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文章范文

时间:2023-03-21 06:29: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哲理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哲理文章

篇1

重庆市万州区 王祖远

珍珠养殖场,工人把贝的壳撬开,在贝的脚跟旁的生殖巢上小心的搓一个小洞,然后植入一个核。这时,贝感觉到内部有异物存在,为了防止贝肉受伤,于是分泌出大量分泌物将异物包裹。人们把这个分泌物称为“外套膜”。从外套膜的部分里,分泌出跟珍珠成分一样的物质,去包围这个异物。不久,外套膜渐渐越来越厚,形成一颗圆球状的漂亮的珍珠。

贝为了要保护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卓越成长,所以它一直流着眼泪,形成了“珍珠”。这个珍珠的分质,被叫做“贝的眼泪”。今天我们所看到珍珠的光泽,就是贝所留下的眼泪替换成的剂,对贝来说是一种凄美。

养殖场员工说:“每当人看到珍珠,就会想起买下它或是收到它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事情与相关的人、事、物,每一颗珍珠,或形成它的元素,都代表一个故事。这也是让珍珠与其它珠宝不同的特点。”珍珠独一无二的意义,就在贝的眼泪里。珍珠的珍贵,因为它承载着佩戴者专属的意义。

篇2

我国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是因为经济处在“三期叠加”的阶段,二是由于供需基本面发生根本转变,房地产正在经历一个下行周期。

另外,全球经济增长疲弱,人民币实际汇率持续升值,也拖累了中国出口的复苏。

去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以“稳增长”作为工作重心,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而且最近进一步加码。不过,在实体经济数据羸弱的现实下,稳增长措施的着力点究竟在哪?效果如何? 房地产拖累增长短期政策着力点是基建

房地产部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我们估算,房地产建设活动对GDP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约为30%,去年房地产建设滑坡拉低了GDP增速1.5个百分点左右,今年还会再增加同等规模的拖累。

去年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微刺激”措施拉动了GDP增长约1.2个百分点,基本抵消了房地产下滑的影响。今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在去年稳增长措施的基础上,再增加超过1个百分点GDP的刺激政策,才能使GDP增速接近7%的目标。

鉴于目前实体经济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企业和地方债务负担沉重,单纯放松货币政策效果不理想。而结构性减税、推进改革促进服务业发展等措施立足长远,不过短期稳增长的效果相对有限。因此,在改革和放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加大财政政策力度、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公用事业、棚改等项目的支出,是短期稳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我们估计,在房地产建设活动下行拖累矿业、制造业投资的背景下,基建投资需要增长18%-20%,才能有望帮助GDP增长达到6.5%-7%的增长。

作为基建投资的主要执行者之一,各级地方政府的融资今年面临着显著的潜在缺口,这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地方税收增长疲弱。由于房地产相关税收下滑、服务业营转增和名义GDP增速放缓,今年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增长放缓。二是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今年以来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滑38%,远超过今年下跌7.4%的预算目标。三是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受限。从今年起,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新的框架限制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增长,虽然近期由于稳增长需要对限制有所放松,但相对于往年,今年的地方融资空间明显降低。

总体而言,为实现18%-20%基建投资增长,地方融资潜在缺口超过2万亿元。

此外,如今地方政府已面临着不同的激励机制,财政预算、项目审批等管理更加严格,地方上马和推进基建项目的动力不足,这又进一步限制了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力度和进度。 政策性银行弥补潜在融资缺口

3月以来,中央各项稳增长举措的重点就是解决基建融资和实施的瓶颈。包括通过地方债务置换改善地方政府现金流,回收利用闲置结转结余财政资金,提前启动2016年重大基建项目投资,大力推广PPP模式、提高私人部门参与程度,并通过多种方式让政策性银行发挥更大作用,以保证对基建项目的融资支持。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新增融资需求作用有限,盘活存量财政资金规模不大,PPP模式推广进展相对缓慢,因此,政策性银行成为稳增长政策组合中十分重要的工具。

三大政策性银行2014年底总资产15.8万亿元(其中国开行规模最大,为10.3万亿元),占银行体系总资产的比重约10%。过去几年政策性银行扩张迅速,而且对公共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大, 例如国开行2014年底贷款余额中,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等领域占比超过了70%。

今年获批的政策性银行改革可以从多方面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一是央行通过外汇储备为国开行注资480亿美元、为进出口银行注资450亿美元,财政部也为农发行注资1000亿元人民币。这将增强其财务稳健性、满足10.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二是政策性银行将明确享有信用、其债券风险权重为零,这有望提振其债券需求,降低其融资成本。三是央行通过PSL为其提供低成本流动性以支持其放贷,截至8月底累计投放9068亿元。四是政策性银行将加大对基建及其他公共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如棚改、水利、铁路及其他重点政府投资项目。

估计今年政策性银行新增贷款可能超过2.5万亿元。稳增长政策力度主要是体现在政策性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放贷规模上,但须注意的是这当中的一部分其实只是替代了原来商业银行向地方融资平台提供的贷款。

政策性银行事实上结合了货币和财政政策――其贷款被计入新增信贷,但实际上是“准财政支持”。让政策性银行发挥更大作用可以更好地区分政府与非政府支出,此外相比融资平台借贷,政策性银行贷款成本更低,同时还能缓解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

近期媒体报道的政策性银行将在未来三年发行1.2万亿元专项建设债(今年首批发行3000亿元),是通过政策性银行低成本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又一方式。

