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有哪些范文

时间:2023-03-14 10:5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节习俗有哪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春节习俗有哪些

篇1

2、年夜饭。春节怎么能少了年夜饭呢?忙碌了一年,也只有年夜饭的时候一家人才能整整齐齐的坐在一起吃个饭。一桌丰盛的硬菜,鸡鸭鱼肉、凉菜热炒,甜品佳肴,全家人围在一起欢声笑语,才有过年的气氛。

3、守岁。小时候爸爸总是说只有守岁了才有红包拿,有时候眼皮都在打架了可还是坚持到12点,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4、拜年。拜年是新年初一要做的事情。这一天人们都早早的起来,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到亲戚家相互拜年。当然拜年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都是图个热闹。

5、贴春联。要有过年的氛围,装饰家里肯定是需要的。什么装饰才能让家里看起有年味呢?不用说,肯定是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春联。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6、祭祖。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扫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这都是怀念故人。

篇2

1、新疆的春节与汉民族的春节不同。汉民族的春节是在农历一年的一月一日,而新疆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春节是在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禾草喷绿的时候,时间在每年三月二十一日前后春分节开始,到清明节结束,称为“诺鲁若孜”。

2、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春节是由岁首祭祀演变而来,上古bai时代人们以一年农事结束后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2021年正月初六日子宜忌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1年正月初六日子宜忌是什么_初六当天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1年正月初六日子宜忌有哪些?【公历】:公元2021年02月17日

【农历】:农历01月(小)06日 星期三 水瓶座

【岁次】:辛丑年 生肖牛 庚寅月 丙子日

【每日胎神占方】:厨灶碓外西南

【五行】:涧下水 开执位

【冲】::猴日冲(庚寅)虎

【彭祖百忌】:丙不修灶必见灾殃 子不问卜自惹祸殃

【吉神宜趋】:月德 月恩 母仓 四相 生气 时德 不将 鸣犬对

【凶神宜忌】:月破大耗五离天牢

【宜】:破屋 求医

【忌】:诸事不宜

初六当天有哪些有趣的习俗?骑竹马

折取竹竿跨在上面,假装是骑着马儿疾驰,叫作骑竹马,古代的儿童,十之八、九都有这种爱好。(后汉书)记载三国时的陶谦,“年十四,犹缀帛为播,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又记载汉朝的郭极,“到西河美樱,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于道次迎拜”。《晋书·殷浩传》称恒温年少时,与殷浩共乘竹马。唐太宗所谓“土城竹马,儿童乐也”,由此可知,该游戏由来已久。

新妇拜年

新媳妇过门之后,平时因与夫家亲戚几乎没有往来,难免隔膜。结婚的时候,亲戚未必全部到齐。即便到齐了,也未必立刻熟识,所以,新妇出嫁后第一个新年,要遍访夫家众多亲戚,前往拜贺。年初数日,新妇需要在家招待客人,直到初六闲歇下来,才可以由小姑或灿埋相伴,一起出门,为其引导,方便介绍。到亲戚家,新妇先对已故人的遗像行礼,然后向主人合家依次拜年。各家对于新客的态度,不亚于喜气临门。新妇则盛装丽服,和颜悦色。经过这次会见,大家就会熟悉起来,之后新妇就可以单独代表夫家和众亲戚交往。

闭祠堂

祖先遗像,自从除夕开始在祠堂悬挂,而撤除的期限,各地或为初三初五,或为初十,也有直到上元元宵节才收起来的,最迟的大概是浙江定海,正月初五摘下,十三重新挂起,到十八日才再次撤下。关闭祠堂多在傍晚,因为此时诸事完毕,拜渴者大多数都已经来过。

放人丁炮

人丁炮是为了庆祝子孙兴旺而燃放的,放时应预先计算族中人丁数目,根据人数多少来放炮。丁年标准,历代各不相同,汉朝以男子二十岁为丁,隋朝以十八岁以上男子为丁,唐朝的标准是二十一岁,明清则均为十六岁即已成丁。

