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与成才范文

时间:2023-04-07 03:10: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逆境与成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于逆境成才为话题议论文1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意思是说,人只有经过逆境,才能成才。

人应该在逆境中得到锻炼,学会成才,走向成功。卡讷基自小穷困潦倒,常常在小店铺里当童工,十分艰苦,但他不断学习,掌握各种手艺,在最底层摸爬滚打,终于成为了一位大企业家。他说过:“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逆境,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逆境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中国也有这样的人。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巨人,他的英勇与果断令千代人折服。可他不是从小养尊处优的阔少爷,而是失去双亲的放牛娃,无依无靠,甚至还当过乞丐,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依旧不懈努力地学文习武,了元朝,成为天下景仰的大明天子。如果不是逆境造就了他的个性,他是不会成才的。

逆境是支撑成功果实的高大树干,想要果实,就得努力爬;逆境是挡在绿洲前的沙漠,想要甘露,就得不停奔跑;逆境是通往世外桃源的森林,想要幸福,就得穿过荆棘,成功不是轻松得来的,逆境是帮助你的最好帮手。

没有人可以不经历逆境直接成功,没有磨练,结果只会是悔恨。李世民去世前为儿子铺好了一切道路,斩除了所有祸根,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李治舒舒服服当皇帝的时候,朝中大乱,他只得在病痛中郁郁而死。人没有逆境是不行的,没有经历过逆境,遇事就会无经验可寻,无方法可查,失败是注定的。

逆境与成功是相依相存的,不经历逆境,是无法像雄鹰一样在天空中翱翔的,是无法像劲松一样坚韧顽强的,是无法像江河一样尽情奔腾的。逆境永远是成功的奠基石,人只有经历逆境才能成功,人应学会在逆境中成才。

关于逆境与成才为话题议论文2

逆境是否有利于人的成长?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

逆境虽是不顺的境地,是困难和挫折,但逆境亦是一面镜子,它能使我们清楚全面地认识到自己,并针对自己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使得我们成长,为下次成功助力。马克思曾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每一次逆境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它势必会教会我们一些道理,是一次成功的机会,有利于我们成长,有利于塑造好的未来。

俗话说:“逆境出人才。”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没有一个不在逆境中成长。刘邦与项羽相争时,虽多次失败,但他心中的那口气,那股劲一直在。正是因为逆境,他才能找到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一次次爬起来再战,一点点地走向胜利,最终一统天下。华罗庚因为家境贫困,从小就担起家庭重担。19岁那年得了伤寒,病好了腿却残了。

可是他在追求数学真理的路上却埋头苦干。这不是寒门出贵子吗?海伦凯勒小时候患病,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但她身残志坚,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顽强地突破逆境,最终成了全世界的榜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早已诠释了逆境的意义。

作为学生,某次考试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固然难过,但仔细想想,从另一方面讲,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失败乃成功之母,惟有身处逆境,才能有所压力,从而化为动力。正因为有不足,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看清自己,去查漏补缺,总结经验,不断进步。这不就是逆境有利于人的成长吗?

“生活就像一张心电图,一帆风顺你就挂了。”人的一生总会经历逆境,不可能顺顺利利。但正是因为逆境,才让我们的生活波澜起伏,充满挑战。也正是因为逆境,才让我们成长。

关于逆境与成才为话题议论文3

有时候,毁灭一个人的不一定是挫折而是平坦。有时候,失败的原因不一定是困难而是丝毫无阻。这取决于你面对困境或逆境的心态如何。

在上半学期的时候,我的成绩比较差,次次考试都不尽人意。心里免不了沮丧和失望,但我默默告诉自己要更加努力才行。可最后总无济于事,平时感觉知识点巩固的挺牢固,练习也做了不少,但成绩一出总大失所望。我很不甘心,也不想就此放弃,于是我付出的比以前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学习。终于,在我接近绝望的时候,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的心情非常的愉快。之后一段时间成绩稳步提升,和之前相比可以说很好很好了。

一段时间后,不知道是因为找到了自信还是找对了学习方法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我突然发现之前做着很费力的习题,现在看来很简单了。之前需要很长时间来巩固的知识点,现在很短时间就能记牢了。我沾沾自喜了好久。

