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读书心得范文
时间:2023-03-30 09:1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西游记的读书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西游记这本书大家肯定都特别熟悉,我对它也特别喜爱,虽然已经读了不止一次,但我仍然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当我再一次从书架上取出西游记时,我又被文中那曲折迭起的情节和生动丰满的人物所吸引了。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1西游记是讲述齐天大圣孙悟空不平凡的出生,与其在花果山,水帘洞的生活,后来,与师父唐三藏,师兄弟猪八戒,沙悟净展开前往西天取经的艰辛旅途.
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是第二回-三星洞访仙学道,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小章节,但孙悟空与菩提祖师之间的暗语互动却令我印象深刻,也佩服行者的聪明伶俐,竟能知晓祖师给他的暗号, 并且学会了七十二便等通天本领.还有第二十三回-「唐僧八戒饮水怀胎,哇!只是喝了河水,竟然就怀孕了,不论男女都会生呀!八戒的一句话「我的妈呀!这孩子从哪里出来呀!堪称一绝,令我不禁捧腹大笑.幸好,后来悟空和悟净两人到了解阳山,和如意真仙大打一战后,取得泉水,才消除了胎气.西游记,真不愧是中国四大名著之ㄧ,真的非常好看.每一个章节都有许多不同的惊险冒险,让人不由自主的一页一页看下去.虽然大家都认为悟空法力高强,是最厉害的,但我却有点不以为然.他法力高强是无庸置疑的,但我认为西天取经的旅途之所以会如此有惊无险的顺利,而非悟空一人的功劳.不管怎麼说,西游记真的很好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2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
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3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4《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孙悟空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我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了这本图书,受益非浅。
我知道的不仅仅是那几个汉字,而是它的作者吴承恩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真正含义。
一、要有团队精神。我们如果具备这种精神,肯定是战无不胜。因为我们的团队现在成绩落后别的团队,但我们不相互埋怨指责而是相互鼓励相互加油。《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找铁扇公主借扇子,孙悟空第一次借到的是假扇子,回来灭火没想到火反而越来越大,悟空也差点被烧成饼子了。八戒、沙僧和师傅不但没说他、指责他,而是说再去借一次,最后终于错到了扇子。
二、要有勇气。做什么事都要有勇气,还有智慧。我们只要有了勇气、智慧,做什么事都会成功。例如本来你害怕做这件事,你鼓起了勇气,就不害怕了,加上你的智慧,想尽办法消灭敌人,这样不就成功了吗?在故事里悟空靠勇气打了头阵,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偷到了紫金铃降伏了妖怪。
三、要有顽强的毅力。比如你可能要失败了,如果你有毅力,不垂头丧气而是继续抵抗,就会有反败为胜的希望。《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等三人都被妖怪关起来了。到了夜晚,悟空解了绳子逃跑了。最终他早到了救苦天尊收怪物。唐僧四人又踏上西行之路。这件事说明了只要有毅力就有希望。
四、要诚实。在这个故事里我知道的最大的一个益点就是要诚实。在《西游记》里沙僧就是因为从不撒谎得到了唐僧的信任。看来,只要你诚实别人就都会帮助你,所以诚实对我们来说不但很重要而且是千金难买的。
五、勤学苦练。孙悟空原来本是一只猴子,后来变成了人人知晓的齐天大圣,最后成顶天立地的斗战胜佛。这中间有什么奥秘吗?这中间其实没什么奥秘。是因为悟空的勤学苦练才使它从猴子变成了斗战胜佛。你们可能会问孙悟空不就是学了艺和打妖怪,哪儿有勤学苦练了?书上写了孙悟空学艺的时候很聪明。聪明是天生的吗?不是,联盟是经过勤学苦练换来的。在保护唐僧西行的途中它不停地吸取经验教训,要想吸取经验教训他也要下功夫。所以我说悟空在勤学苦练。看来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让自己从一般的人变成伟人。
关于西游记的读书心得5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篇2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在经历了又一个个性受制约的学期后,孙悟空这个形象完全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向往——对彻底的自由的向往。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闯龙宫,闹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也都是为了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一种寻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总之,我觉得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方面较为安于现状,缺乏一种开拓进取,寻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话如今也是一个远离神话的时代。日常生活过于现实,使充满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话绝非幼稚的产物,它有深邃的哲学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谢林在他的名著《艺术哲学》中说:“神话乃是各种艺术的必要条件的原始质料。《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后中国的神话文化渐渐没落了,神话不被人重视,连《西游记》也少有人问津,只有孩子们会被孙悟空征服,于是也只有孩子们抱有对未来浪漫的、梦幻般的希望。”
篇3
关键词:幼儿非言语行为;隐喻信息;解读;心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6-0139-03
幼儿的“非言语行为”是指幼儿通过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为体态语言或无声语言。“隐喻信息”是指幼儿的行为中所暗含的信息,它是幼儿在感知、体验、想象、理解某种事物后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反馈信息。艾伯特?梅拉别恩[1]的实验得出了如下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因而非言语行为在信息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因而他们很难完整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密语言”,这种语言不仅包括口头语言,还表现在孩子身体的活动和面部表情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幼儿的“非言语行为”。幼儿大部分时候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与有声语言的结合来“传情达意”的。可见,幼儿的非言语行为往往蕴涵着丰富的隐喻信息,家长对幼儿非言语行为中隐喻信息的解读,可以还原幼儿的非言语行为所蕴涵的最本真的意思,甚至可以解读幼儿的内部心理活动,这对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一、幼儿非言语行为中隐喻信息的形成机制
