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化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4:1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中化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活中化学论文

篇1

初中化学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融合,要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降低对化学教材的依赖程度,从而让化学教学真正的走出课堂、走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都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的培养上,化学实验教学也多是以演示教学为主,并没有实现化学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所以将化学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多选择面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素材,实现课外教学与课本知识内容的有效联系,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中,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显得比较抽象,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下“春风拂面”的感觉,先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如雾霾天气的产生,让空气有了颜色,大气污染让空气有了气味,人与动物的呼吸环境在不断恶化等相关知识,可以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有效培养.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对于初中生而言,随着个人积累的经验增多,对很多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见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有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同时,化学教学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此时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显得格外重要.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中,经过课堂学习后学生都明白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方法是“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又该怎样轻松获取二氧化碳呢?面对这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很多学生会一头雾水,因为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制取原料并不容易获得,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用碳酸饮料来制取二氧化碳,如打开一瓶百事可乐,在瓶口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然后轻轻摇动可乐瓶,二氧化碳就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了.这一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解决,不仅实现了化学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也有助于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从学生现实生活中搜寻化学实验教学材料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最关键的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化学应用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完全依照教材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有时会显得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此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实验材料角度寻求突破,实现实验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有效融合.例如,在“制取氧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替代材料,如注射器可以代替滴管,矿泉水瓶可以代替集气瓶,这样不仅能够实现了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融合,还节约了化学实验材料,培养了学生的节约习惯和环保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化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指导和应用于个人的社会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更多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化学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为现实生活所服务.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的教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节水从我做起”的社会实践活动,洗漱、洗衣、洗澡、做饭、浇花、冲厕等很多环节都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解决,而且有些环节的水资源是可以重复使用或循环利用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篇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没有一个巧妙而新颖的导入,就很难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也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综观名师教学、优秀案例,无一不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采用生活化导入,以学生所熟悉的人物与景物来导入,能够增强教学的亲切感,拉近学生与数学教材的距离,更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学习欲望。如在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甲乙两村位于公路两侧,政府要在两村之间建立一个公交站点,从而更加利于村民的出行,要让两村到站点的距离相等,这要如何来选择站点的位置呢?由于这一情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跃跃欲试,大多只是凭借经验,无法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此时,我因势利导,告诉学生要想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用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概念,这正是我们此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入到了新知的学习上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异常活跃,而且可以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这样更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设计生活化的例题,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题海战术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要精选例题,将所包含的知识点讲清讲透,让学生深刻理解、真正掌握,进而掌握这一类题目。尽管教材非常重视与生活的关系,在例题的编排上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但教材毕竟具有一般性,而各地区、各学校、各班级的学生具有特殊性,这些例题只能兼顾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这就需要教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挖掘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素材,抽象与提炼出数学问题,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感受数学。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的激情,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二)布置生活化的练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作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练习,不能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来做练习册上的题目,而是要将练习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让练习生活化。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激情,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充分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这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荣誉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数学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从而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我们不仅要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直观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寓教于学,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与掌握。同时还要将教学的触角延伸到课外,这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广的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得到数学素养与能力的整体提高。

(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不是没有数学,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教师不仅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来寻找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数学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运用的机会,能够让学生真正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生活,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学习的乐趣、运用的乐趣。同时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与运用。

(二)制作数学教学具教具是教师教与学生学数学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发动学生一起来制作教具,这样可以达到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学生利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制作富有个性化特点的学具,再组织让学生进行解说,并评出各种奖项,如最具创意奖、最实用奖、最优美奖等。这样的课外活动,将学生的学习与运用切合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四、总结

篇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提倡在生活中寻找教育真谛,把生活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数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以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适时引入,能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把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起来。比如,在复习“函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我想在淘宝网上选购一款手机,单价是850元,为了得到更多优惠价格,我找了11位同事,准备一起团购这款手机,其中,甲店给出的优惠价值是买一部手机优惠10元,买两部优惠20元,以此类推......但是,每部手机的最低售价则为700元。乙店给出的优惠措施则是购买10部手机,就免费赠送一部。接下来,请同学们推算一下,我应该去哪家店购买合适呢?问题一提出,课堂的氛围顿时热闹起来,大家都饶有兴趣地计算着、讨论着,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也逐渐高涨起来,很大程度上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出来,指导学生体验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真谛,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情景结合在一起,让同学们都能够更形象直观地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完成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有效过渡,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化。例如,在几何画板被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也验证了数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在教师的耐心指导下,也会主动投入到动手实验、主动去发现、去创造的活动中,同学们也可以利用这个软件去构建生活中的数学模型,去研究他们所关心的个性化的问题,让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得到有效发展。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也能较直观地向学生演示一些几何问题,同学们在接受、理解起来也就会较容易了。