据报道所募集的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基建项目资本金投入,项目方可以在此基础上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通常项目资本金要求为30%,最近有些项目资本金已经下调到25%甚至更低,因此这1.2万亿元的“种子”资金可以撬动超过4万亿元的基建融资。这也表明目前单靠政策性银行信贷扩张还不足以完全取代商业银行对地方基建项目的贷款,还需要靠它们补充资本金。总之,政策性更大程度地弥补潜在的融资缺口,撬动商业银行贷款,以便基建投资的资金能落实。 稳增长措施的规模和效果

部分观点质疑近期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对经济活动没有像2008年-2009年那样明显反弹而感到失望。我们认为,如果不是得益于今年以来的稳增长政策,基建投资增速就不会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显著下滑时逆势快速增长,经济增长也不会稳定在目前的水平。

我们不应将本轮稳增长措施与2008年-2009年的政策相比,决策层也不会最终出台类似的强刺激。彼时我国面临国内房地产下滑、全球金融海啸的冲击,这促使政府在2008年推出规模超过10%GDP的刺激措施、同时房地产政策全面转向。不过,当时我国整体债务和政府部门债务都远低于现在,且存在许多值得投资的优质项目、产能过剩也不像现在这么严重。当然,事后各界反思普遍认为2008年-2009年的刺激规模太大,加剧了产能过剩和经济结构失衡。正因如此,眼下在尽力稳增长、控风险的同时,决策层也会尽量避免重蹈覆辙。

从规模上来说,我们判断政府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稳增长而努力。

篇3

妥当的心理调节,有利于疾病的诊治与病人的心身健康,可以预防和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关键词】不育症患者;心理障碍;对策

【Abstract】Thisarticlethoughtthesterilitypatientsallhavethevaryingdegreethepsychologicalbarrier,moreoverinreceivesamedicalexaminationwithinthemedicalprocess,hastheanxietysickness,constrainingsickness,isagitatedthefeelingandsoonthedifferentperformance,promptlyadoptstheappropriatepsychologicaladjustment,isadvantageoustothediseasediagnosisandpatient’smindandbodyhealth,maypreventandpreventnotthegoodconsequencetheoccurrence.

【Keywords】Sterilitypatient;Psychologicalbarrier;Countermeasure不育症患者在患病与就医过程中都伴随着复杂的心理变化,有些

不但影响其诊断与治疗,还影响到其家庭婚姻生活的稳定和治疗效果,甚至引起情绪的激烈变化,导致其他病态。因此,本文结合近几年来诊治100例不育症患者的感受,探讨不育症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对策,希冀在治疗不育症和关注不育症患者的身心健康方面有所裨益。

1不育症患者的心理障碍

育龄夫妇婚后一旦发现自己生育能力可能有问题时,都会产生心理负担,并且在不同的诊治阶段显示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因疾病的诊治过程与效果、患者的性格、素质和心理调节结果等不同,往往有忧虑——观望——压抑——烦躁——痛苦——失望——消极——厌世——的一个发展过程,有些则几种心理状态交叠在一起。准确把握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忧虑症:这是在患者初步感觉自己生育能力可能有问题时出现的表现,因为,性与生育本来就是一项家庭隐私,当发现自己的性可能有问题时,多会怀疑、焦虑、忧虑、困惑、不安,会采取隐蔽的方式,多方了解如查资料、看书、询问密友或亲人等,思考如何去面对并解决问题,是自己的不行?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对象的问题?去就医?去哪能里就医?或产生观望心理,可能是双方没有掌握适当时机?在100例不育症患者中都存在这样的心态。

1.2压抑症:当检查发现确实存在问题时,往往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不敢面对现实,从而产生疑惑、紧张、惊恐等不安心理,甚至产生否定自己病情的心态,多方求医,或到不同的医院或诊所就诊,直到面对现实,这时就多会产生一种压抑感。如有“男性障碍”、“无症”,男的会感觉自己不像个男人,会感到压抑,并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如果不育的原因是属于治愈率稍高的或者与病人交流沟通较好的还好些,若是预后不好,或者沟通不佳的,或者多方治疗无效,就会加重精神压力,甚至更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与紊乱,或者产生烦躁心态。此类心态现象占不育症患者的65%。

1.3烦躁感:当经反复检查或多次治疗无效时、当明确诊断预后不佳时、当与亲人和朋友等沟通不好时、当感觉社会压力很大时等等,在这些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这种忧虑感、压抑感得不到缓解与释放,有些人(占不育症患者的32%)就会产生无可奈何的、烦躁的心态。

1.4痛苦感:当经多方努力,最后确定不能生育或者最终放弃诊疗时,有16%的不育症患者会产生一种痛苦感、挫折感、失望感,这在心理承受能力差者表现尤为突出。这时要及时地调整好心态,避免导致其他不良后果(夫妻关系紧张、离婚等)。

1.5厌世感:当明确不能生育或者经过许多努力最终放弃诊疗时,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一定的社会压力下,因个人性格、社会经历、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等等,有2%左右的不育症患者会产生厌世的感觉,产生对社会不满的情绪,觉得社会不公,有被社会抛弃的自卑心理。从而导致心理的变态,影响正常的日常生活,如:离婚,甚至引起其他疾病或社会问题。2不育症患者的心理调节(对策)

