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12 06:5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这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2、世界很大,能够真正理解你的人却很少,人的一生能够遇到一个真正理解你的人是很幸运的事,应该好好珍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能正确朗读并能背诵。
2.借助注释、插图及工具书理解古文内容,感悟语言魅力。
3.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灵相通的知音之境。
4.补充古今名人的诗作,体会觅得知音之幸与失去知音之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体会心灵相通的知音之境,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伯牙琴技高超
1.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怎么样?你们听懂了什么?
2.这首曲子的背后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你们知道吗?(课件:俞伯牙和钟子期)你们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3.伯牙的琴艺到了什么程度呢?荀子《劝学》里对他的技艺是这样描述的:
(课件: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伯牙鼓琴,拉车的马都驻足倾听,难怪他被尊为“琴仙”。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伯牙的故事。
4.我们读课题。弦(正音xián)。理解“绝弦”。
【设计意图】学生也许说不清楚古筝曲《高山流水》的意境,但是好听的曲调能放松学生心情,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他们走进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做了很好的“暖场”。
二、正确朗读,感受古文的韵味
1.这是我们第二次学习这种体裁的课文,它叫文言文。它的遣词造句和我们现在的课文有所不同,要读好它,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课件给出画有节奏线的全文,学生自由练读。
3.有些词在我们今天的课文里,是很难看到的。你发现了吗?(哉、兮)
它们都是语气词。注意了它们,古文的韵味就能读出来了。(课件将语气词标红)
4.指名练读含有语气词的两个句子。
5.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古文不长,但读好不易。因为小学阶段的古文学习主要是感知古文的特点,为初中学习作铺垫。所以,借助节奏线和语气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能让他们感受古文的节奏和韵味。
三、理解内容,展开想象,体会知音之境
环节一:自学。
1.你们读得不错,可是光会读还不行,要读懂它,我们有哪些方法呢?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理解古文的方法。(看、想、猜、查)
2.自由读课文,按照总结的方法自学,再和同桌交流,了解古文的意思。
环节二:反馈。
1.我仔细听了好些同桌对内容的理解,发现大多数同学已经读懂了课文的意思。那么,我要考考大家,课文中有个字一共出现了四次。是什么?(善)
“善”在字典里,有以下解释。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以下哪个意思?
课件出示:
(1)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2)良好的、容易,易于
(3)熟悉:面善
(4)擅长,长于
(5)赞许
2.课件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理解“善哉”:
师:这两句中的“善”字选择哪种解释?你们是怎么夸赞别人的?(太好了,太棒了,真行,真神……)
师:对,这就是“善哉”的意思。带着这样一种欣赏,再读读这一句。
理解: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师:子期听了伯牙的弹奏,他是怎么赞叹的?(指名读句子)
师:子期好像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师:高高的泰山和洋洋的江河就是伯牙高远的志向啊,子期都听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子期的赞叹。
3.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这两个“善”字是什么意思?(擅长)“听”指什么?(欣赏)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和老师合作读句子。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古文教学只是初步感知古文特点的教学要求,在反馈环节,没有句句落实意思,只是抓了一个字“善”,由这个字带出了对关键句的理解,希望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环节三:造境,感受知音之情。
1.师创设意境: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这种心灵相通的感觉真的很美好!同学们,我们想象一下:
(1)(出示皓月当空的精美画面)伯牙和子期沉浸在悠扬的乐声里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夜晚,当一轮明月升上天空,那皎皎的月光洒满大地,此情此景,令伯牙心中一动,指尖流泻出一段琴音。
你们猜伯牙想到了什么?
子期能感受到伯牙的心意吗?他会说什么?
