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9 02:54: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鲸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鲸教学反思

篇1

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在教学前,教师要对课堂作精心预设。实际上,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域,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舞台。即使教师预设得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变化情形,不断调整教学行为,根据自已对课堂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作出判断,采取恰当措施,方能让意外成为惊喜。

一、无法预设的生成一课堂意外

2018年12月14日,星期三,上午第三节,校内公开课,教学“诚信是金”。这一课,我准备了很久,课前也嘱咐学生尽量配合,一定要多举手、多说,学生也确实积极地与我互动。然而,还是出现了两个课堂意外,

「意外一)

在“反思诚信”环节,我让学生列举关于诚信和不诚信的例子。我说:“老师也准备了一个例子,给大家看一看。”我播放视频《罗一笑,你站住》。

播放结束后,我问学生:“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黄同学第一个举手说:“我一直在关注这件事”他一口气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最后,罗尔还是把

钱退还给捐款的网民。”我追问:“你认为罗尔是诚信的吗?”他回答:“罗尔不诚信,他欺骗网民,自己明明很有钱,却还要向大家募捐。”

我问:“罗尔最后哭着说,大家都关心他是不是骗子,不再关心他女儿的病情,这说明网友对他从同情到冷漠甚至鄙弃,你知道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王同学举手说:“因为他不够诚信,所以大家才由道德同情转向道德鄙视。”

我又问:“以后,再遇到网上募捐,你还会捐吗?”这是我故意设计的问题,顺着教学内容展开,也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的,我预想他们肯定会说“继续捐”。第一,这是在课堂,后面有20多位听课老师,他们肯定要“面子”,即使心里想的是不捐,也会说“捐”。第二,罗尔不诚信,我们可以不捐。但是,一些诚信的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当然要捐。虽然我没有直接说明,但意思已经暗含其中。

但是,课堂意外发生了。大多数学生摇头说:“不会捐。”尤其刚才回答一直关注罗尔事件的黄同学,率先表明自己不会捐。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甚至惊慌失措,而且我注意到听课教师也出现“骚动”,估计谁也没料到会出现这种答案。我的大脑飞快运传:怎么办?实在想不出办法,我看着学生,他们通过眼睛告诉我,们支持我。我忽然灵机一动,既然学生给我出了“难题”,我为何不把这“难题”再抛给他们呢?毕竟,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表达看法呢。于是,我停下来问:“为么不会再捐。”黄同学说:“网上的都是骗子。”我问:“如果不是骗子,你会捐吗?”他说:“如果不是骗子,我想我还是会捐的。”这时,我把目光转向其他学生:“你们赞同吗?”这次,他们都异口同声地

表示赞同。这个难题总算顺利解决。

「意外二]

意外一过去之后,接下来的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学生的回答也令我满意。在最后环节“诚信之行”中,我设问:如何让我们身边多一些诚实、少-些欺骗呢?

这是本课重点内容,为此,我设计了小组合作讨论环节。讨论后,学生的答案也如约而至。这时,王同学举手说:“老师,我觉得,我们讨论的这些内容都没有

意义,因为这个社会太黑暗了,到处都是不诚信现象。”听完她的发言,我非常震惊,万万没有料到她会这么说。于是,我试着问她:“这个社会确实存在不诚信现象,但是经过大家共同努力,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情况一定会慢慢好转。”她直接说:“老师,我觉得不会好转,诚信的人最多占百分之四十几,大多数还是不好的。”我试着说服她:“那么,请问,你诚信吗?”她笑着说:“我不够诚信。”此时,其他同学以及听课教师开始小声议论起来。我暗自思忖:看样子,靠我一个人改变她的想法是行不通了。于是,我先让王同学坐下。接着,我面向全班学生以及听课教师说:“同学们,我们现在讨论一下王同学的疑问,她认为在这个社会上,无论大家怎么努力,非诚信的人与事仍然居多,你们怎么看?”话题抛出后,学生展开激烈讨论。讨论结束,我请小组代表发言。学生列举了社会上许多诚信的事例,还有学生提到了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人物等,以及我们身边甚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诸多诚信事例。最后,大家用实例证明这个社会还是讲诚信的人多。这一意外,顺利得以化解。

