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赏析范文
时间:2023-03-30 22:09: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江城子赏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前言】
《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由卢祖皋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惆怅述情之作,作者即景抒情,伤春嗟老,抒发身世飘零的感慨。上阕开头一句勾画出一派春日景象,但早春清晨,还有一丝微寒,勾引起人的愁绪。“十年湖上路”,则是愁的根源。下阕承“湖上路”写年华老去知音难觅,今日颓唐,全不似当年少年心情,令人更添感伤之情。
【注释】
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银屏:镶银的屏风。
娉婷:姿态美好貌。这里借指美人。东坡词:“如有意,慕娉婷。”
酲:醉酒。
【翻译】
画楼上卷起了幕帘,展开一片新晴,清晨的寒意很轻微,我掩紧银白色的屏风。坠落的一片片花瓣飘来淡淡的清香,天天都令人产生愁情。暗暗地计算着十年间西湖上往返行程,有几次能遇着美丽姑娘的钟情,能与佳人幽欢尽兴。
我徙然感到韶华易逝,容华凋零,终日在春酒中留连光景。没有知心的人可以交谈,对谁人也用不着清醒。天大地大,无处可以再次寻找那悠扬欢乐的箫声。即使也跟年轻时那样买花携酒,但是却完全没有了当时的那种心情。
【赏析】
晏几道在《临江仙》的开头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是以“帘幕低垂”的阴暗景色来衬托“去年春恨却来时”的阴暗心情的。卢祖皋这首《江城子》的开头写“画楼帘幕卷新晴”,则是以“新晴”的明朗景色来反衬他“日日唤愁生”的沉闷心绪。“新晴”中的“新”字,与雨过天青,空气清鲜,阳光洒照的光明景色突现出来了,气氛是开朗的。一个“卷”字,更富浪漫色彩,和王勃“珠帘暮卷西山雨”中的“卷”字用得一样灵活。“画楼帘幕”把“新晴”“卷”进来,室内就是一片明朗的气氛了。主人索性把白色如银的屏风也收起来,好让和煦到阳光照彻楼房。但这一来,晓来的寒意却又轻轻地袭来了。“掩银屏,晓寒轻”这一句记的是平常的行动与感觉,但暗含着个情感的过渡:“新晴”原有暖意,给人欢快之感,而这里却注入个“寒轻”。这还是室内的感觉。
到下句写到室外了,是“坠粉飘香”,这对“新晴”好景来说,真是大煞风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原来风雨过后,梨花落,杏花飞,花事阑珊,春*渐老。而对如此景况,多情的词人能不产生伤春迟暮之感?于是,“日日唤愁生”就很自然的了,这句明点出个“愁”字,由景入情。这种伤春迟暮的愁情,与“新晴”的气氛是不调协的,故说首句是以乐景反衬愁情;而与“寒轻”的气氛接近,故说“掩银屏,晓寒轻”是个过渡句。“愁”的内容是什么?下文就作了注脚。“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暗数”,富含低徊自怜之情韵,“十年”表时间之长。多少年来在美丽如画的西湖路上,能有几次与心上人共度良辰呢!这里以问句出,表达了心口自问,缠绵,悱恻之意绪。整个上片,分三层写,主要是触景生情,伤春怨别。
篇2
【导语】
上饶2018年4月自考成绩查询入口已于5月18日开通,考生可登陆江西省教育考试院(jxeea.cn/index/zxks.htm)或直接通过点击下面链接进入本次考试成绩查询入口:
上饶自考理论课程成绩合格分数线:考试成绩合格分数为60分,不合格者可参加省考试院组织的该门课程的下一次考试,直至合格。
【点图即可进入上饶自考查分入口】
点击进入:上饶2018年4月自考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
篇3
《江城子密州出猎》在末尾提到了天狼星。
全诗: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全诗赏析: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第一步: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必备方法,尤其是对于古诗词。在刚开始的阅读中只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即可,随之再进一步按照自己初步的理解读出语气感情。读的方式也可以灵活一些,如自由朗读,齐读,指名朗读,表演读等等,随着学生朗读的不断深入对诗词的理解也不断加强,可以起到以读带解的作用。其实“读”这一步并不仅仅存在开始部分,它是贯穿整个诗词解析过程中的,朗读与理解是互相促进的。需要一提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那些朗读好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从而忽略了朗读天赋稍差的学生,这种做法应该得到纠正,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个朗诵家,而是培养所有学生的文言语感,对诗词的感知能力,因此这一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步:解
经过朗读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诗词的内容,接着就应将了解变成理解。理解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情况下应先查找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这一步以往教师常常查好以后直接告诉学生,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阅读书籍的增加,这一部分完全可以让学生来做,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训练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而且自己动手得来的知识也会印象深刻,效果要远远强于老师的灌输。随后即可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内容,但我不提倡逐句逐字的翻译,诗词应被当场美人来欣赏,而不是被当做尸体来解剖。但不是就此否定对句子的理解,我们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如《滁州西涧》这首诗,可以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描绘作者所写的景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可以让学生以李白的口吻来叙述这件事,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既可检测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情况,也锻炼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