课件提供句式:善哉,_______若_______。
(2)(出示山间流水图、薄雾绕山图、杨柳依依图)伯牙环视四周,在月光的照射下,大地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山谷显得格外清幽,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徐徐的清风拂动着岸边的依依杨柳。此情此景,让伯牙满心喜悦,又弹奏出一段乐章。
子期啊子期,你听出伯牙的心意了吗?(善哉,_______若_______。)
看,伯牙心中所想,并用音乐描绘出的画面,子期都能感受到,这就是——学生齐读: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念”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个字的意思跟它一样?(志)再读。
师:这样心意相通的朋友,我们就叫他们“知音”。(板书:知音)
2.伯牙能拥有这样一位知音,心里是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形容。
课件出示: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
3.带着你的喜悦,再读。
【设计意图】借助精心选择的画面和教师的语言,希望把学生引入文本特定的情境中,并能仿照文中的句式练说,感受知音相遇的融洽与欢乐。
环节四:感受失去知音之痛。
1.两人依依惜别,约定来年再会,到了约定的日子,伯牙千里迢迢赶来赴约,迎接他的却是一■黄土。读课文:子期死……
2.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了这样一首短歌。课件出示: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此刻,伯牙一定在(回忆、伤心、哭泣),我们不禁要问问伯牙:你伤心什么?回忆什么?痛苦什么?
4.你能感受到此时伯牙的心情吗?用词语概括。(伤心、忧愁、绝望、痛苦……)这就是伯牙绝弦的原因。
5.你们读懂了伯牙的心声,已经成为伯牙的知音了。再读文本。
6.还记得伯牙是以什么闻名于世吗?他丢掉的,放弃的只是琴吗?破琴绝弦,让你感受到了的是什么?(悲壮、无奈、伤心欲绝)
所以,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再读课文:子期死……
【设计意图】借助伯牙的挽歌,体会他失去知音的痛苦和绝望,感知从古至今“士为知己者死”的内涵。
四、名言佳句拓展。
1.从春秋到现代,这对知音的故事被人们传诵了几千年,他们之间的情谊让你觉得怎样?
2.课件出示名言佳句。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深相知。——王安石《伯牙》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鲁迅全集》
3.知音难觅,如果将来幸运的你能找到的话,一定要格外珍惜!同学们,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再走进伯牙子期的故事,体味那份真挚的情谊。读全文。
篇3
汉水在这里转了一个角,不管是在几千年前,还是在几千年后,都有着孤帆落不尽的远影,波纹掩不住的落日。几千年前,两个陌然相识的人,因为袅袅的琴音而成为千年时光里沉淀的一个传说。一人荷樵,一人抚琴;一人消逝,一人寻觅;一曲高山,一曲流水。单单是这两行对列的文字,便叫人无限唏嘘。
这是一个下过小雨的清晨,天空是透明的淡青色,我踩着扁扁的球鞋,向古琴台出发。它如此平常地坐落在武汉一个很稀松的公共汽车站台的后面,好像大隐隐于市中的贤者。当“古琴台”三个苍劲的字体映入眼帘,心底里便有什么在暖暖地流淌,当年,就是在这里,俞伯牙遇到钟子期,高山流水的琴音就是在这里感动两个相逢的知音。在这个被绿树环抱的小小的院子里,走入圆形的月门后,游人会看到那盏高高的琴台遗址,但是不是也能看到几千年前那个吸引与被吸引、知心与被知心的故事踪影?能被那里面纯粹的一种感情所打动?
高山巍矣不随时光流转而消失,流水逝兮不因光华消失而流转。总有失去的,也总有不因失去而永恒的。知音二字,对于凡尘中的人,有着一些心底的吸引。在不可得的现今,成为一个永恒的流传。知音,若能与爱情有关,是一种幸运;若与爱情无关,则是一种纯粹。这样一种简单到极臻的纯粹,是生活于现实俗世中人的一种渴望。不然,怎会有如此多的人,有着各种面貌、各种身份、各种心态的人,都来此地?
