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听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10 23:5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听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骨传导耳机不会影响听力是真的吗
作为“黑科技”出现的“骨传导耳机”,深受很多健身人士和户外爱好者欢迎。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通过人的颅骨、听神经等来传递声波。它不用像传统耳机一样,捂住耳朵或堵住耳道来达到听声的目的,所以有保护耳朵的效果。骨传导耳机一般体积都非常小巧,比运动耳机更适合运动场景。
骨传导耳机和普通耳机的区别在于传导方式,最终声音都会进入耳朵,长时间佩戴、过大的音量都可能会损伤听力。
骨传导耳机传导声音的方式和普通耳机有些不一样,一般而言骨传导耳机是围绕耳朵外部结构佩戴的,发声单元传出的声音经过皮肤、牙齿旁的颌骨或颅骨,到达耳蜗附近,转化为神经信号被大脑所理解。
专家指出,不论是利用骨传导还是空气传导,两种耳机在最后都是使内耳的毛细胞振动才能引起听觉。如果音量过大,仍然会对毛细胞产生损伤,进而伤害听力。
骨传导耳机有必要买吗
骨传导耳机诞生在市场中时,很多人认为这是虚假的,是哗众取宠的产品,仅有少部分发烧友及对骨传导耳机感兴趣的人去接触了解它。直至现在,骨传导耳机的发展开始被人们慢慢认可,但也并非是所有人都了解接受它。仍旧有着一定的人群持怀疑态度,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一个骗局,值不值得人们去购买使用它。
篇2
摘要: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关键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属个性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篇3
【关键词】幼儿教学;故事化教学;故事化应用;意义
一、讲故事的注意点
1.理解好故事课的主旨性
故事是一种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语言课中有特定的故事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分析、讲述,让幼儿学习一定词汇和讲述能力,同时接受文学熏陶和品德教育。在其他门类教学中,故事更是一种添加济,催化着各类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特别是音乐、美术、健康等。在音乐活动中,适当的故事讲解,让幼儿易于理解内容,记忆歌词;在美术活动中,简单的故事讲述能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在健康活动中,繁复抽象的内容变的清晰而具体,让幼儿的记忆特别深刻,其他各类活动的教学也离不开故事教育。
2.选择适合幼儿的故事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所接受的事物是处于完全不一样的层次中,越小的孩子喜欢越简单的事物,对他们来说,不复杂,才是好的,才是他们喜欢接受的东西,因此对他们所讲的故事应该简单明了,如说些带有小动物以及小星星这类东西的简短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听的看的摸的想的东西多了,太简单、太简短的东西已不能满足他们的知识面。对于他们,我们可以向孩子们灌输些复杂和抽象、内容长一点的东西,让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增长了知识面、增长了智慧。对于同一个故事内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讲解出来,对幼儿的吸引力也是大相径庭的。记得有一次,有两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在我家玩,有一个小朋友看见我家有本故事书便要求我讲故事,于是我照着上面的字一字一句地讲起来,绘声绘色的语句,全神贯注的神情,让五岁的孩子听的津津有味,提这个问题提那个问题,而另一个只有三岁,由于理解能力水平有限,却没有多大的积极性。因此我想,如果我再继续照搬书上的内容,对三岁幼儿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后来,我也根据小朋友的喜好和实际水平,用幼儿喜欢的语气和理解方式讲述,小家伙后来听得可有劲了,还不断提问,其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二、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
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
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同时也让幼儿学习如何运用该词语。
三、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倾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故事的整体。
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用师生互动模式让幼儿参与故事
师生互动的模式有很多种,比如故事接龙,互相讨论,提问等。具体可以这样做:如故事接龙以“开火车”的方式,逐个接句,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互相讨论可以在幼儿已基本理解故事的内容后,让幼儿积极地动脑筋思考故事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设身处地地替故事人物出主意、想办法。这样做可以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拓宽幼儿思路。提问法可以问幼儿:“故事中的主人公说了什么话?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这样做能引起幼儿对作品内容的回忆,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内心情感真实表达出来。
这样的互动方式比起教师讲,幼儿坐着听,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很好地达到预期目标。其实,教师只要改变讲故事的形式,运用各种方法吸引幼儿参与讲故事,不仅能让听故事的过程变得更有趣,更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认真地听故事,为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入了这样的方法,让幼儿不得不更认真、仔细地听故事,同时也让幼儿对故事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并为整个故事活动增添了不少乐趣。
