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10 15:3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快乐课堂”的形成背景
教育发展的趋势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尤其是小学生更应该体现“三为主”的原则。
课堂改革的呼唤 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影响着教育的成效。江苏省教育厅提出打造“美妙课堂”的要求,需要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将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关注学生课堂的学习体验情绪,营造快乐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特色创新的必然 作为“快乐教育”特色学校,就需要“快乐课堂”来支撑。在众多教学模式精彩纷呈的新时期,“快乐课堂”应该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有一席之地。快乐课堂的宗旨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
相关的理论依据
科学学习理论 国际学习科学领域3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目前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式应该是预习、课堂学习、复习,而课堂学习中离不开自习、研习、练习等3个环节。
快乐教育理论 教育是快乐的,也只有快乐教育才容易使受教育者在身心愉悦、轻轻松松中得到自我认识,主动探索,接受引导,持续发展,健康成长。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学是教育的中心工作,生活即教学,教学即生活,快乐学习的源泉应该是快乐生活。课堂小世界,世界大课堂。
“三习三导”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
“快乐课堂”中的“三习三导”教学模式,灌输着先学后教,自主、合作、探究,重视与生活联系,强调动手实践、学用结合的教学思想,其基本模式为“学生自习,教师引导;学生研习,教师疏导;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这是一个开放的模式,可以因学习内容、学习群体等因素而采取单式、复式或混合式。单式强调学为中心、教为辅助。具体程式为:学生“自习――研习――练习”;教师“引导――疏导――指导”。三个阶段中,具体要领为:
其一,“学生自习,教师引导”阶段。学生自主学习所学内容,确立学习目标,生成学习问题,根据目标形成学习计划,尝试运用原有知识、技能,探究新的学习材料,自主解决生成的学习问题。对于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留待研习时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让学习成为有目的的活动,不偏离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启用已经拥有的学习方法,运用一定的学习工具,如语文课学习用的字典、词典等。其二,“学生研习,教师疏导”阶段。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交流自习情况,相互启迪思维,借鉴方法,共同探究困惑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民主参与到学生研习活动中,而不是一味演讲,强制灌输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要靠船下篙,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启迪思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研习,解决生成的问题,达到学习目标要求。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启迪性的疏导,释除学生的疑惑。其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阶段。学生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进一步内化知识、强化技能、深化思维,巩固自习与研习阶段学习效果,检测学习达标情况。一是书面性练习,通常的习题,如数学习题;二是实践性练习,指非书面性练习,如音乐课的唱、体育课上的跳、科学课上的实验、美术课上的雕塑等。教师指导性,表现在习题的选用上;表现在发现班级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给予及时指导;表现在个别巡视时,及时提醒错误的学生调整思维、审视自我、重新解决问题。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笔者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利用“三习三导”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分析课文《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七言绝句,语言琅琅上口,重在写景,意境优美,是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整首诗想象新奇,夸张而又不失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首诗中3个生字(紫、尺、疑)。能体会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述的景象。
3.理解诗歌内容,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用快乐的心态学习古诗,并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模式
“三习三导”教学模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2.教师:“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生自习,教师引导
教师出示“快乐自习提示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香炉”“紫烟”“川”“直下”“疑”“银河”等字词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表述诗句描述的景象。
3.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的,留待共同交流。
4.自习中哪些诗句没读懂,划下来,留待共同交流。
(三)学生研习,教师疏导
教师出示快乐研习提示卡,学习小组进行交流。
1.介绍李白。
2.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
5.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诗?
按学习小组组织,每位学生汇报自习成果,提出学习困惑。学习小组相互交流过后,按照抽签分组汇报自习和小组研习成果。教师巡视,对小组个性的问题进步疏导。
小组抽签――每个小组派一人到讲台上抽签,小组围绕签上的提示准备。签一:介绍李白。签二: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签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签四: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签五:作者为什么写这首诗?
