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6 01:27: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食品安全的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省农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农”字号企业,成立于1999年,是由三家国有公司投资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6000万元,公司投资创办的“省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市场)占地面积177亩(11.8万平方米),交易面积7万平方米,市场有经营摊位1580个,经营户1180余户,是一个以大型批发为核心,集交易、配货、储运、物业管理等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市场交易品种为淡(海)水产品、副食品、粮油制品等,产品辐射全国。市场交易额人民币79亿元,其中粮油交易额22.5亿元,提供了网地区近1/2居民的口粮;水产,冻品交易额40亿元,提供了网地区80%的水产品;副食品交易额16.5亿元,提供了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名特优副食品。市场经营商品有2余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繁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责任大于天。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历来十分重视,1995年国家就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的食品卫生标准、添加剂网使用、监管及法律责任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今年6月,国家将《食品卫生法》修订并升级为《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卫生提高到食品安全的高度。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吃得卫生、健康是基本要求,崇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当前人们的普遍追求。因此,加强和改进对食品安全监管至关重要。但是,总有一些食品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法律,唯利是图,在食品网生产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滥用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屡次出现。如事件等等。由此,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食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既承担着促进农网产品的有序流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又肩负着保障食品安全供给的重要职责。所以,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个环节上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公司作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网市唯一一家商务部“双百工程”市场及农业部“定点市场”、“省重点流通企业”,历来十分重视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认为把好食品安全关是市场的“大诚大信”,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工作中,公司以《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为准则,充分发挥市场主办者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在工商部门密切协作下,严把商品准入关,教育引导广大经营户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形成市场主办者、市场经营户和市场监管者齐抓食品安全工作的良性互动。
二、市场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食品准入制度
凡进入市场交易的商品都必须索证索票,对未办理索证索票的商品,禁止上柜销售。严格建立进销货台帐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不定期检查。同时要求经营户向下家供证供票,并必须经营户盖章确认,作为买方的销售凭证。
10月1日,市场开始实施《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规定市场经营户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要能提供商品的相关索证,如原始发票、单证等,并要求经营户建立台账。
,对市场内销售的2.2万余种商品进行登记,与经营户签订《经营食品保障安全责任书》。
,公司投资41万多元,研发了“商品准入备案系统”,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了健全的索证系统。经营者必须具备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四证”齐全后方可进行商品销售。市场将通过准入的商品信息输入电脑,由市场分发“商品准入审验卡”,要“一物一卡,物卡对应”,对未办理准入手续的商品,禁止上柜销售。该备案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完整的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达到数据资源共享,让产品的提供者真正参与到整个备案销售体系中来;经销商户通过经营台帐的登记,可以记录每次客户购买的记录;同时市场举办者在日常的管理当中对产品的抽检、商户的信用评比等记录也记录到整个系统当中去。通过这四大功能模块的整合可以形成一条从产品源头市场流通消费者这样一个可追溯的体系。
2.电子化监管:在日常监管当中采用条形码采集器对市场的每个商品进行电子查询。
3.便捷的查询:客户可以通过因特网查询产品备案情况。
4.索证资料过期预警功能:为了督促和提醒经营户及时更新索证资料,系统在预警界面中会显示出已过期或即将过期的备案资料。
到目前为止,市场已完成全部商品的索证备案工作,市场经营户也对索证索票工作形成职业习惯。在工作中市场不包办代替,以管理的手段与教育引导相结合,促使经营户主动履行索证索票的义务,做到了经营户100%建立经销台帐,100%索证索票,100%供证供票,有力地保证食品安全的可追溯。
公司投入资金411万多元,自主研发了商品准入查询系统,在市场的主要通道上设立触摸屏查询终端,使消费者能自主查询所需商品的各项信息,切实地为消费者服务。公司又投资25万元,增加了条码数据采集器,输入经销商代码即可迅速全面地查找到商品的备案信息,并可以现场实施数据采集,提高了现场检查的效率及准确度。今后公司还 计划投入电子扫描仪等科技手段,进一步使食品安全工作得到全面的落实。
农产品品种复杂繁多,至今国家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公司研发的这套系统克服了种种困难,开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之先河,具有自主产权,填补了国家空白,引起了国家监管理部门的高度兴趣,并获得高度评价。
(二)农副产品抽检制度
市场建立了两大类农产品检测室,一类为副食品的检测:针对副食品市场的特点,我们将检测重点放在双氧水、甲醛、吊白块、亚硝酸盐等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指标检测上,将市场类重点商品及腌腊制品、酱制品、豆制品、粉丝等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商品作为检测重点,有效预防不合格食品进入消费领域。底,公司投入30万元添置了农药残留检测仪等一系列定量检测设备,目前市场的快速定性检测已经能全面覆盖市场所有商品。
另一类为鲜活水产品的检测:为加强对水产品的监督管理,市场还针对氯霉素、喹诺酮、磺胺二甲基嘧啶、甲醛、亚硝酸盐等五项对人体有害指标进行重点检测,建立对鱼类、虾类、贝壳类、蟹类等众多种类的检验检测制度,成为全国第一家能够对鲜活水产品进行定性检测的农批市场。
商品抽检3041批次,合格2898批次,合格率95%;
商品抽检3628批次,合格3515批次,合格率97%;
商品抽检4629批次,合格4552批次,合格率98%;
对所有的不合格品,公司根据制定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协助工商部门进行集中销毁,并建档保存书面记录.
(三)诚信商户制度
市场和工商部门共同研究把食品质量安全工作作为信用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从3月开始全面推行评选“诚信商户”工作。截至底,共有300多户经营户报名参加,市场评选出107户诚信商户,通过这一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广大经营户诚信经营的积极性。
,为进一步提升信用管理的力度,市场设立评选信用等级的标准,对经营户分等级进行信用管理,通过每月的检查及信息收集,使每个经营户形成一个信用等级。最终通过信用等级全面公示的方式,引导经营户从关心自身信用出发,切实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
市场通过切实推动信用管理工作,鼓励所有经营户都按照“诚信商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提升“信誉度”。这样,不仅夯实了市场食品安全工作的群众基础,也使市场朝着越来越和谐的方向发展。
市场实行的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不仅可以追溯商品的上游厂家,便于商户进行商品筛选。同时还可以掌握商品流通去向,能更好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力地加强了商品质量的监管,真正筑起了一道防止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的牢固防线。另外,该系统的使用也增强了经营商户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购物的环境,在全面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工作上实现了一个重要突破。
篇2
随着以小餐饮为重点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杭州百姓的早餐正逐步实现“退路入室”,一个又一个的“采荷厨房”式便民早餐广场、小餐饮联营店正在杭州市民身边悄然出现。
早餐广场是杭州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也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成果。
继2008年、2009年先后开展生产领域、加工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专项评议后,2010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又对流通消费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项评议,实现了食品安全工作“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督。
明察暗访 多方征求市民意见
立体调研 力求了解真实情况
说起2010年的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工作评议,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次专项评议在总结前两年专项评议经验的基础上,特意增加了暗访环节,希望能够掌握杭州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农贸市场的真实情况。
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高校和生产型企业集聚的地方,也是杭州流动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食品安全监管难度相对较大。正因如此,杭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查组便将暗访重点选在了下沙。
2010年3月初春的一个夜晚,调查组兵分两路,顶着尚有些料峭的春寒,走进了下沙灯光点点的夜市。
在浙江理工大学生活区门口,有个已有一定规模的夜排档,调查组碰到了几位正在买夜宵的男生。
“同学,你们经常来这里吃吗?”调查人员试探着问道。一位男生微笑着点点头。
“那你觉得在这儿吃东西,卫不卫生?”
男生嘿嘿笑道:“比以前好多了,现在都用一次性碗筷,东西都是现做的,原料也都挺新鲜,还是蛮干净、规范的。”
“这附近,现在有没有路边摊了?”
