由器-路由器隧道,主机-路由器隧道,主机-主机隧道,路由器-主机隧道。

3.2.2隧道技术的比较分析

隧道技术的优点在于隧道的透明性, IPv6主机不需关心隧道的存在。由于充分利用IPv4网络,不需要大量的IPv6专用路由器和专用链路,可以明显的减少投资。但在IPv4网络上配置IPv6隧道是一个比较麻烦的过程,而且有些隧道技术实现起来比较复杂且不能实现IPv4主机和IPv6主机之间的通信。各种主要隧道技术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GRE over IPv4隧道与IPv6配置隧道基本相同,只是额外增加了GRE包头信息,具有更广泛的通用性。同时,也可以实现GRE over IPv6的GRE隧道;ISATAP、6to4隧道技术比自动的IPv4兼容隧道技术有更多的优点,因此IETF不推荐使用该技术;6over4隧道相对于6to4和ISATAP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实际中6over4极少使用;Teredo和Silkroad隧道都以穿过NAT设备,但Silkroad方案相对Teredo隧道有更多优点,只是Silkroad路由优化要比Teredo更复杂。这些隧道的实现原理和技术细节都不尽相同,相应的其应用场景也就不同。

3.2.3隧道技术的安全性分析

隧道机制的引入不仅增加了网络的复杂性,同时也使网络安全问题更复杂,给攻击者提供了更多的攻击途径。如隧道存在认证问题、隧道自动切断问题、过滤和统计问题等;6to4隧道存在IPv4地址被欺骗、伪接口的攻击、本地定向广播攻击(只针对中继)以及业务盗用等问题;ISATAP隧道技术存在过滤和站内的IPv6地址欺诈攻击等问题。全球范围的自动隧道机制限制问题,防止恶意报文借助IPv4隧道进入IPv6网络内部的安全隐患。

3.3转换技术(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 Translation)

3.3.2转换技术比较分析

转换技术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双栈支持或隧道支持,原有各种协议可以不加改动就能与新的协议互通,但该技术要求一次会话中双向数据包的转换都在同一个路由器上完成,因此地址/协议转换方法较适用于只有一个路由器出口的网络。此外,在实现时需要转换数据报的头标,破坏了端到端的服务(如端到端的IPSec),而且NAT/PT可能成为网络性能的瓶颈,有可能限制业务提供平台的容量和扩展性。各种主要转换技术比较分析如表2所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IPv6的优点显而易见,由IPv4向IPv6全面升级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已有的应用和服务仍然存在于IPv4网络中,将如此大量的应用和服务移植到IPv6上必定是渐进的分阶段的。IPv4向IPv6过渡的各种技术都是针对不同的网络状况提出的,任何一种过渡技术都不能解决所有网络问题。在满足过渡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安全、简单、可靠、适用、性能好、可管理、低成本等原则慎重选择适用的过渡技术,避免过渡技术的过度使用给网络带来管理、维护和安全漏洞。

IPv6网络演进不仅是一个网络技术问题,还涉及网络设备、终端、IT系统、业务系统以及应用程序、应用与市场需求,商业利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在积极推动IPv6商业部署,已明确公布IPv6的商用时间表,必将加快IPv6的推广使用。展望未来,IPv6在网络扩容、网络实名、网络安全和物联网等各个方面定将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世明.IPv4/IPv6主机之间强制隧道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6,32(3):143-145.

[2] 王晓峰,吴建平,崔勇.互联网IPv6过渡技术综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27(3):390-395.

[3] Wiljakka J.Analysis on IPv6 Transition in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Networks[S].IETF RFC 4215,October 2005.

[4] 张宁,纪越峰.IPv6技术与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1):5-7.

[5] 张池军,赵洪波.基于IPv4网络的IPv6过渡解决方案[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7(3):222-225.

篇5

关键词:阅读兴趣;初中语文;读书笔记

一、提升学生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好奇心去不断探索,并且以此为乐趣。在这种兴趣的激励下,也才有可能创造出一定的成就。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时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若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能蛑鞫去阅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自然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那么老师如何提升学生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名人名言的激励很重要。不论是中国的著名学者还是国外的诗人、哲学家等,历朝历代都有众多推崇读书的人们,也留下了很多名言警句。诸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等,都在告诉后人读书的重要意义以及读书对于提升个人人格魅力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前,应该首先学习这些名人名言,以在心中形成“读书使人明智”的印象。其次,为学生介绍经典名著。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说明其内容、形式都有超出其他书籍的优势。所以为学生介绍名著可以帮助学生从读名著开始逐渐打开阅读的世界,提升学生读书的兴趣,读名著、读经典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也一定是深远而持久的。