班级交流――每组选一人围绕抽签提示汇报,小组其他成员可做补充。教师在学生交流时,针对重点或难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疏导。教师相机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所描绘的庐山景象。交流一:李白是怎样的诗人?交流二:“望庐山瀑布”的意思?交流三: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交流四: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交流五: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交流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教师出示“快乐练习提示卡”,学生练习,师生评点交流。
1.填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 ,表达了 。
2.说说下列诗句运用修辞手法及作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读读,背背。唐代诗人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作者近看,会是一种什么景象?发挥想象,写下来。
(五)总结提高,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感觉快乐吗?说说收获了哪些快乐?
2.布置作业:抄写这首诗。把这首诗背给你喜欢的同学或家人听,并用现代文写出诗所描述的形象,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分享你学习的快乐。
设计的相关意图和思路
“教学目标”的设计意图 前3个目标是教参所明确的教学要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正常备课下的目标预设。第4个目标的理念在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自于快乐的感受,而快乐的感受才会加强记忆。学习本身应该是快乐的,如果不能从学习中品味出快乐,必然会在学习效果上大打折扣。而学习中的快乐需要学习者用快乐的心态参与其中。“快乐课堂”在备课中增设目标4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习的内因发挥最大作用。当然,“快乐课堂”也要求教师保持快乐的心理,分享学生学习的快乐,体验课堂教学的快乐,从而更加热爱教学工作和教育事业。
利用“三习三导”教学模式的设计意图 为打造“快乐课堂”,让学生用快乐的心态去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快乐,激发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本次教学设计采用了“三习三导”教学模式,即“学生自习,教师引导;学生研习,教师疏导;学生练习,教师指导”。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的“习”放在前,把教师的“导”放在后,就是要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髓,培养学生科学持续的学习力。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的设计意图 通过温习学生已经熟悉的李白诗作,引领学生走近李白,走近古诗。
“学生自习,教师引导”的设计意图 通过“快乐自习提示卡”,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随着年级的增高,教师的引导作用逐渐淡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程度将不断提高。“教”的宗旨是为了“不教”。
“学生研习,教师疏导”的设计意图 研习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起始阶段,需要教师的组织、参与,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疏导。通过“快乐研习提示卡”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汇报交流,学会倾听和交流,并在合作中得到成长。
小组抽签的设计意图 通过抽签的游戏,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过程也充满快乐,并有助于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有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班级交流的设计意图 交流一是“知诗人”,交流二是“解诗题”,交流三、四是“明诗意”,交流五是“悟诗情”,交流六是“背诗文”。这个环节是检验各组学生自习和研习的成效,也是班级范围内的相互交流。教师要适时地激励和引导,尤其是难点和重点处对学生困惑的地方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形成学习能力。
篇2
一、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
1.设问答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想象,展开联想,才能使学生对音乐听之有情、思之有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诱导、提问的方法来进行。比如,在欣赏音乐前,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演奏这段音乐的主要乐器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采用这种设问的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自主性,让他们在心灵深处感受音乐,捕捉到音乐形象。
2.给学生展示优秀的音乐作品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如电视剧《雍正王朝》热播时,介绍《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歌;《水浒传》热播时,介绍《好汉歌》,慷慨激昂的乐曲和热情洋溢的演唱,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3.活用多种教学方法,增进兴趣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视与听、听与动、听与想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情感。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上要运用包括多媒体在内的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并不断地挖掘和提高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二、丰富的教学设计
丰富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审美价值,并通过教师的准确启发和精心点拨,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要素,体会音乐情感,提高音乐欣赏的知识和技能。这就体现了新课改中对学生情感、知识和技能多方面的培养理念。如《椰风海韵》(选)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台湾高山族民歌展开教学,通过“情境创设―感受体验―唱歌表现―实践创造―评价反思”等教学环节,尽量借助音乐、画面、文字等媒体创设情境,通过观看、演唱、律动、舞蹈等艺术活动,调动各种感官感受台湾高山族民歌特色,并让学生对与之相关的音乐文化感兴趣。在歌曲情调与意境的体悟和民歌特色的赏析中得到音乐素养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互动式教学
