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的名言警句范文
时间:2023-03-18 02:58: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人生的名言警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生离不开理想,只有有了理想,生活才会充满阳光,人生才有意义。本文是关于人生与理想的名言警句,一共50句,希望大家喜欢。
1、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2、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5、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6、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7、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8、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9、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10、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11、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1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1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1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18、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1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2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2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2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24、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25、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26、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27、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左拉
28、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无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杏林子
29、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美)莫尔兹
30、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美)亨利·门肯
31、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3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33、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34、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汪国真35、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36、落叶——树叶撒下的泪滴,既已落下,何须再弯腰拾起;与其肩负苦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
37、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
3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3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41、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海涅
42、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清)陆陇其
43、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4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45、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明)黄宗羲
46、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保罗
47、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我们的祝福,无尽的爱意。——杏林子
48、知了的吟唱为何使人厌烦?因为它只会重复自己的名字。
篇2
一、运用文学鉴赏领悟哲理,提高课堂实效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是一门工具学科,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语文知识的工具性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可以这样说:语文学得好的学生,政治一般学得就棒;反之,学生语文学得差,政治学习效果就欠佳。同样道理,教师语文修养深,则极易驾驭教学;反之,教师语文知识贫乏,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哲学课堂的创新教学中如果经常迁移学生熟悉的知识或引用名言、警句,有利于将抽象的哲理具体化,把深奥的哲理通俗化,把晦涩的理论形象化,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气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哲学生活关于人生价值的内容教学中,每课时抽出3―5分钟时间由学生朗读关于人生价值的名言警句,说明人生价值在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中的作用。针对班上少数同学不顾现实条件,信奉什么“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盲目追求所谓的“时髦”、“潇洒”,狂热崇拜所谓大款、明星的生活方式,我们可借用著名诗人流沙河的配乐诗朗诵《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对学生进行教育,既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和趣味性,也促进了各学科的互相渗透和横向联系,从而提高哲学课创新教学的课堂实效。
二、运用数学图形讲解哲理,增强直观性
在哲学课教学中,有不少理论比较抽象,如果单靠纯粹的口头说教就显得苍白无力,难以使学生心服口服,学生即使勉强接受也会消化不良。如果在传授哲学理论知识时,能结合一些数学图形进行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难懂的哲理变得形象、具体、直观,化枯燥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复杂为简明,从而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样既能充分论证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哲理中有关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及其关系的原理,学生往往容易将它们混淆起来,也不易理解,若能采取这种方法,便能迎刃而解。
三、运用物理定律引出哲理,提高学习效率
一节课如果空洞死板,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会使整堂课黯然失色。在哲学课讲授哲理时,教师如果呆板地讲解原理,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分散。如果借用物理定律进行讲授,便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讲解“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外因关系”时,采用牛顿第二定律(a=F/M)让学生思考,化抽象、呆板为具体、形象,从而使学生懂得:在机械运动中,外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F/M),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自身的质量成反比。机械运动的变化,固然与该物体外力的大小有关,但是该物体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产生多大的加速度,关键取决于它自身的质量。从而使学生懂得: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四、运用化学反应导入哲理,增强求知欲
政治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枯燥,理论性强。尤其是哲学课程,味同嚼蜡,寓意却又深奥难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就在哲学课创新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一些化学反应来导入哲理,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这一框题时,用了下面的化学反应:
2H2+O2 点燃 2H2O
