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生活感悟范文

时间:2023-04-03 19:0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典生活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典生活感悟

篇1

1、人生的优雅并非训练或装扮出来的,而是百千阅历后的坦然,饱受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是把尘事看轻些,生活沟壑纵横,学会舍得与放下,轻装才可疾行;是把人际看浅些,少些倾轧与争斗,最大的珍惜莫过珍惜易逝的时光;是把得失看淡些,宠辱不惊来去无意,如此心宁静,优雅随之。

2、不管时光怎么流逝,暖暖的友谊从未被遗忘。友情就像一条项链,只有一路将珍贵的珠子串上去才能有耀世的光彩。这些珠子来自平日一粒粒的收集,每一颗珠子都有不同的背景故事,不同的心情,然而,无论风花雪月如何飘逝,真爱在心,从未能遗忘。感恩的日子,感谢一路相伴相助的你们--我最爱的朋友。

3、不是花容,不是月貌,是个平凡的人平凡的貌。遥望清水东流逝,忆起当年童稚真,眸深处,是一抹浅淡笑容,遗憾是没有留下当年微笑。如今叹息,人生难得相遇,在这网络的世界,寻觅中又一年,看过客,来了去,去了远,渐渐淡忘。故留一刻定格的笑给相遇的人留下纹丝印象,不是花容月貌,因为年轻也靓丽!

4、人生之高度,一靠实力,这是你与人抗衡的话语权,没有底气的愤怒毫无意义;二靠选择,做对事只能对一时,选择对可以对一生;三靠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小事情能够成就大事业;四靠境界,觉得生活是刁难,一开始你就输了,认为刁难是雕刻,你总会赢的,失去即得到,挫败即成功。

5、人生三大遗憾: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三修练: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稳。人生三大陷阱:大意、轻信、贪婪。人生三大悲哀:遇良师不学,遇良友不交,遇良机不握。三件事不能硬撑:花钱,喝酒,婚姻。

6、浮生若梦,何惧风花雪月?今朝有梦今日梦,明日花开明日赏,短暂人生,让自己过得心安理得便好。同时,人各有志,别人想要说什么,做什么,就任他们去,孺子不可教,在意也无益。

7、学会很乖,即使很多的时候你都很刚烈很倔强。学会不要每次都说出伤人的话,学会让自己的嘴巴过滤文字,因为别人认识你,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你的嘴巴,学会让自己的嘴巴很乖巧很温柔,相信,你也是最惹人爱的。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是最幸福的,心怀美好,精致如你……

8、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所以,不管遇到了什么烦心事,都不要自己为难自己,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应该感到悲伤,微微一笑,一切都会过去的。今天是你往后日子里最年轻的一天了,因为有明天,今天永远只是起跑线。记住一句话:幸运来自于勤奋耕耘,来自于努力和用心。

9、爱情的路,也许很长,也许很暗,也许会没有一盏路灯点亮,甚至在爱情的铁轨上,会没有一辆列车抵达。但是,我依然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个人是属于自己的。只是,他还没有走到我的面前,我在等待,等待着他的到来!

10、如果一个男人醉得一塌糊涂,言语含混不清地打电话给你,请你珍惜,因为这说明他想念你;如果一个男人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发一条莫名其妙的短信给你,也请你珍惜,因为这说明他在乎你。男人有时候就是个孩子,既需要女性之爱,也需要母性之爱。

11、不知道指尖的文字为谁写,不知道心坎的花儿为谁开,但是,也就是因为不知道为了谁,才有那些文字开出馥郁的花儿来。文字为瓣的花儿很美,每一朵都含着真挚的情感,每一瓣都带着迷人的芳香。卸下了心中对名利的追求,放下了心中对地位的执着,于是乎静静的活着,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静静的,很美。

12、人的烦恼就12个字: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带着简单的心情,看复杂的人生,走坎坷的路。人生,简单就快乐,生活,开心就好!

13、人生如镜,你的言行举止它都会一一呈现,如果你笑对人生,生活自然报以微笑;如果你愁眉苦脸,镜子里的你又哪会容光焕发呢!好好享受生活,笑对人生吧!

14、痛苦的对面是快乐,哭泣的对面是欢笑。换一个角度,变一个视角,体会眼泪也是一种快乐,懂得痛苦更能尽情欢笑。

15、单纯为失恋难过是一件幸福的事,至少他们可以专注于此一件事。人生之中比失恋痛苦的事多得多,专心为失恋而哭泣的感觉多么的美好啊!毕竟,那不是生死的考验,不是取舍的思量,他们只管失恋的感觉,其他人和事好不好都没关系。或者吧!最可悲的不是失恋很难过,可悲的是失恋却没有时间去哭和难过!

16、人生是一个车站,进来了出去了;昨天,是一道风景,看见了,模糊了;时间是一个过客,记住了,遗忘了;生活是一个漏斗,得到了,失去了;情谊是一桌宴席,热了,冷了;迷惘是一种态度,放纵了,收敛了;生命是一种坦然,也哭了,也笑了;短信是一道期许,聊表牵挂,就对了。

17、人生四条不能走的道:不要抄近道,否则会白跑;不要绕远道,没准会迟到;不要走邪道,也许会坐牢;不要上黑道,难免不挨刀。踏实勤恳守法扬善,最终走上成功之道!