如何做到互动教学呢?结合实际,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试。
1.寓教于乐,乐在其中
怎么样才能做到学生乐于跟老师互动呢?关键是教师的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敢动、敢说、敢做,乐于与教师交流、互动。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游戏、分组比赛、课堂外教学等等,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课堂上注入了快乐的灵魂,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更加默契、融洽,课堂也变得生动。
2.注重实践,深化体验
让学生参与实践,引导他们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欣赏中,可以采用唱和表演的形式,以此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通感作用。如让学生唱或奏乐曲的主题和片断,就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有利于把握音乐形象,使学生的音乐思维得到充分的调动与发挥,即结合音乐作品的特点进行律动和表演,使学生在欣赏时能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去,加深体验作品的内涵,更好地展开联想与想象。我的课堂教学实践是,在欣赏《瑶族舞曲》(选)时,聆听音乐之后,让部分学生用竖笛和打击乐器演奏音乐主题,让部分学生随着音乐的速度、情绪和节奏特点即兴舞蹈。大家情绪高涨,教室一片欢腾,吹打的同学在演奏第二主题时也都律动起来,他们尽情尽兴地表演,如同上演了一场瑶族的节日盛会,课堂变成了学生欢乐的海洋。在谈到学生的感受时,他们把感受理解、捕捉到的音乐形象和盘托出。同学甲说:“第一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让人听后心情悠闲、舒畅,好像一位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情境非常美。”同学乙说:“第二主题速度加快、热情豪放,好像聚在一起的人们共同跳了起来,让人听后快乐,兴奋的忘记了烦恼。”也有很多学生还增添了不少的个性化见解,可谓学生对作品理解的形象、具体而深刻。
篇3
摘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第三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同时还应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多鼓励,多表扬孩子。
关键词:学生;数学学习;体验快乐
快乐就是人心情的高兴和喜悦。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快乐,同时也就有了许许多多体验快乐的心情与机会。《数学新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自己的亲身体验。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给其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在联系生活中体验,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学生在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是在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去体验快乐。而要让学生体会快乐,教师必定要先去感受,把学习的过程与快乐的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份快乐。
常常听上了年纪的人感叹地说:“如今的孩子可真幸福!”而事实上,孩子们却不这么认为。特别是一谈到学习,好多孩子苦恼溢于言表,学习的各种压力已经使他们渐渐地觉得学习似乎是一种折磨,一种负担,对学习感觉很烦,很讨厌。其实,每个孩子都从心底期待他们想要的那种学习感觉,就是乐学,是能让他们快乐学习的感觉,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享受。只要孩子们找到了这种感觉,孩子们就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膨胀学习的欲望,家长老师就根本不用担心孩子厌学,学不好了。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呢?这也是新课改下教师们正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等特点,尽量将课堂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情感体验。为了让孩子感兴趣,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总是积极地根据自身情况和书中实际,挖掘教材,举一反三,努力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活动契机。如在教学《加法》这个内容时,我联系生活,创设了一个小动物比赛跑步的情境,课件上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师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然后,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师边演示边问:“小朋友,看仔细了,比赛情况马上要发生变化了,有什么变化啊?”学生激动地发现在快到终点处1只小猫追上来了,和另外2只小动物(小狗、小兔)跑在一起,师顺势引导学生想到 “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的问题,从而导出加法。这样,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会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探索知识。
其次,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特别受小朋友们欢迎。新教材有很多开放性的题型,其解题方法是多样的,往往是单个学生想不出多种答案,而采用小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就能收到奇效,特别是在这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氛围下,孩子们互相激励,互相促进,极易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思维。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有的老师担心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会影响课堂纪律,乱作一团。在实践中,我作了以下尝试:1、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几个关系亲密的朋友走到一起,自发组成一个小组,在这样融洽、有共同语言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快乐是肯定的。2、教师生动地示范。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情感影响孩子,如在教数的组成对口令时,我先和全班学生进行热身活动,请一名学生和我对口令,我有意答错,让他来纠正,孩子答对了,他马上就有了一种自己比老师还要棒的成就感,学生觉得对口令是一种好玩又有挑战性的活动。这时,放手让学生同桌互对,小组自由对,学生乐在其中。由于老师的生动示范,学生合作学习时也会仿效,学得有效。3、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之中,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为趣味性的活动。如在计算教学后我设计了比一比、猜一猜、对口令、开火车、夺红旗、摘红花、魔盘转转转、小动物找家等游戏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既巩固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
