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霍金范文

时间:2023-03-22 15:0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邂逅霍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知道霍金是剑桥大学的,想不到在来剑桥的第二周就见到了他。

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约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历史的ORCHARD茶室,走过剑河边时他告诉我,傍晚霍金常在这里散步,有时可以遇见他。六时半,当我们从茶室回家又经过剑河边时,忽然我见到前面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见到的完全一样。

车驶近了,我却呆滞了,是敬仰,是震惊,是凝视,是沉思;都是,或许都不是──在他经过我身边的那段时间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目送着他静静地过去。

这是一个弱小的身躯,稍向右侧倾斜地靠在――或者说是被安放在轮椅车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见不到他有其他动作。他的目光显得异乎寻常,可以看成极度冷漠,也可以视为显示着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识地摸着照相机,但我既没有移步,也没有拍照,连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头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或许是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于这样一位随时面对逼近的死神却依然像超人那样奋斗的人,对他的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更不用说任何好奇的举动或过分的热情表现。

或许是周围的人感染了我。当霍金经过时,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人都毫无异样,就连照料他的老护士也不靠近他的轮椅,只是默默地跟随着,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

霍金的轮椅渐渐消失了,就像路上无数过往的行人一样。

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要不,凭着他的才华和毅力,他完全能为人类做出更杰出的贡献。

霍金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他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继续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轮椅上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和电脑,他的身前就有显示屏和特殊的键盘,这是IBM公司专门为他设计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纵轮椅,才能传达自己的思维,才能延续他的生命。

我更庆幸霍金生活在剑桥,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不必随时面对镜头、鲜花、握手和掌声,不用应付集会、宴请、报告和表彰,因为大家都懂得个人的价值和时间的可贵。

愿霍金在平静中度过他不平凡的一生,更愿世界上其他“霍金”能像他那样幸运。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美文点读

现代社会有多少名家被淹没在宴会、报告、表彰中,有多少名家需要剑桥式的尊重?作者邂逅霍金,被其震撼,不仅仅是他惊人的毅力和成就,更重要的是被他的工作环境所感染。本文用朴素的语言,从社会热点写起,发掘出深刻感人的人文情怀,意蕴丰厚。同时,肖像与神态描写相结合,将人物形象刻画得形神兼备。

阅读思考

1.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作者为什么说“霍金是不幸的”,又说“霍金是幸运的”?

篇2

飞蛾扑灯火 ———— 自取灭亡

飞蛾扑火 ———— 自取灭亡

飞蛾扑火 ———— 自讨苦吃

飞蛾扑火 ———— 祸由自找

飞蛾扑火 ———— 火烧自身

飞蛾扑火 ———— 自送死

飞蛾扑火 ———— 自找死

飞蛾扑火 ———— 自焚身

飞蛾扑火 ———— 自寻死路

飞蛾扑火 ———— 祸由自取

飞蛾扑火 ———— 祸由自招

飞蛾扑火 ———— 祸由自得

飞蛾扑火 ———— 惹火烧身

飞蛾扑火 ———— 找死

飞蛾扑火 ———— 自投罗网

飞蛾扑火 ———— 自找没路

飞蛾扑火 ———— 无怨无悔

飞蛾扑火 ———— 白送死

飞蛾扑火 ———— 白讨死吃

飞蛾扑火 ———— 自损其身

飞蛾撵(ni ———— n追赶)蜘蛛

飞蛾撵蜘蛛 ———— 自投网罗

飞蛾扑灯 ———— 自取灭亡;惹火烧身;引火烧身

飞蛾逮蜘蛛 ———— 自投网罗

飞蛾赴火 ———— 自速其灾

飞蛾赴烛 ———— 火烧自身;自寻死路;自取灭亡;祸由自招

飞蛾投灯 ———— 自取灭亡;惹火烧身

飞蛾投火 ———— 自取灭亡;惹火烧身;反受其殃;无复完理;自取焚身;自伤自坏;自送其死

飞蛾投焰 ———— 自取焚身

飞蛾玩火 ———— 惹火烧身

飞蛾子扑火 ———— 自己找死

飞蛾钻炉膛 ———— 引火烧身

相关文章:

1.关蛾扑火的歇后语

2.飞蛾扑火的歇后语

3.飞蛾扑火歇后语的答案

4.飞蛾扑火是什么意思

5.小学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篇3

自由的时光

1942年1月8日,人们在悼念“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之时,也许不会想到,就在同一天,英国有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而就是这个后来取名史蒂芬・霍金的孩子,在未来以他超乎常人的智慧和令人折服的毅力影响了整个世界。

霍金出生时,二战的阴霾仍在欧洲大地上空盘旋,他的家乡伦敦也正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风雨飘摇。为确保霍金能够平安降生到这个世界,霍金父母选择离开海格特前往牛津,并在那里生下了霍金。当时的英国战火纷飞,但幸运的是,出生后重返家乡的霍金,童年并没有被二战的阴云所笼罩,而是和妹妹一起在伦敦附近的小镇中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而这当然离不开霍金父母的悉心照料。

霍金的父母虽然家境贫穷,但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他的父亲法兰克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热带病专家,母亲伊莎贝尔曾于20世纪30年代在牛津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两人婚后住在一个破败的大房子里,生活过得并不宽裕。尽管如此,他们却总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小镇居民所不熟悉的新鲜玩意儿。事实上,在那个汽车尚未进入寻常英国百姓家的年代,霍金一家已经驾驶着破旧的二手汽车走街串巷奔向郊外,感受自然的魅力了。而伴随着那辆破旧汽车一同飞驰的,还有小霍金的思想。虽然霍金成名后,小镇居民在回忆起儿时的霍金时,会有意无意地为他塑造一个天才儿童的形象,但可以确定的是,当霍金一家在古怪的二手车里驰骋时,小镇居民的确从未吝啬过自己惊异的目光。因为在伦敦郊区的小镇居民眼中,霍金一家多少还是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霍金父母虽然生活拮据,但对教育却从不吝啬。霍金1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希望他能进入教育条件更加优良的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但不巧的是,在威斯敏斯特学校举行奖学金申请考试的当天,霍金却突然病倒了,意外错过了考试。父亲虽然愿意为霍金的教育倾其所有,但是缺少了奖学金的支持,高昂的学费是这个普通家庭无法承担得起的重担。霍金就这样遗憾地与威斯敏斯特学校失之交臂。

不过,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霍金后来的求学路,他如愿以偿地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自然学科。尽管有着过人的天赋,大学时期的霍金仍算不上一个用功的学生,酒吧和俱乐部是他经常出现的地方。好在这些社会活动似乎并没有给他的学业带来过多的负面影响,他还是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获得了一等荣誉学位,之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并在23岁时获得博士学位,最终选择留在剑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而回顾霍金的一生,无忧的童年和快乐的求学时代,似乎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能享受到行动自由的时期。但如果当初这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霍金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也许会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教职员工;也或许会超越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大爆炸理论而创造一个宇宙学研究的新时代。但无论人生是平庸还是伟大,他的故事都不会像现在这样跌宕起伏。然而命运似乎就是不甘心为霍金设计如此平淡的人生轨迹。

活着就有希望

童年时的霍金,学业成绩并不突出,但却十分热衷于模型和设计复杂的玩具,据说他曾经设计的玩具中竟然有一台简单的电脑。那时的他还十分热衷于探寻事物的本质,看到一些新鲜东西时,总要拆开来弄个明白。不过,虽然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令人惊叹的创造力,但霍金从小却不是一个手脚灵活的人,体育从来都不是他的强项,他拆开的那些物品也很难再装回原样,甚至写字都是出了名的潦草。而这种手脚的笨拙,并没有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善。

到霍金大学三年级时,他自己逐渐意识到身体似乎变得更加不灵活了。甚至于他还曾多次无缘无故的跌倒,有一次还当场昏迷,险些丢掉性命……而病魔向霍金释放的这些微弱信号,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毕竟他还是个年轻人,学习和生活才是他关注的焦点。但是命运并没有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同情,人生对他的考验自他进入剑桥之后才真正拉开大幕。