第三步:悟
在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会很自然地去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悟写作主旨。这一部分也可与内容的理解一同进行,不一定要分得那么清,不然反而让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变得零散,缺少整体感悟。在领悟作者思想时应先了解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倾向等,这样就使感悟有了方向。如学习《登飞来峰》就应先了解王安石的改革思想以及他受到的阻力,这样才可以真正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深层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题目中富有感彩的字词来领悟,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江城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壮词”都可联想到作者的情感。将作者、背景、题目、内容综合考虑后作者写此文的主旨也就呼之欲出了。
第四步:赏
篇5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成本高昂的现状及原因
(一)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农产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出口发展很快
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因而蔬菜、水果、水产及加工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出口市场的廉价优势相对突出,出口贸易发展很快,且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中国农产品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越来越重要。1987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仅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2.83%,到2011年时,这一比重已上升至4.57%。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2001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160.9亿美元。截至2014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已增至719.6亿美元,年均增幅接近25%。据统计,建国以来直到21世纪初,中国农产品贸易保持了50多年的贸易顺差,累计顺差额高达1330亿美元。可见,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农产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优势行销世界各地,是重要的外汇贡献行业。近年来,即便国内能源、劳动力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低成本、低价格的出口优势依然突出,有力支撑着农产品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趋势。
(二)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出口成本增加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国际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压力越来越大。2008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为405亿美元,然2009年的出口额仅为392.1亿美元,下降幅度达到3.2%。随着国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的加快,中国农产品出口于2010年后开始恢复增长,当年增幅达到26%。然而,2012年后,中国国内能源、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加快,出口价格优势进一步遭到减弱,出口增速大幅下降,如2012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仅为632.8亿美元,同比增幅仅为4%。在后危机时代,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为保护本国农业发展,纷纷采用各种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限制他国农产品进口,导致中国产品的出口成本显著上升。另外,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产品的出口价格优势。如2012年10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创下1993年以来新高,首度升破6.26。人民币兑美元高达2%的升值幅度不仅令很多农产品出口企业猝不及防,而且导致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的价格优势遭到进一步减弱。
(三)当前,我国很多农产品出口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较高
最近调查表明,我国禽畜、水产及果蔬等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大幅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然棉花、大豆、谷物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不小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我国人口众多、土地经营相对分散的国情下,该类农产品难以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不高,难以在与发达国家大规模机械化农业的价格竞争中形成优势。以小麦为例,1998年到2014年,美国小麦生产成本从225.89元每亩增长到309.8元每亩,累计上涨幅度仅为37.14%。同期我国小麦的种植成本则由357.47元每亩增加到830.44元每亩,累计上涨幅度高达232%,导致我国小麦的种植成本高出美国近2倍。据商务部2014年数据统计,在谷物生产中,美国的农业生产率是中国的90多倍,日本和法国是我国的100多倍,巴西也比我国高。因此,即便谷物、棉花、大豆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单位亩产不低,然生产效率太低导致其生产成本较高,自然无法在国际市场形成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竞争的价格优势。