课后,听课教师评课时,对这两个意外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意外发生时,教师应以正能量引领教学。思想品德课堂只有充满正义与正气,才能引导学生对社会充满信心。

二、惊喜之余的教学反思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通过这次意外,我体会到:设计好一堂课,需要辛苦付出和创新灵感。整堂课,最令我满意的是自己对这两个引发意外的问题的预设,这是我通过电视节目、网络、一次次市区级教研活动与公开课、同行教学设计而得到的启发。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设计一堂精彩生动的好课,教师不仅需要学习,更需要灵感,而灵感往往来源于学习。

2.依托教材,超越教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学生是“用教材学”而非“学教材” 教材只是为学、为研究、为解决问题、为学生发展提供一种凭据,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此,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结构、重难点,掌握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用好教材。如,“反思诚信”“诚信之行”环节都是由教材改编而来的,搭建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的桥梁。

3.基于学情,高于学情

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要求教师以新课标理念做支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的人文性,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快乐生活、自信地学习和成长。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精神、心灵和智慧。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他们接受知识时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在教学中,王同学制造的这个意外,正体现了我们平时所不了解的学情,而她敢于表达想法的行为值得鼓励。她之所以敢在那么多人听课的情况下说出自己的想法,一是和其个性有关,二是与我平时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分不开。我常常鼓励学生多讲、敢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发现学情,了解学生内心,给予钋对性教育,最终实现教育价值。教,要有针对性地教;育,要培养个性化的人。

4.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王同学的意外事件,虽然打破了我的预设,却带给我额外的惊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更让我超出预期达成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正确处理预没与生成的关系显得极为重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再精心的课前预设也无法预知全部生成内容。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发生诸多意外。但是,只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灵活应对,意外的生成也会成为课堂的精彩之举。弹性“预设”,善待“生成”,让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这样,教学才有活力,课堂才会鲜活。

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教师 经验总结

高中生物对于学生日后的的生活和发展都十分重要,生物之中所研究的范围同样是十分的广阔,对于让学生了解生活理解自然,了解人的构造,了解大自然无穷的奥秘都很有帮助,因此做好这个教学工作是我作为老师责无旁贷的事情。教学之中难免遇到很多的问题,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我要秉持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解决好教学之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教学工作更是我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我的教学工作才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而学生们也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我十分关注教学质量这个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工作的引导者,指引学生们学习的方向,这个工作给了我无限的光荣和使命感,虽然高中生物的教学任务很繁重,但是为了让我的学生们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我会认真努力的做好我的教学工作。在此,对我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希望在找到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能够提高我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好的成绩。

一、课前做好准备,认真仔细备课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好准备才能够好好的上课,课堂是我和同学们沟通的重要场所,而课堂之中也是学生收获知识的重要时光,课堂之中的分分秒秒都是十分宝贵,因此做好备课工作,合理安排课堂十分关键。课堂之中存在很多的突发事故,这都有可能引起教学不能正常进行或是影响教学进度,所以做好备课,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是备课的关键。而在反复的总结和思考之后发现,我备课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预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遇到的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我要做好准备,做充足的了解,这样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我才不会慌手慌脚,影响教学进度。而第二个问题就是,在课堂之中遇到提出很难的问题或是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问题的时候,我一定不能够和学生争论辩证。一定要保持课堂的正常进行,一个班级之中学生很多,学生的思想也一定是非常的活跃,学生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应该鼓励的,但是如果影响到班级集体学习,影响到教学进度则是万万不可取的。

而在备课之前,我要对学生做足够的了解,班级之中的学生很多,学习成绩也是良莠不齐,我想在教学之中确保每一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但是这显然是不大可能,但是我会努力的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听懂我所所讲授的内容。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要做充足的准备,不仅要准备授课内容,还要注重授课方法,力求学生都能够参与我的课堂之中,对于授课内容之中的重点或是难点一定要突出强调,尤其是高考考点。高考是学生们即将面临的一个大关,关于高考的事情,我都不能马虎,因此在教学之中我不会让学生们错过任何一个考点,力求将高考之中所有的考点都传授给学生。