18、该走的终归会走,该失去的终归会失去,错过便是错过,惋惜也挽救不回。无论心间如何执着,该上演的悲剧或喜剧总会如期而至,谁也阻拦不了。不说该是你的迟早就是你的,只因为有些拥有还需要人力去争取。但是,失或得,最终的结果便听天意吧!因为你勉强也勉强不来,不过,要记得让自己活得逍遥!

19、遇到困难,越坚强的女人越有一股让人尊敬与心疼的魅力。坚强不是倔强更不是强悍,它是情感的理性依托。它让受伤的女人把目光投向远方,给自己一个信步生活的理由。坚强的女人会打一把钥匙解开心锁;借一方晴空,拥抱阳光。

20、懂得宽恕,懂得原谅,开心的是自己,懂得淡泊名利,懂得享受生活,放松的是自己,()懂得珍惜,懂得关心,自己不会有遗憾,人生需要懂得很多,开心了就会放松,放松了活得就不遗憾。

21、没有人能打倒你,除非你自己。只有你心中有颗信念的太阳,无论走到哪里,那里都会有灿烂的阳光。积极乐观、自由奔放,生活就应该明明朗朗!

22、人生没有草稿,写完今天的这张就不可能再有同样的另一张。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当做不值钱的“废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纸张还有很多”,实际上,生活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时间和机会,每一笔下去都无法再涂改,我们每天写下的“草稿”,都会成为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

23、世上最深又最浅的东西是人的感情;最宽又最窄的东西是人的胸襟;最远又最近的东西是人的眼睛;最大又最小的距离是人的心距;最重又最轻的东西是人的态度;最美又最丑的东西是人的心灵。

24、不要吝啬你的笑容,不要隐藏你的善良,记住卡耐基这一段话,你将尽享完美丰富的人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任何能够奉献出来的好的东西和善的行为,我们都应该现在去做,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对身边好的、不好的人微笑、以礼相待,尽量避免发生任何的正面冲突。少些埋怨,多些感恩,人生会更美好。

25、有人说:坚硬的城市里,容不下柔软的爱情。其实坚硬的不是城市,而是她的心。一个人能对一个人有多大的退让和迁就,就是对她的爱有多深。如果,对自己的爱,超过了对对方的爱,她就不会迁就。在真正爱的时候,没有底线,就是她的底线!

26、佛说:众生平等。蚂蚁也有生命,有亲人,你不能因为它扰乱了你的视线而狠心将它残杀呀。杀一只小蚂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要去拯救一只蚂蚁就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如果你真的是气势过人,、容不得任何沙子,那么请你先救活一只蚂蚁来证实一下你的气势吧!不然就别在蚂蚁面前摆阔!

27、人生的路,走走停停是一种闲适,边走边看是一种优雅,边走边忘,是一种豁达。何必把自己逼得那么累,埋着头赶路,路到尽头,却错过了乐趣,错过了精彩。不如一边追求,一边享受。看过的风景多了,遇见的人,经历的事,总有一些不愿想起,边走边忘,让美好储存,把颓废清空,人生的桌面上,只有幸福。

28、神经绷得太紧,生活枯燥无味;偶尔放松心情,善于调节为最;做事不求最好,但求问心无愧;做人踏实认真,胜过取巧捷径;只要心态端正,一生快乐相随!

篇2

2、谁的人生没有若干个选择,过得好与不好,在于内心。

3、今天的你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取决于你昨天的态度。

4、世界上最委屈的事就是我很喜欢你,但好像只能到这里了。

5、我不会软弱到陷在那种记忆里出不来。

6、如果来生太远寄不到诺言,不如学着放下许多。

7、真正爱你的人会挤出时间来陪你,因为你比什么都重要。

8、誰在做着誰旳梦,究竟是伱还是莪把希望埋葬。

9、择一城,在旧时光里,让记忆搁浅。

篇3

我最初接触经典是在孩提蒙昧的时候,大概在四五岁时接触到孔子。父亲一开始就没要求过我去死记硬背,经常是带我去一个叔叔阿姨很多人在一起的地方,爸爸悄悄地对我说,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你看这么多人中,肯定有当老师的。你去看看,他们中谁对人特别有礼貌,谁特别博学,谁做事特别麻利,谁可能是老师。我跑来跑去地看,看到有些行为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于是对爸爸说,有个叔叔随地吐痰,有个阿姨高门大嗓地抢别人讲话,他们肯定不是老师。爸爸说,这也是老师。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看到比你好的人,你要跟他一样好,这是老师。见到不好的人,你要反省自己,你会不会跟他一样不好,所以这也是一种老师。

司马牛曾问老师:什么叫君子?孔子回答十分简单,说不忧不惧啊。一个人内心没有那么多的忧思,也没有太多的恐惧,就够了。司马牛觉得这太简单了,不忧不惧就能算是君子了吗?老师严肃地反问了一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反省自己,上不愧苍天祖先,下不愧百姓儿女,那么他的心里何来之忧,何来之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标准吗?能做到这一点,还不是君子吗?君子坦荡荡,小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坦荡荡,大了以后才有所感悟。君子坦荡荡,不是说任何事情都不进入,而是进入之后都能化解。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要做事,叩问内心做到不忧不惧,这在一个多变化、多价值判断的当下,这个标准当真不简单。读经典,一开始会觉得,真的很简单。读来读去,读懂了郑板桥的那句话:画到生时是熟时。你会觉得,最朴素的道理里,有它最恒久的含意。这说明什么呢?在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道理,往往是最难做到的。