1.生理机制:动作思维发展的产物
幼儿非言语行为中的隐喻信息是幼儿动作思维发展的产物。3至6岁幼儿开始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的形象思维,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摆脱了对动作同步性的依赖,但其思维仍受到具体事物形象的影响,并经常需要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孩子在听、看、玩的过程中,其思维活动最为活跃。孩子常常边玩边想,因而动作与思维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幼儿还是习惯通过声音、表情、动作、身体征兆等非言语行为向外界传递信息,并寻求保护。因为他们还很难用语言完全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是幼儿与生俱来的优势,可以帮助他们传达丰富的信息。张明真[2]、王传丽[3]等人的研究表明,人的肢体表达能力在幼儿阶段达到高峰,之后会随着语言能力的完善逐渐下降。他们认为,幼儿尚未掌握丰富的词汇,家长需要探索他们非语言表达方式背后所蕴藏的隐喻信息的真正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幼儿保教工作。
2.心理机制:模仿过程的副产品
幼儿非言语行为中的隐喻信息是模仿过程的副产品。爱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重要的智力发展过程。模仿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对自己身体行为的一种确认,幼儿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动作后,再将此动作重复出来,最终形成自己的动作技能。从这一角度来说,模仿是幼儿观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家人通常是幼儿选择性的模仿对象,孩子还会经常性地重复大人的语言、表情,并重复父母的某些特定行为。家长的一个动作亦或一个词语,他们都会感觉很新鲜,并很感兴趣地去模仿,从行为的模仿、个人气质特质的模仿到风格的模仿。冯德全[4]、李芬月[5]等认为,孩子天生就具有本能的模仿能力。整个幼儿时期,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他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乃至于性格品质,都比较像他最亲近的人。孩子的模仿是无意识的,父母的所作所为、说笑谈吐、脾气爱好等,都受到了世界上最细微的仿效。但由于幼儿年纪尚小,其感性模仿较强,而理性模仿较弱。一般多会模仿对象的外部特征行为动作,而并未认识这些行为动作的精神实质。从这个角度讲,幼儿的非言语行为是幼儿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习得的,其隐喻信息也是与成人无异的。
二、幼儿非言语行为中隐喻信息解读的常见偏差
1.解读角度的偏差:与幼儿的思维方式相距甚远
家长常常习惯于用成人的思维方式解读幼儿非言语行为中的隐喻信息,因而往往会产生与孩子沟通方面的问题。例如,妈妈和6岁的小丽上街时经常会出现不愉快的场景,到商场买糖果或其他食品,小丽总是要在货架里挑上半天,红色、黄色、绿色……她总是挑来挑去并乐此不疲,心急的妈妈催促多次,她还是不愿离开,妈妈认为,“差不多就行了呗,用得着这么挑剔吗?颜色好的味道一定就会好吗?”案例中,妈妈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解读孩子“挑剔”这种非言语行为的,将其隐喻信息误解为“闲着没事干”。事实上,根据加德纳[6]的多元智能理论去解读孩子的行为,其非言语行为的隐喻信息就是“这个孩子天生的视觉空间感要比其他孩子更强一些,她更容易感受到色彩的刺激”。可见,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解读孩子非言语行为中的隐喻信息,对于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一些“怪异”行为,尤其是对那些表面上看上去不太合作,甚至看似是“存心捣乱”的行为,能给予更多的宽容。
篇4
[关键词]阅读教学信息技术整合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03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和鉴赏提出的要求是: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但从我们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为了应付考试,教师的阅读教学和学生的阅读主要集中于教材或教辅的一些篇目,而且在分析的过程中容易将文章“肢解”为字词句、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从而忽视了新课标对学生在阅读和鉴赏上的要求。这种传统阅读教学过于偏重应试,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
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普及势在必行。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丰富阅读信息,还可以通过有效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阅读感受,营造全新的阅读氛围。这是信息化时代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略的重要手段和平台,而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更是有如下优势。
一、教学环境更开放
传统的教学环境观认为,教学环境是“由学校建筑、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所组成的学习场所”。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以后,教学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构建了一个多媒体、网络和智能有机结合的个别化、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突破了一名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进行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突破了纸制品教材所带来的局限,将语文阅读教学引入更广阔的天地。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知识、思想呈现出博大、密集与丰厚的局面。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将使语文阅读教学开拓、延展到社会生活这个广阔而丰富的大课堂中去。