“很少了,已经不大看得到了。”
在商业街的“和氏豆浆大王”,大师傅们正在厨房里忙碌着。调查组发现这家小店的卫生状况挺不错,还有专人负责餐具消毒。在店堂的墙上,整齐地挂着各类证照,“食品卫生监督信息公示栏”里还贴了一张圆圆的“笑脸”。服务员说,这是卫生监督部门检查后贴的,卫生状况好、顾客满意度高的贴“笑脸”,反之就贴“哭脸”。
据了解,这种贴“笑脸”、“哭脸”的做法,目前已在全市小餐饮店中推行。食品安全状况简简单单地化成了一个符号,也成了顾客选择消费场所时的一种明确导向。
暗访中,调查组也发现个别小餐馆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证照也不齐全。在高沙社区农居点的一家小餐馆里,调查组找不到任何证照,一走进厨房,只见墙上地上油污不堪,配菜桌上、水池里杯盘狼藉,垃圾桶、泔水桶满得直往外溢,一旁还堆放着一大堆碗筷……
随后,调查组又走访了几家农贸市场。在高沙农贸市场,调查人员了解到,这里配有专门的检测人员,每天对每个摊位10个批次的样品进行农药残留、吊白块等方面的检测,并把检测结果公示在门口的电子屏上。
不过,除了这些规范的农贸市场,杭州仍有大量无证无照无监管的马路菜场、临时集市。在余杭区良渚镇杜甫村靠近104国道的一块空地上,调查组就发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露天农贸市场。用几块水泥板做的摊位上,聚集了五六十个摊贩,蔬菜、肉类、卤味、小吃一应俱全。可是,这里的东西不仅进货渠道不明,而且没有经过任何检测,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与此同时,也有热心市民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向调查组提供了市区内大量马路菜场、无证摊贩的资料。
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努力,调查组通过暗访、实地视察、听取部门汇报、网上征求市民意见等形式,充分掌握了流通消费领域的食品安全状况,并形成了一份《关于杭州市食品安全(流通消费领域)工作的调查报告》,提交专项工作评议会审议。
评议各抒己见
现场“会诊开方”
2010年4月22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杭州市食品安全(流通消费领域)工作评议会,所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市人大代表参与了评议,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工商、卫生、环保、规划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杭州市副市长沈坚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杭州市食品安全工作(流通消费领域)情况的汇报和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的调查报告,还观看了暗访专题短片。
分组审议时,针对流通消费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与会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个个直抒胸臆。
食品安全管理涉及多个部门,人称“八顶大盖帽”,结果造成了各部门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等问题。市人大代表孙彰道说:“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政府相关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问题,建议政府部门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管理新模式,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形成以一个部门监管为主,其他相关部门主动配合的监管模式。”市人大代表管庆伟认为:“分段监管造成了不同环节之间形成管理盲区,如卤味摊点、前店后厂等都存在监管主体不明的问题。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快食品安全配套法规的立法进度,以此来解决监管主体不明、部门间相互扯皮推诿等问题。”
如何解决群众消费需求和对无证无照摊贩规范管理的矛盾,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来自江干区的市人大代表步汉英说:“钱江新城很漂亮,但要吃根油条却要跑到几公里以外去买,配套服务设施的不健全,给无证无照小摊贩提供了商机。建议规划部门在规划新建小区时,充分考虑小餐饮等一些配套设施的规划。”市人大代表张少燕在前期充分调研后发现,许多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辨别食品安全与否的能力和知识相对缺乏,有时为图方便、图便宜,在明知对方无证或卫生不过关的情况下,仍经常到小菜店、小排档、小作坊等地消费。为此,她建议,一定要增强市民食品安全意识,倡导自觉选择规范、安全的商家、市场及餐饮店消费的意识,自觉购买通过质量认证或安全检测的安全食品,着力营造食品安全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关于如何加强对无证经营户的规范监管等问题,代表们也积极献计献策。市人大代表杨涤提出:“要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食品安全监管三级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确保食品安全无缝监管。”李国平代表认为,对于无证无照经营户,政府部门要“开前门、堵后门”,加强对他们的帮扶引导,主动协调办理各类证照,指导完善经营场所设施,规范食品经营秩序。
…………
会上,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听取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的意见建议,并不时地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沈坚副市长在随后的发言中,诚恳表态:“我们一定以这次市人大常委会评议为契机,认真研究和积极落实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巩固已有成绩,抓好问题整改,不断加强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
会后,市人大常委会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们的真知灼见,以“审议意见书”的形式交给了市政府。
拟立法监管食品安全
人大监督仍在进行中
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的持续监督下,杭州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人大常委会意见建议,围绕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自2008年底正式启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以来,杭州市相继启动了从猪肉、蔬菜到水果、水产和茶叶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立了具有“杭州模式”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体系。2009年全市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009年、2010年,杭州市政府连续两年将市民早餐广场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目前主城区已建成74个便民早餐广场。
2010年,杭州市疾控中心已在杭州范围内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对市民需求量最大的生鲜和冷藏肉、生食蔬菜、凉拌菜、熟肉制品等食品进行定期抽样检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食品安全警示。
截至2010年9月底,杭州市卫生部门2010年检查小餐饮单位36299家次,规范率达98.44%;98%以上小食杂店食品安全制度和责任承诺上墙。与此同时,杭州市质监部门全面阻击地沟油回流餐桌,共检查了6840家次餐饮单位,抽样检测了251批次食用油,未发现有餐饮单位使用“地沟油”。
…………
2010年11月9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收到了市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流通消费领域)评议意见的正式复函。杭州市政府表示,为了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他们将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调研,切实研究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中职责不清、主体不明,特别是职能交叉或上位法规定不明确带来的多头监管和监管缺位问题。
篇3
关键词:蒙古国;食品安全;政策
一、引言
当前,蒙古国已经快速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从食品的产业链上看,蒙古国的食品安全在粮食供应、食品生产、储存和销售等环节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蒙古国食品监察机构根据现有的分析和监测能力给出的关于食品安全的现状指出国内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些积极变化正在发生,例如,蒙古国在过去几年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同时对小食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进,以减少其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
二、蒙古国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贮存引发的安全问题
目前,蒙古国和100多个国家进行进出口贸易,虽然大部分进出口的产品都在集装箱里,并接受检查。但是有大量的从事食品进口的商人,由于货品数量较少,导致要检查其货品的难度大大增加,甚至是不可能对其进行检查。此外,自1990年以来,大量的外贸商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节省成本,拒绝将食品集中到集装箱里进行销售和储存,这就增加了检查和检测进口食品安全的难度。为此,蒙古国大力发展本国食品产业,当前蒙古国正努力提高自己食品行业技术水平,包括先进的包装技术、标签技术。
(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
1995年至2005年间,蒙古国政府已制定了若干有关营养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并采取一定措施来规范食品领域。如1999年蒙古国议会通过了食品安全法案,同年国家标准化办公室通过了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在蒙古国的适用。2000年,蒙古国总统还颁布了一项法令,来系统的规范食品安全领域。包括三部分构成,1、建立食品安全和保障的行政管理的统一架构。2.针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网络建立需求,成立国家参考实验室。3.在食品行业引入HACCP 和 GMP。在该法令的框架之下,蒙古国政府制定和批准了一项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于2008年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全力支持。
(三)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职责不协调
当前蒙古国总共有5个部委领导的约6个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不同方面。一方面存在着机构冗杂,各机构协调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不能从整个流程上保障国内的食品安全。另一方面,由于配套法规制度不健全,对各个部门的工作缺乏直接的监管,从而不能有效的保障各个部门工作的有效性。
三、改善蒙古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国家食品安全管理部门
食品安全领域涉及面广,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的联动。为了很好的消除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将那些分散到不同部门的相关主体联合起来,共同作用,才能取得战略上的成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建议设立一个国家层面的特定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该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评估食品安全潜在风险,监测国家食品安全状况。新部门应建立在现有的机构基础之上,并根据承担这一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水平,建议这样的国家食品安全部门应当在食品和农业部的支持下建立的。
(二)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建立食品安全基本法,根据基本法以国际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典为依据或参考建立国内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建立与时俱进、重在防范,科学、全面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以食品安全基本法为龙头,其他具体法律相配合的多种层次的立体框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坚持贯彻“从源头抓质量”的方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及相关企业(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等)实行强制性管理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基础。为此,要扩大执法部门的检查权,加大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律制定的惩处力度,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三)重振乳制品和肉类正规市场
在乳制品上,尽管国内生产的奶粉产量很高,但是仅有约7%奶粉是通过正规行业进行生产的。城市地区的大多数的奶粉是依靠进口的。二城市消费乳类产品的卫生条件、加工原料奶及乳制品的质量,是值得商榷的。为了恢复乳制品子行业,政府在1999年推出了“白色革命”的计划,但由于财力和人力资源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收效甚微。自2004年以来,在与农业部、日本政府和粮农组织的项目的协助下,蒙古国产业振兴政策已在aimags和乌兰巴托两个最大的城市实施。这一行动的第一个成果是,过去两年牛奶收集和处理增加了三倍非常。
和乳制品类似,在国内生产的肉,只有3%是由正规企业业进行生产加工的。肉类消费最多的城市地区的肉,很多都不具备合格的卫生条件,这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下。目前,蒙古国肉类行业的特征是:过时的,低效率的技术和设备大量使用,从而导致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整个肉类产业链都是低水平的。肉类价格在最近几年急剧增涨。肉子行业的恢复将对食品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会增加产肉量,减少草场积压,改善肉类消费在城市地区食品安全,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在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四)加强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
食品安全是一个多维度的领域,需要的是国家层面上的综合的国家政策。这样的政策应该是所有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农业,金融,教育,医疗,供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社会福利。这应该配合国家政策对公共卫生,食品供应,安全和营养的国家行动计划和行动对儿童的发展和保护的国家计划。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谷氨酰胺合成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初步调查报告多个聚类指标3。
[2]Government of Mongolia-FAO project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Dairy Products to Urban Centres by Reducing Post-Harvest Losses and Re-stocking” 2005.
[3]“蒙古-粮农组织电子政务项目of the increasing of Dairy Products to城市中心供电模式和减少采后losses - 2005年stocking王”。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更有句话说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回顾从前,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日本大肠杆菌0157流行事件,跨越44个地区,使无数人受害;英国的疯牛病事件,引起了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的恐慌;二恶英事件,从此使数十个国家禁止从比利时、荷兰、德国、法国进口鸡、猪、牛肉、鸡蛋、牛奶等食品······而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从“瘦肉精”到“塑化剂”,从“致癌净水器”到“黑心地沟油”······ 无不让人们感到害怕,甚至都“谈食色变”,也引起了人们的质疑:自己曾经品尝过的美味佳肴会不会也含有有毒的添加剂?!所以现在,“一日三餐怎样变着花样吃才能保证足够安全、有营养?”已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也使绿色食品,这种无污染、纯天然、有营养、有保障、很安全的食品,成为了人们的首要选择。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对一日三餐的饮食进行合理搭配,对身边的同学进行调查,再去更深层的理解“绿色饮食”。
二、调查方法。
1、进行科学实验、探究。
2、上网浏览,进一步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一日三餐膳食的合理搭配、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3、发表格调查5位同学一天中所搭配的膳食。
4、发表格调查40位同学在零食上的花费,以及同学们最爱吃的零食、小吃。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人们都说,早餐要吃得好,午餐要吃得饱,晚餐要吃得少。那让我们先来看看怎样搭配一日三餐才是最健康、最合理的:
一日三餐
选食的
原则
合格的
食材
早餐
要有营养,主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B。
谷物面包、牛奶、酸奶、豆浆、煮鸡蛋、瘦火腿肉或牛肉、 鸡肉、鲜榨蔬菜或水 果汁。
午餐
丰盛,主要补充矿物质。
中式快餐、炒面、炒饭、牛排、猪排、水果蔬菜沙拉,加一份高汤。
晚餐
保持清淡,主要补充膳食纤维。
面条、米粥、鲜玉米、豆类、
素馅包子、小菜、水果拼盘。
(2)以上便是我为大家制定的最合理的膳食搭配,而下面是我对5位同学做的一份表格,调查的是他们生活中随机一天中一日三餐所搭配的膳食,看一看他们一日三餐的膳食是否符合营养标准。
同学
早餐
午餐
晚餐
1号
粽子、黑米粥
面条
肯德基
2号
土司面包
盖浇饭
必胜客披萨
3号
肯德基
白粥、肉包子
炒饭
4号
白粥、榨菜
泡面
生煎包夜宵
5号
三明治
红烧肉、豆腐汤
老娘舅快餐
(3)其实说到“绿色饮食”,我们就会不约而同、不由自主地想到各个学校门前都有的贩卖零食和油炸食品的小摊。油炸食品和零食,几乎是所有学生的最爱,甚至成年人都对它们爱不释手。在我所调查的40个同学中有11人将月零花钱的10%花在零食上,19人花20%,3人花40%,4人花50%,3人花60%。购买的零食也几乎都是果冻、薯片、饼干、干脆面、膨化食品,但是在吃的同时,有没有人想过这些深受人们喜爱的食品实质却不堪入目呢?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零食的“真面目”吧!
