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文章范文

时间:2023-03-16 15:5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笑话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笑话文章

篇1

专家指出:低年级写话越早越好。低年级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年龄越小,语言就越具有文学性,他们处于想象的世界,想象力丰富。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看图写话却成了他们的难点。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平时的摸索和实践,我积累了一些方法:一、按照顺序,学会有序观察;二、抓住细节,引导合理想象;三、化难为易,重视口头表达;四、组织材料,练习规范表达。

【关键词】

看图写话 有序观察 合理想象 口头表达 规范表达

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基础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看图写话却成了难点。低年级学生学生在看图写话时普遍存在着观察随意、重点不突出、想象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是由低年级学生观察的无序性、思维的跳跃性和叙述的随意性造成的。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写好“看图写话”呢?通过平时的摸索和实践,我积累了一些方法。

一、按照顺序,学会有序观察

我国文学大师鲁迅曾说:“如要创作,第一是观察。”学会观察是写好看图写话的首要条件,只有细致观察,才能对图画有深刻的理解。那么教师要怎么指导学生观察呢?

第一步,要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看图,即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如,从整体到部分地看,由部分到整体地看;从远到近地看,由近到远地看;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地看;或从中间到四周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图意,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观察顺序。掌握了这个顺序,对学生分析图意,抓住图的中心,进而表达图意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教学看图写话《秋天来了》,我先引导学生从整体观察,看看图中显现的是什么季节;接着让学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地观察从哪里看出来秋天来了,这是图的重点。学生在观察时,教师应适时点拨,使学生对整幅图有完整的印象,感知到图画表达的中心。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很容易就把图意表达清楚: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方飞。树叶黄了,一片片落了……

若是多幅画教学,教师应先引导学生们看清每幅图的内容,注意弄清各幅图之间的联系,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时间、地点发生的变化,使多幅图写话形成完整、连贯的故事。

二、抓住细节, 引导合理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丰富合理的想象,学生才能对画面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因此,教师在看图写话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判断人物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怎样的联系。以《钓鱼》的教学为例,在学生能够简单地表述图画的整体图意后,我就引导他们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请你细细观察,猜猜发生了什么事?看看小孩子是怎样的表情和动作?爸爸的表情又是怎样的?爸爸会对小孩说些什么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仔细观察,踊跃发言。然后,再让学生把这些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完整地说一说。有学生回答说:小孩子钓到了一条大鱼,他双手拼命往上拉,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爸爸高兴地说:“儿子,你真棒!”还有学生回答说:突然,小孩觉得鱼竿一动,他赶紧用力抓住,然后使劲往上拉,拉呀拉,累得满头大汗。爸爸在一旁笑着说:“儿子,加油!”这样一来,学生在表达时就有话可说,而且紧紧围绕图意,抓住细节,想象合理,生动有趣。

三、化难为易,重视口头表达

口头表达能力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是写话的有力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说到写,经历了大脑的完整的思维过程,既开发了智力,又提高了思维能力。一幅图要写出来,先要能够用规范的语言说出来。低年级学生思维形象具体,但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说起话来有时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或重复,要让他们把一幅或多幅图的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的确很不容易。这个困难如何解决呢?我们可以把图分解成几个部分,先一部分一部分地说,然后再串联起来完整的说。例如,在教学《小猴学本领》时,我就先把四幅图分给了四位学生让他们观察、讲述。在这个基础上,再请几位学生完整地讲述几遍。这样就化简了难点,减缓了坡度,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组织材料,练习规范表达

学生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和口头表达的东西转化为书面文字,这是看图写话的最后一个过程,也是看图写话的最终目标。要求学生从开始学习写话就要使用规范的语句,把意思表达清楚、完整,逐步提升到写得具体、生动,再到富有想象力,写出人物的语言、心理和神态。要提高看图写话的质量,还要注意平时在生活、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经常进行词语、句子、片断的训练,使学生能学以致用,进而提高表达能力。小学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时中高年级写作的基础,在看图写话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注重把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写清楚,力求把事情写完整、写具体,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周围的景物都要做到有条理地叙述,尽量突出重点,明确中心。

总之,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作文起步训练,教师要注重引导细心有序地观察,鼓励学生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写,让学生愿说乐写,他们一定会爱上看图写话,乐于写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精心设计,耐心指导,通过看、想、说、写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作文的天空展翅飞翔!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3】韩东胜 《图示法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微探》,《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2(05)

篇2

在学校发展的第一阶段,学校的管理主要依靠校长的观念、人格与能力。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在学校发展的第二阶段,学校管理主要依靠一种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在学校发展的第三阶段,学校管理主要依靠校园文化与校园精神,从而使学校发展从必然走向自由。

但三个阶段中始终不变的真正起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校长文化。校长文化是个人威信的底蕴、是制度建设的前导、是校园文化的旗帜。

校长文化就是校长的价值观、人格特征、品德修养、文化素质、行为方式和习惯在职业实践中的系统反映,其核心是校长的价值观。

一、校长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根本观点和态度。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校长文化的核心是校长的价值观。

校长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校长文化,从而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校文化。校长事实上是以自己的价值观为种子要素和原动力领导学校。所以,校长文化中首先要有明确、崇高的价值观。

校长的价值观集中表现为校长的领导哲学思想。校长的领导哲学思想是在领导和管理学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领导哲学有不同的表现,有“理性”的管理,强调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等的作用,有“人性”的管理,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换句话说,是以理性为本,还是以情感为本;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不同的领导哲学,导致不同的办学效果。所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校长的价值观体现在学校工作中,又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价值观。即校长对工作价值的认识和态度,这是校长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校长要有对工作的正确认识,要明确什么样的工作才是有价值的。校长要认真地问自己:为什么要当校长?校长工作是任务?是职业?是事业?是专业?