2021春节冷不冷2020年春节期间的天气是很好的,气候气温都较为温暖,总体来看是气温有逐渐回升的趋势,所以这个期间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出门游玩都是比较合适的。但2020春节期间个别地区偶尔也会有几场突然降雪,虽然降雪量并不多,可也会引起气温下降,所以平日里我们要关注好气象台当天的天气预报,以防突然的寒潮引发流感。

天气受诸多因素影响,但只要不是突然出现异常自然现象,那么正常来说天气温度也是有迹可循的,所以气象台就可以预测天气,而这预测结果的准确率也是较高的。对于2020年来说,这一年是一个大水较多的年份,冬季也是一个暖冬,并没有过多的极低气温。除此之外,2021年正月天气也是较为暖和的,除了极个别几天的降温,其他时候都不是很冷。

2020年全年雨雪降水量较多,在大部分省市都会有强降雪或强降雨来临,所以在这一整年我们都要关注好天气预报,随身携带雨伞等防雨用具,尽量不要在雨雪天气出门,减少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灾劫伤害。尤其是对于一些养殖蔬菜的朋友们来说,关注好气象台,及时地防水是很重要的,以免最后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

2021春节可以串门吗疫情对于人们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经济的冲击也是很明显的,就目前形势而言,国内的防控防疫措施较国外相比,对疫情爆发的预防/控制还是做的很完备的。通过这些防空疫情的宣传措施,都会让人们更加注意个人日常卫生习惯的养成,从而从源头杜绝了疫情的传播,我相信在大家伙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可以放心的走上街头,与久违的亲戚朋友串门交流啦。

春节走亲戚的时间时间走亲戚这种习俗从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继到正月十六,这期间几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着,在香味中浴着,尽享人生的乐趣和亲情的快乐。过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门,并

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五初六看丈母”的说法;如今是正月初二趁着年味正浓时,胶东人就拉开了走亲戚的大幕,且多是"先看丈人再看舅,姑父姨父排在后”;从这种演变上看,生活节奏在加快、妇女地位在提高。正月初二、三,嫁出去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春节走亲戚的礼节忌叫他人名字催人起床。

忌倒污水、垃圾、扫地、忌掏取他人口袋、忌向人讨债等。

各地过年期间都会有一些忌讳, 例如:忌叫他人名字催人起床、忌倒污水、垃圾、扫地、忌掏取他人口袋、忌向人讨债等等。

所以我们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一 定要留意这些,以免触了忌讳,徒生尴尬。 聊天中应以“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为准。

聊天中应以“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为准,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

篇4

一、专题细化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内容。

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和愿望。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少之甚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越来越淡漠。为了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我在四年级学生中开展《走进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并设计了《话说春节》《走进端午》《月下中秋》等一系列的小主题研究。

我们进一步细化《走进春节》这个主题活动,该活动是以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的主题。第一阶段,学生通过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等活动对春节的时间、由来,还有它的各种习俗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做了深入的专题研究,比如:春节为什么定于农历的正月初一?春节的习俗哪些流传最广?春节的由来是什么?春节的各种由来说法有什么共同之处?我们现代人过春节应该注重什么?春节的一些习俗该不该沿用等等。第二阶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校里其他年级的同学关于春节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时间、由来和习俗,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数据,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些数据说明了继续开展活动的必要性。在课堂上,通过调查数据的汇报,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让更多人了解春节的愿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三阶段,课堂的延伸阶段。学生将第二阶段的设计制作逐步完善,使作品精美,富有创意。并在春节来临前一个星期,将所有的制作进行汇总,制作成展板,在校园中展出,吸引同学们来观看、学习,并通过交流对好的作品进行投票,选出最佳作品,进而对整个主题活动进行全面而公平的总结与评价。

学生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订关于春节节习俗的研究课题,通过合作、调查、采访、访问、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宣传与展示等活动,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特征,使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

二、问题深入

研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直接动力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这样一双慧眼,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造就学生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并从这些一直在学生身边或身上发生、演变的问题入手,选择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问题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

比如,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教师用几张照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了照片立刻发现了问题,校园中的角落里有很多垃圾,水房的垃圾桶被塞得满满的,掉下来的垃圾弄得满地都是。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们的校园这么漂亮,真不该有这么脏的地方。”有的说:“我看到刚才的照片里的好多垃圾都是同学们用过的作业纸,我知道这些纸是可以回收的,应该和其他垃圾分开放。”有的说:“我们在校园里看见垃圾该主动捡起来,就不会这么脏了。”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同学们,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请你们讨论一下。”