零食种类
坏处与后果
果冻
含有藻酸钠、琼脂、明胶和香精、色素。易使毒性物质蓄积体内,妨碍新陈代谢,影响发育,严重会导致胃炎
薯片
含有丙烯酰胺成分,会导致血压增高,使肾脏血液不能维持正常流量,而造成糖尿病,甚至癌症。
饼干
含有50%反式脂肪酸,会提高人体胆固醇含量,导致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干脆面
含有大量防腐剂,带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含有微量毒素,还会引起高血压。
四、结论。
其实这三张表格带个我们的不仅仅只是一个调查结果,更是一个个能引发我们深思的问题。扪心自问,为什么现在会流传这样的一段顺口溜:“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里没数”?为什么现在的人类那么注重饮食的健康、绿色?为什么这么多人因为食物中毒?为什么新闻媒体频频曝光出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绿色饮食”到底是什么?我们做到“绿色饮食”了吗?其实我说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大家都知道。就是因为食品制造商们的贪婪!为了钱,为了自己毫无收敛的贪婪欲望,他们可以舍弃自己的人生道德底线——诚信,去昧着良心制造有百害而无一益的食品,可以无视法律的存在,肆无忌惮地用他人的生命安全去赚钱,去满足自己永远无法填满的贪婪的心。可是,是谁给了可以让食品制造商们钻的缝隙?就是我们,贪吃的我们。如果我们不那么馋,不去吃这些“三无”产品,食品制造商们就不会有机可乘,就不会人人都想靠制造“三无”产品而发财,学校门口就不会有那么多泛滥的小摊,每年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因为食用有毒食品而丧命!
绿色饮食是什么?简单的来说,就是营养丰富、无添加剂、纯天然的食品,但这只是它的表面意义。其实,“绿色饮食”是想告诉我们去环保地饮食。而所谓的“环保”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伤害并保护自然保护动物以及猫、狗等小动物。
(2)不为了生产食品或大饱口福而去大量破坏大自然,尽量杜绝购买、生产那些破坏环境或大量浪费资源的食品。
(3)珍惜所有绿色食物,不糟蹋、浪费每一粒粮食。
(4)在饮食时,不使用一次性产品,换大自然一份清新。
但是,光说说是没有用的,只有用实际行动才是最好的表示!
篇5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为此,县政府高度重视,[您阅读的文章来源文秘站网-文秘站网!]把这项工作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一是健全领导机构,根据县委换届,县领导班子有了变动的实际,对食品安全委员会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明确了新的分管领导,保证了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____年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制定了《XX县____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____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增强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落实工作责任。为了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这是政府常务会议第一次研究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会上肯定了我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方向。_月__目,县政府主持召开了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单位负责人及食品生产、经营、消费有关企业负责人会议,各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向县政府递交了工作责任状,强化了责任和责任追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四是精心部署工作任务。今年来,县政府除先后两次召开了有乡(镇)负责人、食品安全成员单位参加的全县性的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宣传布置外,县政府分管领导还经常过问、督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主持召开了四次县食品安全成员单位会议,[范文为文秘站网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加文秘站网外部链接!]这些会议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地开展。
二、各方联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有了新的突破。
食品安全工作点多、浅长、面广、涉及的部门较多,光凭某一个部门,某一方面的力量是很难监管到位,必须上下联动,各方配合,才能形成合力。为此,我们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同时,为了减少食品监管工作的盲区,我们将监管“下移”,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在农村药品“两网”的基础上,将食品安全监管纳入药品监管网络,各乡镇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协管站,成立了以乡镇长或分管乡镇长为组长,计生专干和卫生院长为成员的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__名食品药品协管员和___名信息员,实现了乡乡有网、村村有人,乡不漏村,村不漏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完善了“部门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三、部门配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有了新的发展。
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除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做好日常监管工作外,还积极服从县食品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安排调度,加强协作,开展联合执法。一是抓好重点活动的专项整治。_.__期间,工商、药监、卫生、技监等部门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对县城和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的食品批发企业、学生餐饮点进行检查,共检查经营户___户,取缔无照经营户_户,责令整改_户,收缴不合格食品__个品种,货值____元。二是抓好重点单位的专项整治。学校食品安全牵涉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稍有不慎就会引发食品安全。为此,县工商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对全县 幼儿园、中小学食堂及周边餐饮业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检查。出动车辆__台次,执法人员__人次,检查了__个乡镇的幼儿园、中小学校__所,校内食品经营店__家及周边经营户__户,没收过期、霉变食品__个,货值___元。三是抓好重大节日的专项整治。国庆中秋“两节”前,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制定检查方案,将食品安全成员单位分成三个执法小组,分别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进行联合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___人次,执法车辆__台,共检查各类生产企业__家,经营户___户,学校食堂及餐饮业__家,没收不合格食品___品种,货值___元,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为了迎接县庆五十周年的到来,保障节日食品安全,我们还组织了县庆前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如:工商部门检查经营户___户,收缴过期食品__个品种,货值_万余元,对无标识的商品一律下柜处理,还集中了五台快速检测管对腐竹、粉丝、干鱼等肉类、水产品及农副产品进行了快速检测,所检产品全部合格。通过集中专项整治,我县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四、立足长效,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基础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是食品安全突出特点,不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就无法有效的使这项工作取得成效。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坚持抓好基础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城区内食品安全现状调查。通过半个多月走访调查及对各部门情况汇总,[您阅读的文章来源文秘站网-文秘站网!]写出了《XX县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对我县食品行业的基本情况,食品监管工作情况、食品检测检验设备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对我县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议和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二是建立健全监管相对人台帐,除要求各职能部门建立监管相对人的基础档案以外,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也建立了生产、流通、消费、学校食堂、兽药经营、化肥农药、种子经营等相对人的台帐,进一步摸清了底子,做到了心中有数。三是建立制度,制定了《XX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紧急预案》进一步明确细化各部门的职责,有效预防、及时控制、积极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四是积极筹划组织参加省首届食品博览会。通过食品博览会这个平台,展示了我县食品企业的形象,扩大影响,提升我县食品企业的知名度,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参展企业负责人到长沙市的高科技食品工业园参观学习,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增强发展食品的信心。
五、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一年来,我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在各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担负着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食品药品监管局积极履行职责,当好参谋,发挥着政府的“抓手”作用。但我们的还有许多的不足,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不够,缺乏交流,信息不够畅通,不能形成信息共享。二是宣传工作做得不够,群众对食品安全了解不够,自我保护意不强,给执法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三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经费投入不足,人手不够,监管难到位。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原药品监管的基础上增加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重大事故查处的职能,职能增加了,但人员编制和经费并没有增加,没有专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人员,县财政财力有限,没有经费保障,使得该项工作推动较难。四是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
篇6
欧盟《通用食品法》(EC178/2002)的定义是指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对食品、饲料、食用性禽畜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能力[3]。《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ISO22005:2007)中将“可追溯性”定义为:跟踪饲料或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和分销的特定阶段流动的能力[13]。在我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GB/T6582-1994)将可追溯性界定为: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3]。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中对可追溯性的要求是:通过记录证明来追溯产品的历史、使用和所在位置的能力(即材料和成分的来源、产品的加工历史、产品交货后的销售和安排等)[8]。可追溯体系流程(见图1)。图1可追溯体系示意图可追溯体系是可追溯性概念在产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理论表述。欧盟《通用食品法》(EC178/2002)认为是追踪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的信息系统,目的在于食品质量控制和出现问题时召回[3]。国际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将可追溯体系定义表述为食品市场各个阶段的信息流的连续性保障体系[7]。美国农业部第830号农经调查报告首次将食品可追溯体系按照“深度、宽度和精确度”三个标准进行评价,其中宽度指系统所包含的信息范围,深度指可以向前或向后追溯信息的距离,精确度指可以确定问题源头或产品某种特性的能力[9]。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从技术角度解释了食品可追溯体系,即采用EAN/UCC系统对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储藏及零售等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管理对象进行标识,通过条码和人工可读方式记录信息,一旦食品出现卫生安全问题,可以通过这些标识追溯到问题食品的源头[9]。
