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17 05:3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歇后语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精选故事类的歇后语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齐桓公进迷谷--靠老马识途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孙二娘开店--住不得
孙大圣听了紧箍咒--头痛
孙权杀关公--嫁祸于人
孙行者上天--忘了自己从哪块石头里蹦出来的
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孙悟空碰著如来佛--认栽
孙悟空的金箍棒--随心如意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孙悟空封了弼马温--管它官大官小
孙悟空借火扇--一物降一物
孙悟空变土地庙--尾巴难藏
孙悟空进了八卦炉--炼结实了
孙悟空打筋斗--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孙悟空戴上紧箍--有法无用
篇2
1.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
2.靶场上的老黄忠——百发百中
3.霸王别姬——无可奈何
4.霸王请客——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5.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6.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突如其来
7.仓官不识“串”字——中中
8.程咬金上阵——三板斧
9.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
10.东吴杀人——嫁祸于曹
11.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12.关夫子对曹操——饶他三不死
13.关公老子——满面红
14.关老爷赴会——单刀直入
15.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上
16.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17.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
18.好汉上梁山——逼出来的
19.黄忠出阵——不服老
20.黄忠上阵——老当益壮
21.假李逵碰到真李逵——冤家路窄
2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3.姜子牙的坐骑——四不相(像)
24.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25.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26.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27.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28.孔夫子背书籍——里面大有文章
29.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
30.孔夫子的褡裢——书袋(呆)子
31.孔夫子的砚台——心太黑
32.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33.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34.梁山上的好汉——逼出来的
35.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36.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阵阵出马
37.南郭先生吹竽——不会装会
38.潘金莲的脚趾头——一个好的没有
39.骚狐狸见不得关二爷——邪不压正
40.属魏延的——头上有反骨
41.隋炀帝游江南——自坐龙舟人拉纤
42.孙二娘开店——宰客
43.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44.唐三藏过火焰山——没咒念了
45.唐僧跑进和尚庙——同吃一碗斋饭
46.唐僧上西天——取经去了
47.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48.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发
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歇后语;教学方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广为流传的现成话。它作为交流思想的固定的造句材料,同成语、谚语、惯用语一样,是词汇体系中的特殊成分。”①由于歇后语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表现了现代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因此,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了解歇后语的构成和类型成为重中之重。只有了解了歇后语的构成和类型,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歇后语的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
一. 歇后语的构成和类型
(一)歇后语的构成
整个歇后语由类似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而前后两个部分采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去表示同一个意思。前部分叙述一种情况,它采用形象的比喻、夸张或谐音等方式来引人联想,与后部分紧密配合去表达本意。而后面部分是对前部分进行解释,是整个歇后语的真正的语义所在。歇后语的前后两个部分相互配合使得汉语具有了生动、活泼、形象、风趣的特点,进而达到让人们更好的理解所讲述的道理的目的。
(二)歇后语的类型
1.喻意歇后语
歇后语的前部分运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后部分对前部分进行解释、说明,并点出真正意义之所在,这就是喻意歇后语。
(1)本义喻意
本义喻意是指歇后语的后部分对前部分进行直接的,不需多加联想的解释说明,即解释说明的意义是字面上的意义,如“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大海里丢针——无处寻”。
(2)转义喻意
歇后语后部分的解释说明不是用它的字面意义表示的,而是用字面之外更深一层的意义,即需要人们进行联想的转义,这就是转义喻意。如“木头眼睛——看不透”的“看不透”不是说眼睛是木头做的所以看不透,而是引申到不能透彻理解认识的意义。
2.谐音歇后语