五、用表演让幼儿融入故事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卡通头饰及相关的道具,邀请小朋友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法,将所听过的故事表演出来。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们对该故事有更详细深刻的理解,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望,积极热忱的投入到英语课堂中去。等第二课时可以让小朋友大胆的想象,尽可能发挥创造力,演绎出各自的版本,教师要给予最大的肯定,鼓励孩子尽情想象,尽情表演。这样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事半功倍。教师还可以利用手势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如用用手做成孔雀、狐狸、兔子、鸭子等,运用手势表演的形象性、动态性、表演性、象征性的特点,有效地提高故事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自己的声音特点,带着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讲故事归根到底还是“讲”,优秀的故事,除了情节的趣味性外,还藏着许多美丽的语言。教师讲以变换自己的声音、语言,自然流露人物对话的感觉。说话的声调要有抑杨顿挫、高低起伏、大小快慢、喜怒哀乐,要有感情融入在内。
故事是一个蕴含着丰富教育资源的宝藏,只要教师掌握正确的方法,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幼儿通过体验、参与,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就能让孩子们从中获取无限的能量,发挥故事教学的巨大潜能。
参考文献:
[1]孙春园.用故事来教育幼儿[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23):31.
[2]边建平.用故事开启幼儿的心灵[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7):60.
[3]骆云蕾.故事的教育意蕴――故事教育:站在幼儿的角度[J].新课程:综合,2011(7):25-26.
[4]夏玲玲.巧用绘本故事,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1):80.
[5]孙文肖.等等孩子――我的幼儿教育故事[J].陕西教育:行政,2013(1):119.
篇4
关键词: 幼儿 故事 认识 能力
孩子经常缠着大人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的心。生动有趣、积极健康的故事,不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给孩子讲故事呢?
一、选材很重要
故事种类很多,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听。我们应选择那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故事来讲。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材也不应该一样,给二三岁的孩子讲,要选择那些主题明朗,爱憎分明,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的故事,而给五六岁的幼儿讲,则要选择情节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否则,给小的讲复杂的故事,他们听不懂,给大的讲简单的故事,对他们又没有吸引力。
二、身体语言不可少
给孩子讲故事时,身体语言是不可少的。因为孩子们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认识上也多是感性认识,所以当你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表达故事意思时,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增强印象,并给孩子一种亲切感,因而你的故事也就更能受到孩子的欢迎。
三、让孩子开口
一个故事讲完了,可围绕故事给孩子提出几个问题。如讲完《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你可问孩子:“孔融把大梨送给了谁?”“孔融自己吃了个什么样的梨?”……这样既能帮助孩子回忆故事情节,锻炼思维能力,又可以使孩子开口,锻炼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当孩子对你讲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记忆和理解之后,你就应该让他自己试着讲述,在忘了的地方给他提示,让他接着讲下去,这样无疑会鼓励他讲故事的积极性,天长日久,这对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培养幼儿的词语理解能力,加深词汇记忆
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的是幼儿对故事中词语的理解能力。只有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知道故事里形象生动地讲些什么,才能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欲望,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这就要求讲故事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边讲边作解释。特别是对年龄小,词汇量少,理解能力差的幼儿,一方面可以结合本地方言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形手势或借助实物进行解释。例如:词语“亮闪闪”,可以出示一面镜子,通过轻微晃动反射出的光,让幼儿感受亮闪闪的感觉,从而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同时也加深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进一步强化幼儿对词语的记忆。要让幼儿加深对故事中词语的记忆,还应当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经常复习,灵活运用。教师