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况
自英国出现首例疯牛病以来,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纷纷采取措施防止相关问题再次出现。目前,全世界己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专门机构,并实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追溯体系,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过程进行严格地监控、跟踪与追溯。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源于20世纪80年代欧洲疯牛病的爆发,最初主要针对牛肉等畜产品[2]。1985年4月英国肯特郡出现第一例记录,科学家检验追查出疯牛病感染源可能是养牛饲料[10]。1990年英国政府成立“疯牛病研究调查专门委员会”,追溯调查研究引发疯牛病病源,进而产生肉牛生产履历制度雏形[10]。1991年欧盟颁布《欧洲有机法案》,要求为每一地块建立农药、肥料等的使用情况,以监控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3]。2000年1月,欧盟了食品安全白皮书,首次引入了从“农场到餐桌”的概念[11]。同年7月,欧盟制定了(EC)NO1760/2000法令《关于建立牛科动物检验和登记系统、牛肉及牛肉制品标签问题》,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提出牛肉产品可追溯性要求,并在欧盟及其成员国建立牛肉产品溯源系统[3]。在这个基础上,2002年欧盟又颁布了(EC)NO178/2002法规《食品法规的一般原则和要求》,进一步把追溯的范围扩大到全部食品,并明确提出禁止进口非追溯产品[11]。2006年初,开始实施《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突出强调了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和可追溯性[1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确保消费者食品安全,建立了新的可追溯性的国际化食品标准ISO22005。此标准在ISO22000基础上添加了食品管理体系,其中ISO22005∶2007为策划和执行食品可追溯系统建立了统一的原则和要求,对食品供给链的每一步包括原料的流通途经,产品的追踪以及供货商等信息提供都作了规定[12]。为了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快速应用于生产实际,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相继出版了《牛肉产品追溯指南》、《生鲜农产品追溯指南》、《鱼类产品追溯指南》、《香蕉供应链追溯指南》、《葡萄酒供应链追溯指南》、《GS1可追溯性实施指南》以及《GS1可追溯性标准》等可追溯性应用指南和标准[13]。美国于2002年通过生物反恐法案,即《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恐怖准备与反应行为》,将食品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提出“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建立食品可追溯制度[5]。2003年5月,美国《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11]。2009年,美国相继通过《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和《FDA食品安全促进法》,加强对食品加工厂商的检查与监督,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权限,包括赋予该机构制定农场初级原料生产标准和召回追溯系统、强制召回受污染食品、扣留不安全食品、限制或禁止来自某个地区的不安全食品流通以及就可能违规情况索取相关数据等[3]。日本引入欧盟所推动的“食品可追溯制度”,于2001年建立了肉牛可追溯系统[5]。2002年5月,日本制定了牛肉身份证制度,并逐步延伸至大米、牡蛎等产业。消费者通过大米包装上的电子标签可以了解大米的产地、生产者、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加工等具体信息[11]。2005年底,建立了粮农产品认证制度,对进入日本市场的农产品实施身份编码识别制度,要求提地、生产者、化肥及农药使用等详细信息,方便消费者查询[14]。2008年12月,日本农林水产省WTO/TBT通报,拟建立大米的可追溯体系[15]。到目前为止,日本对所有农产品实施可追溯管理模式已逐渐建立起来,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的应用方面,日本不仅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而且在零售终端,大部分超市已经安装了产品可追溯终端,供消费者查询产品信息[16]。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加拿大2001年开始实施“食品召回计划”,2004年建立了国家食品追溯体系[5],并制定《食品追溯数据标准第一版》和《食品追溯良好规范》,以保证绝大部分国产食品从原料到零售终端都能够实现追溯[17]。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畜牧业大国,于2001年在国家层面上建立国家牲畜标识计划,并成立配套的管理机构[18]。韩国于2005年6月对农产品质量控制法令进行了补充修订,引入了全方位的农产品追溯程序,并于2006年1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执行。2007年12月公布了牛与牛肉可追溯性法案[19]。印度于2006年出台的《食品安全及标准法案》明确了食品安全追溯制度,要求食品生产者提供食品生产过程信息,提供原材料的企业信息,必须贴上追溯标签,以确保食品的可追溯性[3]。越南朔庄省2010年表示将建立水产品可追溯体系,以打造全球最主要的水产品供应商[3]。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开发出很多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农产品追溯系统,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英国率先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的牲畜跟踪系统(CTS),实现了牲畜整个生命周期的情况记录[20]。欧盟各国普遍采用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推出的“EAN•UCC系统来开展质量安全追溯[21],旨在对农产品供应链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标识,建立起对各个环节信息的管理、传递和交换,实现对农产品有效的追溯[22]。美国于2009年推出NAIS项目,以保证牛肉的可追溯性[23]。荷兰建立了禽蛋商品理事会的综合质量系统(IKB),旨在保证生产链中所有重要活动都在受控情况下进行[24]。澳大利亚于2001年在国家层面上建立国家牲畜标识计划(NLIS),即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采用由NLIS认证的瘤胃标识球或耳标对牛、羊进行标识,来实现对牲畜的标识和追溯[3]。我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仍然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但近年来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追溯管理和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等纲领文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食品召回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的建设,逐步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农产品食品追溯体系技术规范,以保证追溯系统的有效实施。在借鉴欧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农产品追溯编码导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水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畜肉》、《奥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生产单位代码规范》、《果品质量安全追溯产地编码技术规范》、《亚运会食品安全食品追溯编码规则》、《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相关指南和标准,旨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3,14,25-27]。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借鉴了欧盟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我国农产品质量快速溯源过程中电子标签应用指南》以及《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等规范和应用指南[3]。这些技术规范的实施,切实有效推动了我国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的顺利展开。近几年,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制假造假事件,逐步建立农产品产业链追溯体系。各省、市政府也将保证农产品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在龙头企业和部分农产品纷纷构建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以便实施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控制和可追溯性,确保了农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和消费安全。国家质检总局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条码推进工程”。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积极开展食品跟踪与追溯的情况下,国内部分畜产品、粮食、果蔬、中药材等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身份证[21]。农业部实施“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试点工作”,重点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2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7部委确定肉类行业作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启动肉类食品追溯制度和系统建设项目等[1]。国家条码推进工程办公室在山东省寿光市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实施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29]。北京市农业局与河北省农业厅建设完成的北京市农产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对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横跨生产、包装、加工及零售等各个环节,并覆盖蔬菜、水果、畜禽和水产等多个领域[27]。北京市2008年全面启用奥运食品安全监控和追溯系统,实施奥运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实现奥运食品从生产基地到最终消费地的全程监控[1,28]。上海市建立“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于2007年基本建成全覆盖的农产品身份网上查询系统[27]。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猪肉和无公害蔬菜安全追溯制度,推出网上无公害蔬菜订菜服务[30]。江苏南京市建立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站为监管平台,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IC卡管理体系。海南、福建等省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积极推动EAN-UCC系统在农副产品跟踪与追溯方面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7,30]。此外,国内一些大型的农副产品企业也积极采用RFID技术建设内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如北京市京裕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市第五肉联厂及上海五丰上食食品有限公司等[21]。其中典型性农产品追溯系统有中国产品电子监管网(/websiteserv/web/index.jsp)、国家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北京市农业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国肉牛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流通安全追溯系统()和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与召回公共服务平台(/)[3,28]。
篇7