2H2O 用电 2H2+O2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化合和分解是一对矛盾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着各自对立方向所处的地位转化。它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化学知识中的化合和分解,又掌握了“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哲理一目了然,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获得了良好的开端。
篇3
1、根本不该为取悦别人而使自己失敬于人。——卢梭
2、无论是谁,尊重他人都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3、生命的尊严正是超等价物的一切事物的基点。——池田大作
4、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普列姆昌德
5、忌妒,是心灵的肿瘤。——艾青
6、一个人如果能懂得知耻,就格外珍惜自尊,就会主动维护他人的尊严。
7、一个人开朗、豁达,就会感受到自尊的快乐。
8、为了维护自尊,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绝不可伤失人格,做有损人格的事。
9、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10、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
11、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
12、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独处的时候,都不要有一点儿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毕达哥拉斯
13、要人敬者,必先自敬。——陶行知
14、对恶意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尊。
15、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
16、自尊的人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
17、不要让一个人去守卫他的尊严,而应让他的尊严来守卫他。——爱默生
18、人的尊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他的信念……它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海卡尔
19、人的一切尊严,就在于思想。——巴斯葛
20、尊重他人是一门学问,是人生的一片风景,尊人优雅。
21、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22、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巴尔扎克
23、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24、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屠格涅夫
25、自尊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26、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
27、哪里有理性智慧,哪里就有尊严。——马丹·杜·加尔
28、把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结合起来,就会散发出高贵的气质。
29、既不要忘自菲薄,又不盲目自夸。——茅盾
30、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是无价的。
31、生命的尊严使普遍的绝对的准则。生命的尊严是没有等价物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池田大作
32、擦地板何洗痰盂的工作何总统的职务一样,都有其尊严存在。——尼克松
33、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托姆
34、一个人要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强自身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35、塑造更好的形象,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赢得集体和社会的赞扬,这就是自尊的表现。
36、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所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7、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38、过度的自尊,则使我们越发敏感,作茧自缚,最终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
39、无论是自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还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肯定,即自尊与被人尊重,都是快乐的。
40、我们的尊严不在于我们做什么,而在于我们懂得什么。——桑塔亚那
41、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啃嗤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马克思
篇4
关键词:初中思品 情境创设
初中在孩子求学生涯中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此时孩子在绚丽多彩、充满幻想的美好花季阶段,也是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起始和首要阶段,德育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品格、态度发展,是初中思品的重要使命。传统的思品教学为了应对应试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分数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教师为了提高学科成绩,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口干舌燥的讲,学生完全被动的听,记、练、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将应试模式发挥的淋漓尽致,但这却背离了思品课设置的初忠,不能真正的发挥思品的正确作用。
然而新课改以后,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新课改重新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长期保持学生的这份学习热情呢?情景创设教学法是很适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思品的教学工作并结合日常工作的经验积累,总结一下几点感受: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景创设的含义
所谓情境创设是指具有一定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指教学环境,“情”是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进行学习,其实就是从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入手,充分利用形象,设计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创设教学情境对提高教学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思想品德课有着强势的理论性和缺乏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使尚处在思维认知低的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这种高位状态上的思考方式,因此思想品德课就显得枯燥与乏味,很难得到学生的喜欢。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抵触的情绪,课堂中也就必然很难集中注意力来听讲。那么老师如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听讲就是教学中首先要进行思考的问题。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讲,常言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所以我们将创建情境创设把学生引入到于人于己均有莫大关联的生活中,让学生自己首先来思考所引入的课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再由老师适当的加以引导。势必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境创设在课堂中的应用
在思想品德教学这个陶冶学生道德品质的主阵营上,积极渗透“两纲”教育的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知认识事物。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到底如何提高情境创设的质量,关于这个问题我从情境创设的生活化这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情境创设呢?情境创设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引入到所讲的课题中,更加直接的、直观的面对课堂中所讲的内容,由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和实际中身边发生能作为例子的事情进行比对的深入思考,还有利用歌曲影视情境创设法、活动情境法、故事情境法、诗词名人名言情境创设法等。
1、歌曲影视情境创设法
歌曲、视频是指教师选择以教材内容有密切联系的歌曲、视频片段作为感悟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中学生大都喜欢明星,喜欢流行歌曲,崇拜影星、歌星。我们教师应当根据课本内容,精选吻合课堂内容主题的歌曲、视频来创设教学情境。这种方法渲染气氛,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不计较代价与回报》这一课时,我播放了歌曲,《为了谁》和奋战前线的视频,一下子渲染的课堂气氛,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很快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活动情境法