(2)人的价值观。校长要正确看待人的价值,要努力以自身的文化营造人性化的学校氛围,要做到充分重视人、正确看待人、有效激励人、全面发展人。

教师、学生是学校中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校长对待教师的态度,直接塑造着学校的文化。所以,从引导良好的校园文化的角度,校长应善待教师与学生。有什么样的校长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力量。校长应认识到,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学校的忠诚,是学校最宝贵的资产。所以,校长首先要向教师展现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对学校的忠诚,校长要善为人梯,为教师创造成功条件。校长不一定伟大,但要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师伟大。校长的无私和奉献,将激起教师良好风气。校长提拔什么类型的教师,教师就向什么类型的教师看齐,学校就会形成与之相一致的气氛。校长要把教师的过失作为自己的过失,是激励教师放开手脚工作的最好办法。校长最大的失误,就是不宽容教师的过失。校长应以自己的宽容引导学校文化中的宽容气氛,让学校充满宽容。校长应平等地看待自己和教师,校长心目中校长的意识越弱,越容易与教师亲密合作,学校越容易办好。

二、校长的人格特征

学校是由人组成的环境,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校长作为人的组织者,其人格魅力是学校成败的关键。学校的文化实际上是校长人格的外化。校长的人格风范是校长文化的个性表征,它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校长的德高望重、宽容大度、无私奉献、公正平和,都可赢得广泛信赖,会吸引优秀教师慕名而来。校长的人格风范可以凝聚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从而使学校获得超常发展。

校长时时处处要克制和规范自己,为人楷模;凡事既要谦虚谨慎,又要坚信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随波逐流。;要尊重教职员工,以诚相待;倾注情感,善待他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校长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公平、公正、公开、及时评价他人;校长应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三、校长的品德修养

校长作为社会人,应对社会承担责任,富有社会责任感,讲究社会道德,将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校长应努力成为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对社会公众利益负责的“道德人”。校长也要对下属成员时时心存感激,要认识到是下属成员在支撑着学校事业的发展。

校长的学识修养是校长文化的知识表征,它可以产生吸引人的魅力。学校成员一般都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校长交往的对象也多是有识之士,校长的博闻多识、多才多艺、良好修养,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和行家里手的睿智,可以对他人产生极大的影响力与感染力,并赢得他人的认同,使人产生追随的愿望和行动。

四、校长的行为方式

校长应有良好的行为方式。教职员工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方式会受到校长行为的巨大影响。校长高高在上、面若凝霜、目中无人,教职员工就会心灰意冷、敷衍塞责。若要教师投入地工作,校长首先应具有亲和力。校长要增强服务意识,淡化领导意识;增强协作意识,淡化指挥意识;增强研究意识,淡化行政意识;增强“对话”意识,淡化“灌输”意识。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若要员工心里有企业,你的心里就必须时时刻刻惦着员工。要让员工爱企业,企业就首先要爱员工。”

五、校长工作作风

篇3

“好校长”是有思想、善思考、懂管理的,是在快速变革的教育时代中,捕捉教育的思变与不变的内涵,用教育的真谛与规律去引领师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而“好学校”是能够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是充满人性情怀,能让教师内心体验到对职业的幸福感。

一、用思想成就学校

但凡成功学校的校长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他们时刻思考着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目标。一个富有思想的校长,可以将一所薄弱学校焕发出青春活力,所以办学思想和理念是学校教育实践的指南和方向。校长的教育思想引领着学校的发展,用自己的办学思想赋予学校一个清晰的发展远景,但这种思想必须得到教职工的认同,并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即使为实现这个远景困难重重,大家也义无反顾地因这种思想与远景支撑着并一往无前的奋斗与实现。

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必须要有善于思考的习惯,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教育实践与探索中思考,在教育目标实现中思考,在教育的失误与教训中思考。长期不懈的思考就会变成智慧和力量。为此我们必须带着智慧工作,带着思想前行。有思想的校长会让更多的教师成为有智慧的教师、有特色的教师、有思想的教师。这种思想将引领学校由弱变强,由小变大。

二、用文化成就学校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是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守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软实力”。一般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1.学校文化需要学校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不断传承和创新才能逐步完成

在物质文化中的校园建设、教学设施、校园环境,既是师生教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以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中,校长应挖掘全体师生的集体智慧,并且要有超前的发展意识和现代化的整体观念进行校园设计,均要让其透出文化的味道,以期达到让整个校园看上去有“无处不文化”的境界。

2.严格的常规管理可以促进校园良好文化氛围的形成,进而形成学校的制度文化

这种文化可以规范学校运行的行为,在实行的过程中起着刚柔并济的作用,同时渗透着对师生的人文关怀。高尚、健康的学校制度文化能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注重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满足人的缺失性精神需求,体现出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思想倾向,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彰显人文关怀思想,使学校师生感到舒心、舒适,充满自信与期望,使每个师生精神面貌更优雅、更富有魅力,进而使学校充满活力,发展得更快。学校制度文化能给师生的生命以更多的呵护与关爱,推动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所以学校制度文化是一种财富、是一种教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3.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

它主要体现在学校领导、教职工和学生共同遵守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道德风貌等精神意识,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实质和水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与实践,使师生深刻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与蕴含的文化底蕴,发掘学校的文化实质和价值取向,进而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无形的蕴藏着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跃动在讲台上,充溢在校园里,显现在人们的言谈与行动中,它对师生的健康成长、对学校的和谐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切身感觉到学校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师生的心灵,激励师生的斗志,鼓舞师生的上进心,提升师生的素养,给师生无形的力量,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是高层次的发展。校长要想真正打造学校文化的执行力,应切实重视学校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使人人都沐浴在书香文化的氛围中,让和谐的文化成为学校工作的灵魂,真正让学校文化发挥引领作用,引领学校管理向生本化、师本化、人性化延伸,这样才能为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底。

