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师的四字词语范文

时间:2023-03-29 17:0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赞美老师的四字词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赞美老师的四字词语

篇1

紧盯 或者 注视

决心 终于 灵活

拜师学艺 勤学苦练 世界闻名

3. 请大家看看第一行中的三个词,你有什么发现?(生:有一对近义词。)(1) “紧盯”“注视”两个词都表示“看”,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生:观察、欣赏等。)“紧”字是前鼻音,“盯”字是后鼻音,要读准。(2) 指导写生字“紧”,注意新偏旁――系字底。

4. 教学“灵活”。课文中,梅兰芳的什么很灵活?(生:眼睛。)是呀,比如弹钢琴的人――手指很灵活;爱动脑筋的孩子――头脑很灵活。

5. 四字成语,谁来读?(多种形式读)

6. 再读课文。(检查读书的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是初读课文的难点,为读书扫清字音障碍;三组词的安排别具匠心,第一组意在引导学生读好一对近义词“紧盯、注视”,这是梅兰芳苦练的过程;第二组词语是说梅兰芳经过努力,眼睛灵活起来;第三组是四字成语,将他如何成为一名京剧大师的过程呈现出来。相机的拓展训练,对词语的理解也在“感悟”中了。

三、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梅兰芳学艺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1) 什么叫“眼睛没有神儿”?(生:就是没有精神、眼睛眯着。)你来表演眼睛没有神儿的样子。我们来看看他小时候的照片。(出示图片)梅兰芳小时候是单眼皮,眼睛常常耷拉着,遇到风还容易流泪,所以师傅说他(引读)―― “不是唱戏的料子”(贴词卡:不是唱戏的料子)。谁能完整地读读这句话?

(2) 那什么叫“不是唱戏的料子”呢?对了,就是不适合唱戏。老师通过查字典,知道“料子”有三种解释:(映示)① 做衣服用的材料;② 毛呢(ní);③ 比喻适合做某种事情的人才。

(3) 联系上下文用这样的句子说一说:①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② 因为梅兰芳_________,所以师傅说_________。

(4) 再读,用你的表情、声音、动作告诉大家,你读懂了这一段。

【设计意图】低年级加强语用训练很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为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功底。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语用训练,这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2. 梅兰芳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可是他却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你知道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大师”?(生:有本领的人,技艺高超的人。)京剧唱得高超的人,我们称京剧大师;那烹饪技术高的人呢?(生:烹饪大师。)绘画技术精湛的人呢?(生:绘画大师……)那什么叫“世界闻名”?(生:非常有名,全世界人都知道。比如,万里长城世界闻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世界闻名,这就叫世界闻名。)

3. 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他是怎么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 学写生字

1. 复习生字。出示:(兰、芳、紧、或、者、注、视、灵、活)学生齐读,指名读。

2. 指导写“注”和“视”字。

3. 在习字册上把“兰、芳、紧、注、视”等字描红一个,写一个。

4. 反馈,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在教学生字时,应该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让学生在“读生字,记字形,明笔顺,看示范,动笔练,相互评”这一过程中学习生字,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这些词你还记得吗?(映示词语:学艺 动摇 或者 注视 渐渐 灵活 苦练 终于)

2. 读得真好。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梅兰芳小时候学艺时,师傅说他的( ),后来经过勤学( ),他终于成为( )的京剧大师。

【设计意图】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词语的积累。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呈现、理解、朗读,给学生创设了积累机会。第一课时学习的词语再次呈现,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填充题既是对文章的概括,又是对第一课时的复习,提高了效率。

二、 精读感悟

(一) 学习第2自然段

1. 小时候眼睛没有神儿的梅兰芳,是如何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的呢?文中有一个词语给了我们答案,谁能找到?(生:勤学苦练。)

2. 你真会学习,抓住了关键词语。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出了他的勤学苦练?(第2自然段)

3. 自由读第2自然段,用“――”画出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句子。(指名说)

