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范文
时间:2023-04-05 00:4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我成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我反省 和父母的交流中常常被问道:孩子不听话、哭闹、自私、胆小……该怎么办,却很少有父母能自问:我做了什么让孩子有这些表现?我如何做才会让孩子更愿意沟通,更有安全感,更有爱心,更勇敢?当我们批评孩子缺少自律时,想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放纵自己,约束孩子?当我们抱怨孩子爱慕虚荣时,想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常常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当我们指责孩子缺乏担当时,想没想过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经常守不住自己的界限或逃避责任……试问,孩子身上的哪个问题不是父母制造出来的呢?
很多父母会说,因为是第一次当父母没有经验。可从孩子身上反观出父母的种种问题真的是有了孩子才有的吗?不是,那原本就是我们身上存在的,只是借由孩子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一个人教养孩子的方式是他价值观、人格品质、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体现。无需等到有了孩子才知道一个人是否能成为好父母,看他如何面对自己的家人、朋友,自己的工作、爱好,如何面对人生的荣辱沉浮,就已经可以知道答案了。
所以孔子曰:“观过,斯知仁矣。”看一个人曾经的过失,就可以判定他的为人,他会如何教养孩子。教育子女,一定是先从诚实地面对我们自己开始的。只有当教育的方向指向内在时,教育的作用才能彰显。因为人的成长一定是由内而发的,把自己的心安顿好,才可能让万物得以安顿。
自我接纳 自省是自我成长的开始。然而,一些父母发现了自己的问题,频频为自己曾经不当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而自责和沮丧。这时,我们需要的其实是自我接纳的能力。
自我接纳,就是接纳自己的过去。不论我过去做了什么,我选择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不断地自责。接纳自己的现实。不论自己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生命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接纳自己的性格和情绪。不论我是何种性格,我产生何种情绪,我选择接纳、正视和体验它,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并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父母的自我接纳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前提。只有当父母能够有勇气去正视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可能真正去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局限,而不再苛求孩子完美。有父母说,我能接纳孩子,但不能接纳自己,其实那是错觉。接纳不是技巧、方法,而是一种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种价值观和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接纳的某一个人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真能做到整体地接纳孩子,他一定也会接纳自己,接纳父母,接纳真实的生活,接纳整个世界。
自我完善 做到自我接纳,会让父母进入一个平和的状态,积极地去完善和发展自我。比如去学习孩子生长发育规律方面的共性知识,去观察孩子天赋秉性方面的个性差异,去努力爱家人,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一定要保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不要为养育孩子,迷失了自己。单纯抱着为了教育孩子,并以功利之心来衡量自己的付出,那注定会失望的,因为我们已远离了自我。反省、学习、践行,都是为了负起我们对自己生命的责任,使我们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孩子受益是结果,不是目的。
自我完善就是父母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我们可以从育儿书、专家讲座或网络上找到一些育儿的知识和方法,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决定我们对孩子教养方式的,其实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生活态度,是我们的视野和胸襟、爱的能力、行为原则等。所以,我们最该思考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我们自己该如何生活。我们最该做的是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多亲情交流、亲近自然、接触艺术、参与社会等,即使是读书,也多读些促进自我成长或让自己快乐的书,而不要局限于育儿术。父母唯有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终身学习的热情,才可能让自己尽力避免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问题的制造者。
独立思考 学习会使我们不断地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思想,然而我们还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每个孩子,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法无定法!所有的教育方式、方法都会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做父母的切莫因为自己的虚荣或不自信,去强迫孩子走一条不适合他的路。
我曾经给家庭教育总结了一条方程式:教育的成果=用心程度×方式方法×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否用心,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理念和思维方式才是根本,那是人自身心灵的能量与态度。前两者是从0分到100分,后者则从-100分到+100分。方向如果都搞错了,越用心,离教育的目标越远。先考虑去做对的事,再考虑如何把事做更好。
智慧的父母会从他人那里寻求一种精神上的鼓励和思维方式上的启示,让自己能静下心来,做出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的情况,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完成自我成长。这个过程中,父母最需要的是寻求自己内心的平静,把自己的心安顿好。只有内心的平静才能带来定力,从而产生智慧。我时常会担心,那些整日处于焦虑和盲从中,总想从别人那里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速效方法而一劳永逸的家长,孩子能从他们那里学到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对自己负责吗?
行动力 “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是我常听到父母们的感叹,可真的懂吗?“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还是未知。”如果真的懂,那这种理念、这种思维方式会刻到我们的骨子里,体现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间,那就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就是我们自己,而不是仅仅为了教育孩子而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所谓“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才是知”。
如何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呢?态度是关键,能力是基础。我们未经孩子同意就将他带到这个世界,教养好他,是我们对他,也是对自己的责任,不是可做可不做,更不是可以居功的事。而在能力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和完善,以及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出独立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养方式,并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影响和熏陶孩子。
篇2
【关键词】营销员 职业生涯规划 个人发展
营销工作是充满挑战和诱惑的,困难重重是挑战,高额的回报是诱惑,自己的业绩领先更是自豪。在挑战、诱惑、自豪面前,营销员是否有意识做好以下工作,则是决定营销员不同人生轨迹的关键。要么灰暗失败,要么是光明灿烂。
作为营销员,既然选择了营销这个行业,想要“干上去”,成长到职场的高端,那么首先就是要大好基础,即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亦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职务的发展道路。一个人的事业究竟应向哪个方向发展,他的一生要稳定从事哪种职业类型,扮演何种职业角色,都可以在此之前作出设想和规划,这就是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作为一个人职业经历的全过程,既有可能在同一个组织内部完成,也有可能是在不同的组织中完成。尽管每个人的职业发展经历不尽相同,但都将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工作的动机、面临的问题、需要完成的任务都不一样。