第三,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篇4
【关键词】语文 教学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语文呼唤诗意,人文性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学生的享受。
同时,语文自身的魅力无穷:内容上,它有精彩的故事,有趣的人生,多彩的生活,神秘的自然;形式上,它有看起来如小精灵一般跳动的文字,读起来如音乐一般缥缈的韵律,品起来如诗画一般的优美意境。语文充满了情,真挚的友情,深厚的亲情,博大的爱情,这些无一不震动着读者的心灵,敲击着我们内心深处那根最敏感的心弦;语文充满了智,神秘的大自然,有趣的动物王国,气象万千的世界给予了我们多少丰富的知识;语文充满了趣,一个个精美的童话故事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学生而言,能启迪心智,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诱发不尽的遐想;对老师而言,读着语文,仿佛就是在和历史对话,和大师倾谈,那深入浅出的道理,那五光十色的美景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享受。师生的心灵沉浮于语文的字里行间,浸染着墨韵书香,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语文本身应是给予师生共同的一种生命享受。
有鉴于此,理想的心愿与现实的状况有所出入,理属正常。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走过现实的此岸,为达到理想的彼岸,我们辛勤的语文老师不妨在以下几方面试作尝试。
一、教学设计时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
同志曾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过河首先要解决船和桥的问题,不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这里所说的船和桥的问题,也就是方法问题。教学实践证明,确定了教学目的,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以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掌握教学的艺术。如果在课堂中,还是以老师的教为主角,由老师扮演主角,学生只充当配角,有时甚至仅为教师的道具,必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种强加的教学方式难以使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师要充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教与学相长,师与生共学,教学设计中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让师生在共同探究中享受发现知识的快乐。
新课程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究,寻求知识的最佳学习状态。
二、教学过程中少一些花架,多一些实际
对一节好课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课堂评价指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方法恰当,结构紧凑,教学效果好。它的明显弊端有两个:一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教论教,是把老师看作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二是评价指标太简单、笼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已建立新的评价指标:首先,在教学目的上,强调了以能力为核心的良好学习素质的培养;其次,在师生关系上,提倡的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双赢的关系。它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交往及思维状态,更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抓住了这一教学工作的准绳,教师在教学中放手了,学生也学得更加轻松活泼了。
当然,若为了强调过程而“过程”,那也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比如,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哪怕再简单的一个问题,也让学生讨论;为了强调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问没问也让你质疑;为了达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能用的“电化”教学一样不落;课堂教学中教师退居二线,任凭学生吵吵嚷嚷,还美其名曰“民主教学,气氛融洽”。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在规定的时间里教师指导学生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学习特定的知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主体与主导作用有机地、和谐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扎扎实实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摈弃形式而虚假的花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是一方净土,课堂是一片乐园,让每个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收获,在实际探究中提高,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无穷的智慧,享受到被尊重,被承认的快乐。
三、老师少一点串讲,给学生多一点时间
评价课堂有多个纬度,而教学设计中体现出学生进行了多少有效活动是衡量一节课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教学中,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就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老师要转变观念,坚持放手原则,不要怕学生不懂,不要怕学生不会。要放手让他们去思考,让学生去探究,教师只在关键处相机点拨,在疑难处给予答疑解惑。
每节课老师串讲的时间累计不要超过25分钟,把课堂还给学生。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去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去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正如李镇西先生所说的:“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都应该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尽可能地引导和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悟课文,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哪怕是肤浅但很真诚的理解,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去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进而贴近作者的精神世界,这比老师个人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地精辟分析更为重要。”