推开古琴台的木门,是一个小小的院落。地面是用大大小小不一的小石子铺就的,雨水给石子路上了一层釉。路旁的两行树,巨大的树杆在头顶上交织成一片,偶尔还会有雨滴落下来,清凉地滴在额头。对面走来执着一柄伞的两个人,他们的轻轻细言带着甜蜜的笑语。从这个流淌着吸引和知心这些词汇的地方走出来的人,应该是如此般的情怀。
一池碧水,是为汉水,一岭峻山,是为龟山。锄去草禾,铺以仙乐,法门一道,便是仙境与人间的相隔。仙境里,是荷斧的樵子,他打来处来,要向去处去,或是偶然被天空里的一只小鸟掠过的翅尖所吸引,他立在了从来没有久伫过的江边。小鸟扑着灵巧的翅膀飞远,他却立在了江边。江边,这时候,神秘地响起了流水潺潺般的琴声。琴声的流转和江水的流逝缠绕在了一起,它们柔韧地流向了这个樵子的心房。他,和着舟子上的琴者指下的琴音,流露出会心的笑容。那舟子上的琴者,他或是本来是要去向什么地方呢?他为什么又会偶然停靠在这个陌生的码头呢?几千年前的那一份机缘,没有人能够作出解释。但是我们却记住了那两个人的名字,一人叫伯牙,一人叫子期。
那四面雕琢着精臻花纹的石台,便是子期伯牙一个弹琴一个听琴而相知的旧址,石板与石板之间长满了青苔,让人一下子感觉到时光的久远。苔藓犹如逝去的友情一样沉默,它们只是默默布满这些角落,犹如布满了相遇相知的心灵,一个是宫廷曲高和寡的琴师,一个是山野云游天地的樵夫。
悠悠的琴声里,我喜欢看那些树。它们吸满了雨水的湿润,每一片叶子都是青翠欲滴的绿,每一片叶脉上都闪烁着灵光。树下面,是石桌石椅,行人的脚印被雨水淋得凌乱,让人不忍心踩那些碎红。
我被一棵柏树所折服,它的名字叫同心树。仔细地阅读树下的那一块小小的牌,传说这本来是一棵很普通的柏树,自从被移植到此地后,感染了伯牙子期的故事的灵气,而从中部一分为二,长出了两部分茂盛的树干。这两部分树干,同样的青葱,具有同样的生命力。世界上所有吸引与被吸引的心灵,来到此棵树上,都会被深深地打动。我想起了那一首诗:
如果我爱你,
决不像攀缘的凌霄花;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红霓。
这一棵高大伟岸的树,静默地透散着沉淀后的生命力,当嘴里不由自主地念着这几行诗时,心房里被很多很多的感想充斥着。
世间事事,都是有着极其客观的不圆满,如同乌云下,落日的金色光芒与急速掠过的雾霭交相辉映的天空。没有人能完全懂世上的另一个人,那些喜怒悲伤,那些来龙去脉。可是,那又何妨呢?只消一曲自心间温柔流淌而起的琴声,从清瘦的指间划落,从陌生的心灵涌起,这便是一个自然和谐的永恒。这也便是一个知音的故事。即使,转瞬即逝。
几千年后,当诗人们在江城里告别时,他们题在墙上的诗文告诉我们,那一个离别的五月里,江城落下了梅花。所有的离别都是黯然消魂的。我们却不知道俞伯牙的心情。当俞伯牙再次造访的时候,故人已经西辞黄鹤。在那瞬间,伯牙只是摔碎了自己的琴。
篇4
[关键词]教学价值 教学策略 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09
课程改革以后,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相继增加了文言文选文。文言文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绝不是选编者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慎重思考后的科学抉择。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经典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源”。让儿童在“人之初”回到源头,学点文言文,了解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并成为学习记忆和文化记忆,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化中的一部分,以其思想的博大精深、语言的古朴典雅、风格的异彩纷呈而成为中华文化殿堂里一笔宝贵的财富。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价值何在?
(一)感受文化之精深
南怀瑾先生说:“中国文化宝库需要一把钥匙打开,就是古文。”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也指出:“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不能拒领的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就是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铺开一条通道,让他们去感受精深博大的中国文化,获得民族的文化基因,产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他们成为文化的中国人奠定基础。
(二)领悟民族之精神
一个民族的语言能体现自己民族的精神。经过历史筛选,那些不朽的经典文言文,表达古人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弘扬古代英雄的精神,给人以美的震撼、心灵的洗礼。浸润其中,会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感染,提升他们的志气、品性和修养,达到以古为范的教育目标。
(三)汲取语言之精华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既有差异性,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典文言文,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气韵生动,文采斐然。贾宝泉先生感叹:“古典文言文是不朽的文字。”文言文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品味其独特的表达方式,感受民族语言的魅力,汲取其精华;又可以收到探本溯源、察古知今、积累运用之效,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根据文言文与儿童特点,彰显古文化魅力,实现以上教学价值呢?