谐音歇后语是指歇后语的后部分借助词语与事物之间的音同或音近从而造成一音双关效果,即一个歇后语有两种解释说明,从而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用意。此类歇后语的表面意思是次要的,而内在的意义才是主要的。例如,在“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中,表面上的意思是萝卜冰冻的结实,其实则是是说人心发生了波动。谐音歇后语主要有以下两类:
(1)音同谐音
几个字或几个词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均相同的谐音是音同谐音。如在“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中,就是由于“掸”与“胆”两字的同音而造成的谐音。再如,在“牵着胡须过河——牵须(谦虚)”中,音同谐音是由“牵须”与“谦虚”两词的造成的。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2)音近谐音
音近谐音是指几个字或几个词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相同的部分,即音与音之间仅是声音相近但并不时完全相同。如“酱萝卜——无缨(因)”的“因”与“缨”是声母和声调相同,但韵母不相同,音相近。
二.利用歇后语的构成和类型进行教学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创造的—种独特语言形式,是智慧的结晶。同时,歇后语的类型和构成特点,即由类似谜面的前部分与类似谜底的后部分结合方式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决定其成为教学的难点。我认为可以利用歇后语的类型和构成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把汉字教学、语音教学、修辞教学、文化教学与歇后语教学相结合,以促进歇后语教学的成功,同时也可达到双赢的效果。
(一)与汉字教学相结合
以歇后语表现方法中的析字法为理论依据,把汉字教学与歇后语教学相结合。例如,“自大上加一点——臭”,骄傲自大是不好的,而比“自大”还过分一点,那不就成了“臭”。“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心上放上一把刀,这肯定会使人感到很不痛快,所以当然要“忍”了。利用析字法我们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进行汉字教学,同时也教授了歇后语。
(二)与语音教学相结合
语言是音义的结合体,其中的“音”就是语音。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学习语音,因此语音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汉语语音中,声母、韵母和声调是最基本的,并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在歇后语中,谐音歇后语利用语音来达到独特的效果。例如,“张飞妈妈姓吴——吴氏生飞(无事生非)”,“吴氏生飞”是对前一部分的直接说明,是字面意义,而它的实际意义是“无事生非”,这种实际意义的表达,要通过“同音”词语的转换才能实现。
(三)与修辞教学相结合
歇后语不管是从构成方面还是类型方面,它都大量的运用了修辞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认为以歇后语具有的修辞性为理据,利用各修辞格的特点去拓展学生想象力,促进歇后语的教学。如,“大海里丢针——无处寻”运用了夸张和比喻两个修辞格。此歇后语夸大的把丢了的物品比作“针”,寻的范围比为“大海”,从而得出结果“无处寻”,这就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歇后语意思。
(四)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是文化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文化的创造都离不开语言的作用,而且文化的积累也是通过语言保存的。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依相存、密不可分的。同时,在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中,学习他国的语言语无疑是了解一国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歇后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它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同时也表现了现代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但是,文化的不同能够导致学习语言的障碍。所以,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将文化教学融入歇后语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可以利用文化知识加深对歇后语的理解。例如,在“张飞穿针一大眼对小眼”中的“张飞”是三国时代的人物。《三国演义》给张飞塑造了“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领虎须”的形象,并多次出现“圆睁环眼”、“大眼”等等的描写。因此“大眼”是张飞的突出特征,并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就在讲文化故事中教授了歇后语,并还加深了对歇后语的理解,培养了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歇后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内容、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本文具体分析歇后语的构成和类型,从而引入歇后语的教学方法,即把歇后语教学与汉字教学、语音教学、修辞教学、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提高歇后语教学质量。(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2] 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万艺玲.词汇应用通则[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4] 夏雨、楚风.歇后语集萃[M].北京:国纺织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关联理论;歇后语;日译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177-02
一、关联理论与翻译
关联理论是1986年Sperber和Wilson在Grice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强调交际过程是说话方提供关于其意图的明示刺激,听话方通过推理来寻求最佳关联理解的过程。最佳目标是保留传达交际线索的风格特征,反映话语的信息内容及表达此信息内容的方式,以及这样的风格特征要达到的特殊效果。