朋友在一起聊天,经常会说到健康二字,但谁敢拍着胸脯说,我现在就是健康的。这是一个最朴素的标准。逢年过节,大家互致平安,祝你健康。绝大多数人真正问问自己,从心理到身体,也不能说自己就有病,有时不是这儿酸就是那儿痛,总之,一天到晚打不起精神来,这种状况就叫亚健康。我们不见得就是病人,但也不敢说健康就在我身边。也就是说,最朴素的标准在今天,往往也显得十分奢侈。如果能感悟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能真正地从内心敬仰圣贤。因为他们不用华采的词语,来让大家觉得一定要去膜拜,一定要去远离。他们不因自己的伟大而让万众折服,觉得不可企及。他们,是以自己一种朴素的人格,让大众觉得,这些朴素的真理,恒久不变。

道在人心,道不远人,你总归是能凭着生命的成长去接近的。

《论语》里面说孔子带着子路他们走在外面,有一群野鸡哗啦啦地飞过来,然后孔子脸色一变。野鸡飞起来了,后来一看,这个老头没什么恶意,刷刷刷又都落下来,落在他身边看着他。然后这个子路对它们拱了拱手,作了个揖,三嗅而作,这些野鸡又扑啦啦飞走了,这是一个多和美的天地同乐图啊!其实我们读经典非只读出庄严肃穆而忽略这些欢欣的画面吗?古人所谓人见秋风,可以思飞扬,那么见春风可以思浩荡,当我们的神思飞扬浩荡的时候,当我们欣赏节序如流、万物成长的时候,谁能说经典不活在我们的生命中。解读经典,每一个人用自己的心去完成这样一番体悟,我想不是一个年头、一段经历、一个文凭可以回答得了的。也许这一生中永远在成长,永远在感悟,我今天谈的是今天的感悟,二十年后,三十年后,还有那个时候的感悟,但是我想这一生我会让经典活在生命之中,让经典活在当下,给我力量,让我自己的生命在经典里面不断成长。

素材运用:

篇4

[关键词]经典诗文;现代方式;传统文化;指导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05-02

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能启迪学生的智慧与思想。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现代的学习方式学习经典、感悟经典、践行经典,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一、坚持诵读,启迪思想

在学校的经典诵读计划基础上,我制定具体的教学活动计划,明确诵读篇目,保证诵读时间,引领学生诵读经典、感悟经典、践行经典,让优秀的中华经典陪伴于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的思想。

第一,落实每天晨读和每周一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每周的经典诵读交流分享课中,我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诵读活动,师生共同诵读经典、分享诵读心得,吸收精华,传承民族美德。

第二,依托小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悟读中华经典,引导学生领悟中华经典文化中的道德和智慧。

第三,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中华经典文化的育人作用。我组织学生开展以仁爱、孝道、诚信、礼仪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展示经典诗文的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

二、选好教材,落实目标

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古诗文,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供了基本保证和训练平台。但是光靠语文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在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经典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选编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材,建立经典诵读的长效机制,更好地落实中华经典教育的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的学情与年级特点,选定教材和制定诵读计划

根据学生的学情,我选定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必读教材: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二年级《声律启蒙》《朱子家训》《必背古诗75首》;三年级为《大学》和《论语》两部其中的片段;四年级《论语》《千家诗》;五年级为《中庸》和《诗经》两部其中的片段;六年级为《孟子》《春秋》《道德经》三部其中的片段。

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在诵读经典教学中,我把学校的经典诵读教材与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诵读内容有机结合,制订了一至六年级的诵读计划。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材,落实育人目标

除了按照预定的诵读计划选择经典诵读教材和落实教学目标之外,我还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灵活选择教材,落实育人目标。例如,当学生文明礼仪不够好时,低年级的经典诵读教学除了读《弟子规》之外,我还提前选择《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诵读。如,子曰: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通过此类诵读活动,来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

三、创新载体,激发兴趣

在吟诵、吟唱、小组合作诵读等经典诵读活动中,我发现学生诵读热情最高的是自己选择富有童趣的诵读方式。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论语》时,在“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环节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展示学过的内容,结果学生想出了各种有趣的方式:有的小组学古人摇头晃脑地吟诵;有的小组根据歌曲《新年好》的旋律填词吟唱;有的小组边表演武术边吟诵;有的小组根据孔子弟子的特点扮演子路、子贡、颜渊进行诵读……活泼、有趣的诵读形式,让学生学得开心,从中获取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整合资源,融入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将课堂和传统经典有机结合,那些蕴含丰富哲理、发人深思、有灵性的国学经典,都会植根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影响学生的言行,熏陶学生的情感。

1.以现代方式,悟读经典

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优秀的中华经典诗文,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记录了我们民族的感情和精神,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方式多为教师讲解分析,学生被动理解背诵,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熏陶。如果用现代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悟会更加深刻。

例如,教学《短歌行》一课时,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诵读、交流,有联系上下文、联系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诗歌意境等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除了能说之外,还能用画、用文、用歌等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给予适当的点拨、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为学生主动赏析古诗文插上了奋飞的翅膀,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2.运用于课堂,指导行为

学生诵读大量的古诗文后,还需要有复习的时间和运用的时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古诗文进行调控,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古诗文,又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课堂上有学生不尊重别人或发言不文明时,我就背“亲师友”,让学生对背“习礼仪”,以此来提醒学生,引导学生端正课堂学习态度,尊重他人。