三、用课堂成就学校

在当下,各学校都呈现出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把学校办成具有特色且有旺盛生命力是时下校长的追求。在这种目标的追求下,校长应把一切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上。关注课堂教学,遵循教育规律,让教育充满人性的光辉是每位校长认真思考的事情。构建优质高效具有生命化的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

篇4

今天的现场会是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经验,明确任务,研究对策,增强信心,按照改善条件,提高质量,科学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快校园标准化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步伐。

刚才,我们参观了漆园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和板桥中学等6所学校在标准化校园建设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特别是漆园中心小学教师办公室、教室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设,中心小学的个性化文化创意,中学的特色化校园管理,板桥中学的温馨人生追求提示语创意等等,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我县中小学校校园标准化和特色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很有代表性。他们想的很深入,动作也比较快。通过观摩参观,让我亲身感受到同志们为振兴教育、提升“学在”教育品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与决心。同样,我们还有一些没有观摩到的类似学校。希望大家通过这次活动互相学习借鉴,再创更好成绩。

为了进一步搞好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全面参与

由于标准化和特色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推陈出新、追求创造的工作,在推行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我们召开这次现场会,希望大家进一步加强谋划,争取早动手,早出成效。创建特色学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符合教育的发展形势和时代要求,各位校长要不断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标准化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不断加强学习,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建设工作,坚定做好特色建设工作的信心。这项工作不能只靠校长和个别骨干教师,必须有全体教师的广泛参与,否则的话,很难创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特色,很难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提高。各学校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千方百计解决好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可以走出去,选派个别骨干教师参加高级别的培养,再利用骨干教师培训全体教师;也可以请进来,从社会或其它学校聘请高水平教师参与本学校的特色学校和校园文化建设。

二、更新观念,营造特色氛围

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作出统一部署,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文化成为学校的显著性标志,使他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郁的特色文化气氛。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打破常规一成不变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在我们熟知的领域里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索、实践的园地。如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张挂学生的美术、书法、电脑作品,摆放一些有价值的图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在教学区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和催人奋进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主要的体育活动场所,塑造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雕像、标语等。这样使人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在具有浓郁的学习气氛的教学区便激起学习求知的欲望,身处热闹非凡、加油声此起彼伏的运动区便身不由已加入到运动队伍之中。同时还要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

三、规范管理,构建机制

建立规范有序的学校管理制度,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创建特色学校目标的必要保障。“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各校要围绕学校办学宗旨,以现代管理观念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为目的,坚持先进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使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达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要建立“人人关心、个个参与标准化和特色文化建设”的局面,引导师生把创建工作作为各自的大事,形成导向机制;要组织开展有关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促使氛围浓厚、特色凸现,特别是要尽可能地把兴趣活动、研究性学习等与特色建设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活动机制;要建立特色文化建设、特长教师、特长生的评估和奖励制度,对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创建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等,激发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激励机制。

四、深化改革,优化师资

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具有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创办标准化和特色文化氛围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县教育局提出“学生人人有特长、教师个个有特技、学校校校有特色”的目标要求,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各校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发展合理定位,找准自己的特点,大胆探索适合自已实际的办学模式、管理方式和教学形式,“不求最大,但求最优”,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形成优势,使学校成为“标准+特色”学校,学生成为“合格+特长”学生,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五、突出“三风”,求实创新

篇5

[关键词]校长;学校文化;学校管理

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已成为近些年来基础教育的繁荣景象,这无疑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当我们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时,却常会发现:一些学校校长的教育理想新颖超前,而教师的教育观念传统陈旧;校长的办学目标明确,而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模糊;校长的办学理念先进,而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后。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还远远没有到达文化的内核,学习型学校文化成了一种没有根的文化。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的理想与现实为何如此悬殊?校长作为组织者,作为组织文化的核心成员,有必要反思学校文化建设的道路是否科学。

事实上,有较多的校长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变迁动因观,“把文化建设仅仅归结为学校某些当权者的政治行为,则忽视了文化变迁过程中的社会力量以及隐藏在这种力量背后的文化哲学法则”,注重了办学理念的自上而下的演绎与归纳,而缺乏自下而上的继承与创新,忽视了文化的发生学意义。文化建设是在原有文化基础上累积而成的,是极其缓慢的,欲速则不达。从文化本体论的意义上讲,学校文化与群体相依相随,“文化是群体的共同意向”,“文化的主体是人”,是群体的人,每一个体都是文化建设的力量。学校文化建设过程是一个旅程,是群体精神生命的演进过程,校长作为群体一员,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发现者、培育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独创者。

一、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的发现者

学习者不是独立存在的,总是生活在某种特定的群体之中。正如学习型组织的集大成者彼得·圣吉所说:“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的组织都是学习型组织。真正的区别在于学习型组织程度的深浅和快慢。一个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专注、热情与能量、关系的质量、思想的质量。”学习者是客观存在的,学习型组织也是客观存在的,是学习型学校文化的资源,更是学习型学校文化本源性的生长点。校长首要的任务就是及早发现学习者与学习型初级组织。

(一)发现先进的学习者

教师个个都是学习者,这是校长必须建立的第一条信念。但由于所受历史、社会及文化的局限,个体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或不同的层次,有的甚至以其反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为校长发现学习者增添了难度。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

教师为了适应教育这一专业实践活动,其学习必然与专业活动相联系,因此,我们要将目光移向教师细微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学习者。在目前状态下,由于受传统的分科教学的影响,有一定数量的教师的确不太喜欢思考教育整体的问题,不太喜欢思考学校整体的问题,但他们并没有忽视学习。他们思考着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问题,特别是在分设的学科课堂里,他们的思与想无处不在。比如语文教师对课本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数学教师的思维里有其独特的逻辑脉络,艺术教师有自己的创作志趣……广大教师都在自己的领地里独立而自由地思考着,难免存在随意性、分散性和局限性,但他们是学习型学校文化的基因,我们必须将他们利用好、引导好。