21岁生日刚过完,霍金便在医院住了两个星期,对身体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而医生的诊断结果,像一枚重磅炸弹无情地投射到了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头上――“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俗称“渐冻症”。简单来说,就是他的身体会像脱线的风筝,摆脱大脑的控制,直至最后心肺功能失效而死。医生的诊断是悲观的,霍金年轻的生命被宣判“死刑”。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变故,霍金曾坦言虽然自己当时并没有借酒消愁,但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所具有的“悲剧性格”,并一头扎进了瓦格纳的音乐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与支持。幸运的是,霍金并没有像医生预判的那样,在充满懊悔和遗憾的短暂人生中死去,而是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不幸的是,疾病在一寸一寸啃食他的身体,逐步剥夺他的行动能力,最终将他困在轮椅上。

那是1970年,霍金在学术上声誉日盛,但病情却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坐上了轮椅,直至今日。病痛对他的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甚至于连看书这件简单的事都变得异常艰难。他需要依赖一种翻页工具来完成翻页的动作,辅助他阅读书籍。而如果他想阅读文献则更加吃力,首先需要助手帮他把文献一页一页地在桌子上摊好,然后再缓慢地驱动轮椅艰难地逐页阅读。

失去了行动能力的霍金在一次肺部手术后,连说话的能力也被无情剥夺。不过为了帮助这个伟大的大脑更好地传递它的思想,英特尔公司特意为霍金定制了一辆高科技轮椅,并为他配上了声音合成器。这台机器能帮助他通过脸部肌肉和一个可以动的手指来“打字”,再将他所打在轮椅电脑屏幕上的字转化合成为声音,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霍金的电脑音。据霍金唯一的亚裔学生吴忠超回忆,在亲眼看到这位久负盛名的科学家所经受的病痛折磨后,实在难以掩饰自己惊异的表情。据他描述他第一次见到霍金时的情景,当时的霍金已经枯瘦如柴,斜躺在电动轮椅上,连抬起头都需要费很大的力气。那时的霍金已经丧失了说话的能力,通过电脑发出的声音也异常微弱,语言经过变形之后也异常难懂,恐怕只有在他身边很长时间的人才能完全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

尽管疾病所导致的身体残缺给霍金带来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但霍金是乐观的。虽然年轻时的他在获知自己的病情时也曾苦恼过,但是在后来的五十多年中,他从未放弃过希望。病痛虽然将他的躯体禁锢在轮椅上不得动弹,但他的大脑却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翱翔――尽管瘫痪在轮椅上,他还是完成了多本伟大的著作;尽管说话得经过几个复杂的转换过程,他还是因为出色的演讲而享誉全球。曾经有一位香港青年在意外瘫痪后,希望能够安乐死,自行了断自己的生命。当霍金访问香港时,有记者以此为例问霍金是否也曾因残障而沮丧,他回答说“他有自由选择结束生命,但那将是一个重大错误。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活着就有希望。”而霍金也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证明。

是科学家也是顽童

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听起来这是神学才会涉及到的领域,但霍金却在他的物理学专著《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在书中用丰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构思,探讨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对宇宙本质最前沿的知识进行了阐释。而这本物理学专著,自1988年首次出版以来,已经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至今已有40种语言的译本,发行量达到上千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读物,也成就了国际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霍金的著作广受追捧,不仅因为他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宇宙的又一扇广阔的大门,而且也因为霍金一直坚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阐释深奥的物理学理论,使这本书成为最为畅销的阐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书籍,也使黑洞、大爆炸、奇点这些晦涩的专业术语进入公众的视线。不过,按照霍金2006年在北京发表的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中所提到的,这本著作以及他的研究的意义在于“我们正接近回答这古老的问题:我们为何在此?我们从何而来?”