从此,我不在像之前那样刻苦努力的学习了,但成绩没有下滑的趋势。这让我更为之骄傲了,心想:我现在根本不用多努力就可以考出很好的成绩。于是开始放纵自己,不那么努力的学习了。这种心理一直维持着,终于,某一次,期末考试中,我的成绩再次跌落的原先的水平。我心里非常的懊悔,突然怀念起了从前的那个我。

我默默的反省着:之前那时候,我一次次面对失败可都还在继续努力着,可现在一两次成功就冲昏了我的头脑。果然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挫折可能会成为人们努力的动力,成功也可能成为人们失足下滑的原因。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确全面的认识顺境和逆境,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或失败而改变自己的决心。

关于逆境与成才为话题议论文4

人们常说:“人生路上,一帆风顺:那么一帆风顺是否就是真的好呢?古代的方仲永年少时就才思敏捷,天赋过人他就是在许多人的表扬和赞赏中成长起来的,可结果呢?成年后的方仲永江郎才尽也是因为他小时候没受过挫折,生活太顺畅。所以在我看来,顺境并不是一味的好,逆境才有利于成长。

逆境能磨炼人的毅力。大量事例表明,一个人如果处于逆境之中,他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后,他就会越来越坚强,变得比常人更有毅力。美国的海伦·凯勒,她幼年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在成长过程中更是遇到了诸多障碍,但她并没有没被困难所击败,而是在一次次挫折后变得更顽强坚定,最终考上了女子哈佛学院,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作品,众所周知的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逆境能使人增长经验。俗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纵观古今中外的大多数名人,他们的成功都不是简简单单地做一次或是做两次,他们成功的背后往往都会有一段逆境时期,当他们处于那时,他们会从一次次失败中汲取经验,最后总结起来取得成功。

曾经有个实验是这样的,把一只白鼠放入纷乱复杂的迷宫里,并在终点放上一些食物,白鼠会寻着气味往那走,但在去的过程中白鼠往往会走向错误的路口,找很久才能找到终点。科学家每过一会儿便让白鼠走一次,而每次用时都会缩短。

最后白鼠竟能畅通无阻地到达终点,这说明了白鼠每进入一次迷宫都从之前的失败中汲取了经验。同样的道理放在人的身上,如果一个人在同一件事上失误过多次,那他最终还会失误吗?我想是不同了,所以经验、教训都几乎都是从逆境中得来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当我们从逆境中汲取经验,在逆境中磨炼意志,逆境也会促进我们的成长。

关于逆境与成才为话题议论文5

逆境,不顺利的境遇。当我们在一定的环境中无论是维持生存还是成就事业,总感到困难重重时,我们说,这样的环境是逆境。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一帆风顺是无稽之谈。但笑对逆境我们就可以把消极的心态变为奋斗的动力,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笑对逆境,就可以使自己变得豁达、伟大。

小平爷爷在泽东时期不被受用,但他用乐观的心态,乐观的面对每一天。当主席请他回去时问了邓爷爷最近都在干什么?邓爷爷说:思考乐观主义,等待。这就是伟人的风范。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将被历史留名。一个人的心态影响着整个人,只要调整好心态就会走向成功彼岸。

笑对逆境,就可以使山穷水尽的失意者斗志昂扬。

张海迪我们应该不陌生,她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笑对逆境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愤学习,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让我们不应该陌生的应该是我们身边忙忙碌碌的人们,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烦恼,但是他们仍用笑脸迎接太阳升起落下的每一天。

篇2

他,用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延长生命坚强地活着;他,克服疾病带来得重重困难,顽强地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是谁,他就是感向命运挑战的霍金。

霍金,一个21岁就患上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的人。脚不行了,手不行了,嘴也不行了,走路、吃饭、说话都由别人或机器帮忙。正是这种逆境,霍金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以他的成就征服了全世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震惊了所有人。

不正是这样吗?逆境让霍金与咄咄逼人的病魔斗争,逆境让霍金决心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也是逆境,让霍金对科学执着。

又有多少这样的英雄,不是在逆境中奋勇拼搏的呢?