笔者认为,做好销售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确定志向。志向是一个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是成功的前提,立志是人生的起跑点,反映着个人的理想、胸怀、情趣和价值观,对个人的成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只有确定了志向,才不会为暂时的诱惑而迷失方向。销售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其原因就是冲着销售提成高而流动,除不知,销售提成高后面隐藏着许多风险。冲着高提成而去,其结果诱人的收入很有可能是镜中的烧饼,于是又见异思迁,到了另一家充满收入诱惑的公司里去了,到了以后才发现原先未到之前听到的、看到的感性认识虽然都是正面的真实,然而还有更多的负面真实自己根本就没有想到,于是抱怨,但这无济于事,要怪只能怪自己的轻率,其实也根本用不着怪任何人,包括自己。因为任何公司组织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不可能像自己想象的或听到感性中的那么好。一旦感觉不好就想着要逃避,频繁地开始自己职场生涯中的平移工作,走马灯似的几番跳槽后,自己除了年龄成了职场中的老人外,其他一切的积累与年轻人无异,甚至同年轻人的零数相比自己是负数,当然在与年轻人的同台竞技中也就没有优势了。而成功的跳槽应是为事业发展而跳槽,包括职务的升迁、视野的开阔、难得的锻炼机遇、学习机会以及成长的空间等等。
第二,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的确定。一般情况下,个人要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和人生价值观以及社会发展趋势去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再把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细化成为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试验,有三组人被要求步行去一个地方,约需要2个小时,第一组人只是被告知到达目的地约要2小时;第二组人被告知步行约1小时就到达一个小山,过去后不到1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第三组人被告知步行约30分钟后会到达一个小池塘,再过25分钟会到达一座小山,到达小山后约20分钟后会有一片树林,到达树林后再过30分钟后就到达目的地。最后测试结果是第三组人比较轻松的到达目的地,大约只花了1小时40分钟,第二组人到达的相对正常一些,约花了2小时,第一组人到达目的地时精疲力竭,所花时间最长约2小时20分钟。这个试验说明,在职业生涯设计中,个人必须要定下目标,而且要制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以及人生目标。这样目标的实现就不会是可望而不及的。但是目标的设计必须有一个前提:短期目标、中期目标等必须与长期目标是一致的。
第三,制定行动方案。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为关键的环节。这里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包括学习、实践、充电等方面的措施。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那么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应该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笔者对此问题提出一下建议。要心态放平稳、屁股坐正,不要偏向任何一方,包括偏向自己的公司。因销售人员,直接接触客户和合作的各方,这些都是与公司组织利益密切相关的关联方,当然也与自己的利益相关联,如果销售人员的职业意识不强和职业道德欠锤炼的话,面对利益的诱惑会做出损害某一方利益的事情,包括损害自己的企业、损害客户、损害合作方的利益,当然最终自己的利益也会受损。所以作为销售人员必须屁股坐正了,心态放平稳了,然后方能做好事情,做出公正公平的事情来,做出对各方都有利的事情来,否则对关联各方中任意一方不利,事情的结局都有可能很糟糕。
要为组织奉献才智和力量,主动做一些与自己销售无关的组织事务工作,不要因为与自己业务无关而袖手旁观。我见过的许多年轻销售人员,只盯着自己的销售业绩,组织中的许多事务性工作视而不见,甚至有时上司安排自己做都向后撤,有时也做了,但给上司讨价还价,舍不得多余的点滴付出,这样的员工只对钱有感情,而对工作,对所在的集体组织没有感情。试想自己对企业组织都没有感情和付出,企业组织能给你什么回报呢?在集体组织中多做些事务性工作,一可以广结人缘;二可以练就自己的服务意识;三可以培养对组织的感情;四可以提升自己的管理事务性工作的能力。这才是你付出时间和智慧后的重要所得,而这也正是作为一名组织负责人最起码的要素。
销售员面对客户合理的特殊需求敢于打破常规、先斩后奏,而不要一味墨守陈规。这是最难做到的一条。作为销售人员,敢于打破常规,先斩后奏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我这样说并不是鼓励莽撞、不遵守制度,而是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任何销售制度在它制定出来的同事就意味着是过去时,而现实中的客户需求变化却是随时进行的,一线销售人员只会拿死的制度套丰富多彩的现实肯定有被动的时候。
第四,评估和反馈。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能否成功取决于自身素质、能力、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当职业生涯目标定得很高的时候,成功的人往往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则是平凡而普通的职业者,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在人生的各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原来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现实之间肯定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时,需要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和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它是个人对自己不断认识的过程,也是对社会不断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有效的手段。
篇3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看待自己,学会积极地归因方式,接纳自我;通过行为训练,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提升自信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自信的力量,树立积极地生活态度。
活动准备:剪辑相关的视频、音乐,制作多媒体课件。相关活动材料:剪刀3把;白纸若干;红色印泥;彩笔;积极赋意卡。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心理游戏——“掌声响起来”
游戏过程:
1.请同学们估计自己1分钟能鼓掌多少次?并请几位同学回答心中预测的数字。
2.实际上你1分钟鼓掌多少次(教师计时,同学进行尝试)?请同学比较鼓掌的实际数字与预测数字的差距。
设计意图:该游戏通过让同学在游戏中预测1分钟鼓掌的数字和实际1分钟鼓掌的数字比较,体会到前后差距很大,给学生一定的震撼,从而引发思考,引入本课主题。
二、相信自己
(一) 活动:魔幻白纸
为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单行纸和剪刀,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整个身体从纸张中间穿过去。提醒学生注意这不是脑筋急转弯,必须是整个身体真正的从白纸的中间穿过去。
教师亮出白纸,问学生这个任务是否可能完成,然后根据同学们认为能成功完成此任务的几率将同学们分为“自信满满组”“小试牛刀组”和“试试看组”。分组完成后由各组成员分别讨论,商量对策,并践行自己的想法。看哪一组又快又好的完成挑战。几分钟后,看同学们完成的情况如何,请学生按照屏幕上的方法把纸剪开(放幻灯),并选取做得最成功的学生作品,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后穿过。
(二) 活动分享
(1)这个游戏的结果和你最初设想的结果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2)哪一个组完成的更好?对于任务完成的信心是否影响了完成情况呢?你从这个小游戏中得到什么启发?
(三) 深化讨论,引出下一部分教学内容
(1)如果现在提供一张更小的纸,是否能够完成任务?(让同学们尝试着完成任务)。
(2)如果把白纸比作我们自身的资源,那么从这个小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 教师小结
刚看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个任务不可能完成,但结果是我们出色的完成了任务。正如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时候并不是不能完成,而是我们自己不相信自己可以。一句谚语说得很好: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So just do it!无论我们手中的“纸片有多小”,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敢于尝试,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我们就有机会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三、活动:独一无二的我
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加强对自我的接纳,特别是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对自我生理和心理上的“负面”特质赋予积极的意义,将其转化为积极的自我效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自我效能感。
活动材料:红色印泥和大白纸各一;彩笔;积极赋意卡。
活动步骤:
步骤一:名字来历
人的出生标志着他/她是最初的胜利者,概率为两亿分之一的最大成功。你的降临,给予父母最大的欣慰,同时父母给予你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哪位同学想和同学们介绍一下你名字中蕴含的故事呢?
