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的民俗范文

时间:2023-04-06 09:2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雪节气的民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雪节气的民俗

篇1

首先,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华南,北回归线横贯全区中部,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常年植被丰富、物种多样、草木长青、空气湿润。同时,广西地处中国东南亚沿海和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这不仅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在地域上经济贸易的口岸;更是当今我国与他国文化艺术交流的“丝绸之路” 。其自然的湿度与温度非常适合于生漆的结膜与干燥,另外在国家大力发展北部湾的政策下,加强了东盟与东南亚各国的国际来往,形成联系中国——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从而有利于广西的漆画艺术与东南亚国家的漆画艺术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可成为传播漆艺文化的一个中国窗口。这为广西发展漆画艺术,开创漆画教学提供非常有利的条件。在中国当前大推文化建设,各级部门也重抓文化建设发展的形势下,广西也加强了对广西漆画艺术及教育教学的重视,广西的漆画人员也日益增加,主要都集中在广西高校与职业技术院校等,分布在南宁、桂林、柳州等城市的各级院校里,他们长期在努力创作的同时,还一直在默默地参与着漆画教育教学等工作,培养着漆画艺术的新生力量。

其次,广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生态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世界级的自然山水风光等资源珍稀可贵,从以上来看广西又具有非常有利的文化资源优势。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并且大多数地区是各民族杂居,而广西是少数民族比较多的一个行政自治区,世居的民族就有壮、瑶、苗、侗、回、京、水、仡佬、仫佬等11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现在许多流行的观点是将少数民族的元素运用到现代艺术与设计中去,使民族元素的兴起为现代艺术激起了一阵新的民族艺术热。广西少数民族元素主要体现在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蜡染、民族织锦、民族刺绣、民族金银器、民族日常器皿与工具等方面,经过长期的传承与实践,每一方面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与经验。广西少数民族元素具体表现为:风雨桥、鼓楼、吊脚楼、壮锦、绣球及广西民族服饰、刺绣、蜡染、金银器等图形纹样等。这些元素在现代绘画艺术及当代艺术设计中,其宝贵的文化与经验必将为当代艺术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另外,大家都知道与广西相邻的异国——越南,它的磨漆画不仅影响到东南亚当代艺术,甚至对当前世界艺术的影响也都是巨大的,这些不得不让从事漆画艺术的艺术家深思。广西与越南内陆相连,在人文地理、地域特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很明显,越南的磨漆画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艺术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为什么越南能将漆画艺术发展推到如此高度?为什么我们广西不能多去借鉴与学习它的经验与方式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和越南漆画艺术家一样去发展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漆画艺术呢?对此,我们都应该值得好好去深思。立足于广西,发展广西特色的漆画艺术教育,必须研究广西地域文化与漆画教学相结合,探讨广西地域性漆画创作与地方特色的漆画教育。

二、广西少数民族元素与漆画教学结合研究心得

(一)立足于本土、本族文化,强调漆画发展的特性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艺术,漆画教学应多着手于本土文化。大地孕育万物,万物通过大地源源不断地提供水分、营养等才得以繁荣昌盛,若一旦万物离开它赖以生存的土地,其结果是日渐枯萎,最终导致灭亡。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要在国内外立足,其独特的个性不能忽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对地方特色及地域文化的赞美与肯定。艺术界都知道吴冠中先生画了许多江南水乡的画,画中都充满一种浓郁的中国江南水乡的气息,他所表现的画面是那么的自然与生动,真让人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那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那里所有的一切都有他许多美好的回忆与独特的生活感受,所以我们从作品中能强烈地感受到江南那浓郁的水乡文化的特色。回想一下,反过来如果你连自己身边的本土文化的东西都不去把握,而去钻研一些陌生的非本土文化,其结果除了模仿他人之外,还能有什么?是否会引起他人的艺术共鸣?作为漆画教学的发展,笔者认为应多注意发展本土文化,特别是民族文化,要强调地方区域性特色。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艺术,一定要具有本民族的面貌特征。中国有着无比丰厚的文化遗产,其艺术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体系和传统。这为地域特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文化营养和生根发芽的土壤。因此,我们的漆画教学应多立足于本土民族文化,多深入生活,学习传统,去挖掘本土民族文化的精髓,最后将其体现于艺术的实践中。