贝多芬在双耳基本失聪的情况下,写下了《英雄》《命运》等振奋人心的音乐。也是逆境,让贝多芬在音乐史上起了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集古典派之达成,开浪漫派的先河,就是逆境,让他获得“乐圣”的尊号。

一个个鲜明的例子,让我认识到了在逆境中更能使人成材,更能使人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让人懂得生命的价值。

篇3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意思是说,人只有经过逆境,才能成才。

人应该在逆境中得到锻炼,学会成才,走向成功。卡讷基自小穷困潦倒,常常在小店铺里当童工,十分艰苦,但他不断学习,掌握各种手艺,在最底层摸爬滚打,终于成为了一位大企业家。他说过:“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逆境,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逆境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中国也有这样的人。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巨人,他的英勇与果断令千代人折服。可他不是从小养尊处优的阔少爷,而是失去双亲的放牛娃,无依无靠,甚至还当过乞丐,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依旧不懈努力地学文习武,推翻了元朝,成为天下景仰的大明天子。如果不是逆境造就了他的个性,他是不会成才的。

逆境是支撑成功果实的高大树干,想要果实,就得努力爬;逆境是挡在绿洲前的沙漠,想要甘露,就得不停奔跑;逆境是通往世外桃源的森林,想要幸福,就得穿过荆棘,成功不是轻松得来的,逆境是帮助你的最好帮手。

没有人可以不经历逆境直接成功,没有磨练,结果只会是悔恨。李世民去世前为儿子铺好了一切道路,斩除了所有祸根,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李治舒舒服服当皇帝的时候,朝中大乱,他只得在病痛中郁郁而死。人没有逆境是不行的,没有经历过逆境,遇事就会无经验可寻,无方法可查,失败是注定的。

篇4

安溪一考生

我们有过一次辩论赛,其主题是:善待顺境,挑战逆境。至于本次活动的一些情形,我记得不多,但这次活动给我的感触很深。从那时起,我对生活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我认为我们处世,宜当善待顺境,而挑战逆境。

人的一生,顺逆交织,有谁能预知下回的分解!

遇到顺境,既不苦其筋骨,也不饿其体肤,有左右逢源之乐,无横过加身之忧,在此情况下,若能奋发努力,锲而不舍,定能取得不凡业绩。

例如诺贝尔,他家就很富有。他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且家庭也大力支持他。凭着家庭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他最终在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了极深厚的造诣。

优越的条件,能减少很多妨碍人成才的因素,但若不充分利用,而陶醉其间,可能会乐极生悲!

顺境,固然可喜,但人的一生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遭到一些挫折的,但不要紧,"真的猛士是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

屈原遭放逐,挥笔著有《离骚》,残疾人邰丽华也能登上世界顶尖艺术殿堂;集聋哑盲于一身的海伦o凯勒亦能成为著名作家……所有这些,都足以说明:逆境,甚至不幸,都不意味着生活充满灰色与失败,只要我们以一颗不灭的上进心,以坚强的毅力去挑战,去拼搏,也是能够创造奇迹的!有句古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顺境易成才,也容易造就蠢才",我们面对顺境,不能陶醉其中;"披一路尘土,数千载风流,看夕阳西下,唱大江东去",我们面对逆镜,不能萎缩。

篇5

顺与逆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到一件至关重要的事,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有的孩子出生在富人家庭中,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富二代”。他们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蜜罐之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也有的孩子出生在什么也没有的贫苦家庭中,他们必须自己养活自己,有时还要照顾父母,这就造成了顺境与逆境。

有的人说:顺境可以为孩子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条件,使孩子的学习更上一层楼;而生活在逆境中的孩子,不仅要关心学习,还要留意自己的生活,这样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质量,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在我看来并不是完全如此,在美国的一所大学里,一些科学家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先准备一锅煮沸的水,然后将一只青蛙放入这锅水中,青蛙灵敏地感到这锅水与外界温度的不同,便奋力跳了出来,再准备一锅冷水,同样将刚才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入这锅水中,青蛙并没有感到不适,还在锅里欢快地畅游着,于是将水慢慢地加热。当水温与第一锅相同时,这只青蛙察觉到了危险,却再也没有力气往外跳了,最后死在了锅里。

如果将热水比作逆境,将冷水比作顺境,那么是逆境救了青蛙的命,之后却又葬身于顺境之中,所以说顺境不一定好,逆境不一定坏。那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在逆境中受到激励,从而奋发向上呢?也不能说百分之百如此,还有另一种较特别的情况。

有些人出生在宝贵家庭之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能同时还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与期望,于是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或许有些人出生在贫苦家庭中,有可能认为自己的命运天生疾苦,所以不思进取,日益堕落,所以说人们成才不是靠身处何种环境,而是靠自己奋发向上的精神。

如果身在逆境,要勇敢向命运发起挑战,获取;如果身处顺境,不用担心自己一无是处,只要学习刻苦,一样能站在万人之上!