二、丰富的网络资源增加学生阅读的宽度和广度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应该走出陈旧、枯燥的文章教学,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阅读教学的鲜活性。除此,还必须接触最新的阅读材料,充分了解当代作家的流派风格,密切关注专家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评论与解读。信息技术融入阅读教学,以其资源的海量化,多媒体化信息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更新速度快、跨时空的互动等特点,让学生在运用网络资源时,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并根据个人需求、兴趣、爱好等随时查阅各种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筛选、分类,实现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从而完成意义构建的过程。这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中信息资源不足的弊端,同时又给广大学习者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丰富阅读种类,改变文本读取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对象是书面的文字材料。而在信息时代,阅读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扩展为阅读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实体的电子读物。而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学生利用信息工具阅读的方法,可以提高高效阅读和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这样不但丰富了阅读种类,也有效改进了阅读方式,使他们通过比较阅读、目标阅读、标题阅读、速读、浏览等多种方式,提高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为个性化及互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篇5
一、运用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港口运输调度管理的作用
(1)可以提高港口作业的工作效率计算机的发展,让更多港口企业意识到信息时代的到来。目前,港口各个领域都运用上了计算机,在管理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地提高了港口的现代化管理水平。通过计算机,将各个领域的重要信息,第一时间,直接的传递到有关部门,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有关部门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分析,可以及时的了解到各个领域的工作情况。信息化应用已经渗透到港口各个领域的各个环节,成为港口超常规快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如集装箱在港口中的运动是人力不可完成的,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大型的装卸设备,装卸桥和塔吊。为了保证效率,这些大型装卸设备的合理控制调度及为重要,一旦哪个环节信息不畅通,调配不合理,就会影响整个物流环节的效率。这就要求集装箱港口有畅通的信息流,统筹兼顾全局的调配系统,合理的平面布局 以及集装箱装卸工艺。
(2)可以提高港口的竞争力。港口实现信息自动化,各个领域利用通信、网络、等有效的方式,把广大货主、船东、海关、商检及世界港口联为一体,为各方面提供综合性的信息服务。港口企业都开始的知道,港口的竞争力其实就是信息自动化的竞争,谁率先实现信息自动化,那么在这个领域里就能站住脚跟。在国内港口实现生产调度、引航调度、拖轮调度的“三调合一”,港口管理实现了全面计算机化。这为生产组织调度、船舶引航等方面的管理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建设了集管理、效益、和控制为一体的内部管理集成平台,全面推广和应用人事、财务、物资、设备等管理方面的计算机应用。这样全面提升了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了现代化管理水平。
(3)可以提高港口危险货物管理效率。利用信息自动化,建立申报和危险品码头资料信息平台,共享各港区的危险货物管理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等带来的管理弊端。船舶进入港口后在运输途中的监管以及作业调度停泊的问题依然存在,还需要更加科学完善的手段。船舶运输途中的动态管理可以通过船舶安装船载 GPS 来解决,危险品船舶装上了GPS,我们就可以对它在运输途中进行监控定位,提高运输途中的安全监管能力。危险货物在港口里是常见的,如不好好处理,将会影响到港口的运作,由于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利用信息自动化,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同时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二、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港口运输调度管理中的应用
1.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我们在集装箱上安装一种高频、有源的标签,标签平时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当集装箱在移动过程中进入某个 Reader 区域后,Reader 就能感知到附着在集装箱上 Tag,从而可以根据Reader 的位置来确定集装箱的位置。而静态位置中主要是获取平面坐标位置和三维坐标位置。运输环节的状态信息可以很方便地写入到标签中。然后将每个货物的信息通过无线的方式送至数据管理单元,再由数据管理单元对数据进行安全性处理,包括对数据的校验和对数据的纠错的编码、解码处理。
2.对集装箱的智能监控和调度
系统的决策是建立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的。射频识别设备单元把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将信息传送到决策系统,同时系统的监控单元也将检测到的集装箱信息和集装箱卡车或装卸桥的运行状态、具体方位传输到决策系统。决策系统就根据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集装箱的货位分配,在确定了具体的货位等信息后,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起路径规划的数学模型,并根据相应的信息对这个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查找出集卡或装卸设备运行的最优化路径,将获得的结果应用到系统的决策过程中,完成智能监控和调度。
三、结语
港口将信息化管理合理的应用到港口作业一线中,成为提高港口经济效益、提高作业效率、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形象的重要方向性工作。加快信息处理和反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信息出错。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港口危险货物监管能力。
参考文献:
[1]真虹编.《港口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年