二、跨境电子商务对农产品出口成本下降的影响
(一)跨境电子商务可简化农产品出口贸易流程
在传统贸易模式下,农产品的出口必须经过出口商、国外批发商及国外零售商等环节才能送达国外消费者手中,其间还要经过复杂的物流及双边海关的出关及入关检验、检疫,环节众多,流程复杂,时间耗费长,流通成本高。尤其是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基本都被国外进口商和零售商控制。以2014年中国的大白菜为例,国内成本价每棵不足一元,然在日本超市中,其售价可能高达每棵十几元。同样进口中国的苹果,每箱中国国内价格不足50元,然在日本有些超市中的售价甚至能高达每个28元。可见,经过复杂出口流通环节,产自中国的蔬菜价格可能高出国内十几倍乃至数十倍。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农产品出口的供应链条被重塑,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乃至菜农可以直接与外国蔬菜进口商、批发商甚至消费者直接对接,而其间复杂的海关检疫、检疫等通关程序及物流方式的组织都可以委托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来完成。因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除可为企业或用户提品信息介绍和供需信息的广告服务外,正在不断将物流配送及海关清关等服务整合到电子商务平台之中。可以说,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的出易流通可得到大大简化,也即意味着其出口成本将相应降低。
(二)跨境电子商务可降低农产品出口物流成本
农产品与一般的工业制成品不同,对物流配送速度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必须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送达消费者手中才能保持其应有的价值。对于农产品的跨境贸易来说,要做到此点难度很大。因为,物流速度越快也即意味着物流成本越高。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能够为农产品出口提供动态的市场需求信息,而且其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正在深入推进。同时,一些物流运输企业也开始利用其物流优势积极参与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如东方航空公司则开发出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平台――“东航产地直达”,兼容B2B和B2C模式,进行生鲜食品、蔬菜瓜果和鲜奶产品的境外采购及内销。虽然“东航产地直达”侧重进口国外的生鲜农产品,但若将该平台用于国内农产品出口,必将大幅提升农产品出口物流的专业化水平和物流效率,进而降低农产品出口的物流成本。再如,自2013年6月始,顺丰快递对我国出口至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四国的跨境快件免收报关费,其与另外两家境内快递公司还正式向国家邮政总局提交了经营跨境快递业务的挂牌申请。第三方物流平台参与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进程的加速,为我国农产品物流流程的优化与提升提供了机遇,其专业的物流组织方式和最优化的配送模式必然能相对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时间和物流成本。
(三)跨境电子商务可避免或减少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成本
后危机时代,各国为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发展纷纷采取设置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方式,以增加他国对本国的出口难度。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新型非关税壁垒主要包括反倾销壁垒、反补贴壁垒、检验和检疫壁垒、身份验证壁垒、标签规则壁垒、绿色壁垒和动物福利壁垒等。以检验、检疫壁垒为例,进口国对农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原是正当权益,但近年来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却逐渐提高检验、检疫标准和范围,导致中国农产品的出口难度增加,出口成本上升。跨境电商平台企业相比大大小小的农产品外贸出口企业来说,更加熟悉各国的贸易壁垒标准,更加了解农产品贸易的通关流程和检验、检疫程序。尤其是其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信息数据优势,对国际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的动态把握能力更强。另外,我国的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规模大,实力强,农产品反倾销的法律应对能力也比一般的农产品外贸企业强得多。因此,与一般的农产品贸易企业平台相比,跨境电子商务在农产品出口中的应用可避免或减少相关贸易壁垒成本。
三、选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助推农产品出口成本下降的路径分析
(一)发展农产品出口的大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农产品出口与一般的工业制品出口不同,在完成一切出口流程的同时,农产品只有在送达外国消费者手中时保持适当的新鲜度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否则,质量再好、价格再贵的农产品,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农产品出口与传统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模式相比,虽然物流配送速度相对加快,出口成本相对降低,但依然难以满足农产品出口对速度和效率的实际需求。对此,我国应当立足农产品生产与出口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农产品专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鼓励现有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扩大其出口服务范围,为农产品出口提供专业和配套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例如,敦煌网经过近10年努力,已形成了将交易、支付、物流、咨询和融资整合到一起的进出口贸易服务系统,依托其供应链条,中国商品可在7天内送达世界任何地区。政府应当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此类优质平台企业积极参与到农产品出口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之中。