二、老师带领学生阅读

语文老师有较大的阅读量,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与其只是耳提面命地让学生读书,还不如带领学生共同阅读。老师可以将自己觉得好的书推荐给学生,并且利用自习课的时间,每周一到两次,带着学生一起读。也可以到讲台前为全班学生阅读,每读完一个章节后,与学生分享体会。采取这种师生一起阅读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热情以及参与度,使学生阅读的效率提升,阅读的质量提高。此外,还可以利用中午自习的时间,一般是二十分钟左右,固定或不固定叫一个同学为其他学生阅读。实际上,大部分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也并不是多么讨厌读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觉得自己读书没有意思,而且也坚持不下来。所以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读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让学生每天都能读几页书,长此以往,对学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坚持写读书笔记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应该写读书笔记。在写读书笔记之前,应该首先明确读书笔记的内容以及作用。读书笔记总体上应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书中运用得非常妙的描写,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几句话,甚至是一个词。在积累这样的内容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也会逐渐丰富起来。另一部分则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思考、与作者的共鸣。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些思考和共鸣,这些思想的火花一定要及时记录。随着思考的不断积累,学生的思想也会逐渐变得深邃,思考范围也会逐步变宽、变广。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应对阅读理解的题型,更能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构筑完整的思维方式,完善学生的人格。总而言之,读书笔记的意义非凡,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它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好办法,从这一点来说,其作用相当于积累本。其次,是学生记录生活,记录思考和情感的载体,也会在日积月累中逐渐丰富起来,使学生日渐成熟。因此,老师应该督促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记录下每一个思考过程。

总之,初中一年级阶段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异常重要,对学生日后语文的学习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阶段,要想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从以上所提及的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为抓手,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之后,学生就能够做到主动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其次,老师要身先士卒,带领学生阅读,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后,要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将会对学生日后的人格形成以及思维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都需要学生长久地坚持。

参考文献:

[1]刘斐斐.初中语文现代文句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苏青.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陈为信.浅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J].阅读与写作,2013(42):15-17.

篇6

关键词:阅读量;经验交流;读书笔记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每学期仅有几十篇课文,如果让学生仅限于学习这些课文,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学生不能获得更多的综合素养。教师假如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全部花费在对课文的理解上,费尽心血讲课,却收效甚微。

每一个教过语文课的老师都知道,学生答题失分率最高的题目就是阅读理解题,特别是考试出现较灵活的阅读题目时,学生就傻眼,错误率高,由此可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高。

语文教学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离开社会和生活的语文教学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就让小学生走进美好的语文天地,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吧!

为了打破阅读数量少制约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这一瓶颈,我大胆地做了一些尝试:

一、加大学生阅读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密不可分。博览群书,才能让学生有所积累。博览群山,方能领略无限风光。看遍天下书,就能借鉴前人积累的更多成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海量的阅读能让学生广泛积累,丰富知识底蕴。拓宽视野,同时又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大量阅读,让学生到广阔的空间中学习语文,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了翅膀。阅读可以开阔思维,丰富阅读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大量阅读的过程,也是吸收和内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进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整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收集他们想要的、所喜欢的资料,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只有让学生不断积累,不断超越自我,将来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收集、保存、应用知识。让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表现自我,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在我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坚持为学生开放学校图书室,读完以后在班级交换,坚持每两个星期借阅一次图书。每年学生的读书都是上百本,远远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样的海量阅读,陪伴我的学生走完小学的语文学习之路,让学生受益匪浅,许多学生的语文成绩特别突出,甚至影响了他们的终生发展。

二、组织开展读书经验交流

经常开展读书经验交流,谈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愿意与书本交朋友,从而更主动地去阅读。

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表扬阅读积极分子,就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在班级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习惯不是短期内就能养成的,要及时检查督促,并进行定期的检查、评比。

三、记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很好地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

读书笔记内容可以很广泛,自己的体会、摘录好的词句等。学生互相评阅读书笔记,写出中肯的批语。不断在班级展示读书笔记,这种活动,内化和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互相评价中受益,这种评价方式,学生很难忘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把课堂语文教学与自主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广泛地进行实践积累,使语文学习更贴近丰富的生活。无论何种讲课方式,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都是一种不变的方式。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假期访问、一句话概括全篇的内容、摘录文章的好词好句子、写读后感、评论等。