在性方面,心理性活动与生殖系器官的活动紧密相连,医生不能简单的将身体、心理、药物诊治分开,应该认识到药物治疗与心理调节在不育症中的诊疗过程中同样重要,保持健康的心态,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疾病的诊治,紧张、压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但不利于病人配合检查,还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这在障碍性不育者尤为突出。对于一些表现为痛苦、厌世者,不及时的结合患者的家庭现状,病人的性格特点等进行调理,就会出现精神障碍,甚至出现不良的家庭社会问题。医生必须始终保持理解、同情、关心、帮助、支持、友好的心态,这是对病人进行心理调节的前提;用平和的语言与患者交流沟通,是进行病人心理调节的重要手段;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结合其性格、文化素质、社会背景等进行辨证施“言”,是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对病人心要正,语言要和蔼,千万不能有“随便”、“开玩笑”等过于庸俗或下流的语言,因为这样更会对病人的心理产生伤害。

2.1沟通交流,消除不健康心态的发生。交流的目的是让患者的情绪得到可控性的宣泄和释放。这其中包括夫妻交流、患者与亲属的交流、患者之间的交流,医生与患者的交流等等。夫妻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帮助,可以共同分担压力,有助于和谐的性生活;亲人家人的交流,可以得到在精神上、经济上的帮助与支持,可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忧虑感;患者之间的交流可以交流经验,增强诊疗的信心,缓解心理压力。医生要仔细听取病人的意见,与患者友好相待,鼓励患者真实表达,增加患者参与治疗的信心。应该有意识的对病人不同阶段易出现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引导患者进行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交流与沟通,消除和预防不健康心态的发生。

篇4

“什么?这两个小兔崽子,竟敢夺我江山,呀呀呀!来人,率天宝无敌大将军宇文成都去征讨瓦岗,还有,那个西府赵王呢?”杨广呵斥道。

“禀皇上,李元霸已经和李渊杀进殿内。”太监说

“哈哈哈哈,吃我李元霸一锤。呀!”

“小小鼠辈李元霸,竟敢在此为虎作伥,吃你爷爷一锤!”

“你是谁,不要命了!你小子,要是能接我李元霸三锤,我便饶你,不然,小心你性命不保。”

“你爷爷的奶奶的爷爷的奶奶的爷爷,少废话,我乃岳不群之后,岳飞。哈哈哈,怕了吧,怕了就滚那。”

【有没有掌声?我改变得离谱吧!哈哈哈。看谁厉害。岳不群都扯进来了】

“呀呀呀,吃小爷一锤,啊!”

“岳家枪法,吃招!”

“不好意思,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哈哈哈哈。“

”啊呸。“

李元霸口吐鲜血,倒地而亡。

“来人,备棺材,对面一家超市有二手棺材,便宜。”岳飞说。

“恩人!请受朕一拜。”

“不用,我去清楚余党,你去当你的皇上。哈哈哈。”

从此。隋朝踏上了繁荣昌盛的一步。

楚国

“报。主公,不好了,项羽已经攻到了函谷关,主公该如何是好?”

“没关系,他不会杀我的。我翻了中国通史,最后我建立了汉朝,当了汉高祖。”

“主公,吹牛这种习惯可不好。”

“你要相信我啊”

“报,项羽邀主公去新丰鸿门吃饭。”

“有啤酒吗,雪津的。”

“有,项羽说南昌啤酒都有,”

“好,现在启程出发。”

“是。”

【三分钟之后】

“怎么不走了?”刘邦说。

“主公,嘿嘿,鸿门,是在右边。”

【无语吧!到了以后】

“刘哥,我专程邀您来,快吃点东西吧。”

“不吃。你出吧”

“你这是不给我面子吗?我要发飙了。”

“别,我吃,我吃。”

“杀!把刘邦杀了。”项庄说

“是。大家快杀了刘邦,大王就能当皇帝了。”

“这怎么行,刘邦是我朋友,怎么能杀他呢?项羽说

“看,项王都不杀我,还不快松绑。”刘邦说。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让你们把他给烹了。这家伙,太气人了。”项羽说。

【刘邦最后唱了一首歌—算你很】

最后,项羽当上了楚王,自然就有楚高祖,楚武帝,楚景帝等等。

还有唐宋元明清民,春秋战国,东汉西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篇5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生.喜欢上QQ跟网友聊天,特别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找一个关系不错的人,倾诉一下心中的不平,而且我比较喜欢跟不认识的人倾诉.这样别人也不会为了我的事而烦恼,我也不必担心对方会把事情说出去.我觉得如果跟好朋友说这些事情啊,他们可能会为我担心,不想让别人为了自己搞得情绪低落.

我,一个喜欢做白日梦的小女子.有时候,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变成那种很可爱很漂亮,长着一对洁白的翅膀的天使,把幸福撒满人间.有时候呢,又希望自己可以变成一片洁白无暇的羽毛,特别是当我听着Cindy的羽毛的时候,就觉得如果自己变成了一片羽毛的话,风就会把自己吹遍全世界,这应该是件不错的事情吧.