[2]韩晓龙、丁以中.《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仿真系统》,《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
[3]黄勇、毛保华.《港口安全系统管理卿犷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
[4]黄锴,吴祈宗.集装箱码头智能控制系统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05,(11)
[5]陈玉清.港口生产不安全行为的成因机理及防范措施[J]. 能源与环境, 2010,(05)
[6]华宜,徐大振,黄伟.我国港口发展地主港模式的SWOT分析与建议[J].港口科技, 2007,(11)
[7]滕勇盛,王福香. 渤海湾客滚运输分析与展望[J].港口科技, 2009,(05)
[8]李健.天津港港口设施托管考核指标的评价分析[J].港口科技, 2010,(06)
[9]季斌.中小集装箱班轮公司的战略定位及经营管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10]赵建华,赵渤.基于LOGIT模型和DDSUE模型的上海港集疏运系统路径流量优化[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2,(02)
篇6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必须在开展阅读名著活动之初向学生宣讲其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确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同时将近年来文学名著阅读成为各地中考必考内容的信息告诉学生,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熟悉的才是最感兴趣的。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大都比较熟悉,而许多课文就是节选自文学名著,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及时推荐。例如:初一学了《社戏》以后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的作品,学了《皇帝的新装》就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等等。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推荐的理由,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营造一种氛围。德国著名教育家蒂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激励、引导会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取得进步。与其强迫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西游记》前,笔者就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视片段,同时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学生在对神话世界的向往和求知欲望的感召下捧起文本,阅读的效果就毋庸置疑了。另外,笔者还在班级设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多捐书,多看书。坚持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体会。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所读的名著中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成功和喜悦。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我们还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成果加以展示,如读书笔记展览,开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文学名著知识竞赛等,同时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一系列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二、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古语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根据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安排,初中三年至少要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六部名著。虽说是三年,但由于初三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很难有时间来完成名著阅读的任务,因此初一时我就引导学生制订两年内读完这六本书的阅读计划,每年读三本,分解到上半学年、下半学年和暑假三个时段来完成。每读一本书,根据本书章节的多少,再进一步分解到每月、每周,并在班上贴出一张统计表,统计每个学生每周的阅读进度,便于教师的督促和调控。例如:在指导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全书共三十五章,建议学生用两个月的时间读完,平均每周读4~5章,并认真写好读书笔记。
三、教授课外阅读方法
阅读名著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有了好的方法,就好像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名著的方法,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名著阅读中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培根指出:“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其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即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研读,掌握重点,汲取精华。这种方法适用于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妙词佳句等。略读,即要求学生看序言、提要、目录、后记等,以了解全书的性质、内容和规模,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熟悉的或者比较浅显易懂的作品。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学期初,笔者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好读书笔记本,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包括作者介绍、故事梗概、人物性格、精彩语段赏析、读后感等。要求学生读了名著后要敢于并善于发表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独到见解的能力。
3.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措施
【分类号】G434