因此,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本,要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绪,拓展学生的思路,有学生的智慧浸润其中。
四、对待学生少一些偏心,多一些博爱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也有话说:一句赞美的话胜过一百句批评。激励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感受:越是优秀的学生对他们的表扬越是多,可谓“锦上添花”;越是各方面表现平平甚至极差的学生,对他们越是斤斤计较,吹毛求疵。
篇5
要使学生对教师教的课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只有教师教的好,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学的好。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教师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板书的简明工整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要注意自身激情的调控。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呆板、情绪低落,学生的求知激情从何而来?因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感,以此来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激情的调控。学习与激情度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知识点难度与学生激情度的需求量反相关。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平心静气地去学习;对于难度小的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设法对学生的激情“加热”,使之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所以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且对数学充满兴趣,怀着满腔的热情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给学生树立无声的榜样。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吃透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具要直观形象,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声色并茂,教学语言生动,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疏密相间、起伏有致。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内心情感的体验,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的情感感染还体现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创设和气融融的情感气氛,为顺利上好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激发学习情感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如在教学直线的概念之前提问:“《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武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在讲“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时,提问:“考古学家发掘到破损的和氏璧,你能帮他复原吗?”等问题,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且能根据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做出各种各样的回答,尽管他们的回答不是全面的,但这给新知识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一个问题设计得好,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兴奋点,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中精心创设认知冲突,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探索、评判,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如“平角概念”教学,我把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成直线时,提问学生这是不是角?这时,学生反映不一,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我让说不是的学生讲角的特征,然后让说是的学生找出顶点和两条边。此时,教师再次操作验证,时针不动,分针转动,每转动一次,都让学生找出顶点和两条边,直到两边转成一直线。这样,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时针、分针成直线时,它仍然是个角,这个比较特殊的角,叫平角。通过前后不同答案的对比、辨析,最后得出正确答案。这种训练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辨析思维和言必有据的严谨的思维习惯。
篇6
一、加强赏识教育,增强学习自信
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尊重,需要鼓励,小学生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运用赏识教育,为学生增强学习自信。所谓赏识教育,就是教师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示赞赏和认同,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以鼓励,让学生对自身学习在被认可中产生动力与热情。小学生接触信息技术学习的时间不长,很多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知识理解与掌握上不甚熟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个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教材中,学生们学习了演示文稿的若干操作方式后,与Word文档等内容相比,这部分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远了一些,操作起来也繁琐不少,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于是,在学生们对每一个功能进行操作练习时,我都会密切观察并及时鼓励。学生成功插入了文本框及图片,我会给予肯定。学生在文稿制作中,有意识地结合了多种操作技巧时,我会向全班展示,进行鼓励。赏识教育的实施,大多体现在一个个教学细节当中,无需设计过于独立的专门环节。我在赏识教育的应用过程当中,会抓住课堂教学之中的小细节,对学生们理解到位、操作准确的部分,会在第一时间通过行动或是语言等方式表示认可。有时候,虽然只是教师所给出的一个笑容或是一句肯定,对于学生内心学习自信建立与形成都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有了自信,学生们就会敢于学习;有了赏识,这个学习的过程便加入了被认可的快乐。