之后,有的小组提出应该查找一些资料,把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同时把我们国家目前的垃圾产生量查一下,公布给大家,这样让大家一方面知道垃圾要分类回收,另一方面懂得要减少垃圾的产生。有的小组说,应该对大家进行一个问卷调查,看看同学们平时在学校是怎样处理自己的垃圾的,都有哪些种类的垃圾?有的小组说,我们还可以请同学回家对家长也做一份调查问卷,看看家庭里都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怎样处理的?等等。这样,一个基于学生身边问题的活动主题“垃圾的分类与处理”诞生了,学生对这个自己设计的主题充满了责任感。

三、有机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涵盖面广,处处有题材,关键在于挖掘。只要善于挖掘,生活处处是课程。我们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因此,活动主题可以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从班级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逐步展开,抓住眼前的、身边的活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2010年,第十七届省运会在江苏常州举行,这是一个全省瞩目的聚会,是向全江苏展示常州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机。因此,我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开发了系列与省运有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如“省运场馆我知道”就是四年级“争做省运小使者”这个大主题下的一个小主题。

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上搜集信息、查阅地图、实地参观、拍照等多种途径对省运各个场馆,从场馆名称、场馆大小(面积、容纳人数)、场馆地理位置、交通路线、赛时功能、建筑特点、开工、竣工日期(改建日期)、现在工程进度、本场馆周围的环境(绿化、著名建筑、娱乐设施等)、本场馆预期效果图片、场馆设计者、场馆建设者、场馆总投资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资料收集。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资料进行了汇总、整理和分析,制作展板,进行宣讲等等。

通过活动,学生走出了学校,接触了社会,在活动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同时,感受到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体验到了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民族自豪感,产生了一种为北京2010年省运会做贡献的美好愿望。

篇5

春节历时15天,也就从大年初一开始,到元月十五元宵节结束。这段比较长的时间是中国人最忙的时候。2022年春节期间穷游好去处有哪些你知道吗?共同阅读2022年春节期间穷游好去处,请您阅读!

春节期间穷游好去处成都

去成都,30元就能吃饱吃好的苍蝇小馆遍地都是,千万不要因为他的装修不精美就嫌弃他,要知道,只有这里,你才能吃到最地道的成都味道。景点的话,春熙路、锦里、宽窄巷子等著名的景点,都是免费的,这样一来,你就省了大笔的门票费。至于娱乐项目,极具特色的掏耳朵、按摩等都是几十元就能搞定,所以说,成都是最省钱最值得去的旅游城市,相信大家都是同意的吧。

吉林

吉林是地处边疆的多民族省份,是朝鲜族最多的省份,所以说到了吉林,去过的人说一顿朝鲜美食是不可错过的,但是费用都是很合理的。去吉林旅游,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的长白山和松花湖是最吸引人的景点,长白山门票125元,松花湖门票30元,200元之内就搞定了门票。而住宿的话,住一家不错酒店,也就200元左右。

沈阳

沈阳是一座幸福感指数很高的城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沈阳的消费水平不高,人们的生活很富足快乐。在沈阳,饺子、熏肉大饼、火锅、东北菜等都量大便宜,保证你吃好又不贵。去沈阳旅游,可以不用非去那些景区,毕竟故宫还是北京的更有看头些,你可以悠闲的逛逛街,吃吃小吃,反而能更好的感受来自这座城市的幸福快乐。

新疆春节的习俗新疆春节习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到来了,全国人民为欢欢喜喜过大年,都开始忙碌起来了,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花、放鞭炮、扫尘、洗浴、祭灶、祭祖、守岁、拜年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开始了,而全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以下是《中国传统节日网喜蜜滋算命》特别为您整理出新疆各地春节习俗,让您了解新疆,走近新疆。

新疆以维吾尔族人居多,所以新疆春节习俗也就以维吾尔族习俗为主。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春节祝福短信文案1、终于抓到你了,小子不许动,举起手来,认识的站左边,不认识的站右边,想笑的站中间,盯着眼睛看着的,说你呢,快放下手机,双手抱头靠墙站好,仔细给我听着,祝你春节快乐。

2、银装素裹中满是甜蜜的幸福,张灯结彩中满是飞扬的快乐,欢声笑语中满是吉祥的气息,走亲访友中满是融融的亲情,字里行间中满是真纯的祝福。

春节到了,愿你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纵享幸福快乐和吉祥。

3、手机里挤满了祝福,酒杯里盛满了佳酿,烟花里藏满了喜庆,灯笼里点满了好运,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真心祝你美美满满幸幸福福平平安安,猪年大吉!