信息技术是一种实用强及影响范围较广的现代化技术,其不仅在我国生产领域及工业技术领域得到了普及,而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其与学科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教育实践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契机,找到一种深度融合的最佳途径,以此为学生安排合理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广泛参与到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1.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两者深度融合的理论基础
按照深度融合理论的概念阐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二者进行深度融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面实现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模式创新,以此将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到整个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故这种创新教育模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两者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
2.1智慧学科教学课堂的创建
现代课堂教学应在翻转课堂教学理论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本文认为,为了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二者深度融合的效果,有必要创建一种智慧课堂,教研组应以月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智慧课堂教研活动。在此教研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自己的教研成果公布于众。具体构建方式及实施模块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以网络为技术平台进行学习
在教学活动实施前,教师应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比如,微课资源及学习效果当堂自评卡、课堂学习任务卡等。学生可将其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自评标准,在家中或图书馆等公共、私人空间利用网络渠道进行自主学习,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疑惑,可网络在线进行沟通交流。
(2)通过学习效果自评卡进行自主学习检测
学习效果卡完全可以取代教师课堂监督及当堂检测。学生只需利用教师下发的自检卡,就可全面对自己的预习及独立学习成果进行检测评估,以此可全面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在事后进行全面、系统总结,以此形成书面报告。对重点问题及常见问题应集中分类,并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解决。
(3)教师分组进行集体合作
智慧课堂的实施离不开学生集体合作,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只有通过信息共享及资源共享,才能实现信息对称。故教师应在课后系统寻找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并在课堂中进行分组讨论,也可通过角色互换、任务分配及角色模拟,实现信息交流沟通,以此解决问题。
(4)课堂练习巩固
学生通过课堂进行自主学习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检情况及学生互检情况和教师检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此为学生进行适当指导。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采用为知笔记这一信息化学习工具,对自己学习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总结,以此实现随时随地在线复习和观看。
2.2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工作不断深入,信息化时代原有的教育资源已难以全面适应师生个性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教师一方面应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发富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应以现代化教学目标为总体要求,适当扩大教学资源总量。通过信息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在线升级。比如,常见的微课这种网络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资源,由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云端自由上传与下载学习平台,其也可将自己的学习资源存储于云端,使教学课堂由固定式变为移动式[2]。
2.3学科研修平台的构建
在此过程主要包括四个不同的实践环节,一是上传预案、二是团队磨课、三是观课评课、四是教学实践反思与总结[3]。通过这四个不同的实践环节,学生学习质量会显著提升。具体而言,在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对开课伙伴进行合理选择,以此组成开课团队;当明确教学任务后,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沟通交流,以此对教学方案进行编写与设计,并将总体教学实施计划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在线优化课件提供良好的途径。
其次,课程研修团队应ι杓品桨附行讨论、商议,通过在线方式将修改意见上传,以此利用信息化技术组织专业教师展开观课与评估活动。研修团队应全员参与,共同通过网络听课并在课堂中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评价,进行自我批评与批评,以此扬长避短,提升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此外,在最后的教育考评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对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思索及总结,从而撰写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估书,并将其上传至研修网络,以供其他教学人员进行借鉴学习及反思和总结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技术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实践。本文通过应用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二者进行有效融合,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及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v.34;No.364 02:58-62+67.