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生活化教学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是基于教学与生活相互融合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思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融入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以此来作为知识应用的例题,有助于学生对这些重点内容理解的更为透彻。数学学科,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且学习起来也有很大的难度,但是,无论难度多大,数学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可以说,生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也是课堂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延伸。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针对球面距离的概念,列举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实例,先给出地球上两个地区的经纬度,让学生们计算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学生既会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活动当中,而且还能够调动起学生对相应的地理知识的有效运用,加强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

篇4

初中政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远大的政治理想,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用敏锐的眼光看待社会的各种现象,不被社会上的各种不良负面信息所误导,对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产生误导。因此教师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入相关国家民生的重大事件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国家的解决策略,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方式的政治教学特点,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思维去学习了解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初中政治的兴趣。例如,在“政府职能”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讲述国家在经济危机时,利用政府职能,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保障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学会通过生活化思维教学,能够更加具体地理解国家职能,提高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2.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时效性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而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还不够稳定,和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入社会相关事件到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来,并对这些事件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剖析社会现象的根源,是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生活化思维教学的实效性,进而运用生活化的思维模式去认识和理解生活和初中政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当前老人跌倒扶不扶的问题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利用初中政治知识,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采取怎样的措施,鼓励人们见义勇为的行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生活化的思维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实效性。

3.生活化思维教学的乡土性

通常初中生基本上是本地的学生,学生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大多数都是源自于本地的生活情况。对于本地的风土人情认识更加深刻,对本地的生活有着别样的情感。因此,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紧密联系当地的人文、地理以及风俗习惯,设计富有乡土气息的初中政治课堂。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初中政治的课堂上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乡土性。例如,教师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章节时,江苏的学生可以切身体验到苏州园林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河北的学生可以感受到评剧、皮影戏的风采;东北的学生可以感受到东北二人转和扭秧歌的文化……。学生通过切实的生活体验,并结合政治课本的内容,能够更加深入地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做出了解和继承,是初中政治教学具有乡土性的特征。

4.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情趣性

初中政治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远大的政治理想目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的内容能够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但是,课本上的有些内容政治哲学意义十分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政治哲学概念。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通过现实生活的举例,将一些情趣性的事例与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课本的内容。例如,在讲“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时,教师可以例举一些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小笑话。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喜爱吃的食物例举各国的饮食差异。比如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日本的寿司、生鱼片韩国的泡菜中国的饺子,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理解,尊重各国文化差异。通过现实生活的举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思维教学的情趣性,活跃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气氛。

篇5

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抽象化的概念与难以理解的定理,这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实验操作课上采用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可克服这样的难题。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师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作为实验器材,验证抽象化的物理知识,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的有趣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物理实验的器材,比如:玻璃瓶、纸张、塑料水瓶等。例如“纸锅烧开水”的实验设计,当学生听到这个名字时就已经很好奇了,纸锅怎么能够烧水呢,它不会被点燃吗,碰到水不就坏了吗?带着这些疑问与好奇,学生在做实验时就显得特别的认真。最终也理解了实验的原理:水和纸一起烧,由于热的传导,纸张的温度不会超过100度,而一般纸张的着火点是183度左右,所以纸张不会燃烧。又如,在压强的教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相同的两块橡皮泥,在实验中把它们分别放在刀尖和刀背上,观察橡皮泥的刀痕深度。通过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压强随着受力面积的大小发生变化。通过利用生活实验器材,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去化了原本抽象的物理学原理,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二、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课堂的生活本色