活动情境是指通过教师课前安排,学生课前准备与教材相联系的活动内容来创设情境,营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体验感受的目的。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小品表演、调查分析、现场采访等。例如我再讲授《丰富多样的情绪》这一课的情绪类型时,我抓到孩子喜欢表演的天赋,找到班里最顽皮的孩子来表演喜、怒、哀、惧,这个孩子表演的淋漓尽致,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很快的掌握了该知识点。
3、故事情境法
青少年正处于追求好奇心的时期,对于课堂老师讲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我通常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比较典型而影响比较深远的历史故事来创设情境。例如:在教学《作诚信的人》这一课时我为同学们讲了“商鞅立木取信”和“烽火戏诸侯”两个内容结局对比鲜明强烈的历史故事,创设了教学情境。一个用诚信来赢得民心换来国家强盛,一个是帝王无信,结果导致国家的灭亡。经过典型故事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诚信做人的重要意义。
4、诗词、名人名言情境创设法
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英语教学;可行性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观之,人的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素质的重要方面。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科教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不仅符合新课程的人本倾向,更体现出现代教学的特色,更为注重情与理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平衡,身体与心理的同步发展。
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许多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笔者以为,在英语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目标。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1.英语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英语教学活动要在激发学习动机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情绪上的困惑,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对学生心理进行积极暗示。这有利于通过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而现行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心理健康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切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耐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如:Scientists at Work描写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克服困难,面对困难和危险毫不退缩,最后证明了雷电中电的存在。Great Women描写两个女人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面临困难勇往直前。Saving the Earth一文中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一切,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让他们从小就有健康的心理。Laughing Matter介绍了各国喜剧表演艺术,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遗产,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美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培养了心理素质,只要细心钻研大多数单元都可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贯穿在中学英语教学始终。英语教师应该深挖英语教材中有关心理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2.英语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或思路
身为英语教师,把学科内容和所教对象的特点结合起来,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达此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教师行为的楷模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被学生接纳,首先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像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教育失效。
此外,英语教师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以便与多种兴趣元群建立联系,从中吸取最生动、最真切的知识,利用学科优势渗透给学生,影响学生,达到培养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争取做到服饰得体,姿态大方,语言丰富且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再结合高雅、和谐、认真、精神饱满、热情大方等内在美的素质,不给学生显示出一种难以承受社会压力的心理表现。最后要说明的是作为驾驭工作者,自身素质相当重要,尤其是老师的个体素养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有调查表明“幽默、理解学生、开朗、耐心、外向、知识丰富”等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老师的特征。
2.2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英语老师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要避免形式化,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诸方面受到教育。
2.2.1在课堂上注意使用日常用语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Good everyone,How are you,You are welcome,You are a good student,Pay attention to good manners,Care more for others。
2.2.2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加进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如: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交),Good heath is above wealth(健康胜于财富),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者必败),A little pot is soon hot(两小易怒),The wise man is always a good listener(智者善听人言)。类似关于心理教育方面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
2.2.3还要重视新教材里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内容,对此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3注意心理教育的针对性
各年级学生知识层次不同,心理素质不同,这是由于年龄、家庭、生长环境等不同所造成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初中生,心理承受压力差和道德判断能力低,需要正面引导。但他们积极主动,思想活跃,善于表现自己,老师要利用课堂优势教育学生如何才能成为有良好心理素养的人,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而对于高中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他们对于人生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本能分清善、恶、美、丑。现在是追求高分的时代,许多学生被关在家里、校园里,很少参与外界活动,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差,很易表露出来,学科老师应注意这点。在实践方面,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发展的情况下,英语老师在工作当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时甚至是严格、严厉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接受心理压力锻炼,以便进行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当今许多教师感慨到“现在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英语课难上”等,英语教学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德育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英语教师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从容应付现在和将来要面临的问题。
