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范文

时间:2023-04-02 21:2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雨小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雨小说

篇1

1、等就等,十年百年千年,只要你……还记得回来。活了几千年,关了几千年,一边关一边等,却忘了要等什么。

2、爱她的人为她而死,害她的人也为她而死,她竟连能恨的人也没有了!有谁体会过那样的绝望?不是爱而不得,恨不能报,而是爱无可爱,恨无可恨。

3、她与东华,应的是那句佛语,说不得,说多是错,多说是劫。

4、黑狐狸,无论我在哪,我都会看着你!这一生,我都念着你,都看着你。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重生之权少的特工萌妻》。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岚皇。主要讲了豪门巨变,万众瞩目的凤家,一夜间家破人亡,辉煌散尽。海枯石烂的誓言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他失踪,她失忆,从此两人天涯陌路。七年后叶寒,手握A国军政大权,冷酷无情,腹黑狠辣,一个谜一般的男人,气势威震八方,冷傲睥睨,操控着一场极端的复仇阴谋,他誓要为曾经的家破人亡讨回公道。 陌紫苏,东南帝国“火星特工局”的神秘一号,从未现身却在皇室大名鼎鼎,一个风一样的女子,淡然随性,袅娜多姿,带着拽酷屌炸天的天才儿子,肆意人生。 再次相遇,陌紫苏受王嘱托,奉命接待叶寒。却不小心打碎了他最珍爱的水晶相框,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会雷霆大怒,把她丢出捷豹大卡的时候。 那甚是冷血的男人,却用众人都未见过的温柔对她说:“小心别伤到了手!” 尽管她缺失了三年的记忆,忘记了他,但他相信,他们的爱情还可以重新来过。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彼得・梅尔 《一只狗的生活意见》 寓言语境 讽刺 反思

彼得・梅尔(Peter Mayle,1939年――至今),英籍著名作家,擅长于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创作活动,其代表作品有《从哪里来?》、《婴儿驯服》、《普罗旺斯的一年》等。在彼得・梅尔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运用其自成一派的文学语言对作品中的内容进行叙述,其中不乏幽默诙谐的文学语言,这使其文学作品具有了欢乐愉悦的文学气质。然而,愉悦轻松的文学气质并没有妨碍作者彼得・梅尔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于现实世界的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观点、看法。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义》是彼得・梅尔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中彼得・梅尔灵活的运用其特有的、具有清新愉悦特点的文学语言,在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中以一只狗“仔仔”作为整部作品的主人公,并以仔仔的视角作为作品中第一人称视角,对仔仔的生活经历进行了生动诙谐的描述,借此来影射人类现实社会。因此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义》中呈现出极为明显的寓言语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一、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中的寓言语境

在文学艺术的领域中,“语境”经常被划分为外部语境和语言本身营造的氛围,即作品中对于外部环境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中自有的语言氛围和文学气质。以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为实例,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彼得・梅尔分别从外部语境和作品中的语言氛围和文学气质两方面构建寓言语境。例如,在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中,作者彼得・梅尔以一只狗“仔仔”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并且以其视角作为第一人称视角对作品中的外部环境进行描述,比如在小说的开篇作者以仔仔的口吻对整部小说的中心内容进行概括,“在这本回忆录当中,我想详尽地描述自己的生活历程:从出生以至于今天的功成名就、经历无数的挣扎与沧桑、在荒野流浪的日子,被人类追赶、巧遇贵人、生命总的里程碑和转折点等可歌可泣的遭遇。”又例如, 在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义》中,作者彼得・梅尔巧妙的运用了其各成一派的轻松诙谐的文学语言,在小说作品中构建了欢乐愉快的文学气质和作品氛围,比如,在小说中,作者彼得・梅尔对于仔仔拟人化的描写,时不时对于动物世界和人类世界进行调侃,以此来通过仔仔的叙述来阐述作者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的看法,“村里的店家对吾等狗族怀有某种偏见。你看,小孩子翻天覆地,大人就不会拿着可怕的武器对付他们。你知道了吧。所谓的规则视对象而有不同。”由此可见,作者彼得・梅尔在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中,将一只拟人化的狗“仔仔”最为整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并以仔仔的视角作为第一视角,用假托的故事和拟人的手法对现实世界进行叙述,充分体现了小说作品中寓言语境的文学艺术特征。

二、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中的讽刺与反思

寓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题材,常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和教训。因此,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中,作者在文学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寓言语境的同时,还通过作品中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和诙谐幽默的文学语言对现实世界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和讽刺。例如,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以狗(仔仔)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和第一视角,并通过“仔仔”的生活经历来影射人类社会现状和存在的尖锐、敏感的问题,这样的表达方式本身就是一种讽刺。又例如,在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中,小狗“仔仔”在讲述和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的同时,夹叙夹议,充分的对人类和动物世界的种种现象进行了对比,并在比较过程中对各类现象、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归纳,比如动物在出生时候总是有兄弟姐妹们陪伴的,而人类大多数是孤单单的;又比如同样的行为,人类对于自身的要求标准很低,却极为苛刻的对待其他的动物,小孩子可以翻天覆地的玩耍,但是小狗或者其他的动物表现出类似的行为却只能遭到人类的殴打和驱赶等等。由此可见,在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中,作者彼得・梅尔在对 “仔仔”的人生际遇进行讲述的同时,深刻的反映了人类现实世界真实存在的各种社会现象,并希望幽默诙谐的语言在博得读者一笑之时可以引起读者的深刻反思,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中人类与动物、人类与人类之间的各种关系,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在处理生命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做到“三思而后行”等。