(二)发展大农户或农业园区的自建专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我国部分农产品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农户分散经营制约了规模化经营和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导致生产效率不高。随着我国农业用地产权制度变革的深入,大农户和农业园区经营模式日渐成熟,加上自建专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将会成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力量。例如,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有着“中华樱桃第一镇”之美誉,随着徂徕山万亩樱桃基地的创建,区域樱桃生产的大农户逐渐被整合到樱桃生产合作社之中。自2012合作社的樱桃销售开始走电商渠道以来,依靠电商渠道销售的樱桃比重每年都翻一番,截至2014年,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樱桃占当年樱桃产量的比重已占10%。现在凭借跨境电商平台,合作社樱桃迅速在日韩市场打开局面,不仅电商成交价高出市场价3到5元每斤,且跨境贸易流程节省的费用也非常可观。
(三)依托跨境电子商务搭建标准化的检验检疫平台
当前,各国日益严格的检验、检疫壁垒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在农产品出口中,一旦达不到目标出口国家的检验、检疫标准,产品便无法通关,或被扣留,或被退回,不仅出易无法顺利完成,出口商还要承担其间的物流运输及清关费用。因此,确保出口农产品达到出口目标市场的检验、检疫标准,不仅可以提高通关效率,而且可以大幅降低因不达标带来的不必要成本。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将市场信息、物流配送和电子支付等融为一体的新型贸易方式,也必须对用户的产品质量拥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体系。为此,应当积极鼓励从事农产品出口服务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根据国际农产品需求市场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尤其是农产品进出相关国家各种检验、检疫标准制定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如此一来,依靠该标准体系便可倒逼国内农户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升农产品生产技术含量,逐步实现农业的产业升级,以努力达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出口标准。
篇6
本课题是在赣县中学“543”教改模式下,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以及课堂需要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作者感情。教师起引导、点拨、总结的作用。
【教W目标、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和情景剧表演来体会词人的感情。
2.根据意象展开讨论,体会词人的心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主题导入
关于离愁,你会想到什么?(课堂开始,直接以离愁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再让学生猜想,面对离愁,柳永会想到什么。)
二、目标解读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教师提醒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了解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学习时更具有方向性。)
三、预习检测――以音入情
1.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以此来检测学生关于文本朗读的预习情况。
2.学生个读,尝试读出感情。(学生自由举手朗读,但最好找一男一女两人读,来感受不同的音质带来的不同感情。)
3.教师配乐范读。(配上舒缓感伤的轻音乐,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领略词人的情感。)
4.朗读完成后提出问题:“词中哪句话点明了主旨?”(多情自古伤离别。)
过渡语:多情自古伤离别。词中写的是离别的场面,接下来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同学们带来的情景剧表演。
四、预习检测――由事悟情
1.学生通过情景剧形式来表现故事,体会词中的离愁别绪。
情景剧要求学生课前自主排练好。剧本的撰写,台词、旁白、人物动作的设置都由学生自主根据课本完成。
2.学生表演时,要配上相应的背景图片及音乐。音乐要根据情境的不同,情感的加深而有所改变。
第一幕:晚、长亭、骤雨初歇。关键词:别。
第二幕:暮、兰舟、暮霭沉沉。关键词:痛。
第三幕:夜、杨柳岸、晓风轻拂。关键词:伤。
过渡语:谢谢同学们精彩的演绎,通过他们的表演,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词人离别的场景,对文中的情感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围绕离别,词的上阙和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写临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下阕写离别后孤独痛苦的心情。
作者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来表达离情?