(一)营造氛围,弥漫古味
小学生初学文言文,常常觉得深奥、难懂,这是因为年代的隔膜所造成的。教学中,教师应着力营造浓厚的古文学习氛围,使课堂弥漫浓浓的古味,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如,在《伯牙绝弦》教学中,可出示《伯牙鼓琴图》,在古色古香的图画中介绍主人公;可将古文设计成一幅竹刻卷轴,让学生吟诵涵咏;可播放《高山流水》的片段,让学生在古音古韵中想象感悟;还可呈现无标点、竖排、繁体字的课文让学生反复吟诵,既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表达方式,体验古人的读书方法,又让他们觉得兴趣盎然。这些做法,不是简单的历史轮回,而是一种古文教学价值的确认,是一种文化的提升。
(二)多样诵读,感知古韵
对小学生来说,文言文学习是在一种“弱语境”下学习语言的过程,要学好,就应以诵读为主。清代姚鼐等人提出“因声求气”之说,“声”就是文句的音韵、节奏美,“气”就是作者所表达的精神、气势。就是说,要让学生在丰富多样、充满情趣的诵读中,感知古文一唱三叹、回环婉转、抑扬顿挫等韵味,实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教学旨归。
1.范读――初读文言文,学生一般都存有畏惧情绪。此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节奏分明、音韵优美的教师范读就成为学生感受音韵之美的“见面礼”。正如叶圣陶所说:“当范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2.对读――教师可以先读或说译文,然后再给学生读原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接着,进行文白对读,感知文本大意。文白对读,降低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3.思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思考阅读,学会运用变通的方式说说每句话的意思,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圈出来质疑。思读,使学生学习古文的能力得到增强。
4.自读――在基本了解内容后,要强调学生个性化自读,入情入境、反复吟诵,做到“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读到文章脱口而出,韵味十足。
5.趣读――古人吟咏诗文之情状是“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教学中,可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如古人一般,采用表演读、拍手读、跺脚读、快读、慢读、辩读、转换角色读等多种趣读方法,让学生乐此不疲,感受无穷的乐趣。
6.品读――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在字里行间仔细揣摩,在想象、对比、感悟中,读出情趣理趣、韵味意味。
(三)穿越体验,化身古人
古人与今人虽相隔遥远,但对生活的感悟、情感的体验却是相通的。教学中通过“穿越”,化身为古人,进行角色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对人物心理进行揣摩,对人物情感进行体验,从而变阅读古文为经历生活,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感悟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实现与古人的“心灵相通”。如,教学《伯牙绝弦》一文,通过“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如此难得的知音,你就是伯牙,你最想说什么”“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等待你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一g无情的黄土,你会是什么心情”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进入角色,感同身受,与伯牙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就能和伯牙产生共鸣,更深地感动于“知音”之情,领悟到“知音”的文化内涵。
(四)品悟积累,模仿古言
经典文言文,语言精辟洗练、晓畅准确,而又神形兼备、蕴涵深厚,令人回味。教学中,应通过品味,引导学生深入语言内部,感悟古言神韵,发现其内在的“美丽”。只有让学生感知“言”,积累“言”,仿照“言”,创作“言”,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才能真正达到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之目的。如,《东施效颦》一文,虽然只有三句话,但每句都蕴藏着不同的写作方法。其中,第二句就借“邻居们的躲避”反衬出东施效颦的丑陋形态,这种侧面描写的方法相当巧妙。特级教师姜树华在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语言的秘密,领悟作者的表达智慧,品悟出侧面描写的妙处。随后,姜老师又出示《陌上桑》片段加以佐证,让学生又一次受到古典语言的熏陶。最后,让学生大胆想象村子里其他邻居的反应,扮演角色表达出来,学以致用。课堂上,学生在学故事,更是在饮一杯语言的琼浆。
(五)“言”“文”相融,感悟古意
篇5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一生也为这音乐抹上了魅力与光彩,聆听着,叫人情不自禁去追溯那段凄美的爱情,神往那段幽婉的蝴蝶之舞,流连那倾注了太多思念的楼台……回环之余,《梁祝》成了不屈于封建礼教的最强音。
阿炳的一生因为有了《二泉》不再落寞,《二泉》的底蕴因有了阿炳的执着而不再平凡。在苍穹之下,太湖边上,一位盲人在抚琴独忧,用悲戚的琴声控诉社会的黑暗,怒斥人心的冷漠。《二泉》让阿炳怆然神伤的眼睛,迸发出坚毅与力量!