漆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它本身存在和区别于其他画种,最主要在于拥有其独特的本体语言,漆画的本体语言我理解首先应该体现在“漆性”方面,所谓的漆性其实讲的就是材料的特性,也就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它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根本所在。如何建立漆画的语言体系?笔者个人比较主张“和而不同”艺术思想。人们常说“大美无疆”,它说明了大的艺术美是无界的,各艺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都必须遵循艺术的规律与审美,并且各艺术门类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与借鉴,这是一种“和”的统一;人们常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是强调艺术的变化与区别,正因为有了变化与区别,才能产生各画种的区别与不同,这是一种“不同”的变化。地域性文化的挖掘与学习正好体现了这种不同与特色性的思想要求。所以各画种既要遵循艺术规律与审美,又要强调各自的不同与地域特色,然后才能形成各自的语言体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漆画也是如此!

(二)漆画教学应坚持漆画的本体语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科技、新技术、新材料都在飞速地发展,漆画的发展必将受到影响,对新工具、新材料、新技术等的开发与利用也成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研究与实践的新课题。发展一些新的工具设备,需要注重方式方法,需要有一定绘画的直觉,跟技术有关系。在工艺上,人对材料自然规律的遵从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是支配欲遵从的结合。其实材料和技法就是漆艺的语言,学习漆艺的材料与技法就是学习漆艺的语言,只有掌握了漆艺语言,才能更好地做好漆画。对漆画艺术的研究与 发展,除了对绘画性的研究外,对新的材料和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也将是我们必修的课程,如果没有创新,我们能谈漆画的发展吗?从个人实践出发,除了对漆画工具材料与技法的实践研究外,借鉴与学习其他画种的一些工具材料及技术手段,并将它按照漆画的语言更好地融入画面,与画面形成有机整体,也是我们对漆画的延伸与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说实话,漆艺里能用的材料是比较有限的,它的丰富只能在有限的媒介中去丰富,材料的运用关键是要看能不能与漆相融合,不是生硬地和漆结合,随便的拿个什么东西往上贴,这不叫融合。笔者记得自己的一位学长说过:漆材料是有限的,我们要用有限的东西做成无限的视觉感觉和心灵意象,在有限当中做无限的东西。因此,漆画要发展,要保持漆画特点,就要坚持漆画的本体语言。

(三)广西漆画的传承与发展

大力发展广西地域性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漆画反映当地民族、风土人情等是形成地域文化特色漆画的最有效途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充分说明了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性。研究广西少数民族元素与漆画教学结合,首先强调广西少数民族元素及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然后才是发展的问题。从近些年全国漆画美展来看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发展情况,少数民族题材已形成漆画创作的一个重要选题方向,本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艺术观点,许多地方已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地方漆画艺术特色。全国漆画展中获奖作品有:唐明修的《曝日头》、郑力为的《拉网》《下海》、陈金华的《盛世祥和》《大地飞歌》、苏国伟的《花季》、汤志义的《渔舟飘至》等都是很好的例证,他们的作品均已将少数民族元素与漆画创作进行了很好的融合。艺术反映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要学会从地域文化生活中寻找题材、收集元素、传承文化、发展创新,创造具有本地民族文化特色的漆画作品。

众所周知,我国漆画有着悠久的漆艺文化历史,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传统的漆艺文化是其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对传统漆器的分析与研究,许多材料技术、技法等为我们当代漆画艺术创作提供了保障,在当代漆画教学中,技术、技法的学习与讲解无不是来源传统的漆艺文化。所以在当代漆画教学中对传统漆艺文化的传承问题已显得尤为重要,谈到发展问题时,我们发现不得不去继承,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漆文化的基础上谈发展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作为漆画教学,首先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先了解我们的漆艺传统文化,然后才能从传统的文化中吸收养分,运用到当代漆画艺术创作当中。至于如何吸取,它必须在掌握了解传统漆艺文化的同时,也应当有选择性的吸收,有目的性的掌握,抓住艺术的创造性,反对照搬主义。

(四)广西漆画创作及教育发展的困难与不足

谈到广西漆画艺术发展的优势时,同时也不可否认广西漆画创作与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与不足,广西的漆画开始可以说起步比较晚,其发展也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目前,广西漆画还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与不足,主要体现如下:

1.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对于广西来说漆画教育目前还只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不能形成专业。只能作为专业课程中的一个方向而已,对学生来说只是接触性的学习,了解其中的一些制作过程而已,所以自然而然谈不上什么教学体系。关于漆画教学的系统化、专业化,是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基础与保障。另外关于广西漆画创作与教育的队伍,相对全国来说还是落后于其他地区。创作的地域性和特色性也不够明显,这将直接影响广西漆画教学的规模与发展。引进和培养人才及强调地域文化特色是解决当前漆画师资队伍建设与漆画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2.漆画教学过程中的条件、设备、材料等基础措施跟不上漆画教学的发展。广西目前大多数院校都在空间、设备等硬件设施投资非常少,有些学校甚至还什么都谈不上,连基本的工具设备还是靠“东挪西凑”而展开教学工作的。所以在广西漆画教学当中学生只能做些技法相对简单、材料也比较单一的漆画作品。这些必然将严重影响广西漆画教学发展。

3.课程设置不合理。广西漆画教学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漆画基础课,第二阶段为漆画设计与制作。前一阶段为3周,后一阶段为4周,众所周知,想要在3周的时间内完成一幅漆画作品实属艰难,其中还包括图纸的设计与制作,更谈不上做漆板。所以在时间上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其过程的复杂性,制作的周期性。要不然很难完成教学的要求。另外,在课程的时段性安排上,也要充分考虑漆画制作的季节性,如南方的梅雨季节与冬天的低温气候,一般表现在4~5月份与12~1月份,在没有阴干室的条件下,这些时间,往往会表现出漆很难干的现象,有时一道漆往往需要3~4天的干燥期,再加上课程时间短,结果经常造成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现象。时间与月份表现在课程安排中非常重要,所以必须合理有效地去安排好漆画教学课程。学生基础性课程有待加强。近年来,各院校大多数在新的形势要求下,都进行了扩大化招生,其结果直接造成了一些学生的专业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的趋势。再加上基础课程设置一般比较少,这些将直接影响到漆画教学质量,漆画教学是属于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对材料、技法手段的掌握外,其绘画性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的绘画基础差,将会直接导致漆画作品质量的低劣。最终很难达到画与材料、技法的统一。因此,学生的造型基础、色彩表现等是漆画品质的有效保障。发展漆画教学工作,首先要去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

(五)明确办学定位与培养方向

高等艺术教育不同于职业性院校教育,在高等艺术教育中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艺术的创造性、艺术的思维性,在艺术作品中,超越了对工艺、材料、技术的研究,多体现在一种对审美的重点研究与对工艺手段的综合研究,非常强调作品的艺术性。而职业性院校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工艺、材料、技术等的研究,着重考虑学生本身技术的发展与提高,非常强调作品的工艺性标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定位准确,才能不会让我们走弯路。其准确的定位为我们进行漆画教学提供了方向。漆画教学不光是一种技术、技法的教 学,更多的是一种艺术修养、艺术境界的体现,强调其绘画的艺术性与创造性。时代在进步,生活日新月异,各方面在发展的同时都强调创新与发展。为了适应新文化艺术的要求,我们漆画教学也面临着改革与发展。实现对漆画教学的突破,笔者认为首先是加强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继续培养学生自身技术水平,让漆画教学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已成为一种趋势。总的来说,世界美术的艺术潮流发展很快,不断变化着花样,特别是一些前卫的艺术家们,挖空心思追寻新艺术的与众不同。随着漆画进入绘画领域,势必受到其他艺术思维、材料、技术、表达技巧等的影响与冲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扩大漆画发展的多元化。

三、总结

一种绘画的方式与体系的形成相当的复杂,它包含艺术家的审美与修养、材料、工具、技术、手段等很多方面的因素,各种艺术的表现和创作都充分体现了艺术的独特性,漆画也是如此,必须要有独特的个性才能形成漆画丰富的艺术语言。因此,漆画教学要想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都必须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只有将地域性、独特性、艺术性等有效地结合,才能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

注释:

篇2

小雪是我国的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小雪节气的时候人们也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节气的知识,那么2021年24节小雪的传统活动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年24节气小雪的传统活动,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1年24节气小雪的传统活动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晒鱼干