和家长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提问幼儿,以复习的形式巩固幼儿对词语的认识与记忆。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运用,这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词语的记忆,而且能让幼儿学会如何运用该词语。
五、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故事,而不试着让他们讲故事,就不能很好地发挥故事的作用。幼儿在听完三遍故事后,能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记住故事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复述故事。起初,教师和家长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帮幼儿回忆故事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从而把握好故事的整体。但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故事内容。当幼儿基本掌握故事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故事了。幼儿刚学习复述时只能讲出故事中的片段,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把这些片段连接起来。通过多次的复述训练,幼儿慢慢地能从复述片段过渡到复述完整的故事。在复述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当幼儿学会复述故事后,就应当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17世纪英国的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教师和家长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听故事时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觉,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榜样。在听故事时,幼儿会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伤心的时候紧皱眉头哭泣,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教师和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知道怎样讲故事好听,怎样做动作形象,并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故事中,
大胆投入地把故事讲出来。在生动形象的复述训练中,幼儿提高了模仿能力与语言表现力,为将来绘声绘色地表达语言奠定了基础。
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故事虚拟、夸张等特点,正好满足幼儿充满想象的心理特征。当幼儿听到故事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问,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正确的答案。
八、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篇5
【关键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属个性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篇6
2.听故事。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能够使他们在童话世界里自由驰骋,经常让幼儿听故事,不但能够开启幼儿的想象力,而且能够使幼儿全神贯注于某件事,从而培养耐力。因为故事对幼儿的吸引力非常大,这个年龄的幼儿往往对听故事心驰神往,即使是最顽皮的孩子,也会端端正正地坐在一旁听故事,并且百听不厌。
3.实现目标得到奖赏。孩子拥有自己的目标,做事自然有耐力。当孩子渴望得到某样东西时,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先达到某一个目标,达到后作为奖赏给他。孩子越大,要求也要相应的高一些,最重要的是所订下的目标,必须清楚、明确、合理。此外,不妨采用“奖励卡”或“奖励贴纸”这些小道具,让孩子容易掌握自己的努力成果。
4.阅读绘本。绘本又称“图画书”,是一种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它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它那美轮美奂的绘画能给孩子带来视觉的享受,具有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绘本内容绚丽多彩,当幼儿看绘本时,就会身临其境,这样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又能培养他们的耐力。
5.剪纸。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幼儿的剪纸过程是“耐心、细心、专心”劳动习惯的形成过程。剪纸活动是锤炼孩子意志的过程,蕴含了从无形到有形的积极心理体验。剪纸的过程中要求眼准手稳,只有眼“看”和手“动”的频率保持一致,才能灵活自如地剪裁。要完成一幅生动的作品,幼儿必须耐下心来,安安静静坐下来,小心谨慎的一刀一剪才行。
篇7
[关键词] 普通话 孩子 方言
21世纪的中国正日益强大,经济的崛起与强盛必然带动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青睐。当今时代,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事业工作的需要,更是一个人素质与时尚的体现,语言面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和对外形象。由于语言受环境、年龄、习惯的影响极大,越晚学习普通话就越难。所以,从小学习普通话、培养孩子的语言表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语言培养。
众所周知,方言区的普通家庭和老百姓平时说话交流大多用方言或带有方言腔的普通话,甚至学校、幼儿园的老师说话也带有方言腔,因此,方言区的大多数孩子由于模仿了不标准的普通话,所以,普通话都说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普通话环境,不少家长和老师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可又拿不出什么好办法。
如何让处在方言区的孩子学会普通话呢?