4. (映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1) 指名读,读流利。(2) 什么叫“紧盯”?(指名说)是呀,像这样眼睛睁得大大的,牢牢地盯住,一眨也不眨。鸽子飞到哪儿,眼珠就转向哪儿,看得很认真,这样的“看”,就是――“紧盯”和“注视”。(3) 现在,找个小朋友扮小梅兰芳,老师的笔就是鸽子,我们来练练眼神。(师生表演)练眼神的感觉怎么样啊?(脖子酸、眼睛累、流眼泪、眼睛发花)(4) 才练了这么一会儿,你们就叫累、叫苦了,梅兰芳是练这么一会儿吗?哪个词告诉了我们?(常常)他早上练,中午练,傍晚也练,一有空就练。多辛苦啊!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梅兰芳练眼神很辛苦。(反复练读)

5. 梅兰芳只练了一天、两天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生:日子一长。)

6. (出示)“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1) 你们猜猜他练了多长时间?告诉你们吧,老师查资料得知,他练了整整十年,每天紧盯飞翔的鸽子,十年间从来没有停止过!(2) 同学们把关键词重读了,这是读出感情的一种好方法。

7. 经过苦练,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所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

8. 什么样的眼睛叫会说话?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映示图片)(1) 看,从这双眼睛中你看出了什么?那这双呢?(2) “眼睛会说话”,就是把心里想说的话,通过眼神告诉别人。这其实是人们赞美他的表演技术高超,更赞美他的苦练精神。(指导读)

9. 同学们,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可不止眼神呢,要学好唱京剧,得唱、念、做、打样样俱佳。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视频)有一次,梅兰芳为了练好一个打鼓的动作,把腿当作鼓,一直敲,居然把腿都敲肿了。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兰芳也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一个笨拙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是呀,梅兰芳如此勤学苦练,是因为他学艺的决心从没有动摇。(1) 什么样的决心?(一定要学好,绝对不改变)(2) 我们通过朗读,把梅兰芳学好京剧的决心读出来。(3) 是呀!梅兰芳并没有因为师傅的批评而丧失信心,他下定决心要勤学苦练。我们借助板书和图片,试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课主要从“勤学苦练”一词展开教学,通过朗读、体验、想象,来感知“勤学苦练”的过程,体会学艺的艰辛。借助视频,进一步感悟了“勤学苦练”。同时,也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与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共鸣。最后,通过图片和板书,梳理文章脉络,帮助学生背诵积累。

(二) 学习第3自然段

1. 高超的技艺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勤学苦练获得的,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受到的接见,并代表中国出国表演。(映示梅兰芳外国演出的图片)像梅兰芳这样勤学苦练,取得成功的人还有很多。如:又聋又哑,却不分昼夜,拼命摸读盲文,手指都摸出血的海伦・凯勒;有双手残疾却意志坚定,靠双脚练习奏出美丽乐章,最终获得“达人秀”第一名的刘伟;更有从小被老师认为愚笨,却经过6000多次试验,最终发明电灯的爱迪生。

2.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 生活中,你有哪些付出很多努力获得成功的事?试着用“终于”造句。同桌互相练一练。(指名说)

4. 老师感觉到你们真的理解了“勤学苦练”的意思。老师送给你们4个成语,可以用来夸夸这些勤学苦练的人,也夸夸自己。(出示:勤能补拙 笨鸟先飞 人一己百 奋起直追)

5. 我们要把梅兰芳学艺的故事记在心中,一起来练习背诵吧。(借助板书或者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习梅兰芳“勤学苦练”后的结果。其中“终于”一词的理解,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来体会,又联系了生活中其他的例子,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梅兰芳获得成功的不容易。另外,结合《练习6》中的成语,进一步理解“勤学苦练”的意思。学生对梅兰芳的印象更立体、更丰满,也更深刻了。几个成语的补充,应时应景,事半功倍。