步骤二:自我称赞
活动目的:寻找自己身上的优点,促进自我了解,增强自信。
活动流程:
1、将全班分成6人小组,组内每个成员必须依次问答下面三个问题:(1)在外貌方面,你觉得自己的哪个部分最让人喜欢? (2)在个人品质方而,你认为哪一个最值得自己坚持?(3)在个人才能方面,你认为自己的哪个方面最强?
2、全组最后讨论:(1)当你向别人介绍你的优点时,感受如何? (2)这样一个活动是否帮助你加深对自我的了解和认识?
3、老师小节。
步骤三:我的瑕疵我的美
活动目的:寻找不自信的原因,学习和运用与非理性信念相辩驳的方法,从而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活动流程:以小组为一个团队,分别对每个成员写下的负面的性格特征进行积极赋义,如:多疑——积极赋义就是敏感、自我保护意识强;固执——积极赋义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冲动鲁莽——积极赋义就是积极勇敢。由小组中的记录员将小组所作的所有积极赋义的例子与全班同学分享,并讨论某些性格特征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以及其适用情况,讨论避免其消极作用的策略。
1.每组成员自由分享感受(教师控制时间)。
步骤四:问题讨论和分享
1.通过这次活动你对自己有了怎样新的认识?
2.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如何看待自己?
四、结束
继续强化同学们在本节课活动中体会到的自信的感受,运用自我暗示原理,采用肢体动作和语言激励相结合,教会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信心的方法和技巧。是整节课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一)自我体验活动—我真的很不错
篇4
观;成长观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5―0026―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改的实施,人们对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着教育实践,影响着教育质量,也影响着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因此,从专业化视角审视自我教育观念,这是教师专业成长中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一、审视自我的育人观
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使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为此,教师应树立“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育人观。“教育即成长”,学校和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每个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主动全面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应是每个教师的教育理想,为全体学生终身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应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
二、审视自我的人才观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质,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发展空间,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这是教育的本意和真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社会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需要教师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以“不以成绩论英雄”的平和心态,科学地引领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就获得享用一辈子的知识技能,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促进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也才能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才的现实要求。
三、审视自我的学生观
学生的成长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整个教育过程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学生虽是受教育者,但并非装填知识的“容器”,而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独立的人,是存在差异、富有个性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服务”, 树立“学习主体”的学生观、“独立的、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及“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从教会学生学习出发,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善用不同的科学方法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同时,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是非观念尚未完全形成,认知水平有待提高,难免会犯错误或存在缺点。教师对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不足和思想行为的错误,应采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给予积极的教育引导,使他们“经一事,长一智”,通过教育获得新的发展。
篇5
两个“柴静”在不自觉中较劲
柴静和“柴静”长得别无二致。
前一个生于1976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后一个则只有当这个记者采访时才准时出现。
是“她”在与新闻当事人对话问答。“她”是她的战斗版和加强版,“她”会做出超出她经验之外的反应,这些反应令她意外和吃惊,但她总是发现,“她”比她更对。
“你知道在赛马跨越障碍的时候,最佳赛手的心态是你既不要鞭策它,也不要控制它,你要完全地信任它。采访前我做准备,有时没想到这个问题我怎么办,通常智力不能抵达的时候,我会跟自己说,你得信任一下那个叫柴静的人,她更接近直觉,你别拉缰绳。”
2011年11月8日,记者节,在央视旧台址附近的一间咖啡厅,柴静如此向记者描述她的工作体验。过去三个月中,她于每周日晚22时36分,坐镇新改版的央视《看见》节目。节目制片人李伦欣然告诉记者,《看见》已经“小幅超额”完成收视率任务,这对一档仍在边做边找定位的新节目来说,令人欣慰。
但她最近常常不喜欢“她”。尤其是李阳家暴事件那一期,她打几个电话问反馈,朋友都说好,但“电视上这个人就是让我不舒服”。
在那次采访中,李阳突然把话题引向柴静,试图寻求共鸣和佐证:“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事业强人,我相信你会有大量时间扑在工作上,你没得选择的。”
柴静未置可否:“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办法对我身边的人尽到应有的爱和责任,我其实是没有能力来完成一个好的采访的。”
“那不是,你只要完成你对父母的责任,其实丈夫并不是最重要的人。”
柴静笑起来,加大了自己的分贝:“你知道伴侣是人类最亲密的关系!”为了说明这个亲密,她把手心贴在一起。
看过播出后,柴静对两个回合的口舌之辩耿耿于怀。跟李阳悄然形成的对立,让屏幕前的她着实沮丧。对面发来一个力,她急于用一套与之相反的价值观反击回去,她说这是在《新闻调查》时期对抗性采访形成的习惯。
“我以前有一个特点是反问比较多,但我现在看到另一种可能,不去问‘难道不是怎么怎么样吗’,而是问‘你为什么这么想’。他对家庭的看法跟我不同,但不同又怎样呢,你只需要去了解怎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就这两个问题就够了。对方的任何东西都不应该让你意外。”