尽管《时间简史》是霍金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但霍金最初变得家喻户晓却并不是因为这本风靡全球的著作。霍金的盛名,起源于他对于黑洞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最初人们认为黑洞就是一颗死亡星体,物质只能进不能出。但1974年,霍金证明了黑洞有温度、也有辐射,而这种辐射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霍金辐射。霍金的黑洞理论成果之后,科学家对于黑洞的研究重点,逐步从黑洞温度的探究走向了黑洞信息守恒的问题。依据霍金辐射进行推论,黑洞中的物质将全部转化为热辐射,而热辐射几乎带不出任何信息。这与许多科学家坚持的“信息守恒定律”互相矛盾,因而一度被人们称为“黑洞悖论”。

不过,时间推演到2004年,史蒂芬・霍金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第17届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大会”上,态度竟突然转变,承认黑洞信息守恒,了自己原本一直持有的观点。霍金态度的急转弯,令一度因黑洞信息是否守恒而与霍金争执不下的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都有些摸不着头脑。至今,关于这个涉及量子理论基础问题的争议仍未得到解决。不过,霍金黑洞理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不仅促使黑洞研究通过信息触及到了量子理论的基石――幺正性,而且还推动人类向探讨时间性质的新篇章迈进。

霍金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当人们想到霍金的处境时,总难免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与怜悯,不过霍金的生活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乏味苦涩。他在研究深奥的宇宙学理论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生活,即使是行动上的不便利,也无法阻挡他成为一个爱恶作剧、敢于挑战的科学顽童。

被禁锢在轮椅上以后,霍金并没有“安守本分”,而是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轮椅在上班的路上“飞驰”。据霍金的助手称,每次上班时,他都会驱动轮椅全速前进,甚至会突然将轮椅开到马路中间,这令他的助手紧张不已,只得在出门时跑在他轮椅的前面,生怕有任何意外发生。除此之外,他曾经在莫斯科饭店中旋转轮椅跳舞的情景,更是令人过目难忘,仿佛重现了电影《闻香识女人》里失明的上校与邂逅的美丽女子跳探戈的场景,只不过这不是电影,而霍金的身体障碍也远比电影里的男主人公要严重得多。

霍金的轮椅在充当他奔跑 、跳舞的工具之外,还在他的恶作剧中扮演了“武器”的角色――一旦他被人惹怒,就会驱动他的高科技轮椅去碾压对方的脚趾头。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就是遭霍金轮椅碾压的受害者。据称,在一次他与查尔斯王子的会面中,他为了向王子证明自己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就旋转轮椅来炫耀。结果,查尔斯王子的脚趾惨遭碾压,成了霍金炫耀的牺牲品。碾压查尔斯王子脚趾并没有给他足够的满足感,据他的学生尼克・华纳透露:“史蒂芬最大的遗憾,是他还没有机会去轧撒切尔夫人的脚”。不过,这一愿望伴随着“铁娘子”的逝世,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心愿。

除了在生活中制造恶作剧之外,霍金还很乐于在影视作品中客串。他曾在美国卡通喜剧《辛普森一家》中以动画的形式出现,并亲自配音;美国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中也有他的身影;科幻影集《星际迷航记》也少不了他的参与。而关于他和他研究的相关影片也是层出不穷,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制作一系列的纪录片来阐述霍金的宇宙理论,关于霍金生平的纪录片《霍金的故事》也已在英国上演。这位顽强与病魔抗争的科学家,不仅成为了在全球被受追捧的科学偶像,也俨然成了许多媒体无法忽视的科学明星。

无论是恶作剧还是影视作品,都只是霍金生活中的调味品而已,接近太空才是真正能给霍金带来快乐的事情,甚至为之冒险他也在所不惜。2007年4月,他在私人医生和看护的陪同下,从美国福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乘坐一架由波音727改装的“重力一号”飞机升空。飞机飞至大西洋上空时,便从1万米的高空急速俯冲至距地面2400米的高度,使霍金在25秒内都处于接近零重力的状态,体验了一次真正的失重飞行。这次飞行用了两小时,完成了8次抛物线俯冲。在这个过程中,霍金的私人医生对他的心跳、血压等生理指数进行了全程监控,确保他的生命安全。不过,霍金的生理指数并未出现任何异常,他的私人医生甚至说:“我想霍金的生理指数比我还要正常”。体验过失重飞行的霍金对此经历赞不绝口,并将这次零重力体验当作他未来实现亚轨道飞行的阶梯,以便为自己的太空梦铺平道路。这也是为什么霍金在结束“失重之旅”后,激动地感慨到“太空,我来了!”