三、 写字练习

1. 复习生字:或 者 灵 活

2. “灵”字有一个新学的偏旁――寻字头。

3. 指导写“或”字:注意短横,提,斜钩要舒展。上窄下宽,呈三角形。

4. 在《习字册》中描仿这几个字,及时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本课的板书设计,概括了故事的情节,通过“不是唱戏的料子”和“京剧大师”的对比,突出“勤学苦练”的过程。可以说是简洁明了,形象直观,富有美感,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文脉”,理解“文意”,体会“文情”。

【反思】第一,目标准确。学段目标和课时目标非常明确,并得到比较好的凸显和落实。第一课时,执教者主要是把读通、读顺课文,识字、写字作为主

要目标,并且落实到位;第二课时,老师既重视了巩固词语的训练,又在读懂上下了很多功夫。重点突出,难点也有所突破。

第二,关注策略。上,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识字教学:1. 让学生进入情境自学识字,寓识于读之中。字形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时关注了评价、反馈。2. 重视读书训练。不管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读书训练都是主旋律。读书层次清晰,由扶到放,非常扎实。第二课时的读书训练,更突出词句的理解,注重了要点的感悟。

第三,关注效率。上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课上完后,学生内心是丰富的,这是教学的高品位。识字、读书、理解、背诵,张弛有度,教得实实在在,学得轻轻松松。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

一、 读课题,关注黄山松之“奇”

1. 课前,同学们通过自己预习读文,已经在导学单上积累了不少描写黄山松的四字词语,请和同桌相互读一读。

2. 指名读词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些词语写出了黄山松什么特点?(奇异、奇特……)

3. 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词语还原到课文中去,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课文――“黄山奇松”(生齐读课题),去观赏奇松,品悟作者的写法。

【设计意图】教师借助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课前积累文中描写黄山松的四字词语。课上再通过同桌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同桌分享学习成果,在相互交流中丰厚自己的积累,初步感知黄山松“奇”的特点,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 品名松,感受黄山松之“奇”

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棵松?(相机出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图片)黄山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这三棵松树究竟“奇”在哪里,能成为黄山的三大名松呢?

2. 先来看看迎客松。(PPT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觉得这棵迎客松“奇”在哪里?

(1) 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等词语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姿态奇。

(2) 从“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中,感受到这棵迎客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拓展补充这棵迎客松的年龄)

篇2

关键词 创设情境 关注生活 灵活多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小学阶段是儿童口语形成和交际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重知识轻能力,重书面轻口头,口语交际教学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如何切实对学生进行口语的训练与提高?本人以为口语交际教学要突破教师过多的说教,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大胆地说出正确、流利、得体的语言,较好地达到自己的表达目的。

笔者有幸聆听了我市“二分明月”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展示课,这8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灵活创设情境,降低了口语交际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参与度。课上适当的延伸,丰富了口语交际的内涵,让我收获颇丰。结合本人近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教学中只有使师生互动,才能使口语交际教学正常进行,否则难以提高学生能力。而简单的口语表达又是复杂、多项口语交际的重要基础,是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把话说好,就必须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训练。单项简单的语言训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就降低了口语交际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参与度。

《学会赞美》一课中,钟欣老师是这样设计的:你喜欢的人是谁?为何喜欢他?他有哪些优点?你想怎么赞美他?赞美别人的方法有哪些?从而引导学生掌握赞美的要求:要发现优点,语言要恰当,方法可多样。当学生掌握了赞美的方法之后,钟老师即兴创设生活情境:老师摆上丰盛菜盘,围上围裙,扮演成妈妈,席间亲切地夹菜让孩子品尝……孩子们兴趣一下被调动了起来,愉快地进餐。在品尝可口的饭菜中学生渐入角色:夸奖妈妈做的菜色、香、味俱全,夸奖妈妈手艺高超、争相表达对妈妈的感激、敬爱,最后还给妈妈捶背……孩子们说得自然,说得真切,发自肺腑,此时此刻钟老师相机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

二、关注生活,利用一切机会提供口语交际的练习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利用课堂发掘教材,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切入点。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好范例。除此之外,我认为课文还应成为学生说话的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口语交际的源泉。