作为交际的翻译活动,译者对源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对语码的选择所依据的自然也是关联性。翻译过程涉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哥特的“三元论”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和反应,该论认为翻译行为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原文作者向目的语读者示意其交际意图,而译者则根据原文的语境信息以及关联原则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理解;译者根据自己对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和接受状况估计,对原作者的交际意图和信息加以示意并传达给译文读者。
然而目的语读者的期待和文化背景不同,同样的话语,不同读者可能读出不同程度的关联性,达到不同语境效果。因此,关联理论视角下译者须再现在其与目的语读者共享的认知环境中可能产生最大语境效果,从而使译文达到最佳关联。即译者必须考察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及阐释的任何方面在此认知环境中的关联性,根据最佳关联性目的做出翻译决定。
二、歇后语与翻译
歇后语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以短小且风趣形象著称。作为“引子”的前半部分就像谜语,而作为“后衬”的后半部则如谜底。通常人们只说前半部分,让听者自己去领会和猜测其本意,如:瞎子点灯――白费蜡、大姑娘上轿――明里哭暗里笑等等。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富含韵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如《骆驼祥子》中的很多歇后语都起到了这种作用,在写虎妞到曹先生家去找祥子,见面第一句话就说:“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这句歇后语恰当地表达了虎妞对祥子不露脸的不满和怨恨,调侃的口吻使得语言幽默风趣,同时有助读者更为清晰地理解老舍笔下的那个社会,更为深刻地理解祥子的悲剧命运。
正是由于歇后语负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色彩,包含着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很难被外国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在涉及具有文化特色的翻译中,有些文化需要译出,否则会导致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障碍,而另外一些文化则无需翻译,目标语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逻辑推理充分理解译文所要传达的源语意图。如何有效地处理含有文化因子的翻译,就要求译者以关联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寻求最佳关联并恰当表现,以较好地达到翻译目的。汉日两门语言虽其相似性较多,但词汇、语音和句法等语言特征的差异性也给歇后语的日语翻译带来不小影响。从关联理论角度来看,翻译就是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推理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需要以最佳关联为指导,对语境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灵活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找到最佳关联,创造出合适的语境效果,从而使目标语读者达到最大关联和最好的阅读效果。
三、实例分析
歇后语翻译重在准确传达其作者的意图以实现其交际功能并恰当译出其风格,运用关联理论指导歇后语翻译能从根本上抓住其翻译的本质,本文拟运用关联理论,通过对立间祥介和中山高志的译著《骆驼祥子》中先后出现的几句歇后语翻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歇后语日译策略及其语用效果。
1.“你可倒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啊”她的嗓门很高,和平日在车厂与车夫们吵嘴时一样。
A:「おまえもいいなもんだよ。でてったきり、知らんぷりとはねえ。车夫たちとやりあうときと同の甲高い声でそれだけ言うと同时に…(立间祥介,P132)
B:「いいなもんだね。’肉包子’(肉まん)を犬にぶっつけたように、まるでってこないじゃないかね声の调子は非常に高く、日顷车场で车夫らとわめき合うときとわりなかったが…(中山高志,P129)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意为得到好处后有去无回,此处为虎妞责备祥子尝到甜头后就消失之意。立间详介只翻译了后半部分的有去无回,目的语读者难以体会尝到甜头这层含义,而中山高志则采用了直译,将原文意思准确翻译出来,让目的语读者直接感知源语语言特色并完成从源语作者到目的语读者的跨文化交际目的,实现源语和目的语间的最佳关联。
2.有急等用钱的,有愿意借出去的,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A:急场の金に困っている人があればこそ、こちらも贷してやるのであって、周瑜が黄盖を打掷したようなもの(苦肉の策。『三国志の故事)、武士は相身互いじゃないか、と。(立间祥介,P119)
B:大急ぎに金がいる人があり、また贷してやろうという人があれば、周瑜が黄盖を打って大 芝居をやったのと同じことで、渡りに船じゃないか。(中山高志,P116)
“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出自《三国演义》,没有阅读过《三国演义》的日本读者很难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也就无法真正理解此歇后语的真正含义。立间详介和中山高志都将歇后语的前半部分直译了出来,而对歇后语的后半部分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式,立间详介意译为「武士は相身互い,同时为了不造成文化丧失,又采用文内加注的方式进行了信息弥补,如此一来目的语读者通过阅读译文便可了解周瑜打黄盖这一典故的文化内涵;而中山高志则套用了日语固有惯用语「渡りに船,用日本原有文化形象直接替代源语中难以理解的特有文化,目的语读者的潜在语境得到激发,把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也能得到与源语作者意图相等同的语境效果,但却容易造成信息缺失,如该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等等。
3.看祥子没动静,高妈真想俏皮他一顿,可是一想他的正直劲儿,又不大好意思了:“你真行。‘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也好。”
A:祥子がなにも言わないので、高马は皮肉のひとつも言ってやろうかと思ったが、一途な彼の性格を思うと、それもかわいそうに思った。「伟いよ、あんたは。ばか正直にやるだけのことをやってみるのも、またいいだろうさ。(立间祥介,P124)
B:祥子がてこでこも动かないのを见て、高马は本でちょっとからかってみってやろうと思ったが、彼の真正直さを考えてこれもすまぬことだと思い直した。「お前は本当にえらいよ。石部金吉式も结构だ。(中山高志,P121)