1.梨树县食品药品监督局食品化妆品稽查分局,吉林四平 136500;2.梨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四平 136500;3.梨树县食品药品监督局食品化妆品稽查分局,吉林四平 136500
[摘要] 在学校中学生用餐的主要地点就是食堂,因此若食堂没有较好的管理措施就会造成学生在饮食过程中出现食物中毒以及消化道疾病等事故。即使当前学校一直在提高食堂的食品质量,但其食品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所以,针对学校食堂的食品生产,必须要从食品引进原料、加工、消毒以及工作人员卫生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好控制和把关,让食堂食品的安全得到保障。
[
关键词 ] 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b)-0076-02
当前的中小学内都在逐渐完善和提高其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并且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和饭菜质量工作的改善也比较明显。不过其中仍有部分中小学校出现食品安全的问题,不能严格管理学校食堂,还有的学校只注重经济利益,但却把学生消费者以及食堂的特殊性给忽略了,造成学校食堂内出现了诸多的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时间。这类型的事故不仅对当前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并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损坏学校的名声,影响颇大。近些年来我县的学校食堂在食品安全和卫生方面的改善工作效果还是比较良好的,在硬件、厨师等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不过要注意的是学校食堂安全问题中还有很多事件有待解决,本文对梨树县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调研,以此找出我县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管理的通病,为今后制定适合我县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管理法规提供依据,从而保障广大在校学生的饮食健康。
1我县学校食堂卫生安全调查现状
该调查的主要形式为调查问卷,对本县内的中小学的住宿生进行调查,将共计1000份问卷按照每个学校100份发放到10所类型不同的学校,其中回收的问卷为10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都为100%。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让学生对学校内食堂卫生工作进行评价,调查是匿名形式。根据其调查结果得知,当中有83.5%的学生都是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食堂吃饭,其主要结果和汇总报道如下。
①对学校食堂环境满意度的调查报告可知,其中认为环境可以的学生占到71%,另外认为食堂有着较好只需的学生占到65%;②调查对象中有61%的学生认为学校食堂服务人员没有较好的态度,另外还有41%的学生党认为服务人员的个人卫生较差;③被调查对象中有将近51%的学生都对学校食堂卫生近况持担心态度,而还有34%学生对于食堂内所使用餐具的消毒状况持未知态度;④被调查学生当中有48%比例的学生都认为食堂饭菜质量一般,有49%的学生认为饭菜还可以,认为食堂饭菜种类较少的学生占到47%,认为饭菜没有合理搭配的学生占到52%,另外认为其食堂三餐质量都不好的占到被调查对象的24%;⑤被调查学生当中有51%比例学生在其饭菜当中发现了沙子,发现饭菜内有头发丝的占到11%,发现虫子的占到8%,发现食堂的工作人员没有将卫生用品口罩或帽子戴上的占到35%;⑥在被调查学生当中,有35%的学生都认为其食堂卫生管理工作没有加好的三防措施,认为其管理和安全监督工作做得一般的学生占到33%;⑦ 被调查学生对于食堂就餐总体评价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能满意以及不满意的学生比例分别达到20%、54%、12%和14%。
2中小学食堂卫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劣质的食材和原料的使用
由于食堂选择的食材当中大多数都是由没有足够文化知识的农民进行种植,他们为了使得利益最大化,未能掌握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致使农产品中残留农药量和化肥量较高,进而导致农作物当中有着极高的化肥和农药残留。食堂制造食品过程当中上缴过高的费用以获得当地的承包权。因此他们开始使用较劣质食材以期望降低成本。例如购买的禽畜产品来源不明,蔬菜不新鲜等。
2.2 食堂管理秩序混乱,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
部分学校为了将食堂的使用资金节省下来,对于一些消毒、冷冻的设备投资过程中尽量降低消耗,进而使得食堂的硬件设备缺乏。有的学校食堂内出现冷藏设备损坏老化,食品保鲜温度达不到,同时食堂工作人员还没能及时发现问题,使得食品开始出现变质,进而使得学生食用之后出现食物中毒。有较多的学校食堂没有固定的洗、清、消毒等三池,特别是乡镇中小学校,大多数是洗菜与洗碗池共用。
2.3 食堂的饭菜营养搭配不合理、制作粗糙
为了降低食堂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多数学校都是避繁就简,对于食物的营养搭配和菜品变化没有过多注重,使得比如南瓜、冬瓜成为了食堂内的主要食材,另外也有部分学校食堂内的厨师没有较高的烹饪水平,做出的饭菜没有较好的味道,且忽略了学生的健康需求。例如在某镇的一所中学附近,校园周边的饭馆人来人往,但是学校食堂却是冷冷清清。
2.4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缺乏,卫生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学校并未将关于食堂卫生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作为主要活动持续开展,使得工作人员并不按照工作要求穿着工作服上岗,同时对于食品用具工作没有较好的消毒和摆放,使得食品长期在室温温度下暴露,例如食用油为劣质产品、土豆长芽还在食用等。
3中小学食堂的安全管理策略
3.1严格控制食品原材料,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学校食堂的食物中,如有毒蘑菇、河豚鱼、发芽土豆等有毒的动植物类、国家限量使用或禁止使用的添加剂、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材料以及农药超标的蔬菜都是能够造出学生食物中毒的原材料。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这些不合格的食品原材料都必须强烈抵制,让食堂员工对这些原材料的鉴别能力有所提升,同时还要了解供货商的实时情况和信息。对食品原材料的采购时应索要发票,加强工作人员对仓库食品的日常储存工作管理。
3.2 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学校食堂的基础设施
在各地的政府预算当中都应加入学校食堂的建设工作,让政府对食堂建设进行规划和立项,成立专门的资金项目来对学校食堂的相关设备进行采购,要求冷藏、消毒、净化饮用水等设备以及三防设施都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还要与当地食堂的基础设施相配套,还要成立专门的食品存放室、加工室、就餐室等,使用餐具必须要定时消毒。另外学校食堂对于自身的管理工作也应加强,防止各种问题出现。各部门将自身职能发挥极致,做到各尽其职,明确分工。工作人员平常也要多培训、多交流,对突发事件要及时有效的处理,把饮食安全工作责任和任务落实到人。
3.3 把好人员关和加工关,严格控制食堂承包问题
学校食堂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按照有关食品卫生法规要求进行操作,在掌握好食品卫生知识、烹饪知识以及职业道德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工作,同时工作人员也要有健康资格证,对个人和环境卫生也要注意保持。对于食堂食品的安全运输和消毒工作也要加强,对食品的加工过程也要注意卫生的保持。只有让食堂饭菜有安全保证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对其食品进行分类,以能调理出更好的营养搭配。与此同时,食堂不能只重利润而忽视了安全管理,要根据中小学生成长发育的特征,制定出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菜谱,以满足学生的营养需求。
3.4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
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规定,再和当地学校食堂的特点相结合,进而制定出于当地学校食堂相符合的《学校食堂卫生标准》,要求其标准包括食堂的选址、垃圾存放、污染源的影响、食堂的基本设备以及布局等等,向食堂的工作人员宣传卫生知识,让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制度执行,想当地教育部门等提供能够操作的相关信息依据,这也是卫生部门对于其食堂的规范管理的主要要求。同时,加强学校食堂的经常性卫生监督管理,对食堂布局、卫生设施等方面进行现场审查,符合要求者,发放卫生许可证,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杜绝无证经营现象。
4结语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的希望,而民以食为天。因此,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各个家庭的幸福,同时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和谐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完善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工作,让学生和教师的饮食都有保障,这也是教育工作当中的主要部分之一。学校管理层次和各级管理部门必须要密切关注食品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必须要及时解决,让学校食堂的卫生水平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让学生和教师都有一个健康、安全的饮食就餐环境。
[
参考文献]
[1]陈群.办好放心食堂 构建和谐校园—关于我县学校食堂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学校管理,2005(5):54-55.
[2]张占存.学校食堂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对策[J].医学动物防制,2009(4):294,296.
[3]徐新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 预防食物中毒发生[J].成才之路,2009(29):84.
[4]石燕.浅谈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体会与建议[J].西藏医药杂志,2009(3):54-55.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规制;供需均衡;效用最大化;演化博弈
中图分类号:F2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6003308
一、引言
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根据《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仅2011年1—5月经我国国内正规新闻媒体、网络媒介等渠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就高达499件,其中以人为使用非法添加剂、造假等原因居多。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并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2011年总书记强调要“严格把好食品安全关”;2012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如何健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监管职能成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及规制的一大难题。
现有文献从规制角度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的较多。一方面以定性研究为主,对政府监管或多中心治理模式以及我国转型时期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研究,还有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经验,提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1-2-3]。如袁文艺[4]利用模式分析法系统地归纳了中国食品安全管制的立法模式、机构模式和运行模式,并探讨了现行模式的缺陷,提出模式优化和转型的建议;刘亚平[5]根据我国已有食品安全规制经验及现实,认为政府需要转变理念,树立风险规制的意识;刘畅[6]根据风险社会理论,认为我国应建立以行政性规制为主导,以经济性规制为主体,以社会性规制为基础的多元化食品安全规制模式。另一方面以实证研究为主,将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或根据食品安全案例,从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变迁、政策实施、社会影响等方面,研究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途径[4-5-6]。如李怀和赵万里[9]利用规制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了我国食品安全制度的变迁,认为制约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是监管制度、激励制度和法律制度;曾蓓和崔焕金[10]通过回顾1978—2011年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政策调控历程,发现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内生性调控政策方面存在不足,外生性调控政策也存在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框架缺失等问题;刘任重[11]以博弈论为工具,构建了政府与食品生产企业的静态博弈模型,通过引入罚金、公众满意度变量,考察企业间重复博弈机制,得出奖励与政府监管的搭配使用可以引导企业选择生产安全食品的策略;王能和任运河及穆秀珍等[12-13]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检验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及规制的效率,认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效率有一定提高。