明确: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
五、文本解读――直抒胸臆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并说说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点出并分析其中直抒胸臆的关键词,如“无绪”“留恋”“泪眼”“无语凝噎”等,再说表达的情感。
2.齐读直接抒情的句子。
过渡语:通过词中“无绪”“留恋”“催发”等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结合刚刚的情景剧,我们更能体会临别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意境,更能体会那种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满腹叮咛却伤心难言,只能用泪眼来传递的深情。除了直接抒发离情别意,词人还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离愁呢?
六、文本解读――融情入景
1.找出借景抒情的句子。
2.教师范例分析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分析:“寒蝉”给人凄切、落寞之感,古代“长亭”常为离别之处,含有离愁别绪之意,“骤雨”代表女子希望大雨能把词人留下,并且秋天大雨过后,常有悲凉、清冷之感。
明确:①交代了别离的季节、地点、时间、天气。②营造了一个凄清萧瑟的送别氛围,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感情基调。③烘托出主人公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
七、合作探究――赏析品情
明代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看似平常的一句诗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呢?
小组合作讨论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明确要求: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2.全体起立,小组交流讨论5分钟。整理答案,由学科长督促,组员把组内讨论的重点记录在《学案》“小组讨论成果”处。
3.教师巡回查看学生的讨论情况。
八、交流展示――赏析品情
1.小组派一位代表展示成果,进行赏析的口头展示,要求姿态端庄,声音洪亮,语言流畅,思路清晰,使用普通话;书面展示,要求书写清楚工整,突出重点,使用规范字。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随着展示者的思路思考,要给展示的同学正确的评价、补充和质疑。
3.问题展示完毕之后,梳理答案,并记录在《学案》“班级规范答案”处。
九、精讲点拨――深化情感
1.教师对学生展示做出中肯的点评并进行补充,学生齐读品味作者情感。
2.答题指导:怎样回答艺术手法题?
明确:赏析思路为手法+依据+作用;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感情。
3.出示范例并齐读。
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你同意吗?为什么?
同意。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词人把古代意象中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件事物:酒、杨柳、晓风、月影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用酒的愁苦、柳的寂寥、晓风的清冷、残月的破碎来烘托离人形单影只、孤零惆怅的心境。词人以风之凉,月之残透露离情别绪,抒情含蓄,的确应为千古名句。
十、文本解读――课文总结
1.总结课文的内容、情感和手法。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班齐读。
十一、拓展训练――虚实结合
1.补充虚实结合的相关知识。
2.以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让学生找出词中的虚写和实写,并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十二、回扣目标
由课代表小结并回扣目标。
十三、深情朗诵――体会离情
篇7
一、用情感激发想象
诗是心灵的燃烧,有人认为诗学就是情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先要引导学生“人情”,人情才能“入境”。
“未成曲调先有情”――诵读为先。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诵读强调“心到”。鉴赏前可让学生在配乐朗诵中酝酿情感,充满激情的朗诵配之以优美且富有意境的音乐,会使学生很快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心里开始有“情”,脑海里初步显“境”。
“一弦一柱思华年”――反复吟咏。诗歌鉴赏最重要的前提是进入角色,投入感情。反复吟咏可以让每一词每一句、每一人每一物不断拨动学生的感情琴弦,使他们自觉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进而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丰富诗意的想象。
“石破天惊逗秋雨”――对比感悟。鉴赏后期可通过对比诵读体验情感,激发想象。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对比诵读,比如杜甫的《登高》《蜀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李清照的《一剪梅》《声声慢》;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相关作品的对比诵读,如同抒怀古之情的刘禹锡的《石头城》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是伤别之作的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一剪梅》。对比诵读可体验出作者情感程度的深浅、襟怀的宽窄、志趣的变化、人格的高下,能加深学生对诗意诗情的理解,也更能“逗”(激发)他们想象的“秋雨”绵绵而下。
二、再造“意象蒙太奇”
丰富的想象固然是促使诗人创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诗人却并不能将其想象的内容全部纳入作品中,从而形成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形态,这就给诗歌鉴赏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条件。用电影“蒙太奇”手法进行意象再创造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一是赏析写景名句。让学生当导演,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诗句转换成电影镜头,即用各种手法一长镜头、短镜头,全景、特写,俯拍、仰拍等把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拍”出来――实际上是用语言在课堂上给大家描述出来。比如赏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杨柳岸晓风残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都可采用这种方法。