(二)发现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

“一个成功的革新机构一定有一些小组,他们能够自发地进行综合的学习。”教师团队里一定活跃着学习型组织,这是校长必须建立的第二条信念。这些组织可能是学校行政班子、年级组、科组和备课小组等正式群体,也可能是以学校行政班子、年级组、科组和备课小组主要成员为核心的非正式群体。如果学校仍然推行着科层管理方式,那么这样的学习型组织往往要到初级群体中去寻找。道理很简单,科层管理方式,其实质是服从式管理,是通过学校行政班子、年级组、科组、备课小组等从上至下传递工作目标与工作要求,无须独立思考,而且这些组织是学校传统文化的自我肯定者、自我保存者与自我强化者,对学校的日常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稳定作用。但这些正式组织并非没有先进的学习者,学校行政班子、年级组,或者科组、备课小组的主要成员无疑是先进的学习者,他们和其他先进的学习者一样,通过情感交往方式活跃在相应的初级群体中,无时无刻地影响着身边的人。

因此,校长要在识别初级组织是否具有学习特性上下工夫,要在培育具有学习特性的初级组织上做文章,切不可简单地从学校行政班子、年级组或者科组、备课小组人手创建学习型组织文化,这样会引起组织的不适应;也不可撇开学校行政班子、年级组或者科组、备课小组去寻找学习型初级组织,否则,就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就丢失了学习型文化生成的根。发现学习型初级群体,主要在于以学校管理的稳定运作为前提,寻找以学校正式组织的主要成员为核心的学习型初级组织。

近些年,我们寻找到了活跃在校园生活中的几个学习型初级群体,后来整合为3个团队,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一是视频教育研修班。深圳经济较为发达,假期旅游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每到开学之初,教师们总是喜欢拿出自己用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拍摄的异域风景进行交流,他们交流自己的构图技巧、拍摄技法,谈论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当然也会讲他们各自的旅游打算,筹划下一次到哪里玩……后来这个群体被冠名为“西丽小学视频教育研修班”,现在承担着学校电视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

二是科研型教师教育理论研修班。深圳是一个人才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些年从内地引进了大量的省、市乃至国家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与全国优秀教师也并不鲜见,散落在各个学校,我校也有近10位。这些骨干教师工作之余,经常聚到一起喝酒、唱歌、蹦迪和闲聊,玩到兴致处,聊到随意处,也会不知不觉地谈起各自的成长经历,聊起得意的过去,聊起对深圳教育的感悟与期盼,聊起对学校工作的不适应和抱怨……我们将其发展成为青年教师研修班,现在承担着青年教师的培训任务。

三是西丽小学教师羽毛球队。一批青年教师利用周末及课余时间定时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已基本定性,结构力强,后来我们将其发展成校际联谊的大使,一支研究学校对外文化交流的核心班子。

这些组织起初没有明确的目标,都是非正式的,但通过学校正式组织的主要成员的强有力参与,学习气氛越来越浓厚,活动目标越来越明确,活动能力越来越强。

二、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文化的孕育者

初级群体,虽然也有一定的文化意识,也是按照一定的文化发生互动关系的,但说到底主要还是为了追求一种个人的需要和情感的满足,是因为个人的利益而“志趣相投”“很谈得来”“不约而同地走在一起”。因此它是极其脆弱的,这样的群体往往会因为个人需要和情感得不到满足而自动解散,淡薄的同类文化意识也会因为群体互动而被扼杀。我们认为,初级群体中的同类文化意识极其宝贵的,它是学习型教师初级群体的文化萌芽,在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起奠基作用,必须倍加珍惜。校长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引导初级群体,将共同的学习意识保存下来并逐渐放大,将各自的发展目标和个性化需求同学习型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将共同的学习意识孕育成为教师稳定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追求。换一句话说,校长就是要引领学习型初级群体向学习型学校文化目标靠近。

(一)孕育学习型初级群体的行为规范

在群体规范方面,初级群体不同于正式群体,没有严格的制度规约,更多的是积极的舆论诱导和情感认同,它给予每个成员的不是咄咄逼人的压力,而是一种充满温情的期待。初级群体之所以具有亲和力,是因为成员之间的互动充满温馨与期待;成员之所以愿意留在这个群体,就是因为每个成员都需要这种情感,彼此都表达着这份情感。因此,初级群体的行为规范说到底就是成员之间的情感互动规范,很敏感,具有行动的定向作用。

那么,我们应该培养一种什么样的群体规范呢?我们认为,学习型初级群体规范其实质是情感互动,就是当个体获得进步后能在群体中放大满足感,群体成员之间传递着真诚的期待,期待着每一个成员学习、进步与发展,为彼此的学习、进步与发展祝福、欢呼。我们将此概括为“欣赏他人·表现自我·共同发展”。为满足各个成员的需要,校长在参与上述几个小组的活动中,引导每个成员以“欣赏他人·表现自我·共同发展”为行为准则,学习欣赏同伴、鼓励同伴,学会相信自我、表现自我,学会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二)孕育学习型初级群体的价值观

学习作为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表面上看来就是获得知识,从深层次看是获得一份理性的透亮与心灵的自由,不仅能明白事理,还能明白情理。换句话说,我们要培育的学习型初级群体的价值观,就是要理解自然、理解他人和理解自我。对于教师而言,就是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和理解自我,把握教育的意义,这是学习型组织的价值取向,是新型教师文化的内核,是学习型初级组织活动的起点与归宿。