综上所述,彼得・梅尔运用其特有的具有幽默诙谐特点的文学语言,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描绘和作品本身的氛围、文学风格、气质的构建,在小说《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中成功的建构了典型的寓言语境,并通过讲述主人公“仔仔”(一只狗)在生活中遇见的种种经历对人类现实世界进行反映和讽刺,从而引起读者的反思。由此可见,彼得・梅尔及其作品《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不但在文学艺术继承方面继承了传统意义上寓言文学中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和讽刺的写作目的,也在文学艺术创新方面,通过幽默轻松的语言风格对寓言文学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和发展。可以说,彼得・梅尔为英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文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启示。

参考资料:

[1]彼得・梅尔.一只狗的生活意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篇4

lD WE.skY

个人荣誉 2005年AcoN5中国世界总决赛

冠军,2005年WCG新加坡世界总决赛冠军。

2006年WCG中国区总决赛冠军;2006年中国

第一届PGL魔兽天王职业联赛冠军;2007年中

国第二期工程届PGL魔兽天王职业联赛冠军。

华硕F8笔记本采用双核处理器,强劲的独立DX×10显卡加之广CD无亮点保证,最能符合李晓峰的严格要求。

李晓峰有中国魔兽第一人的美誉,自2005年代表中国首夺WCG魔兽争霸冠军后,在魔兽争霸的世界中屡创佳绩,其稳健又不失进攻性的“Sky流”,将魔兽争霸中人族的特点完美演绎,赢得了众多业余玩家乃至职业电竞选手的崇敬和拥戴。而忠实的Sky迷一定会发现,在李晓峰外出比赛期间,总会携带一台华硕笔记本电脑,而它与李晓峰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故事呢?

晓峰对电子竞技的热爱成就了他今天的传奇,这个出生在河南省汝州市的85年大男孩,尽管在童年没有接触过与电脑相关的东西,然而却有着和同龄人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1998年接触《星际争霸》后,李晓峰便一发不可收地迷上电脑游戏,而他作为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生涯也从这里开始起步。2004年,当李晓峰得知北京的一个俱乐部正在招聘职业电子竞技选手时,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离家漂流的道路。从此,为了争夺最高的荣誉,李晓峰奔走在世界各地,意大利蒙扎、韩国首尔、新加坡、法国,他用疯狂的练习、惊心动魄的比赛、畅快淋漓的狂欢来宣泄着自己对电子竞技执着的热爱。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李晓峰随身配备的笔记本成为出门远征最重要的随身物品,而华硕F8正是李晓峰的最佳伙伴。强大的硬件性能,奢华的工业外观和各种人性化设计,无论用于日常的练习,还是观看比赛的Replay,F8都能够满足这位魔兽大师的苛刻要求。

搭配合理

性能达最强

作为一个职业的电子竞技选手,李晓峰对游戏主机性能的要求十分严格,不但要有强大的硬件配置做基础,更要有持久稳定的效能。正如他所说:“现在电脑性能提升的速度非常快,我用华硕笔记本在旅行中进行日常训练,那种爽是以前从来就没有过的,这让我相信,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无止境的,与电脑技术紧密相关的电子竞技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前面的路还很长。”华硕F8笔记于英特尔第四代迅驰移动技术,搭配Core2 Duo T7700超强64位双核处理器,2.4GMHZ的高主频配合PM965芯片组,极大提升了产品的运算处理性能,而采用了强劲的DX10独立显卡Radeon HD2600XT使得华硕F8笔记本有着超凡的游戏性能:“每次华硕笔记本的硬件配置都能够给我带来惊喜。而这次的F8也不例外,我也衷心感谢华硕能一路伴我走过,成为我在游戏中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华硕F8镶嵌了一只13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让李晓峰随时都能与家人进行高品质视频聊天。

快速联网

沟通更顺畅

长年在外的训练和比赛,让李晓峰习惯于用网络与远在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进行沟通。每当想念起家乡,想起童年一起玩耍的伙伴,想起疼爱自己的父母,华硕F8就派上了用场!F8内建lnter4965AGN无线网卡,让李晓峰随时随地快速连接到互联网。而F8自带的集摄像、照相、监控功能等于一身的13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配合机器体内的高品质麦克风,使得李晓峰与亲人朋友的沟通十分顺畅自如:“休闲时,除了与远方的朋友进行视频聊天,我还经常用笔记本电脑更新Blog,在写下自己想法的同时也看看大家的留言和建议。华硕F8的无线网络功能非常优秀,速度快而且很稳定,这也让我在比赛之余的时间利用率非常高,节省下不少宝贵时间。”

手感颇佳的键盘,使李晓峰在写Blog时倍感舒适。

随身记录

娱乐亦轻松

“走过许多地方,见闻也很多,我喜欢用DV随时把有趣的事情和美丽的风景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再传输到电脑上欣赏,一些比较好的东西我也会发到网上与大家共同分享。”华硕F8笔记本采用了超大容量SATA高速硬盘,支持光雕技术的DV刻录光驱,以及包5个USB2.0接口、1394、VGA输出、Express Card、五合一读卡器、支持TV TUNER及Bluetooth2.0模块等在内的丰富接口,可同时连接多种数码设备,迅速实现数据流的交换,高效工作和忙里偷闲的娱乐都为李晓峰轻松挑起。华硕F8采用最新反转式花纹印刷工艺,使其表面更加平滑细腻,光泽四溢,并且大大增加了耐磨性与耐用性,无论是走南闯北,耐碰耐撞与资料保全的特性都是李晓峰选择F8为伙伴的重要原因。