篇7

一、 激发阅读兴趣,体会读书乐趣

1、选讲有趣故事。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间,或借助录音范读精彩片断,或讲述故事梗概,或只是说个故事开头,或简介作家奇闻轶事,然后让学生去想象故事的内容,看自己所想与原作是否合拍。每当这时,学生求知欲特强,教师便可抓住学生想了解作品全貌这一契机,让学生沉浸在读书的快乐氛围中。

2、推荐有益读物。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但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教师必须学会选择既有价值、又能引发感兴趣的读物,帮助他们读好最初几本书。(1)推荐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毅、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读物,如战斗故事、科幻作品、伟人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等。(2)推荐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让学生自由地读。(3)推荐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读物,促使学生真正懂得做人并热爱故乡风物。

3、树立学习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我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而立足现实,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习作训练时,我及时表扬班里喜欢阅读、写作并进步较快的学生,并请他们谈课外阅读的收获。

二、注重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方法的指导有利于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有助于学生把对文学名著阅读的随意性、消遣性提升到有品味的研究性、积累性阅读。

1、学会旁批、眉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学会整合课外阅读知识。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所获,我让学生把课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书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读后的感想、收获写下来。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

3、利用信息资源,拓展阅读面。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阅读大量的与现行语文教材有关的语文资源,拓展阅读内容。

三、充分尊重学生,构建开放阅读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刚刚激发起来的课外阅读兴趣,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课外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确定该阅读什么书,怎样阅读。惟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书籍之中,才能使阅读效果达到最好。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不仅是课堂的主人,也是课外阅读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课外”尤其如此。如果硬性地规定今天阅读什么书籍,明天如何阅读;今天搞摘抄,明天写感受――学生岂不又成了执行指令的机器,成了张着大嘴待哺的填鸭?

2、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个体,你喜欢读小说、戏剧,我喜读诗歌、散文;你钻进长篇名著就不出来,我偏偏爱看小故事;你一遍就懂了,我可能需要两遍、三遍;你读得快些,一分钟能阅一千字,我读得慢点儿,一分钟读八百,而他可能更慢……学生之间,由这样那样的原因而表现出很大的性格喜恶、能力智力的的差别,我们要正视这种差别,不能“一刀切”。

四、开展多彩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1、读书笔记展评。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效果,我们采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读书、就要动笔墨,可以在书上圈、点、评、画,也可以写读书笔记,这里我们较重视的是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的要求,我们是不拘一格,可以摘抄佳词妙句,也可以摘抄精彩片断;可以写出读后感,也可以评点图书内容。例如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时,我们要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摘抄佳词妙句和精彩片断,为作文积累材料;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培养概括能力。阅读名言、警句时,要求学生摘录、评注,以陶冶其情操。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求学生能说出人物性格、品质;能从某一方面评点人物,锻炼其分析能力等。总之,读书笔记形式要多样,切不可一刀切。

对于学生的读书笔记,我们还定期进行展评,达到要求的读书笔记,我们在他的读书笔记扉页上贴一个“小卡通”,以对其读书成绩的肯定。

2、进行阅读交流。阅读交流是同学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介绍读书方法、推介新书的重要途径。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在推荐的小主持人的主持下,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或讲或演、或知识竞赛或总结表彰、或出手抄报或故事会,真是形式多样、活泼有序。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同学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巩固了阅读效果。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培养

一、现阶段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也是衡量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从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似乎总体程度较低,却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也就是说大部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较低,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阅读训练的相关内容与教师进行互动。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认为这与小学生阅读知识储备不足、生活阅历不丰富、没有找好正确的阅读训练方法等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与方法,希望本文提出的建议能够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二、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情景渲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思路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阅读篇章的展示中,学生最难达到的就是对文章情感的把握以及文章细节内容的分析,而这两点也就越来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认为如果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时,教师通过特定情境的设置,并加强感情的渲染,是能够起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阅读思路的效果的。例如,我们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匆匆》时,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文学大家朱自清写作之美的同时体会到“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这一思想感情,而早在三年级下册中就也包含了意思相近的阅读文章《和时间赛跑》,因此在对《匆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和时间赛跑》相比较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主题思想进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细节内容进行一一引导与启发。再如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火烧云》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渲染的方法让学生发现“火烧云”的美,火烧云虽然是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自然现象,但由于环境质量的下降,小学生户外活动量的减少,很多时候他们无法在生活中对火烧云景象进行观察,因此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火烧云的美,教师在此基础上就文章内容进行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知识扩展,鼓励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素材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较少,阅历还不够丰富,因此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很多文章的深意都无法很好地把握。我们认为这与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如果小学生游览过长城、颐和园,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颐和园》时就会容易得多,然而要求所有学生都去长城、颐和园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对课外阅读素材进行收集与整理,为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相关知识的扩展,增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体验,增加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阅读量。针对小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这一现象,我们应该是给予鼓励的,对小学生阅读书目应该进行严格的筛选。因为从学生年龄的角度来看,阅读经典文学名著似乎要求过高,其中的深意也无法靠自行阅读来理解,而过于简单的阅读内容又无法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因此在阅读内容选择上教师要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