驻足民族音乐的殿堂,沉甸甸的心中仿佛释放出阳春白雪的典雅、黄钟大吕的雄浑……音乐换了一曲又一曲,精彩还在继续——
感受肖邦用独特的心灵,倾诉一腔爱国柔情;感受贝多芬那双神奇的手,谱写田园之曲,撞击命运之门;感受柴可夫斯基驾着俄罗斯马车,在静谧的湖畔驻足观赏天鹅起舞;感受舒伯特在流浪途中的菩提树下,留下一个孤独的身影……
巴赫的赋格曲,浪漫优雅,折射出遥远的巴洛克时代风貌,迸发出远古的文明底蕴;柏辽兹的幻想曲,奔放洒脱,在古典中引入时尚,在秩序中引入不羁,在传统中引入个性;舒曼的小夜曲,恬静悠然,在无人打扰的夜晚,安抚你躁动的灵魂,轻吻你伤感的脸颊,让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完整的生命!
聆听聆听,帕瓦洛蒂的高亢,莎拉布莱曼的轻柔——呵,那是天籁!
徜徉异国音乐的圣地,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文化与精神,透着一股对音乐的至爱!
精彩音乐,让心灵获得澄净,让人生得到启迪!
篇6
多年以后,我仍然能够依稀记得,你我初遇时的场景。
那天正是元宵佳期。京城人声鼎沸,花市灯如白昼,你拉着及笄不久的我,去巷尾看灯会。我们一起猜谜,放孔明灯,你看着街上来往行人均戴着面具,也同我_起去买。
后来逛累了,我们便坐在屋顶赏柳梢头的明月。你安静地坐在我身旁,看着街市,突然说了一句话:
“浮生面具三千个,谁人共我长歌。”
我转头看你。你蚕眉微蹙,双拳深握,眼底的涟漪映衬着无奈而忧伤的面容。
我自然是不敢问你什么的,我虽是低品官员家的小姐,但始终敌不过你袖口繁贵缜细的金线。我知道,所以更加清楚自己的立场毫无。况且,你我并不相知,有的仅仅是结伴看灯的邂逅。年少无知。
后来的回应已不记得,只想起不久后在月旁爆开的烟花,如火如荼,你在我身旁,英俊若刀削般的侧脸即刻染上忽明忽灭的光。
你看烟花,我却看着你。心底有什么卑微的欲念,已慢慢生了根。
贰
我最喜欢你在我弹琴时吹洞箫合鸣的模样。那之玉恰与你清雅脱俗的气质相映生辉。我看到痴傻,偶尔拨错琴弦,你也毫不在意,总是微笑着道复来一次。梨涡浅荡,令我魂牵梦萦。
有时你也只看我弹琴。手执醴酒,轻声指点。有时心情颇佳也同我讲有关于此的故事。伯牙与子期的高山流水,韩娥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或是司马相如的风求凰,化蝶的梁祝。我听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
某次我竟在你面前大胆地奏了《越人歌》。其大胆之处并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它表达了我的心境,――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我知道你听出来了,你一定听出来了,不然当时怎会低首不语,陷入深深的沉思。