“你想,若是托尔斯泰采访李阳,他会意外吗?”她频频问同行。
托尔斯泰被柴静频频提起。《安娜•卡列尼娜》正被她视为自己当下的“圣经”。来《看见》后,每次出差柴静都带这本书,在空白处做做笔记,慨叹“虚构可以比人生更真实”。她说,这导致她现在的选题有一种“文学感”。
从矫情文艺女到思辨女主持
柴静声名鹊起于湖南某电台的一档深夜节目。当时她刚从长沙铁道学院专科毕业,学的是会计。在那个电台节目对学生群体有着巨大入侵力的年代,柴静读文章,播音乐,迷倒湖南众生。节目的片尾曲是郑智化的《让我拥抱你入梦》,痴男怨女们常在其中落泪,心绪难平。她后来写了书,取名《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小女生的文艺气总是吃香的。柴静在博客里写她1998年刚来北京时的经历,碰见的男青年经常都是三句话,“我漂在北京,我是搞艺术的,我总有一种想死的冲动。”有的还有第四句话,“你们学校在哪儿?要不我到你们食堂找你吧。”
于丹曾说,逢年过节,她的手机里总有看不过来的长长祝福,但柴静的短信令她独钟,常常就是六个字:姐姐,岁月静好。
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看过不少柴静的节目,他把柴静称作“电视人里少有的有逻辑思维的人”。“她跟采访者的情感碰撞是很丰富的,虽然表面上冷静,但有比较强烈的情感信号传递出来。”杨禹说:“我能感觉到她的问话,外松内紧。她自己绷得比较紧,需要缜密地推动她的谈话,有时显得刻意。”
《看见》采访药家鑫父亲药庆卫时,药父讲述了一个细节:在父子短暂的最后一次见面中,药家鑫提出捐献自己的眼角膜,但他没同意。
“我希望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药庆卫向柴静复述他的原话。
这时柴静没有看他,也没看镜头,低着头说了一句:“那个话可能他听了也很难受。”
在摄影机取景框以下,观众看不见的位置,柴静正用笔尖扎着自己的手背,以求克制。“我有情动于中、不能自已的瞬间,而且流露了。”柴静说,“我大致能体会药家鑫当时的心情,他想有最后的救赎,或者留点什么,但是被用一种挺刺激的方式拒绝。我也理解这个父亲,他一直在激愤的痛苦中,所以我当时的感受是一种很深的无奈:这就是人的悲剧的来源。”
但她也有自己的倔强。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专升本时,她在一家知名文化类杂志实习,月工资300块。她去中科院植物所采访,被研究员对物种的天然喜爱打动,交上的稿件题为《棉田里的守望者》。
编辑看了很快回复:“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你去编译一点国外的资料。”柴静不解,作了点小抗争。编辑还是坚持:“你改不改?”柴静说不改。电话挂断了,她也没再去。
与外界绝缘的天真
柴静在四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常提及多位名人,引述其名言,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斯宾诺莎、歌德、梵高、赛德克•巴莱、安德森•库珀、顾准、,也不时迸出一些书面语,如桎梏、轻慢、湍急、遇合。
采访就像打太极,你来我往,耗费太多精力,因此,柴静笑着说,“生活中,我比较八卦。”说“八卦”其实就是天真,只是这种天真与外界绝缘。
平常柴静多出现于一帮“老男人”的饭局中,饭局中时而有人喝到吐,而柴静则是那个一会儿拿扫帚一会儿拿拖把清理现场的人。
有人开玩笑说柴静是央视最穷的主持人。柴静却不以为然:“你们怎么知道没有比我更穷的主持人?这个说法不准确。”她认为,“这个职业理应给人生存比较有尊严的报酬,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肯定能看到。”
她至今没在北京买房。十多年来一直住在最初租的房子里,但这不说明什么。钱这东西跟能力、跟道德都没多大关系。她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挺适度的吧。女孩子嘛,压力没有那么大,够自己生活了,就很好啊。”
她一年有二百多天在全国各地出差,她没有时间谈恋爱,没有时间约会,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生活中,柴静柔软,没有方向感,极爱丢东西:手机、钱包、笔记本。有时和友人一起喝咖啡,她抢着买单,一掏兜,发现忘带钱包了。《看见》编导范铭说:“她生活和工作是两个状态,上节目她头脑清楚,算账特别快,每次讨论选题,能以环环相扣的强大理性说服他人。可一到生活,她自理能力差。所以大家喜欢保护她,宠着她。”
篇6
自我认知
在如何看待教师成长的问题上,特别赞同《张文质说①教师的“微革命”》中所说的:“我关注更多的还是教师如何自我发展,如何学习,怎么思考,怎么借鉴人类的S富的文明与教养来提升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精神高度。可能这一类的努力,成效总是很微小,不留痕迹,但是,就教育原本的意义而言,教师不就是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从事这样的微小工作吗?也可以说,所谓的更可靠的影响力,其实并不是今天就能够给予他的,或者今天就能得到确证的。”
记得几年前张文质老师曾经出过一道题让教师们思考:“认识自己”是我们一生的工作,不断地找到自己,发现自己,面对自己也许能够帮助我们确立自我认同,并在深入的反思中增强我们职业与生存的优势、强项和可能性――那么如何认识你自己?
曾经和工作室的4位教师一同参观西安的碑林,教师们非常认真地在古老的文明前认真研讨着,我被他(她)们的严谨态度吸引,偷拍了几张,其中两张为突出细节我只取了手的部分。当时灵机一动,让他们4人猜两张图中分别是谁的手。我以为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没有人猜对。最让人惊奇的是两位手的主人在自己的手面前全然不知,评头论足地错误论证着。其中一位男教师对着自己的手说:“一看那个兰花指,就知道是谁谁的手,他不是爱唱戏吗?”另一位女教师对着自己的手说:“一看这手就是男人的手,不是他的就是他的……”大笑之余也让教师们深思:自己对跟了自己几十年、几乎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身体的重要部分――自己的手都不认识,那么教师如何谈得上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教师的专业成长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的成长,发现自己的影响力,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这就需要教师要学会自我认知,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在西安大兴善寺流连时我有一个念头就是那些生长在古刹里,听晨钟暮鼓、沐缭绕香火、闻诵经念佛的花花草草鸟儿大树们的生长和野地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长的花花草草鸟儿大树们有何不同?只要你是花,在哪都是花;只要你是草,在哪也是草;只要你是大树,你总会长成大树……问题的关键是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你自己是谁,就做那个最好的自己。不要自己是花,却一心一意想做大树,羡慕大树的枝繁叶茂。花开放的理由只有一个:是因为是花而开放,不是为了其他什么才开放。是花,就做最美的那一朵。这才是对自己一生最好的交代。
正是教师自己对自身成长的认知不同而导致态度不同、行动不同乃至成长不同。参加培训,聆听专家的讲座,是把专家的观点和自己的思考实践相结合,而不是生搬硬套,更不是顶礼膜拜。正如张文质所说:“如果一个人拥有能打开他所在囚笼的钥匙,那么他早已不在他的囚笼之中。这里的‘钥匙’就是个人的自我抉择,对自己身份的重新勘定,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了这种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即使你处于牢笼之中,你的精神也是高蹈的,是可以飞翔于天际的。”
无悔的人生归根到底是一个在不断自我修正中自我成全的过程,教师的人生也不例外,那是个自我认知、自我器重的过程。
自我器重
教师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什么?教师究竟应该在现实社会中大张旗鼓地张扬自我,还是审时度势随应潮流来修正自我?当理想的自我与世俗的现实矛盾甚至冲突的时候,教师应该选择抗争、迂回还是妥协?如果说“距离产生美”“难得糊涂”,那么越认识自我未必越悦纳自我。会不会雾里看花,凡事不较真,教师自己会更快乐、更幸福?