3.恰当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与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关系,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使其受用一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同时,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读书笔记与读后心得的撰写就是一个较好的读书习惯,但很多学生往往将读书笔记与读后心得当成作业,甚至是繁重的作用来完成,丧失了撰写读书笔记与读后心得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撰写读书笔记与读后心得之前,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读书笔记,在读书笔记中应该写些什么,转变小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意识。而在读书笔记对象的选择上,教师在初期也不宜提供过长、过难的阅读内容,而应该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读完以后能蛴谢耙说、有话可说的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和进行读书笔记的填写。当学生渐渐形成这种意识和习惯以后,读书笔记就会成为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伴身之物!

文章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景渲染与引导,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集资料与素材,达到积累经验、丰富阅历的效果,与此同时,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更是长远而深刻的,同时也是受益终身的!

参考文献:

篇9

一、多措并举,营造读书氛围。

课外阅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所以不解决语文教师的思想问题,推行只能是空谈。我们通过教研会、例会进行全员发动,让语文教师甚至每一位教师认识到要从孩子们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课外阅读,并且根据学校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1、师生共读,共同成长。

学校倡导师生共读,要求教师做到“四统一”:和学生统一书籍版本,和学生统一读书进度,和学生一起写读书笔记,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尤其是教师的读书笔记,每月检查一次,全校公示结果,督促教师和学生同步读书。同时鼓励教师经常逛逛书店、上网搜索一些畅销新书,自己先读,再和学生聊一聊内容及读后的感受,学生们最易受老师的影响,对老师的推荐,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去阅读,同样,学生一旦有了新书,也会抢着向老师介绍。

2、家校合力,书香弥漫。

我们深知家校合力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一减一肯定等于零,一加一也许大于二。学期初我们下发《“亲子共读”倡议书》,首先让家长明白孩子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其次鼓励家长做好“四个一”:为孩子准备一张书桌、一个书架;周月至少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一次;每周至少和孩子读一个小时的书;每周至少在孩子的读书笔记上留言一次,让每一个家庭都能远离电视、电脑,让每一个家庭都弥漫浓郁书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3、纳入评价,注重过程。

经学校读书工程领导小组讨论决定,我们将课外阅读的情况纳入到学生期中期末语文成绩中。学生的语文成绩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课外阅读成绩,将每周名著测验或者交流的成绩记录在册,满分10分,期末取平均成绩,名著读完对读书笔记和书上的批注进行打分,满分10分,共20分;二是练字成绩,每周测验一次,成绩记录在册,满分10分;三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120分,三者相加共150分。这样学生平时阅读的情况就能和最终的语文成绩挂钩了,名著所占的比重也由原来试卷上的5分增加到25分。这一举措在推行课外阅读初期效果非常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师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

二、系统阅读,让读书成为习惯。

具体阅读时,我们通过“导――读――理――悟――展”五个环节,引领学生真正走进名著,与文字展开对话,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1、导――经典未读,指导先行。

阅读之初先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可以以课内为切入点,由点到面,如由《荒岛余生》的解读激发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的兴趣;也可以以媒体为切入点,新旧结合,如从《百家讲坛》鲍鹏山“新说《水浒》”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大部头作品的兴趣;也可以以活动为切入点,拓展视野,如让学生搜集与作品、作家相关的资料,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的文化背景,人物关系,历史地位等等,多管齐下,充分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消除陌生感,融入名著。

2、读――注重过程,读测结合。

学期初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内容分为摘抄词语、内容概括、赏析感悟三个板块。但是每个年级又略有不同,比如摘抄词语,初一至少摘抄五个词语,初二至少摘抄七个词语并用其中一个词语造句,初三至少摘抄十个词语并用其中两个词语造句。然后利用课前5分钟小组交流,从中推选一位“说书小达人”、“小小评论家”,并进行全班交流。