一、正确认识普通话
要学好普通话,首先要正确认识普通话,而在认识普通话之前先要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说话?说话其实就是唇、齿、舌、牙、颚器官的运动。犹如走路是大腿的运动,游泳是全身肢体器官运动一样。那什么又是普通话呢?普通话定义告诉我们: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规范用语。这就从器官运动的角度告诉我们:普通话就是以北京人说话的口腔动作为标准的说话。为此,要学会普通话就是要学会北京人说话,按照普通话的器官运动的标准动作说话。
现在很多孩子普通话不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唇、齿、舌、牙、颚的动作不标准、不正确,就是没有学好标准的声韵母,就是老师和家长的普通话声韵母不标准。也就是孩子身边没有普通话标准语言动作环境。孩子天生就会模仿,他要长大就要说话,没有标准普通话的环境,就只好模仿不标准的普通话或方言,这是造成普通话不好的直接原因。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普通话就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二、多听磁带和CD里的故事
给孩子创造普通话环境,让孩子说普通话,首先要让他听普通话。孩子的天性就爱听故事,所以,要让孩子多听故事,这里所说的多听故事,不是爸爸妈妈或亲戚朋友跟孩子面对面讲述的,而是给孩子多听由正规播音员和普通话很好的演员和老师朗诵的故事。这是因为,往往方言区的亲人讲故事时,普通话大多不标准,这就造成虽然故事记住了,但也记住了不少不标准的普通话。
如果让孩子多听磁带和CD里的故事,不仅能记住故事,更可以让孩子记住普通话的读字发音,这就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普通话的环境,事实证明,只有大量的接触普通话,才能说好普通话。让孩子听故事一定要有选择,对幼儿阶段的孩子,要选一些短而有趣的故事,因为故事短,孩子就容易记得。选择故事一定要选内容健康、生动有趣的,最好是中外经典故事,一定要把每个故事多放几遍,只有多听,孩子才能记住,也就听能模仿说了,而让孩子自己说故事就是语言锻炼的开始,大多数孩子会按照他所听的故事的读字发音来说故事,这样,他就在听故事中学说普通话了。
三、让孩子养成听故事讲故事的习惯
既然听故事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普通话环境,家长就要给孩子养成听故事的习惯,尤其在幼儿阶段养成。多听故事不仅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普通话环境,还能积累生活感知,丰富孩子的想象,好的故事还能培养孩子爱憎分明的品格,一般多听故事的孩子语言都好,因为他们的脑子积累了很多故事和词汇,所以,爱听故事的孩子,一般能说会道,所以越小养成听故事的习惯越好,一般女孩比男孩爱听故事爱看书,这就是为什么女孩的语言比男孩好的原因,男孩喜欢玩、喜欢动,如果能让男孩养成听故事的习惯,那么,男孩的语言也会好。
我们所说的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是让孩子模仿磁带和CD里的故事讲,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模仿就是孩子学好普通话的最好方法!大多数的孩子在儿童阶段模仿记忆极强,多听磁带或CD里的故事,孩子会自觉的模仿故事里的老师说话。孩子模仿阶段就是孩子学习普通话的宝贵阶段,即使语言环境不好的家庭,如果给孩子多放磁带和CD里的故事,鼓励孩子模仿磁带和CD里的故事,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模仿时,家长要多表扬鼓励,并要求他和磁带和CD里讲得一模一样,这样坚持让孩子模仿讲故事就能很快的学会普通话。
四、语言是作文的第一要素
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孩子们的作文就是最简单的文学。没有语言就没有作文,最好的作文就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写成的,语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好坏,关于这一点,很多家长没意识到。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作文不好是孩子没有掌握写作技巧,其实错了,作文不好的本质是语言不好,故事积累太少,所以让孩子打好语言基础是写作好的前提。
让孩子多听多背儿歌、寓言、故事、童话,多朗诵诗歌、美文等儿童经典作品。这是学习的语言的最好办法,也是丰富词汇、丰富生活、丰富作文素材的最好的办法。只有语言丰富了,作文才能真正写好。从另一个角度说语言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源泉。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是:多听由普通话朗读的儿童经典作品――从幼儿开始循序渐进背诵儿歌、诗歌、寓言、故事、童话等。背诵的越多不仅普通话容易学会,而且写作文也会好。
篇8
故事中的世界很精彩,故事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生动的故事讲述,让幼儿深深为之吸引,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一个好的幼儿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可以为幼儿的行为、品德提供榜样,如何讲故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故事 幼儿 方法 故事教学
生动的情节、优美的语言、活泼可爱的形象使故事成为幼儿最喜爱也是接触最多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最关键的时候是3—6岁,此阶段故事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故事的作用在于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而且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故事还能较好地把幼儿难以理解的深奥、抽象的人生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能将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中幼儿阅读能力很有限,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主要靠教师的讲述,这样的教学方式单向多于互动、倾听多于想象,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如何将故事教学的作用最大化,关键就是改变教师故事教学途径。只有教师应掌握良好的讲故事技巧,将故事生活化并与其它活动形式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发挥故事教学的巨大潜能。
传统故事教学教师一般利用磁带或图片来一遍遍地向幼儿讲述故事,幼儿只是参与枯燥、乏味的复述,以达到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其实很多幼儿不喜欢这样的教学,我们要依循儿童天真、好奇、无拘无束、富于想象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框。教师如何才能掌握良好的讲故事的技巧,如何才能摆脱单调的讲述,如何才能使故事更生动、更形象、更富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呢?