霍金并不孤单

2012年1月8日,霍金的70岁生日庆典如期举办,虽然霍金自己并未出席这次的活动,但是简・怀尔德――霍金的第一任妻子却现身现场。在最初获知自己病情的那段时间,霍金确实对未来充满了绝望和不安,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能熬到拿学位那一天,那时陪伴霍金走过生命中这段最黑暗的时光并帮他重新找寻到生活支点的人,正是简・怀尔德。

简和霍金相识于朋友举办的一个聚会上。那时霍金稍微有些结巴,但简却并不在意,她被这个有些古怪的年轻人深深吸引。不幸的是,在两人相识一个月之后,霍金就被诊断出患有卢伽雷氏症,并被告知生命只剩下两年的时间。坚强的简并没有因为这个可怕的消息而放弃霍金,她还是勇敢地爱上了这个满腹才华的剑桥学生,并下定决心陪霍金走完人生中最后的这段旅程。很快,两人便举办了一场温馨的婚礼,来向世人宣示他们相爱相守的决心。而在接下来日子里,简便开始了她对霍金漫长的守护。她每天都精心照料霍金的起居生活,同时还要支撑他与病魔进行顽强的抗争,并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科学研究。两人还生育了三个孩子――罗伯特、路西和蒂莫西。这一切看起来很美好,但遗憾的是,经历了人生的重重考验,这对患难与共的夫妻还是没能走到最后,最终在结婚25年后分道扬镳。

结束了和简的婚姻之后,霍金再婚,新娘是自己的贴身护士伊莱恩・梅森。这一次,霍金的婚姻也并不顺利。两人婚后不久,外界就有消息称,发现霍金身上有多处伤痕,英国媒体甚至爆料霍金遭到了第二任妻子伊莱恩的殴打和虐待。这一消息当时在全球引起了轩然大波,英国警方也向霍金提出了正式的问询。不过,霍金拒绝配合警方的调查,事情不了了之。外界的传言逐渐被时间所淹没,与之一同被埋葬的还有霍金和伊莱恩的婚姻,两人在结婚11年后悄然分手,霍金的第二段婚姻宣告终结。

篇4

就这样恋上了

——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财经系会电3班 黎佩珊

那年夏天,我遇见了它,它那数不清的大大的书柜,无数密密麻麻、形形、略微泛黄的书籍就这样毫无预警地映入了我的眼帘,震撼了我的心,就这样我恋上了它。从此,它成为了我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那年的夏天,湛蓝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我的心情亦是如此。高考失利的我,内心处于一种糟糕透了,接近崩溃的边缘。我漫无目的的游走在大街上,想着父母、朋友的安慰言语,但却依然解救不了我快要崩溃的灵魂。

就在这时,我与它邂逅了。那时脑袋一片空白、毫无知觉的我,走近了它,那安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的数也数不清的大大的书柜就这样毫无预警地跃进了我的眼里,我就被一排排书簇拥着走进了一个美妙而又淡远的世界:古今风流之士的无限风光,中外新奇之物的满目琳琅。游走其间,朝可拜老庄,暮可访李杜;春可观十里柳叶,冬可赏一鼻梅香;意在北可驰骋边塞草原,心向南可徘徊江南小巷,我既可与老人一同搏击大海,与古圣先贤对话,也可同三毛一起历险撒哈,和冉阿让共游悲惨世界。