小雪时我国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我国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吃刨汤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2021年小雪节气的介绍小雪的由来和其他节气一样,即“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它在上古时代(或远古)已订立。古籍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干支纪元法,正月建寅,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干支历将一岁划分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

上古时代以北斗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斗柄旋转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时间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后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终岁首交结的方位,代表终而又始,如《易·说卦传》:“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即,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为起点,经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故,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北斗斗柄指向确立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小雪养生的主要讲究1、少吃辛辣食物,适当食用酸性食物

冬季主收敛,应该少吃生发的食物,适当吃一些酸性食物,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2、适当吃一些凉性食材

冬天人们衣服穿得多,室内温度高,还不愿意常开窗户通风,户外运动量也被减少,很容易造成体内积热,不能及时散发;饮食却比其他季节增加了热性食物,很容易导致肺火旺盛。所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一些“凉”性食物,有助于帮助身体“降火”。可供这个季节选择的凉性食物有:萝卜、莲子等。

3、进食有助于心情改善的食物

篇3

大雪不是指天气当中的降雪的大小,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节气大雪,而这个节气所表示的就是降雪的范围变大,天气更加寒冷,那么2021大雪节气民俗吃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大雪节气民俗吃什么,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1大雪节气民俗吃什么红黏粥

大雪以后气温逐渐变冷,人们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纷纷穿上冬装,防止受冻,出现冻疮。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

兑糖儿

“糖儿客,慢慢担,小息儿跟着一大班。”每当“大雪”节气前后,温州街头就会出现一种“兑糖儿”的场面。各地饴糖作坊将制成的整版饴糖提供给专门挑担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俗称“糖儿客”。

羊肉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提醒人们要开始进补了,进补的作用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健康过冬。老南京大雪进补爱吃羊肉,驱寒滋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专家建议,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和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更丰富。

红枣糕

红枣糕是枣糕的一种,口味独特,枣香浓郁,口感细腻,回味绵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养颜防衰之功效。因为红枣糕价格合适,而且营养丰富,所以广受现代消费群体的喜爱,在民间有“常品红枣糕,体健精神爽”和“一日食三枣,百岁不显老”的说法。

大雪养生适合做什么1、宜保暖:冬属阴,以固护为本,宜少泄津液。

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2、宜健脚: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

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3、宜多饮: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4、宜调神: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

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5、宜通风: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6、宜粥养: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

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7、宜早睡: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

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

大雪节气的风俗腌肉

老南京有句俗语,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将腌出的卤汁入锅加水烧开,撇去浮沫,放入晾干的禽畜肉,一层层码在缸内,倒入盐卤,再压上大石头,十日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

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河里的冰都冻住了,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进补

篇4

听到二十四节气评审通过的消息,当时在现场的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激动地站起来与周围人握手。他表示,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不仅是教科文组织对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一致认可,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

消息传出后,国内一片欢呼声。为什么欢呼,这是有一个注脚的。要知道,二十四节气历史悠久,其中“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早在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中已有记载。二十四节气和农耕文化紧密相关,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主要根据季节变化来指导农事活动,是全球较早能够纪录春夏秋冬变化的立法。作为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至今是中国农民安排生产耕作的重要依据。

这套体系由于形成得早,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季风气候国家都有着广泛影响,因此……没错,就是那样,韩国人民也打算就这一项目进行申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中国申遗评审后,韩国人民表示很不开心……

目前,包括“二十四节气”内,我国已经共有31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名录,1个项目入选优秀实践名册,总数名列世界第一。

不过,近些年,也有个别国家在某些相似的项目上积极申报非遗,例如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这引发不少质疑声,也有观点呼吁,我国应尽快申报,以免被“抢注”。

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巴莫曲布嫫表示,联合国保护非遗《公约》的精神,是提高非遗可见度的“共享”,而不是像“抢注商标”那样。不能把一个国家申请某项非遗,简单跟拥有这个项目的所有权划等号;也不是别国申报成功,自家遗产就成了别人的。

对于联合国官员的这番话,我等吃西瓜群众表示热烈地鼓掌!