现有关于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相关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而定量研究以实证分析或政策制度演变为主,数理研究以博弈论为主要工具,少有研究以食品安全规制环境不同为背景,从食品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两个角度建立模型研究食品均衡数量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结合演化博弈论,探寻我国食品安全规制中微观视角的影响因素及其改进途径。本文拟基于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和消费理论,利用优化模型分析食品安全规制较弱和较强两个不同环境下食品均衡数量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演化博弈分析食品生产企业的稳定策略,最终从企业、消费者和市场的角度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建议。
二、不同食品安全规制环境下的模型构建及分析
将市场上的生活必需类食品按照是否安全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无安全问题的食品;第二类食品中存在含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并且假设两类食品具有一定互补性,比如主副食品之间的关系。但由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只能通过某些公开信息将食品区分为上述两大类,但并不能确定第二类食品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具体食品。同时假设这两大类食品市场是近似完全竞争的,并且总体上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量与企业的产出量是近似相等的。
假设食品生产企业对应的产出变化率是由单位生产成本(含分摊的规制成本)和价格所决定的[7],具体为:
其中,γ是调整系数,ci是第i大类食品的平均单位生产成本,Qi是产出量,pi是第i大类食品的平均价格,且ci
本文参照文献[7]用Stone-Geary效用函数表示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即:
其中,βi是第i类食品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占总效用的权重,且 00(Qi=αi函数无意义不考虑)。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效用函数的具体表达式(2),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是二阶可微的凹函数。因此,由消费者效用函数的一阶最优性条件求得的各类食品需求量就是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食品需求量。
根据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度的不同,设有A类和B类两类消费者,其中A类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度较低,B类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度较高;MA和MB分别表示A和B两类消费者对食品的消费支出。
1.食品安全规制较弱环境下的模型分析
如果市场上对食品安全监管不完善,例如存在较大监管漏洞、制度缺陷时,在这种规制程度较弱的环境下,A类消费者因风险感知度较低,所以他们对前述划分的第1类和第2类食品的消费无显著差别,因此在食品支出约束下其效用最大化模型为:
因为B类消费者风险感知度较高,所以在食品安全规制较弱环境下B类消费者对第1类食品和第2类食品是有显著差别的。对应B类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中,第1类食品需求量的效用没有变化,第2类食品需求量的效用有所减弱,减弱的程度依据该类消费者对第2类食品风险感知度而定。为简化分析,假设减弱程度用(1-z)衡量,且0
建立模型(6)的拉格朗日函数并求解可得:
综上分析可知:在食品安全规制较弱环境下,随着时间趋近于无穷大,市场上第1类和第2类食品数量分别收敛于均衡数量
2.食品安全规制较强环境下的模型分析
如果市场上食品监管较为完善,即规制程度较强时,第2类食品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将极大程度地减少,假设该环境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规制的作用完全信赖,则B类消费者将具有与A类消费者相似的效用函数,而不会减弱对第2类食品的消费。对A类消费者来说,他们的效用最大化模型与模型(3)相同,结果同式(4)和(5)。
对B类消费者来说,其效用最大化模型如下所示:
综上分析可知,在食品安全规制较强环境下,随着时间趋近于无穷大,市场上第1类和第2类食品数量分别收敛于均衡数量Q—*1和Q—*2。
3.不同规制环境下均衡数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比较分析
根据食品安全规制较弱和较强两种不同环境下的均衡数量分别为Q—*i和Q—*i,(i=1,2)。第1类食品的均衡数量具体如式(21)所示:
Q—*1=β1c1[M-(αA2+αB2z)p2]+α1(1-β1)Q—*1=β1c1(M-α2p2)+α1(1-β1)(21)
根据式(21)进行比较可见Q—*1
并且由式(21),经计算整理可得:
(1)规制较弱环境下第1类食品均衡数量是由β1、c1、M、αA2、αB2、z、p2和α1所决定的。经计算整理可得:Q—*1β1的正负不确定;Q—(2)规制较强环境下第1类食品均衡数量是由β1、c1、M、α2p2和α1所决定的。经计算整理可得:Q—*1β1>0;Q—*1c10;Q—根据上述分析可见:
第一,无论食品安全规制环境是强还是弱,第1类食品的均衡数量都会随着第1类食品的单位生产成本的上涨而减少;随着消费者在食品上总支出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第2类食品价格的上涨而减少;随着消费者对第1类食品的最低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在规制较弱环境下,第1类食品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占总效用的权重,对第1类食品的均衡数量的影响正负是不确定的;而其对规制较强环境下第1类食品均衡数量的影响是正的,即随着第1类食品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占总效用权重的增大,第1类食品均衡数量随之增加。
第三,无论食品安全规制环境是强还是弱,第1类食品的均衡数量都受到消费者对第2类食品的最低需求量的负向影响,但不同的是弱规制下这种影响是由A和B两类消费者分别对第2类食品的最低需求量的不同负向影响所决定的,而强规制下A、B两类消费者的负向影响是相同的。
第四,由于B类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度较高,因此在规制较弱环境下,第2类食品消费给其带来的效用有所减弱,随着减弱程度的降低,第1类食品的均衡数量会随之增加;而在规制较强环境下,第1类食品的均衡数量不受该减弱程度影响。
根据不同规制环境下第1类食品均衡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说明:首先,无论食品安全的规制环境如何,第1类食品的均衡数量受到其单位生产成本的影响为负,食品消费支出的影响为正,与第1类食品有一定互补性的第2类食品价格和第2类食品的最低需求量的影响为负,第1类食品的最低需求量的影响为正,这些都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其次,在规制较强环境下第1类食品的均衡数量受其占总效用权重的影响为正,即消费第1类食品数量增加,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而在规制较弱环境下这种影响是不确定的。最后,在规制较弱环境下B类消费者对第2类食品风险感知度越弱,即消费第2类食品的效用减弱程度越小,则会相应增加与其具有互补性的第1类食品的均衡数量。
对于第2类食品的均衡数量具体如式(22)所示:
Q—*2=β2c2(M-α1p1)+(αA2+αB2z)(1-β2)Q—*2=β2c2(M-α1p1)+α2(1-β2) (22)
根据式(22)进行比较可见Q—*2>Q—*2,说明食品安全规制较强时第2类食品的均衡数量小于规制较弱环境下第2类食品的均衡数量。这主要是由于食品安全规制较强时,消费者能够明确区分安全和非安全性食品,进而减少对含有安全隐患性食品的第2类食品的消费,导致其均衡数量减小。
并且由式(22)经计算整理得:
(1)规制较弱环境下第2类食品均衡数量是由β2、c2、M、α1、p1、αA2、αB2和z所决定的。经计算整理可得:Q—*2β2不确定;Q—*2(2)规制较强环境下第2类食品均衡数量是由β2、c2、M、α1、p1和α2所决定的。经计算整理可得:Q—*2β2>0;Q—*2c2
三、第2类食品生产企业的演化稳定性分析
由于第2类食品中既有安全食品又有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假设食品是否安全主要是由生产企业的行为所决定的,并且他们是有限理性的[8]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行为主体不可能总是冷静地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因此他们都是有限理性的,必须考虑到博弈参与者的决策可能受到很多暂时性的非理性因素的干扰。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ESS)是指群体达到一种能够消除任何小的突变状态时所选择的策略。与经典博弈论不同的是,该理论假设参与者是有限理性的,主要利用动态方法研究群体达到均衡的行为调整过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经济主体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6]。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当遇到复杂问题时,参与者往往是凭着直觉采取行动,或是对其他成功者的模仿等行为方式,而这种过程往往是不断追寻和学习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采用高收益策略的群体在整个种群中的比重会慢慢上升,直至达到演化稳定策略[17]。因此,下面利用演化博弈分析第2类食品生产企业的演化稳定性。
因为生产企业是有限理性的,所以有一部分企业会选择负责的生产行为,而另有一部分企业会选择不负责的生产行为,两种行为之间的策略选择是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假设采取负责生产的企业比例为δ,那么采取不负责生产的企业比例为(1-δ)。则第2类食品生产企业的博弈收益矩阵为:
1.当价格相同时食品生产企业的演化稳定性分析
采取负责和不负责生产行为的第2类食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分别为∏—和∏—,这与上述两种规制较强和较弱环境下的第2类食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为相对而言,在食品安全监管较为严格的条件下食品生产企业会更负责地生产,以免遭受严厉地违规惩罚而得不偿失;否则在监管存在漏洞,规制较弱的条件下食品生产企业会倾向于选择机会主义行为,为利益而不负责生产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现。因此,本文借助于前述两种不同规制环境下分析结果,表示食品生产企业利润,即∏—和∏—,各参数及假设条件都保持不变。同时假设采取不同生产行为企业的食品价格是相同的,即p2没有差别,近似完全竞争性市场。则他们的利润具体如下:
其中,c—2和c—2分别表示企业负责地生产和不负责地生产所对应的第2类食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且c—2=c0-Δc0,说明企业采取不负责生产行为时其单位生产成本小于采取负责生产行为时的单位生产成本。
根据上述博弈收益矩阵得到企业采取负责生产行为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分析该复制动态方程,如果dδdt=0,则δ=0和δ=1是两个稳定状态。根据式(26),以及前面关于参数的设定和假设条件有dδdt
图1 价格相同时相位图
说明当第2类食品生产企业对应的食品价格都相同时,则采取负责生产的企业比例会随时间逐渐减小直至为零,最终第2类食品生产企业都将选择不负责地生产,此时第2类食品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致使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2.当价格不同时食品生产企业的演化稳定性分析
假设采取不同生产行为的企业的食品价格是不同的,即p2有差别,说明此时食品生产企业能够通过差别定价将第2类食品中安全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进行区分,则采取负责生产行为企业的食品价格p—2更高,采取不负责生产行为企业的食品价格p—2更低,因此可令p—2=p0-Δp0,代入式(23)和(24),整理复制动态方程有:
dδdt=δ(1-δ)f(z)(27)
其中f(z)具体表示如下:
f(z)=(p—2-c0+Δc)[(1-1z)(1-β2)αB2+(β2p—2-β2p—2)(M-α1p1)]+2(Δp-Δc)[α2+β2p—2(M-α1p1-α2p—2)] (28)
分析复制动态方程,如果dδdt=0,则δ=0和δ=1仍是两个稳定状态。同时由式(28)可见,若Δp>Δc,则有当z=z*时f(z*)=0。
其中
z*=11+2(Δp-Δc)[α2+β2p—2(M-α1p1-α2p—2)](p—2-c0+Δc)(1-β2)αB2+(β2p—2-β2p—2)(M-α1p1)(1-β2)αB2(29)
由于0
2(Δp-Δc)[α2+β2p—2(M-α1p1-α2p—2)](p—2-c0+Δc)(1-β2)αB2
整理式(32)可得:
Δc
因此当食品生产企业的定价有差别时,并且负责和不负责生产的成本差额与价格差额满足Δc