又仿若被一列列书送到了荷兰的花卉园。那香,似荷香、稻香,似梅香、菊香,似秦汉的兵剑、魏武的长缨,似文天的丹心、的囚歌,又似太白的洒脱、易安的忧愁;那香,如清流一线,如轻烟一缕,如牛顿脑中的方程、霍金遐思中的黑洞,又如海子口中的小诗、鲁迅笔下的狂人;那香,或浓烈,或淡雅,或沁人心脾,或醒人神智、催人感悟。

而手脚就像不受我控制似地,自行地拿起一本书,走向最为安静的那个座位,一个人静悄悄地看着。原本接近崩溃的灵魂,仿佛得到救赎般,回归平静、安详。一整天,我都在它那带着书香气息的宽大怀抱中渡过。直到天渐渐地暗下来了,我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它。从那一刻起,我知道我自己已经恋上了它,恋上了它的味道。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方法

一、语文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德乃为人之本,为人必先修德。但是最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违背人伦与道德的事情。如博士生遗弃母亲,公务员不赡养妈妈,婴幼儿奶粉有毒,猪肉出现瘦肉精等诸如此类的负面事件。这些都是思想道德沦丧的表现。针对这样的形势,不少技工院校提出了“技能+品德”的教育管理理念。这个理念告诉我们,技工的教育不再是以往的只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而是,让学生掌握出色技能的同时也修炼出良好的品德。

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会赋予技校语文教学新的使命。因为语文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不但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能熏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文明学生的言行举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语文教学在德育的教育中必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的德育方法

依据这种形势,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参考。

1.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

由于语文教材中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可能像政治或职业道德教育那样通过针对性的例子很明显地把道理摆出来,语文的德育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意味深长的,要通过心灵的碰撞,思想的感悟,然后才激发我们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和风细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陶冶。

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文的内容我们既要给学生理清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善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闪光点,深入浅出地挖掘存在的德育因素,使学生能够感悟到道德的重要,甚至达到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思想教育境界。

另一方面,师生共同探讨课文中人物语言表达、人物形象、社会环境、人物心理,甚至于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使学生在德育的氛围熏陶中认识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方向;感悟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为人处世的正确价值取向。

例如在学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课,教师要善于抓着课文里关于古代先贤是怎样不为金钱和权势所动摇的环节,让学生感悟到先贤的道德品质是多么的高尚,心灵是多么的纯洁,人生是多么的光明磊落。对照那些只为金钱而不顾别人生死,只为权势而不理人民疾苦的人。先贤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先贤我们才能得到心灵的快乐,而那些只为金钱和权势的人是惶惶不得终日的。老师的诱导肯定会激发青少年学生努力学习,踏实肯干、不贪图金钱与权势的人生道德品德。又如课文《离别的礼物》,教师应抓住小彼得和爷爷及爸爸的对话内容,尤其是小彼得最后说的,留着一半的毯子以后用,让学生感悟到为人子女与为人父母之间的人伦道德关系;感悟到亲情的可贵所在;感悟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道理,从而悟出为人子女应及时尽孝道的道理;感悟到为人子女应该为下一代教育做好榜样的道理。

2.善于利用外在的工具为语文教学的德育工作服务

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这些方式和手段到底能否为教学的德育工作服务呢?答案是肯定的。语文教学的手段很多,例如朗诵诗歌、讲故事、表演、书法、讲座、书画展览、办手抄画报、征集对联、写作比赛、即兴演讲、辩论赛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教学方式。但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电影放映,实地参观来冲击学生的心灵,效果可能更直接。

例如,老舍写的课文《母亲》,有个片段是讲述清末时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根据这个历史故事,我们如果能通过在电教室放映一场关于八国联军侵略的纪录片或者电影,这些视觉接收到的信息,更能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他们更能接受“贫穷就要挨打”的观点;他们会在胸怀中荡起保卫祖国的气概;甚至会激起他们内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情怀。这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如课文《邂逅霍金》,如果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观看关于霍金“身残志不残”坚强奋斗从而成就辉煌的电影,学生会在影片中感受到一个残疾人士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懂得在艰难困苦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奋斗。自然而然地,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积极,乐观的情感。这些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会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学会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挫折。我们的教育也就是成功的教育了。