没有评价就没有提高,我们还是采取了最原始的评价办法――抽测。按照每周读书的进度,整理测验题,每周五进行周评价,成绩直接与小组评价考核挂钩,和自己的语文成绩挂钩。对于没有认真阅读的同学,教师通过家访、家校通等方式,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加强对孩子的督促力度。

3、理――二次阅读,梳理内容。

阅读完毕安排一课时的“二次阅读”,让学生再次回顾经典,篇幅短的可以整体浏览,篇幅长的可以重点阅读。回顾的同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内容梳理,如引导学生用画关系图的方式梳理出简爱和其他人物的关系及发生的主要故事,学生兴趣盎然,甚至一页纸都不够用。这样简单的梳理,既让学生的“回顾”变得有了意义,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悟――分析感悟,深入挖掘。

名著阅读后的写作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质量,每个年级都根据名著的特色进行相应的习作指导。可以写对书中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写对书中人物的认识评析;也可以写读后受到的教育启发等等,引导学生抓住任意一点,深入挖掘,达到读有所悟,悟有所感,悟有所积,积而能用。

5、展――分级展评,共享成果。

篇10

首先教会学生感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莫过于农村生活,农村的孩子经常接触的是大自然,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炊烟袅袅、树木葱绿、田野广阔、果园飘香、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放风筝、割稻谷、插秧施肥、上山砍柴、喂猪放牛……这不都一一烙着农村的印记吗?河畔田间的花草,季节里的春夏秋冬,自然里的风花雪月,只要你们留心观察这些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思考其中所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而然就会为写作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借景言情,引导学生珍惜生活。以写景文章为例,学生要精选自然之景。虽然放眼望去,处处均有风景,但并不是所有的景物都能让我们有话可说,要力争让笔下之景有与众不同之处。在这类文章里,修辞尤为重要,如比喻会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拟人会将景物渲染得情感动人,巧妙地引入诗词典故、神话传说,更会给文章注入深厚底蕴。

其次要引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借鉴写作经验。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同学们还必须建立材料库。材料库充实,下笔写文章才会如有源之水,否则,搜肠括肚,也难写出好文章。怎样才能使材料库充实起来呢?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开阔视野,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这是很好的方法。

中学生的生活没有“丰富曲折”的经历,生活十分单调枯燥,很难碰上惊心动魄的事情,很难遇到觉得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很难产生独到的思想观点。那么大量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从中吸取营养,便成为了丰富人生阅历和思想感情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教育专家严凌君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是啊,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赏李白、杜甫,读屈原、陆游,走进“红楼”,探访“聊斋”,和鲁迅一同“呐喊”“彷徨”,与茅盾一起苦熬“子夜”……一是在阅读中触感。阅读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情感的沟通。我们应该挖掘自我内心深处的感触。二是在阅读中借助语言。诗词典故或名言警句,就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在写作时适当使用,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之效。

读书是吸收和积累,要想写得好,必须读得有效。有些同学在读书的时候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这样读书的效果不好。读书应该要聚精会神,多思考,多咀嚼,才能取得“望表知里”的效果。读,要有一种深入探究的精神,对文章的词句篇章、来龙去脉不弄懂不罢休;读,不能书是书,我是我,而应该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展开想象,让字面上的景、物、人活起来、动起来,深入理解语言情境的奥妙;读,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拨动自己的心弦,激起共鸣,把握文中感情的脉搏,使文章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深入理解作者炼字炼句、构思组材的用心。

最后要求学生勤练笔。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破”,在于学生读懂读透,才能从中受益。另外,同学们读书不能局限于课堂,更要注意得益于课外。如果说,课内的读是“点”,那么课外的广泛阅读才能构成一定的知识面。同学们要自觉地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经常阅读文艺作品、科技读物,对报章杂志上的时文进行评价等,跟同学们经常交流读书心得。这里要提出的一点是同学们要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有许多方法,如摘抄重要的句子段落,圈点勾画美好的词语,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对文章进行分析后列出它的结构、提纲等。写读书笔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促使自己读得认真,想得深入;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留下一些重要资料,以备以后使用;可以进行练笔,提高叙述和说明的技巧等。写读书笔记其实就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同学们应该要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触动、感悟好好地记录下来,这里要切记的一点是同学们在获得写作素材和灵感的时候,应该马上记录下来,要不然就时过境迁了,再来写就没有当时的感受,甚至写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