二、关于课堂之中的反思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收获知识最多的地方。所以在课堂之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在课堂之中,我会积极和学生沟通,力求让学生都能够听懂我的课堂,学到知识。高考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道大坎,学生对于高考有憧憬,也希望当然也有恐惧,高中的时间是紧迫的,课堂之中的时间也是非常的宝贵,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之中能收获知识很重要,而在我的课堂之中,我同样注重学生的心态,好的心态对于学生的考试非常重要,很多学生的成绩明明是很好,但是在考试之中就是不能发挥出来,总是出现很多的问题,这就是让人非常遗憾的事情了。所以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课堂之中能够放松,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我的课堂教学的目标。

课堂的教学之中我力求让我的课堂能够有趣,生动形象,让学生能够喜欢上我的课,而在课堂之中还能够获得知识,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是要做充足的准备,而在课堂之上我也要能够随机应变,高中的学生的生活是非常乏味枯燥的,除了学习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因此很多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显得非常的困乏,觉得学习了然无趣,因此在课堂之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活跃起来也十分关键,而在课堂之中我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关于知识的笑话或是历史故事等,这对于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很有用,而另一方面,在课堂之中我也会随机应变,假如说某位同学们睡着了,我不会非常气愤的去叫醒学生,破坏学生和我之间的关系,而是用某个笑话或是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在指一指他。

三、关于课后的反思

课堂之中我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培养,而课后我要和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且我会适当的为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或是为学生指导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每一章节的学习之后,我都会为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这些作业对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点都很有帮助。另外我也会在每一个章节结束之后,为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知识,对于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学生上交来的作业,或是学生的考卷等,我都会认真批改,及时做反馈,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赶快查缺补漏。

篇3

一、成功之处

(1)这节课我准备得比较充分。在备课过程中,我深入研究教材,对这方面的知识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力求做到重点突出。(2)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了对图形的讲解,以纯金属结晶为主线,使这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我选的习题针对性强,层次性强。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还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例子。(3)教学环节中注重方法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式思维为手段,复习归纳总结知识,力求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落实,在落实过程中,真正做到教师导、学生学,并且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5)从时间安排来看,基本上还是能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6)充分调动学生学好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积极性。(7)教学思路较为清晰,多媒体课件设计较好,内容充实,制作精美。

二、不足之处

(1)也许是因为紧张的缘故,讲课时,语速太快,教学仪态显得不是很大方。普通话使用不够规范。多次出现口头语。(2)课后的巩固还不够,没有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只是盲目地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后练习和习题册上的习题,并且,课堂上缺乏作业反馈环节。这样也不能清楚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3)在新课导入环节,新知识点的导入和各知识点的衔接还不够到位。(4)课堂掌控能力有待加强。(5)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缺乏的缘故,缺乏教学设施,如果能在模拟实验室操作演示,则更具有实际的工作情景,效果会更好。(6)语言表达太过生硬,缺乏风趣和幽默感。由于本人性格决定了教学的习惯缺少教学上的严谨,语言也缺少磁性,难以形成抑扬顿挫的教学情境。(7)板书设计有待于加强,字体还不够工整、清晰。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三、有待改进

篇4

初次学习使用显微镜的课,由于学生的兴奋和跃跃欲试,而必须交待的注意事项又非常多而琐碎,在许多情况下,难免出现教师细细交待,学生亦步亦趋,在严格的要求下活动,既放不开,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少。

我在这节课,40分钟内学生至少实际操作了两遍,第一遍是学生自主的尝试性操作,第二遍是在解决新问题(物像是否是倒像?物像究竟放大了多少倍?)的情景下的再操作。如果算上第一遍结束时,一名同学边说边演示,其他同学帮着找问题,和第二遍结束时,中间一行各小组为主操作,左右二行小组检查,则全班至少有1/3学生共实践了三次。一切技能,都是熟能生巧,以有限的时间,实现学生的充分实践,至关重要。

我认为之所以能做到,在于我对技能实践的高度重视,精巧的安排,而且每次都不是重来一遍——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新情境下向前推动,使重复实践富有新意。

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上好今日的科学课程的关键。希望我的做法,可以给大家一些启迪。