“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意指人的性格直率、没有城府。立间祥介将“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翻译为「ばか正直にやるだけのことをやってみる,采用意译方式,虽然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的意思,却也丧失了原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语言风格。中山高志将原文译为「石部金吉式,石部金吉式是日本人所熟知的人物,性格直来直去、不会灵活变通。这无论从涵义还是语言形式都与原文较为贴切,可视为实现了最佳关联。
4.“他必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语不发’。”
A:そうすりゃ、相手はだれだってことになるけどあたしは知らぬ存ぜぬでおしとおす。(立间祥介,P139)
B:爷さんきっと根掘り叶掘り闻き出そうとするに决まっている。あたしは徐庶が曹操の所に连れてこられたときのように一言も言わない。(中山高志,P135)
《三国演义》三十六回中出场的徐庶是蜀国刘备的参谋。因其母亲被魏国曹操所挟持做了人质,他入了曹营,但身在曹营心在汉,从没为曹操献过计策。立间祥介使用意译法,略过谜面,只翻译了歇后语后面的谜底部分。中山高志则采用了直译法,按原样翻译并在译文后面对该历史故事做了加注说明,这样不仅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同时还保存了原文特有的文化及语言风格特征。
综上不难发现,在将汉语歇后语翻译成日语时运用关联理论可以很好地突出其语用效果。但由于不同语言本身风格不同,即便是中日两国语言及文化存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影响渗透关系,在翻译中“得其意忘其形”也在所难免。歇后语本身的独特形式很难得以保留,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像在汉语中那样只讲上半句,下半句无需说明。故歇后语的日译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它本身的特点以及译者对目的语读者文化视域的把握,对那些比喻生动形象而又浅显易懂的,应尽量保留原文的内容和形式,可采取直译,让目的语读者接受一定异域文化以利于文化传输;对于目的语读者较难理解的歇后语,又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套译,方便读者理解,但须注意文化缺失的恰当弥补。总之翻译时虽无固定标准或模式可套,但尽量做到保留原文风格的同时也适当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必要时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文化缺损弥补即可。
参考文献:
〔1〕Gutt, 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 .2nd edition.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135.
〔2〕Gutt, E.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2nd edition.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215.
〔3〕老.骆驼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篇5
芝麻开花――节节高、竹篮打水――一场空、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这些都是小朋友们非常熟悉的歇后语。歇后语风趣、形象、生动,用它编写故事一定能引人阅读。现在,就用自己熟悉的歇后语编一个故事吧。
写作指导
怎样才能使编写的故事生动有趣呢?这里有四把神奇的金钥匙。
主题突出
歇后语的前部分大多是形象的比喻,后部分才是其表达的真正意思,要深入挖掘其含义,然后以其为作文的主题。比如“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本意一目了然,就是茶壶的嘴很小,无论怎样倒,装在茶壶里的饺子都倒不出来,比喻某些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不能彰显或发挥出来。比如一位同学编写的歇后语故事《猫哭耗子――假慈悲》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耗子被猫的哭声感动了,竟情不自禁地去安慰猫。谁知猫一甩头,咬住了老鼠。老鼠啊,你可要记住――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啊!
小作者在结尾点明文章的主题思想,引发读者的思考。
情节精彩
故事讲究情节的一波三折,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怎样才能使故事情节精彩呢?作文《猫与老鼠交朋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众所周知,猫是老鼠的天敌,老鼠遇到猫便会逃之夭夭,但当当鼠就是不怕猫!
这当当鼠究竟是怎样的老鼠呢?留下了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语言生动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运用生动优美的语句,一定能使作文锦上添花。比如一位同学写“吃晚饭了,老鼠不断地往外挤”,语言平淡,不够生动。稍作修改,变成“吃晚饭了,老鼠一窝蜂似的往外挤”,不仅突出了老鼠多,也突出了“挤”得热闹。再如一位同学写《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明晃晃的火苗一跳一跳的,飞蛾暗暗地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把火扑灭!
运用名言警句,故事一下子生动了。另外,运用诗句、俗语、歇后语等都会使作文的语言生动。
大胆想象
想象是神奇的翅膀,会使故事更加吸引人。鸡只能在地上奔跑,要是想象它在空中飞翔,非常有创意!进行想象时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动植物想象成人,可以说话,可以思考,懂得人的喜怒哀乐……比如《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中的一段:
狗生气地瞪了一眼耗子说:“你呀,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再动,我就把你咬住,咬得你粉身碎骨!”
狗的语言、感情、动作都是小作者大胆的想象,生动、精彩。
小朋友们,现在你已经有了四把神奇的金钥匙,赶快拿起笔编写歇后语故事吧!
【佳作展示一】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兴化戴南中心小学五年级 姜雅晨
老K家养了一只狗,它常常蹲在门口,眯着眼睛,警惕地看着从身边匆匆而过的人。
一天,花猫追赶一只老鼠,老鼠十分机灵,躲进了洞里。狗看见猫的狼狈样,幸灾乐祸地说:“猫兄,怎么让老鼠跑了呢?”猫连忙解释:“我的脚受伤了。”“哈哈!不就是捉老鼠吗,我捉一只给你看看!”
