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阅读答案范文

时间:2023-03-18 14:3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推敲阅读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推敲阅读答案

篇1

1、在答题前通读两遍原文,第一遍可以快速阅读,初步把握内容,了解大意;第二遍细读,抓住主要内容和细节,标出关键词语,也可以先浏览题目和答案,明确要求后再看文章,然后选择答案。这样不但节省时间,提高速度,而且可以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2、在阅读中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推敲某一个单词,词组或句子的意义,有些生词不影响阅读理解原文的内容,而有些与试题关系密切的生词则可以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暗示或线索去推敲,在快速阅读中猜测词义。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归纳,通过逻辑思维做出合理的判断。

4、重读短文,检查答案。做完后,回头再读一遍短文,检查答案,看看答案和上下文内容是否一致,有无矛盾之处,避免因为疏忽或误解而出错。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的因素

首先,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深刻不牢固。有些学生英语词汇量掌握少,对句意理解有失偏颇,从而影响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其次,缺乏对语言知识结构的全面理解。英语句子是词汇和短语的有机结合,而文章也不是句子的杂乱无章的堆砌,它是有章可循的。学生直接面对的是语篇,其组成和规律对阅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的语法结构,了解英语的社会文化背景。最后,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①在阅读过程中,有些学生遇到生词时,不是根据上下文的语言背景和构词法去猜测词义,而是直接去查词典,没有进行积极的思维。②在阅读时,精力不集中,没有领悟语篇,也就抓不住关键的语言知识点。③有些学生习惯逐字逐句地去翻译,这样,不但读起来非常慢而且也影响到对句意的整体把握,④受到我们母语的干扰。在学习英语时,有些学生总是用我们的母语去理解、去考证英文句意,结果弄出很多笑话。

二、提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1)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选用包含一定生词量的、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内容有趣的、浅显易懂的读物,同时采用一些激励措施,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篇3

一、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这是做好完形填空题的关键,因为完形填空的特点是着眼于整体理解。首先迅速阅读一遍短文,了解文章大意、结构,以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通读全文包括短文和各个选择项,同时初选出一批较有把握的答案。对不需要上下文、相对独立的考点,可马上选择正确答案,对需要上下文的考点,则暂时跳过。完形填空题首句往往不设空,一般是全文的关键句,要充分利用完形填空题首句的提示作用,为解题找到一个突破口,从而展开思维。尾句是文章的总结、结论或点睛之笔,会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因此首先看文章的首句和尾句,心中大概有个印象。我们应该依据首句给的启示,通过逻辑思维,借助短文中关键词提供的信息,越过空档,尽快把全文读完,注意句意衔接和照应关系,建立语言的整体感,帮助了解短文大意。在浏览全文的时候,要重点了解文中叙述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即who,when,where,what。通读全文的方式可因文而异,对较易把握大意的文章,可采用粗读、速读的方式;对理解稍有吃力的文章,不妨放慢读速、慎读,但不管怎样读,注意力都应集中在文章的主线,了解文章内容,从而进行推断、选择的基本思路。如果一开始就忙于见一空填一空,就势必无法从整体上把握全文概要,造成顾此失彼,既影响准确率,又影响做题速度。

2.快速反应,初做答案

通览全文后,就对文章有了整体印象。找到文章的突破口之后,就要趁着思路清晰时,快速做出反应,一鼓作气将文中所有能填的空都填起来,不因某试题暂时给不了答案而停留太久。遇到困难,暂放一边,先易后难,这是解题之道,因为有些答案是必须通过下文的理解后才能做出断定的。有时,前后信息之间还有相互提示作用,因此,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能久久停留于此,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语感,推测部分空格的可能答案。在填每个空格时,注意分析选项所在的上下文,弄清上下文间的逻辑关系,注意空格前后的词,看能否与某一选项构成固定搭配,从各个角度考虑,初步选出每个小题的答案。要准确判断出题目的类型,语法知识较多地表现为动词时态、语态的选用或句子成分的辨识;词语知识方面的题目要从词性、词形区分,同义词语辨析、习惯搭配、习惯用语、结构词选择等方面考虑;情景推理题要注重跳出句子层次,注意句间的结构、意义上的连接和照应关系,有时还应在段与段之间、情节与情节之间或更大范围内上下文照应,注意句型、语法、词语搭配和习惯用法。