篇6

——题记

人生的路途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欢笑,征途中肯定会有荆棘,有陡崖,有陷阱,有挫折。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失败,面对逆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对于弱者,他只会痛哭流涕,止步不前,因而他永远不会成才。对于强者,他会坦然面对一切,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把挫折当做通向成功的阶梯,与逆境抗争,在挫折中奋起。

有诗云“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古今中外,多少人用事实为大家说明了这个真理。从司马迁忍辱腐刑著《史记》,到贝多芬遗忘耳聋造天籁。从牛顿不因家庭原因忘学业终成伟大科学家到奥斯特洛夫斯基身有残疾心不残著世界名著……

这些事例都在为大家讲述:挫折是一种磨炼,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而每一个从这所大学里毕业的人都会成才,都是成功的人。

篇7

孩子 AQ 幸福

一、高AQ是走向成功和拥抱幸福必不可少的品质

1.高AQ是获取成功的关键

AQ是一个人成功的内在品质保证,人的一生无法避免逆境,想要有所进步必须突破一些束缚,而能否顺利冲破逆境,就要看一个人AQ的高低了。AQ的高低,可以从在逆境面前表现出来的弹性大小加以评判,面对逆境时弹性愈大,愈积极乐观,愈勇于接受挑战,就愈能发挥聪明智慧去寻找解决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终究有所成就。相反,AQ低的人,往往容易感到沮丧、迷失,处处抱怨,逃避挑战,甚至半途而废、自暴自弃,最后一事无成。IQ和EQ都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IQ高可能是成功的前提条件,EQ高可能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在智商和情商差不多的情况下,逆境商AQ对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和事业成功起着决定的作用,如果AQ不高,无法正确对待逆境,则几乎不可能成功。

2.高AQ是保持快乐应有的能力

高AQ不仅是一个人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更是一个人获取快乐应有的能力。一个不懂得吃苦的孩子,就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只习惯在舒适的环境中毫不费力地享受生活,一旦风雨袭来,烈日暴晒,他们的内心会因缺乏韧性而产生害怕、郁闷、失落、痛苦等消极的情绪。其实,人在困境中产生消极的情绪是正常的,区别在于高AQ的孩子有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并以正确的态度和实际的办法去解决眼前的困难,在日复一日的挫折锻炼中,他们心态会越来越轻松,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其综合素质、人格完善逐渐提高,他们承受风雨的羽翼在长期的锻炼中日益丰满,从而使快乐持续的能力也愈加强大。

二、是什么让孩子学不会吃苦

1.无所不包的家庭庇护

如今,许多家庭形成了“包办制”的特点,父母巴不得什么都为孩子办好办齐,特别是独生孩子的家庭,父母基本处于伺候小皇帝的状态。其实,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看起来是使孩子的成长顺利了、舒适了,但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孩子很容易养成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甚至变得软弱胆怯。孩子长此以往怎有能力去克服逆境,又哪里谈得上能成才成功?难怪出现而立之年仍不能自立的“30岁儿童”现象。

2.缺少自我掌控的锻炼

经过调查发现,现在孩子们承受最大的压力有时并非来自学习的压力,而是缺乏自我掌控的感觉,在学校是被动学习,回到家里又有来自父母的高压监督,孩子心灵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少。而自我掌控恰恰是孩子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孩子可以从自我控制中学习如何在各种生活情形中调整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从而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但是如今孩子们缺乏直面生活的机会,他们很难在成败得失中获得掌控自我的锻炼,这使得他们不得不以纸上谈兵式的幻想去面对生活,遇到逆境时容易显得不知所措,导致AQ较低。