狗屏息凝神,蹲在老鼠洞口。不知不觉3个小时过去了,闪亮的星星在空中调皮地眨着眼睛,老鼠趁着夜色出来了。狗扑了上去,老鼠敏捷地躲过,狗一下撞到墙上,头上鼓起了一个“小山”似的包。老鼠见了,得意地跑到桌子上跳起了“霹雳舞”。狗气得暴跳如雷,一下子将桌子掀翻了,碗和盘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惊醒了主人。主人生气了,向狗追去,狗狂叫一声落荒而逃。(运用比喻、拟人修辞和象声词,还有成语与警句,使文章风趣、生动。)
猫见了狗的狼狈相,哈哈大笑:“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佳作展示二】
猫鼠交朋友――信不得
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五年级 冯奕
猫不小心扭伤了脚,孤苦伶仃地躺在家里,几天没吃东西了,唉声叹气地说:“饿死我了,快撑不住了!”老鼠刚好路过猫家门前,听到猫的话,很好奇,从门缝里往里面瞧。猫发现了老鼠,装出一副热情的样子说:“老鼠大哥,快进来!”
“咦,猫今天怎么如此热情?”老鼠有些受宠若惊。
猫满脸堆笑地说:“老鼠大哥,以前咱俩是冤家,多不好啊!以后我们化敌为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
老鼠将信将疑地说:“好的!”
猫见老鼠同意了,便说:“老鼠大哥,我想喝水,给我倒一杯好吗?”
老鼠想了想,倒了一杯水递给猫。猫喝了一口,说:“还是有朋友好,不然我怎么能喝到水呢?”
猫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说:“鼠大哥,你要是能给我弄点吃的,就更好了!”老鼠急忙跑回家拿来玉米,与猫分享。(情节精彩,抓住猫的神情变化,写猫对老鼠的热情,与下文猫露出本来面目形成强烈对比。)
一周过去了,玉米没有了,老鼠愧疚地对猫说:“猫弟,现在吃的东西没有了……”
猫狡猾地笑了一下,说:“哦……你倒杯水给我吧!”
老鼠将杯子递给猫时,猫一把抓住老鼠说:“怎么可能没有吃的,你不就是最丰盛的大餐吗?”
老鼠竭力挣扎,但无济于事,只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唉,猫鼠交朋友――信不得!”
篇6
铁拐李的葫芦:不知卖的什么药。
铁拐李的葫芦里是什么?铁拐李是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八仙之一。他满脸络腮胡子,一只瘸腿上鲜血淋漓,腋下挟着一根铁拐,是个叫花子的形象。据说他姓李,名玄,原来也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修炼得道之后的某一天,他忽然高兴起来,灵魂出窍,去找太上老君下棋,把个躯亮留在山洞里。不想来了一只吊暗白额猛虎,三口两口把李玄的躯体吃了。待李玄的灵魂回来,再也找不到“家门”了。无可奈何,只好在空中飘游。一日见山脚下倒毙了一个瘸乞丐,就借那尸体“寄托”复元,成了后来那个模样。他又用法术把瘸乞丐的打狗捧变成铁杖,从此号称“铁拐李”。他背上背着一个硕大无比的葫芦,听说装的都是灵丹妙药,可是他自己腿上的伤却一直没治好。所以人们创作了歇后语:铁拐李的葫芦——不知卖的什么壬与。
铁拐李的葫芦这句歇后语含有眨义,比喻某些人讲的好听,但与自己蛇行为对不上号。
传说铁拐李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他元神出壳,没曾想尸体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成了现在模样的仙人。山东的那个版本,却有着一个完全不同的铁拐李成仙故事,不妨说来大家听一听。
篇7
黄鼠狼给鸡拜年歇后语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黄鼠狼给鸡拜年释义:指伪装善良,实则包藏祸心,贬义词。
例句:太不正常了,平常对你这么恶毒,突然开始献殷勤,明显就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黄鼠狼给鸡拜年相关歇后语
黄鼠狼冬眠——高枕无忧
黄鼠狼拜月亮——装神能鬼
黄鼠狼吃鸡毛——填肚塞肠
黄鼠狼吃天鹅蛋——想的美
黄鼠狼穿道袍——冒充善人
黄鼠狼的脊梁——软骨头
黄鼠狼的尾巴——净值钱的毛
黄鼠狼叼鸡——又去无回
黄鼠狼剁掉尾巴——皮肉不值钱