3.反复推敲,验证答案

初选过后,可能还会留下一些空档,此时再重读文章,看其是否通顺流畅、条理清晰、符合逻辑,将未填的空档全部补齐。由于选答案时讲求一气呵成,初选过后还应根据上下文对有疑问或把握不准的答案进行推敲。做完后,要再细读短文几遍,检查答案是否与上下文相吻合。对有疑点的答案要反复推敲,再做决定,看看这时的短文行文是否流畅,意义是否连贯,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复查时,可从语法入手,检查句子的时态、主谓一致、代词的性数格,以及词语的搭配等是否正确。除此之外,复读时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检查全文是否前后贯通,再次将不合题意的答案调整或修改;看清上下文,找准定位词,充分利用文章的上下文和前后句,找到对选择有提示作用的词或句。这些词有时可能是同义词或反义词,寻求搭配注意固定的搭配,包括动词与介词的搭配、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及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等,同时要根据内容选择正确的短语。综合考虑指的是根据全文大意和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把上下文的意思、句法结构、词类和语法功能、惯用法、逻辑推理常识等各种因素加在一起综合考虑,仔细推敲。

二、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1.利用上下文确定答案

完形填空的文章是一个意义相关联的语篇。它围绕一个话题论述,行文中词语重复、替代、复现和同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完形填空题有时提供的几个选择项,孤立地从一个句子看或是从一个段落看似乎都可以,需要从整篇文章上下文结合起来看,才能选出正确答案。做出选择时,一定要前后照应,时刻不离开上下文。四个选项不是词义相近,就是近义动词的同一种时态的现象,或名词的单复数搭配。若选项词义差异很大,则必然文章中藏有提示语。解题时要联系上下文,寻找相关线索,因此,在做完形填空时,要培养捕捉并记忆相关信息的能力。

2.利用语法筛选排除

和试卷其他部分的选择题一样,完形填空题也可采取此法,即把语法上、意义上、逻辑上明显不合理的选项先剔除,这样就可以缩小选择面,保证选题的准确性。再则,单纯语法题已基本退出该题型的测试范畴,有些选项语法上没有问题,意义上十分接近,区分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根据上下文、思维规律及一般常识进行判断推理。对于这种题,要针对语法结构、句式特点、短文中所设空格中需填的词在句子里作什么成分、哪类词适合、应采取什么形式等进行必要的分析思考,从而迅速解决问题。比如,选用动词就要考虑各种时态、语态、语气、主谓搭配,以及其如何与其他词类使用等一系列问题。

3.利用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解题

篇4

要想做好“阅读理解”题,就得掌握一些解题技巧。阅读短文时,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按“全文、段落、句子、词语”的步骤进行。选择最佳选项时应该采用速读、细读和复读三步走的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解题方法。

一、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首先,迅速阅读问题题干,弄清提问指向,也就是说,要弄清问题是针对一句话设计的,还是针对一段话设计的,还是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标题、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地理位置和相互关系而设计的。提问指向不同,阅读的范围、提取信息或线索的方式也不同。

其次,要分清问题的类型。需要指出的是,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文章的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有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之后才能找出正确答案来。

再次,猜读并理解题干及选项包含的信息。注意题干的主语、疑问词及重要的谓语,留意文后的由五个Wh-和How等提出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扫读,对有关信息进行快速定位、整合、甄别、分析、对比,筛选、提炼,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有根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能用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确定合适的标题以及事件发生的顺序,尤其能用来理解图形表格类题目。

二、速读全文,了解大意和主题

考生应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略读、扫读、跳读等技巧,快速阅读短文,搜寻关键词(key words)、主题句(topic sentence),捕捉时空、顺序、情节、人物、观点,并且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语篇实质,掌握文章大意。速读的诀窍在于浏览文章的内容提要、前言、标题、副标题、插图、表格、开头和结尾部分,这样就可以把握文章大意了。

带着问题速读全文,碰到生词或难句时不要停顿;边读边通过上下文猜词悟义,从整体上去领会文章大意,把握文中主要信息;注意首尾段意及各段主题句,不要过多留意人名、地名。“抓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中,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主题句往往是文章的最后。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则反之。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直接可以从主题句中找到。但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考生自己去归纳。