教师认识自我的目的是悦纳自我、完善自我,要做到悦纳自我、完善自我就必须自我器重。
“器重”一词原指当珍贵的器物看待,引申为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的看重,重视。教师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能够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弱点,然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选择自我完善的道路,这就是自我器重。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器重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正如张文质老师所说:“当我们说一个教师具有影响力的时候,我相信首先也是指他通过自己的看上去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最本分的教学工作所产生的成效,即经过教师的传授、启迪、点化,学生在知识上的理解力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的生命成长变得更为丰富、开阔,学生产生了更强烈的生命自足与自觉的意识。教师的本分既是指一种知识素养,又可以看做是一种职业的最基本的技巧、技艺,缺了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艺,一个教师就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就很难成为一个让学生信服的教师。”
去厦门旁听了第四届“老虎文学奖”,须一瓜老师的获奖感言让人很感动,也很发人深省。她叙述了一个感人视频:一个小男孩在看阅兵式,学着那些战士们敬礼,他一直认真地向那些士兵们敬礼,最初没有士兵发现他,但是他坚持表达着自己的敬意。后来渐渐有越来越多的士兵注意到了这个孩子并向他敬礼。须老师说她就是那个孩子,不是为了获得谁的检阅、谁的重视才敬礼,而是自己喜欢,自己想向士兵们表达敬意而敬礼。她说:“今天,我就想到那个小孩阅兵的视频了。这种湿润寸心,天地谁知?我想念那个孩子的侧背影,想念那个孩子久久敬礼的小胳膊。我知道――前几年就知道,我的写作之路上,无论是彩排还是正式亮相,大概都不会有主流目光注目的阅兵式,可能只有路边那个孩子所象征的――小小的、专注的、有点持久的致敬。”是啊,这就是自我器重!
我想我也应该是那个久久敬礼的孩子。
如今“1+1读书俱乐部”这个小小的民间组织马上就要成立十周年了,这些年来,正是张文质老师的引领和鼓励以及朋友们的支持和参与,我才能将这个有助于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器重的“教师成长共同体”坚持下来,让成员们在“有选择地阅读,因阅读而自我唤醒、自我更新”中获得各自的成长,实现自我的成全。张文质老师说:“在任何一个思想的共同体、精神的共同体中,我们彼此都是对方的湖面,彼此都希望能够成为在湖面上映出倒影的那只天鹅。”
如果说我原先是作为一个人在阅读,那么从组建、组织“1+1读书俱乐部”之后越来越从随性到知性,从感性到理性――也就是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在阅读,教育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在共同研读中不断加强和坚定。正如张文质老师所说:“我还是更愿意强调耐心地坚守,一个人耐心地坚持做自己所认定的有意义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情极其微小,耐心地坚持也能让它形成某种气候,形成某种因其个人的坚守而产生的风气,这种风气可能成为很多人的参照。当大家都在说‘不能’的时候,你以你的能力竖了一把标尺,这种标尺就能形成无穷无尽的影响力。时间的长度,足以说明爱的深度与精神的高度。哪怕你所有的力量就用在一个孩子身上,用在一个班级里面,用在一个小小的乡村学校之中,但由这把标尺所形成的某种精神的辐射,一定能越过个人所生活的那块狭窄的区域,照耀更多的地方。”
真诚地感谢张文质老师,作为“1+1读书俱乐部”的主力队员,我到中年后依然在教育教学的田间地头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这与十年来坚持教育阅读、思考、写作是分不开的,也是与张文质老师倡导并践行的生命化教育的感召力分不开的。十年来,“1+1读书俱乐部”的成员们收获的不仅是深厚友情、教育智慧、生命润泽,更是继续前进的动力。十年来成员们的成长有目共睹,大家在各自的讲座中常常不约而同又不假思索地冒出张文质老师的名言,比如“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好教师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5岁”;我更是反复和听课的老师们分享“读书是‘为己之学’”“受学生伤害是教师的宿命”“教育是慢的艺术”……因为读书、因为思考,教师们发现自己的眼界、胸怀都不可遏制地发生了变化,更加长远也更加广博。“这些教师有一种强烈的职业认同,他们坚信教书育人才是一民族最重要的奠基性的工作,他们相信自己今天所作的点滴的改变、耐心地对人的启迪,就是对整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复兴在做添砖加瓦的工作。”
“真实的教师成长是教师的自我成全”的结论,是我从自己的成长过程以及多年从事教研和教师培训的经历中结合自己的思考得出的,教师内心的向上力量即自我认知、自我器重是真正推动教师自我发展的核心动力。
篇7
关键词:整合 信息素养 角色的转换反思 自我成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引起了教育模式的飞跃。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要注意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避免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问题,优化组合和调动教学系统中各个方面的因素,争取最佳效果。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后,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如果将信息技术比喻为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则是发挥其效力的执仗者。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程设计者、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环境构建者等新型角色转变。为此,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中实现自我成长,需要经历一个造应和发展的过程,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在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实现自我成长
教师由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研究者。传统教学中,在国家统一编写教材规范情况下,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在信息的时代,学科教师是学科教学开发和研究的主体,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宽多媒体教学的空间,制作教学软件或教学课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呈现出课程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使之与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下图可以反映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中心,教师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学生只是跟随者。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生与生之间的界限,拓宽沟通的渠道,老师与学生的交往趋于多样化、平等性。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开展平等对话,提高师生间的协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其中从中心走向边缘,在角色的转换中实现了自我成长。
2、教师在提高信息素养中实现自我成长
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信息素养。教师首先要有信息意识,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以及方法,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及其它的信息技术解决自己的工作、学生与生活的相关问题。
(2)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寻找、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能利用网络技术,搜索数据、传输文件、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开发与传播信息。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素养。
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意识,能熟练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方法,从而具备将信息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呢?本人认为可以运用下面几种方式:
①拓展培训渠道与空间。
教师通过参加专科、本科或学位考试等方式以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方向,积极参加由省、市、区电教部门组织参加的短期培训,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
②营造信息素养提高的环境。
教师所在的学校要尽可能提供学习、工作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特别是要加强这些教学资源的管理,提高其使用率,让教师有时间有条件参加各种研究性活动。
③ 加强自发研修。
这是指教师自发的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通过参加网络论坛的专题讨论,从网络上获取知识、与专家、同行进行交流交流经验,自由发言,展示自我,积极参与各种专题研讨,这样有助于教师水平的快速提高,从而在提高信息素养中实现自我成长。