4、带着一阵清风,捎去我的问候。

带着一缕月光,映出我的祈祷。带着一句祝福,系着我的真诚。谨祝春节快乐,年轻永远幸福。

5、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群,变化的空间,变化的容颜,变化的语言,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新年快乐!

6、大地回暖春节来,小桥流水百花开。

大红灯笼挂起来,笑迎宾客喜迎财。过年红包快拿来,姑娘漂亮小伙帅。烦恼忧愁不再来,福星财神相对拜。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7、春节到,向你问声好;福虎啸,生活步步高;梅霜傲,新春容颜俏;鞭炮闹,幸福金光耀;枝头噪,喜鹊把春报;祝你:新春愉快,猪年吉祥!

8、春风柔,春雨绵,春意盎然;

春色美,春花艳,春满人间;春江绿,春波荡,春光灿烂。春天的景色真美,春天的味道真甜。祝你新年春风得意,春风满面!

9、新年到了,衷心祝福你。

祝你年年圆满如意,月月事事顺心,日日喜悦无忧,时时高兴欢喜,刻刻充满朝气!

10、新祝福不断,新信息不停,新鲜事不少,新故事不老,新人做新事,新事新气象,新歌和新舞,新潮新风尚,新时代在飞跑,春节你我共醉倒。

篇6

了解中国春节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的由来,感受人们过春节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二、调查时间

春节期间

三、调查方式

1、利用谈话的形式,询问长辈。

2、跟爷爷奶奶准备、干活,亲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来。

3、查阅资料,了解春节习俗。

四、调查内容

1、除尘

腊月二十四这天,爷爷早早把我叫起来,我们一同打扫卫生,房间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底清扫一遍。我问爷爷这时打扫有什么讲究呢?

爷爷告诉我说: “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除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疏浚明渠暗沟,掸拂室内尘垢蛛网,清洗锅碗瓢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等。年前打春时,各家再忙也得赶在打春前彻底整理一下室内外卫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扫了,防止把新春的财气、新春的喜庆扫了出去。”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

腊月二十九这天,吃过早饭,我就和爷爷忙着贴春联和福字。

“爷爷,‘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哈哈,这是因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爷爷,你给我讲讲贴春联的来历吧!”

“你呀应该多读书了,等会儿我给你一本书,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来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王安石“千门万户除旧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件事。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

年三十的晚上,妈妈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点心应有尽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奶奶说,你这孩子,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还要守岁呢!

“守岁什么意思?快给我说说。”

爸爸说:“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我们有说有笑的吃着年夜饭。“妈妈,苹果我们总吃,今晚你怎么还摆一大盘呢?”“这你不懂了吧,这叫作‘平平安安’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说法”。

“年夜饭这么有讲究?”我缠着奶奶给我说道说道。

原来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现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看晚会,谈笑畅叙。

4、放爆竹

12点的钟声刚敲响,爸爸就去点响了鞭炮,“啪”“啪”……声音真大,我赶紧捂住了耳朵。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5、拜年

初一那天,我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妈妈、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齐齐,我们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这么积极早起,是因为这一天我会收到好多的压岁钱。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拜年的许多知识。新年的初一,人们穿戴整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篇7

PGZ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每当春节,大家都会隆隆重重的庆祝一次,但是你知道各个地区又有哪些有趣的民风民俗吗?嘻嘻,不知道吧!那就跟我来,让我们一起品味那风韵十足的春节习俗吧!Come on!Let’s go!