我,一个有着许多理想的女孩子.很小的时候,看着电视剧,就想啊,希望自己在将来的某一天也能拍一部大片,让大家都知道我,而且很妄想着要成名呢.大了点,爱漂亮了,就学会了自己梳头发,而且啊,我喜欢梳各种不一样的发型,所以,那个时候就梦想着成为一名优秀的发型设计师.现在呢,也很爱漂亮,不过发现想不出什么新发型了,所以就改变目标了,幻想着将来要成为一名很successful的时装设计师,而且哦,我觉得自己现在对这个梦想越来越执着了,每一场时装秀几乎都尽力不错过.每次看完秀以后,就都会写下自己的收获以及感受,记忆最深刻的是那次看完华伦·天奴后,看的时候呢我就觉得衣服设计的是不错的,不过自己就是不太喜欢肩膀的那个地方,好像都有点太宽了的感觉,后来经过多次的欣赏之后才发现,那样才会让人觉得有些高贵典雅、有气质的感觉......

我,一个有点花痴的女生.其实,我想这点应该是很多女生都有的吧.不过我觉得我有点严重.我很喜欢看帅哥.我喜欢潘玮泊,因为他给人很阳光的感觉;我喜欢周杰伦,因为他给人酷酷的感觉,而且他写的歌也蛮好听的;我喜欢金正勋,因为看到他我觉得蛮舒服的;我喜欢郑元畅,因为看了《恶作剧之吻》之后,就觉得他很可爱;我喜欢李俊基,因为我觉得他会很温柔而且长得很漂亮;我喜欢龟利和也,因为我觉得他很帅气;我也很喜欢山下智久,因为他很有个性;我很喜欢薛之谦,因为他写的歌很好听,最特别的是他那头有点酒红色的头发,我很喜欢......

如果要介绍我自己的话,可能给我1个世纪也说不完,所以就简单地把自己最突出地介绍给大家咯~~~~~~~~呵呵~~~~~~~~~

篇6

一、一马当先,路路畅通

“全明星”班级,乍听起来,似乎脱离了现实,拔高了要求,学生怎能以“明星”标榜,这不成为“功利教育”了吗?再说,班上就算有那么几个表现优异的“明星”,也不可能“全”呀?怎么可能全部同学都如此出色?这违背了人才的发展规律嘛。其实,这些说法是多虑的,他们过高看待“明星”的概念,又矮化了当今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我所述的“明星”,是指有一技之长,或在某方面有了进步,能得到“自己或他人”赞许的学生。这个“一技之长”,未必需要特别拔尖,只要它能给孩子带来自信与欢乐;“有了进步”也无须“一朝蜕变”,只要孩子有所超越,获得提高,哪怕点滴进步亦可。为此,“明星学生”不一定是优生,反倒是更多的普通生,以及常被忽视的所谓的差生。因为这类学生更渴望被关怀,他们的上进欲望更强,他们的提升空间也更大。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曾说:“没有谁最好,只有谁哪方面更好。”确实如此,每一位学生,与他人相比,都有自己的特质,要不已经显露,要不有待发掘;与自己相比,那就有着更大的成长空间。因为每位孩子都是有潜能的,都有着多样的智能,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场所就会得到恰如其分的发展。因此,尊重每位孩子的特性,挖掘他们的才能,推动他们的进步,正是“全明星”班级文化的内核。说白了,就是“用显微镜来寻找孩子的亮光”,然后给予鼓励,促进发展,最终令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这种“找亮光、重鼓励”的全明星文化,是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那“整体进步、一个不落”的特性,能极大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班级处在“良性竞争、快乐成长”的轨道上。因此,如此的班级文化“一马当先”,所有学生的培养问题,都变得冷静理性,并将“路路畅通”、迎刃而解。

二、双管齐下,步步称心

1. 注重硬文化建设,匠心独运,助推学生奋进发展

“意气风发”特色牌。班牌很重要,它是班级的“门面”,它体现着班级文化的彰显力和凝聚力。在全明星班级,“班牌”更是成为助推孩子奋进发展的第一阵地。我班的班牌设计为三层格。上层格题写着班级名称“班”,它端正、亮眼。中层格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可移动可增减的“班干部表”,学生可以根据特长与能力,自荐或他荐来任职。自荐体现自信,突出勇气,他荐兼顾全体,肯定进步。另一部分摆置格言“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含义有二:我们都有才干、才干都有所用。下层格则用艺术字体誊写“全明星实验班级”。

“自信满满”个性桌。班牌激情澎湃,书桌则自信满满。在我班,每一位学生,在保持美观整洁的大前提下,依照个人喜好,都喜欢进行书桌的个性装饰。有些学生在书桌的右上角张贴激励格言,有的学生则附上奋斗目标,有的摆放榜样人物的图片,有的则放置有象征意义的饰物等,如摆一座小假山,象征“勇登高峰”,养一小盆康乃馨,象征不辜负母亲的嘱托。这种各有所表、自信满满的书桌布置,能极好地鞭策与鼓舞着孩子们积极向上、奋进发展。因为书桌是他们的“一亩三分地”,是他的地盘他做主,所以,有怎样的文化布置,就代表着他们怎样的内心情感和态度。

“牛刀小试”活动角。班级的四个角落和课桌后面的长廊,其实可以成为学生“小试牛刀”的活动天地。可别小看这些空间,利用好了,学生触摸的天空会变得更为广袤。在我班,这些活动角就相当受欢迎,因为学生可以在这里获得成功和快乐。如在书桌后走廊,我开辟有“积木空间”“阅览天地”“剪纸世界”“每日一题”等,学生在这里能美美地读书,快乐地搭建,以及愉悦地攻关。“猜字谜”“写书法”“小发明”等活动角,也让学生欲欲跃试,乐在其间。最重要的是,活动角的项目内容还周期更换,学生的活动成果也择优收录与表彰。如此一来,学生既多了实践操练、发展特长的平台,也多了自我表现、自我验证的机会。