一、用简单道具呈现故事
教师可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做成简单生动的道具,这样生动的呈现了故事,提高了教学的效益。如花草、树木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只要教师花点心思,他们都可以成为辅助故事教学的最佳道具。比如讲到毛毛虫时,教师可以用一个黄色袜套,画上眼睛,用吸管做触须与脚等,涂上颜色,当教师一拿出这条栩栩如生的“毛毛虫”时就会吸引幼儿的注意,拉近了幼儿与故事中人物的距离。当在教幼儿学习生活中调味品是,可以真的取来调味品,让小朋友亲自体验,尝尝味道,询问幼儿的感受。
这样的道具教学比起借助图片的传统教学,不仅激发了幼儿听故事的兴趣,更能帮助幼儿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传统图片教学把故事分成插图来表现,图片的平面、静止,不能从视觉感官上吸引幼儿,使用起来也特别呆板,在故事教学中除了提示故事内容外没有其它意义。而道具教学不仅从视觉感官上更具冲击力,而且操作起来也灵活方便。幼儿可以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对故事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做鼓励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表演的乐趣,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培养了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二、用师生互动模式让幼儿参与故事
师生互动的模式有很多种,比如故事接龙,互相讨论,提问等。具体可以这样做:如故事接龙以“开火车”的方式,逐个接句,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互相讨论可以在幼儿已基本理解故事的内容后,让幼儿积极地动脑筋思考故事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设身处地地替故事人物出主意、想办法。这样做可以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拓宽幼儿思路。提问法可以问幼儿:“故事中的主人公说了什么话?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这样做能引起幼儿对作品内容的回忆,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内心情感真实表达出来。
这样的互动方式比起教师讲,幼儿坐着听,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很好地达到预期目标。其实,教师只要改变讲故事的形式,运用各种方法吸引幼儿参与讲故事,不仅能让听故事的过程变得更有趣,更能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认真地听故事,为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入了这样的方法,让幼儿不得不更认真、仔细地听故事,同时也让幼儿对故事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并为整个故事活动增添了不少乐趣。
三、用表演让幼儿融入故事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卡通头饰及相关的道具,邀请小朋友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法,将所听过的故事表演出来。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孩子们对该故事有更详细深刻的理解,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望,积极热忱的投入到英语课堂中去。等第二课时可以让小朋友大胆的想象,尽可能发挥创造力,演绎出各自的版本,教师要给予最大的肯定,鼓励孩子尽情想象,尽情表演。这样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事半功倍。教师还可以利用手势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如用用手做成孔雀、狐狸、兔子、鸭子等,运用手势表演的形象性、动态性、表演性、象征性的特点,有效地提高故事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自己的声音特点,带着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讲故事归根到底还是“讲”,优秀的故事,除了情节的趣味性外,还藏着许多美丽的语言。教师讲以变换自己的声音、语言,自然流露人物对话的感觉。说话的声调要有抑杨顿挫、高低起伏、大小快慢、喜怒哀乐,要有感情融入在内。
四、用实际生活场景编故事
幼儿的一日生活能发生很多事,每件事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孩子刚进入幼儿园,与妈妈分开,哭着要找妈妈时,教师可以随机创编一个找妈妈的故事,用诙谐的故事暂时转移幼儿的注意,不仅能让孩子破涕而笑,还能在讲完故事后,让幼儿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也找一找妈妈,以游戏的形式熟悉新环境,巧妙地解决哭闹的问题。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是孩子乐于接受并且能够接受的方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故事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视听讲结合的方法,更好地满足了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
篇9
一、活动目的: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会尊敬、关心妈妈,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二、活动准备:
故事《胖胖熊的礼物》、日历、熊玩偶、盒子、心型纽扣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介绍三八妇女节:
1、教师出示挂历,询问今天是几月几日?(2007年3月6日)明天呢?(3月7日)后天是几月几日?(3月8日)
2、师:那你们知道3月8日是个什么日子吗?(幼儿回答)
3、教师向幼儿介绍:3月8日是妇女节,妇女节又称国际妇女节。
4、提问:妇女节是谁的节日?哪些人可以过妇女节?(幼儿思考后回答)
5、教师小结:哪些人被称作妇女,第一要是女的,第二要是大人,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人就被称为妇女。3月8日是妇女节,是老师、阿姨、奶奶、外婆们的节日,也是妈妈们的节日。
(二)妈妈爱我,我爱她:
1、妈妈爱我们,我们应该怎样爱妈妈呢?(给妈妈捶背、给妈妈拿拖鞋),对幼儿爱妈妈的行为设想给予肯定。
2、当幼儿说到要送妈妈礼物时,可引导幼儿讨论:送怎么样的礼物最合适?