首先是我们的家乡——浙江的习俗。在五花八门的习俗中,最特殊的就是东阳的“?u年鬼”了。旧时,浙江东阳一带,进入岁末腊月,民间有一种“?u年鬼”的风俗。“?u年鬼”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十五结束。因为,这时候旧岁将要辞去,新年就要到来,为了千家万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间之鬼?u除干净,以免祸患滋生。“?u年鬼”者,都为街头乞丐或无业游民,头戴一顶武状元帽,脸挂一串红胡子,手执宝剑,腰系铁索,很象钟馗打扮,挨家串户地进行吆喝?u鬼。后面跟一随从,为其呐喊助威,主演者吆喝一句,随从者接应一声“?u”!这样边演边跑,遍及全村角落,以示把鬼导、怪?u完斩绝。最后由各家各户给予扮演者应有的谢情报酬。浙东“?u年鬼”的风俗,源远流长,起于唐朝。传说唐明皇一次受疟疾鬼作崇,久病不愈。一天,他梦见有个大鬼,捉住疟鬼而啖之,从此病就好了。唐明皇问大鬼叫什么名字?回答说叫钟馗,就是前番应试武举,其貌不扬,末被录取,因而撞死阶前。唐明皇醒后,就叫画工吴道子画成画像,并封他为鬼王。这就是后世传说能淡鬼避邪的钟馗,以后一直流传下来。每当家家户户准备杀猪宰羊,祈神祭祖,欢欢喜喜迎接新岁之际,有人就利用钟馗来为各家各户“?u年鬼”,借以讨取吉利的年彩,也乘机搞些钱来维持生计。

怎么样,我们浙江的习俗有趣吗?接下来再来看看我们的台湾同胞是怎样过春节的吧。台湾人过年活动从农历12月16日的“尾牙”开始。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土地公,特别是生意人,为祈求新年发财,辄以牲体、金纸祭祀,并以祭品分享同仁犒赏员工,此叫“食尾牙”。“食尾牙”时,将要解聘的员工,雇主以鸡头相向,表示明年请另谋高就。因此,台湾有谚语:“吃尾牙面忧忧,吃头牙抚嘴须”。意为尾牙餐事关工作去留。农历24日是老百姓送神升天的日子,与闽南的腊月23日送灶神一样。祭品中必须有“甜圆仔”(汤圆),粘在灶口,让灶神“好话传上天,坏话去一边”。这一天,还要大扫除,将家中一切“晦气”扫除掉,好迎新年。除夕,台湾叫作“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桔、甜米果(年糕)、“ 春饭”、“压岁钱”等。“春饭”就是在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因为闽南话“春”与“剩“谐音,意为”岁岁有余粮,年年食不尽”。此外,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取又长又甜,以“坚定家运吉利”之意。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如“吃红枣,年年好! ”、“吃年饭,年年赚!”等,桌上一定要有芥菜,叫“长年菜”,象征命长。也有的人家桌上要有“韭菜”,即“韭”和“久”谐音,象征长寿。萝卜也不可少,闽南话叫它“菜头”,表示“好彩头”(吉兆)。还要有鸡肉,鸡的谐音“家”,“食鸡起家”,可大振家声。“围炉”时的蔬菜也不用刀切碎,洗净后连根煮熟,吃时也不咬断,而是从头到尾,慢慢地吃进肚里,以祝父母长寿。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在台湾,“守岁”也叫“长寿夜“,象征晚辈祝愿父母长寿。“交时”(半夜12点)一过,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台湾人过年,还要制作红龟米果、发米果、菜头米果为年糕。红龟米果以形体像一只龟,外染红色,上打龟甲印,用来象征人们益寿延龄。家家都用这种糕来敬奉抚育万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门拜年要请吃糖果和甜仁,并按男女老少说不同的吉祥话。如孩子对老人可以说:“吃个甜,祝你长寿万年!”同辈之间可以说:“吃个甜,祝你赚大钱!”