二、运用游戏活动,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需要灵动的气息,尤其是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当中更是如此。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能死气沉沉。教师们要尽可能多地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当中告别单一的语言讲解形式,在其中融入各种灵活有趣的活动形式,让信息技术课堂得到有效激活。谈及课堂活动的具体形式,我认为,游戏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内容。游戏是小学生们常常会接触到的活动形式,其中所包含的互动、欢乐等元素又能够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教材第3课中,学生们接触到了电子温度计的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有一个更为深刻与实际的感受,我在课堂上组织了一个名为“猜猜我有多少度”的游戏。我事先准备好了一系列道具,让学生们通过触感猜测其温度,再用电子温度计测量验证。游戏虽小,大家却很感兴趣,并更近距离地体验了知识。利用游戏活动的开展,来激活信息技术课堂的气氛,对于教师们的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首先,教师们要创造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现状的游戏活动形式,要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将本次的课堂教学内容巧妙融入到游戏活动当中,让学生们不至于在游戏当中偏离了信息技术的学习主题。
三、打通学科关联,提升学习乐趣
篇7
【关键词】巧用 心理学理论 高效课堂
一、巧用“同体效应”,打造和谐师生关系
【效应解读】同体效应,亦称自己人效应。
【效应感悟】课堂教学,思维交锋,既有复杂的师生智力活动,也有奥妙的师生心理过程。当学生碰到苦难时,往往会不自觉地退缩,此时,老师“朋友式”的关爱、关注和鼓励为其解开疑惑、重拾学习信心尤为重要。与学生谈心不是班主任的特权,“单纯”的科任老师的身份,在真诚交流中更容易获取学生对学习的真实想法,更有利于教师 “对症下药”,而适当低下头、弯弯腰,做平等讨论的朋友,做引导学问的长者,自然地叫出学生的名字,尊重学生,真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老师的亲切与信任,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同体”感,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知识、生成智慧。
二、巧用“霍桑效应”,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效应解读】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效应感悟】关注的作用是强大的,正面的关注,会让人激励、奋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学生展示机会,如在试卷讲评时展示学生好的卷面、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在学生上台时,报以鼓励的眼神,亲切的笑容,结束时对其进行“亮点点评”,提出“小小期望”;细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与微小进步,因势利导,或在课堂上给予肯定,或在课后“巧”碰面时给予赞许,让肯定成为他们学习的不竭动力。
三、把握“快乐燃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心态
【燃点解读】人的生命体验中有两个“燃点”:“快乐燃点”和“痛苦燃点”。易怒易哀的人,“痛苦燃点”很低,稍不顺心,就感觉生活黯淡,对事物缺乏兴趣和热情;快乐的人,“快乐燃点”也很低,他们常会为路边怒放的小花而愉悦、一句温馨的话而感动。
【效应感悟】点燃了“快乐燃点”的人,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接纳新事物、吸收新知识的效率肯定比被点燃了“痛苦燃点”的人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点燃学生“快乐燃点”,打造“幽默课堂”“惊喜课堂”,让学生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让学生快乐于每一节地理课。
四、避免“习得性无助效应”,帮助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效应解读】经训练的狗可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当多次受阻、狗认识到自己没能力改变外界控制时会产生一种无助感,称“习得性无助效应”。
【效应感悟】普通高三学生,学习基础弱,遇难易退缩,有的甚至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是智力因素,学习主动性不强,因“难题”积累多,认为自己怎么学都不可能考得好分数,觉得高考无望,往往放弃地理学科。如此学生,高效课堂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树立学生“我可学,我能学”思想,避免“习得性无助效应”。让学生感受“成功”学习的喜悦,提高学习积极性。
“成功”的幅度因人而异,对学困生来说,克服一道难题,弄懂一个想了很久都想不通的知识点,就是胜利,就是成功,就需要肯定。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上一点一滴的成功?我想,可有三个途径:一是成立学习小组,强化基础知识的夯实,应用各种学习技巧进行理解和记忆,并由小组成员互相提问、检查监督;二是利用课前3分钟,通过默写的方式考要知识点,并及时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三是每天一道高考题训练,突破难点,拓展解题思维,积累高考题库。
五、运用“等待效应”,激发课堂活力和创造力
【效应解读】在认知对象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某件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之为等待效应。
篇8
一、运用幻灯、投影,快乐感知数学知识
幻灯、投影作为常规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小学老师的重视,这与它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清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连加、连减》一课时,教学书上只有一幅这样的插图:一位小学生在喂鸡,在他跟前已经有五只小鸡在吃米了,后面紧跟着两只跑过来,在两只的后面又跟着一只小鸡。由于可见度太低,事物动态不明显,学生只会出现这样的算式:5+3=8。若老师给予否定,学生就无法理解了,而且还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现在我用幻灯机的方式这样放一遍:一开始出现一位小学生在喂5只小鸡,接着播放有2只小鸡也跑过来吃米。这时问: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再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时学生就会用上次学过的知识出示5+2=7。在这基础上幻灯片再播放又有一只小鸡过来吃米。教师问:“现在呢?请你再来说说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学生马上回答:7+1=8。这时我问:“谁能把这两个算式综合成一个算式?5+2+1=8,那么这时学生就不会再出现错误了。通过幻灯片进行讲解,不但能满足学生直观上的需要,而且会使学生在课堂中聚精会神、兴趣盎然。