3.情感日益趋向单薄脆弱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过度注重孩子的智商发展,总是不自觉地以学习成绩的高低去判断孩子优秀与否,而忽视对其健康情感的培养。健康的情感往往是丰富和正面的,但是如今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日渐单薄了,他们内心经历过的事物比较局限,无法熟悉多样的情感世界,当孩子日渐长大,他们需要面对的事物会更加复杂,特别在逆境中涉及的消极情感也加深了,但孩子脆弱的情感使他们缺乏勇气面对,经常出现逃避或沉溺困境的情形。

三、告诉孩子:“正确对待逆境,你会成长得更快”

1.将“不幸”换为“幸亏”,教会孩子直面挫折

当孩子遇到不幸和挫折时,告诉孩子,他不会是最不幸的那个,帮助孩子找到失落中的收获,要让孩子在困境中摆脱“我的情况糟到极点”的想法,树立“幸亏我还有……”的心态,明白不幸和挫折只是暂时的,不要产生绝望、自我放弃的心理,而要看到好的方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心存乐观,将当下的“不幸”,变成日后回顾时的“幸亏”,即使丢了西瓜捡到芝麻也算有收获。让孩子知道我们关心的,不是他是否失败了,而是他对失败能否无怨。

2.越碰钉子越要坚韧,要给孩子吃苦的机会

在中国社会,父母对孩子百般疼爱,总是想尽办法为孩子做好一切,让孩子成长的路途尽可能方便和顺畅,但事与愿违,孩子的成长往往因为长期处于舒服的状态而失去弹性,生活中一旦出现或大或小的波折就承受不起。所以,培养孩子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吃苦的机会,给他们独立面对困难的机会。如同我们的身体一样,时不时生点小病的人,其免疫系统经常被启动,经常得到锻炼,因而警惕性高。而那些极少生病的人,其免疫系统经常处于闲置状态,放松了对外界病毒的警惕,一旦病发则不可收拾。所以,应该引导孩子适当离开舒适区,不能养成一点舒服都想得到的习惯。

3.教育孩子敢于承受风雨,磨练独立与坚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风雨,如果过分注重某一次挫折事件会感到郁闷失落、不知所措。这时要告诉孩子,“虽然你不能左右风的方向,但你能调节风帆”。鼓励孩子增强独立性和责任感,父母有时无需急着给孩子出主意,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思想,应该练习承担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切不可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让其逃避。当孩子只有一颗酸柠檬时,让他尝试想办法将它做成一杯可口的柠檬汁,鼓励并监督孩子坚持做一些他应该做、却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在活动中磨练独立与坚强,从而提高孩子的AQ。

4.适度发泄,让孩子学会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人遭遇挫折后,可以通过自己习惯的一些方式适度发泄消极的情绪。例如,可以通过流泪,将一些有害的物质排泄出去,可以在遇到挫折时把自己的烦闷向朋友诉说,疏通郁积心中的不快,让孩子学会形成自己一套保持好心情的方法。鼓励孩子讲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对于积极的情感给予赞扬,对于消极的东西给予疏导,锻炼孩子在逆境时能尽快地调整情绪,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发展。

篇8

也许他从一出身就注定了不平凡。

或许是因为比别人多了几分命运的束缚和肉身所承担的痛苦。

还是儿时玩耍的时期,我们还在用彩色的橡皮泥塑造自己的乐园,而他却被十万伏电送入了一个灰色的世界,紧闭着的窗帘,他在医院躺了四个来月,我们不明白他是怎么沉淀在灰色的思绪里又是怎样从其中解脱的。

当他醒来,发现左右两臂已不复存在,到底夹杂着的是怎样的一股情绪?如若是旁人,也许是嘴角抹上自嘲的残笑,永远不肯在悲伤中醒来,永远不肯再望那刺痛双眸的阳光。

而他,小小的心灵害怕、颤抖后,走出医院,面对灿烂的阳光,呢喃着:呵,只要活着就好。照片里两臂空空的的他,微皱的眉宇,尚未成熟了脸颊露出的是坚强,超乎年龄的坚强。

他的勇于面对生活,勇于面对灰色的照相机露出自己不复存在的双臂,怎能令我们不为他而微笑,不为他而叹服,不为他的一切而敬佩祈祷?