3.围绕单元主题,拓展经典名篇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其鲜明的学习主题。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单元主题选择相关的经典诵读内容,将经典诵读内容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古诗文,并与现代诗文进行同步阅读。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时,我选择了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融入单元导读课、阅读教学课和单元阅读分享课中,引导学生诵读古诗名篇,有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谢灵运的《初去郡》、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望岳》、王维的《汉江临泛》、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让学生把现代文和古诗文融合起来进行阅读,进一步领略祖国的风光,从中感悟祖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由此可见,把国学经典有机融入语文课堂,既让国学经典学习常态化,又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5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该如何入手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培养他们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爱好,牵引他们步入经典诗文的美丽田园,享受诗意的人生。

一、营造诵读氛围,让经典拨动心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经典诗文,教师就要努力营造一种浓郁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它。

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班级文化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十分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尽可能地使班级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创建班级图书角,真正做到好书共赏,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感染。教室的中队园地设“诵读之星”、“经典推荐”、“诗歌园”等栏目,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或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或用书法的方式,越是形式多样化,就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针对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利用每周一节语文视听课,组织学生收看《钱文忠解读》、《易中天品三国》、《唐诗的故事》等经典视频,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采用“拍手歌”、“换词唱经典”、“小小擂台赛”、“师生对诗”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开展,增强背诵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师生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创建一个充满古韵的书香氛围,使大家置身在诗情画意中,随时受到经典的熏陶和感染。

二、进行诵读训练,让经典启迪心智。

学生喜欢上了经典诗文,那又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诵读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育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

(一)读思结合

通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在读古诗词时,我要求学生注意力不仅仅只集中于文字上,还要凝注内隐于心中,要时时提醒孩子们不要只用嗓音读,声音要发自内心,边读边想象诗句中的意思,从而感悟语言、熏陶感情。

学生诵读《望庐山瀑布》,当读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老师除了指导他们诵读的语气外,还要孩子思考想象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落下的动态,促进孩子的记忆与理解,从而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兴趣。

(二)读悟结合

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只有把学生带进诗境中,抓住诗眼,把握诗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才能缩短他们与诗词的距离,把握诗的灵魂,再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领会诗歌的艺术意境。

如在讲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先让学生根据诗句,结合画面,描述一下渔者捕鱼时的情景。全班同学神思飞跃,描述惟妙惟肖,如身临其境一般。这样,诗中描绘的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出没风波里”的惊险场面,便会跃然于学生的脑海中。此环节,不仅促使学生有效地把握了诗人当时复杂的内心情感,很快进入角色,还使学生不由深刻感受到作者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在“悟”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与文本神谋,与作者心印,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能够在学生记忆的底板上划下深深的印痕。

(三)读用结合

经典诵读的主要意义在于文化熏陶,开启智慧,颐养性情,它讲究潜移默化,并不强调及时功用。但从语文教学角度看,通过涵养积累进行言语储备的同时,还需要迁移运用关注言语输出。学生天天习读,犹如与圣人对话,时间越久,文化浸润,心性养成,尽在其中。让孩子们更深入领会主题内涵,同时将习得的经典诗句加以运用,从而实现学以致用,让经典诵读与孩子们的真实生活和语言实践相结合。

今年,我在班级开展了“古诗词日”活动,在学生积累背诵了大量的古诗名句名篇后,要求学生在班级设定的“古诗词日”中,开口必须说一句古诗词。刚开始,学生百爪挠心,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是好,但我们没有半途而废,我带领孩子们互说互评,坚持了几个星期,渐渐地,有的学生能运用自如,且基本恰当,远到《诗经》,近到《诗词》,脱口而出,朗朗上口。即使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偶尔也能蹦出一两句令人欣喜的话来,令我倍感欣慰。

三、开展多样活动,让经典滋润心灵。

为了有效地促进诵读活动的顺利开展,保持学生的诵读兴趣,我们结合“书香校园”开展一些班级活动,愉悦诵读过程。

经典晨曲:每天清晨,教室都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这是我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经典诵读活动。“书香满园关不住,一缕墨韵顺风来。”让学生沐浴在经典文化的长河之中,耳濡目染、滋养心灵。

经典歌声:下课铃一响,随着学校广播站播放配乐的经典诗文的音乐的响起,我带领学生或跟读、或跟唱,整个班级洋溢着浓浓的书卷之香,真正达到“于无声处润童心”的境界。

经典交流:每天坚持“课前三分钟”,轮流让学生上台展示,领读或领诵优秀古诗文、名人名言或妙词佳句,尽显诵读之美味;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进行诵读复习讲解或学习新的篇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经典记录:建立学生读书存折,创办专刊,载摘经典。学生将读书计划,诵读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留下他们美好的读书足迹……

经典共读:教师与学生,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同一本书,同一首诗,加强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同读,同写,同感悟,同交流。

经典赛事:开展“快乐读书节”活动,通过师生阳光诵读赛、古诗擂台赛、古诗伴舞现场书法赛、读书问卷等各种形式,去讲经典、诵经典、写经典、演经典,使学生在学习、竞赛等过程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篇6