为引导各学习型组织向学习型建设目标靠近,学校提出了总的目标,要求每位成员要有理解意识,要有学校视界与社会视野。青年教师研修班在学校学习型组织目标的引领下,提出了具体的活动模式与运作思想:一是案例研究,用实践经验去解读教育理论,用自己的教育案例来说明教育理论;二是活动研究,用教育理论为视角,理解我们的实践,设计教学活动;三是反思研究,用自己的教育实践来丰富与完善教育理论。青年教师研修班学员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衍生的促进者

无论何种文化,它首先是社会的、集体的,必须经过集体同意和反复履行才能巩固和显现出来,学习型学校文化也不例外。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即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不意味着它能自然地衍生为学习型学校文化。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的衍生还需要校长发挥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的开放

开放是文化增值的首要条件。一个开放的社会不是将最高决策目标硬塞给每一个社会成员,而是以这种目标去吸引他们的行为,并增殖出各自的子目标。文化的价值只有放到社会关系中、放到传播和传递过程中,才会有价值,只有经过人们的体验才能被认识。只有通过参与,才能接纳,才能繁衍出生成意义。因此,群体参与是文化增值的重要力量。培育学习型学校文化,不是培养追随者,而是培养信奉者,增加志同道合的合作者。为此,我校为各学习型初级群体提供了开放的电子信息平台,让全校教师知道这些群体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在做什么、在怎么做,做得怎么样,等等。做到了学习过程的“三公开”:学习计划公开,包括群体的学习计划和个体的学习计划公开;学习活动公开,包括公开活动方案、组织观摩活动以及网上上传活动实录等;学习效果公开,包括公开各成员的博客、摘录各成员的学习笔记及上传教学案例等。

(二)促进学习型初级群体间的文化接触

文化的动力来源于人不断地优化自己生命的意向,我们认为不同的教师文化彼此是绝对不会排斥的,一定有其相互吸纳、相互补充的一面。文化接触是实现文化突变的重要条件,教师文化彼此的接近、交叉,相互发生联系,必然导致文化结构的质的飞跃。为此我们组织一系列教师文化交往活动。

一是组织学校各教师群体的交往活动与校际联谊活动。参加校际联谊能增进友谊,但更为重要是能增进学校文化的交流,能让参与者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能够进一步明确自己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地坚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经常选派这些群体成员到省内外学习考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极大地稳定了参与者的学习积极性。我们还经常组织不同群体教师的联合学习活动,让不同群体文化密切接触。

二是主办西丽小学大讲堂。名人、名师讲堂能开拓教师的学习视野,不仅在知识层面给予教师以启迪,更为重要的是名人、名师的个人品质与专业精神还给予我们激励与鞭策,给予我们道德的力量。

三是参与省级以上的研讨会与展示会。校内研究往往立足于局部,对手头面临的问题进行精细化研究,这对我们完成局部工作任务无疑是有帮助的,但对我们整体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是有其局限的。因此,我们为教师提供与教育大家对话的机会,让教师们实实在在地感受研究的氛围与教育大家的风范,鼓励教师成为优秀学科教师和教育研究者。

(三)促进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的组织控制

促进学习型初级组织文化的发展,终极目标是创建学习型学校文化。作为组织文化,它涉及到学校组织的物质层面,更涉及到全体师生的精神层面,因此它的衍生具有组织的特性,包括校内各正式组织的工作目标、工作规范调整等,都有待于组织的整体控制。为促进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的组织控制,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点措施:

第一,确定学习型初级群体文化发展的有效措施。组织最大的资源是人力资源,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人事措施。为加速学习型群体文化的衍生,我们加大了人事调整的力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一些先进的学习者走上前台,走上正式组织的领导岗位上来,以他们的学习作风与工作精神引领大家勤于学习,勇于探索。

篇6

一、积极更新语文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搭建语文理论知识学习平台,有效促进语文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现在的教育形势让广大语文教师深切感受到,没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化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本着“扎实教育根本”的思想,我们学校在平时就一直坚持加大对教师的学习要求的力度,积极引领广大教师潜心于教育教学思想研读的浓厚氛围中。鼓励全体教师广泛研读、领悟古今中外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所倡导的有影响力的教育思想,如杜威、陶行知等教育大家的思想精髓。这样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知识的大力研读的活动氛围,不仅从教育思想的层面丰富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而且有效地打开了教师自己对于教育教学思想的认识高度和广度,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长足发展。

二、扎实开展语文学科教科研活动,营造自由宽松的语文话题交流氛围,积极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个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还必须锻造出自己的教学思想以及成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我们学校语文教研组通过搭建平台,极力促进语文教师群体能够自由交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即时话题,努力来消除教师心目中的教学困惑和迷惘。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设置许多语文研讨专题。如 “加强个性化朗读,丰富学生语感”、“扎实语言文字练习,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等专题研讨活动。并要求参与活动的语文教师群体努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搜集等,撰写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个人教学思想的发言稿或论文、教学设计等,择机在相关场合(如: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每周一次的业务专题学习)合适时的机进行交流、研讨、投稿。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学校语文教师累计有120人次的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论文等在省级教育报刊发表或获得各级各类奖项。

教师专业化素质的体现场所最终在课堂。众多知名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 “激活课堂,向课堂要质量,扎实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是他们获得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历程。对每周一次的学科教研活动,我们学校都要求每位教师针对自己所执教的教学内容进行说课,谈自己执教的想法,然后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制订教学预案,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最后同轨教师一起上课执教,同学科互相听课,相关老师进行针对性地主评,每位听课教师进行个性点评,并形成文字材料,交教导处存档。学校高效课堂的“黑土地”也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近年来,学校先后有多位青年教师在镇、区级的优课竞赛中脱颖而出。其中获得区级赛课一等奖的优课就有8节,还有一位年轻女教师被区教研室推荐参加市级优课献课。