篇6
大学的职能本质上是文化的启蒙、传承与创新。外语由于其课程性质具有基础性、学科交叉性和文化多样性、跨文化性等特点,更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多样性,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赖以生存的文化之间具有相似性,这种全球意识和国际理解需要教育转变传统观念,高校外语教学的功能就是文化育人。
以文化育人,就要突出文化的主体地位。以文化为核心,为线索去考察篇章的价值,通过篇章建构文化的知识体系,抓住文化的主要脉络。以经典的篇目载动各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为学生开启管窥各国灿烂文化的视窗。
2.课程设置着力点
2.1 传播多国文化,培养文化素质
大学英语是高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它所教授的对象,既是未来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大学英语是一门跨文化的人文学科,其取材广泛、题材新颖。学生通过语言、文化的学习,更能适时适度的渗透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定位文化育人,发挥课程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学生过于注重语言的基本功能,强调工具作用,忽视了文化育人目标,即或是注意了文化育人目标,文化育人目标层次也过低过少,造成英语教学过于拘泥和短视,也就是为什么当今大学英语丧失自身的教育目的和特色的原因。世纪之交的大学英语,应该高瞻远瞩,着眼于社会和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定位在文化育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才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更高目的。
3.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文化育人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应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通过学习,教师适时适度的渗透素质教育,能使正处于人生转型时期的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1 走出传统教学模式,转换师生角色。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实现角色的转换。外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作用是多元化的,必须从传统“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真正把知识的传授、语言技能的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将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双方的互动活动。教师在必要的背景介绍和文化导入及语言点解释外,可以用group discussion,role play,personal presentation,research paper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谈论的是时间意识很强的美国人十分珍惜时间。可让学生分组自己去找与时间相关的名言警句,然后到课堂上分享。在第四单元关于爱情这一课,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制作PPT在课堂上进行导入,阐述他们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对社会上一些热门的相亲节目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第七单元中可以结合目前中学生大学生面对压力采取不同措施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总结,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不仅能学到文中的语言知识点,更能为学生的人文思想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3.2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大学英语教材大多取材于经典之作,内容丰富,人文精神汲取的切入点具体,无论从道德、道义还是法律、尊严,都给大学生以实例思考和分析借鉴,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对《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前两册课文进行分类。大致可分成学习,亲情,人生观等几方面。例如:第一册:学习方面:Unit 1 Section A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Section B Keys to Successful Online Learning;Unit 9 College success made easy;Unit 8 Birth of bright idea;人际关系方面(感恩亲情):Unit 3 Section A A Good Heart to Lean On;Section B The Right Son at the Right Time;Unit 4 Section A 如何给人留下好印象;Section B形体语言;Unit 2 Section A一个繁忙的早晨;人生观教育方面(社会现象):Unit 5 Section A与艾滋病抗争Section B在奥运会上最后一次跳水;Unit6 Section A垃圾工Unit 10 be easy and open;Unit7 Face to face with gun;第二册:时间观方面:Unit 1 Time-Conscious Americans;人生观:Unit 2 Section A Text Learning the Olympic Standard for Love;Unit 5 Section A Text 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Unit 6 As His Name Is,So Is He!Unit 7 Lighten Your Load and Save Your Life;Unit 8 There’s a Lot More to Life than a Job;Unit 9 Never Be a Quitter in Face of Life;爱情观:Unit 3 Section A Text Marriage Across Nations;Unit 4 Section A Text A Test of True Love。教师在教学中确定人文教育采掘点,以点带面,有的放矢地用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来引导学生,形成“学生-教材-教师”三维一体的课内外空间机制,拓宽大学生道德信念的培养渠道。使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
3.3 加强母语文化熏陶,强化母语文化输出
外语教学的过程是对本民族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弘扬的过程。师生双方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母语文化意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研究中国文化现象,并掌握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奥妙的表达方式。
在课堂上应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并尽可能地挖掘母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实践中探索用英语表达有关中国特有的文化,包括中国历史、政治、哲学、风俗习惯等,而不是仅仅是学习和研究英美文化,对国内的文化现象从不提及。
外语教学还要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中华文化输出。随着中国对世界影响力的增加,表现中国经济、社会、文化、日常生活诸领域的英语词汇已经大量出现,在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等方面都对英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有许多反映母语文化的词汇早已融人英语,成为规范英语的一部分,如人人熟悉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kongfu(功夫)toufu(豆腐)等。重视母语文化的创新性输出,从一个全新的文化视角来理解并重新建构母语文化,从而实现母语文化的延伸。
4.结语
高校外语教学的本质在于文化的启蒙、传承与创新。在外语教学中注重多元文化导入,引导学生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借助外语这一“国际媒介”,将中国文化与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实现中国文化的重构与输出,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中确立应有的地位,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高校外语教学文化育人功能的本质所在,更是时代的召唤。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2]傅书红.文化研究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J].比较教育研究,2007(4).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曹晖.高校艺术专业亟需人文主义的教育[N].光明日报,2009-12-2.