近年来,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和古诗词等经典作品已成为许多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风景,备受各方好评。那么,中职学校又该如何开展“读经典,唱红歌”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呢?作为技工学校的一名教师,我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古典作品,尝试用经典培养他们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礼仪习惯,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班级组建不久,我注意到我班的特点是女生多,男生少,而且举止斯文的不少,于是我抓住了他们的这些特点开展读《弟子规》和《三字经》活动。目的是通过经典中的规范道理,教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做一个爱学习的人,从而使班风逐步走上正轨。我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让班长每天早读开始时写两句《弟子规》或《三字经》在黑板上,学生则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再由班长把同学们不认识的字注音,然后我领着学生们反复朗读,同时按照“去粗取精,取伪存真,古为今用”的原则,讲解句子的大意。学生们都很喜欢这样的诵读形式,认为这会使班级很有文化味。

古今结合,古为今用。开学初,组织学习《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规范》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把规范与诵读《弟子规》等古典作品联系起来,用古典名句诠释文明规范的内涵,增强了规范的趣味性和说服力。如讲“团结协作”这一准则,我先带领学生诵读“泛爱众,而亲仁”等语句,再讲述相关的历史典故,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行为规范中“团结协作”、“友爱乐群”准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指导诵读“出则告,反必面”、“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等古典名句时,我有意识地穿插中外名人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细节上感受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的道理。这样古今结合诵读经典作品,学生容易读懂经义,明白做人的真谛。

读思结合,注意心得。指导学生诵读经典作品,我要求学生背诵具体名句时要反复思考名句的含义,及时记录下点滴体会与感悟,把阅读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学会与圣贤对话,获得更真切的心灵感悟。我让学生把每天学习经典语句的心得写在周记上,无论工作多忙,我都坚持批改学生的周记。还把其中写得较为深刻的学生心得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或贴到墙报上,开辟墙报经典专栏,营造浓厚的诵读经典的氛围,启发学生思考,领悟名言所蕴含的哲理,进而帮助学生消化,吸收传统文化精髓,滋养人生。同时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然后教师点评。2009年3月,我班举行了“弘扬传统文化,争做世纪新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演讲从多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了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身边事、身边人的观察和感悟,表达对做人处事的认识和思考。演讲活动使学生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思想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学生反复诵读古典名句,既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获得了心灵智慧的启迪,可以说读思结合让他们享受了诵读中华经典的成长乐趣。

学教结合,知行求一。在晨课和班会课上,我常常示范背诵一段名句,以声传情指导学生诵读。课堂上、生活中都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按古典名言去做,力求知行如一。我让学生每周做几件孝敬父母、关爱同学、尊敬师长的事,让他们把经典的思想化为行动。经过几周的坚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行为习惯逐渐好转,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尊老爱幼蔚然成风。我班还成立了“爱心志愿者”小组,小组多次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学生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购买慰问品,帮助老人们梳头洗脸、洗衣缝补、打扫卫生,讲故事、演节目,展现人间真情。一年多来,我班学生中累计好人好事达百余人次,拾金不昧,关爱他人,爱护校园整洁,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诵读经典,关键是带领学生学习圣贤所倡导的崇高的伦理道德、礼仪风格,给予人文关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教导我们成信为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言,切戒之”,告诫我们文明做人。在与学生谈心时,我注意运用经典名言,指导学生言行,让他们知道古人尚且告诫我们这么做,身为现代人更应该比古人做得更好。德育考评时,让学生对照《弟子规》、《三字经》等进行自评。通过诵读经典作品,传统经典已成为师生行为的指南,班风也因此变得纯朴起来。

篇7

文学经典凝聚了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文化精华及价值观,面对这些永不褪色的文学经典,我们该如何去教学?我以为“缘情施教”不失为一个良策。

一、激发学生对文学经典的热爱之情

首先,从文学经典在中学语文中的重要性和地位角度来激发。阅读经典是积淀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经典作品去获得“语感”,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经典经过时间的考验是世界文学史上有定评的作品,是文化传承的标志。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人类传承文化的重要一环。苏轼有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阅读文学经典,留住传统文化思想内核的根,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青春。

其次,从培养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角度来激发。目前文学经典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爱读、不会读或是功利性阅读、机械性阅读,老师不知道如何引导。笔者曾对高中生进行文学经典阅读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不太喜欢阅读文学经典,尤其不喜欢阅读外国文学经典。即使喜欢读,但可用于阅读的时间也非常少。这与我国全民读书的现状一致,据统计,目前我国全民读书的量还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10%,其中包含了在校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实在是少得可怜。

所以,紧要的是让学生对文学经典产生兴趣。到了“爱你没商量”的境界,文学经典的教学才会彩霞满天。

林语堂说:“赏玩一样东西中,最紧要的是心境。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生活告诉人们,能够成就某一件事情,其原动力就是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去实践,并会产生愉悦的情绪和体验。

变教师的说教式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式。要想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就要有一种灵动的引导方法。教师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不断激发学生关注作品中潜藏的文学精髓的意识。文学经典,是经过时间和空间的筛选,经过人们阅读的考验而留存下来的,已经成为社会词语、社会意识的前提性素材,是社会文化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进行跨时代、跨文化的多重对话,让经典教学自觉承担起提高文化修养的使命。让学生从文学经典中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寓教于乐,激趣,把学生从单纯的阅读中拯救出来。

变功利性机械性阅读为探究式阅读。有的学生读书,纯粹是为了应付,读书的价值取向仅限于考试。有的教师也随波浊流,以应付考试为阅读目的。于是,有的教师不讲戏剧作品,因为高考不考。有的家长甚至是理科老师把经典视为“闲书”、阅读经典看作“不务正业”。