篇5

关键词:经济学 法学 英汉翻译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迅猛发展与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目前的公司企业在引进人才时不仅考查其是否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应聘者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对于英语水平的考查,公司企业往往看中的是和自身业务范围相关的专业英语翻译和写作能力。笔者在所做的经济类和法学类学生专业英语翻译水平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缺乏这样的英语运用能力,有时对文件或资料理解不足或误解。学生在此调查中表现的翻译能力欠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单词与词组理解失误

翻译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确地理解源文,但是英语中单词或词组往往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经济英语词汇的专业性很强,因词义理解错误而导致的翻译错误是最常见的类型。例如: credit 一词在经济类文章中有“信用”、“信贷”、“赊购”、“贷方”等几种意思,如:trade credit 商业信用,credit agreement信贷协议,credit price赊购价等。学生如果只了解credit的普通英语意义“学分,信誉”,而不掌握相应的专业术语,在翻译中就会出现错误。又如:The seller shall present the following documents required for negotiation/collection to the banks. 有学生将negotiation和collection译为谈判和收集等常用英文意义,导致译文含糊不清,应译为议付和托收。经济或法律专业的英语词汇建立在普通英语词汇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经济或法律活动与环境,带有浓浓的专业特色,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注重基础英语词汇和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例如:bid递盘,balance差额,余额,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承兑交单,settlement清偿,结算等。在经济类专业英语中,有些词汇的语法形式改变也会使得意义截然不同,例如: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中futures一词的复数形式完全改变了其“未来”的含义,在此句中应译为“期货”。

调查发现,45.2%的学生表示在完成翻译练习时,最大的障碍是词汇,表现为不认识源材料中的词汇,或者明白源材料词汇含义却找不到合适的汉语或专业对应词汇。这不仅反映出学生英文基础不足,相关专业知识欠缺,还折射出汉语表达能力欠佳。

二、句法理解或表达错误

经济或法律英语中常有较长的句子传达细致严谨的语义信息,如:经济合同、法律文件等。长句给学生的翻译工作增加了难度,要想准确地完成任务,首先要弄懂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和句子表达的中心思想,不应照句直译。例如:The prices stated are based on current freight rates, any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freight rates at time of shipment to be the benefit of the buyer, with the seller assuming the payment of all transportation charges to the point or place of delivery.

学生由于看不懂后两个分句与第一个分句的语法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句子。其实,后两分句在语法上可看做独立主格结构,其中any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freight rates与动词be, the seller与动词assuming都是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该句表达了三层意思:合同价格的计算,运费增减的处理,卖方承担的运费责任。该句可译为:合同价格以当前运费计算,装运时运费无论增减均属买方,卖方则承担至交货地的全部运费。

调查中我们发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多半对于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缺乏了解,同时缺少翻译基本知识与技巧, 这些给英汉两种语言的顺畅翻译带来障碍。英语多后置定语,汉语则多前置定语;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结构;英语语法结构呈线性,重形合,汉语语法结构呈隐性,重意合。例如:We wanted to avoid the mistake made by many couples of marrying for the wrong reasons, and only finding out ten, twenty, or thirty years later that they were incompatible, that they hardly took the time to know each other, that they overlooked serious personality conflicts in the expectation that marriage was an automatic way to make everything work out right. 译文:许多夫妻因为错误的理由结了婚,结果在 10 年、20 年或 30 年后才发觉他们原来是合不来的。他们在婚前几乎没有花时间去互相了解,他们忽视了严重的性格差异,指望婚姻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希望避免重蹈覆辙。

翻译此句时,要注意句子语序的调整和句型的转换, 翻译时,“We wanted to avoid the mistake”最好放在整句话的最后,先说有很多夫妻犯了错误,再说我们要避免这些错误。

三、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

语言的学习不仅是词汇的掌握,还包括文化的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只有了解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表达源材料的思想。认为翻译就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过程而忽略文化的影响只能导致翻译的失败。在调查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对单词或词组理解失误的例子比比皆是: Not only the love of learning and of books and ideas, but also the love that a teacher feels for that rare student who walks into a teacher’s life and begins to breathe. I teach because, being around people who are beginning to breathe, I occasionally find myself catching my breath with them.句中begins to breathe和catching my breath的表达,来自于圣经中上帝抟土为人、嘘生气于其鼻、乃成生灵之说,如果不了解这个文化内涵,就很难理解breath的意义。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得到了学生对翻译教学的评价:84.56%的学生认为教师对翻译重视程度不够。反思在教学中对于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相当多的教师冷落了“翻译”,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教师认为翻译是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完成的事情,所以在教学中少讲或不讲翻译;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英语教材中,翻译专项练习很少,教材中也没有对基本翻译技巧和方法的讲练,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前根本不设立翻译考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教师对翻译训练的重视程度。