我们的台湾同胞过春节还别有一番风味呢!但就陕西人而言,TA们的春节才叫独具一格呢!年三十,一切准备就绪,家家户户再次清扫院落街道,打水压面条,张贴春联、喜贴、窗花、家宅六神,设祖先牌位。历史上关中风翔木板年画远近闻名,其中神画发展不下几十种,远销西北诸省。年年有贩年画者来此“请神”、“接爷”。这又是民间宅院的一次窗花剪纸、木板年画、泥绘彩塑、针织刺绣的大展览。到了晚上,各家都有一人提着灯笼,带上香火、蜡、纸陆续去自家祖坟请先人回家过年。祭神时有些县区还有祀神歌。下面介绍周民族发祥地岐山县的几首《祀神歌》:

祭门神:清早起,念真经,家宅六神你细听:门里门外你知晓,门神替大心。

祭土地神:土地老人本姓韩,你把凶神往出赶:踏动墙土你甭管,一家大小都平安。

祭仓神:仓神老儿你姓邓,手里拿的盘子秤;你把老鼠拴绑紧,甭到家里打洞洞。

篇8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北京的春节原文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zhōu)。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jiàn)掺(chān)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nián),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fàn)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lǘ),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xián)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1],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1]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指庙会结束。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北京的春节课后练习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铺户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年前

1、这个片断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了年前的哪些日子,有哪些活动或习俗,从中感受如何,请完成下表:

时间习俗或活动感受

3、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

女人离婚第一年过年春节是不是不能去娘家

看地方讲究,毕竟十里不同俗。

不过小编老家那边女人离婚第一年过年可以去娘家的,没那么多规矩,也没有习俗说“离婚女儿不能回娘家过年”,只是传统迷信,甚至家人之间的隔阂,才是造成“离婚女人不能回娘家年”的局面。有人说离婚的女人回家过年是会给家里添麻烦的,所以她们过年也是不想回娘家,即使父母亲再三邀请,自己也不想回去添“麻烦”。虽然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是希望这个时候能帮衬一下自己的女儿,每个家庭都有不一样的特殊情况,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春节是国人最看重的一个节日了,也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节日,春节父母亲都希望儿女回家团聚,一家人其乐融融过春节,过年意味着亲人团聚,也意味着要抛去过去的烦恼,重拾对生活的美好。

女人离婚头年回娘家过年有啥说法吗

看地方吧。

可能每个地方的民俗不一样,会有一些地方有这样的说法。但是新时代的女性不该受到这样的限制,想陪在爸妈身边不该被离婚这个条件所限,相反,这个时候的女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家庭陪伴和温暖。爱不该被一些所谓的世俗束缚,甚至伤害,爱是理解是包容,是无论你多大岁数,只要有父母在你就还是个孩子,有权利陪在父母的身边。希望所有的儿女都能如愿陪在父母的身边,享受爱和温暖。

过年春节有哪些禁忌说法

1、过年不能动刀、剪、针:俗话说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初一动了针钱,挑了龙筋长针眼,所以大年初一,禁忌动刀子和剪子以及针线。

2、过年不能换洗和打扫:大年初一早上不能剃头,也不要洗澡、洗头、洗衣物,那样财富与财运都会被洗掉。同理,也不能打扫屋子,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篇10

开油锅,期盼来年

和其它地方一样,广东的春节气氛浓郁,各种习俗颇多讲究,既有中国春节的基本内容,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改革开放前,广东盛行“开油锅”,一到过年,便有家家开油锅、户户炸煎堆的盛大场面。那时候粮油紧缺,只有到过年的时候,人们才舍得多做些油炸煎堆、油角、蛋散等小食品,寓意来年日子油润、富足。煎堆等食品在油锅里不停翻滚、膨大,寓意向上、发达。

如今开油锅仍是许多广东人过年的保留节目。此外,人们还要蒸萝卜糕、马蹄糕、九层糕等各式糕点,寓意步步高升。这些小食品被用于相互赠送,相互品评。

“大年三十那天,外婆的重头戏是做煎堆油角,父亲总会钻进厨房,帮外婆递油盐酱醋。外婆不会说普通话,父亲不会讲广东话,可他们就会在这一天,用各自的语言,在厨房里聊起家常。锅里的煎堆不停地翻滚,哧哧冒着气。”朋友描述他的北方爸爸和广东外婆过年时在厨房里的情景。春节里,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在厨房里交融。