[5]转引自高润青.教育需要人文精神滋养[N].光明日报,2010-10-28(11).
篇7
――高尔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人通常认为,孔子所说的“逝者”指的是时间。
在我看来,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实在太多,可以说不胜枚举,孔子这句话不算最著名的,也绝非振聋发聩,但包含的意义却非常深刻,已经接近了时间的本质。
时间来自运动
孔子由河水的流动而感慨时间的流逝,而现代科学已发现,时间正是产生于运动。
所谓时间,就是世间万物的存续性及存续性的表达和量度。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宇宙物质总是从一个整体状态变成另一个整体状态,这种变化的持续性就是时间。
这个概念不好理解。于是让我们回到宇宙的最简单状态:假设宇宙中除了一个质点以外,不存在其他任何物质。我们知道,质点是一个具有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理想物体。那么,对这个质点来讲,由于没有其他物质作为参考,它不能判断自己的位置,也不能判断自己的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它没有办法判断时间,对它来讲时间是不存在的。
让我们进一步假设宇宙中有两个质点。以后是否就有时间了?还是不一定,当两个质点保持相对静止时,还是没有时间。只有当两个质点之间产生相对运动的时候才有时间,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根据质点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判断出时间的存在;而当两个质点保持静止不动时就没有时间,因为只要它们不发生变化,就没有这一时刻和那一时刻的概念,时间就是停止的。时间随物质相对运动的产生而产生,随物质相对运动的中止而停止。
因为时间是由物质的运动产生的,运动决定着时间,所以时间会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运动是原因,时间是结果。是时间随着物质的变化而流逝,而不是物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世间万物,我们人类乃至每一个人,都具有不可替代、不能消除的自身的存续性,都有自身存续性的体现、表达和量度即自身的时间。每一个具体存在物的时间随该物的产生而开始,随该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展开而持续、随该物的消失即运动变化过程的终结而终止。不是事物在时间中运动变化,而是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存续性特征体现为时间。
套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简单来说,正是有了人类活动,时间才被赋予了现实意义和具有价值。
速度决定时间价值
关汉卿在《双调・乔牌儿》中说:“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可谓贴切地道出了孔子在川上对“逝者”的感慨。古人看到流水之滔滔,对比人生之短暂,而产生了流华易逝的感慨。
时间的价值在于其相对性。时间作为世间万物所共有的属性,需要在比较参照中体现出来,实际上,时间就是一个比值关系。如果没有参照比较,时间本身也就没有了意义,即使就地球自身而言,在地球一天天、一年年的运动变化中,地球自身的各方面的存在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那各方面在一天天、一年年的变化程度就和地球的自转公转有着相应的对应关系。这就是一种参照比较,并有着确实的比值。
明白了时间是相对比值关系,就可以从道理上明白关于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的原因了。换而言之,相对于加快了的事物运动变化速度,时间量度变缓慢了;相对于减缓了的事物运动变化速度,时间量度则加快了。
这个原理,对于人类的生命历程特别有意义。例如,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受教育历程为小学6年、初高中6年、大学本科4年,共计16年。但如果一个特别优秀的学生小学仅用4年,初高中仅用5年,大学本科只用3年就完成了全部学历,相比较而言,该学生就为自己增加了4年的有效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速度在物理学上是一个矢量,它是有方向的。也就是说,时间的有效性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直接相关。这就为我们做时间管理提供了依据,有效的时间管理可以提升时间价值。
表现在具体生活中就是,时间虽然从本质上是均匀的,但对于每个人来说,不同时间段的特性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利用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同样一个小时,自己单独在一个房间里,没有人也没有电话打扰的时候,这一个小时可以充分利用,而在周围坐满了家人或朋友,电话不断的情形下,这一个小时能用来做的事情就非常有限了。因此,时间待人是同等的,而时间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却不同。
时间具有不同的特性,不仅表现在一天当中,也表现在一周、一月之中,时间特性不仅由外界因素(如外界干扰)决定,也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如生理节律、职业发展阶段)等来决定。
爱迪生:用极少的时间
办更多的事情
我们出生时,世界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是――时间,不管对穷人还是富人,这礼物是如此公平:一天24小时。我们用它来学习,用它投资经营自己的生命。有人很会经营,一分钟变成两分钟,一小时变成两小时,一天变成两天……他用上天赐给的时间做了很多的事,最终换来了成功。其实,这世界上的伟人:元首、科学家、发明家、投资家等,最成功之处就是运用的成功,他们都是运用时间的高手。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篇8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套具有重要价值的人格教育方法,即将人作为教育的主体,这种思想同我们现在的教育原则是殊途同归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
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格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并且要有强烈的爱心,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必须要有正向的人格力量,只有具备专业的学术水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将人格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重视语文学科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带动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和情操,真正使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起到有利的影响。