从学生的角度看,繁重的学业使他们无瑕阅读经典,还有的是因读不懂而不愿读。经典中厚重的文化内蕴难以让这些尚无人生阅历的孩子很快地进入阅读,于是有些学生一见经典就犯晕,宁愿阅读社会上流行的那些不用费心思考、轻松快捷的文化“快餐”而不愿涉足经典阅读。教师责任就是适当安排,均衡发展,让学生有些时间读读文学经典。

再次,从培养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责任意识角度来激发。林语堂曾说:“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文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释放出文学文本的丰富性、诗意性、感染性,让学生心领神会,最终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自古文人将读书看成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必经之路,读书被赋予了高贵的意义。读书可以养浩然正气、孝悌之德;可通过阅读的多维延展,立足社会的法度,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信念,炼造沉静的心力,提升愉悦的心境,让心灵受到启迪,人格得到提升,在个人精神信仰、价值观念方面起到建构性作用,获得寻求人生真谛的航标;可让人树立为生民立言的宏愿,发扬为家国争存的发奋之志。古人云:“不学方知愧,无才便是贫。文章宁小计,报国才最真。”读书是为了践行沉甸甸的责任。阅读经典作品,读书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值得重视的。

二、进入作品,感受作品中蕴含的人间真情

读经典不是苦吟于故纸堆,不是将自我与世隔离,而是要让自己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所以,首先要拉近与经典作品间的情感距离。教师作为文学经典的传授者,教师应该是阅读经典的领航人,自己先要阅读经典,理解它,感悟它,从阅读中把握。但很遗憾,教师中很少有人静下心来阅读文学经典。许多语文教师在传授经典作品时,自己从未阅读过原著,仅凭心中的一丝热情、干瘪的参考资料去“推销”一些文学权威者的评论,结果当然是劳而无功,或者是事倍功半。只有深入作品,才有可能拉近与经典作品间的距离。

大家知道,对经典的每一次阅读都潜伏着自我理解的要求,都是对经典文学所积淀着的深沉丰厚的哲学、美学和人文情感的体验,并体悟它在当下的韵味和意义。高度的文化自觉能确保阅读者从经典文学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其灵魂,丰满其血肉,充实其情感,从而贯穿到教学中去。

如《长亭送别》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新的意义。长亭女子有什么样的哀愁? “清镜怜清影”,她珍视爱情、轻视功名,珍惜别离,孤独无助、怅然若失、又有隐忧的追求真爱的女子。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解读纳兰性德评价莺莺的词:“秋尽离人”“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把酒留君君不住,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

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来让他们真正走入文本,领略文本的精神,并最终能跳出文本,理性地给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样从文学中来,再到文学中去,能有效地建立起读者与文学之间的情感零距离。

伏尔泰曾说过:“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在教学阅读文学经典时,必须深入地去思考,去感悟。如教学《项脊轩志》时,可以探究文章作者身处其间的雅兴、韧劲和那份凄美独特的情憬。

少年在轩中读书,自得自在,稍葺小屋,使不上漏就足矣,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月夜桂影,暗香浮动,增加了无穷情趣,实在是别有洞天之美。归有光用至淡的笔调向我们诉说对祖母、母亲以及妻子的怀念。家道中落,叔伯分家,环境嘈杂,却不能动摇他读书的那份心、对亲人的那份情。他在书房里,得意时偃仰啸歌,沉思时冥然兀坐,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在清贫的读书环境下依然“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不甘“昧昧于一隅”。这是一位沉静安详勤奋读书的少年形象。黄宗羲有言:“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文中写到:“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又,“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些文字诉说了怎样的真情,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怀?把这些放开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学生自然就会把自己融入情境。

我们在教学这些文学经典时,要走进文本,探究其中无尽的美,让学生的心中生出许多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爱读经典之情。

在文学经典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体会艺术表达方法,领会现代作家的继承与发展。

就以近百年来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例,处处都可以找到“现代人的古典踪迹”,无论是作品的表现形式还是艺术追求,甚至作品中渗透的生命情调,往往都与古典文学有着极深厚的联系。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跨时代、跨文化的多重对话,探寻古典文学所积淀着的深沉丰厚的哲学、美学以及人文精神在当下时代的韵味和意义。

如小说《边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山水美、风情美、人性美。这是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解读。作者在艺术上追求诗意化的表现,以动作、对话的白描来发掘人物内心丰富的潜台词;情节结构方面则以经纬交织、明暗结合的手法,衍生多变的波澜,烘托内在的情绪节奏;在乡土风俗描写方面将人物的活动置于一幅幅风俗风情画面上,形成了诗情画意的意境。《边城》诗一般清新俊逸的风格,正是对我国古典诗词、山水田园游记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同样,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些艺术进行美的再创造,如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学生去写自己的亲人,感悟那份真情,表现人间大爱。

林语堂曾说过:“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借助文学经典这极富张力的文化形态,我们可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积淀,了解我们祖先所见所闻,去真正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去领会他们的文明程度和精神气质。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经典作品,努力让经典成就学生的理想发展与健康成长。“缘情施教”正是我们提升文学经典教学境界的最佳法宝。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学国学课程教育研究”(课题编号:D/2015/02/050)的成果之一。]

――――――――

参考文献

①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②陈宏硕:《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女性情爱世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③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余 显:《走向学校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⑤甘其勋:《为“阅读”正名》,《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年1―2期。

篇8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促进;学生;品德养成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有让世界人民艳羡的历史文化与文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早已经跨越了国界局限,跨越了时间局限。可是,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快速发展的社会生活,外来文明的融合对于祖国未来一代成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于孩子们品德养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可以使学生身心“保本”、“逐源”的同时在“融合”中健康发展。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来谈谈经典诵读对于小学生品德养成的影响。