二是赏析诗中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部分。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是神奇的想象和夸张,这更适于欣赏的再创造。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梦中仙境,特别是“洞天”的描写充满奇异色彩;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几乎全篇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化,从物到人、从地上到天上,令人目不暇接。这给读者留下了阔大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造“意象蒙太奇”,把诗句转换成“小电影”,这样不仅可以使想象丰富,更可以使想象细腻合理。
三是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诗情。如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组合了六个意象,把当年的战斗场面渲染得有声有色:雪夜里驾着高大的战舰,在瓜洲与敌人血战;秋风中骑着配有铁甲的战马,在大散关前驰骋。艰苦的环境、紧张的气氛、英雄的气概、自豪的感情在意象组合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这些理解也可用“蒙太奇”的手法完成,让学生通过想象把六个意象“拍”成连续的画面,就可大大加深理解,并最终拨开意象的迷雾,领悟言外诗情――诗的主旨。诗人把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就要你去想象、补充,教师应鼓励一切符合诗意的想象和创新,因为诗歌的魅力正在它的“多解”。
三、让学生“变”成抒情主人公
读诗赏诗,最重要的是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进去,与诗中抒情主人公同喜同悲产生情感共鸣,这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置换,尽可能把自己“变”成抒情主人公。
首先教师应用富有鼓动性、诱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渐入角色。当然,要想真正“变”成抒情主人公,重要的是在赏析过程中个人情感的投入。教师在让学生感受意象时,要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使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诗人的境况,争取实现角色置换一把自己化为作者,至少应与诗人“同在”,对诗人的处境感同身受。
“变”成抒情主人公可以解释为:登上高台,面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浑壮阔,你就是忧国伤时的杜甫;吟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就要成为从一国之君变为阶下之囚的南唐后主李煜;面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丽景色,你就是仰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放的苏轼;吟咏“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你就要成为孤独凄苦、仇怨满腹的李清照。
当然,我们所“变”成的抒情主人公,是在想象、共鸣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能完成这种变,是一种高层级的能力。
篇8
从盐城市近三年中考对古诗鉴赏的考查情况来看,分值一般在5~6分,2011年考查《雁门太守行》,2012年考查《登岳阳楼》和《望洞庭》,2013年考查《峡口进友人》,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选材由课内走向课外,由一首诗的赏析到两首诗的比较阅读。一般课外的诗歌相对简短,有些是小学课本上或课外推荐的古诗,《雁门太守行》《登岳阳楼》是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望洞庭》出自小学课本,这也体现了九年一贯的教育方针。从考试的题型来看,有这样的几种:选择题(近两年相对少了)、描绘写景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心境、从多角度赏析名句等。
而不管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读懂诗歌才是关键。我们要指导学生反复咀嚼古诗给我们传达的内容、提供的信息,从而准确解读古诗。因此读懂才是以不变应万变。我认为要想理解古诗,必须强调四读:读诗题,明确所提供的信息;读作者,了解其创作风格;读注释,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走近诗人,理解其心境;最关键的是读诗句,找出描写的意象,抓住重点字词,品析其语言特色。
一、读诗题,明信息
读标题是读懂一首诗的第一步,也是切入点。往往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时间、地点、人物、写作缘由等。《蝉》《孤雁》这些诗题概括了写作内容,《钱塘湖春行》告诉我们写作的时间和地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些诗题揭示了写作缘由。我们还可以从诗题推测出诗人暗示的内容。如《蝉》,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进而可以明确作者“托物言志”的手法。再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类送别诗,往往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的劝勉。只有读懂了诗题,才能明确诗人所暗示的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内容。
二、读作者,定风格
不同的作者所写的作品往往风格各异。往大处分类,唐代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流派。杜甫就是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登岳阳楼》《春望》等传达的就是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生活在晚唐时期的诗人“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在诗中往往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统治者的控诉。宋代词人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就表现了他的雄心壮志,语言风格粗犷豪放。陆游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留下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作者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爱国情操。把握一般诗人的创作风格,也是读懂诗意的前提。