篇5

论文关键词:奇幻风格;民族奇幻;国际奇幻

一、奇幻的本源

说到奇幻风格的“奇”,或可解释为“传奇”。那么,奇幻风格的小说就是“在幻想世界中发生的传奇故事”。奇幻的本源,可上溯到古代神话和传说。实际上,大部分奇幻风格的小说都脱不开古代神话的影子。黑暗之神降下灾祸,英雄挺身而出,解救世界,这种情节在奇幻风格小说中最为常见。在奇幻风格小说中,人物经常要面对魔法、巫术,甚至与神力对抗;同时,又往往面临着战争与和平、欲望与真情的痛苦选择。人物自身,多数懂得超凡的法术、战技,或是拥有罕见的神器法物;有些奇幻风格小说的主角根本不是人类,而是吸血鬼、半龙半人、精灵族等等。奇幻风格小说的这些设定,在令人物光华四射的同时,也把人物带到激烈的矛盾纠缠中,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悲剧中。可以说,奇幻风格小说中的主角,几乎都有着古典浪漫主义英雄气质。其实那些古代传说、史诗,实际上已是奇幻小说的雏形了。

二、奇幻风格的分类特点

说到奇幻风格,大致可分为西式和日式两类。西式奇幻根源最深,从《魔戒之王》上溯到亚瑟王与圆桌武士,再到希腊、北欧古代神话,处处都有西方文化的烙印。这种文化体系与中国差异甚大,许多地方几乎无法沟通。由于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观念隔阂,中国读者接受起来稍嫌费力。但是,说到对英雄的敬佩,对英雄主义的追求、赞赏,全世界都是共通的。西式奇幻,通常分为“主流奇幻类”(Hign Fantasy)和“剑与魔法类”(Sword & Sorcery)两种,前者比较注重文学性(如《魔戒之王》),后者则多偏重于冒险、战斗,更象是“动作片”。日式奇幻,实际上是西式奇幻和日本文化结合的产物,而日本文化中又有中国文化的血脉。因此,比起西式奇幻,日式奇幻更容易赢得中国读者的亲近。再加上精彩动漫的辅助推广,日式奇幻很容易就在中国闯开了一条路。日式奇幻,绝大部分是日本武士道精神、西式奇幻故事、中国谋略智慧的结合。文化根基较弱,但娱乐性强,人物塑造往往非常炫目。一些恐怖小说,以现代生活为背景,加入吸血鬼、狼人、鬼魂等元素,勉强可归入奇幻类,或归入奇幻小说与恐怖小说交界的边缘幻想类。所谓“历史架空”小说,通常是虚构出一个世界,或是一段历史,然后以此为基础创作传奇故事,其中魔法、巫术、神怪内容并不多,基本采用历史小说的手法来写,人物能力也通常不超过正常人的极限。这类小说算是奇幻风格小说与历史小说的交叉类别。

三、奇幻风格在将来的发展与预测

(一)奇幻风格在将来流行发展的五个理由

1、从内容品质上讲,文学小说的最动人之处就是它的丰富的想像力,而奇幻小说可以说是表达人类想像力最丰富的形式,甚至可谓是想像力的极至。

2、从门类品种上讲,目前国内引进出版的奇幻小说,几乎都是西方经典的奇幻小说作品,全球销量均超过数百万册,也上过《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3、从文化传统上讲,中国并不缺少奇幻文学的传统,中国人同样不缺少想像力,《山海经》中就有半人半兽的描写,许多的神话传奇比如“天仙配”也是充满了奇幻小说的魅力,只不过有时似乎断了这个线索或传统。

4、从时代背景上讲,奇幻文学的最本质的东西或者说灵魂的东西是超越现实世界的想像力,这与人类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天性是相一致的。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追求自由个性的时代,人们在解决了温饱的基本需求以后,对于精神产品的需求表现了多样性的选择。

5、从渠道上讲,奇幻小说在全世界走红,最大的功臣当是网络的作用,众多的网络游戏爱好者所热爱的网络游戏的背景,许多来自魅力无穷的奇幻小说,如我们所知道的《冰风谷》,就已经被游戏厂商改编成了网络游戏在流传。

(二)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对奇幻动画电影的影响

随着电脑科技的进步,未来电脑动画将向更逼真、更细腻的方向前进,必将对卡通及动画影片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电脑动画可以细分成两类,一种是利用传统手工来描绘图像,但着色、剪缉以及特殊效果等后续工作借助电脑来完成;另一类则是指完全利用电脑制造出3D立体影像效果。不过,目前所出现的动画影片,多数都是将这两种手法交叉运用,以求呈现出最佳效果。

电脑动画的出现及广泛运用,是动画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革命。首先电脑动画出现后,卡通及动画片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过去传统手绘动画要拍出一秒钟的画面,需要由12到18张图像连续构筑而成,非常麻烦;电脑动画出现后,只要一张图,就可以借助电脑的处理,将图像作出不同角度的变幻,呈现出多元化的效果。

电脑动画除了可以复制出多种的变化节省成本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过去用过的人物、背景资料可以全部回收、再利用。如果制作单位要推出的《埃及王子2》,制作单位就是把第一集的档案重新拿出来,加进新的想法后稍作变化,节省了许多制作成本。

随着电脑科技的进步,电脑动画的领域越来越宽。除了电影中角色的表情可以更加千变万化外,还可以将人物细画,更见逼真和编导们的匠心独具。因此,利用电脑动画技术拍摄的个人风格电影会越来越多,导演有更多可想像与发挥的空间。

不过即使电脑动画前景看好,但是传统动画也仍有其生存之道。动画界人士说,传统动画片所擅长的艺术性、柔美、变化多端的线条是电脑动画所欠缺的。以后的趋势应该是两者的互相结合,这样才能把奇幻风格的动画片不断推向新的境界。