其次,为营造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倾向全英文授课方式。此种做法人为地排斥了汉语,从而出现学生翻译时思维混乱、语句不通的情况。

另外,教师本身的翻译素养不高,他们多是语言文学类学习者,长期从事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工作,对翻译技巧的掌握缺乏整体的认知和系统性,缺少应用翻译的实践经验,这直接导致无法向学生提供专业的翻译指导。

调查中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翻译有浓厚的兴趣:78.53%的答卷学生表示对翻译学习感兴趣。68.72%的学生认为翻译水平对未来就业有非常或一般促进作用,其中,13.32%的学生把专业翻译工作作为未来的择业选择,53.84%的学生表示不会把翻译作为就业选择,但是94.1%的学生肯定翻译在生活和工作中是“有用的”。87.04%的学生希望加大课堂上翻译练习的训练量与强度,还有25.01%的学生希望有做口译或笔译实训的机会。

面对目前的学生翻译困境、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强烈的求知期盼,教师必须改变观念,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就业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远非少数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满足的。相比于英语专业的学生,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经济类和法学类的学生,在工作中如果能翻译专业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就会更有择业优势。因此,重视翻译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翻译技能是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正确举措。

参考文献:

[1]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董亚芬.大学英语精读 (第三册)学生用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篇6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大自然以其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景物,显示了其独有的魅力。因此,我选取了《多角度描写景物》这一课题。希望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能成为学生写景作文入门的一把金钥匙。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教学有针对性、实效性。通过上课,我发现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亮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下面我就这两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亮点

在导入新课和练笔环节,我通过播放生动优美的视频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丰富的想象力。在播放视频时,学生都被视频中大自然的美景深深吸引,学习和写作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授课过程中,我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并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方法,我结合学过的经典文章中的语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赏析,因为是学过的文章,所以学生对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起来就简单了很多。方法掌握了就要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练笔的环节,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写一个描写落叶的语段,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法。

“感之于外,受之于心”。在作文评价环节,我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互评,学生真正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我用这种方式来唤醒学生写作的热情,评价时引导学生围绕本次作文课的训练重点展开,致使教学目标鲜明。

二、需要改进之处

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时,自己讲得较多,有些急于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没有让学生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有创意地表达。

篇7

去年11月中旬,笔者又一次参加了小金县抚边乡片区教研活动,听了三节公开示范课。三位老师精湛的教学技艺、精妙的教学设计、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笔者感受挺大、受益非浅。

1 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是决定整个教学成败的关键,它包括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确定目标、选择策略、教具与课件的制作等等。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把一节课表演得非常完美,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可以说一节课40分钟时间,课前需要花费若干个40分钟时间。因此说,课前的准备尤其重要。我们的教学效果始终不明显。很大原因说明了我们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甚至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做准备就去上课了。要坚信这样一句话:“有付出才有回报。”

2 教学设计一定要“合理”

教学设计也指教学思路。它不仅要体现新课标理念,又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完整。它集中反应了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的关系。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核心,不能脱离实际,同时还要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和价值观。它犹如一块模板,一旦成型,就必须按照它的要求去做,否则你整个的教学过程就像是一盘散沙,显得很零乱,不紧凑,因而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前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3 教学过程要“流畅”

一堂好课,它的教学过程是非常流畅而完美的。教学过程是否流畅?一方面与教师的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思路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与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能力有很大关系。它包括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操作能力、课堂调控及应变能力等。因此,教师能力的高低,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特别是现代社会教师,理应提高自身能力,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掉。

4 教学结果要“圆满”

圆满是指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圆满不是一般的完成,而它包含更深层次的含义,它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数学价值;理应渗透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不仅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还陶冶了情操。这样的结果才算是圆满的。