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物理来源于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科学、生活与社会的关系。例如,课后布置作业内容时,可让学生统计家用电器的功率,深刻理解电功率的概念,让学生试着查看电表,读出上面的度数,这样学生可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活技能,算出自己家里的用电情况。又如,在学习“液体压强与什么有关系”时,可让学生收集饮料瓶,制作成烧杯,既有趣又环保。在教学中还有很多废物利用的例子,比如:用回形针、木块、图钉制作灯泡;用玩具激光灯制作光源等,这种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实验器材的行为,既达到了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培养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加深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与润色,引导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生活中结合具体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应用

前言:目前的教育方式当中,学校教师大部分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主要以课本中的内容为教学标准,忽视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因其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内容较为枯燥,无法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热情,教育效果不理想。文学艺来源于生活,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轨现象严重,学生无法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语文教学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之中已经刻不容缓。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素质偏低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素质偏低的现象,并不是说初中教师的专业程度不够,而是很多初中教师已经在岗位之中工作了很长时间,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手段长时间没有进行更新,仍旧使用之前的教育模式,无法跟上时代的进步[1]。现代的语文教学当中,更多注重对于学生自身文学素质的培养,讲究课堂所学内容从实际生活出发,对于初中生全面素质以及思想品德进行一定程度的熏陶。教师是课堂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自身教育素质偏低,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不透彻,无法生动有效的将新式教育理念传输给学生,因此,解决教师素质偏低问题是促进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课堂全面应用关键。

(二)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无法激起学生对于语文课堂的热爱,对于学生在课堂之中的带入效果极低。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好奇心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对于周围事物都有极强的兴趣,只有让初中生对于语文教学产生兴趣,学生才能够主动去了解语文,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的主观能动性,在之后教学当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活跃语文课堂氛围,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

(三)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轨

目前的初中Z文课堂教学之中,仍然采用应试教学方法,注重对于书本考试当中涉及到内容教学,将语文教学变的系统、僵化,与实际生活脱轨现象严重。对于初中生语文教学而言,语文教学主要是为将来更深层次的文学探究打基础,通过对于传统名著故事的学习,增强初中生中华传统美德建设,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想要加强初中生自身道德素质建设,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接轨是必然手段。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之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一)提升教师教学素质

提升教师素质是全面加强生活教学在初中课堂实施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很多在岗位之中已经战斗多年的教师,学校统一进行培训,提升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意义的认知。在学校内部定期举行交流学习会议,让生活化教学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为全体同仁传授教学经验,加强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教师之间鼓励互相听课制度,让教师进行角色互换,使教师以学生身份进行听讲,以初中生的角度去看待其他教师的讲课方式当中存在的问题,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取长补短,快速提升自身在语文生活化教学方面的素质。

(二)丰富教学手段

初中生活化教学课程当中,需要摒弃传统教学当中的弊端,改善原本枯燥的课堂,丰富教学手段,让初中生在兴趣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3]。教师可以将原本课本当中有关生活化教学的知识以情景教学手段进行教授,很多名著当中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教学,学生在参演不同的角色过程之中,不仅对于文章的精髓、情感能够进行初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爱上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不在是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之中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初中生在之后的学习生活当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三)将教育与生活有机相融

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将教育与生活进行有机相融,初中生在课堂之中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当中可以获得全面的印证与应用。只有实践才能够出真知,例如传统美德在课本之中只是四个字,通过生活化教学,初中生在乘坐公交、地铁时主动给老幼病残等需要关怀的人让座,在接受感激、赞许的反馈过程当中,学生能够自我进行理解,去感悟,这种教学效果远远强于传统教学死记硬背的方式,不只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更能够加强初中生道德水平建设。

三、结语

随着祖国经济与文明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当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愈发重视,本文从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等两方面进行综合论述。针对目前教育方式之下,重视书本当中教学内容,忽视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日常授课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期望对于初中语文生活化应用提供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春波.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64-65.

[2]刘小梅.教材联系实际 构建生活化语文课堂[J].赤子(上中旬),2015(04):247.