时光如梭。照片中的孩童的稚气脸颊已转为成熟的脸颊,他已忘记了所有悲痛,他学起了游泳,由于他的刻苦,完全有在残奥会上夺冠的机会,看着镜头里他在湛蓝池中遨游的身姿,奋力从水中扬起的头,我们为他自豪高兴,只是见他不复存在的双臂,心中总涌起半股酸味。他已经不再在乎自己的痛楚了吧?我们,与他相比,应是自叹不如了吧。可惜,命运唬人。可能是长期泡在水中,刘伟的肾功能下衰,不能再游泳了,意味着他不能夺冠,意味着他必须放弃自己执着的梦想。

镜头中出现了一串风铃,并不漂亮,上面也许沾满了尘埃,表面的颜色看起来暗暗的,独自挂在窗口,被风扬起左右摇摆,时而发出叮铃清脆的声音。片段中常出现这串风铃。它就像刘伟一样,从小便被迫带满尘埃,并不出众,却可以随风摇摆,奏出清脆的乐曲,也是命运的篇章。

谢谢这串风铃,或许是他看见了这串风铃,感受了随风摇摆的乐曲。他开始戴上耳机轻轻地哼歌,他开始用脚趾在钢琴上练习弹琴,他开始执着着属于自己的第二个梦。

舞台上,绚丽的灯光洒在他素黑色的礼服上,他用脚趾弹着琴,一曲《希望》给他天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已达到了七级水平,他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又重新点燃了希望。对于常人来说,七级水平不算什么,但也需要付出两三年的努力。当常人纤长的手指在黑白琴键上来回穿梭时,他用脚也做到了。那首曲子,刘伟陶冶在其中,我们也一样,弹琴眯着眼的他,是在对我们说:只要你想过,还有什么会遥远。

要是我们能拥有他三分之一的坚毅,我们所梦想的事还有哪一件会很遥远。

有一张照片,刘伟站在平民居楼下,逆风而站的他,头发微微扬起,嘴角一抹自信开朗的微笑。风能让他面对自己吹乱的头发,扬起嘴角,顺风而笑。而我们呢,逆风行走时,低头整理自己随风上扬的头发,皱眉,讨厌这逆势的风。刘伟呢,恰恰不去在意自己乱糟糟的头发,他只为自己前方所要奋斗的梦,从而忘记所有的不顺,微笑着发现了前方拐角处的一双希望的翅膀。

坚强的男孩很多,坚强的女孩也不少,可坚毅的人并不多,刘伟就的其中的一个。

我们有太多与他不足,他空空的臂膀,却有隐形的翅膀取代。

刘伟,他的非凡与坚毅,我们并不奢求拥有,而他的存在和出现,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逆境成才。我们当然不会在顺境与逆境中选择逆境,我们却要在顺境中反思,体会逆境,至少让我们拥有面对生活中所有不顺的勇气。

我们要随他在下一条街角的拐角,为自己插上一双梦想的翅膀。

刘伟,非凡如他,坚毅如他,愿他一切顺好,愿他带我们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对梦执着的那双翅膀。

篇9

——读《小草和大树》有感

“她们应使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这是《小草和大树》这篇文章中最精辟的一句话。我细细的品读着,推敲着他深刻的意思。从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是我的知识宝库又增添了一笔财富。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她出生贫穷,自幼就承担起了家庭的一部分。但无论生活再艰苦再劳累,她都不肯放弃学习。在文学的道路上,她和两个妹妹不断遭受打击和失败。她们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将写诗改写小说。今后,她们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的写作,终于在文学盛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勃朗特姐妹的成功经历使我深受启发。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她们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她们不屈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顽强意志感动着所有的人。在逆境中只有敢于不屈的奋斗,敢于向所有人证明自己并不弱小,用自己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点燃智慧的火苗,就一定能收获辉煌的成功!