我在教学《鸟语》最后一段时是这样设计的(大屏幕出示最后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话——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师:读一读重点的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前半部分写了鸟儿的特点,后半部分写“我”认识到了什么。生2:我发现前半部分写鸟儿怎么样,后半部分写给人们的启发。师:是啊,前面四字词语在写鸟儿怎么样,后面的短语则在写人们从中得到的启示。这三个句子是并列关系,中间用了分号,每个句子前后都有联系。现在我把最后一个省略号改为分号,再加上一句,你会填吗?(从____的蜜蜂那里,我认识到____;从____的布谷鸟那里,我懂得了____;从____的信鸽那里,我学会了____……)生1:从忙碌的蜜蜂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生2:从勤劳刻苦的布谷鸟那里,我懂得了学习不能疏忽怠慢。生3:从传信的信鸽那里,我学会了诚实与信任。师:同学们都抓住了句子的特点,说得很准确。现在再请你开动脑筋来说说这句话:从________那里,我________。学生自由发言。上完这节课我还是意犹未尽,学生趣味盎然地学习,争相表达自己的感知,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

2.利用课间交流,多和学生聊聊他们喜欢的话题,进行对话训练。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儿,就会听到他们有讲不完的话。因此我就常常选一些他们喜欢、熟悉的话题让他们讲。在课间交流中,引导学生尽量做到说话流畅、有条理,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学会表达,提高说话能力。

3.开展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如“艺术节活动”“庆祝六一儿童节”“班队活动”“拔河比赛”“运动会”“演讲比赛”等,往往在活动之后,学生还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中,余兴未尽。此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学生往往兴味盎然。

4.利用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可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网络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这样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回顾、交流,丰富了知识储备,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5.在即兴事件中进行说话训练。在班级、校园、社区经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学生往往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充满好奇,这时候,教师可针对突发事件引导学生表达观点,提出建议。如此的口语训练,既让学生受到了教育,又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的新颖多变,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根据不同内容,精心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参与热情。

1.每日一辩。利用班级论坛每天给学生一个话题,如“小学生是否要关心国家大事”“小学生能否上网”“不吃蔬菜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随地扔废纸会不会影响环境”等,让学生回家搜集材料、整理信息,然后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辩论。

2.校园广播台。校园广播台设有“小小新闻会”“谈天说地”“科学探究”等节目。“小小新闻会”就是学生把在社会上、家庭中、学校里听到的、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新闻讲出来;“谈天说地”就是把从课外读物中得到或听到的,看见的人、事、物谈一谈,说一说;“科学探究”就是对自然界神奇的现象进行研究、探索。

3.童话天地。利用劳动与技术课引导孩子们动手操作,让作品说话。“捏橡皮泥说话”“布贴画说话”“十字绣说话”“小剪纸说话”等,形式丰富,不拘一格。

4.自我介绍。⑴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自己最喜欢的人或事。⑵介绍家庭情况。家在何处,全家人有几口人,分别是谁,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做什么工作等。

5.调查访问。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提纲,如:《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社区绿化的调查》等,主要是通过学生查找资料、参观访问、分工协同来培养学生自主实践、探究创新,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所以,能够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课堂,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必须丰富,训练的时间必须充足。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多种途径来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能够自信地说,还能逐渐说得精彩。

一、睿智宽容,鼓励学生“说”得自信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是,看看我们的课堂,往往是大多数学生在听,积极发言的只有那少数的几个学生。那些不发言的学生中,有的由于缺乏自信,怕说得不好被同学笑话,被老师责怪;有的是因为反应较慢,等到想说时却已没了机会;还有的自知水平不高,不想说,免得“丢人”。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课堂上的“沉默一族”,自我表达的欲望不强,表达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诙谐的语气、幽默的语言增进亲切友好的师生关系,加上经常性的真诚自然的鼓励与表扬,能够让课堂氛围比较轻松,让学生喜欢和老师交流而没有畏惧之心。