黄鼠狼给鸡治病——只死不会活
黄鼠狼和狐狸结婚——臭味相投
黄鼠狼借鸡——有借无回
黄鼠狼上鸡窝——有空就钻
黄鼠狼偷鸡——背着人
黄鼠狼听见鸡叫——垂延三尺
黄鼠狼没打着——惹了一屁股臊
黄鼠狼撒尿——臊皮轰轰
黄鼠狼背兔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黄鼠狼成大仙——害人精
黄鼠狼请客——用计(鸡)了
黄鼠狼咬病鸡——专抓倒霉的
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故事(一)
黄鼠狼给鸡拜年一只黄鼠狼先后两次窜入一户主人家的鸡窝里偷鸡都得手了。谁知大年初一凌晨第三次偷鸡时被主人放的捕鼠夹夹住,黄鼠狼疼得直叫。主人闻声赶来,气愤地对黄鼠狼说:“你叫什么叫?深更半夜窜到我家偷鸡,把你活捉是罪有应得,你还有什么好说的。”黄鼠狼辩解道:“我真是冤枉啊,我来鸡窝不是偷鸡的。”主人不解地问:“那你来我家鸡窝干什么,难道是与鸡约会?”黄鼠狼一本正经地说:“不,我是来给鸡拜年的。”
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故事(二)
从前,有一只黄鼠狼,专门偷鸡摸狗,坏得不得了,所以大家都很讨厌它。
一天,黄鼠狼又饿了,寻思着怎么弄只鸡填填肚子。可是,别人家的鸡笼都是用锁锁上的,偷不出来了。突然,它灵机一动:“那边鸡妈妈家不是生了几只小鸡吗?这些小鸡嫩嫩的,不是更好吃吗?对,就这么办!”
说干就干,黄鼠狼拿块布围在嘴边,提了一只篮子,身上全部用布包着,像个木乃伊似的。
伪装成功后,它来到鸡妈妈家的门口,从门缝里往里张望,发现鸡妈妈和鸡宝宝们正在一起玩耍呢!于是,它捏着鼻子,尖着嗓子说:“您好!您在家吗?我是鸭爸爸,我来给您拜年了”。鸡妈妈听这声音不像是鸭爸爸的,便从门缝里往外看了看。只见这个“鸭爸爸”头长长的,嘴巴大大的,全身毛茸茸的,屁股后还拖着一条毛长长的尾巴……呀!这不是鸭爸爸,而是黄鼠狼呀!
鸡妈妈心想:“黄鼠狼哪有那么好心,来给我们拜年,它肯定想偷吃我们家的鸡宝宝吧”。鸡妈妈一下子识破了黄鼠狼的诡计。它小声地对鸡宝宝说:“你们别出声,我来对付它”。
篇8
一般人常使用比喻来表达某一种本来很难说得清楚的情境或意念,而以比喻的结构形成的成语很多,例如:光阴似(箭)。
试试看,下列比喻结构的成语,你能正确回答的有多少?
1.骨瘦如 ( ) 2.心乱如 ( ) 3.守口如 ( )
4.如 ( ) 灌耳 5.面如 ( ) 色 6.如 ( ) 随形
7.柔情似 ( ) 8.挥汗如 ( ) 9.如 ( ) 得水
二、成语迷宫
下面的方格内,由49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迷宫,以“畅”字为入口。以“影”为出口,一共要经过16个成语(或四个字的词组),且上一个成语(或四个字的词组)的最后一个字是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每一个字都要用到,但不能重复。可以横着走,也可以竖着走,不可以斜着走。你能行吗?
三、巧填“羊”的歇后语
你知道下面这些和羊有关的歇后语吗?请你选择合适的词句,填在破折号的后边,使这些羊的歇后语一一配对。
选择栏:充好人 无家可归 自投罗网 出洋(羊)相 大处不算小处算 钩心斗角 言行不一 靠不住 白日做梦 各人有各人的福
1.羊看菜园―― 2.羊身上取驼毛――
3.豺狼披羊皮―― 4.迷途的羔羊――
5.牵羊进照相馆―― 6.绵羊进狼窝――
7.挂着羊头卖狗肉―― 8.丢了羊群捡羊毛――
9.羊吃青草猫吃鼠―― 10.山羊打架――
四、巧填“食”字成语
请你根据下面的解释,把相应的“食”字成语填进括号内。
饱食终日 布衣蔬食 丰衣足食 自食其言
自食其果 自食其力 废寝忘食 锦衣玉食
A.说了不算,不守信用 ( )
B.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 ( )
C.吃饱肚子,不做事情 ( )
D.干了坏事,自作自受 ( )
E.衣食简单,生活简朴 ( )
F.不去睡觉,忘了吃饭 ( )
G.吃穿充足,生活富裕 ( )
H.衣美,生活奢侈 ( )
五、填成语,找人名
在下面每个空格中分别填上一个汉字,使每一行都成为一个成语。然后在所填写的汉字中,找出隐含着的四个人名。说说他们其中一个人的有关故事。
彩 厉 往 高 将 手 前 灯 芒 同 粱
夺 风 开 望 仇 起 想 结 毕 存 美
目 行 来 重 报 家 后 彩 露 异 梦
六、看图译成语.