二十四节气申遗虽然成功,但民俗学者王娟认为,这个消息很令人高兴,但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习俗来说并非一劳永逸,“关键还要思考让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活动‘接地气’,能让民众都自发参与、自发传承”。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在先秦的一些典籍中,已经零星出现了后世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如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便有所记载。”王娟说,《淮南子》中就有了完整的24节气记载,“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

在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则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古代,人们根据日晷测得,冬至那天日影最短,这也是被最早确立的一个节气。当时,很多朝代都将冬至当作过年,所以民间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随后逐渐确立了其他节气。”王娟表示,二十四节气每年日期基本不变,是一种很科学的时间概念,并逐渐衍生出了一些丰富有趣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比较符合世界非遗条件。主要要求“口口相鳌保表述传统艺术、社会民俗、风俗礼仪、节庆,包括自然界,甚至对银河系宇宙的知识实践。不仅是中国人,全球华人都在使用,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遗分为五大类,分别是“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巴莫曲布嫫解释说,相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最大的特点就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承载更多精神价值。整体上说,“二十四节气”属于第四类遗产领域。非遗保护主要保护社会实践、观念形态、知识、技能等遗产,实际承载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人分不开。

篇5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多。那我们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1雨水节气风俗活动_雨水的来历和风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雨水节气风俗活动拉保保:保险子女长命百岁

旧社会,人们迷信命运,为儿女求神问卦,看自己的儿女好不好带,尤独子者更怕夭折,一定要拜个干爹,按小儿的生辰年月日时同、金、木、水、火、土,找算命先生算算命上相合相克的关系,如果命上缺木,拜干爹取名字时就要带木字,才能保险儿子长命百岁。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盛开一方之俗,传承至今更名拉“保保”。

接寿:女婿拜望岳父岳母

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长,长命百岁。

占稻色:占卜当年稻谷的丰歉

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回娘家:出嫁的女儿拜望父母

在川西一带,出嫁的女儿这天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贴身穿,据说这样可保尽快怀孕生子。这个习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雨水的来历和风俗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传统风俗接寿

客家在雨水节气上,有个民俗是女儿给父母、女婿给岳父母送节。女婿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称为“接寿”,祈求岳父母长命百岁。

女儿则是炖了猪脚、鸡汤,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由女婿给岳父母送去。这是女婿对辛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母表示感恩。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母还要回赠雨伞,女婿出门奔波可以遮风挡雨,祝福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

回娘家

“雨水节,回娘家”是流行于川西一带汉族节日习俗。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穗子。该习俗现在仍在农村流行。

拉保保

“拉保保”是四川一些地区的民间习俗。旧社会,人们迷信命运,为儿女求神问卦,看自己的儿女好不好带,尤独子者更怕夭折,一定要拜个干爹。

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川西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

占稻色

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篇6

摘要:岁时节日民俗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内容包罗万象。一些大的节日几乎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等的综合反映。本论文采用(一)比较法(通过比较民众在各个节日的情感表达)(二)案例分析法(以春节为例)(三)文献检索法(通过在民俗网站查找或者在有关报刊上摘抄岁时节日的概念)。

关键词:岁时节日;春节;民众情感

一、岁时节日的民俗

(一)岁时节日的由来

从节期的选择来看,岁时节日是以天文、历法的知识为基础的。历法发明以后,人们以天气的变化来作为检验历法的标准,不断地完善它。为了更能准确地反映节气的变化,以指导农业生产,古人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分为二十四等分。根据太阳在黄道的二十四个变化的位置,划分出二十四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从节俗产生的原因是看,岁时节日是农业文明的伴生物。无论是春节的鞭炮驱傩还是端午节的赛龙舟,都表现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节日习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直接相关。第一是自然崇拜。早期的人类,总是不能把自己和大自然分离开来,并因为无法驾驭它而把所有的自然力都当做一种超凡的神力加以崇拜。《尔雅・释天》:“‘祭星日布’这种原始观念,与大自然的崇拜是分不开的,与后来的中秋赏月,元宵节张灯结彩习俗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是灵魂崇拜。古人相信人死后有灵魂,肉体虽然不存在,灵魂却不消失。灵魂具有超人的能力,可以变化任何形态,暗中对人保护。 家里的长辈死后,能成家中的保护神。七月十五在水边燃放河灯、焚香化纸、设馔施粥,目的是为了防止各种神鬼的侵害,求得保护。上巳日河边洗浴,端午插艾挂蒲、喝雄黄酒,戴香包等习俗都有消灾之意。这些习俗都显出了人们护生的态度。第三是各种节日习俗与古人的迷信、禁忌、巫术观念密切相关。古人认为吉凶祸福,必有前兆。日、月、星辰、云、雷等自然现象均被当做征兆对象。