那日的天本是晴朗无云,但不久便下起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密密地砸落。你未曾告辞,便急急离去,大雨将你淋了个通透彻底,你也没有接过我手中递出的油伞。
之后便很久没有再来过。我常常坐在院中等待,起初不成形的欲念也渐渐变为倾心与牵挂。但我清楚你是王孙贵胄,自己又怎能妄自高攀。
那依旧卑微而隐忍的情意,覆在心上,像一片连呼吸都疼痛的旧伤疤。
叁
再见你似乎已是数月后的事。
那日你着急地寻找,披坚执锐,目光殷切。我问你为何至此,你只是执起我的手,将玉箫放下,道:你等我,你等我消灭敌军,我定然回来娶你。语气笃定而坚决,像在许诺什么重要的誓言。
我信了,并且毫不犹疑。我见你指挥六军浩荡出发,尘土飞扬,狂风吹散了迷蒙的前方。
那是我的前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我只有等下去,也许是几个月,甚至是数十载。我只能等下去。
你可知,纵使是今,那深藏在心底的思念,亦是毫无偏颇,我并不介意你是否功成名就凯旋,你回来,再回到我身边,我便再无奢求。那一句誓言像一株救命稻草悬在心里,支撑着我摇摇欲坠的希冀。
一日复一日,春去春又来。我时常眺望远处群山旁高耸的浮屠塔。原来静穆的古色也愈见腐蚀成光怪陆离的斑驳。四下阒然,极远之处似有两人在琴箫共鸣,还有女子低低的吟颂。
我只能天天暗自祈祷你战若貔貅,尽早归来,即使备受诮呵,我亦是甘之如饴。
肆
这年又是元宵,月与灯依旧,我孑然在哜哜嘈嘈的人群中穿梭。忽而有少年在身旁笑闹着跑过,神情竟与当年的你我十分相似。我不由得停下脚步,掀起无限思量。
要知道,有些事你也怪不得我。我放弃坚守,只不过再也看不清那渺无涯际的等待,而如附五里雾中。多年后,我终是嫁为人妇,不愿一世蹉跎。
辗转半生,花开至荼蘼又匆匆凋谢。一盏残灯,照不亮心底黯然的倒影。城门外还盘踞着起初蓊郁而如今苍朽的树根。它垂垂老矣,之上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似是记录了我一年又一年无望的等待。
烟花四起。我抬首仰望,恍若隔世。心下倏而悲恸万分,终是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失声痛哭。
难舍也罢,不甘也罢。我如今的椎心泣血,也不过是因为深深的眷恋。
烟花在空中渐渐冷却为飘渺的虚烟,而我也应该明白,那所谓的木已成舟。
伍
深秋的时候,我去了趟常被眺望的浮屠塔。它已处处断壁残垣,颓败的青石板上,落满了泥泞的梨花与秋叶。我心下怅然,又因突遇绵雨,只得去了浮屠塔旁的伽蓝寺。
寺中青灯古盏,木鱼声脆。我寻到一年事已高的僧侣,问道:大师,我与人暌离多年,为何始终放之不下。
大师问道:敢问施主,此人现身在何处?