(三)倾听故事,学会爱妈妈:
1、(出示胖胖熊)教师讲述故事《胖胖熊的礼物》,幼儿倾听。
师:妇女节快来了,我们来听一个关于胖胖熊的故事,听听看它和它的妈妈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提问:(1)胖胖熊的秘密是什么?胖胖熊想用一块钱干什么?
(2)一开始它想打算送妈妈什么?可为什么没有送呢?
(3)胖胖熊只有一块钱,最后胖胖熊用一块钱买了什么?
(4)妈妈喜欢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熊妈妈不在乎礼物是什么,而在乎胖胖熊关心妈妈、爱妈妈的一片心意。
4、在听故事的基础上,请幼儿再次设想怎样爱妈妈,知道哪怕是一句好听的话、一次亲热的拥抱、一个甜甜的笑,都可以表达自己爱妈妈的情感。
篇10
一、评价要体现目标性、针对性、指导性
在观摩教育活动《磁性人》后,马老师通过手势、哨声等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对幼儿富有个性、创造性的表现给予的评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次活动后,曾有一位专家特别提出:“要发自内心对幼儿进行评价。”那次的学习使我意识到自己在评价中的不足。特别是我意识到评价语比较单一。经常就是“你说得真好!真棒!”等比较贫乏的语句,对幼儿出现的进步、不足往往是一概而论。
当然评价的方式不仅仅是评价语,还有很多方式方法。这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需要不断摸索实践的,使评价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活动设计要使幼儿感到好奇、好玩、好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这一指导要点中,既对幼儿语言发展提出了目标,也提出了对师幼互动的要求。围绕这一指导要点,在语言活动中,我就采用了以下方法,使幼儿在好奇、好玩、好问的语言氛围中,体验语言表达、交流想象的乐趣。
1.联想法,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桃树下的小白兔》是一个情境非常优美的故事,活动情境的创设很重要,特别是要突出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色。我为幼儿制作了桃花图片,给幼儿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教师要用充满期待和神秘的语气激发幼儿好奇心。提问:“我收到的信里面是什么?桃花花瓣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讲述。然后在幼儿讲述基础上,再次提问:“咦,是哪个好朋友送给我的桃花瓣呢?”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使幼儿能带着问题认真倾听故事。
2.激趣法,丰富幼儿对故事的想象
运用开放性、启发性的语言,帮助幼儿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境,激发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在欣赏故事前我通过开放性的提问,通过激趣法帮助幼儿带着期待与好奇的心情去理解、体会故事中小动物的想法和情感;欣赏、想象故事的意境与惊喜。
3.游戏法,点燃幼儿相互关爱的情感
游戏在语言活动中采用较少,却是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参与主动性、积极性的最好方法。所以我把游戏法用在故事结尾时的“情感小尾巴”,这时幼儿的兴趣点、注意力会分散,我将游戏“桃花信”巧妙穿插于活动里,可以再次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教育活动再次推向一个新的,而在送信的过程中,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得以升华,将这种情感自然而然迁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三、提问要结合目标,注重个体差异
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讲一讲等多种感官参与,使其学习理解、感受迁移、创编提升。每个环节中,都要考虑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我认为首先要体现递进性,先为那些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通过回答简单的问题,或是在学说小兔子的话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小兔子非常关心别人,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1.体验法,走进故事内涵
通过启发性的提问、角色位置的转变,从而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在这个活动中,我将体验法贯穿于活动始终。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启发式的提问“小白兔捡起花瓣想到了谁?它为什么要把花瓣送给朋友?”“谁收到小兔的信?他们的心情怎样?”“小白兔还会把桃花送给谁?它们会把桃花当成什么”等。让幼儿由自己的生活经验、心情体验迁移到故事角色中,感受故事中“真、善、美”的一面,从而内化、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2.联想法,放飞想象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