[2]蔡F君,芦萍萍,黄慧娟.信息技术与教学缘何难以深度融合――兼论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时需正确处理的几组重要关系[J].电化教育研究,2014,v.35;No.258 10:23-28+47.
篇8
[摘 要] 新大纲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课也就由此诞生。“阅读课”不是去阅览室,而是在教室里自由阅读课外书,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课外阅读的延展性。阅读课的“延展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长期坚持不间断和阅读的广度。为了使课外阅读课不被成为摆设,教师可以从有规划、有兴趣、有方法、有评价等四个方向努力,提高它的实效性。
[关键词] 课外阅读;延展性;实效性
在当前电视、网络游戏、智能手机盛行的时代,大街上、客厅里、饭厅里、卧室等校外场所已被手机、电脑、电视统治,成人都无法抗拒,更何况是孩子。以致让孩子多读点书都只能寄希望于课内,因此大量课外阅读也就逐渐转移到课内。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延展性的课外阅读势在必行。“延展性”本义包括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延伸成细丝而不断裂的性质叫延性;在外力(锤击或滚轧)作用能碾成薄片而不破裂的性质叫展性。阅读课的“延展性”主要体现在阅读的长期坚持不间断和阅读的广度。每日仅仅十分钟,十年坚持下来,就可以造就伟大的奇迹。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可以体察帝王生涯、布衣甘苦;也可以饱览山川景物、风土人情;还可以出入于欧洲的沙龙、拉美的丛林,或做风流倜傥的才子,或为跃马横戈的猛士……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坚持读书,有计划地读多方面的书。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史。只要激活孩子读书的热望,就一定能听到生命绽放的声音。
一、当下的课外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1.漫无目的,打发时间。很多学生不知道阅读课自己要干什么,只是拿起书随便翻翻,欣赏一些图片,等待下课。
2.毫无兴趣,被动应付。随着大众文化传播的飞速发展,以图像符号为标志的现代传媒大有代替文字符号之势,人们逐渐习惯于不经过思考就获得外来信息。就像看过《西游记》的电视剧之后,学生对古典名著《西游记》就不感兴趣了,文字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学生对文字提不起兴趣,阅读变得很被动。
3.不求质量,蜻蜓点水。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曾打过一个精妙的比喻:课外书的一页页,就是“葡萄园”,一行行,就是葡萄房里挂满的“葡萄棚”,一个个词汇,就是“葡萄”。读书就是徜徉于“葡萄园”,把一个个“葡萄”加以品尝的快乐。很多学生在读课外书时,只注意了用了个好词,就像只看到了“葡萄”的外形诱人,而对语句表达的内涵根本没加以品味,所以也就无法品尝到“葡萄”的美味。至于用采来的“葡萄”酿酒就更不用提了。
4.读而不思,难为己有。阅读,当然要阅,也要读,更要思考。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把精力集中到阅读本身上来,让学生潜心阅读,思接千里,视通万里,心游万仞,享受阅读的快意。
5.不会选择,好坏不分。学生在阅读课上看的书什么都有,什么《阿衰》《老夫子》等娱乐性质的书往往会被学生争相借阅,而那些经典的名著却无人问津。所以教师要对进入课堂的课外书进行精心的挑选,不要浪费课堂的黄金阅读时间。对于那些沉迷于低俗、好玩、搞笑的通俗读物之中的学生,教师要在不打击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把他们引导到阅读有品位、有思想、有审美境界的好书当中去。
6.内容单一,缺乏计划。阅读经典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教师的指导,包括挑选阅读书目,内容应该由浅入深,语言应由白话文走向古文,古文应该由三言、四言,走向长短句。
7.书本太厚,望而却步。不能要求学生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给学生读的书要由浅入深。曹文轩先生认为书分为两种:一种是打底子的;一种是打底子之后再看的。那些精彩的优秀绘本可以作为打底子的书,绘本的根本意义在于给一个人的成长打下优良的人性基础。再把课文当引子,“由节选引向长篇作品”或“由选篇引向整本书的阅读”。
二、提高阅读有效性的“四有”方法
1.有规划地读。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n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评价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阅读目标可从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等方面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阅读内容注意“计划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开学初确定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对一学期的阅读活动做好计划,同时确定好阅读评价方案。如采用故事会、片段朗诵会的形式考察记忆的情况;用写读书心得、谈读书心得的形式来考察理解程度等。
2.有兴趣地读。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调动学生的兴趣一要投其所好。从年龄上说,低年级喜欢读以图为主的动物童话故事、民间传说,中年级喜欢读配有插图的童话故事,高年级则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入手选择读物。二要吊胃口。介绍书中的人物、内容简介或精彩片段,激发“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三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趣。教师采用故事法、讲解法、表演法、情境法、竞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外阅读的天堂。
3.有方法地读。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如果每一本书都细嚼慢咽就会落后于他人,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不同类型的书用不同的方法阅读。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的书归一下类,主要有:趣味性阅读、消遣性阅读、积累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各种类型采用恰当的方法阅读。趣味性阅读主要是故事精彩动人,很有意思,不需要特别方法引导,学生也能一口气读完;消遣性阅读是调节一下,随便看看;积累性阅读是要记忆的知识,就要边读边记,适合朗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鉴赏性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书籍,应重点指导方法。