篇7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化学 生活化教学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使得化学教学效果低下,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书面上,或者死记硬背。这种情况使得学生难以注意并解释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缺乏探索精神,以至于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低下,化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随着新课改提出的新课程的推行,强调了教学与生活的实际情况、体验进行结合,生活与化学不分开。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与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论文从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方式进行阐述分析,旨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根据生活常见或关注情景进行引导式学习

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要根据生活中常见或者关注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尤其是对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初一学生,在进行初步学习的时候就更加需要让学生将化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学习的乐趣。

(一)注重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感性认识

教材中阐述了的很多生活中很多的化学现象,但是文字的介绍与学生真正体会与认知又有一定的区别,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将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行渗透,让学生对化学现场的感性认识得以增强。如:在新教材中对空气中化学知识进行了介绍,老师可以对生活与空气相关的化学现象进行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各种成分的作用。空气中的氧气,供给我们呼吸、支持燃烧(在炼钢、气焊等);空气中的氮气,用于焊接金属保护气,工业中一般用于制作氮肥。但是现在空气中的污染现象已经是常见的现场了,导致的后果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呼吸道疾病加剧、全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穿洞、酸雨等。教师可以及时的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探索解决的办法,让初中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并且灵活的运用于生活[1]。

(二)创造情景式教学

进行化学教学时,老师应该在课堂中设置生活化的情景,能够生动的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矛盾,打破其已认知平衡。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深入问题角色,达到化学知识的充分掌握与理解目的。

(三)教学内涵的挖掘

对教学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生活与化学知识进行充分联系,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进行挖掘、发现、认知、解决,使得学生能够乐于发现、乐于学习,让学生更加主动与积极地学习化学知识,更加自主与渴望地使用化学知识。课堂中老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与指导,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解读

(一)提出启发性、新颖、有趣的问题

按照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现代科技等示例进行结合,在相关知识点上,创造性的提出一些有启发意义、新颖且有意思的问题,让学生对学习相关知识充满热情与积极性,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主动吸收知识。如因为红磷与空气会发生氧化生成P2O5(黄色),如果去买灯泡,只需要注意观察灯泡里面的玻璃柱与金属丝处是否有红色粉末(即红磷),就能够初步判定灯泡质量[2]。

(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化学物质的原型

对化学物质进行介绍时,通过学生们的思考与相互的探讨,寻找化学物质在生活里的体现。如,厨房里常用的盐、醋、碱、酒等,地窖里的二氧化碳,人体胃液里的盐酸,建筑所用的熟石灰等。

(三)教学举例贴近生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举列子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化学教学举例应该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其感受知识的现实作用与意义,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化学知识。如:介绍分子运动相关知识的时候,举例可以用炒菜时散发出浓浓的香味,当菜冷了香味变得不明显;糖块遇热水溶解较快等。根据身边的实际发生甚至常见的实例,利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让学生体验化学的乐趣,保持学习的兴趣。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思考并探索化学现象下面的化学规律,培养其探索精神与发现视角。

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探索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手段,将实验教学生活化是化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步骤。为化学实验开发与挖掘出大量的生活化元素,对化学实验的设计注重实验机会的创造,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如:化学实验中蜡烛燃烧探究实验,其实在生活中基本上都接触过这个实验,只是学生们并未上升到探究水平,部分学生通过观察火焰特点,了解到刚熄灭蜡烛冒得是白烟,有的具有探索精神的学生还尝试着点燃了白烟。在接触到化学知识后,他们了解了该尝试是一种探究行为,对于做过的学生会有一种自我的鼓励与自豪感的提升,增强了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与尝试[3]。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贴近生活,而且要应用于生活,全面实现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贯彻新课程强调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模式下深刻的体会与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拉近生活与科学的距离,为学生们未来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的潜能发挥种下优良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为祖国的未来能够持续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余斌锋.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3,06:2-3.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 化学教学 课堂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03-01

高中化学教学的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一个成功的导入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完美的课堂导入体现了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同时也为整堂化学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一、高中化学课堂上进行有效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1.紧密联系授课内容

导入是为新课内容服务的,因此导入要根据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设计,使学生自觉地将导入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真正理解课堂导入在整节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好服务于自身教学。一些高中化学教师的课堂导入不超过两分钟,简简单单的导入方式,清清爽爽的导入语言,将学生快速高效地引入了课堂中,这样的导入方式简约而不简单,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习。

2.导入的素材要贴近学生生活

化学知识本就来自生活,人们对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总会容易接受。高中化学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物品、事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选择的导入素材要贴近大多数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的直观感受。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课堂,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认识方法,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功能性。