5 要进行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境创设;误区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给数学科情境教学提供的基本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里的问题情境是指教学得以展开的起点,是我们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营造的特定背景,是数学学习、数学思维和数学活动产生的具体条件。它不同于一般的提问也不同于常用的引例,而是为了激发思维创设的一个现实的背景,是思维产生的场。教师应该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把教材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符合中学生认知特点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下面就本人对两个典型的数学课教学案例和常见情境教学的误区进行分析,对课堂情境教学进行反思。

请看下面一个教学片断:正弦定理的推导、发现(案例一)

教学情境:[老师先利用多媒体投影直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再提问引入]

老师:同学们,三角形是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认识的图形,而直角三角形又是最简单的三角形,谁能说说直角三角形有哪些边角关系?(由于问题简单,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学生:a2+b2=c2,A+B=90°,,等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在关系式与中,它们有何联系?

与会相等吗?

学生:相等,由变形可知。

老师:因此,a、b两边与它们对角正弦值的比相等。该比值与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因为sinC=sin90°=1,

所以: 。

老师: 对于锐角三角形,关系式:

是否成立?

要找出边与角的正弦之间的关系,就要把锐角三角形转化直角三角形,如何转化?

学生:作高AD。则AD=c・sinB,AD=b・sinC,所以:

同理可证:,所以在锐角三角形中也有:

老师:从上面的探究我们发现,在直角和锐角三角形中都有: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而在钝角三角形有这样的结论吗?请同学们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共同探究,说明理由。

[让两位同学把自己的推理过程用展台展示,老师点评,共同归纳,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即]

点评:上面描述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段,老师设计的每一个情境和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紧密结合知识传授的环节,同时对提问的认知水平进行分析,这些问题中多数问题只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感知,了解其中的信息,稍作思考就可得到答案,几乎没有多少单调的阐释,学生很轻松就可以在老师设计的情境中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反思一:关于如何创设情境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依靠教材内容本身,容易产生学生被动提问的局面,仿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教师要求学生有问题。情境教学的提出正是为了克服这种缺点。但是学生是否能够从情境中得到所需要的全部问题,与教学情境设置的深度有关,如果情境提供的深度未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问题意识再强的学生也是无法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的。

可以说,在传授知识这一环节来说,上述情境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如果从教学的“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方位看,显然不够!情境的设置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迁移与运用。这时,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偏离本堂课的学习中心:学了数学概念却没能够掌握数学的思想或方法、技能,可能就会因此造成不少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而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考虑情境线索是否与教学内容匹配以外,更重要是要考虑情境深度是否与教学目的相符。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创设成功学习的教学情境正是激发、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面对日益成熟的新课程改革,在创设问题情境上,教师不但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启迪性,而且更要注意它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运用。

请再看一个教学活动场景(案例二)

我市某中学一位年轻教师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开始就用多媒体展示了一辆小车的行驶,屏幕上,小车在动,并用红颜色标记力F和位移S。由物理中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则力F所做的功w可由公式W=F・S计算,引入到数学中两向量的夹角。

可是,随着画面的消失,情境也随之远离了课堂,接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滔滔不绝的“演讲”,而学生也由起先的兴致勃勃逐渐进入了昏昏欲睡的情境……

情境创设是教学中的艺术,其作用是引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但如果情境用过就算,似乎又失去了情境应有的作用,削弱了情境的功能。因此,有必要探讨情境的教学价值与运用的技巧。在听课中,我不由得思考起“如何充分运用己经创设的情境”的问题,使学生在情境的熏陶下,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这时教师停止了讲解,运用多媒体,将小车隐藏掉,画面上留下的是两向量及其夹角,这恰是数学中的内容(从学生熟悉的己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引入到未知的数学内容上来,学生的情绪又被调动了起来)。显然,两向量确定了,则角就确定了,这个角如何定义呢?学生看到两向量的夹角,于是只要有了两向量,便会有向量间的夹角。这样一来,学生根据这个情境,定义顺势得出,中间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显然没起多大作用。