(三)民族奇幻与国际奇幻关系的预测

在网上对一些中小学进行的随机调查中,当问及学生看过和知道的奇幻类作品有哪些时,学生们的回答是《哈里·波特》和《魔戒》,然后,有人想出还有《龙族》……学生们的回答纷杂而凌乱,但有一点却惊人地一致:这其中没有一部是属于中国自己创作的奇幻作品。

这次调查显然是不全面的,偏颇的,但这却足够反映我们的问题:我们国产的奇幻作品有几部像《哈里·波特》和《魔戒》甚至《龙族》那样影响广泛?我们的奇幻作品到哪里去了? 转贴于

一位叫五月的先生也在《金陵晚报》上感慨地撰文:“一本儿童读物,首印500万册依然供不应求的事实,使其成为书界有史以来的一个奇迹,也使其它畅销书在一夜之间黯然失色。当人们惊喜地发现《哈里·波特》使西方那些沉溺在电视、电脑面前的学生们重新喜欢上了看书的时候,我们不禁想追问,中国现代奇幻文学,何时能赢得如此众多的小读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奇幻文学也走出了过去的封闭状态,将国际交流作为存在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目前这种国际对话,还只是停留在国外优秀奇幻文学的翻译引进层面上。对于国内奇幻文学作品,我们出版部门的包装和宣传显然也做得不够,根本就没有过做《哈里·波特》这样的手笔。其实国内也有很好的奇幻作品,像广州作家班马先生的《绿人》,讲西南地区大森林发现微型智能生物人,送到广州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还牵扯到了环保和生态问题,既好看又有意义。

国内著名奇幻文学作家葛冰用“三多”来形容当前我国奇幻文学的创作形势:出版社多,作家多,作品多。但他同时指出,“多多”并非“益善”,质量与数量的严重失衡导致庞大基数下精品寥寥,让人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很少。

《哈里·波特》一书责编王瑞琴一针见血地说:“中国奇幻文学在想象力方面比较不尽人意。原因种种,我认为跟我们的作家下的工夫不够有关系。如果他们也像罗琳那样下工夫,我相信也能写出震撼文坛的作品。因为我们有些作家并不缺少想象力和幽默感。另外,我们的出版社也应该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支持。人民文学出版社下一步就准备这样做。”

在西方奇幻大举进军国内的现况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魔戒》一书在国内的推广过程中,出版社打上了这样一句用来招徕“生意”的口号——“被称为西方的《西游记》”。《西游记》被作为了参照对象,这说明了我们奇幻传统的幽深。

也许从这一点上,我们目前的奇幻创作完全应该有充足的自信重新振作。

其实,我们还有另一种自信的理由:我们的作品与国内读者没有文化的障碍。不管是《哈里·波特》还是《魔戒》,显然它们遵循的还是西方的传统,有很多神话和传说的背景并不为一般读者熟悉,就像我们的女娲造人,就像我们的精卫填海,就像我们的尧舜传说,外国读者能有几个会较清晰地了解它们呢?

而这类民族神话和传说却往往都充当了奇幻文学的无须太多解释的写作大背景。

其实,在1941年,我国便推出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制作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奇幻动画片,都在国际电影节大放光彩,令世界瞩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诞生于1959年的中国水墨动画,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曾让世界为之惊叹,被奉为国宝。日本动画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因为40年前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首次在日本上演之后,他深深被其中“手持如意金箍棒、一个斤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形象所折服,才放弃医生职业而拿起画笔的,从而诞生出轰动日本、风靡中国的日本优秀动画片《铁臂阿童木》。

现在,国际奇幻动画特别是日本、美国的卡通片泛滥中国市场,我们的动画片却难以走出国门。日本奇幻风格的动画电影《最游记》,题材是以中国的传统题材《西游记》作为蓝本,创作人才是中国的人才,在中国制作,还卖给中国儿童观看,却让日本动漫商赚了个钵满盆盈,可见中国并不缺乏发展原创奇幻动漫的文化资源。

篇6

论文关键词:先锋小说,形式主义,马原,格非

 

先锋小说亦称“新小说派”,指的是1985年前后崛起的一种特定的文学思潮与创作形式。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格非、苏童、余华等,他们深受到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认为形式即是内容,强调形式对内容的决定作用。他们迈着形式主义的步伐,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学创作,作品中的语言肆意嬉戏,结构如同迷宫,叙述随意而不连贯,认为文学本体的意义只在于文本的生成过程和阅读过程,并不在于所谓的认识意义。最早的时候人们对先锋小说的关注是因为它注重叙事,先锋小说家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并非故事的“内容”。本文将通过具体作品对马原的叙事圈套和格非的叙事迷宫的分析,粗略的探讨先锋文学作品是如何体现形式即内容的。

一、马原的叙事圈套

马原是叙事革命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怎么写”比“写什么”更为重要,他把“怎么写”推向了极端。他认为传统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叙述故事的方式。他创作的《拉萨河的女神》中,把几个没有什么因果联系的故事拼凑到一起,并不在意故事的内容,关注的是如何去叙述这一故事。在他的《冈底斯的诱惑》、《虚构》等小说中,曾经写过,“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文学艺术论文,我写小说”,通过元叙事打破了小说所表现出的假定真实性之后,又进一步把现实和虚幻混为一体,让读者茫然失措、云里雾里。