(1)当z=z*时,则dδdt=0,这意味着所有的(δ,1-δ)的初始状态就是演化稳定策略。此时相位图如图1所示。
图1 价格不同时z=z*的相位图
(2)当z>z*时,则dδdt>0,因此δ=1是演化稳定策略,说明采取负责生产的企业比例会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增大直至为1,最终第2类食品生产企业都将选择负责地生产。此时相位图如图2所示。
图2价格不同时z>z*的相位图
(3)当z
上述三种情况说明:当企业负责和不负责的生产行为对应的成本差小于价格差的一定比例的条件下,食品风险感知度较高的消费者消费第2类食品的效用减弱程度等于某一给定值时,当前的负责和不负责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的初始状态即为演化稳定策略,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减弱程度小于某一给定值时,企业最终全部选择负责地生产是演化稳定策略;减弱程度大于某一给定值时,企业最终全部选择不负责地生产是演化稳定策略。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对减弱程度临界值(1-z*)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有:由式(29)可得,风险感知度较高的消费者消费第2类食品的效用减弱程度临界值是由β2、c0、Δc、α根据上述分析可见:
第一,效用减弱程度临界值随着第2类食品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占总效用权重的增加而上升;随着食品的单位平均生产成本的上涨而上升;随着A类消费者对第2类食品最低需求量的增加而上升;随着不同生产行为的单位生产成本差额的上涨而下降。
依据上述结论可见,第2类食品的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程度越强,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越会受到消费者关注和监督,社会舆论等压力,监管部门的严格规制将使得选择负责生产行为的企业比例逐渐增加,最终实现δ=1的演化稳定均衡。企业生产食品的平均成本越大,将提高食品生产企业的准入门槛,食品生产行业整体质量提高,最终实现δ=1的演化稳定均衡。而负责和不负责生产行为的成本差额越大,将使得更多的食品生产企业铤而走险,实施机会主义行为进行不负责地生产,因而选择不负责生产行为的企业比例逐渐增加,最终实现δ=0的演化稳定均衡。食品风险感知度较低的消费者对第2类食品最低需求量增加时,将对企业具有激励作用,选择负责生产行为的企业比例增加,最终实现δ=1的演化稳定均衡。
第二,效用减弱程度临界值受到消费者食品总支出、消费者对第1类食品最低需求量和第1类食品价格影响的正负都与{(1p—2-1p—2)c0-(1p—2+1p—2)Δc}的正负相同。说明效用减弱程度临界值受上述三个因素影响的正负是一致的,但由上述参数取值组合而定。
第三,第2类食品的平均价格,企业差别定价时的价格差额和B类消费者对第2类食品最低需求量,这些因素对效用减弱程度临界值的影响正负是不确定的。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1.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将生活必需类食品按照是否安全划分为第1类和第2类两大类,结合由单位生产成本和价格所决定的食品生产企业产出变化率,以及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度不同的A和B两类消费者在食品安全规制较弱和较强两个不同环境下的效用最大化模型的分析,讨论了两类食品的均衡数量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含有安全隐患类的第2类食品生产企业的演化稳定性。
首先,通过分析食品安全规制较弱和较强两个不同环境下两类食品的均衡数量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主要结论表明:
第一,食品安全规制较强时不存在安全问题的第1类食品均衡数量大于规制较弱时该类食品的均衡数量;食品安全规制较强时含有安全隐患的第2类食品均衡数量小于规制较弱时该类食品的均衡数量。
第二,无论食品安全规制的强弱如何,两类食品的均衡数量都随着各自单位生产成本的上涨而减少,随着对方价格的上涨而下降,随着食品类消费支出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消费者对其最低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消费者对另一类食品最低需求量的增加而减少。
第三,在规制较强时,两类食品的均衡数量随着其给消费者带来效用的比重增大而增加。
第四,在规制较弱时,食品风险感知度较高的消费者对含有安全隐患的第2类食品的规避程度越弱,相应地不存在安全问题的第1类食品的均衡数量会增加,而含有安全隐患的第2类食品的均衡数量会减少。
其次,针对含有安全隐患的第2类食品生产企业在价格相同和不同时,企业采取负责和不负责两种生产行为的演化博弈均衡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表明:
第一,当含有安全隐患的第2类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价格相同时,食品生产企业都将选择不负责地生产,这是该种情况下的演化博弈均衡策略。
第二,当含有安全隐患的第2类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价格不同时,且企业负责和不负责的生产行为对应的成本差额小于价格差额的一定比例,若食品风险感知度较高的消费者消费该类食品的效用减弱程度等于某一给定值时,当前的负责和不负责生产企业所占比例的初始状态即为演化稳定策略;若减弱程度小于某一给定值时,企业最终全部选择负责生产是演化稳定策略;若减弱程度大于某一给定值时,企业最终全部选择不负责生产是演化稳定策略。
第三,对效用减弱程度临界值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它随着第2类食品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所占权重增加而上升;随着食品的单位平均生产成本的上涨而上升;随着食品风险感知度较低的消费者对该类食品最低需求量增加而上升;随着不同生产行为的单位生产成本差额的上涨而下降;效用减弱程度临界值受到消费者食品总支出、消费者对第2类食品最低需求量及其价格的影响正负是一致的,但确切方向由参数的具体取值所决定。
2.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食品安全规制环境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等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其它社会组织包括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等共同参与监督治理,我国食品安全规制将不断增强,在这一条件下含有安全隐患的食品消费量将减少,安全食品的消费量将增加。
第二,应减少安全与非安全食品的生产成本差额。食品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升级、生产规模化调整等方式降低安全食品生产的单位成本,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对优质食品生产企业实行适当的补贴优惠等政策措施,并在物流、批发零售等流通环节降低其成本,进一步缩小他们与生产存在安全隐患食品企业的成本差额。在减小优质食品生产企业相应成本的同时,严格控制生产非安全食品的相关成本,尤其要加大对非安全食品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这样可以增加其机会成本,也从另一方面缩小了安全与非安全食品的生产成本差额。
第三,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度应适当。通过不断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加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量,将有利于安全食品消费量的提高;但同时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安全食品供需双方的行为,因此生产企业要加强自身食品信息的公开度;监管部门要提高监管有效性,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通过提高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识别能力,加强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正确认识,实现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有效供需模式。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认识要适当,不能盲目或过度地看待当前非安全食品的严重性。
第四,增强市场对食品安全性的有效区分。食品市场应提高对各类食品的有效区分,通过差别定价、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等相关信息的透明度、加强检验检测等途径,对各类食品生产企业形成一定威慑力,加速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产业化、安全化进程。参考文献:
[1]
王耀忠.食品安全监管的横向和纵向配置——食品安全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5,(12):64-70.
[2]林闽钢,许金梁.中国转型期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规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8, (10):48-51.
[3]Wanich,J.J.The Impact of Food Safety Standards on Processed Food Export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J].Food Policy, 2009, 34(5): 447-457.
[6]刘畅.基于风险社会理论的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模式之构建[J].求索,2012,(1):149-151.
[7]Cope,S., Frewer,L.J., Renn,O.Potential Methods and Approaches to Assess Social Impacts Associated with Food Safety Issues[J].FoodControl, 2010, 21(12): 1629-1637.
[10]曾蓓,崔焕金.食品安全规制政策与阶段性特征:1978—2011[J].宏观经济,2012,(4):23-28.
篇9
这是一次痛苦而艰难的转型。在国家经济能力有限的前提下,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西方通行的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以下的时候,政府对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保障发展相对较慢;到了人均GDP3000美元以后,这方面的投入才会大幅增加。2005年,我国人均GDP1700美元。
意味着我们对公共服务不应有过多的需求吗?事实恰恰是,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增长前所未有,他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最基本的保障,需要基本的安全,需要提高受教育的程度,需要好的生态和社会环境,从生存到发展,强烈而迫切。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远远滞后于现阶段的需求。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增长与公共产品的短缺成为当下社会最急需解决的矛盾。
2006年,中国财政预算安排发生了显著变化,支出安排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其中,支农、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和科技等重点支出,比总支出增长率高3.5个百分点。
然而,《小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的答案仍让人感到忧虑。
服务型政府口号下的尴尬
尴尬一:80%受访者拒说满意
从最基本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安全生产以及社会安全等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难尽人意。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公共安全、环境卫生、就业服务、公共交通、公共事业等八个公共服务领域中,“您对哪些领域表现较为满意?” 80%以上的受访者拒绝作答,在他们看来,无论哪一个领域,都很难让他们感到满意或较为满意。仅有17.5%的人作出了选择,在他们看来,公共交通被认为是较为满意的。尽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在过去一年,政府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
2007年1月1日,北京出台的《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正式施行,宣告北京公交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结束。为此,北京市财政在今年将投入116.5亿元用于本轮改革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交部门的亏损补贴。北京市政府还将投资1000余亿元人民币用于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改善。这意味着通过政府补贴北京市民可以享受价廉质优的公交服务。
2007年1月10日,中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对外宣布:从今年起,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实行上浮制度。春运涨价长达6年的历史就此画上句号。
这一切无不让民众拍手称好,然而,担忧并不因此而完全消除。不少受访者发问,北京每年都能拿出100多亿来进行补贴吗?这是一次为了解决奥运会期间的拥堵而进行的短期行为吗?其他的大中城市有望效仿吗?春运票价虽然不涨了,但年复一年的拥挤和混乱,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呢?什么时候我们终于不需要穿“纸尿裤”踏上春节回家之路?