三、读注释,知背景
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人创作的作品往往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别是一些课外的诗歌,内容下面补充一些注释,往往会向读者介绍诗人创作的背景,给读者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如元稹的《西归绝句》,从前面两个方面,即文题和作者,我们还无法读懂内容,但是注解介绍了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这个注解向我们传达了重要的信息,作者被皇帝召回京,全诗洋溢着兴奋喜悦之情。对于考题中出现或补充的注解,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些信息来读诗,从而分析诗人的情感。
四、读诗句,品语言
篇9
一、考点解读
【考题点击】(2011?四川泸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答题示例】
1.(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2分);(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1分),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1分)。
2.(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2分)(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考题设置】
对古诗词语言品味的考查,主要是针对诗词中的精彩语句,包括咀嚼生动传神的字词(即诗眼)、赏析脍炙人口的佳句、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体会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几个方面。
那些最能传神、最生动形象、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往往体现了作者炼字的功夫,也往往是出题者锁定的考点。“诗眼”“词眼”以动词、形容词居多,它们通常是全篇主旨所在。
鉴赏古诗词语言时,应联系全诗(词)的主旨或诗(词)人的情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从遣词、造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因此,古诗词语言品味题在题型设置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这个字妙在何处?/ 这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从炼字的角度说说这句话妙在何处?
2.请你赏析这句话。/ 这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话妙在何处?
二、方法指津
(一)炼字的赏析方法
答题时不能把字(词)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答题:
(1)这个字(词)是什么意思,或指出该字(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该字(词)反映的事物情状(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
(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例1】(2010?山东莱芜)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新晴?刘(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考题:“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炼字,根据上面的赏析方法来具体分析:“偷”字含义浅显,应先指出修辞方法,结合全诗可以看出是指南风“偷”,所以是拟人;把南风说成“偷”,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这么说,可见诗人欢悦的心情。
【参考答案】“偷”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一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第二步),表达了诗人的欣喜、欢悦之情(第三步)。
【例2】(2010?河南)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方法点拨】本题仍是考查炼字,但略有变化,要求从一个句子中找出最富有表现力的字或词语来进行赏析。根据上面的“答题步骤”,先找“诗眼”。“诗眼”通常是全篇主旨或诗人情感所在,通常是动词或形容词,结合诗句和全诗分析,“诗眼”应该是“悠然”或“见”,确定之后,再按照以上的方法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悠然”是自得其乐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二)对名句或重点句的赏析方法
古诗词中的名句或重点句常常是诗词的主旨或情感核心,因此,对名句或重点句赏析的考查是很重要的。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答题:
(1)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
(2)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
(3)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例】(2010?山东滨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认为好在哪里?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的实际上是对名句的赏析。结合以上的方法,先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比喻,再具体分析:是自喻,为什么自喻,实际上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怀。另外,该句还富有哲理意味,也应该答出。
【参考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形象地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了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用典化句语言的赏析方法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运用典故的句子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答题:(1)指出用典或化用(2)说明其来源或含义(3)结合具体句子语境回答含义或表达的情感。
【例】(2010?湖南长沙)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赏析。