三、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脉络

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排列;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结论,还包含解释、举例。阅读这类文章时,应以动作、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先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再把细节问题落实到文中的词句和段落。考生应特别注意题中的一些关键词,如: that is to say,above all,especially,mainly等。做题时,考生应尽可能在头脑中记住问题,遇到相关的信息时用铅笔划出来,在空白处写上问题题号,并与问题相对照,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来。然后继续往下读,并重复上述步骤。

四、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有时短文的作者并未在文中说明意图,这时考生应根据已知信息及生活常识,开拓、挖掘字面上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可根据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层理解。深层理解主要适用于概括题(中心思想,加标题等)和推理判断题。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推理才有前提和基础。推理题的提问中常用的词有infer,suggest,indicate等。解这种问题时最好能判断出哪些问题与文章有直接关系,即在文章中能直接找到答案,哪些问题需要进行推理,哪些问题需要做出结论,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五、猜测词语意义,扫除阅读拦路虎

要猜对词语意义,考生不但需要准确无误地理解上下文,而且还需要掌握或认识较多的课外词汇。同时,我们还要学会通过构词法、语法、定义、同位、对比、因果、常识、上下文等线索推测词义。

六、巧用排除法解题,注意检验答案

篇5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快速阅读 应付技巧

一、前言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价方式,受到大学师生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实际上,全国不少大学以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领取大学毕业证书的必备条件,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也以学生具备大学英语四级证书作为录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大学生们甚至将英语学习置于专业学习之上,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绞尽脑汁。

二、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理解题占总分的10%,规定用时是15分钟,位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第二部分,仅次于写作之后,写作属于主观题,因此快速阅读理解题属于客观题的第一题,也是阅读题的先头炮,它考查的是学生对英文文章的客观理解能力,对考生能否有信心应对后面的试题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快速阅读题做好了,对于考生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鼓舞。

快速阅读理解题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后的新题型,考查考生阅读长篇说明类文章的理解能力。在篇幅上,此类文章一般是1000―1200字的文章。文章内容包括文化类(如2011年6月、2008年6月),新闻故事类(如2010年6月)、学校生活类(如2010年1月)等。题目数量是10道题。在题型上,在2008年1月之前,前7道题是是非判断题,后3道是填空题。在此时间之后,前7道题是选择题,后3道是填空题。既然题型发生了变化,那我就仅对此后的快速阅读技巧进行分析。

快速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Skimming)文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以获得文章的主旨。注意:留意在文章中高频出现的单词或短语,这类单词或者短语必定与主旨有关。2007年1月、2008年6月和2009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里的快速阅读题就有主标题和副标题。

第二步,审视题干,画出关键词。关键词包括: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时间、数字和某些与众不同的单词或短语(该单词或短语不同于其他题干里的信息或单词,估计在文章里出现的频率不高,仅会出现1―2次。)

第三步,带着关键词在文章中进行寻读(Scanning),确定关键词的出现位置。

注意:

1.关键词在文章中不会以原态出现,很可能会以不同词性或不同句式的形式出现在原文中。

2.关键词若为专有名词,则题目答案一般在关键词首次出现在原文中的地方。

3.寻读时注意关键词的出现一般是与题文同序的。

4.借助文章的副标题快速定位关键词的位置。

5.注意一般大段两题,小段一题。

第四步,细读文中关键词出现的关键句,推敲出题目的答案并且做对题目。

1.细读中要关注文章每段的段首句和断尾句。其中段首句尤为重要,因为西方人的文章多使用演绎法,所以段首句多为每一段的主题句。即使题干位于段中,段中的语句也多服务于段首句(主题句)。如果确定关键词的位置后仍然无法确定题目的答案,那么把握段首句的作用至关重要。

2.在细读关键词的关键句时,要更多地关注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其次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表转折关系的连词(however,but,yet,actually,even though,in fact,etc.)后多为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前面的语句只是作为真正意图的铺垫。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处可能会有问题的答案,因为快速阅读题目里有不少询问原因的题目。