二、岁时节日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一)岁时节日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节日的选择与生产活动是分不开的,也人们的生活规律有紧密的关系。春节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人们的生活相对来说比较闲适。人们祭天敬祖,游玩踏青,赏花灯,感受春天的来临。夏天是一个繁忙的季节,而且这个时候天气炎热,容易生病。所以在端午节时候,情纠葛的传说,民间也有外出看牛郎和织女外出的活动。主要以驱邪避温为主。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人们怀着收获的季节,中秋赏月。冬天可以说是一个享受劳动果实的季节,人们酿酒烧肉,整理年货。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节日和农业生产是分不开的。

2.具有浓厚的人情观念和人情味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感情的民族,在现实生活随处可以感受到民众的热情。过春节,人们在家吃团圆饭,家家户户走亲戚。中秋节,一家人在一起赏月,不仅增添节日的氛围,而且也巩固了家族的亲情。我们海南黎族的“三月三”,每逢节日男女在一起载歌载舞。从这些节日中,可以看出岁时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一般在春节期间和中秋节前后。“在节日里,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三五成象征意义的文化事项,这就形成了传统节日文化自己的发展演变规律和特征”。

三、岁时节日与民众情感表达的发展现状

(一)春节习俗的内在本质已经慢慢消失

春节主要是祭祀敬祖、守岁为主。然而,我们却把春节视为一个娱乐的节日。比如在春节期间,很多小孩都喜欢玩鞭炮,大人们则是打牌喝酒。在大城市中,这种情况比较严重。“人们更多地把春节作为假期和消费的代名词,以至于忽略了对岁时节日习俗的继承,如祭祖、春节礼仪等习俗” 。随着人们生活遂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们过春节还是以吃喝玩乐为主。

(二)春节向现代化发展

我国的传统习俗主要起源于农业社会,主要用于各种祭祀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转型的速度特别快,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一些岁时文化习俗也随之发生改变。比如,很多年轻人过春节,由于春节期间工作忙,于是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春节的淳朴性正在发生改变,而且这种变化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潮。

四、怎右导民众地传承以及正确表达岁时节日情感

(一)官方要重视传播和传承

节日的传承一个人是做不到的,必须要政府参与到其中。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好坏,主要的引导作用还是在政府上。假如政府处理的不好,会引起民众的不重视,而且一些传统文化很难融入到民众生活中。“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层面,如能积极去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认同和支持传统节日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传统节日的传播与继承便可起到官有效的作用” 。

(二)重视岁时节日的研究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不知道传统节日的由来,其中的文化内涵。这给民众对节日文化产生了陌生感,对节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使民众了解节日的由来和发展,而且更增加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研究节日的历史。其次,要提取节日的文化价值,一个事物有重要的价值必然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最后,要参与到岁时节日的调研中,要善于挖掘节日文化的特色。做到更完善地、更全面地,更系统地去保护。

(三)提高民众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人们地积极性比较低是由于节日的宣传不到位。为此,要提高人们的积极性,要利用好大众媒介的作用。.“目前,我们国家从平面媒体到网路媒体,再到多媒体几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和发达,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媒体特点和性质做大量的宣传工作,只有通过各种媒体特点加强宣传,才能使传统节日文化参透进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使传统节日的文化精华传播到世界各地,众传统节日文化重要性和深刻价值的认识,让世界认识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

参考文献:

[1]赵书.清明习俗[J].北京观察杂志,2014,(3).

[2]闫祥岭.礼记・月令-五行学说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3]沈国威.新尔雅附解题・索引[M].上海:上海出版社,2011.

[4]余志慧.中国节日[M].合肥:黄山书社,2012.

注释:

[1]沈国威:《新尔雅:附解题・索引》,上海:上海出版社,2011年,第2页。

[2]陈华文:《民俗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0页。

[3]王杰:《谈春节习俗及其现代化演变的文化内涵》,《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