……马革裹尸,长眠于大漠烟土。
大师长叹一声,语境飘渺:生死相离,轮回不歇,施主又何必兀自惆怅,枯等多年……有时人世间刹那的缘分,便已至永恒之时。
篇7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能力;培养
在当前的音乐发展过程中,流行音乐的发展最为鼎盛,民族音乐的发展虽然也有所进步,但却没有发展到全民族的流行。在职专院校里,由于学生的年纪较小,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是流行音乐的崇拜者,而流行音乐歌手更是其热烈追捧的偶像,但是对于民族音乐却没有同样的热情,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音乐在学生中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职专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可塑性强,对于偶像追捧也只是一时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注重对学生音乐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的渗透到音乐当中去。
一、音乐欣赏课中培养中专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1.提供学生释放压力的渠道
音乐教学是一种对美的欣赏和体验,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可以得到释放,缓解由于文化课学习而带来的巨大压力,这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当前的职专学校里,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学校也加大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以保证学生更加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要想有效的释放压力,缓解疲劳,就必须学会对音乐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达到释放压力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如今的学生发展再也不是应试教育的发展要求了,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都是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只懂得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本就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中专生毕业后面临的就是参加工作,没有综合素质,是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的,所以,培养综合素质强的学生对于学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恰恰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的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提高中专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1.加强对中专生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大多数学生当中,虽然对于音乐有一定的认知,但都仅限于表面,对音乐的内涵并没有深层次的了解。对于音乐的基础知识,有的学生甚至是完全不了解,或者是仅仅知道七个音符,但是看着音符却也念不出来,对于其他的音乐知识就更不用说了。在这种对音乐完全无知的情况下,学生只能靠听音乐来对音乐有所感悟,但这些也只限于表面,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本就无从谈起。
在笔者的中学时代,由于学校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学生对音乐也都仅限于听流行音乐,对于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鉴赏音乐的基本能力几乎没有,对于音乐可以说是一窍不通,虽然有兴趣,可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因此,在音乐方面的审美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要想提升中专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必须教会学生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让学生对音乐的构成及发展有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中专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2.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仅仅依靠学生自己进行音乐学习,效果是不明显的,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这也很容易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偏执的看法,不利于学生正确审美观念的培养。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各种音乐风格,并有自己正确的区分、判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使学生培养出真正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3.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兴趣非常浓厚,那学生就等于是学好了一半,如果学生没有学习课程的兴趣,即使再有效的教学手段也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音乐欣赏课中,要想培养中专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对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从而保证学生对音乐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学习起来也可以事半功倍。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学生快速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有力保障。
三、培养中专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
1.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加强自身的审美体验。当今社会的发展,物欲横流,伪娘、同性恋等各种畸形发展现象丛生,而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其价值观和人生观都还不成熟,社会的畸形发展很可能造成学生审美价值观的扭曲,甚至影响以后的成长。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让学生看到社会美好的一面,让学生正确的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其实,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审美是一件比较抽象的事情,因为价值观的不同,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角度和审美理解也会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就来自于学生的联想能力。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联想是必不可少的心理过程,它对于音乐美的认识,增强音乐美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音调的抑扬顿挫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想象, 例如在春秋时期,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这正是一种美的想象,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起来,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事物的变化过程,是一场陶冶情操的视听盛宴。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也必将对学生提升其它方面的学习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我国著名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里,梁祝的曲子委婉绵长,很有意境,学生可以通过聆听进行丰富的想象,深层次的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
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都是巨大的,但是,企业更希望招聘到理解能力较强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以迅速的融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当中,在短时间内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有效的贡献。理解能力是贯穿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心理活动,无论是欣赏音乐的美还是对音乐的美进行表现和创造,都需要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准确的把握音乐的内涵。在音乐课欣赏中注重对中专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中专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可以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对其他事物的理解也可以上升一个层面,以更好的进行学习和认知,更快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对未来加强中专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展望
中专生是职专院校为社会输送的专业素质较强的人才,对于中专生的教育,职专院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坚强学生专业培训的同时,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片面的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学生来说,在社会上独立生存,求得发展仍然是有一定的难度,现如今社会的发展,对综合素质强的学生比较看好,因为他们可以很快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适应企业的发展,在提高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社会都对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要想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培养出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只有这样,国家和企业才能更好的适应残酷的竞争,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争得立足之地。中专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要加强中专生对音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一切事物的能力,能够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符合国家和社会的人才标准。未来经济的发展依旧是迅猛的,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用人单位也会更加的看重,因此,在职专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中专生的审美能力,就是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引导中专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盲目跟从社会的发展,从而正确的促进自身的发展。
结束语:
音乐欣赏课中对中专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虽然其目的是提升中专生的审美能力,但是更是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中专生的知识比较浅薄,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学历也决定了其在社会上的发展要比其他学生艰难,因此,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认知的正确观念,也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以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思辰. 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 大众文艺. 2010(06)
[2]曹青.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审美能力[J]. 2008(10)
[3]刘辉. 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7(04)
[4]余辛成. 教学生感受音乐[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7(01)
[5]王梅霞. 音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探微[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8(06)
[6]谢嘉幸著.走进音乐[M].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