一、意义呈现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发展的“根”,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文明优势。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璀璨的文化瑰宝,里面蕴含着文化、思想、伦理、道德、亲情、社会责任等丰富的内涵,从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从中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在社会各个领域辛勤的探索和创造。这些经典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思想支撑,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保障。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先进文化育人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课题。以诵读文化经典为载体,以德育为目的,加厚少年儿童文化底蕴、道德修养是提高全民族道德水平与文化修养的基础性工程。因此,我们要倡导诵读经典,在和经典的对话中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策略分享

1.充分利用传统文明素材影响学生

国学中内容丰富,其中很多内容即使是到了时展的今天依旧如“陈酿”般醉人。应用这些素材内容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其作用无疑是不容小觑的。如:孝敬父母、学习礼让:以前有好东西想不起父母,就是自己吃。现在能先把好吃的让给老人,不独占了。以前只知道让父母照顾自己,现在在父母生病时能主动问候,并送水送药。因为他们知道“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不比物质比进步:原来喜欢和小朋友比漂亮衣服、鞋子,现在他们明白该比什么,因为《弟子规》说:“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物品用后放原处:以前经常让父母替自己收拾用具,或者物品乱丢乱放,现在不用了。学习专注有定力:以前读书东张西望,现在知道要“心眼口、信皆要。”团结友爱不告状;孩子们有个特点就是诿过他人爱告状,甚至有的孩子还模仿别人的不良行为。到了大班学了《弟子规》,他们在行为上明显自律了很多,而且他们还知道劝解别人的不良行为,帮助别人改正错误。因为“扬人恶,即是恶。”“过不规,道两亏”呀。

2.让学生学会品味与感悟

通过经典诵读,我们最大的印象就是其内容的言简意赅,字字千金。而对于“坐不住”的小学生来说,通过诵读经典让他们“坐住”了。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品味与感悟,而其品德水平也同时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可见诵读国学锻炼了孩子的静功。孩子们都爱动、坐不住,是很让父母头痛的事,但是诵读经典之后,当成人要求孩子静下来,或者是他们看书的时候,他们都能安静很长时间。每天的诵读,让孩子不那么浮躁了,能踏实下来做事,注意力保持时间也比较长。

3.营造文化氛围润化品德教育

小学生同样具有能力,他们对于外界环境有着属于自身年龄段的独特的感悟能力。为了使经典诵读收到实效,使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育人环境入手,在校园中营造了诵读活动阵地,建设“经典诵读、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的文化长廊”。我们在校园中建设了几十个专版,精选了古今在我国经典名句、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方面具有重大贡献、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以文字、画面、人物等形式形象地展现于长廊,可谓“上下五千年,浓缩校园中”,让学生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受到润物无声的经典文化熏陶,感受到这校园文化长廊中负载着的五千年华夏优秀文化的精髓。

4.让学生学会批判

知识的获得过程,能力的提升过程,品德的养成过程,离不开受教育者对于各种资源的思考与批判。通过我们诵读经典的尝试,孩子们受益良多,家长也收获很多,班里的老师也从经典中学到了很多教育理念。但是,即使是经过历史的荡涤和考验,经典中仍有一些不符合时展的内容,作为老师,要教会孩子批判地继承先贤的著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好的东西为我所用,这才是科学的继承方法。

5.多种形式进行“诵读”深化品德教育

篇9

【关键词】经典美文;阅读;人生;经典

【中图分类号】C633 【文献标识码】A

文学长河中能给人多方面的教益和美的享受且具有持久价值的文化成果。学生阅读经典美文,可以看作是一种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因为美文是用来熏陶读者情操的;因为美文总是蕴含一定的合理性,符合“美”的规律。学会用一双慧眼,看出其中的闪光点,悟出“文道”,这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当下,经典美文的人文价值受到了空前的垂青,经典美文阅读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和青睐。师生共同阅读经典美文,可以在诗意的境界中寻幽探胜,共享审美的愉悦。可以说阅读经典美文多多益善,百利而无一害。但怎样阅读才能充分发挥经典美文的人文价值呢?笔者认为,经典美文阅读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对“经典”其实没有什么概念,既然如此,教师就应该尝试着稍微放弃一点所谓的精英意识。在选择经典美文的时候,首先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感悟经典美文的价值。《荷花淀》是中学语文教材中较好地体现了真善美的美文。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品读课文中夫妻夜谈的一段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情景加以比较。结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经过充分讨论,学生教好地感受了美文家国之爱下的夫妻之情,从而使他们对根据地军民的思想感情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经典美文反映美的方式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任何一种艺术化的美的创造,都应该植根于生活的真实。

新课标认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学经典美文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鉴赏,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情感达成的过程。教学经典美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重新打量和想象,打开洞察他人的基本生存现状的审美门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思自己所处的现实、过去和未来的精神思路,从而使其在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激发起创造美的欲望。

二、要着眼于授之以渔

欣赏经典美文,就是要让学生受到民族经典的熏陶,打下民族文化精神的底子。在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经典美文的价值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熏陶出来的。让学生多诵读,多体会,多感悟。教学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换句话说,学生只有在诵读中,才能够与美文真正展开对话、交流,才能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切实感受到经典美文的魅力,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这个过程是含英咀华的过程,也是把经典美文的语言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学习经典美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生受用不尽。