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在德育元素,就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更上一层楼。

3.通过国学的诵读学习,洗涤心灵的尘埃

我们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悠长历史,其中有很多精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四书五经也是值得我们在当代诵读的,借以洗涤我们心灵的尘埃落土。

我们的经典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大学》《中庸》《孟子》《论语》《道德经》等,那我们该如何学习这些经典呢?笔者认为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篇。五分钟,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如果我们能长时间地坚持,成效还是很大的。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学习古典经典,懂得了“仁、义、礼、智、信”;懂得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懂得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礼仪及人伦规范。他们就很自然地成为才德兼备,举止翩翩的新时代优秀技术人员。那样社会就不再出现只有才能而没有礼仪规范的例子。

总而言之,如果学生能够长期置身于诵读经典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的情操必定会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陶冶,不但能达到语文的品德教育目标,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教师的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的力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撒阳光到学生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自己的道德素质会直接影响着所执教的学生。“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一种高、大、上的姿态,作为社会文化道德的形象代言人。教师的言行举止,起卧饮食无不是社会的楷模。所以说,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所谓的“将门出虎子”“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上梁不正下梁歪”等说法便是榜样的力量。

三、小结

由此可见,我们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规范,一定要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教育他们要学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语文德育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成为才德兼备、具有健康人格的有用之材。

总而言之,语文的德育教学,是对德育的一种补充和延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这一片天地,加强德育教育的工作方式方法,有效地做好语文教学的德育工作,为社会创造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科教学探索, 2003(3).

[2]周立群.语文德育新理念[J].教坛纵横,2001(16).

篇6

谁来撬动千亿规模市场

“艺术授权”的概念对普通人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但日常生活中,人们其实早已频繁邂逅各式各样的艺术衍生品。诸如798艺术区艺术商店里毕加索艺术衍生品抱枕,印有岳敏君“露齿大笑”的T恤,国画大师齐白石禅意笔触的花鸟虫鱼图案更是遍布杯壶茶具、桌灯、餐盘等日常用品。商品和艺术品联姻的产物无一例外都通过“艺术授权”实现。

“它不同于一级市场的展览展示,也不同于二级市场的拍卖收藏,而是对艺术品版权的深度开发利用。”从事艺术授权15年之久的Artkey艺奇文创集团董事长郭羿承表示。在他看来,正是由于版权的高度抽象性,催生了艺术衍生品的N种可能性。他介绍,以前1000种藏品只能做出1000种产品,艺术授权后却可以开发出数万甚至数十万种商品。

据了解,博物院如今每年古画限量授权复制品的销售额已超过门票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该院典藏的唐代怀素和尚《自叙帖》,经授权开发,制成售价折合人民币5万元的奢华床罩远销海外。荷兰银行则将获得授权的梵高作品作为企业形象设计元素,从公司的外部装饰到信笺、礼品,梵高俨然成为该行代言人,急剧提升的品牌形象让企业一度创下3个月内300%的高增长率。

在国外,艺术衍生品生产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已经得到了完善的发展,在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地,有专门的博览会在做艺术授权的交易。许多博物馆、美术馆也依托各自的馆藏资源,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创意产业。其中美国和法国做得最好,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其艺术衍生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珠宝首饰,另一类是丝网版画和艺术类书籍。每年来此参观的人数达六七百万,其主馆与周边几家商店的营业额加起来一年达3亿多美元。而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则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着40多家艺术商店,年收入多达几千万欧元。

这些数据对国内的美术馆、博物馆无疑是一大刺激。拥有绝佳艺术资源的它们完全具备依靠艺术授权盘活馆藏资源的先天条件。

艺术放下身段走进生活

“文化产业的突破口在艺术授权。”这是2011年国际艺术授权博览交易会发出的强烈信号。

以郭羿承的Artkey艺术授权中心为例,该中心目前已经成功包括齐白石、刘国松在内的全球700余位华人艺术家的数万件艺术作品,并独家获得博物院藏书画作品数码复制权,成为全球最大的东方艺术授权组织。不过其商业模式并不复杂:一个普通水杯,能卖20多元;一幅齐白石作品,估价会在数百万元。若把齐白石的作品翻印到杯子上,杯子能卖到100元,在销量未减少的情况下,生产商、设计者以及享有版权的艺术创作者都能获得收益。