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叙述方式,就是打碎以后进行的重新组合,即是打碎以后造成时空交错的效果让读者落入他的叙事圈套。他开篇就直白的写到“信不信由你,打猎的故事本来就不能强要人相信的。”说明了他丝毫不在意文本的真实性,这对他来说是可有可无的,跟现实主义文学要求艺术的真实性截然相反。自此,马原为他的叙述拉开了序幕,并在这一过程不断的瓦解作品的真实性和意义。《冈底斯的诱惑》给人的感觉的“看不懂”,因为它没有故事情节上一点都不连贯,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它的随意性特别强,现在的时间和过去的时间随意颠倒、把没有因果联系的几个故事拼在一起。其中叙述了作家自己的故事、猎人穷布捕猎野熊的故事、姚亮和陆高去看天葬的故事、藏民顿珠、顿月这两兄弟的故事,它把一个个不相干的故事拼凑在一个结构框架中,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品产生了很强的距离感,造成了陌生化的阅读效果。可以说,马原并不注重在故事情节上的叙述,他说追求的是怎样去叙述故事情节,注重的是在形式上的超越。

《虚构》是马原的又一部代表作品,它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人到西藏去,误入了一个村子,而这个村子竟然是麻风病村子,在他经历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人与事后,又出了村子。但是在小说的结尾讲到,“我”是五月三号进村的,明明已经在村子里过了好几天,可是外面却还是五月四号,这一结局说明了整个小说都是虚构的,一切都是马原的想象,不存在任何的真实性。而在小说的一开头,就写到“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我写小说。我喜欢天马行空,我的故事多多少少都有那么一点耸人听闻。”他用叙述故事的人的身份直接进入了小说,让读者认为这一切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统的小说中作者一般都是特别注意隐藏自己,马原却不然,他的小说非常注重引入自我、强调自我。在《虚构》中,他有着两种身份,一是被故事中被叙述的人物,一是正在叙述故事的作者。明明是自己在写一部虚构的作品,但他又极想让作者相信他进入了作品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文学艺术论文,使得读者在云里雾里中掉进了他的叙事圈套。他讲究的是如何去叙事,如何让读者落入他的叙事圈套杂志网。在《虚构》中,马原说过,“我讲的只是那里的人,讲那里的环境,讲那个环境里可能有的故事。”可见他并不注重小说的内容是什么样子的,而是怎样去叙述小说的内容。

二、格非的迷宫叙事

格非是先锋小说群体中的一个重要作家,他的小说深受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形式主义”的特色。迷宫是博尔赫斯对世界存在的一种认识,是他的小说的母题之一,也是他作品中的独特想象。格非同博尔赫斯一样,他的小说中有一个个的迷宫,从而使他讲的每个故事都扑朔迷离。他的小说经过形式主义的改装,凸显了语言技巧和叙事智慧。格非的小说就是以故事体出现的“反故事”,他通过讲故事实行“反故事”的技术操作,来解构小说的“在场”,从而体现了他的故事迷宫里的神秘主义倾向。

在他的《褐色鸟群》中,采用的是两个故事的嵌套,一个故事是“我”认识多年的女人棋来“水边”看“我”,第二个故事是“我”跟棋讲述了自己和另外一个女人的故事。但第二个故事说得扑朔迷离,“我”对那个女人的雪夜追踪开始的时候挺真实的,但在若干年以后,“我”再次与那个女人相逢,但她说“我从十岁起就没有去过城里”,说明整个叙述都是虚构的。而在小说的最后,棋又一次来到“水边”的时候,却又显示出与“我”并不曾认识。作者又一次否定了整个小说的真实性,说明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都不是真实的。像迷宫一样嵌套的结构,这其实是一个本源性缺失的故事,它的出发点是为了证实“在场”,但它最后什么都没有证实,所谓的“在场”者根本就“不在”。格非从文学的虚构性出发,不断的用一个被语言所描述的事实去否定另一个同样是语言所描述出来的事实,让作品中的事实相互否定,从而使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努力去突破叙述在文中的支配地位,忽略内容的作用,使得一切都成为一种虚构、一种叙述,成为永远处于在场和不在场之间的滑动。内容并不重要,所有的一切只是一场虚构,那么如何去叙述自然是高于一切的,

《青黄》也是这样的一部小说,让读者在叙述的迷宫中穿梭。整个小说讲的是探访“青黄”到底是什么。作者写了“我”对九姓渔户历史的调查,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个有争议的名词“青黄”的确切含义的寻找。在调查之前文学艺术论文,“青黄”便有三种解释,一是漂亮的名字;二是春夏之交季节的代称;三是一部记载九姓渔户生活的编年史。然而,通过“我”的调查,非但没有澄清“青黄”的歧义,而且让“青黄”的意义更加迷离了。作者在情节的发展中不断设置疑点,特别是在情节的交汇处留下空白。小说中留下了太多的悬念,比如收留张姓父女的那个老艄公端午节为什么会翻船?张姓男子到底有没有死,是不是还活着?李贵在麦村留宿的那个雨夜到底有没有出去?如果不是“梦游”,那他到底想遮掩什么?而李贵又是谁?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最终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让读者在作者的语言迷宫中茫然失措。格非的《青黄》是关于追踪“不在”的故事,而“我”在寻找“青黄”确切含义的过程中,却渐渐背离了主题,离“青黄”越走越远,叙事陷入了悖论,成为了一个永远不能进入、无法到达的彼岸。其实,小说《青黄》的意义已然超越了故事的本身,淡化小说的内容,在叙述的过程中把“形式即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先锋小说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它对后来的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它让小说几乎成了纯形式技巧的把玩,使得读者失去了阅读的兴趣,从而走向了没落。的确,文学需要有新的突破,但这并不是只在形式上去进行研究,去走形式的极端,应该是形式和内容的双重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余昌谷.当代小说家群体描述[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3]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流[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马原.马原中篇小说选[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5]格非.格非作品精选[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6]曾文蕊.限制视角下的先锋——从格非的《青黄》说起[J].云南教育(视界综合版).2007(04)

[7]张文.20世纪80年代探索小说产生的西方文学背景[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篇7

《孤独之旅》的读后感范文1   《孤独之旅》的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虽然,我们所处的环境不足以相提并论,但初三一样都是对前途感到恐惧和迷茫。可杜小康却是勇敢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那么,我没有理由要退缩,人要战胜自我才能使自己不断的成熟和坚强起来。这一刻,久久压在心头上的石头不见了,我亦释然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之旅,总有许多的不如意,重要的是看你如何对待。坦然地面对风雨,是我们该有的态度,如果我连努力都没有就选择放弃,又怎能实现梦想呢?