三、要有宁静的心态,细细品味

在传媒时代,当林林总总的小报在我们面前漫天飞舞时,当电视屏幕上爱恨情仇交织的时候,当互联网用户每年以几何级比例激增的时候,要想和经典美文交流,的确需要宁静的心态。喧嚣与浮躁,永远不能搭建沟通的桥梁,永远不能走进心灵的圣地。经典美文中的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受,方能“心有灵犀一点通”。余秋雨说,解读经典必须用自己的生命线索来续接,而细若游丝的生命线索是要小心翼翼地整理和维护的。在教学的时候,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走进经典美文的时候,作家的风格、趣味、观念、思想等,才会融入他们的血液,使他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丰盈,使他们的思想变得广博而精锐,使他们的文笔变得摇曳多姿。

四、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读”

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很难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的。那么如何营造呢?首先应为学生提供阅读的物质资源。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不仅是供应图书、资源的地方,也是学校的文化中心。笔者配合学校,为学生提供借书或阅览的机会。除正常的每周一次对学生开放之外,还争取节假日、周末向学生开放,保证学生阅读的物质基础和阅读时间。同时,笔者还采用学生捐赠一部分优秀美文书刊、班费订阅一部分优秀美文书刊等方法开设图书角和阅览角。为学生补充充足阅读资源,给学生以源头活水。另外,笔者还配合教学,印发相关的课外美文阅读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之源,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再者,作者依托现代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阅读经典美文的资源。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立体、美观、视野广阔的审美环境。通过多媒体找到学生喜欢的,图文并茂、以动带静的经典美文阅读内容,让学生阅读欣赏,丰富他们的阅读内容。只有这样,我们的经典美文阅读教学才会有落脚的根基。

只有创造条件,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真正潜下心来读,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终身受益。

经典美文,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那些坦诚的语句,无畏的呐喊,对人类精神的思考,唤醒了人们曾经的期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让人们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让经典美文,成为学生人生路上亮丽的奇葩。

参考文献

[1] 余党绪.阅读经典涵养人文[J],上海.语文学习,2005(6)

[2] 聂伟.发掘经典的“今点”意义[J],上海.语文学习,2005(6)

篇10

1 经典文学的现代价值

经典文学的价值是历久弥坚的。一个真正崇高的作品一定是一个可以经受住时间考验的着作。读者可以在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伟大与高妙,领悟其写作时的心境。经典文学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传承,是一个价值的传承。纵观古今,我们可以发现,经典文学的精神价值往往会超越时空,贯穿与历史长河中,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社会的不断进步。经典文学在社会经济发达的社会中,会以真善美来启迪人们的心灵,对社会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对人的本质进行剖析,不断对美进行孜孜不倦的追求,这就是经典文学的精神价值,也是文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动力。

经典文学不单是描写人与社会为对象,主要还是以影响人、教育人为目的。经典文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教育人、美化人、影响人,引导人们去发现生活,改造生活,提高自己,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总之,文学艺术的精神性价值应当是服务人的。经典文学的价值还在与可以提高读者的审美判断与进行美的培育。

2 经典文学阅读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与思维能力的作用

“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就是它的精神发育史。”不管人们从事的行业是什么,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感悟,经典文学可以提高人的审美素养,教会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用更加丰富的内心来感悟世界、理解世界。经典文学还可以提高个人表达、沟通能力培养更加敏捷的思维能力,因此,经典文学对人们的审美鉴赏与思维方式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1 经典文学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

经典文学是人类成百上千年来积累的精神作品,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获得审美的意识,不断陶冶人们的心灵,情感得到升华,从而实现审美方面的超越。审美是人们的精神活动,它可以使人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得到很大提升。经典文学的阅读可以使人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拥有高尚的情操。以此同时,经典文学作品里还蕴含着各种各样美的事物,如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使人们在艺术的审美愉悦中获得启迪,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2.2 经典文学可以培养人们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经典文学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过程,对作品的阅读,一般要融入读者的情感与精神,每个人的阅读都是再创造的过程,也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感受。人们要从经典文学作品中读出时代的新意,从经典着作中汲取营养。因此,要积极鼓励人们广泛阅读,鼓励人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经典文学中所体现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要重视读者的再创造过程,从而引领人们自我提升,自我塑造,使读者在经典文学中不仅能体会到文学作品自身的美,理解文学作品写作中体现的创造性思维,还要以此来提升作者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等。

3 经典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美学教育作用

经典文学样式多种多样,包罗万象。作品里不仅有对人与社会的描写,也包含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讴歌,还包含对于真善美的描写。通过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使人们丰富自己的知识,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鉴别欣赏审美能力,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对于人类真善美有充分的认识。除此之外,经典文学作品中还描写了很多感人的故事,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可以使人们的情感更加丰富,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无论从身心还是精神都受到极大的震撼。

美育指的是一种关于审美的教育。对于大众来说,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以自身的审美特性打动人们,使人们的精神层面得到极大享受,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通过文学名着的美育教育,使人们的个人情感不断得到深化,从而大大提升他们审美体验的有效性。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教育人们正确地认识美,感受美,提升审美情趣。这些都是经典文学区别于一般文学作品与文学垃圾的独特之处。

经典文学的审美教育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美,在阅读过程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与自然风光。与此同时,这些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也体现出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人们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深刻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也会受到莫大的启发,进而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提高自我的审美情趣,以提高自我的赏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