“你追我赶”前进墙。“活动角”让学生牛刀小试,而“前进墙”展示了学生拼搏的汗水和成长的印痕。墙上并不是简单地张贴先进学生的相片或事迹,它突出“前进”两字,要有学生的今昔表现对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进步,如同一学生的新旧书画作品对照、德育行为表现对照等等。这种“前后映衬、正反对比”的布局,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他们受此激励,更愿付出努力,久而久之,班级里就能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局面。

2. 重视软文化建设,循序渐进,给予学生自尊自信

篇7

关键词:稳定期 双相障碍 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84-02

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不仅出现在急性期,在稳定期也旧持续性存在[1]。研究显示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可以分为两种,即状态性和素质性。素质性损害与遗传有关,状态性损害与病程有关。在对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且发作次数难以准确获取,但是患者病程的相关数据却可以相对准确的获取[2]。本文对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其病程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136例双相障碍I型患者,其中男患者54例,女患者82例,年龄15-47岁,平均年龄35.7岁。136例患者均符合双相障碍I型的诊断标准,同时患者处于稳定期。排除患者中有:①色盲或色弱;②在检测前1年内进行过休克治疗;③由脑部感染、变性、受伤引起的精神障碍;④出现严重的躯体疾病。按照患者的总病程,将136例患者分为三组,Ⅰ组:3个月≤病程≤1年,43例;Ⅱ组:1年≤病程≤5年,38例;Ⅲ组:病程>5年,55例。

1.2 检验方法。在安静环境下,对患者运用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图形再生、连线检验、语言流畅性、威斯康星、汉诺塔相关检测方法[3],并耗费30-40min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检测。对数字符号和广度进行正背和倒背,可检测患者的智力;视觉图像再生可检测患者的记忆力;连线检验分为A、B两个部分,可对患者的完成时间和错误率进行检测;语言流畅性分为重复数和总分;威斯康星分为总错误数、分类数和连续错误数;汉诺塔分为任务数和总分,任务数和总分越高越好,所用时间越短越好。主要对双向障碍患者的注意力、精神、记忆力、处理速度等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本文资料均采用IBM 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数据应用X±S表示,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应用Spearman的相关与偏相关对双向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病程关系进行分析。

2 结果

对136例双向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病程进行Spearman分析,患者的数字符号检测得分(r=-0.16,P=0.02)、TMT-B的完成时间(r=0.13,P=0.04)、TMT-B的错误数(r=0.21,P

表1 136例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中认知功能与

病程的相关分析结果

认知功能指标病程(月)Spearman相关系数P值偏相关系数P值数字符号-0.160.02-0.060.41数字广度(顺背)0.670.33--数字广度(倒背)-0.420.53--数字广度总分(顺+倒)0.010.90--视觉图形再生-0.110.10-0.010.85TMT-A完成时间(s)0.120.070.020.82TMT-A提笔数0.010.83--TMT-A错误数-0.080.24--TMT-B完成时间(s)0.130.040.030.63TMT-B提笔数0.070.300.060.42TMT-B错误数0.210.000.20

我院对136例双相障碍患者进行数字符号、数字广度、视觉图形再生、语言流畅性、TOH、WCST等多项认知功能检测,分析患者认知功能和病程的相关性,进而深入研究双向障碍病情发展对患者认知功能造成的影响。许多研究显示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病程无关。本文对患者认知功能和病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双相障碍患者在稳定期时,其认知功能与病程不具有相关性,只有TMT-B错误数与患者的病程具有相关性,但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呈阴性,所以TMT-B错误数与病程并不呈线性相关。

多数研究结果显示,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不仅出现在急性期,在稳定期也依然持续存在,同时患者健康的一级亲属也存在着相似状况。即使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有个别患者出现随着病程发展,认知功能损害也越来越严重的现象,但是更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处在稳定期的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病程不具有相关性。参考文献

[1]曹莉萍,郭扬波,饶冬萍.稳定期双相障碍Ⅰ型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10):713-717

篇8

[中图分类号]R74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102-02

长期大量饮酒可影响碳水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和维生素类的代谢,从而导致多方面的躯体损害,产生慢性酒精中毒和(或)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现将2004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58例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及其家庭和社会问题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58例,均为男性;年龄24~61岁,平均(38.9±6.8)岁;其中,36例为首次住院治疗,22例为再次或多次入院(其资料以末次入院时的情况为准)。职业:工人51例(87.9%)、干部4例(6.9%)、农民3例(5.2%)。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8例(65.5%)、高中(含中专)19例(32.7%)、大专以上1例(1.7%)。日饮酒量(以50°~60°白酒计算)200~2 500 ml,平均(558±170)ml,其中最大量者每日达2 500 ml,外加10瓶以上啤酒。全部患者均有空腹饮酒史,饮酒史1~30年,平均(13.0±6.4)年。婚姻状况:已婚52例(89.7%),未婚6例(10.3%)。

1.2 酒精依赖的诊断标准

包括:①有酒精入体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酒精所致;②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