中学语文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即将发育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育者一定要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做好引导性的作用,指引学生向着正面的人格方向发展,实现自身的价值意义。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这一特性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是学习语言的工具,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人们能够掌握好语言,而语言恰恰是人的构成元素,能够直接塑造人的心灵,通过语言可以深切地表达人的人性特点,促进人的人格发展。
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格目标。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人格教育的宝贵资源,如一些古代圣贤、仁人志士的经典故事,一些名言警句或者名人精辟的论述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把这些宝贵的资源挖掘出来,然后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学习并铭记这些对自己进行人格教育的宝贵资源,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咀嚼锤炼,使之成为自己思想中的一部分,也成为自己树立人格的目标。当然,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属于语文教学内容的范畴,只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人格教育的渗透,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孟子》中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为人的堂堂正气,指引学生向着这样的人格方向发展。
通过对文学形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时,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也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在进行人物性格分析时,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让学生在分析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学会以正确的眼光分析人物人性中的善恶美丑,从人物的不同命运中感悟人生的要义,体会作品中对人物进行的道德评判,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涤荡自己的情感。在一些正面的人物形象身上感受到人格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向善之心,树立自己的去恶之志。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一个人格有缺陷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人格缺陷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怎样重大的影响,现在的中学生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大多自我而缺乏责任心,对人格缺陷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能够对学生起到启发性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反躬自省。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进行自我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分析,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思考,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
篇9
高中阶段是学校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阅读对于高中生增广知识,拓展视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毕业走上社会后却不会读书,甚至根本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或者说根本不习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读书。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甚至是语文教学最大的失败!其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大多和教师只重视课内的讲和练,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广泛的自主自由的课外阅读不无关系。
吕叔湘先生在谈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时曾说:“少数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这足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深思:缺乏大量广泛的课外阅读其直接后果是阅读兴趣的缺失,而缺失了兴趣的阅读又何谈阅读习惯的养成?何谈知识的主动获取?笔者认为,只有把阅读的主动权切实交还给学生,让其自由阅读,自由思想,自由发表看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方能在阅读中张扬学生个性,让其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一、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阅读
笔者认为自由阅读应该是阅读主体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阅读篇目,进行自我阅读感悟的过程。它是一种独立的、能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事实上,读报刊杂志、名著经典都是自得其乐的事,爱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没有旁人的干涉。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根本谈不上是自由阅读,因为学生课外读什么都是老师说了算,所读内容都是与高考紧密联系,内容狭窄,题材体裁单调,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而且读书的时间极其有限,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也只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不能领会文章的精要,不能有自己的个性解读。学生是在为学业读书,哪里能够“自得其乐”呢?