团年饭,过年的重头戏

团年饭的准备,一家大小参与其中,各得其乐。

“包油角、磨米蒸糕等团年饭的准备,既精细忙碌又考究人的生活情趣,那时从父母的操劳中是领略到很多过日子的要义,生活知识的丰富是现在无法相比的。一个精细用心过日子的人,肯定对生活充满乐观与热爱。”本土作家梁凤莲对此深有感触。

广东的团年饭颇为讲究,其内容丰富,菜式考究,道道讲究意头,都要契合吉祥如意。鸡鸭鱼肉,煎炒烹炸,蒸炖凉拌,一年中最丰盛的家宴准备完毕,怀着敬畏的心情拜祭完祖先天地后,团年饭便开始了。长辈上座,晚辈依次排下,开酒水饮料,敬老爱幼,吃一道菜,说一句吉利话,健康长寿送给老人,顺利发财送给家庭主力,聪明伶俐送给孩子。

这一餐没有时间观念,一家人慢吃慢聊,一起期待下一年的顺景。团年饭将人们过年的热潮推至最高点。

拜年,家族血脉的维系

团年,是家庭的团聚,期盼来年。拜年,则是家族的祝福,血脉的凝聚。

大年初一,吃过早餐后,家长便携全家大小早早出门给亲戚拜年。广东人拜年的礼物大多为桔子、糕点、糖果等意头好的东西,派发的红包被称作“利是”,祝福语则视对象而定。晚辈见长辈要行鞠躬礼,送上“利是”,并祝长辈“长命百岁”、“新年快乐”;礼尚往来,长辈也向小孩发“利是”和糖果,祝福晚辈“合家幸福,万事如意”。辈份高、年岁大的老人,一整天都有晚辈登门拜年,应接不暇,深切感受到作为尊者的荣耀。平辈见面则互相祝福,互送“利是”和礼物给对方小孩。家家户户互相拜年、送礼,家族的血脉在过年时联系更紧密。

拜年,带来一种过年时特有的温情。大街小巷里,在热闹祥和的气氛中,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善意与礼待。

根深蒂固的家庭信仰

对比全国,没有一个地方像广东,敢为天下先。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人们在现代激流冲刷下的今天,却仍然固守着一份传统,一种信仰。

“家人团聚就是一种相守相望的仪式,是家庭强大的凝聚力的符号象征。”梁凤莲在她的著作中说,“家,或者家族,实在就是一种使命。这是重于千斤的承诺。”

广东人浓重的家庭信仰的渊源,是一个延续了数千年的故事。自秦代征战的部分官兵扎根于岭南后,陆续有官兵、政治失势者迁徙而来,并与当地人混居、融合,形成了现在广府民系和福佬民系。部分不与当地人交往的,则形成了现在的客家民系。

中大教授、民俗专家叶春生说,当年的中原人大多为名门望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和习俗,影响和同化了弱势的当地文化。前面是不可征服的大海,后面是难以逾越的五岭,这些习俗便在此停留,扎下根来。这些中原人远离家园,怀有浓重的思乡情,也怀有一份家族梦,希望有朝一日能恢复祖先的声威。与此相关,春节的习俗便成了一种表现形式,人们在年末这一天,以隆重的家庭团聚作为仪式,追忆故乡,追忆宗亲,期盼来年。

如今,当五岭不再成为向北的障碍,大海也变成了走向世界的窗口,富裕的广东人不再像当年一样属意于重建望族声威,但春节的许多习俗还是一代代留存了下来。那份家庭的整体感、责任感、荣誉感,至今仍然为他们所重视。

人物专访

曾应枫

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作家

广东素以佳肴美食享有盛誉,过年时人们要准备哪些食品?

广东人过年很讲究,每一道菜都讲究意头。无鸡不成宴,白斩鸡、清蒸鸡必不可少。颜色发红的烧肉,意为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猪腿壮实,意为健康、发达;慈姑蒸腊肠,人丁兴旺,儿孙满堂;芹菜,勤快;生菜,生财;鱼,做好的鱼放在米缸里,年年有余,生活富裕;年糕,年高,家庭步步向上。另外,过年还要炸煎堆、油角、蛋散等小食品。

“开油锅”似乎是广东特有的春节习俗,您能描绘一下吗?