3.在细读关键词的关键句时,对于特殊标点符号的处理方法。特殊的标点符号有破折号、括号、冒号等。由于快速阅读的篇幅较长,文章内容较为易懂,破折号后、括号内和冒号后多为解释性的内容,因此由于时间紧迫,考生可以完全忽视这些特殊标点符号后或内的语句。

4.在推敲答案时要注意答案与原文中的语句会有同义或句式的转换。这说明如果选项中有和原文里完全相同的单词或者短语,该选项大多不会是正确的。

三、真题演练技巧

以最新的2011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例。

第一步,由于该文章只有主标题没有副标题,因此浏览一下主标题便可获知文章的主题:British Cuisine:the Best of Old and New――英国菜。

第二步,审视题干,获取关键词;

1.What is British food generally known for?

关键词:generally know for

2.The Second World War led to_______ in Britain.

关键词:Second world War

3.Why couldn’t Britain compete with some of its neighbouring countries in terms of food in the post-war decades?

关键词:compete,neighbouring,post-war decades

4.With culinary improvement in recent years,London’s restaurants are now able to appeal to the tastes of ?摇?摇.

关键词:culinary improvement,London,appeal to

5.What do Hong kong diners welcome,according to Welsh executive chef David Tamlyn?

关键词:Hong Kong,welcome,Welsh,David Tamlyn

6.While using quality ingredients,David Tamlyn insists that the dishes should_______.

关键词:quality ingredients,David Tamlyn,insists

7.Why does Neil tomes say he loves food ingredients from Britain?

关键词:Neil Tomes

8.Tamlyn says that besides importing ingredients from Britain once a week,his restaurant also buys vegetable from_______.

关键词:Tamlyn,importing,once a week

9.The Phoenix in Mid-Levels may not use British ingredients,but present its dish_______.

关键词:Phoenix,Mid-Levels,but presents

10.Yokshire Pudding is a restaurant which will bring full dishes to the table but offer plates to those diners who would like to_______.

关键词:Yorkshire Pudding,but offer plates

第三步和第四步其实是前后进行的,这两步是不可分割的――寻读确定关键词,然后细读关键句做对题目。

第一题的关键词出现在文中第二段,关键词发生了同义转换,know for被have a reputation for取代。原文:“Why does British food have a reputation for being so bad?”因此答案选B.its bad taste。

第二题的关键词出现在文中第五段,在“Second World War”之后:“Before the War,much of Britain’s food was...Britain went on rations(配给).”句中的“went on rations”等同于A选项的an inadequate supply of food。

第三题的关键词出现在文中第七段,在关键词“compete with neighbouring”前,“this prioritization of quantity over quality”的意思是重数量、轻质量,这等同于选项B.its people cared more for quantity。

第四题的关键词出现在文中第八段,关键词“appeal to”变形为“please the tastes of any international visitor(取悦所有国际游客)”。因而答案是选项C.all kinds of overseas visitors(所有国外游客)。

第五题的关键词出现在文中第九段,关键词“welcome”变形为“extremely responsive to”即可发现答案就是选项C.new ideas or presentations。再者紧接着的下段首句(承上启下句)“embradcing the modern British trend”(欢迎这种现代英国的菜肴趋势)更能确定选项C的答案。

第六题的关键词出现在文中第十段,关键词“insist”变形为“but”,其后的“remaining true to British traditions and tastes”等同于选项D.maintain British traditional tastes。从remain 到maintain的转变非常简单,因此答案无疑是选项D。

第七题的关键词出现在文中第十三段,关键词后“his passion for provenance”较为抽象,等同于题干中“love food ingredients from Britain”,其后的“It has excellent organic farms,beautifully crafted cheeses,high quality meats.”(英国有优质的有机农场,工艺精良的奶酪和高品质的肉制品。)等同于选项B.They are produced on excellent organic farms.。

第八题的关键词出现在文中第十五段,题干中的“take vegetables from”等同于文中“buy vegetables from”,其后的“the local markets”就是答案。

第九题的关键词出现在文中第十六段和第十七段,题干中的“but presents its dishes”等同于文中“but are presented in”,因此其后的“In a British way”就是答案。