3、学习新课程标准对本学科课程的要求,实现自我成长。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础是学习和学握国家课程标准,例如:
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师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实现信息技术系统与教学各要素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思想。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的工具,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从而使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得到突破性进展。教师通过学习学科的课程标准,在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
4、学习、实践并反思自己的整合工作,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在反思中自我成长。
篇8
关键词:辅导员;自我学习;学习型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194-02
随着教育部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制定和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个人成长得到了极大的促进,但目前辅导员队伍中年轻人占多数,比较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工作、生活多数又多局限于象牙塔内,与外界接触较少,有些甚至处于封闭状态,导致辅导员很难适应高校内不断变换的工作对象和发展形势,多数辅导员都缺乏系统学习和对工作的思考,对于自身的发展也缺乏关注,导致辅导员队伍的自我成长的迷茫。因此,自我学习型辅导员的培养和成长的研究讨论十分重要,本文就此课题展开。
一、辅导员自我学习的重要性
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下,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线工作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因此必须要投入到学习的队伍中来,工作现状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从自我学习开始,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工作成效性,才能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自我学习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管理学、心理学、就业指导等多个领域,而从以年轻人为主力军的辅导员队伍实际状况来看,专业学科背景多样,与辅导员实际工作要求有较大的距离,辅导员必须主动安排自己的专业学习,更好地补充和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同时现今高校学生工作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辅导员工作还是一项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和新问题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状况要求辅导员必须加强自我学习意识、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二)自我学习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目前高校辅导员多数身陷大量日常工作中,疲于应付,有效转变这种非专业化的工作状态,必须积极引导辅导员开展自我学习,向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工作职业化、专业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既是系统学习,又是不断修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辅导员必须主动树立学习意识,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确立职业发展方向,丰富、完善和发展思政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
(三)自我学习是辅导员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
辅导员个人要根据自身个性、能力、素质、家庭、婚姻和年龄等选择合理的职业规划,只有做好了自己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辅导员才能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就业观,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合理的职业规划需要辅导员在自我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明确个人努力的方向,帮助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辅导员自我学习的基本内涵
树根理论告诉我们:评价一个组织和个人在本质上是否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组织和个人取得了多少成果,而是要看这个组织和个人有多强的学习力[2]。因此辅导员只有加强自学意识,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辅导员工作的新发展、新要求,才能建立起一支学习能力和战斗能力强大的辅导员队伍。
(一)学习目标
学习的目标是在高校建立起一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这支队伍的每位成员都为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学习、追求超越自我,要求成员要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高效的交流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方法,把学习和工作融合起来,互相协作、分享合作,不断增加学习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学习内容
学习的内容涉及面广,从实际工作需求来看主要以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业务知识、科学文化和能力训练为基本内容,并结合日常工作中涉及的时事政治、心理学、管理学、就业指导等方面内容,特别是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研究的内容,自我学习过程中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使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明显提高,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三)学习意义
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在不断变换,每个对象除了自身的个性外还具备了时代赋予的特征,诸如现在热议的80后、90后的独立性差、自我意识强烈等问题,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中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对高校的思政工作也有了更高要求,辅导员只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明确新的任务、掌握新的技能、理解新的思想才能适应高校的工作要求。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学习型组织观念,“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性,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使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效能得以提升。”[3]从高校发展来看,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责任义不容辞。
三、自我学习型辅导员培养与成长途径
篇9
一、在自主建构中实现道德成长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在于让学生学会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思想品德课堂学习中,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成长的主人,教师就应从“台前”退到“幕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有教师在执教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课第三框“学会亲近社会”时,上课伊始,就播放了视频《女童被碾路人冷漠》。当看到小悦悦被碾压在车轮下时,学生不由发出惊叫,很多女生用双手捂住了眼睛;当第二辆车再次碾压小悦悦时,学生睁大了眼睛,攥紧了拳头;当看到路人视而不见时,学生流露出愤怒的表情。教师见状,立即停止播放,让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看了这段视频有何感受?
生:司机太残忍了!
生:路人太不近人情了!
生:这个社会太冷漠了!
……
师:难道我们的社会真的失去良知了吗?
(教师边说边继续播放视频。当视频中出现拾荒老人扔下麻袋,弯腰抱起小悦悦,另有一位妇女匆匆赶往现场时,学生的眉头才逐渐舒展开来。)
生:(情不自禁) 这个社会还是有好人的!
师:别人也是这样看待拾荒老人的吗?
(学生讨论,猜测社会评论)
(投影展示一组网民留言:“这是见义勇为”“她想出名而已”“有做秀之嫌”……)
师:拾荒老人真的在做秀吗?请同学们从她自己的表述中寻找答案吧!
(紧接着,教师投影展示拾荒老人在记者面前的回答:“说高尚的那些是假话,因为帮助别人本来就很平常。听到她那样哭,我觉得很心痛,马上抱她起来,别的什么也没想。”)
师:为什么这件事会成为新闻?