  以往回家之时,天都是灰蒙蒙的,今天,天色虽黯淡下来,可暮色很有层次地在天边显露出来。金色的薄纱与火红的绸缎交织成那遥不可及、转瞬即逝的绝美景致。夕阳挥尽自己一抹妖娆,淋漓尽致。

《孤独之旅》的读后感范文2   《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人教版教材编辑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虽是节选,但叙事简练,情节完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短篇小说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小说,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选编的课文有《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四篇。《孤独之旅》写少年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课文描绘了柔弱、幼稚、恋家的少年杜小康,历经牧鸭生活最初的孤独和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的一段生活历程。小说语言平实,通俗易懂,于平白中饱含真情。

  读后感: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姣姣者,哪一个没经历过挫折与苦难,哪一个没经历过风雨的洗礼?而且,在一次次的风雨后,他们开出的花不仅绚丽多彩,更是凝重美艳,香远益清。与杜小康相比,我们的学习条件、家庭条件都比他好,最少,我们不至于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长大,我们也不例外,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笑着面对一切。与荆棘相伴,阳光与风雨同在,希看与失看并存,我们不能否认。但我们能只看到、阳光、希看,而不看到荆棘、风雨、失看呢?能,我们一定能――只要我们有杜小康那样坚韧不拔的意念。

  碰到失败与挫折,勇敢地往面地面对吧。你会发现阳光就在风雨后。不被困苦所吓倒,以坚忍不拔的心态高挂前进的风帆,你必将――像杜小康一样到达成功的彼岸。

  坚韧不拔的心态能够帮你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能让你在困境中看到希看,在失败中瞥见成功,在风雨中看到彩虹。坚韧不拔态度最好的体现就是笑对生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失败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我们何不笑对生活呢?

  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布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希看我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孤独之旅》的读后感范文3

  我在暑假里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孤独之旅》它的作者叫曹文轩。这本书里有十多个故事,我最喜欢的故事叫《田螺》。

  从前有个大人叫何九,他问大家借了钱,说是买一条公用船,船买来了,可是,第二天,何九却说船丢了。大家都说是何九偷的,因为何九半年前从牢里出来。从此何九一直努力拾田螺,有一个叫六顺的小孩也和何九一起拾田螺,十几年后,何九老了,六顺拾田螺的钱给了何九,并说船是他拿走的。几天后一个新木船出现在河边,而何九却不知去向。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无论做错了什么事,都要勇于面对,要努力想办法,改正错误。如果不这样做,你就失去了别人的信任,这样的话你将一无所有。

篇8

关键词:生态批评 《弗兰肯斯坦》 自然 地方

美国学者劳伦斯・布伊尔(Lawrence Buell)的生态批评理论三部曲《环境的想象》《为濒危的世界写作》《环境批评的未来》在当代文学批评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布伊尔反思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笛卡尔―牛顿机械自然观,批判了将自然视为任凭人类测量、研究以及宰制的客观物的传统思维,主张突破主客分离的藩篱,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弘扬“以环境为取向的文学作品”(environmentally oriented work),将自然视为具有主体性的存在,与之展开平等的主体间流与对话,从而走出日渐凸显的生态与环境危机。同时,布伊尔提出了“地方”(place)和“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概念,就人类与自然的五个关联做出了深刻精彩的阐释与分析。本文拟从布伊尔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出发,考察英国18世纪小说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的成名之作《弗兰肯斯坦》中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依此揭示小说悲剧性的根源。

一、自然的声音

自然在《弗兰肯斯坦》中占据重要地位。玛丽・雪莱不惜笔墨,生动地描绘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雄奇挺拔的峰峦、葱郁茂密的森林,以及广袤肃穆的极地风光。小说人物无一不与自然发生紧密的联系。从严格意义上讲,将《弗兰肯斯坦》定义为具有鲜明环境意识和强烈地方感的文学作品,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绝不能忽略这部小说对环境的重视。自然被赋予一定的人格特征,其旋律与剧情的起伏相得益彰。

在小说中,维克多的悲剧具有现代性意味:无法正视自然的主体性,导致人与自然主体间性的缺失,最终自尝苦果。维克多代表的工具理性与伊丽莎白、克莱瓦尔等人代表的人文理性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角逐的张力一旦爆裂,势必引来山雨洪水。在伊丽莎白、克莱瓦尔等人眼中,自然拥有独立的人格特征,与人是融为一体的和谐存在,人与土地亲密无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不分彼此。“伊丽莎白总是徜徉在诗人笔下那些虚幻的景物之中,并醉心于我们瑞士住地周围那雄伟奇丽的风光。”①31“……是克莱瓦尔唤起了我心中美好的情感,重新教会了我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孩子们欢快的笑脸。” ①75而在维克多眼中,自然是可以测量、研究乃至于控制改造的客体。“等我的同伴带着心满意足的神情专心致志地观察事物的华美外表时,我却在探索事物的成因,并且乐此不疲。” ①31维克多的追求与行动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怪物的出现是工具理性走到极致的外在显现。