反思二:关于如何充分利用情境

听完这节课,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教师能够创设这么好的情境而未能很地把整教学内容衔接起来呢?事实上,这与不少老师还把情境设置当成课堂的装饰品有关。情境教学的起码要求是:老师的讲解要和情境的设置融为一体,使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能为整个课堂的教学服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如果在教学中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趣味性,而编造一些应景式的“情境”,这样很容易调起学生的情绪后,又令他们走进“失望”的境地,很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效果适得其反。

有些教师在设计新课时,竭力为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而绞尽脑汁。整节课上,老师设置的情境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学生一会儿做做这,一会儿又看看那,教师牵着学生走。乍看起来学生动了,课堂活了,制造氛围可谓理想,实际上没有多大的价值。教师忙乎一通,学生被动接受,似乎是数学课没有这些花哨的教学情境就无法进行教学或者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自然就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或根本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情况。这其实是情境教学的一种误区。

反思三:教学情境越花哨越好吗?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情境的创设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质,教师应该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把教材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符合中学生认知特点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如果盲目地“追风”,搞花哨的东西、作秀的情境,课堂上表面的热闹、热烈就好像水面上的泡沫,学生并没有深入的思考,思维深处依然是一潭死水。一味追求花哨的情境设置,就会使课堂内容像裹上了一层糖衣的糖果一样,学生可能只是被花花绿绿的糖衣所迷惑,对五颜六色的糖衣感到兴趣,至于自己吞下去的糖果是什么味道却全然不知。这种表面热闹和热烈往往会误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却教学的真正价值。一堂课过后的结果常常是“买犊还珠”,舍本求末,从而造成该达到的目标没有达成、该培养的能力没有培养、该训练思维方法没有训练的后果,那么这节课的情境创设还有什么意义呢?

参考文献:

篇9

一、我国音乐发展现状和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特点

歌曲的演唱是由歌唱者自身的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素养等共同构成的,为了更好地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找到一个适合我国小学生基础的声乐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基础教育体系尚未形成,教师仍在沿用专业教学模式,使小学生很难适应这种高难度、专业化的要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爱好音乐并且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这对培养孩子的演唱兴趣,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进入五六年级后,会变得很害羞,表现得不自信,歌唱次数明显减少,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课上鼓励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发现其中的乐趣。在我国当下社会环境下,快速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压力,致使人们对内心世界很少关注。音乐教育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音乐素质为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提供潜在的可能性。

二、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摆正音乐教师姿态

传统的说教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因此,音乐教师应做到与新课程同行,及时转变自身角色。新课程理念提倡情感目标的达成,而教师自身的情感能?虼?递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中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感受生活,从而更热爱生活。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逐步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发展空间。音乐教师作为一名美育传播者,如何有效定位在学生心目中的角色呢?这需要音乐教师保证自身的言行美,在音乐课堂别注重“美”。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这是音乐教师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想要做到这一点,任课教师应营造出愉快的、有趣的教学气氛,感染小学生的情绪,从而帮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同时,随着各门课程的改革,音乐这门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想要实现成功改革,音乐教师必须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在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应摆正心态,认识到音乐课并不是唱歌课。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音乐在人文科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不再将音乐视为简单的唱歌,而是将其看作人类文化的基石,具备一定的人文价值。音乐课能让小学生获得鉴赏美和感受美的情趣。

篇10

一、存在的问题

1.偏颇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有的课堂教学盲目追求热闹,有的“动”所张扬的是肢体的“运动”;有的为了体现“合作、探究”而不断转身子,换位置;有的一节课现代教学技术无所不用,师生忙得不可开交。

2.浅显

语言文字理解、品读、训练不到位,语文课不抠词品句,不了解表达方式精妙,缺乏语文能力训练和培养。有的课,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美其名曰开拓延伸;有的课“表演”充斥了课堂,课堂中没有独特的感悟。

3.单一

“问答式”教学在课堂上用得多,看起来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其实,语言训练并没有得到落实。这是因为这种教学所提的问题大量占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一提出,尖子生答对了,大部分学生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问题就过去了,参与学习的只是少数学生。

二、解决的对策

1.给学生一个真实交流的课堂

真实的课堂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天成的境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感悟和体验形成语感,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得到认识的提升。

2.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情感经历,还是一种审美体验。

3.给学生一个夯实基础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