一是体会着读。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作品之美,人物之美。二是琅琅地读。优美的句段可以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学生通过眼、口、脑、耳同时活动想象情境,感受意境,品味文辞。可以举办美文朗读竞赛。三是想象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使自己入情入境,和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四是联系地读。好的文章布局巧妙,构思新颖,让学生边读边想,如果是自己写会怎样写,多和作者比较,从中学会布局谋篇的方法
篇9
[关键词]兴趣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57-01
1.培养课外阅读名著的兴趣
1.1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
有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因此,我坚持在一定的时期与学生共读一本书,不时交流。同时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我捐一本换五十多本”的读书观念。
1.2把节选自名著的课文讲得精彩生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例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演义》的特点,深入体会人物恃才放旷的个性。这样学生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成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自然而然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的期待。
1.3以影视引导名著阅读
生活中我们发现,当电视台播放某部电视剧时,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初中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与它们有关的书也就成了初中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播出之后,不同程度地带动了这些文学名著的流行。因此为了有效地推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尝试从初一进校后就开设影视活动课。把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作品搬进课堂,让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先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
1.4以考试促进名著阅读
定期的必读书目考查,旨在检查学生阅读与否,考查学生对作品的了解程度。每学期要进行必读书目考查,一般只对文学名著的相关常识作了解性考查,如作者、国籍(朝代)、作品及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主要情节、人物绰号等,这对学生阅读名著是个很好的促进。当然考查的方法应该谨慎考虑,不能成为有压力的应试。
2.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2.1引导学生精读略读相结合
读书法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培根说过:“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精读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写体会、编手册等方法。略读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段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精读和略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保证阅读的效果。
2.2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读
不管阅读哪一类的名著,都必须要有层次地反复读。茅盾就曾说过:“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你读了一本名著,经过半年或几个月再拿来读的时候,你从前的心得,一定会有所修正,否则就是没有进步。”所以说,凡是好书都得重读的。
2.3教会学生有针对地灵活读
比如阅读小说,学生大都只关注情节,把故事看完就算完事。其实,情节之外,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关注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因为人物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小说中的情节是以人物为中心开展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构成了名著的主体。人物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性格命运揭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也往往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吸引读者深入其中,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抓住了人物,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
2.4培养学生有效地动笔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养成自觉做摘录,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一是勾画圈点打问号,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以在有困惑的地方打上问号。二是寥寥数语写批注,读到精彩的词语、句子可以写上自己简短的批注;三是摘摘抄抄多积累,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分类保存下来,这样的摘抄既可以供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也可以作为不定期对名著阅读的检查的一个有效的依据。
2.5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中廷伸阅读