二、创设情境,快乐感受数学知识
学生学习新知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导入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新授前,教者应构建“愉”“悦”的教学情感,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把0~9十个数字做成头饰戴在十个小朋友的头上,设计成拟人化的“数字宝宝”,让这十个“数字宝宝”在讲台桌前呈现。下面的小朋友看到抽象的数字变成自己所熟悉的小伙伴,学生学习的热情异常高涨。通过巧妙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活跃积极地思维。
三、依托生活,快乐感悟数学知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怎么使单一的数学课焕发生机,并具有魅力?我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这样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所以,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它成为一种愉悦的情境体验。
在《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我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小朋友,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有)当你在付款时,营业员阿姨说总计11元,你准备怎样付钱?现在请你思考一下,最简单又快地把钱付清并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可以先跟同桌商量一下。”用这种方式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情境再现,让他们想一想,议一议,谈一谈,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加1个一合起来是11”。像这样从学生生活实例出发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原来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问题,要用到数学知识,从而产生学数学的紧迫感和学好数学的原动力,并且喜欢学数学,进而去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和良好品质。
四、引导操作,快乐运用数学知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的实践来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采用的教学方式。根据小学生思维具有较大的直观形象性,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操作学具,通过摆摆,移移,画画,分分,拼拼等手段,可使学生在亲自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依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从操作入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原型上——让学生回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让学生转着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然后思考:它们各有几个面。它们每个面的形状怎样?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口述操作过程和观察结果,既建立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篇9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快乐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学生对数学课堂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课堂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教学《认识方向》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我们学校的图片和学校周围县政府、幼儿园、医院、三河风光带等真实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朋友,然后出示小朋友的图片,把他们贴在黑板上,提出本课学习目标: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融入乐学境界
“亲其师,信其道”,在日常交往中,师生应完全平等,教师既要做师长又要做朋友,要对学生给予关爱、信任与尊重;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创设各种有趣的数学情景,让学生因趣生智,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应是鼓励、平等和宽容,教师充当的是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例如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你还有什么想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保证学生能够尽情讲出自己心中所想,乐于回答。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坐或站,教师大可不必统一要求,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感情渠道接通了,教学情景也就得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从而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快乐情感场,不断迸发求知的火花,使学生思维充分得到发展。
三、挖掘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引起学生的学习乐趣
充分利用情境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感悟新知。教材中的“小蚂蚁找家”“青蛙跳伞”“蜜蜂采蜜”等情境图色彩鲜艳,趣味性强,教学时可自编故事,配上音乐,再进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认识〉、〈、=”时,先出示情境图,学生们立刻被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吸引住了,这时伴放运动员入场的旋律渲染气氛,老师充当运动会的解说员:“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啦!这里正举行一场森林运动会。你们看,谁向我们走来了?”学生们很兴奋,纷纷大声地说了起来。于是,我请学生们分别回答,有的说了小动物是多少只,有的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了比较,说出了小兔和小猴同样多,谁比谁多等,学生们思维活跃,谁都想说一说,老师加以引导,他们很快就认识了“〉、〈、=”的读法和含义。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了新知,用快乐的心情解决了数学问题,学生学得乐学得好!