开油锅的场景非常热闹。以前缺粮油,只有过年才舍得多倒点油出来,炸煎堆油角蛋散等,寓意油润、富足。煎堆油角是过年的必需食品,自己吃,也用于招待客人。

煎堆是由一团生面煎炸而成的,将面团放入滚烫的油锅里,不停地翻滚,让空气不断进入,面团哧哧冒气,越滚越大,这预示着家庭兴旺,发达,越来越富裕。

我最喜欢的就是做煎堆了,不停翻滚煎堆的事情是由我来做的,看着煎堆越变越大,色泽金黄,我就非常开心。炸好油角以后,母亲就叫我送一些给邻居,大家互相品尝,说你家的味道好,他家的松软适度等等,一阵说说笑笑,说些感谢和夸奖的话,然后把自己家的送一些给我带回家。邻里间礼尚往来,过年的气氛就这样也一点点热闹了起来。这样几天下来,家里会有上百家的油角,味道、颜色、形状各不相同,堪称“百家油角”。

您最难忘的春节记忆是什么?

广东过年还非常流行逛花街。年三十晚上,吃过晚饭,全家人去逛花街,捡一支桃花带回家。那天晚上,人人都会带点东西回家,以示吉利。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哥哥和我去逛花街,我和哥哥跟在后面,一人拿着一支桃花,父亲雄赳赳走在前面,非常骄傲。

后来我去海南当知青,有一年不能回家过年,非常想家,怀念广东的花市、煎堆和油角,躺在床上想广东现在是什么情景,家里在干什么,想着想着眼泪就流出来了。

以前向往过年,可能是因为能穿新衣、吃美味,现在物质丰富了,过年还这么隆重,您认为意义何在?

过年是一次家庭聚会,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回归家庭。团年饭的准备,老人指挥,男人去购买年货,女人就开始进厨房,孩子帮大人做些小事,每个人都参与进来,这样就增强了成员的家庭责任感,让家庭更有凝聚力。

梁凤莲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作家

广东人的春节,团年饭、拜年、送礼等等习俗有别于其它地方,这些习俗有什么涵义吗?

广东人过年过节的习俗有自己非常明显的特色,不仅年饭的构成内容讲究,尤其讲究各种菜式的意头,也就是每一种菜式的叫法都契合了吉祥如意。团年饭是天各一方的家人都要尽可能往家赶,团聚就是一种相守相望的仪式,是家依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的符号象征。

而拜年则是情感祝福的一种传达,以此传递真诚的问候,人在情在,如同礼到心到,送礼就是一种最好的心意表达。拜年的祝福好话让人既会意又会心,由此营造出大街小巷浓浓的温情与真意,让人非常眷恋和享受那种氛围。

怎样从这些习俗来看广东人的家庭观念和信仰?

广州虽偏隅南方,远离中原故土,又长期受外来文化的碰撞及影响,自然形成了独且一格的生存形态及风情习俗,但文化的核心理念依然与儒家的主流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比如家国至上的观念就是这样沿袭下来的。

尤其是广东人面对海外,生存发展的流动性更强,于是家庭观念更为强烈,很多异国游子是把家庭当成是故乡及乡土情怀的一个原点一个载体来看待的。直到现在,经商流动依然是广东一大特点,反而家庭的稳固度相对较高,我想跟这点由来已久没有改观的信念是有很大的关系,是把家转换为家园寄托的认同度更高的原因。而我们过春节的各种习俗,其实就是这种信念与情感表达最强烈的形式以及载体。

现在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很方便,很多人对回家过年不像以往看得那么重了,您自己怎样看待春节?一定要全家团聚吗?

这涉及到传统的观念与信仰问题,而不仅仅是过一个年节那么形式的事情。其实是否回家过年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有没有年节,有没有家庭的观念以及亲情至上的意识,这是每个人人性与人情成份浓淡的一个衡量。

我个人很看重春节,很敬重这种传统年节所承载的仪式以及内容,尤其在现今时势下,我觉得只有在年节那个难得的时段,周围的环境变得那么美好,人心变得那到友善,人变得简单而又真诚,人与人的关系亲和而又轻松,一个传统的节日催化出那么好的社会生存氛围,这就是文化不容忽略的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