(一)暴风雨

暴风雨在小说中出现了至少六次,每一次都发生在主人公命运的转折点上。暴风雨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既暗示剧情即将发生变化,又象征工具理性所隐藏的可怕破坏力量。维克多初次接触自然科学的著作时,小说提到这次相遇是由于天气不佳的缘故;维克多十五岁经历过一场暴风雨,一株橡树在他面前被闪电击得粉碎,在随后的故事里,维克多依靠闪电的力量激活了怪物的生命,那场毁灭橡树的暴风雨于是成为打破维克多平静生活的不祥前奏;维克多成功制造怪物的时候,恰好有一场凄凉的雨;弟弟威廉被怪物谋害后,维克多在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之后,遭遇了怪物,并且开始聆听他不幸的往事;在小说末尾,伊丽莎白被怪物掐死,当时的天气同样是狂风大作,暴风倾盆。

(二)冰山极地

维克多与怪物相互拷问与生死角逐的舞台背景几乎都被设置为极地冰山。作为特殊的地貌与地理环境,冰山极地在《弗兰肯斯坦》中具有非凡意义,其内其外的世界迥然不同,一边是美梦难圆的纷争世界,另一边却是与世隔绝的寂静角落。在那里小说主要人物或回忆反思,或忏悔升华。极地,广袤、荒凉、肃穆、永恒,拥有独立的声音,是灵魂解脱尘世苦难的最佳场所。自然的外部景象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彼此烘托,互为表里,营造出悲怆凄凉的氛围。在小说开端,跟随沃顿的视线,读者便看到一幅荒无人烟、冰天雪地的极地景象;到了小说第十章,维克多终于和怪物狭路相逢,并且听到怪物讲述自己的遭遇,此时的自然环境相应地表现为白雪皑皑、雾气蒙蒙的高山峰顶;在小说结尾,维克多躺在沃顿的船舱溘然离世,怪物在宣称自己将用火焰自裁后,消失在茫茫大海中,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欧陆风光

《弗兰肯斯坦》中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有描绘欧陆风光。与暴风雨、极地冰川不同,欧陆风光展现大自然庄严优美的一面,不仅是故乡、家人带给维克多精神慰藉的外在体现,也是对人类企图干涉、改造自然的野心的否定。每当维克多遭遇不幸,自然都会适时出现,给予他精神上的安慰。“微风在我耳边喁喁低语,给我以心灵的慰藉;大自然像母亲一般安抚我,为我擦干眼泪。” ①108自然在展示秀丽旖旎的风光时,也不忘对人类提出警告。“我不再感到恐惧,也不再屈从于任何生存物,因为一切生物都无法与创造并统治大自然的上帝相抗衡;而在这里,大自然充分展示出它那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 ①107对于怪物而言,自然同样是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象征。“大自然迷人的景色使我精神振奋,往事已从我的记忆中消逝,眼前的一切恬静安然,而闪光的希冀和对欢乐的神往则将我的未来染成一片金色。” ①135

二、失落的地方感

在布伊尔的理论体系中,“地方”(place)和“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所谓“地方”(place),既指人类居住的外部空间,又指空间的内部构造。而所谓“地方感”(sense of place),则指地方自身所固有的特征,以及人们对一个地方的依附感。②136“‘地方’是主观、社会和物质维度高度灵活的组合,不可偏废其一。”③60地方不仅仅标志地理位置,也包含社会和心理意义。

无论是维克多,还是怪物,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失落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根源。他们不能在大地诗意地栖居。“……‘栖居’意味着一种归属感,一种人从属于大地、被大自然所接纳、与大地共存的感觉,其对立面是失去家园。”②204“家园并非人居住的地方,而是人栖居的所在。人的去向指向家园;直到抵达家园,人才能终止漂泊,安居下来。”④由于怪物对维克多正常生活的干扰,他终日惶惶,担心祸事临头,已经无法生活在审美愉悦之中。维克多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对科学伦理的挑战,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幸,因此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生存。维克多与怪物,一个在空间上和心理上不断地与地方相疏远,另一个则费尽心血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布伊尔提出的人与地方的五个关联在《弗兰肯斯坦》中或者不断被解构,或者永远无法实现。

“同心圆”的维度。“具体说来,当人从一个中心点出发时,他要经过一组同心圆的区域,人越外向走,这些区域与人的亲密程度就会变得越弱。”②144从故乡日内瓦,到德国因戈尔施塔特大学,到英法两国,再到鞑靼和俄罗斯,最后到极地,维克多从来没有停止移动的脚步,经历了不断从同心圆中心向边缘滑动的过程。“我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活,只要我活着,这种流浪生活就不会结束。” ①249而与之相对应,怪物起先待在丛林中,而后接触到人类,与德拉西一家亲近,最终向维克多寻求伴侣以营造自己的家。他渴望向同心圆中心不断靠拢,却一次次遭遇挫败。“这些人温文尔雅的举止言谈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渴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可我又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前天夜里我被那些蛮横无理的村民们毒打一顿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①128

呈群岛式分散的维度。“布伊尔认为,在许多地点呈群岛式分散的这个图景中,各个部分之间可能距离相当遥远。” ①146无论是维克多还是怪物,都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他们在小说中不断漂泊流浪。维克多的地方图景不仅仅局限于故乡日内瓦,还有母校因戈尔施塔特大学,以及与克莱瓦尔共同游历的异国他乡。怪物的地方图景则散布为实验室、德国丛林、德拉西一家的村庄、日内瓦以及极地。