第十题的关键词出现在文中第十八段第一句和第二句,题干是这两句的同义转换,通过理解可以确定答案,其实答案前题干“would like to”,也可以作为一个标志在文中找到答案“share their meals”。

四、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快速阅读虽然有难度,但是仍然存在有效的应试技巧。本文为所有为快速阅读伤脑筋的师生提供参考,希望我们共同进步。当然,具有基本的英语词汇量是使用上述技巧的前提。

参考文献:

篇6

承前理解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句子前面有人或事物表述,后面有对应性的代词,只需从文中照录即可。例如: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者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皇帝的新装》)

此例中,前一个“这样”是指“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紧承前句。后一个“这样的称赞”是指“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此例是间隔承前。承前指代,有时也可能隔段承前,只要逆向追溯指代的内容,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

启后理解法

这也是比较常用的阅读方法。前面出现代词,后面表述此代词指代的人或事物,例如: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的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材料,便于就地取材……(《中国石拱桥》)

此例中,“什么”的指代,分别是在后面“首先”、“其次”、“再其次”的相应内容,条理清楚,文气通达。

取舍理解法

承前启后理解是指代阅读中最基本的方法。对一些特别的段落和句群,还必须根据语境,细细分析,以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本的含义。例如:

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苏州园林》

从结构看,文中的“这”是承前指代,假如将全句,即两个“没有”的内容照录下来,显然有违文意。从表达上定位,承前部分应当是:“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从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种工整对称的格局是不足取的。所以,确定这个句群的指代对象,要潜心揣摩作者的说明意图,有所“取”,有所“舍”,才能准确把握。

文外领悟法

有的指代内容,其答案不能在文中明确找到,而需要情景体验,融会贯通,拓展延伸,从无字处进行推断理解。例如:

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看戏》)

此例子中的“这回音”既然听不见,但它又能淹没“狂暴的掌声”,这样的表达是否有矛盾?若是统一的,它又指代什么呢?这从文面上显然难以找到答案,若从文意上分析,“这回音”是指观众内心的共鸣,就可以得到理解。因为掌声是外在的,而共鸣是心灵的震撼,是内在的。回音淹没掌声,表明观众对梅兰芳艺术的赞赏完全出自内心。这样的理解,也就多了一层感悟。

角度定位法

有些指代在文中虽有交代,但灵活多变,各有所指,这就需要根据语言对象一一加以辨析。例如,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遇难后,里根总统当天即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

就在灾难发生的那天……

你们所热爱的人们的牺牲轰动了整个国家。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作斗争的历史。《真正的英雄》)

此例中,“你们”、“人们”、“我们”分别是指哪些人?根据表达角度的转变,“你们”指全国人民,“人们”指七位遇难的航天英雄,“我们”指“我”和所有的美国公民。这些指代对象,就要根据话语对象的特指进行对应落实。

含义探究法

有的句子,虽有具体的指代词,但含义不明朗,没有现成的词句可找,或虽能找到,但并非作者的本意,这就要根据文意进行探析。例如:

(老王死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老王》)

篇7

【关键词】测试要求;解题方法;解题步骤

1.测试要求、试题设计与选材内容

完形填空这一试题测试的是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完形填空题要求考生从文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将答案填入空白处后,使短文前后连贯,意思通顺,结构完整合理。从而全面考查考生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要完成好这类试题,考生应具备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逻辑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这类试题主要考查整篇的语义,因此应该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全文进行分析。此题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和对各种英语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难点是学生必须具备对语言功能的理解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选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六大类;文化习俗、科普知识、故事幽默、风流人物、日常生活及人生百味等。

2.解题方法

2.1排除法:在无法确定答案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排除法,逐一验证四个选项,将错误答案一一排除,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现举例说明:如Parents went to shops to_

tho books,

A.look at B.look over C.look for D.look after

本题目根据句意可知父母们去商店寻找并购买书籍。四个选项都是与动词Look有关的动词短语。经过一一对比可知此处应选C项。而A项表示看一看;B项表示检查C项表示寻找D项表示照顾 。将四个分别代入句中一一验证。

2.2从语义角度考虑可采用词义搭配,语义辨异的方法来选定答案。也就是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从句子结构上和意义上进行分析,并判断所选词语是否正确。

2.3上下文搜寻法:完形填空题给出的都是整篇的文章,文章本身就是前后一致的。我们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出提示或发现答案。

2.4推理法:根据对整篇短文的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情节的发展做出合理的推断。

现举例说明:如:The man 1 to runaway when he saw the policeman, He just smiled 2 saudti to the woman,”I want to give thia purse back to you,madam,I think you drpped it on the street.”