我们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使学生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例如:在学了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后,适当补充介绍李清照中、晚期的代表作,如《醉花阴》(薄雾浓浓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李清照;喜爱李清照的,可找到女词人的全部作品熟读、吟诵。另外,对不同作家同一内容作品的比较阅读,可使学生发现文学作品风格的多样性。
2.6让学生学名著去写作
篇10
一、创设环境,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
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读起书来津津有味,专心致志;而有的孩子却是书在手中捧,心在书外游。其实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的形成跟孩子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 充分利用学校的读书室和班级中的图书角。让学生在下课或休息的时候轮流看。一般的孩子对自己家里的东西不感兴趣,可是对别人的东西就不一样了,他们会越看越爱看。在书香四溢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学生有意无意地体会到看书的乐趣,自然而然地,书便成了他们的朋友。
2 教师与家长的表率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只对他们进行苦口婆心的说教,自己的行为却不检点。其言教就不能发挥作用了。以自己的读书心得告诉孩子们――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原来很美妙。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适时引导,重视阅读书籍的选择
语文课本的阅读从题材和数量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远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远远不足以让每个孩子都善于阅读。因此帮助孩子选择好的读物,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十分关键。
1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来推荐。如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弱,以“形象思维”为主,只能读一些形象直观、感性色彩浓的、浅显的课外读物,如童话,儿歌等。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我经常向他们推荐科普著作、寓言、通讯、短篇小说、一些伟人故事及知识性的书籍,使他们读有所获;高年级的同学则鼓励他们涉猎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作……
2 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扩充知识的要求来推荐。如《三借芭蕉扇》学完了,同学们深深折服于里面的精彩的人物描写,我就抓住机会讲了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讲了四大名著,并建议同学们去阅读《西游记》全书。学生们趣味盎然。既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领域,更激发了他们勤奋好学的求知欲望。
三、课内外结合,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读书无定法”。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却应该学会一定的方法,因为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让学生有“法”可用,更加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对于提高阅读效益,培养学生专注、刻苦、顽强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重要作用。此时,教师的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1 上好阅读欣赏课。作好示范。语文课上,利用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整理故事情节、评析人物,教完一课,顺便带一课相同题材或体裁的文章(为让学生有统一的材料。我总会选择语文补充阅读上的课文),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来分析、理解新的课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方法。
2 教给学生几种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清代唐彪在其所著《读书作文谱》中说: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必当备以资查之书。针对不同类别的读物,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1)略读:主要是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和报刊杂志。略读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2)精读:一些语言精美的读物。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感悟语言的优美,有时让学生自己提问解疑,有时让学生在文上圈点勾画。(3)诵读:诵读吟咏是口耳眼心脑并用的,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逐步感受语言的内涵和体会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学生在诵读中学会积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4)摘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要求、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习惯自行选择摘录内容。
四、淡化评价,提供阅读交流的机会
课外阅读主要是让学生自己阅读,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但是检查过于频繁,又会让学生有负担感,因此我经常采用不定期检查法,多种形式展示阅读成果。“读书笔记展示会”,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外读物上摘抄下来的优美句段,拿出来与别人展示交流,按顺序每人向班上推荐一条最好的,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自觉参与阅读、动手记笔记的主动性,也为写作积累了良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