分散而不稳定的维度。“地方本身并非恒定的、独立的实体,而是持续地由内在和外在的力量所塑造。地方拥有历史;地方不仅仅是名词,也是动词,运动中的动词;而且这动作总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者出于或者不出于我们的原因。”③67维克多早年对科学的痴迷以及后来怪物的复仇行动实际上是对其地方感的剥夺,维克多的个人认同之网不断被拆解,随着亲友的陆续亡故,无论是故乡日内瓦,还是母校因戈尔施塔特大学,抑或英法极地等异国他乡,对于维克多而言都失去了温度和意义。“然而,我对大自然的魅力视而不见,对周围景致无动于衷;出于同样的心情,我把远方阔别已久的亲朋好友也忘得一干二净。” ①55即使是亲友在世的时候,维克多也饱尝心理隔阂造成的苦恼。出于种种考量,他无法将制造怪物的事实公之于众,即使说出来,也被视为痴言妄语,在精神上陷入了孤立的处境。由于长相丑陋,怪物构建地方图景网络的尝试总是无果而终,只要有人烟的地方,他就会遭到唾弃与殴打,甚至连寄托极大希望与幻想的德拉西一家都对怪物冷眼相对,怪物的生存图景是动荡的、不稳的。“如此说来,我岂不是一个魔鬼、一个人世间大煞风景的丑类?一个谁见了都逃之夭夭,谁都否认与之有任何关系的怪物!” ①141

地方记忆的堆积。“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有过重大意义的所有地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聚集在一起,如同树的年轮一样。”③69母亲、弟弟威廉、女仆贾斯婷、好友克莱瓦尔、爱妻伊丽莎白以及父亲的死亡将维克多与地方的联系彻底切断,再也无人能够与维克多分享共同成长的记忆、最为隐秘的情感交流以及精神上的彼此慰藉。记忆的花朵在维克多土生土长的地方遭到了摧残破坏,故乡在心理层面上变得荒芜凄凉,毫无意义,只剩下了维克多对怪物的仇恨。“我发现我与我的同类之间横亘着一道无可逾越的障碍,这是一道以威廉和贾斯婷的鲜血凝成的障碍。” ①192而怪物作为反常的存在,在短短四年之间就从懵懂无知的婴幼儿状态成长为复杂老练的社会人,承受着既没有父母关爱,也缺乏妻子友人关心的凄凉处境,从德拉西一家获取的有限的地方记忆也最终证明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

人与虚构地方的联系。“……人并不一定要亲自体验实际的地方,才能受其影响或者产生对它的重视……”②150维克多对科学的探索与野心遭到冷酷现实的无情打击,理性主义的殿堂并非总是阳光普照、神圣无比,而是充满了不测与凶险,这与维克多的初衷大相径庭。“多少年来,美丽的梦幻一直伴我酣睡,给我精神上的慰藉;而如今,我一进入梦乡便如同下了地狱,变化如此之快,真是一落千丈!” ①60他警告沃顿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可能迷路,甚至遇到危险,这表明维克多已经失去了对虚构地方的精神联系。怪物渴望融入人类社会,寻求认同自己的伴侣,找到安身立命的家园。他对虚幻地方的想象和向往深深内化于自己的脑海。当现实来临,虚幻的家园被撞击得粉碎,怪物便只有临风嗟叹了。“然而,我的亲朋好友在哪里呢?初来人世时,我没有父亲的留神照看,也没有母亲的微笑和为我祝福……没听谁说过与我有什么往来。我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又一次摆在我的面前,而我无法回答,只能唉声叹气。” ①142-143

注释

①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M].刘新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② 方丽.环境的想象:劳伦斯・布伊尔生态批评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③ Buell,Lawrence.Writing for an Endangered World:Literature,Cultur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US. and Beyond[M].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

④ Bate,Jonathan.The Song of the Earth[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274.

参考文献

[1] Bate,Jonathan.Romantic Ecology:Wordsworth and the Environmental Tradition[M].London:Routledge,1991.

[2] Bate,Jonathan.The Song of the Earth[M].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3] Buell,Lawrence.The Environmental Imagination:Thoreau,Nature Writing,an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M].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5.

[4] Buell,Lawrence.Writing for an Endangered World:Literature,Cultur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US. and Beyond[M].Cambridge: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

[5] Buell,Lawrence.The Future of Environmental Criticism:Environmental Crisis and Literary Imagination[M].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2005.

[6] Shelley,Mary.Frankenstein[M].New York:Hungry Minds,INC.,2001.

[7] 查伦・斯普瑞特奈克.真实之复兴[M].张妮妮,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8] 方丽.环境的想象:劳伦斯・布伊尔生态批评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9]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语要[M].郜元宝,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篇9

1、庆余年有第二部,一共有三部。

2、《庆余年》是首发于起点中文网的一部架空历史小说,作者是猫腻,小说讲述了叫范闲的年轻人的成长路程,庆国几十年起伏的画卷慢慢地呈现出来。几十年的历程里,我们看到的是三代风云人物的起起落落、轮转更替。两条线索,范闲的成长、叶轻眉的一生贯穿着整个小说,一明一暗,把几十年的庆国风雨尽揽其中。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1、庆国是不属于任何一个朝代,《庆余年》是一本架空历史小说,意思就是说没有真实的历史背景。

2、《庆余年》是首发于起点中文网的一部架空历史小说,作者是猫腻,小说讲述了叫范闲的年轻人的成长路程,庆国几十年起伏的画卷慢慢地呈现出来。几十年的历程里,我们看到的是三代风云人物的起起落落、轮转更替。两条线索,范闲的成长、叶轻眉的一生贯穿着整个小说,一明一暗,把几十年的庆国风雨尽揽其中。

3、2017年7月12日,《2017猫片 胡润原创文学IP价值榜》,《庆余年》位列76位。《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2019年11月26日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开播。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