2结果

2.1精神障碍的临床类型

58例患者均为两种以上精神障碍症状并存,其中57例符合酒精依赖的诊断标准,占98.3%。震颤谵妄28例,占48.3%,其中戒断性谵忘13例。幻觉症23例,占39.7%,其中,幻听17例,幻视14例,幻触8例。妄想症25例,占43.1%,其中,嫉妒妄想16例,被害妄想11例。酒精中毒性脑病、柯萨可夫综合征及其他类型精神障碍14例,占24.13%。有忧郁和(或)自杀观念及行为者17例,占29.3%;曾有一次或多次自杀行为者4例,占6.9%;合并吸毒者2例,占3.4%;人格改变者32例,占55.2%。

2.2躯体合并症

58例中,34例出现一种或多种躯体合并症,占58.62%;53例出现轻至中度的脑电图异常,占91.4%,多为慢波增加、α-节律不规则等;12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占20.7%;5例B超检查提示肝肿大,占8.6%;3例出现肝硬化腹腔积液,占5.2%;28例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占48.28%,多为ST-T改变、心室低或高电压、窦性心动过速等;2例出现酒精性心肌炎,占3.4%;31例有消化道疾病,占53.5%,以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多见;1例发生食道癌,占1.7%;14例有末梢神经炎及肌萎缩等,占24.1%;13例有癫痫样抽搐发作,占22.41%;28例有睡眠障碍,占48.3%,其睡眠障碍较顽固,一般催眠药物疗效不明显。

2.3家庭及社会问题

5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及工作能力下降,甚至还直接给生产带来损失。在已婚的52例中,由于长期嗜酒而致夫妻感情下降、家庭不和者27例,占已婚者的51.9%,其中直接导致离婚、家庭破裂者11例,占21.2%;有家庭及社会暴力行为者47例,占81.0%,其中8例因严重危害社会治安而被司法机关拘留、强制收容或被判刑,有1例重伤致死;32例人格改变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私、易怒、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及家庭、社会责任感的下降,占55.17%,其中14例直接导致家庭经济状况不良,最严重的1例在2年多的时间里因赊账、借钱饮酒,欠外债达7 000余元,另有1例酒后喜欢驾驶车,仅2年就撞坏汽车10余部,并由此导致家庭经济严重受损;6例未婚者均因嗜酒致恋爱困难而未能成婚。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国内城市酒依赖的患病率为37.27%[1]。由于酒精对躯体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嗜酒者对社会、家庭及个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已成为一个应引起重视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但由于酒类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类饮品随处可见,而嗜酒与遗传、社会、文化、职业、性格等多种因素有关,且我国部分地区和民族的生活习俗也使得要较好地控制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酒来源,更好地帮助临床治疗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文献报道及本文结果均表明,在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中,多数患者的文化水平较低(本文以工人为主),由于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受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社会及人生道德观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约束,加之长期饮酒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使社会及家庭暴力现象频繁发生,从而给社会治安、工作生产、家庭经济带来不良影响[2]。本文58例患者均由于人格改变、睡眠障碍、酒精中毒性脑病等继发改变而导致工作、生活和劳动能力有明显下降,81.0%的患者有家庭和(或)社会暴力行为,并导致交通肇事、家庭破裂、刑事犯罪等;52例已婚者中有51.9%的家庭不和,直接导致离婚者11例,占21.2%,8例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问题,从而给家庭、社会带来不幸。资料表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多为青壮年已婚者,本文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9±6.8)岁,这些人的子女往往未成年,处于生长发育期,除家庭生活质量不良给子女的生长发育造成直接影响外,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也必然给子女的心理发育、学习和工作造成极坏的影响。有证据表明,嗜酒者的子女酒精中毒发生率较不嗜酒者的子女要高4~5倍[3],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则更不容忽视。

嗜酒除带来上述一系列社会问题外,最直接的是给自身健康带来损害,大量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慢性酒精中毒是肝癌的重要病因[4]。本文的58例中,55.2%的患者有明显的人格改变,他们的家庭和社会道德观下降,表现为焦虑、易激惹;48.28%的患者有震颤谵妄,而震颤谵妄期患者的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也必然带来过多的生活负担;27.59%的患者有嫉妒妄想症。这些精神障碍也成为暴力行为和家庭破裂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有58.6%的患者有躯体疾病的表现,包括癫痫发作、睡眠障碍、脑病、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心肌炎、肝硬化、末梢神经炎等。这些躯体疾病也势必影响患者的劳动、工作能力等。

综上所述,慢性酒精中毒不仅是一个严重的医学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应加强对饮酒卫生知识的宣传,改变不良的饮酒习俗,尽可能减少不正确的酒类广告。由于本文资料均采自我院的住院患者,多数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明显不良影响或危害而不得已送入医院治疗的患者,因此,本文部分结果高于国内的其他报道,而农民病例少与我院为企业职工医院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尚无较全面可靠的与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相关的流行病学资料,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早组织进行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因饮酒过度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减少因嗜酒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崇勇.我国七个地区1 680例嗜酒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4(2):79.

[2]汤士林,朱珠,杨振宇.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55例临床特点[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113-114.