生:因为“小悦悦”事件有新闻价值。这个事件不是普遍现象,却反映了社会上一小部分人的典型思想,能引起大家的义愤,制造社会影响。
生:没错!“小悦悦”事件一方面折射出人的自私与冷漠,但也彰显了不计私利救助小悦悦的陈贤妹以及更多为小悦悦后续治疗劳心劳力的善心人的美德。这个事件负面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正面影响更大。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放手让学生在深切的体验中思考。学生为需要而思考,为兴趣而思考,通过思考获得道德认知,在感悟中获得道德成长,充分体现了自主性。从中,我们能听到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营造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情境下读其所读、悟其所悟,获得良好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实现道德的自我成长。
二、在纠正错误中获得道德营养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活范围逐渐扩展,认知能力发展却并不同步,对许多问题的认识难免出现偏颇。因此,教师要能够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认识,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纠正错误认识的过程中汲取道德营养,获得生命成长。
笔者在执教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课第二框“勤奋学习、善于学习”中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时,通过调查发现,不少男同学对“有钱就潇洒漂亮”“将来只要能赚大钱就是有能耐,有没有文化无所谓”等表示赞同;不少女生对“姿色比成绩更重要”“考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观点表示认可。根据收集的学生信息,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两个问题:哪些人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外表美和心灵美哪个更持久?首先,让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表现展开争论,形成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资源。然后,引领学生学会运用辩证、全面、系统、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既看到个案、表象、支流、暂时的东西,更看到普遍、本质、主流、长远的东西,让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在学生的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从而澄清学生的混乱见解,扭转学生的错误认识。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笔者从学生成长的视角出发,以学生的错误认识为引子,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思辨和选择,让“错误”成为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契机。郑毓信教授说:“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经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善待错误,把学生犯错的过程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并善于将“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对错误的反复追问中,建立清晰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实现自我教育。
三、在思维磨砺中提升道德认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循环中得以拓展,自我精神视域得以放大,新视域得以创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始终在浅层次徘徊,而不经历“愤悱”的困苦,就很难获得质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疑难情境,激发学生不断思考,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提升道德认知。
有教师在执教苏人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七课第三框“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时,以三则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案情一:14岁的中学生王小明,全家共六口人,其父于去年患上癌症。近日来,病情恶化,属于其父个人所有的财产有稿酬、存款、图书字画、宝石古玩等,其家产还有五间私房、彩电、冰箱等。小明的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小明父亲的财产和所有的家产。
此时,教师出示了两个问题:(1)王小明的父亲尚未死亡,他的财产能被继承吗?(2)假如王小明的父亲死后,其个人财产中有受贿的 3 万元,算不算遗产来继承?(回答这样的问题,一般学生只要弄懂继承权和遗产两个概念即可。)
案情二:不久,王小明的父亲去世了,家人召开了家庭会议,准备继承遗产,可是在谁能继承、继承多少这些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年迈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认为遗产应该由五人平分,但母亲不同意,认为姑姑不能继承。
根据案情二的发展,教师继续追问:“你同意谁的观点,理由是什么?”学生陷入了沉思,教师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并展开讨论交流,从而使学生深入了解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顺序以及要遵循的原则等知识。
案情三:一年后,王小明的母亲外嫁他乡,对小明、爷爷奶奶置之不理,姑姑也外出务工,音讯全无。爷爷奶奶由邻居张大伯照顾。临死前,爷爷奶奶立下遗嘱并办理了公证:两人死后,2万元存款留给小明,房子留给照顾他们的邻居张大伯。小明的姑姑知道父母去世后,回家要求继承父母的遗产,让小明交出爷爷奶奶的存款,并要把父母的房子收回。小明的母亲也闻讯赶来,以小明是未成年人为由,霸占了小明应继承的遗产。
案情三越来越复杂,既涉及到“法定继承”,又涉及到“遗嘱继承”。“面对无情的姑姑、霸道的母亲,假如你是小明,你该怎么办?”问题抛出后,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经过思维的碰撞后,大家一致认为符合道德和法律的做法应该是:可以不让姑姑继承遗产(未承担抚养老(下转第20页)(上接第65页)人的义务),或者与姑姑协商,拿出爷爷奶奶的部分存款给她。这样做有利于继承人之间的和睦团结和整个家庭的稳定幸福,有利于充分发挥被继承人遗留财产的效益。而对于母亲,依据继承法,小明应当维护自己合法的继承权。最后,老师进行了简要的总结:我们要正确看待遗产继承。
篇10
我们通过自我研修、校本研修、科研培训等多种途径的研修,树立教师学会学习的理念,掌握学习策略,交流学习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现将我们的做法与同行分享。
一、 坚持向书本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通过自我研修、校本研修、科研培训等多种途径的研修,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在近一年的研修实践中,我校曾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先后学习了《如何创建高质量课堂》、《教师职业道德》、《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案例式导读》、《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新课标百题》、《青年教师》等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为了践行教师专业好习惯,我校在教师中开展“同读一本书,共塑好习惯”活动,每周三第七节课为全校师生共读书时间。教师们已经读完《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等书籍,并进行了学习心得交流。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使教师从中获得新理念、新方法,来服务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成为一名善于学习、善于思考、锐意进取的学习型教师。例如,一位老师的学习体会:
读《学习中的创造》心得体会
最近仔细研读了郑金洲老师的著作《学习中的创造》,本书讲述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书的第一章还提到“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学校教育对于儿童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育急迫需要一场超越过去的革命,那就是教育要具有走向创造的视野和情怀。
读过《学习中的创造》,使我想了很多,尤其在思考:我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能有哪些创造?怎样实现这些创造?创造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什么?自己当了9年的老师,每一年走的路各有不同。刚参加工作时的我,拘泥于教材,拘泥于设计,尤其是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对于学生“异样”的声音,紧张、排斥,就怕和教学预案有出入。回首过往,让我觉得对当年那些学生有一种愧疚之感。是学校让我们成长,是书籍引领我们思考,是课堂让我们实践,是学生让我们触动。
数学课堂中的创造,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指向开放、个性、实践。
开放。一节课,40分钟,对于所有的老师都是一样的,但课的背后,是迥异的。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40分钟展现的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更多的思考、学习、准备等都沉在海面之下。只有海面下的冰山足够大,才会撑住海面上的这一小块。做到这些,面对课堂中的“异样”,才会有足够的敏感去捕捉,才会有足够的智慧去生成,才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灵动与舒展。
个性。曾幼稚地以为:老师的答案才是标准的答案。所以,曾很辛苦地去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曾抱怨学生好笨好笨……苦恼之中,是一本本书给了我解释:原来笨笨的那个人正是我自己。班级授课,有很多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可以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充分吸收别人的真知灼见,让个体的认识更加丰满与全面。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承认个性,更要利用个性,努力实现“1+1>2”的可能,为“创造”提供丰富的可能。