下面每幅简图都是一句成语的密码,你能破译出来吗?
七、根据具体语境填写相关的歇后语
1.这次我的成绩肯定不够理想,当老师报分数时,我的心里是 D 。
2.马上要进行数学期末考试了,明明担忧得不行,希望我能在考试时帮
帮他,我只能苦笑着告诉他:“唉,我也是 。”
3.“你的作文怎么又是 ?”老师责问明明。
篇9
1、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及发展;
2、趣味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3、了解学习谚语、谜语、歇后语、成语、对联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及发展;
2、了解学习谚语、谜语、歇后语、成语、对联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操。
教学难点:
1、了解学习谚语、谜语、歇后语、成语、对联等;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操。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仓颉造字》,了解了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知道了最早的汉字创造者:黄帝的史官――仓颉。(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汉字并不是哪一个人或是哪一个时期的产物,而是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据考证现今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是:殷商的甲骨文。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才形成了今天的简体文字。
二、趣昧学习
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并以它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世人,目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听到这个信息,你们是否有一种特别骄傲的感觉呢?――那么你们就应该更认真地学习,让汉语在你们这一代人中更好的发展!本堂课我们将采用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法,答对者记10分,看看谁最棒,你们有没有信心?
1、谜语大比拼:
A、我们来玩个游戏:猜谜语。老师出题目,各小组长举手抢答(注意只准举手,不准吵闹,否则不予答题机会)
出示大屏幕,谜语题目:(幻灯片)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满,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猜。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了一根木棍,放在土堆旁;武术运动员拿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一个瓷盆上。你知道他们姓什么吗?
6、
7、
B、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现在请各小组将你们搜索到的谜语指明考考其他组。(师引导、评价)
c、看样子大家都喜欢玩这个游戏,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是谜语吗?(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分为:谜面、谜目、谜底三部分。《师结合前文讲解》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民间。最早的记载是黄帝时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2、歇后语,(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非常不错,老师可没有预想到,看来我是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我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努力,争取芝麻开花――节节高!好不好?)
A、老师刚才这句话中有什么特点?(用了歇后语)
B、你们觉得用歇后语有什么好处呢?(语言幽默,有趣)……的确如此,歇后语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生活语言形式。它短小,风趣、形象,分为前后两部分,就像谜语的谜面与谜底。我们一般只需说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别人就应该明白了,它可以分为谐音,喻事,喻物或故事几种类型,你们有没有兴趣来尝试尝试。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c、非常不错,那么还愿意小组之间来比一比吗?吧你收集到到的谚语考考其他组的同学!
3、谚语(同学们的兴趣可真高!刚才你们所了解的歇后语是一种“现成话”(板书)形式,下面我们将学习另一种“现成话”形式,它也是人们在生活中的实践经验经归纳总结形成的短小精干的语言形式――谚语,也叫俗语。)它包括天气、农谚、做人原则等多方面。
1、老师这里收录了几条,请同学们参考学习。(教读)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单村易被盗,孤羊易狼叼。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吃水不忘打井人
明人不说暗话,响鼓不用重锤。
众人拾柴火焰高
入秋一天,水冷三分
2、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2分钟,谁能简单的说说其中一条谚语所说明的事实或阐述的道理?