①A.didn’try B.tried C.tries D.didn’t try

②A.but B.SO C.or D.and

分析:①处根据文中提示可知该男子没有要跑的想法,并且叙述的是过去的事情故可除已C和D,通过后面句意可推知应选A项。②处根据前后句意,可知要表示并列关系且为简单句故应选D项。

3.解题步骤

前面讲述了完形填空题测试的要求,试题设计与选材内容,及其解题方法,现在有必要了解一下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步骤。一般来说,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可遵循以下步骤;

3.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通读全文是做完形填空题目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不要急于看选项,而要一口气读到底,以求综观全文,获得对文章内容的整体了解,从而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判断自己的基本思路。通读全文可用略读法将全文快速浏览一遍,明确文章主旨。尤其要认真阅读全文的第一句,因为第一句往往都是不留空白的完整句子,通过认真分析首句,可发现首句多向读者交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人物、起因等,使读者在下面的阅读中有一个清晰的语境。

3.2精读试填;依据文章的主干,运用所学的语法、词汇、知识,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加之初读的印象和正确的英语语感,运用前面的解题方法,将答案初步确定。精读试题时要记住十二字方针“上下求索,左右逢源,瞻前顾后。”完形填空中,我们常会发现上一句的答案有时就隐藏在下一句中,或上一段为下一段作铺垫。因此,当遇到自己拿不准的地方时,一定不要紧张,应耐心地看下去。有时,为了使文章生动活泼,作者会使用一些比喻或排比的写作手法。那么,这时就要停下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来确定正确答案。一般所填空格的句子与上下文可构成指代、列举、因果、比较、对比、让步、补充、递进等逻辑关系。考生做题时应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并结合所给选项的基本含义来确定。

3.3选填答案;在选填答案时,首确定选填顺序。一般选择最容易填的作为突破口,不一定按原序号选填。其次要确定解题重点。

3.3.1一般情况下先考虑语义;①若四个选项意思明显不同,选择语义与上下文吻合的选项即可。②若四个选项有语义明显不合文意的,可行排除,其余的语义接近,且合文意,则重点通过辨异来确定答案。③若四具选项只有一项能与空白处前后构成习语。则解题目重点为“习语”只要答案符合文意不用考虑其它选项。

3.3.2其次考虑语法结构;若四具选项语义均合文意,解题重点为结构,可选择结构正确项。最后考虑语义,结构等多因素,逻辑关联和常识经验等。

选填答案是取关键的一步。考生务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每一个选项进行反复推敲,最终选出最佳答案。对于确实不会做的题目,也宜猜测一个答案选择填进去,最忌留空白,因为空白就等于绝对丢失了该题得分,而凭猜测选填答案还有答对得分的可能。

篇8

一、题眼法

题眼法,是指根据题中的关键词快速而准确地找到解题突破口的方法。

例:Have you finished reading Jane Eyre?

No, I my homework all day yesterday.

A. was doing B. would do C. had done D. do

此题答案为A。其中yesterday决定了时态应该为一般过去时,由all day可以看出应用进行时态,意为“一直……”。

二、直选法

直选法,就是直接利用相关语法知识,通过题中的已知信息捕捉到解题线索,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例:Margie shows a very positive attitude her work.

A. with B. to C. of D. about

此题答案为B。根据固定短语attitude to…“对……的态度”可直接选出答案。

三、增补法

增补法,就是在某些题中,由于某些原因,题干在句法上不够完整,需要在某些位置添加一些“辅助线”,使句子结构和逻辑关系相对完整,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例:Where did you meet my sister?

It was in the supermarket she worked.

A. that B. which C. where D. what

此题答案为C。这道题的答语是省略句,补充完整应为:It was in the supermarket she worked that I met your sister.句中where she worked作定语修饰supermarket。

四、删减法

删减法,就是根据对句子的分析,把题干中的一些干扰部分去掉,然后选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例:The teacher and writer,whom I often talk about at the meetings, famous for those works.