篇10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思想教育

[作者简介]万洪莲(1971- ),女,江苏洪泽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3-0065-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大学收费制度也进行了改革,高等教育的费用由改革开放前全部由国家承担改为全部由个人、家庭负担,教育费用和生活成本的逐年升高,导致了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超过了20%,特困生比例也超过了10%,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党和国家以及社会都高度重视高等学校贫困生的教育问题,大力推进各级政府、各高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各地、各高校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形成了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类型相结合的多元化的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近年来,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众多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勤工助学岗位太少,助学与能力培养结合度欠缺,物质性资助和精神性帮扶结合不够,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缺乏或不到位等。本文主要就强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展开探讨。

一、高校贫困生的思想现状

国家、学校和社会通过很多助学措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但学生在这一过程所呈现出来的一些思想状况令人忧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无偿资助的依赖心理。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无偿资助产生依赖思想,认为开具贫困证明就可以申请到贫困补助、学费减免等帮助,可以不劳而获,非常轻松,认为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而且不用归还,于是把“贫困”作为资本,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主动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是对无偿资助消极地“等、靠、要”,形成消极依赖思想。

2.对于接受资助缺乏感恩之心。部分贫困学生认为国家、学校和社会的资助是理所当然的,是自身本应该享有的,缺乏感恩之心。甚至有的学生将贫困资助用于吃喝玩乐、高档消费、请客吃饭、讲排场、摆阔气。还有的贫困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挑肥拣瘦”,工作热情不高,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感,抱怨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补助费用低、时间不自由等,总希望不劳而获或者轻轻松松得到资助,这些思想令老师们非常失望。

3.缺乏诚信意识。国家、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高校各方面对贫困生给予资助,是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减轻经济困难,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部分大学生为了得到资助,有的故意夸大家庭经济困难的程度,开具虚假的贫困证明,造成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降低。还有的贫困大学生恶意拖延归还国家助学贷款的时间,甚至借贷不还,增加了学生助学贷款还贷工作的难度,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4.学生的自卑心理、抑郁情绪。很多贫困大学生因为经济上的重负而产生精神上的重负,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存在自卑心理、抑郁情绪,内心比较封闭,平时不愿意与人交往,对学习、生活甚至娱乐活动都缺乏兴趣,形成孤僻冷傲的个性。还有的同学因为自己的经济困境,就怨天尤人、敏感消极,很容易因为学习和生活中的琐事与周围的老师、同学产生矛盾,甚至产生冲突。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甚至比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还大。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

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发展、成长成才是资助工作的根本目的,一方面可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延伸资助的内涵,在资助的基础上,促进人才的培养。

1.励志助成才,增强贫困大学生逆境成才的信心。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树立“人穷志不短”的信念,正视暂时贫困的现实,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通过教育解开贫困大学生的心结,从而树立信心,丢掉经济贫困的精神包袱,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发展目标,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从而为将来走上社会、改变贫困现状打好基础。

2.遵循和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如何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为其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是各高校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更好地体现“人民教育为人民”的指导思想,在贫困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教育必须遵循和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并结合各高校具体情况严格执行,使各项资助真正落到实处,杜绝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尊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要尊重贫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一味地单向灌输,要教育者和受助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科学安排思想教育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贫困大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4.矫正贫困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偏差。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还要导之以行。对于受助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偏差,要找出其思想根源,摸清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使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引导大学生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培养高尚的人格、学习先进典型,激励其积极向上,对于正确的思想行为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坚决制止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5.合理使用激励手段引发受助学生思想转化。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物质和精神手段并用,通过外在激励引发其思想的变化。激励手段可以激发受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教育成效的提高很有帮助。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可以满足贫困大学生正常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鼓励可以改善受助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荣誉称号等精神鼓励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的激励手段的运用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以精神支持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高校对贫困大学生除了积极提供物质和资金帮助外,还应注重心理教育,克服学生的自卑等消极情绪,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力量。高校可以通过理论教育、心理辅导、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培养战胜困境的决心和勇气,以自信的姿态度过大学时光,用健康的精神面貌走进社会。

三、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

1.正视贫困的现实。贫困大学生的求学道路相较于其他大学生要更加艰难曲折,有些学生所面临的不仅有经济的贫困,还有内心的自卑;有些学生因贫困而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一味地怨天尤人。这些学生不仅在经济上、物质上贫困,精神上也陷入了贫困的局面,与物质贫困相比,精神贫困更加可怕。对于这些贫困学生来说,学校首先要帮助其正视贫困的现实。贫困并不可怕,并不可耻,贫困只是暂时的,是可以改变的,是能够克服的困难,而在大学里努力求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正是改变贫困的重要一步。