3.导入的方式要灵活

化学是一门丰富多彩、不断发展的学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符合内容的要求。课堂导入只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形式之一,因此,它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内容不断变化,形式就要灵活多样,以适应内容的发展。高中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学生、本节课独有的特点等因素进行灵活的、机动的设计。因为课堂导入因人而异,因此,方法要不拘一格。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导出重点、导出新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二、高中化学有效课堂导入的策略

1.提出问题,进行导入

教师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追根问底的习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是每个学生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教师设置知识性、文化性、历史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起学生讨论,很容易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高中化学第一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化学能让2+1=2吗?接下来教师讲解:180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高斯和意大利的化学家阿伏加德罗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辩论,辩论的核心是化学究竟是不是一门真正的科学。高斯说:“科学规律只存在于数学之中,化学不在精密科学之列。”阿伏加德罗反驳道:“数学虽然是自然科学之王,但是没有其他科学,就会失去真正的价值。”此话惹怒了高斯,这位数学家竟发起火来:“对于数学来说,化学充其量只能起一个女仆的作用。”阿伏加德罗并没有被压服,他使用实验事实进一步来证实自己的观点。阿伏加德罗在将2升氢气放在1升氧气中燃烧得到了2升水蒸气的实验结果给高斯时,他十分自豪的说:“请看吧,只要化学愿意,它就能让2加上1等于2。数学能做到这一点吗?不过,遗憾的是,我们对于化学知道的太少了!”最后总结:科学的发展证明阿伏加德罗的观点是正确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谁也不再去怀疑化学的重要性了。化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化学能否保持领先地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2.紧扣热点,进行导入

高中生大多是十六七岁的青少年,他们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时期。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又有自己对社会问题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关心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教师选择的社会热点问题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就会激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因此,选择当下社会非常关注而学生也非常熟悉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思考,是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

例如:在讲授有机化学物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当前全球的环境污染等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课堂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学习化学不但要知道化学对人类的贡献,还要了解化学所造成的污染,同时学会关心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从而真正意义上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汽车尾气含有大量的石油烃废气、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铅烟,这些物质在阳光照射下,生成淡蓝色的光化学烟雾,其中含有臭氧、氮氧化物、乙醛和其他氧化剂,危害性很大,主要刺激眼、喉、鼻,引起眼、喉发炎和不同程度的头痛,严重时会死亡。1952年发生的美国洛山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中,65岁老人死亡400余人。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3.设置情景,进行导入

情境导入式的化学课堂导入法,是通过多媒体声、像、图、文等等形式,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沉浸在情景之中,体验角色,启迪智慧。情境导入可通过展示与本节内容相关的视频、音乐、故事、漫画等等,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感官刺激,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教师在讲授盐类水解时,先向学生提问:纯碱为什么称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然后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盐类水解的实质。再如:在讲乙醇时,先用多媒体放一段动画,展现几个酗酒者左摇右摆从杏花村出来,撞电线杆后的醉话连篇;交通警察如何进行酒后驾驶检测等场景,让学生对乙醇的有关知识产生兴趣。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教学有效的课堂导入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努力做到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成功的化学课堂导入不仅体现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身为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人文功底,更反映他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使用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使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人入胜。

参考文献

[1]田多山.对高中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尝试[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永州市第四中学 湖南 张志红.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的初步研究[N].学知报.2011年

篇9

论文摘要:我在对使用人教版新课程化学教材后,认为新课程教材在内容编排体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素养的形成等方面都颇有独到之处。新课程对教师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是个刚走上讲台的青年化学教师,使用新课程必修1和必修2近一年,结合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品味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再次全面认识新课程教材。

一、新课程“新”在何处

1.新课程教材理念新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而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2.新课程教材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教材内容选材上都是从身边的化学知识入手,教材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冷冰冰的化学知识活跃起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化学知识原来就存在于身边,而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如我在“铁及其化合物”学习中,让学生分析耳熟能详的电视广告语“Vc和铁搭档”的科学道理;在“葡萄糖”学习中,引用“三精葡萄糖酸钙”让学生更易接受葡萄糖酸。

3.新课程内容体现出层次性

像电解质这个概念,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同分异构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这些实际上都反映了核心知识在整个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是螺旋上升的,体现出“层次性”。