A. am B. is C. are D. were

此题答案为B。把定语从句whom I often talk about at the meetings去掉,句子就变成The teacher and writer famous for those works.因为The teacher and writer指代的是同一个人,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五、转换法

转换法,就是在一些题中,有一些难懂的单词、短语等影响了对题目的理解,通过单词或短语的转换,从而使句意明白、答案清晰的方法。

例:I have seldom seen my mother pleased with my progress as she is now.

A. so B. very C. too D. rather

此题答案为A。把题中的seldom转换成not,就可以看出此题是考察not so…as结构的。

六、推敲法

推敲法,就是通过仔细阅读题干领会其意从而打破定势思维的做题方法。

例:He looked forward what happened.

A. to seeing B. to saw C. to seen D. to see

此题答案为D。根据习惯搭配look forward to doing很容易错选成A,而实际上本题考查的是不定式作目的状语,意为“他向前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七、筛选法

筛选法,也叫排除法,就是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先把一眼就能看出的干扰项排除,再逐步缩小选择范围,排除所有干扰项,最后只剩下正确答案的方法。

例:My brother is good at sports. He can run than me.

A. very fast B. fastest C. much faster D. too fast

此题答案为C。根据比较级的最显著标志词than,完全可以断定这是一个比较级句型。

八、还原法

还原法,就是把题干中一些非正常语序的知识还原成其本来面目,然后再进行答题的方法。

例:You don’t know what difficulty I have French.

A. learning B. learned C. to learn D. learn

此题答案为A。此题可还原为You don’t know I have what difficulty French.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是固定句型“sb. have no/much/some difficulty (in)doing sth.”

九、排同法

排同法,就是根据对所给选项的判断,把两个或三个意思相近或结构相同的选项排除,然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例:Henry looked at the picture on the wall.

A. happy B. happily C. glad D. pleased

篇9

我认为阅读课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一、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首先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其次是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答案可谓层出不穷,热衷自由,追求刺激,赏夜景,看热闹……我对这些答案给了肯定、鼓励、也给了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和认同,也得到了提高。

二、关注学生基础积累

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

三、关注学生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1.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2.确定区域,勾画圈点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要养成勾画圈点、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3.注意摘取原文

篇10

在复习备考时,考生易形成一个惯性思维,即将非选择题等同于简答与论述这些以文字表述为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并将之称为综合题。准确地说,综合题并不是正规的考试术语,因为全国新课标地理卷只有非选择题与选择题这两类题型,并无我们通常所说的综合题。虽然全国新课标地理卷极少出现填空题、作图题等,但笔者要提醒大家的是,只要试卷中的标准题型为非选择题,那么在这张试卷中总是存在着作图、实验、填空等题型出现的可能。

在下文中,笔者所说的综合题特指非选择题中的简答、论述两类文字表述试题。

二、如何做好综合题?

解答综合题就如同大侦探探案一样,首先要勘查现场,不放过现场的蛛丝马迹,收集一切相关证据,然后在这些证据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质疑、推断,直至最后确定结论。地理综合题的解答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环节――审题(收集证据)、析题(科学质疑与推理)和答题(得出合理结论),其中,审题和析题最重要,只要做好这两步,答案自然完整准确。

1.审题

审题主要包括明确答题方向,找准答题思路,获取有效信息。具体而言,审题要审五个内容:文字、图表、图例、设问、分值。尤其需要考生注意的是,在阅读完综合题的具体问题之后,要带着问题进行二次审题,从文字和图表、图例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以此作为析题的突破口。

(1)审文字,审图表,审图例

文字材料、图表材料及图例是多数综合题中不可缺少的题干内容,考生解题的思路有多种来源,其中题干给出的内容是最重要的解题依据,甚至某些问题的答案取自题干。

(2)审设问

通过审设问,考生要明确此题考查的主干知识属于哪一类,比如是区位分析还是气候成因分析?如果是区位分析问题,应该从哪几个大的角度对问题展开分析?此外,考生还应明确答案应该体现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如“请说明……的原因”,这就决定了答案体现出的逻辑关系应该是“因为……所以……”。