市场化似乎是最好的出路。不仅仅在公共交通领域,一直由国企垄断经营的城市水、电、气等城市公用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服务领域亦是如此。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挖掘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但前提是,政府部门不放弃制订公共政策的责任。政府的责任必须得到强调,才能避免市场化对公共利益的忽视和市场化带来的公共责任的缺失。公交服务市场化改革的失败有这方面的原因。
在《小康》调查中,“您认为所在地区的自来水、电力、电信等供应情况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在价格的合理性方面、服务人员的态度和专业性方面需要改进。而这都是缺乏竞争的垄断所带来的弊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在垄断领域政府缺乏市场化的动力。如何改变政府部门自身的利益化倾向是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政府的越位就无法避免,实现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从低效政府向有效政府的转变也就遥遥无期。
尴尬二:公共投入不均衡
但在更多的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不能期待通过市场化得以解决,譬如被证明失败的教育市场化和医疗市场化改革。在所有属于基本民生类的公共服务体制中,政府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可能推给企业或任何机构,更不可能留给老百姓自行承担。这些领域的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让老百姓苦不堪言,也因此深受百姓关注。《小康》调查显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公共安全是人们最关心的四种公共服务。
而恰恰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教育三个领域,情况不容乐观。《小康》在调查问卷中问:“目前为止,您享有几项社会保障项目?”结果显示,35.7%的城镇居民无任何社会保障,享有两项社会保障的约为17%,享有一项和三项的均在15%左右。相对贫困的广大农村,情况更令人担忧,高达78.6%的人无任何社会保障。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在持续加大,但是该项投资占GDP的比重仅为2.6%,仍然距离中等发达国家甚远。
“如果得了病,您担心看不起病吗?”92.3%的城镇居民非常担心或比较担心,而在农村,这个比例更高,将近98%。这几乎没有多大意外,“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了顽疾。而公共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也已经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2006年9月,前卫生部前副部长殷大奎引用中科院一份调查报告中的数据:在中国政府投入的医疗费用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的。全国13亿人所享受的医疗费用仅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的1/4。
尴尬三:公安城管形象受考验
公共安全是受访者关心的第四大问题,尤其是广州市民。2006年,广东公安厅长称,广州是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一时成为全国的笑柄。即便根据最新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度,广州的公共安全状况有好转,但广州市民似乎并不因此而买公安部门的账。
事实上,根据《小康》在全国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安在百姓心中的形象离满意还是有一段距离的。《小康》问,“您对以下哪些行政部门的服务相当不满意?”结果显示,在地方政府、公安、法院、税务、城管等将近16个司法行政部门中,受访者较不满意的是地方政府、公安部门,城管紧随之,然后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在受访者的不满意排序中,城管位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前,这是一个不小的意外。毕竟,食品安全关乎所有人,而与城管直接相关的只是少数群体,况且,2006年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但从另一个侧面似乎说明,关乎少数弱势群体的城市管理制度,在挑战社会容忍的底线。
2006年12月12日,北京海淀区城管干部李志强被害案在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小贩崔英杰被控故意杀人罪,等待他的最坏结果可能是死刑。
据说,李志强是北京城管成立8年来第一个牺牲者,但没有人统计过,全国在城管执法中身受重伤甚至死亡的小贩数目。
从城管执法的手段,到城市管理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再一次遭受质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城管或是小贩要为此而牺牲。
尴尬四:地方政府重经济轻服务
现代政府行政改革的方向应该是为公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但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认为,那是针对发达地区提出来的,在像宿迁那样的欠发达地区,还没到这个阶段。在国家尚未形成可持续的支持公共服务的财政体制之前,地方政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政府要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GDP又是衡量政绩的标准。所以,地方政府的重心仍然在经济建设。
篇10
论文摘要:随着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农产品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相应地占世界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的份额也在迅速提高,因此,积极关注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的现状,对当今亚须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办法和对策,这既是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更好地维护我国的权益的根本所在。
随着基因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而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2000年世界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达到5600亿美元,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基因生物工程技术有关。因此,转基因食品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焦点。这种现状对作为传统的农产品贸易(出口)大国的我国在该领域保持并扩大份额无疑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积极关注和预测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研究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中的有关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尤其是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已日显紧迫。
一、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
基因(gene)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dna双螺旋结构片段。无数特定的基因相互连结,构成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转基因(genetransfer)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中,使其生物性状或机能发生部分改变的过程。以转基因生物体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
自从198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以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争论甚为激烈,逐步形成了支持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支持方的观点为:(1)转基因技术可增强粮食产量,减少食品生产的投人,有助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间题;(2)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抗病虫害特性,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3)可以利用某些基因增加食物品种,使食物更加可口;(4)转基因技术可准确地生产人类想要的动植物品种,克服传统嫁接及杂交技术的不确定性,使癌症等顽症的治疗可望取得突破。反对方的观点为:(1)转基因技术使不同物种的基因相互融合,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引起生物学上的混乱;(2)转基因食品可能存在毒性问题,疾病可能有很长的潜伏期,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长期影响难以确定;(3)一些人对转基因食品存在过敏反应;(4)转基因食品的营养作用、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对环境的威胁等问题还未得到证实或解决;(5)一些实验已经表明了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影响。上述两派观点争论至今,双方都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因此,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尚有待时间来证明。
二、当前国际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顷,1999年底达4000万公顷,2000年约为4500万公顷,增长十分迅速。进人21世纪以来,其发展势头更是迅猛。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最先进的国家。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ss%的大豆、45%的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到2019年将达到7s0亿美元。专家预计,在本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
1997年初,欧盟以安全为由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玉米,使美国出口商每年蒙受约2亿美元的损失。美国要求其出口商向欧盟提供他们出口的玉米并非转基因产品的证明,但欧盟只认自己的检验标准。1999年7月,欧盟环境部长们决定无限期延长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禁令。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受欧洲国家和本国市场抵制的影响,2000年全美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锐减了24 %,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比例已由1999年的55%下降到2000年的48%转基因大豆则由1999年的57%降至2000年的52%。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方面的研究与开发也有较大进展。中科院植物所提供的资料表明,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品种的转基因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转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图谱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目前我国只有抗虫面、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和延熟番茄等少数品种进入了商业化生产阶段。据国外一家研究机构发表的报告,1999年中国种植了3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较1998年增长了2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主要品种是棉花。该报告表示,目前中国转基因农产品的播种面积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居全球第四位。另外,我国在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据报道,国家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日前利用改进的plr结合核酸杂交技术,从一批进口大豆中成功检测出了转基因成分。此外,广东、江苏等省的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也具备了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能力。
三、各主要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立场
在世贸组织的现有多边贸易协议中,与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有关的协议有二,即《卫生与植物检哭刻昔施协议》( sps)和《技术贸易壁垒协议》(tbt)。前者规定:各成员国为保护境内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或健康,可以采取必要的检疫措施,并允许各成员国在认定某种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时,自行制定本国的规则并建立相应的贸易壁垒。后者规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必须有合理的目的,而且实施的成本必须与目标相称。具体到转基因食品,由于各种观点的科学依据不足,人们的认识不同,现有多边贸易协议的规定过于模糊,解释空间过大,对转基因食品缺乏约束力。
由于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疑虑,世贸组织有关协议的规定不甚严密,以及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世界各主要农产品贸易国都对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采取了不同立场,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国际贸易争端不可避免。以下为各主要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立场:(1)美国:在生产、流通中不给予任何限制;不人为划分消费食品是否属于转基因种类;基因改造作物毋须用标签注明;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对转基因食品施加贸易壁垒。(2)欧盟:对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持谨慎态度;要求在其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产品加贴标签,提醒消费者可能存在风险;强调世贸组织成员国应有权采取预防性措施,主张制订有关生物标签的多边规则。(3)英国:支持发展生物科技,但在没有证据显示基因食品是否有害的情况下,对转基因食品持谨慎态度;大型连锁超市和餐厅不得出售经基因改造的玉米、大豆等食物,多数地方禁止学校和老人院的餐厅使用转基因食品;自1999年9月起,饮食行业必须在菜单上标明食品里转基因成分,否则罚款5000英镑。(4)俄罗斯:不明令禁止转基因食品上市销售,但对2000年7月1日前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有在包装上做出提醒性标记的要求;从2000年7月1日起,没有做出提醒性标记的转基因食品将禁止上市。(5)日本:持较为中立的立场,一方面对转基因食品有进口需求,另一方面对其安全性又有所顾虑;规定采用基因技术获得的农作物及食品不能作为绿色食品;2000年4月公布30种转基因食品目录,对目录中列明的品种需要加注标签。
据上可知,对转基因食品所持的不同观点和立场,将直接决定一国或地区对此所采取的不同的政策。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在转基因技术开发领域一直处于国际前列的国家,极力主张对转基因食品采取宽松的管理。美国作为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生产的积极倡导者,认为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与非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没有实质的区别,转基因食品是一种科技创新,是用现代科技去加快自然选择的过程,只要转基因食品通过新成分、过敏原、营养成分和毒性等常规检验,就可以上市。
二是欧盟内部大多数国家奉行较为严厉的管理制度。基本的认识是,在转基因食品(作物)拥有众多优越性,如遗传性稳定,有利于保护环境,加快光合作用,提高作物抗病害、抗盐碱、抗干旱的能力,增强作物产量等等的前提下,其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至少存在着潜在的、不清晰的危害性,而对此则需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的发展来加以进一步的证明,除非有技术的证据支持,并足以表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否则将不改先前的严厉的管理措施。
三是相对于美国和欧盟,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应用性开发较晚,相应的管理法规和措施尚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这些国家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权衡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利弊,往往采取较为温和的政策和措施。基本的观点是,转基因食品(作物)是未来农产品发展的必然方向,虽然目前尚存在一些较模糊的、不确定的、不安全的因素,但只要深人研究,趋利避害,就一定能在避免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转基因食品(作物)的发展,同时又满足本国及世界经济未来发展对粮食产量的进一步要求。
四、我国的相关对策分析
各国在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之争。各国经济发展程度的不一致,转基因技术水平的差异,以及产业规模的不同,更加剧了各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市场决定观念,欧盟及其他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抵制,究其实质,则是对美国在这一领域垄断优势的抵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鉴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长期影响,世贸组织各成员国在短期内不可能在科学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因此难以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各成员国只能自行制定相应的贸易标准和政策。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大国,应尽早制定有关转基因食品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法规。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出相应的对策安排:
1. 对转基因食品的政策选择。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对转基因食品的政策选择上有三种模式或路径:一是将转基因食品视同其他普通农产品,对其进口不加管制;二是采取“二嗯英”模式,禁止转基因食品的进口;三是在严格检疫的前提下,有条件地允许转基因食品进口,并在进口的转基因食品包装上作出提醒性标记,让消费者判断是否购买。不难发现,第一种选择可能对我国农业带来巨大冲击,导致某些农产品市场最终被几个拥有转基因技术的跨国公司所垄断,以致对经济安全造成影响;第二种选择可能会给我国对外谈判、履行承诺带来很大压力,并可能引发贸易战;第三种选择符合国际惯例,可能是对我国较为有利、可进可退的政策选择。此外,对进口农产品进行严格的转基因检疫,张贴提醒性标记,会加大进口商的成本(约增加10%左右),消费者也可能会持慎重态度,从而削弱进口农产品的竞争力,以维护我国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 上一篇:2017年个人工作总结
- 下一篇:学校法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