4.新课程教材章节标题的名称新颖,让学生有亲切感

比如选取的几个章节标题:“认识化学科学”“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本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乙醇和乙酸”。这样新颖活泼的标题,不要说学生,就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第一眼看到这样的标题都会觉得欣喜,相信每个学习者看到这样亲切的标题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受其启发,我在教学中也经常为各学习主题取一些生活化的标题。比如在学习乙酸这个主题时,我取的标题是“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学生极容易被这样的标题吸引。

5.新课程教材变漂亮了

图文并茂,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和醒目标题,以图代文,提供信息,说明问题,美观、活跃版面,显示实际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物质或景象,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启发思维、丰富想象。

6.新课程教材附带了情景素材光盘

情景素材内容丰富翔实,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实践证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非常喜爱,有利拓宽学生的视野。  7.新课程教材学习栏目多

如“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学与问”“讨论”等,在教学中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参与其中,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了语言表达等能力。特别是“科学视野”,多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一些阅读资料。可拓宽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新课程关注“生活”

新课程内容一方面更加体现学科内容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化学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既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既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必修1中元素化合物内容的选择不仅考虑化学学科的体系,还非常强调与生产生活、学生已有知识的关联。主要介绍了八种元素钠、铝、铁、铜、氯、氮、硫、硅,不再刻意强调族的概念,而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统领物质性质,然后以元素为核心,建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必修2中,以必修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建构元素周期律系统,并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处理,要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情境中,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核心内容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更要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落实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必修2让全体学生对有机世界形成初步认识,精选了与资源、生产生活、健康饮食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代表物,如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乙烯和苯(基本的化工原料),乙醇和乙酸(生活中常见的酒及醋的有效成分)。改变了以前按官能团的编排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切勿用原来的线索指导学生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有机化合物,并结合实验学习具体有机化合物性质,获得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认识,形成科学、合理使用有机化合物的意识和方法。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三、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发展空间

面对新课程,教材编者在内容的设计上更多地着眼于学生,以丰富且多样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拓展性活动等素材资源的提供,为学生、教师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可操作平台。教师能有机会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即用教科书教而非教教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通过内容的整合来重组教学单元,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重视学习过程的亲历性,创设合理情境,巧妙地设计探究实验。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有高观点、大视野,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尊重教材,创新教材,努力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科学、平等、对话、协商。

面对新课程,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和评价时面临了从未有过的困惑和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反思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在创造性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建宝,王祖浩.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建构[J].化学教学.2005.(2).

[3]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80~84.

篇10

关键词:课程开发;实验教学;实验拓展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提出相关建议,建议“编制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其内容包括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辅导用书。[1]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作为中学化学第二课堂,很好地采纳了化学课程标准的建议,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研究又一次从侧面推进了实验教学。作为中学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补充,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那些在化学学习上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以发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去实践,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巩固知识,从而培养了他们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化学课程的重要扩充,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进一步内化学生的认知[2]。教师在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研究过程中,既是教学者,又是开发者,这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扎实的化学知识、敏锐的思变意识、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这些都有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开发

1.课程目标

作为初中化学的选修课,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不仅为了改变教师的陈旧的实验教学理念,也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1)在“做”中学,使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工具课程的实践过程应该是学生“做”的过程。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设计者与参与者,他们要运用已学知识去提出和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数据处理、分析与论证、进行实验评价与改进,这些过程能使学生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以及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与训练,能使实验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工具。(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初中生学习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兴趣,实验越有趣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所涉及的实验都是和初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知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本课程所涉及的实验都来源于生活,更易产生共鸣,擦出思维的火花,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课程资源开发策略