[3]张逢春.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探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2,2(3):134.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哲理性文本;非哲理性文本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 x(2012)06-0019-03

一、绪论

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古往今来,许多大教育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强调启迪学生的思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苏格拉底也说:“没有思想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小学语文是集形象描述、理解感悟、体验积累等功能于一身的重要基础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应该“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然而,纵观当下的课堂,我们不难看到,重意会、重感悟已经基本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共识,形象性、情感性已经基本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特征。人们谈“理”色变,似乎一谈“理”就会与机械分析、空洞说教划上等号。于是我们看到,小学语文教学被自然矮化和简单化——阅读过程中“只关乎表层的词语和词语的表层,不见语言中的‘人’之存在”,“所谓的阅读只不过是一场没有指涉、反思、深度和意义的‘观看’,只是遗弃意象与情理后的物质表层的细摩”……不错,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感性的,关注人文,注重情感,着力感悟,但缺少“理”的课堂则是表面的、肤浅的、低效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哲理性反思,并用哲理指导对文本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

二、哲理性文本的非哲理“演绎”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以及小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中,有不少思想内涵较为深刻的文章,大多以一人、一事或一物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探讨人与生活、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称之为哲理性文本。哲理性文本大多包含一定的情趣和理趣,而且往往情中含理、理中含情。文章融合着哲理性的感悟与思考,因其哲理而显示其情感的深刻性,因其感情而使说理更加能感染人、鼓动人。哲理性文本的语言不仅一如其他散文,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独创性,而且具有启示性、深刻性、凝练性的特点。教学中以哲理性文本为依托,把感悟人生{彳理、发表独特见解作为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潜能,启蒙学生的理性精神。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是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哲学的本质并不在于对真理的掌握,而在于对真理的探究……哲学就意味着追求。对于哲学来说,问题比答案更为重要,并且每个答案本身又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儿童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哲学家,因为他们是爱智慧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心和困惑,他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康德说,儿童是有情感的,也是有理性的,情感中渗透着理性。感性与理融、情理相携,正是儿童的特点,儿童语文素养的两大元素即是“情”与“理”。情与理有机统一才是完整的教学。

教学哲理性文本,如果仅仅用哲理的方法去解读文本、去实施教学、去揭示道理,有理无情,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使得教学索然无味,儿童不易接受。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事物、感知事物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感性地感知事物”,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本,教师在教学此类文本时,不能采用“以理对理”的方法直奔目的,忽略过程,要给儿童铺设一条“拾级而上”的道路,引导儿童由浅人深,理性地感知事物,做到情理交融,理在情里,情在理中,追求“全人”发展,实现儿童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

在小学语文哲理性文本的教学中,我们要从非哲理“演绎”角度出发,围绕教材文本的人文性特征,对“唯理性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倡导阅读教学的人文关怀,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发展的实施目标为依据,从接受美学中获得理性思维,批判传统的文本解读的单一化、模式化、概念化的弊端,要将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引入课堂;将文本阅读与生活感悟联系起来,将文本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人文意识、情感体验带人生活去验证。如在教学寓言《狼和小羊》时可以让学生逐步思考:狼吃小羊为什么要找碴儿?它找了哪些碴儿?“反正都一样”是什么意思?说明狼是怎样的一个坏家伙?……这样由浅入深地设问置疑,循循善诱,学生就不难理解寓意了。再如,在教学《争论的故事》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兄弟俩的争论分出了胜负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你抓住时机做好了?哪些事没有抓住时机而没有做好?引导学生了解“抓住时机,先做起来”的含义。

教师在教学哲理性文本时要注意从儿童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出发,“吃透两头”,即“教材”和“学生”。首先,要懂得教材要揭示什么“理”,通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样的“理”。其次,要懂得儿童已有什么样的理性基础,同时儿童的理性能力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给不同的儿童不同的语文。要考虑学生的实际,为他们量体裁衣,“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可以适当让文本向儿童“妥协”,降低难度,采用富有童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儿童的兴趣,“朝着对方走”,引领儿童向“它”靠拢,给儿童一块“糖衣片”,让儿童乐于接受,易于接受,感受到学习哲理性文本的乐趣。小学课外阅读资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当然,在把这些材料展现给学生时要注意到学生理性精神发展的基础。例如,道家哲学尤其是庄子哲学往往是以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承载表达的,如螳臂当车、伯乐识马、邯郸学步等。此外,儒家传道解惑的过程,也有许多趣味横生、令人叫绝的故事。我们可以让儿童听故事,动脑筋。只要哲理故事编排得当,儿童对哲理内容的认识必然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正是儿童接受文化陶冶、挖掘自身理性潜能、提升理性精神的过程。

篇10

一、哲理与文本间的内在“默契”

小学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中存在着大量哲理性文本如《刻舟求剑》等,也存在大量非哲理性文本如《我们的民族小学》等。无论是哲理性文本还是非哲理性文本,都能引发“哲理与文本的对话”,成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人生价值观的优质资源。

1.哲理性文本的非理性解读

哲理性文本富含理性思想,以一人、一事或一物来揭示深刻的道理,探讨人与生活、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启发智慧、启迪人生。但是,哲理性文本立意的起点较高,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弱,给理解哲理性知识的理解带来一些困难,也影响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所以,在哲理性文本解读中,要善于用非理性的方式解读理性的文本。非理性的解读就是从生活实际的角度演绎哲理,让抽象的理性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生活化、形象化、情感化,以适合学生对心理与思维特点。把立意较高的哲理通俗化、生活化,帮助学生理解。