三、强化语文教师业务素质锻造,打造各类语文活动的展示舞台,全力推进语文教师迅速专业化成长

为了加快培养语文教师全体成长的步伐,我们学校切实加强对语文教师的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培养青年语文教师的制度和体制。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的落实体现,同时通过实践不断锤炼进行对接,使年轻的语文老师们经过百炼而成钢,迅速踏上专业成长的快车道。近年来,学校分阶段推出“骨干教师示范课”等课型。教师之间开展听课、评课,要求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达一定节次,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这样的举措,使广大教师得到了教学技能的切实提高,专业化素质也越来越深厚。

篇7

1 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现状

许多语文教师在神话类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住神话类文章自身的特点,在课堂中只突出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反映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则是把神话课上成知识课、小说课和故事课等。比如: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只把神话类文章教学重点放在最常见的冷冰冰的知识的单纯记忆上,使学生丧失了进一步探索神话的兴趣,额外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有一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神话,在谈到开天地时,一味地追寻天地未开时的混沌状态,只引导学生追问的斧子从何而来,这显然没有懂得神话具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对神话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一概不知;也有一些教师注重神话的故事情节,以学生复述出所学的神话故事,殊不知神话的故事情节最初几乎是没有的,只是到了后来,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在演化过程中渐渐被文学化,其故事情节才丰富起来。

2 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的理念

2.1 提振民族精神

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注意到神话人物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并将其列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的文献多是一些教学教案类型的,没有上升到对神话类文章本质上的探究。譬如《开天地》这一课,有位教师认为今天这个美好的世界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来创造,这就是的奉献精神,他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万物。于是他将教学目标之一确定为:体会的勇敢、伟大和奉献精神。身上体现的一切如同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个缩影,多少年来,正是具有这种民族精神的中国之脊梁,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2 感悟神话的神奇

神话中的所有内容,恰恰是他们所感觉到的真实世界。那么,这就意味着在小学语文神话类文章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感悟神话之神奇,就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条件,以帮助学生找到打开神奇的神话之门的钥匙,从而让他们无拘无束地畅游其中,真正感受到神话的无穷魅力。如《夸父追日》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节选:夸父“神”在哪里?学生可以从跑步速度快入手,抓住“一眨眼”只有0.2秒,他就跑了两千里,“像风似的奔跑”,这不是一般的风啊,是比超强飓风更猛烈的风啊!这速度远远超过了火箭。

2.3 创设神奇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引领学生进入神奇的神话世界,而且常常会使学生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边读边联想画面的方法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神奇的世界里漫游了一回。教师还可以用语言描绘营造情境,但其语言应该是形象化的描述性语言,其基调应该是缓慢的、深沉的。

2.4 体会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重体认民族文化,神话类文本体现着民族文化的诸多方面,这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语文阅读教学自身的要求。神话表述的过程,以炎黄子孙为例,随着神话的历史化,炎帝、黄帝等诸神的身份由神话英雄转变为华夏民族的真正祖先,黄帝征服了黄河流域各部落,势力遍布天下。由此,我们就成了炎黄子孙。几千年来,它影响着我们民族思想的形成,滋养着民族的成长,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

2.5 几种相近文体的区别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和传说三种文体所占比例相对较多,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搞清楚这三者的区别。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往往指具有威力无边的神由神界走向人间的故事,是人类共同体集体精神的投射,是这个群体的成员相互认同的文化标识之一;仙话讲述的往往是人自己在长期的修炼过程中,肉体获得和灵魂一样的永生,它是由人间走向仙界的故事,所以神话不是仙话。那么神话和童话及寓言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童话是能言会走的动植物,都是童话作家用拟人化手法创作的文学形象,是实有的东西;寓言中的人物都是假设的,反映着作者的理想;神话中的人物被原始先民认为是真实的,所以,神话既不是童话,更不是寓言。传说晚于神话,是神话的文学化和历史化,它与神话之间自然不能划等号。

篇8

【关键词】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制度文化;关系

一、校长办学理念的含义与构成

校长办学理念是校长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对教育教学产生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与实际的想法或观念,这些想法或观念是建立在对教育教学理性、客观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校长基于教育现状对未来教育的一种理想构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校长办学理念源于校长的教育管理实践经验以及学校的教学现状,是校长专业化水平的体现。校长办学理念回答了什么是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怎么样办教育等教育的基本问题,彰显了校长的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教学观等。校长办学理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内在构成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校长对自身角色的认知以及校长与师生、办学治校、课程教学等方面关系,所有这些内容构成了校长办学理念。首先,校长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是校长对自身职业身份、角色责任、能力素质以及处理与其他角色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是校长办学理念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其办学理念的首要构成部分。校长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决定了校长对学校发展的规划、对自我职权的履行、对教育实践的开展等问题,关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其次,校长的师生观体现了校长对于处理自身与师生之间关系的认知理念,这是校长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有怎样的师生观就意味着校长怎样看待教师与学生,怎样处理自己与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面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教师问题与学生问题等。这是关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生培养的重要认知理念构成。再次,校长的课程教学观体现了校长对开设的课程、教学的方式与内容以及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认知理念,是校长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最后,校长的办学治校观体现了怎样办学、怎样特色办学以及怎么样高效管理学校的认知理念,是校长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它是校长在教育实践中对自己教育理想的落实,深刻体现了校长的教育理想。

