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春宴范文
时间:2023-04-02 14:20: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妮宝贝春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家。1998年起发表小说,题材多围绕城市中游离者的边缘生活展开。至今出版作品《告别薇安《、《蔷薇岛屿《、《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等。今年创办文学杂志书《大方《,同时推出最新作品《春宴《。
很多人把她的作品奉为爱情圣经。也有很多人则对她的文风嗤之以鼻。争议并没有让她停下手中的笔。安妮宝贝这一写,就整整写了十年。
1998年,香港启德机场正式关闭。法国首夺世界杯足球赛冠军。百年一遇的洪水肆虐全中国。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在东京去世……也是这一年,她得了一部电脑,开始上网。与此同时,她开始用电脑创作小说―以“安妮宝贝”的名义。
“安妮宝贝”―这是十多年前,她刚开始写那些风花雪月的网络小说时,随便起的一个名字。她大致是不太喜欢自己这个名字的。因为后来有人问她,为什么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她说,如果当初就知道自己以后会正儿八经地走上写作这条路,她也许会换个名字。
但十多年前的她并不知道这一切。跟许多北漂族一样,她也曾经是个小白领,在北京干过很多职业―金融、编辑、广告……也许是生性敏感,也许是履历丰富,她闲暇无事随手写写的那些爱情故事,在网上发表后,竟然大受欢迎,迷倒了不少年轻人。
再往后,她被出版商看中,一步跨入写作这条道,一直写到了今天。10年后,“安妮宝贝”这个名字,成了销量的保证。哪怕是在路边摆的盗版书摊上,只要是封面印上这四个字的书,就能立刻卖疯。
这当然不在她的预期之内。但她不得不承认,10年间,自己成为了一个专职作家―还是畅销的那种。
写作:做拉开丝绒帷幕的人
“我可能什么都想要:那每回无限旋落的黑暗以及每一个步伐升盈令人战栗的光辉。”诗人里尔克的这句话被安妮宝贝挂在了自己的微博简介上。
迄今为止,安妮宝贝拥有了很多优异的作家穷其一生都无法拥有的成绩―整整10年的畅销。10年前,她从网络出道,属于中国最早的那一拨网络作家。10年后的今天,她依然坚守写作的堡垒,并出版了自己的十年文集。这些作品的集结,不仅见证了安妮宝贝从业余写作者到职业作家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是为她对写作的执着正名。
她的执着得到了回报。越来越多的人被她书中的故事触动,这一切直接被反映在了销量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安妮宝贝”这四个字简直成为了出版商的灵丹妙药。然而,畅销背后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很多人开始质疑她的作品。安妮宝贝在作品中写女人的爱情,写男人的孤独,也写生命中的各种伤痕和探索,这一切都成为了别人攻击她的靶心。她试图用文字去探索人之内心与自身及外界的关系,而这种文风至今仍然备受抨击,更有甚者将她的写作视为无病、一地鸡毛。
10年间,她在各种争议中孑然独立,不回应,更不反击。用她的话说,是“纷扰争议各有立场所在,源自内在的追索殊途同归。愿彼此意有度脱, 心有余量”。对于外界给她贴上的标签,或赞许,或鄙夷,对她而言都没有关系。在她眼里,作品是为自己内心而写的,外界的关注只是副产品。“我的态度是任由他们贴,不解释,但也不会被其左右,专心走自己的路,以后若有时间会来揭标签,或者不揭也没关系,误解是一种蕴藏,本身就有空旷和无言的意味。”
今年,她创办了文学杂志书《大方》,把对写作和文学的感知扩大到了另一个领域。她对这本杂志书的重视可见一般―这位向来以低调著称的作家,为了《大方》的面世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工作。相比起安妮宝贝的畅销作品,《大方》可算得上是本小众读物,但正是它,给予了安妮宝贝很大的满足感。《大方》更多呈现的是一种文学态度,这也是安妮宝贝一直追求的―“不那么浮躁,比较缓慢和宁静,读后可以得益。”
“写作需要直觉,灵感,耐力,内心的容量。”10年前的她,把写作当做一件业余的、好玩的、随手拈来的事。如今,安妮宝贝却已经将写作视作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她眼里,写作凝聚了最精华的一部分自我。如果故事本身是一幕戏剧,她则潜心做那个拉开丝绒帷幕的人。
生活:总是在等待奇迹和安排
在很多人眼里,安妮宝贝的生活很神秘。除了写作中故事主人公投射出来的画面,仿佛很难再挖到安妮宝贝生活化的一面。即便是她忠实的书迷,也只能依稀的从作品中看到一点点她的真身―不看电视,不看社会新闻,却总是保持着每天读书的习惯,爱听昆曲,清扫庭院,照顾孩子,种花。
即便是到她开了微博后,这种状况居然也没有得到改善。跟许多喜欢在微博上插科打诨的名人不一样,她从不在上边记录自己的生活,而只是给大家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片段。人们只知道她不定时会清理自己的微博空间,删除自己说过的话与观点。对此,安妮宝贝的解释是:“我喜欢空间保持一种清洁感,这跟清扫庭院是一样的道理。”
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一阵。那便是她去旅行的日子。她刚去过印度和欧洲,下一个旅行地是埃及。她说自己不喜欢只居住在一个地方,喜欢经常四处走动。她把自己去墨脱的感悟写在了《莲花》里,随书附上的还有她拍摄的照片。安妮宝贝说自己并不是个对生活有规划的人。“一般顺其自然,我总是在等待奇迹和安排的。”她的理想生活是以后去很远的地方,用她的话说,最好能“远一些,更远一些”。
篇2
如今从网上到“网下”,“党派”众多。网络帖子点击靠“标题党”,于是不少作者和出版商纷纷效法,为了使自己的图书吸引人的眼球,以奇险怪异的书名作为“钓饵”,引读者‘上钩”,是为“书名党”。
《与螃蟹一起学烹饪》《基督教艺术里的蘑菇:基督教发展史中耶稣的身份》《爱沙尼亚的短袜以全世界为原型》,这是英国《书商》杂志公布的2011年度“最古怪书名奖”入围的7本书里的3本,虽然不知道这一图书“选秀”最终会花落谁家,但其浓烈的“怪”味儿相信您已经闻到了。
且看豆瓣网上的好事者收集的“特色”书名:《怎样把仓鼠变成化石》《挖鼻史》《农民进城防骗手册》,研究方向够新颖也够实用的吧?《怎样打孩子》《如何谋杀你的丈夫》《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行为方式够“勇敢”也够疹人的吧?