实践。实践是一种科学学习的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很从容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并得到启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不少的知识都需要学生的实践,这既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它的必要性。而且,实践类的课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要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有创造,我想,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并乐于实践的示范者,为此,我愿意不断学习与改进。
二、坚持向实践学习,提升教研水平
学校根据上级研修课题确立了主导性课题:《聚焦有效教学,构建生本课堂》,语文学科研修主题:突显学习主体,增强语用意识;数学学科研修主题: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构建生本课堂。以校本科研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制度制约、活动促进,形成特色,奖惩结合”为主体战略,全面提升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质量。
以教研组为单位组成四个团队进行合作共研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团队共研展示评比,从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议课不同的角度交流汇报。
我校始终坚持了“以生为本、阳光教育”,教研活动的形式是组内成员一人说课、一人授课、一人反思、一人评课,学年组成员利用周二下午集体备课的时间共研,将集体的智慧展现出来。此次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教师健康快速的成长,形成教师间积极进取、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勤于反思的浓厚教研氛围。让老师们明确了生本课堂就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关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模式的转型。我们的教师学会了研究,学会了反思,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例如,下面短文:
一节年组教研课的反思
今天是我们四年组三位教师集体亮相的日子。首先由我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教学内容的说课,其次,是二班老师带领学生上课,再次是三班老师组内评课,最后各年组组长、主任、校长评课。这节课虽存在着小小的不足,大家却给了很高的评价。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
1. 备课反思。以往的备课都是教师单打独斗,而这节课是说——讲——评系列活动,需团队合力,捆绑发展,打造精品。我们三位教师利用周二下午 集体备课时间,课下时间,在一起研究、探讨。往往一个问题会有多种看法,一个环节会进行多次修改。本着以生为本的思想,教案设计改了又改。这种备课的意义不但超出了“知识本位,”而且超出了“能力本位”,因为其中有智慧的形成,有人格的塑造,有和谐的构建。
2. 效果反思。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王老师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作充分准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素材,如,制作精美的课件,为学生裁剪不同的三角形,设计打印学习卡片……在这一过程中,再次潜心研读文本,解读其深刻内涵,也使得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2)学生探究时间充沛。王老师在学生轻松计算出两个特殊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之后,让学生大胆猜想,再给予充沛的时间,展开学生间合作,不仅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激发学生多角度、多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关注学生,以生为本,这种课堂的灵魂是一个转变,转变的是师生的“角色”,师亦生,生亦师。
(3)丰富有效的数学活动设计,提高课堂效率。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王老师设计了画一画、猜一猜、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说一说、做一做等一系列活动,以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学生之间讨论的方法,交流分享成果,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本次课堂观察的课后反思。帕斯卡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人也是一根有思想的苇草。”这启示我们,要学会反思,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书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
三、坚持向专家同行学习,提升专业化水平
1. 以培训形式向同行学习。今年我校进行了新教师培训暨捆绑发展师徒结对启动会。我校为九位新教师安排了导师,除了我校两位副校长和一位主任、两名老教师,我们还聘请了捆绑发展校二十五小和九小的两名主任和两名骨干教师为新教师导师,同时聘请二十五小书记担任我校教学管理导师,协助指导我校教科研管理工作。这项活动拉开了我校新教师培训的序幕,加强了我校新教师的队伍建设,为我校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召开全镇科研研修菜单培训活动,由两位参加国培的老师主讲。张老师《发展学生 成就自我》从如何改变心态,快乐工作这一角度将积极上进的阳光心态进行了完美的诠释;满老师《打响经典诵读的第一站》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进行了辅导,全镇教师收获颇丰。
2. 以捆绑发展形式向同行学习。为促进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我校与船营二十五小学结成了捆绑发展校,在名校的帮扶与专业引领下,我校的教科研活动收获着累累硕果。2013年9月船营二十五小学综合团队的教师们来到搜登站中心小学,为我校送来三节精品课。音、体、美学科一直以来都是我校的薄弱学科,今天他们的到来真是雪中送炭。三节示范课分别是一年级音乐课《小青蛙找家》;四年级体育课《轻物投远》;四年级美术课《美丽的青花瓷》。三节课的精彩呈现给与会的领导和老师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新的教学理念在三节课中都得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收获着幸福与快乐。会后两校的领导和教师在一起进行交流,资源共享。兄弟学校的支持成为搜登站镇中心校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
2014年6月,搜登站中心校迎来了船营区数学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暨捆绑发展协作体综合实践领域课例研讨活动,活动以课例展示与小组论坛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对数学综合实践这一领域展开深入而有实效的探究活动。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与搜小教师在新颖而独特的论坛活动中,展开激烈的讨论,有效的交流,大家集思广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工作室的成员真正发挥了示范、引领、辐射的作用。我们理解了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综合实践”领域,注重学科整合,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3. 以学科基地校形式向专家学习。今年我校进行了数学学科基地校开放活动,我校确立的活动主题是“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建构生本课堂”。活动中,教学副校长在“为学生的学而教”——生本课堂模式的构建”工作汇报中深刻的阐述了两年来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开展学科研修,全面提高教师学科知识逻辑建构能力和学科教育能力。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展示了两节精彩的数学课,一节是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区里两位数学教研员进行了点评,对这两节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两节课充分体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让我们对生本课堂的构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懂得了运用课标理念设计数学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坚持反思总结,提升科研水平
我校始终坚持行动研究,在平时学习和教学中,鼓励教师坚持写好周记和教学反思,随笔、读书感悟、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及时进行检查和评比,评选优秀成果向上级推荐。每位教师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体会、感悟撰写出相关的反思、案例、论文、叙事等。我校有多位老师撰写的文章发表于船营教育通讯。经过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在实践中探求与感悟,多数教师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和教育能力,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列举如下文章:
无声的教育
开学半个学期已经过去了,我和42名学生从陌生到熟悉,他们对我的好奇心、探索心、以及对抗的心理也逐渐在减少。
这是一个周一的早上,我和以往一样,6:30分我准时从家出发,6:40准时到校,可出乎意料的是,在上班的路上,遇到关同学的奶奶,聊了关同学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就耽误了十几分钟,当我来到班级走廊的时候,原本安静的教室像闹市一样吵杂。面对此景,我怒火心生,太可气了,都六年级了还没有自主性,我快步走进教室,正在“演讲”的学生立即停止,我目视学生不同的表情,有害怕的,有自责的,有无所谓的 ,还有幸灾乐祸的。面对这场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没有批评,没有大声斥责,我采取冷处理。“刚刚都在演讲的,请起立”站起来一多半的学生,里边有班长、学习委员。“请坐吧,今天早自习锻炼了你们的口才。”面对我的态度,学生察觉出我在生气,同时也在包容他们,站起来的同学都没有坐下,并且低下了头,已经不是刚刚的表情了。我知道了学生们在反思,在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但这时我还没有说过多的话,我继续默默地看着学生,不说话,也不批评,也不讲课,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教育就成功了。5分钟、10分钟……教室里传来了哭泣声,一些学生说:“老师我们错了,您原谅我们这次吧?”面对学生真正的悔悟,我原谅了这些患得患失的孩子。我相信,通过这次无声的教育,学生们会从思想深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会越来越好的。后来的表现,证明了我当初的做法是正确的,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真正懂得爱学生的老师,应该学会宽容。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的需要。突发事件是高度考验教师的驾驭能力,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