二、校园制度文化的含义与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等的综合性体现,囊括了学校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管理文化的制度体现,主要包括校园组织管理中遵循的多种条例化的制度章程、纪律要求、行为规范等,以及在校园组织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习惯、规范、风气、价值观等。校园制度文化体现了国家对学校发展的要求,这些要求常常通过正式的文件做出明确规定,校园制度的制定与形成是以国家的要求规定为依据的。校园制度文化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内在机制,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保障系统。总之,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自身的办学理念而有意识制定的,在校园范围内师生必须严格遵守并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秩序性、规范性及组织性,比如校规校纪、教学管理制度、培养目标等。校园制度文化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规范制约作用与激励强化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校园制度文化可以有效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校园制度文化首先可以有效约束师生的行为,保障他们的安全;其次明确了师生的权利与义务范围,可以提高师生工作与学习的效率;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圆满地完成学业。第二,校园制度文化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在校园制度文化的指导下,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发掘学生的进取心,在与同学的“追、赶、比、超”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校长办学理念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关系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长办学理念的重要实践路径,校长办学理念是渗透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的。用文化发展学校、用制度治理学校是衡水市第二中学校长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其追求的办校、治校的至高境界。衡水市第二中学从1996年建校至今,二十多年间历经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质的飞跃。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衡水市第二中学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原生态教育”理念。该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衡水市第二中学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同样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制度治校来践行校长办学理念。(一)校长办学理念指引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办学理念出发,通过制定各方面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与教师的行为。学生与教师的行为特征是学校形象的重要表现,是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的有效结合。衡水市第二中学始终坚持制度治校,通过制定科学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学生与教师的行为,从而也打造了衡水市第二中学勤奋、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制度治校的办学理念是科学管理的保障。坚持制度治校,首先就要形成“制度高于一切”的理念,树立制度的威严性;其次,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并根据实际变化不断进行完善;最后,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管理制度,严格依照制度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每个学校都会制定相关的制度来规范学生与教师的行为,但是能否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并坚决执行,还要有正确办学理念的指导。(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践行校长办学理念。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管理制度建设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二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校园的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在校长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前进的,同时也是在学校管理中对校长办学理念的践行。校园制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文化,就在于它有一个文化内核,而衡水市第二中学校园制度的文化内核就是以人为本。该校所有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都是建立在关注、尊重个体生命发展的基础上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心智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在衡水市第二中学,制度是可以聚拢人心的。学校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天地之性,人为贵”的理念融入各项制度章程中,把全校师生的需求与利益作为制度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制度应该是民主后的集中,是公正合理的严谨条文,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在衡水市第二中学,制度不是镶在镜框里挂在墙上“死规定”,而是刻印在师生心中的“正冠镜”。校园制度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二中每位师生的一种自觉与习惯,是对校长办学理念自觉的践行。(三)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在实践中升华校长办学理念。管理重在管人心,制度不仅是校园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在学校管理中,校园制度文化更多的是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精神与心灵。衡水市第二中学的制度文化认为,制度治校不能对师生进行强硬的行为控制与机械性的统一要求,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激起人们的逆反情绪。制度应该内化为人们日常的一种习惯,让师生自觉去践行,让制度升华为一种文化理念。校园的制度文化应该是一种权威性而不是人文关怀的存在,这也是对“原生态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升华。衡水市第二中学的校园制度文化是坚持“制度治校”与“以人为本”的典范,正是在这种刚柔并济的管理中,学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云飞.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37-38.

[2]陈辉华.校长在学校办学理念中的教育定位[J].教书育人,2018(02):7-8.

篇9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独特的运动形式,显著地健身效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温总理访问日本,在公园晨练时,也向世人展示了太极拳的风采。因此,应当把学练太极拳当做一项有益的运动,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背景

为了积极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项目,在校经过反复的调研,最终将太极拳确定为学校体育品牌项目。经过调查显示,太极拳对于青少年身心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注意力,缓解学习方面的压力,使学生生活有规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中小学生中推广太极拳运动是可行的。

三、实施过程

确立了品牌项目后,我们开始了太极拳的学习之路。首先我们体育教师先进行自学,通过视频进行自修,在自修的同时找晨练的“太极迷”们进行切磋,努力提高自身动作的真确性。其次,我们开始营造学习气氛,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体育课、集会、广播站、视频等方法进行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并喜爱太极拳这个项目,在学校刮起了一阵“太极风”。再次,学校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以校长亲自监督,体育教师为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任课教师协助班主任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分班管理,分班辅导。为了使活动快速有效的推进,我们采取分层、分步的实施策略。在教师当中推广太极拳,每位教师必须参与,利用教师“双健康”的时间进行集体学习,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练习与提高。再用展示和比赛的方式提高练习的热情,让学生观摩教师展示,为在学生中顺利推广奠定基础。在学生方面,我们采用集体学习和分组学习的模式。利用大课间及周一、三上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集体学习,二、五的课外活动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带领练习太极拳。把学生分成组,用“一帮一”的形式带动全体学生学习,体育教师巡回指导。单周的体育课也要穿插太极拳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之间的磨合练习为主,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经过近一个月的学练时间,学生的太极拳已初见成效。为了保证太极拳活动能够持之以恒的开展,并且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学校专门成立了太极拳活动检查小组,制定检查评比的细则,对太极拳活动进行定期的检查与评比,及时表彰优秀班级。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全校性的太极拳比赛,各班之间相互交流,吸取经验,不断提高太极拳的水平。

四、成果展示

篇10

关键词: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1.我校发展历史与现状

我校前身为1952年建立的张掖卫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改建后主要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模式。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教育教学质量,转变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努力培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国家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较强专业技能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学校以“厚德精医、博学创新”为校训,以“笃行求真、明德致远”为校风,以“勤教乐业、严谨求实”为教风,以“勤学善思、厚积有恒”为学风,并首次创作了校徽、校歌。利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市财政投入、教职工集资、教职工工资抵押贷款等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国有资产由过去1000多万增加到2个多亿,校园占地面积由过去50多亩增加到近300多亩,建筑面积由过去4万多平米增加到10万多平米,实验设施设备大幅增加和完备。学校重视实验室、图书馆、校园网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教学基本设施建设。通过全校师生坚持不懈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学校办学规模和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凡是了解学校历史的访问者均为学校的发展感到振奋和敬佩。学校自建立以来培养的2万余名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声誉,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技改中坚和技术骨干,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我们独特的贡献。