二、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自由阅读之美
首先,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感悟能力。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以指导学生阅读文章为内容,一种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信息的专制者,扮演着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什么内容都要经过教师的筛选,然后向学生灌输。更准确地说,教师是以自己的意志和考纲去规范所有的学生。殊不知,其实这种“同化”就等于害了学生,因为教师这样做就剥夺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权,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加到学生头上,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这样做其实扼杀了学生的思想、个性与创意。这样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些只会听话、没有主见、没有主体情感的“好学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都不相同,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对同一段文字,每个人的情感体验都是不同的。如果过分强调所谓的“标准答案”,捆住了学生的手脚,一千个读者读成了一个哈姆雷特,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扼杀创造力的。只有放手让学生自主去阅读,才能形成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哈姆雷特”。一个学生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喜欢自己读《三国》,但不喜欢老师讲《三国》,因为我自己读《三国》,读到的是刀光剑影、侠肝义胆,而听老师讲《三国》,我得到的只是关于人物性格的分析而已。”可见学生对阅读自的渴望。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留时间给空间,创设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曾说:“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是训练。”笔者以为,没有课外阅读或课外阅读时间不足的教育,是难以肩负起塑造人的重任的。
学生课业负担重,作业成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在中高考的“棒喝”之下,教师沉浸在“讲河”里,学生们淹没在“题海”中,埋头作业,抬头听书。此外,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很难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自修课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还有,大部分学生,每天用于课程学习的时间至少要10个小时,再无更多精力阅读课外书,长此以往将造成阅读感觉麻木,兴趣缺失。
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要认识到学生自由广泛的课外阅读非但不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相悖,相反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学素养,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敏捷度。教师还要改变以往的题海战术,主动用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自我完善知识储备的体系。语文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语文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外阅读氛围,能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促使他们自主地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如建立班级读书库、订购期刊,在教室里张贴古今中外的名人警句、名言,如“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这样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使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教师还要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提供学生阅读的书籍报刊,制订方便学生的借阅制度。总之,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开掘书源,既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又能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进行高效课外阅读。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中学生在课堂里也接触到许多,哪一种阅读方式的效果最好,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让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文章内容、书籍样式、个人需求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一般性的文本,只要粗略了解内容即可的,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篇幅较长的文本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则需要用精读的办法。另外,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如摘抄名言警句,对重点段落要圈点批注;学会做读书笔记,一本厚厚的书,读了之后,需要的或者感动你的地方,往往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将这些摘录出来,经常看看,加深印象。需要用时,只要翻看一下笔记就可以了,不必再去翻看那大部头的书籍了,这样省去许多翻检的不便。只有学生掌握了恰当的阅读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犹如经受一次精神的洗礼、智慧的滋养。当下世界,人们的知识储备正在飞速递增,读几本书用上一辈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活到老,学到老,读到老,像蓄电池那样不断地充电,才能及时补充新知、开阔视野、更新思想。我们的学生,只有把阅读变成“悦”读,真正享受自由阅读之美,才能“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考文献:
① 潘纪平《语文教育新论》,开明出版社2002年版。
②时永娟《自主式阅读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04期。
篇10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英语教学;可行性
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观之,人的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素质的重要方面。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科教学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不仅符合新课程的人本倾向,更体现出现代教学的特色,更为注重情与理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平衡,身体与心理的同步发展。