四、开展丰富的活动,让数学课堂“乐”起来
喜欢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如,在教学《确定位置》时,有这样一题:每个棋子各跳到了什么地方?你能画出来吗?组织学生玩都熟悉喜欢的跳跳棋游戏,先请同学说说这道题要我们干什么,再借助方向标和小朋友已有玩跳跳棋的经验开展比赛,既活泼,趣味性又强,学生轻松地完成这道题,进一步理解了所学方位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如,我在教二年级上册的统计时,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来做“石头、剪子、布”这个游戏,再请一位小朋友做记分员在黑板上用打“√”的方法记分,谁赢一次就在谁后面打上一个“√”。老师和一位学生比赛,另一名学生打“√”,其余学生齐喊“石头、剪子、布”,在这个“石头、剪子、布”轻松自如的游戏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节课接下来更深入地学习统计知识作好铺垫。学生感到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也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篇10
一、以快乐教学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学生学习体育,目的不仅仅在于身心健康,还在于为一生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在于培养心理素质。快乐教学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精神,只有将快乐教学很好地融入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相信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1.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快乐的元素。人在高兴的时候学到的东西会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记,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坚持快乐教学,充分展现教学的快乐本色。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地点进行或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非常强的运筹帷幄的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时代以及个性特征,只有符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为了活跃教学的氛围,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或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快乐元素。学生和教师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会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学。2.以鼓励性的语言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是需要赞美的,如果教师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那么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就会逐渐消失殆尽,对体育的信心也随之消失。因此,教师一定要掌握鼓励和赞美的艺术。如果学生做得好或者正确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鼓励,可以是一个欣赏的眼神或目光,也可以是一个安心的微笑,也可以是极具赞美的语言。当学生做错或者做得不好的时候,教师切不可讽刺和挖苦,而要用宽容的姿态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不仅会改变自己的错误,还会逐渐树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只有激励和赞美,学生才会感到开心和快乐,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3.注意关心学生的课后生活。体育是一种运动,相当于一种体力劳动,学生身体经过大量的运动之后,由于能量的损耗会出现疲劳或者饥饿等反应。作为教师,如果在此刻能够细心观察学生,督促学生进行一些放松性的活动或者及时补充能量以及休息的话,学生在心理上会感到非常得开心和安慰,因为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和关心,在这种感情的促使下,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体育运动和体育学习之中。
二、发挥兴趣的重要功效,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学习,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1.以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非常大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情感作基础,那兴趣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学生接触,多了解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最真挚的感情传递给学生,学生才能对教师产生信赖和支持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个体,二者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表现一般或者不太良好的学生,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找出学生的闪光之处进行表扬,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愿望。2.以新型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小学生活泼好动,不能对一项运动保持长久的兴趣。因此,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维持学生对运动的兴趣。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做体育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丰富有趣,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保持主动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都比较愿意学习的教材上没有的一些内容,把这些内容以选修课的形式传授给大家,这样在起到健身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热情。3.以多媒体来辅助,突破教学难点。传统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讲解或者示范,学生听或者跟随学习,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并且有时候单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并不能把一系列的动作非常准确地演练和分解。多媒体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可以生动、形象地以画面的形式展现整个的或者分解开来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起来直观并且浅显易懂,掌握起来比较容易,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多媒体的使用,不仅仅传递了更丰富的知识,还增强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学生非常乐于接受,这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极大兴趣和热情。总之,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懈地努力和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并且寻求更多、更好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来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重大发展。
作者:陈景辉单位:漳州市聋哑学校
- 上一篇:对男友说一句感人的话
- 下一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