第二,教师要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引导,有意识地提问不同水平的学生并及时表扬,评价语言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孩子们都能在体会到表达的快乐的同时得到指导,有所提高。如“你的答案正确!你很会读书!如果你不是只说一个词语,而是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就更好了。”“你很聪明呢!能不能说得更响亮些,让全班同学都听见你标准的回答。”“你真能说,我们佩服!老师希望你的语速能慢一些,你会说得更有条理,我们也能听得更清楚。”

第三,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手段”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如直接的语言鼓励或表扬、亲切的笑容和赞许的目光、翘起的大拇指和“V”型胜利手势、欢呼和掌声等,还可以在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自读时,单独跟某些学生“咬”耳朵:“老师希望看到你大胆举手发言。”“你已经找到关键词句了,好棒!待会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如此这般,把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构建一个学生争先恐后表达的语文课堂。孩子们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及同学们的掌声后,就能逐渐体会到发言的乐趣,从而变得想说爱说,且能说得自信。

二、以身作则,引领学生“说”得出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的思考力已经萎缩,教师自己的语言能力已经退化,我们就不能指望他的学生拥有强大的思考力和出色的语言能力。”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论在课堂内外,都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表达是否规范。课堂上,教师不但要有生动的教学语言,还要配上生动的神态和手势,注意语气语调的高低变化,说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自己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进步,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涨,使表达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如为了使学生的积累运用不流于形式,我班师生有个“每日一句”的任务。每天在黑板的一角摘抄一个课内外积累的精彩句子,全班师生每天必须至少读10遍,在理解的基础上背下来,然后看谁能在课堂口头表达和小练笔、作文书面表达上正确地使用它。不论师生,会说会用的有奖(奖励荣誉积分),师生一起比赛、一起进步。

三、以文为本,训练学生“说”得精彩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阶段的每篇课文,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及时引导他们运用学到的词句和表达方法,把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说得精彩又生动。

如三年级上册的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段是这样设计的:

师:请用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填空,把句子说完整――香港是( )。

生1:香港是万国市场。

生2:香港是美食天堂。

……

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填空。

香港是(万国市场)。

香港是(美食天堂)。

(还可以填写:旅游胜地、东方之珠、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等)

师:你们真棒!不但找到了准确的词语,还把话说得很完整。为什么说香港是璀璨的明珠,谁能用关联词把上面几句话连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香港不但是美食天堂,还是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所以她是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

师:回答正确,说得真好!同学们说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组教学环节的设计仿佛一套“组合拳”,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填空来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通过组句成段连贯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既是阅读理解,又是表达训练,巧妙地将阅读与表达结合在一起,一举两得,体现出理解与运用并重的设计理念。

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欲,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如六年级上册第11课《唯一的听众》这一片段教学:

师:老妇人的品格多么高尚!她用真诚动人的语言安慰、鼓励我,肯定我、赞美我,让我逐渐找到了自信。作为一个谎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更多的时候是看着我,那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是我坚持练琴的动力啊!课文几次写到老人的眼神?

生:三次。

(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屏幕上出现老妇人慈祥的面容。优美的小提琴曲轻轻响起)指名三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她总是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读得很流利。请坐。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三个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三句话都是写老人的眼神。

生2:而且眼神都是“平静”的。

生3:虽然都是平静的眼神,但其中包含的意思有些不一样。

师:真是聪明的孩子。那么,如果老人“平静”的眼神会说话,你觉得它每一次好像在说什么呢?

课件出示:

当老人用诗一般的语言留住准备溜走的我时,她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

当我每天清晨去小树林面对这位耳聋的老人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好像在说……

当我刻苦练习,尽心尽力地演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好像在说……

生1:她仿佛在说,你是个爱好音乐的小伙子,我喜欢你!你一定拉得很好。我相信你!

生2:她仿佛在说,小伙子,我会一直做你的听众。相信你坚持练下去,一定会拉出动听的乐曲。

师:看来,老人“平静”的眼神里藏的是――

生(七嘴八舌):鼓励、信任、尊重、期待、爱护、肯定、宽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