(3)审分值

审分值的目的是确定题目有几个得分点,如分值为4分的问题可能有两个得分点,所以考生应将答案分成两个以上的要点。

2.析题

析题要依靠细致的审题步骤来完成,即要紧紧围绕三联系来进行――联系所学知识(教材)、联系生活常识、联系题目中所给的材料。所学知识即课本基础知识,高考其实是考查考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看考生是否能将平时所学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快速迁移到试卷中的案例并解决问题。通过观察近几年高考的命题情况,可以看出很多试题情境来源于生活,但是又会和课本的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如考查“握手楼”“雨水花园”等,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多留意、多思考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切不可闭门造车。此外,在应试析题时要注重多和生活常识联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联系题目中的材料就是要做到充分发掘材料中的隐含信息,为析题提供理论依据。

3.答题

答题是最关键的一步。当完成审题和析题之后,应试者要做到心中已有腹稿,即确定该题有几个得分点,每个得分点可以用什么关键词代替。接着,考生要用科学、严谨、富有逻辑性的学术语言围绕关键词写出最后的答案,答案应简洁明了,不必过于冗长。

【例1】(2015・全国新课标Ⅰ卷・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1)属内陆盐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标准答案】大盐湖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

【分析思路】在回答此题时,要善于质疑和发问。通过读题,应试者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产业规模的大小究竟和什么有关?”通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可以知道,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市场需求量小,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也小;再结合材料中的提示文字“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来分析,考生不难写出答案。

【标准答案】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分)当时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市场需求量小(2分)。

通^对上述题目的分析,考生可以看出审题和析题的重要性。一道高质量的综合题,就是要让考生能够顺利、自然地进行质疑与推理,这是综合题主要考查的方向之一。要提高综合题的得分率,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考生还要有缜密、严谨的思维能力。

三、如何对综合题进行有效训练?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训练量是重要的一环。很多考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做综合题消耗的时间太多,总感觉综合题训练的效率不及选择题训练的效率。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采纳。

1.挑选高质量试题进行训练

在复习的冲刺阶段,各类模拟题都出现在网络上供大家下载训练,虽然试题数量庞大,但是试题质量参差不齐,考生不可能把每张试卷中的综合题都做一遍再进行评价。笔者一般会选择各省(区、市)教研室组织的省级或市级统一的模考或调考的试题,这些试题是富有经验的教师通过精心打磨、反复推敲而命制,其质量之高不言而喻。

2.整理综合题模板,快速理清解题思路

关于综合题的解答,很多材料总结出了不同类别的答题模板,如原因分析类、辩证评价类、描述类,等等。这些模板提供了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便于大家快速掌握某类题型的解答方法,完善析题思路,但是切不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3.记忆教材经典案例或高考真题答案,储备学科答题语言

部分同学具有较好的审题、析题能力,但是在答题过程中不会组织语言,答案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语言唆,不合逻辑。所以,考生在平时应该选择背诵教材经典案例或者高考真题答案,储备丰富、准确的学科答题语言。

4.简化综合题训练过程,提高训练的效率

综合题训练过于费时,考生可以通过简化答题过程、压缩答题时间以达到提高训练效率的目的。

如前文所述,在综合题作答过程中,审题和析题是两个最重要的环节。考生在平时训练时可以不动笔答题,但是要反复阅读材料,多花时间思考、推敲问题,在二次审题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思考,用笔将与之相关的材料标记出来提醒自己,最后写答案可只写出关键词,但要对着关键词口述一遍答案。在核对标准答案时,考生应检查自己是否已经答出得分点,并对自己漏答、错答的情况进行订正和反思。

下面举例说明笔者进行简化训练时的思路及作答过程。在例2的材料中,下画线内容是笔者画出的与题目有关的文字材料,图中圈出的部分是与本题有关的图文材料。通过审题,可以确定题目是考查农业区位问题,回答自然条件时,主要是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可推测该地风力较小、气候温暖湿润、土层深厚、灌溉水源充足;通过分值,可推测该题至少有五个得分点。最后,简化答案(得分点):风力小(背风坡),热量足(纬度),温湿(洋流),土壤(冲积平原),灌溉,地形。

【例2】(2015・四川文综卷・14)(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