3、你们有没有收录到或听到你的家人说过的哪些谚语呢?(小组交流讨论并汇报,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拓展
刚才的谚语当中:“入秋一天,水冷三分”告诉了我们季节变换,提醒大家注意添加衣物。值得高兴的是2013年春节快到了!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以前在过春节的前一天,你的爸妈会干些什么呢?(打扫清洁、购买蔬菜水果糖果、贴春联……)春联也叫对联,楹联,对子,它源于古代的“桃符”,是可以刻在木头、柱子、石头上的对偶句,也可用纸贴在门楣(分为上联、下联、横联,有时也不要横联)。老师这里有几句比较经典的对联供大家欣赏: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花甲重逢,更多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增添一度春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希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去多收集,并与同学多交流。
四、总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汉语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你们有哪些收获或感受呢?(生讨论)
汉语文字是优雅的文字符号,也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同学们请读读下面这几句话:
1: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2: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井深大
3: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安子介
4: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钱伟长
篇10
一、投放材料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化
语言区最基本的投放材料即图书、图片,能够通过幼儿自由阅读,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在投放图书时可将图书分为童话、儿歌、社会、自然科学等几大类,供幼儿更加明确地选择。
2.表演材料的投放。
3.创设“小舞台”“小剧场”,投放“录音机”“自制电视机”。
除此之外还会根据预设目标投放相应的一些材料,如“说量词”“相反词”“字宝宝变魔术”“有趣的歇后语”“描汉字”等丰富的材料。
在开展主题活动《中国娃》时,在语言区为幼儿提供古代四大发明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提供《月亮船》等相关故事图片,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和创编;为了让幼儿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我们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汉字的演变史”等图文,让幼儿进行观察、配对学习。
我们把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图片、材料在课后投放到区域活动中,作为延伸活动。如主题活动中的一节语言活动《七色花》课后,我把教具材料“七色花”图片和“花朵”投放到了语言区域中,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中能自主的选择这项活动,或复述“七色花”故事,或讲述句式“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说出了许多美好的愿望,学习了句式,丰富了词汇,提高了语言讲述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当充满趣味性。具有趣味性的操作材料是决定幼儿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提高各种能力,感兴趣的材料能让幼儿在反复操作过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语言水平。
材料选择来源于幼儿生活。如“小相册”。我们让幼儿收集自己平时生活中的各类照片,做成“小相册”“开心一刻”等,因为这时他们经历过的事情,除了有自己的照片也有熟悉的小伙伴的照片,孩子们比较感兴趣,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想说,愿意拿来看并讲述,并通过提问“说说谁为你拍的”“你和谁一起去的”“这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好玩的”等,鼓励讲各种经历,如去哪儿玩了等,通过提问和启发孩子思考,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通过操作材料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使幼儿语言区域活动中不感到乏味。
又如我们大班幼儿进行了自制小书,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故事,或从废弃的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然后帮助他们进行装订,最后再让他们来进行创编、讲述,通过实践我发现幼儿对自己亲手制作的图书更充满兴趣,爱不释手,他们很乐意去选择自制小书阅读。
类似的材料还有台历故事、钓鱼、粽子里的故事、骰子上的故事等等,这些操作性强、具有趣味性的操作材料 让幼儿充满兴趣,乐此不彼的去选择,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指南》指出:“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不同,因此我们在语言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这样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骰子上的故事,我们也制作了多种,有一个骰子上6副图片的,也有几个骰子一组的,它们分别有角色(人物或小动物)、地点、事情的图片,让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取两个骰子一个是人物一个是事情,投骰子后,根据骰子上的图片说一句话。能力稍强的幼儿取三个骰子一个是人物一个是地点一个是事情,投骰子后,根据骰子上的图片说一句更长的话。能力更强的幼儿可以把四个骰子连起来说一个简短的故事。这样的材料能灵活多变,随机性大,因为骰子有六个面,随便哪一个面就可以说一句话。四个骰子幼儿选择性也多;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我们在材料的设计和提供上应根据不同水平幼儿发展的需要,为不同水平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尽可能地促进了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语言区域材料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像手偶、指偶、头饰一类的材料也是需要不断丰富的,每隔一段时间,向孩子们介绍来了哪几位新成员,孩子们会感到无比新奇,相同的游戏就不会因为玩过了而不再感兴趣。看图造句、图片也不能总是一成不变,这样幼儿的兴趣会逐渐减少,应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定时更换新的图片内容,又如幼儿自带的图书,可以3—4周更换一本,图书破损度减小,幼儿给同伴讲述的兴趣却不会降低。在区域活动中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也要及时进行补充、调整,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改进或摒弃不适合的材料,开发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如“有趣的歇后语”,我们采取了“图片”的形式,投放这些材料后孩子开始时充满兴趣,但是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经验,因此不知道如何去操作、学习,于是我再次调整措施,给孩子讲解“歇后语”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什么是歇后语,但是我发现他们选择这项工作的兴趣仍然逐渐减少直至没有,一个月后再也没有孩子选择这项工作,我们便不再投放“有趣的歇后语”,会考虑在以后作为有目的教学的活动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