2.校园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困难与问题

但是,受历史和现实各种因素的制约,学校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主要是:

2.1学校教学质量与社会对教育较高需求的矛盾

学校学生人数增长明显,然而校舍建设与人数的增加不同步,致使办学条件相对滞后,班额过大现象难以解决。仅就我校来看,全校在校共81个教学班,上课最小班额44人,最大班额226人。学校共有教室54个,近几年通过努力绝大部分建成为多功能教室。但是距师生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图书馆使用率近几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总体利用效率不高。实验楼3栋,因学校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其余各种功能建筑(如体育馆、礼堂、塑胶跑道、大学生科技中心、活动中心等)无法设立。

2.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学校扩容增量艰难

保障经费只能维持最基本的运转,安全隐患整治、校园面貌的根本改善和偿还债务力不从心;办公条件较差,要求教师坐班,但是不给教师配备最基本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图书更新速度较慢,征订时征求教师意见不够。有的办公室连最基本的饮水都无法保证。虽然学校办公设施落后,但无力大规模添置和更新办公设备,距离自动化、无纸化办公的要求相差甚远。

2.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因历史遗留原因、现实教育水平以及运行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理念和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学校加大和改善教育、管理力度加以解决。因经费紧张,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走出去”学习的机会很少,可是“请进来”培训又并不容易,人员少事情多教学任务大等矛盾突出。

2.4学校管理难度与日俱增

社会变迁较快,由此引发一系列管理和教学方面的问题。部分师生越来越有个性,学生生流动性进一步加快,大学扩招给学校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比如规模大,需求略显多样和复杂,学生报到率有时并不是百分之百,个别学生选择退学,极个别涉入传销等,学生素质有一定程度上的下滑,学习功利性问题比较突出,刻苦精神下降,一少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社会贫富差距也在无时无刻影响学校,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也还不容忽视,学校近几年教师流失较多等比较常见的问题,急需得到较好的解决。

3.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对策

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变迁日益加快,为了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赢得一席之地,全校上下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为此,我们必须:

3.1大力加强我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尽快筹集资金拿下周边发展预留用地,进一步完善体育馆、礼堂、塑胶跑道、喷泉、假山、雕像、长廊、亭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积极向上丰富多样的育人环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可对校内的建筑、道路、广场等物质实体赋予极具思想文化内涵的称谓。例如,把教学大楼命名为“致远楼”,把主干道命名为“崇德路”,把学生公寓命名为“尚思公寓”等。其次,在校园标志性的地方用花草种成校训、校徽、校风、学风、教风等文字和图案,也可在校园景观中增加刻有能表达行业精神的石雕、碑文,图片,甚至可在主干道、广场等处树立有关行业、职业榜样的雕塑。例如在学校树立古今中外名垂青史的医学大家雕塑或版墙,刻上主要事迹以及对人类的贡献等。再次,在教学楼、实训基地等相关场所可悬挂与医学文化对接的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和制度规范。总之,要使学校时时处处都能够感受到丰富的文化气息与内涵。

完善学校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夯实学校发展的基础。比如说新校区开水房的建设,教学楼净水设施的配备,用电设备的改造和创新,生产生活垃圾的处理,不要在学校上风口焚烧垃圾等,让学校回归清新和高雅。

3.2进一步规范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规范学校选人用人机制,多采用一些透明平等公开公平民主的选人用人措施和方法,使学校在选聘干部和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后能够进一步实现选人用人事半功倍的效果。

完善教学科研规章制度,采用更加客观公正的考评激励办法,进一步加大学校教学科研奖励力度,使奖励向一线岗位倾斜,使学校教师能够尽心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从而真正有效的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一个更大的提升。例如,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学生评教评学评优评先和表彰奖励制度.制订更加注重公平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绩效工资激励制度和分配制度等等。

借鉴外校和学校发展历史经验,进一步规范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使校园进一步充满活力,使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各项活动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使学生的身心能够更加充足健康的成长。

3.3进一步搞好行为文化建设

加大教师参与学校课外活动的参与力度,教师和团委、学生处等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学生活动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学校要在教师和团委、学生处等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学生活动、社团活动给予相应的激励奖励制度,促进学生各项活动质量有一个大的飞跃。

规范后勤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建设,实现学校全员育人、全环节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要求。学校最起码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必需的生产生活设施,尽可能减小学生需求与学校设施不足之间的矛盾。对学生宿舍管理人员进行正规化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和引导教育意识,使学生尽可能地在一切场合、一切环节和尽可能的时间接受到良好的熏陶引领,凝聚正能量,促使学生持续不断健康成长。

建设好班级文化。由于我校班级授课教室相对固定,可以借鉴外校和其他班级好的做法,将教室建设成为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的重要平台,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平台,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来不断强化学生追求上进、明德致远的决心和信心。

3.4进一步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培养积极进取、崇尚奉献的职业精神。学校在充分发挥思政课和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方面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见习、“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竞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客观上更能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方式加深学生对职业精神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自强奉献的职业精神。

弘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技术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全面突出实践教学,切实加强各种职业技能的实操训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技术应用的意识。全体学生要把全面掌握相关职业岗位的各种技术、技能和技巧作为提高个人职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学,更重要的是要做,多听、多看、多说、多写、多思,细心做,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

打造开诚布公、众志成城的团队协作精神。学校必须通过任务、制度、活动、行为使师生真正理解完美的个人与完美的团队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执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完美结合。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者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决定了校园文化的独特而深远影响力。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我校校园文化一定会迎来一个繁荣、灿烂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84-85.

[2]朱发仁、傅新民."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 职教论坛, 2006(12):4-7.

[3]温景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高教探索,2005(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