如:在教学《刻舟求剑》时,如果“往上提”,可以演绎出“运动与静止、辩证法与形而上的区别”等更高的哲理;如果“向下沉”,可以演绎到很多生活中的现象与故事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等。针对哲理文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重点是向下看,把哲理样本还原为生活样本,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与情感。

2.非哲理性文本的理性透视

对于小学教材中更多的非哲理性文本,它们或感性、或质朴、或深情、或优美,立足实际、联系生活。这些文本的教学,是从生活的角度直观地描述世界,符合学生的情感与思维特点。但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描述生活,更要启发思维,启迪人生。所以,这样的非理性文本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基于文本而高于文本,从文本中的人、事、物透视出人生的哲理,引导学生用更加理性的、智慧的目光审视这些非理性的文章,实现知识、情感的理性升华。

例如:《山谷中的谜底》一课,抓住“谜”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是谁发现了这个“谜”?他们是怎样发现的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些问题表述通俗,难易适度,立足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体味文章的哲理。最终,逐步体味到“现象与本质是什么关系”这样一个哲理性的问题。

总之,对于哲理性的文本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下沉”,让哲理回归生活;对于非哲理性的文本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提升”,从生活中感悟哲理,指导人生。哲理与文本的互补与互动,互相默契,形成崭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模式,充分发掘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二、哲理与文本的“对话”路径

无论从文本走向哲理,还是从哲理回归文本,都需要教师进行方向上的引导,打通哲理文本之间的通道,实现二者的对话与共鸣,形成和谐而又智慧的教学生态。

1.从文本中引出哲理

“引出哲理”的过程就是从“现象走向本质”的过程,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这句话说明两点:一是指过程,哲理的形成要从现象入手,从文本与插图中的意象、形象、情感、生活入手,通过对感性认识的提炼与升华而形成理性认识;二是指手段,哲理的形成过程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感悟哲理,构建起自己的理性认识。

所以,教师要在文本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概括。让学生把文本中描述的现象与自己的生活高度结合,把文本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与生活对照、与心灵共振,才能够促使学生从中感悟出哲理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是重要媒介,只有让文本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体验、让感情“触电”,才能为哲理感悟做好铺垫。同时,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实现对文本的深度思考,对情感的高度体验,不能以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让学生在个性的张扬中感悟并表达属于自己的哲理。

例如: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中,把切入点放在“为什么说这株柳是‘神奇’的”这个问题上,引导学生从“柳树”这个意象出发,从“柳树的样子神奇”和“柳树的生长经历神奇”等方面着手,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青海高原这株柳的伟大生命力,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2.在哲理中演绎哲理

一方面,在哲理性文本的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把哲理“下沉”,也要适度把哲理延伸,进一步启发思考、启迪人生;另一方面,学生自己总结的哲理大部分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需要对这些哲理进行总结归纳,并上升到系统化的高度,进而指导学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以理启理”,把文本中的哲理与学生零散的灵感通过启发引导、归纳总结、推理演绎,形成系统化或者更科学的道理。

如何能够实现这样的转化呢?一个手段是通过生活材料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材料,让学生在材料的比较中进行触类旁通,在知识的迁移中拓展自己的哲学灵感,纠正自己理解上的片面性与偏差;另一个手段是通过问题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不断设计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在分析与综合中产生新的哲理,在哲理的推理过程中发现产生新的感悟;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通过争论、辨析,形成冲突与共识,把这些零散的智慧火花汇聚成火炬。

例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中,“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是文本所要传达的核心价值。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

师:什么样的人是“强者”呢?

生:我认为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的人就是“强者”。

师:一定要是保护“弱小的人”吗?

生:应该是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生命的人就是“强者”。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但是,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生命的人,就一定是强者吗?

生:不一定。有的时候去保护别人时,还应该看当时的情况而定,不能鲁莽。

生:对!在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去保护别人的话,那不是“强者”,而是“傻瓜”了。

教学中,从“怎样才不是最弱小的”,引发对“什么样的人是强者”这个更深层次探究,在自由的讨论和观点的碰撞中,使学生在思维的深刻性方面得到了锻炼。通过一个巧妙的反诘:“保护弱者的人就一定是强者吗”,引导学生的思考从通常的思维方法转向反思性思维,使学生对哲理的思考更为周密。

3.用哲理去解读文本

我们带领学生从文本中提升出哲理,并进一步演绎哲理,这不是不教学的终点呢?不是的。我们总结出来的哲理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成果,这个成果是教学成功的标志之一。但是哲理的最大意义在于指导人生,在课堂上就表现为对文本的进一步解读,一种在更高思想与价值层次上的解读。这样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对哲理的更深入的思考,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文本的解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已经总结出来的哲理,用来重新解读文本内容,延伸文本内涵,提升文本境界。如:在教完《最大的麦穗》后,出示达尔文和巴尔扎克关于“机会”的名言,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写几句话,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名言,最后让学生在集体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碰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再如:《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社会责任感等各种人生道理。在课文学习以后,我们用学生已经感悟到的哲理,重新去审视课文文字背后的东西,发现文本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空白,可以实现课文的延伸,让文本进一步走进学生的生活与思维。

4.让文本与哲理共鸣

文本、哲理、学生的共鸣是课堂的一种境界。在文本与哲理的互动中,思维、情感、生活等相继出场,构成文本与哲理对话的媒介。从文本中启发哲理,在哲理中推演哲理,在哲理中解读文本。文本与哲理相互交融,相互共鸣,形成了课堂教学的“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