英语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许多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笔者以为,在英语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目标。通过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1.英语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英语教学活动要在激发学习动机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情绪上的困惑,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对学生心理进行积极暗示。这有利于通过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而现行英语教材中有大量心理健康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切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耐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如:ScientistsatWork描写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克服困难,面对困难和危险毫不退缩,最后证明了雷电中电的存在。GreatWomen描写两个女人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面临困难勇往直前。SavingtheEarth一文中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一切,以及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让他们从小就有健康的心理。LaughingMatter介绍了各国喜剧表演艺术,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遗产,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美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培养了心理素质,只要细心钻研大多数单元都可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贯穿在中学英语教学始终。英语教师应该深挖英语教材中有关心理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2.英语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或思路
身为英语教师,把学科内容和所教对象的特点结合起来,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达此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教师行为的楷模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被学生接纳,首先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像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教育失效。
此外,英语教师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以便与多种兴趣元群建立联系,从中吸取最生动、最真切的知识,利用学科优势渗透给学生,影响学生,达到培养他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争取做到服饰得体,姿态大方,语言丰富且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再结合高雅、和谐、认真、精神饱满、热情大方等内在美的素质,不给学生显示出一种难以承受社会压力的心理表现。最后要说明的是作为驾驭工作者,自身素质相当重要,尤其是老师的个体素养对学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有调查表明“幽默、理解学生、开朗、耐心、外向、知识丰富”等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老师的特征。
2.2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
英语老师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要避免形式化,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诸方面受到教育。
2.2.1在课堂上注意使用日常用语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Goodeveryone,Howareyou,Youarewelcome,Youareagoodstudent,Payattentiontogoodmanners,Caremoreforothers。2.2.2课堂上要有意识的加进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如: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患难见真交),Goodheathisabovewealth(健康胜于财富),Pridegoesbeforeafall(骄者必败),Alittlepotissoonhot(两小易怒),Thewisemanisalwaysagoodlistener(智者善听人言)。类似关于心理教育方面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
2.2.3还要重视新教材里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内容,对此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2.3注意心理教育的针对性
各年级学生知识层次不同,心理素质不同,这是由于年龄、家庭、生长环境等不同所造成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初中生,心理承受压力差和道德判断能力低,需要正面引导。但他们积极主动,思想活跃,善于表现自己,老师要利用课堂优势教育学生如何才能成为有良好心理素养的人,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而对于高中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他们对于人生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本能分清善、恶、美、丑。现在是追求高分的时代,许多学生被关在家里、校园里,很少参与外界活动,心理承受压力能力差,很易表露出来,学科老师应注意这点。在实践方面,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发展的情况下,英语老师在工作当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时甚至是严格、严厉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接受心理压力锻炼,以便进行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当今许多教师感慨到“现在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英语课难上”等,英语教学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德育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英语教师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才能从容应付现在和将来要面临的问题。
2.4探究新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内容并结合课外阅读
中学课本及课外材料中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内容比比皆是,有些需要老师深挖教材,充分整理心理教育素材,并适当拓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认知能力。
例如:NoBoundaries一文,描写到斯蒂芬在即将大学毕业时患了无可救药的疾病,他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在轮椅上继续他的高深研究,成了著名科学家。说明他心理素养好,能承受强大的压力,不懈奋斗,最后获得成功。
适当补充心理教育素材,仅靠课本是不够的,课外阅读也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方法,许多学生也乐意选择一些难度适宜、内容风趣的短文诗歌进行阅读,利用这个特点找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文章供同学们课外阅读,达到趁热打铁的作用。
如:Don''''tWorry这首诗,“Don''''tworryifyourjobissmall,Andyourrewardsarefew.Rememberthatthemightyoak,Wasonceanutlikeyou.”大意是你干的工作很小,回报也很少,但要成为大树也得从小做起.说明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首先要有从小处做起的心理准备,要重视点滴积累,稳扎稳打,不断调试心理,增强素质。
中学英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表面上是两个不同概念,仔细分析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学校的英语教师注意了这一特点之后,应用于课堂,效果很好,学生爱学习的风气日浓,学生的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乐于接受批评,思想乐观,说明心理承受力和认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爱学英语爱读课外读物,充实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也应是每个英语教师的素养之一,要利用学科内容的特点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作为英语工作者,平时在进行英语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道德观念,这样也可协助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新时代培养健康合格的人才服好务。
参考文献:
[1]《大众心理学》,2006年3月,第三期.
[2]《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