【方法点拨】本题考查诗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及思想感情把握。结合以上方法,先找准运用的典故“遣冯唐”, 明确在诗中作者其实是“以魏尚自比”,然后再结合全诗分析运用该典故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感情。
【参考答案】词人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地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表达自己戍边杀敌、报效朝廷的思想感情。
(四)运用修辞手法的赏析方法
对运用修辞手法句子的品味,首先要明确修辞手法是什么,然后具体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或体现主旨的作用。尤其要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所起的作用。
【例1】(2010?陕西)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考题: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例2】(2011?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考题:“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篇10
1.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情感。
2.理清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学重点】
探究文章的情感。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引导、多媒体(自制PPT)、分组讨论。
【教学准备】
1.教师要熟悉班内小组的状况,问题回答要随机,不能光提问“中心发言人”。
2.本节课由三个大探究题组成,必须有探究成果,学生展示成果,教师适当地做点评。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文人多雅趣,不仅表现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方面,还体现在他们生活的饮食起居上,文人大多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因为居所不但是他们的生活空间,更是文人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再次去看一个文人――归有光,看看他的居所――项脊轩。
二、整理文章结构
提问:文章有一个句子,能够表达这篇志写于两个时期,请找出来。
明确:“余既为此志,后五年……”据此,将文章分开:第一部分(1-4)为主体部分,第二部分(5-6)为补记部分。
归有光8岁丧母,9岁能文,由祖母抚养成人,29岁又丧妻,人生旅途颇为坎坷,写主体时18岁,写补记部分已在35岁中举以
后,其后20余年,8次会试不第。文章两个部分时间跨度16.7年,十几年的时间可以使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步入中年人的行列,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慨叹呢?
三、赏析探究第一段
探究题一:修缮前后的小屋具备怎样的特点,作者身处其中有怎样的感受呢?什么情感?
1.提问:“旧”的含义?
明确:“旧有的、原来的”,使文章流露出一种怀旧之情。
2.提问:文章从哪几方面描写项脊轩呢?
明确:修缮前、修缮后。
3.修缮前的项脊轩是什么样子?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破旧――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以昏。
寥寥数笔,点出项脊轩在修缮前衰败、阴冷、凄清的气氛,为文后修缮后的样子做反衬。
4.面对破旧的小屋,作者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明确:稍为修葺――弥补了破旧漏雨的缺陷。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弥补了昏暗阴凉的缺陷。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弥补了零落惨败的缺陷。
借书满架――弥补了狭小冷寂的缺陷。
修缮后的小屋具有三个特点“明亮、幽雅、安静”,相对应的句子有: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借书满架,桂影斑驳;万籁有声,庭阶
寂寂。
作者陶醉于“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客观环境融为一体,表达作者“多可喜”的情感。
四、研三段
探究题二:三件事都是写悲,在情感表达上是否一致?
1.第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用“多可喜”收束上文,用“亦多可悲”开启下文。
2.第三段写了哪几件事?共表现了哪几组人物?
(1)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
(2)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
(3)追念祖母,长号不自禁。
共表现了诸伯父、乳母、先母、大母等人物,重点追忆祖母和
母亲。
三件事都是写悲情,但在情感表达上又不一致。
写分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在客观记述中寄寓深长的感叹。
忆母亲,“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只有泪无声,含蓄而又节制。
思母亲,“令人长号不自禁”,祖母一句话,看似平常之语却蕴含极大的期望,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作者阅历的增加,作者的体会也愈加深刻,对祖母思念之情愈深,愧疚之情愈浓,感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泄而出。完全失去了控制,感情由压抑转为外露,由沉稳渐趋强烈,渐至悲不自胜。
五、研习第三自然段
本段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写了“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两件事,写出了书房的寂静清幽,同分家的纷乱形成对比,使“竟日默默在此”显得非常合理。
六、品读最后两段
探究题三:第五段为附记,集中描写了夫妻在轩中生活的片段,写了哪几个片段?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平常至极,但妻子的音容笑貌尽现。
学生讨论一:“或”“时”的妙用。
讨论二:妻子早逝给作者留下了极大的愁苦和哀思,作者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讨论三: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作结,有什么好处?
七、小结全文
全文的叙事线索:修缮前后小屋的不同风貌―家人轶事―补写丧妻前后及轩中情形―轩中枇杷树。
情感线索:喜―悲―悲喜交加―悲(多可喜,多可悲)。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叙事抒情、托物抒情。
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