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3](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开发课程资源教材中的课外小实验是根据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学生实际等开发设计的。这类课外小实验首先要求与初中化学知识紧密相联,其次这些实验由于是要求学生课外完成的,所以可操作性相当重要,要慎重考虑其操作的简捷性,不能过于复杂,所用物品或仪器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过的物品,否则即使实验本身设计得再精彩也是不可采纳的。再次还要求所设计的实验趣味直观、生动形象,并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如自制净水器,可采用找材料、设计方案、加工处理、讨论完善、尝试制作、实验展评等活动形式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在课外实验的实践中主动发展。又如土壤pH值的测定,雨水pH值的测量等许多课外实验的开展,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有吸引力了。(2)充分利用家庭小实验开发课程资源教材并不是化学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都是很好的教材。应该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生活是学生的教科书”。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不是很多。通过家庭小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学习酸碱指示剂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利用胡萝卜、紫萝卜和各种有色花瓣制作酸碱指示剂。(3)充分利用学生的力量开发课程资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要鼓励学生自主研发实验,这类实验将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利用学生的提问开发课程资源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利用学生的提问来进行拓展性实验的开发正是迎合了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深入化理解和应用的需求。所以可以从学生的提问中捕捉相关信息,并进行一定的选择,从而开发课程资源。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达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盐的性质之后,学生主动提出要检验日常生活中吃的钙片中钙含量是否真实。②利用学生的探究过程开发课程资源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思维得到解放的时间,是开发课程资源的最好时机。可以预先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进行推想、对比,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拓展性实验内容方向发展。探究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分析能力,通过探究、讨论所用物品、仪器等来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最后还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来对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作出多元的评价。例如在学习空气的污染内容时讲到二氧化硫会引起酸雨,学生对降雨比较感兴趣,都想要探究自己生活的这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怎么样,于是就产生了“调查周边地区水体的水质以及调查自来水厂的水质并测定各种水的pH值”等实验。(4)利用教研组集体智慧开发课程资源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所在的教研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都有独特的风格,对于实验也会有自己的思考,要充分挖掘这些思考中有关实验的灵感,然后进行精心编排和设计来开发课程资源。

3.课程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和化学教材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它包含了初中化学知识,又应用了中学化学知识,同时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恰当的补充和拓展。本课程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对“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和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设计了以下几个板块的拓展性实验。

三、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实践

1.课程实践策略

(1)利用实验,积极探究,激发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利用实验所产生的种种神奇现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2011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5]由此可见,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究是必不可少的。本课程作为教材的重要补充,可以利用教材上的结论性知识和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有明显冲突的点来进行探究,或者利用教材上的结论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验证。比如在学生学完酸碱中和反应后,可以对胃舒平中的氢氧化铝进行检验。这样既联系了生活,又很好地应用了中和反应。(2)利用实验,少数带动多数,全面提高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对实验的把握能力更是有所差异。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原有化学基础的差异性,探究过程或实验结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时学生之间就要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及时沟通。这样不仅少数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探究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就可以帮助一批处于被迫实验、动手能力又比较弱的学生,还可以共同探讨实验结果,集思广益,使实验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课程评价

美国课程著名理论家斯塔弗尔比姆认为:“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4]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该用评价的结果去分析学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综合评价,找出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学习才能的舞台。(1)查阅资料能力的评价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需要查阅资料。这一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实验能否顺利展开以及学生到底是真的带着疑问和探究的思想去进行实验,还是按部就班地依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所以有必要对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作出评价。虽然本课程的每个实验前都介绍了该实验的相关知识背景,但是这些有限的知识还不足以让学生理解整个实验。因此,要求参加本课程的学生在学习前,针对课程中所包含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等作一定的文献查阅,以达到初步认识实验。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占总成绩的10%。(2)实验原理的评价本课程实践过程中要针对课程中包含的实验原理等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纸笔测验。测试的重点要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不要做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并且不要孤立知识点,要将知识点和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该评价占总成绩的20%。(3)实验过程的评价实验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发挥好指导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给出一定的评价。包括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合作能力的评价等。该评价占总成绩的35%。(4)实验结论的评价实验结论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或者论文等。实验结论的评价是综合考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包括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突发事件、实验数据等的处理能力。同时以调查报告或者写论文的形式来总结实验,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如在调查周边地区水质以及测定各种水的pH值这一实验时,要求学生对周边水质情况写调查报告,该报告中就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对取得的样品的筛选能力,对样品的水质检测能力,对检测所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最后归纳和总结能力。该评价占总成绩的35%。

四、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的结论

初中化学教学拓展性实验课程是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化学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它的开发和实践,不仅可以弥补化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其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吴飞飞 单位:宿迁市钟吾国际学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7

[2]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陕西:西北师范大学,2001: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