2.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要注重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告别“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贫困带来的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改善贫困的现状。不能倚靠在贫困这棵大树上坐等国家、社会、学校的资助,要奋发图强,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针对有自卑心理和思想障碍的贫困大学生,要积极引导和消除他们脆弱的心理和功利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三观”。高校要利用校园广播、报刊、网络、橱窗、板报、班会等途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教育,大力宣扬在校或毕业大学生自立自强的优秀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和感化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加强逆境中的励志教育。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家庭经济困难是成长过程中的逆境,对待逆境的态度是对受助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逆境虽然带来了暂时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但逆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潜能。古今中外逆境成才的事例不胜枚举,对贫困大学生进行逆境中的励志教育正是希望他们正确看待贫困,看到贫困对个人所赋予的磨砺,对个人意志品质的锤炼。对待贫困的态度将决定人生的走向,一味强调贫困的负面作用,只会加重个人的心理负担,只有坚韧的意志才是战胜贫困的法宝。

4.对受助存有感恩之心。感恩教育是要让受助的贫困大学生明白,资助是国家、社会、学校的关心,应该心存感激,而不应该有“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心态,更不应该对所得到的资助“挑三拣四”“挑肥拣瘦”。学校可以通过班会、课外活动等渠道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去感受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各种恩惠。感恩教育不能生硬地说教,要以情感人、以情动情,从而引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知恩”进而“报恩”。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进而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恩情。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和以“感恩”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受助贫困大学生体验感恩、实践感恩。感恩教育对于贫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完善和增强他们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5.大力推进诚信教育。针对部分受助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编造虚假贫困证明、夸大贫困程度、不还助学贷款等不良行为要大力推行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诚信教育可以结合建立贫困大学生“诚信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并作为毕业时的简历内容提供给用人单位,这样对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同时也是很好的诚信教育方式。大学生信用缺失一直是影响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开展的主要障碍,针对办理了助学贷款的学生可以在每学年度申请助学贷款期间、在毕业生毕业前夕结合国家信用系统开展诚信教育讲座,把信用教育贯穿到助学贷款的过程中,使贷款学生明白诚信系统数据的重要性,违约对个人的危害性等。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程度,让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四、贫困大学生思想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物质资助”和“精神脱贫”相结合。高校现行的资助体系部分解决或缓解了受助学生的经济困难,但仅仅从经济上资助还远远不够,部分贫困生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比经济上的还大。所以“物质资助”和“精神脱贫”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脱贫”首先要关心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很多贫困生因为贫困而自卑、内心封闭,非常需要来自老师、同学的关心和帮助。周围人群的关怀将有助于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磨炼自强不息、搏击人生的坚强意志。其次,针对有心理障碍的贫困大学生要加强心理辅导,减少抑郁、自卑、烦躁等不良情绪,使负面情绪得到合理释放,进而克服心理障碍,消除自卑感和负面情绪,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从心理上战胜困难。

2.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相结合。一方面,对于部分大学生中所存在的不良思想要坚决予以抵制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部分受助学生存在对资助的依赖思想,有的学生申报资助时弄虚作假,有的学生把贫困当“资本”,总想不劳而获等,针对这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学校绝不姑息放纵,一定要严格教育并积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对于贫困大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把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融入日常生活中,让他们时时处处体会到来自学校、老师、同学的关爱,这样思想教育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

3.思想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为促进贫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应在学习和提高综合素质上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如为基础较差的贫困大学生提供机房、图书馆、语音室等设施,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和学习成绩;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参与学校的学生会、自管会等学生组织,培养组织能力和沟通交流协调能力;鼓励贫困大学生参加各类社团、兴趣小组,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广泛的兴趣等。广泛参与各项活动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进一步培养其自立、自强的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黄建美.高校助学帮扶育人工作思路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3).

[2]欧永美.构建“造血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3).

[3]史国兰.诚信与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5).

[4]万茗.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洛学院学报,2008(22).

[5]徐亚军.高校贫困生体系新模式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3).

[6]姚君君.帮困工作与育人工作的有机结合――高校帮困育人长效机制探析[J].世纪桥,2006(2).

[7]杨志强.关于医科院校贫困学生资助问题的思考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8(7).

[8]张帆,张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育人功能思考[J].知识经济,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