书名党为何要如此极端地挑战读者的想象力,在书名上“语不惊人死不休”呢?答案很简单:两个字――好卖,一个字――钱。据说现在的图书出版可不再像以往那样中规中矩,《雾都孤儿》《林家铺子》《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书名模式已经被很多出版人抛弃,因为一本新书,想要在浩瀚的出版市场挤上榜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这个大森林般“万绿丛”的图书市场上,只有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书名成为其中的“一点红”,才能抢眼,才能抓住读者并让他们掏钱,至于那“一点红”是红旗、红围巾还是红尿布,他们就不管了。
二、书名不坏,读者不爱?
有人说,时下的图书出版就有这么一大怪圈,那就是“书名不坏,书商不卖,读者不爱”。但我以为,书名对销书的刺激作用相当有限。比如,一个嫁不出去的丑女,如果将自己涂抹得花里胡哨或穿戴得怪模怪样,的确能让人注意,但这种注意只是因为“惊奇”而绝对不是因为“心仪”。据我观察,书名党们的书名除了极少数有些许的幽默感和奇特味外,绝大多数乏善可陈,有些甚至是对语言文字的暴力。书名党有以下两大误区:
其一,他们太高估书名对销书的刺激作用了。怪怪的书名顶多让人把书拿到手上浏览,但很难让人把手伸进兜里掏钱,因为几乎所有的书店里,都允许顾客自己挑选图书,顾客买书前一般既看目录、提要,又看部分内容后才决定买或不买。网上书店也一样,既有书样,又有目录,还有作品简介和部分文摘,顾客只有全面了解了该书之后才决定是否下订单。
其二,他们太低估读者了。读者中当然有一些人是追求怪味、恶搞甚至低俗之作的,但他们永远是读者中的极少数,他们也不是真正的“读书人’。在如今影、视、听和网络等等大力冲击图书市场的情况下,一些人的确在文化消费中更多地倾向于那些更富感官刺激的媒体,图书市场压力倍增。但正因如此,大浪淘沙,如今还在光顾书店的人绝大多数就是追求高品位的精神生活且有较高欣赏水平的读者,他们买书读书唯质唯品,很难受到“坏”书名的左右,甚至对它们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当然,在这个从人到物都讲究“推销”“营销”的时代,在这个再好的酒也要到巷子口去卖的时代,图书发行注意营销策略无可非议,且值得提倡。关键是,要有真正科学而有效的策略。要让书“内强素质”,成为真正的好书:同时“外树形象”,有一个真正的好名。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哗众取宠。如果谋求出奇制胜,那也应该奇而不怪。要新颖、深刻、意味隽永,走向高雅的芳园,不可生硬、古怪、不知所云,滑向低俗的泥潭。
三、汝果欲畅销,功夫在“名”外
给自己的文章或书籍起一个亮丽、别致而有深意的题目或书名,是古今中外的写作者共同的追求,“题好一半文”嘛。事实上,很多经典名著不但内容过硬,名字也不凡,如《一千零一夜》《红与黑》《玩偶之家》《复活》《套中人》《变形记》《百年孤独》《红楼梦》《药》《雷雨》《围城》。这些永远的畅销书,书名新颖独特,内蕴丰足,风采卓越。然而它们又一点也不怪,素面朝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质朴中含着无边的大气,这才是功夫和能耐,这才是高度和底气。
书名党们也许会说了:我不求经典,只求畅销。那么好,看看2011年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前10名榜单上的作者及其畅销代表作吧:郭敬明《小时代》,南派三叔《盗墓笔记》,郑渊洁《皮皮鲁总动员》,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安妮宝贝《春宴》,江南《龙族》,韩寒《青春》,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郎咸平《郎咸平说》,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有哪一部是怪味书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