记者在798艺术区走访了解到,购买艺术授权商品的消费者大多了解并追捧这些作品背后艺术家的风格。相比于昂贵的原作,这些商品既能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亲民的价格也在承受范围之内。“艺术品没有变得廉价,艺术授权走的是生产型服务业方向,生产型消费需求替代了‘一锤子买卖’,艺术品成为给相关产业提供的投资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如此解释降下身段的艺术。

有专家分析,作为世界制造基地,中国完全具备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产品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发展授权业的优势条件。”张晓明认为,通过艺术授权提升产品附加值,将给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一条新路径。广州玻璃先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仲明对此深有感触。以前由于不了解艺术授权这种商业模式,公司只能借鉴梵高画作灵感,将修改后的“向日葵”呈现在工艺品上。“怎么看都觉得远不如梵高的水平,还一直提心吊胆怕惹来侵权官司。”如今廖仲明已拥有百余位艺术家的授权作品,名正言顺地将梵高的《向日葵》复制到水晶玻璃画上,不仅带动产品提价4成,还为下一步出口欧美打下基础。

以往束之高阁的艺术品正走出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开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频频交集起来。“我认为艺术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投资品,而应该让大多数人有机会接触,最获利的是一般民众。他可以付出他能接受的价格去拥有一个印着价值1个亿作品的杯子。”郭羿承将艺术授权理解为一项艺术推广活动,他认为通过它能培养出一批真正热爱艺术品的藏家。“文化一定要通过商业让一般民众能够接触得到,才会有影响力。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艺术授权的健康发展。”

开发关键在于创意

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曾告诫说:“中国缺的不是创意,而是创意商品。”言外之意,艺术和经济“联姻”,首要就是有人创意策划。将艺术品转换为商品比创意本身更重要,也更难实现。

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早在两年前就建起了自己的艺术品商店,店里销售的大多是他拥有艺术授权的物件。在他看来,时至今日,制造工业已具备高尖复制能力,经济实力增强带来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早已构建起来的销售渠道为艺术授权准备好了一切外部环境。“关键在于转换,也就是对创意的再创意。”孙永增会不定期邀请业内小有名气的画家到馆里切磋技艺,以期获得更多灵感。他认为,艺术家除了被动转让版权外,还应主动介入创意商品的设计环节,帮助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匠人赋予产品新的内涵,实现双赢。

荷兰“Van Riet”设计所旗下有个“Hendrik”项目,专门围绕梵高、博斯等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衍生品创作。特别的是,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画作或移植图案,而是以现代审美对画作元素进行提炼、再创造。设计师们将艺术作品“嫁接”到纺织品、陶瓷、照明、墙饰、服装和首饰等各个领域,与消费者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反观中国市场,除博物院的业绩骄人外,内地各类博物馆多达数千家,文化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的只有区区5家。“我们的博物馆商店大多还停留在经营旅游纪念品的层面,提供给观众的文化产品品类单调,缺乏特色,销售情况自然不会理想。”南京一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无奈表示。据了解,目前内地只有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等少数几家拥有自己的创意产品设计团队,大多博物馆在这个领域还是一片空白,经营产品还停留在艺术附加值较低的文物复仿制品、图书音像出版物等低端层面。

“艺术衍生品不只是艺术与商业的机械相加,而是将艺术品所蕴含的独特艺术精神通过商业营销方式来加以传播普及。”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表示。在他看来,中国艺术衍生品市场未来要长足发展,首先要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带动中国当代艺术衍生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其次,让艺术更生活化;最后,要充分重视快速消费品的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如酒、茶等,市场需求大,潜力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