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东高考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07:1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2017山东高考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2017山东高考作文

篇1

【导语】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就要多看一些满分作文,写作的时候就能够灵活套用。以下是

离别是生命永恒的话题。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惊仰四秣,从此一别,转身却是两处闲愁,或是天人永隔。惟余此一人,长歌复长叹,踽踽前行,风雨兼程,冷暖自知,最后独自一人走到人生的边缘。惊恐,不安,难舍,渐渐平息了年轻时的狂热与躁动,愈发迷茫,落叶当归根,人该何去何从?杨绛先生九十高龄时还在写书。先生文字趋淡了,自己也说,清净的时间多了,越爱想那些生死鬼怪的事情,写下对另一个世界的好奇与无知,同时也写下身后零碎的记忆,深知岁月无多,就取名叫《走到人生边上》吧。越写越发迷茫,就越爱沉思,就越爱苏轼的那句“无书此静坐,一日当两日”,就越明了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陪伴自己一生的,最宝贵的,唯有文字,唯有思想。抑或不曾岁至耄耋,慢看夕阳的日子,孤舟行至山穷水尽处,往后的日子不敢想太远,都是遥山远水,一片朦胧。人有不幸,难料柳暗花明后是什么,也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虽是四面断壁残垣,古褐苍苍,却困不住思绪的飘扬,跳跃在岩壁的一抹剪影上,涤荡在流水潺潺里,未来太迷茫,困境的边缘里却仍孕育着希望的朝阳,仍喷薄似火,东升西落,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在轮椅上度过了三十个年头的史铁生又迎来新的灾难——双肾功能衰竭。此后大部分时间在受病痛折磨和与病搏斗,剩下一点儿清醒的时间来写一点文字,写作是一种奢望,不急不慢,絮絮叨叨,就将新题作取名《病隙随笔》吧,真实又贴切,确是病隙碎笔,笔下没有阴云,仿佛病痛无关自己,在苦痛的边缘,他又还我们一个沐浴在思想光辉中的开朗的史铁生。是这样,《病隙碎笔》里有太多关于信仰的思考。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他不是一个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他的自由的心魂漫游在世界和人生的无疆之域,他少的可怜的“写作之夜”依然充实而完整。周国平说他

“史铁生身上业已形成了一种坚固的东西,足以使他的精神经历苦难而依然健康,备受打击而不会崩溃。这是什么东西呢?是哲人的智慧,还是圣徒的信念?抑或两者都是?”到底是什么?我们亦可自问,无非是黑夜动荡的海浪里,苦难作帆,思想作灯塔,会茫然却不会迷失方向。也有千万人行舟相遇之际,也是将没之时。于是谁又惊慌失措,谁又安然自得?茫然的海上迷茫的人,迷茫的人迷茫着,清醒的人清醒着。不用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就毅然懂得了什么,“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汪曾祺回忆西南联大,没有枪林弹雨,也没有水深火热,生活淡得只有昆明的青茶,常来“泡茶馆”,常去“跑警报”,常常昼伏夜行,长伴书灯。于是偶然忆起一件趣事,一美国学者问一曾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教授,西南联大八年,条件那样艰苦,教学设备那么差?为何能出那么多人才?——据统计,此后清华北大,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总和都不及西南联大八年。那教授答说:自由。无非是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迷茫是时代的迷茫,思想却不合时间界限。于是在一无所有的年代里,伟大却无中生有。谁都在走着,谁都会走到边缘之上,谁都会渐若失去渐迷茫,谁都能在迷茫中孕育涅槃的重生,谁都会飘零一生,最后来到人世的边缘上,枕着他的思想长眠。为方便大家及时获取2018年高考试题、成绩、分数线信息,

篇2

“炸裂诗人”陈年喜:再低微的骨子里也有江河

【人物名片】陈年喜,生于1970年,巷道爆破工、诗人。

陈年喜是陕西省丹凤县桃坪镇金湾村人,因家境窘迫,他成为了一名巷道爆破工,长年在深山内部探索矿源,引线拓道,与炸药、雷管、矿井打了15年的交道。他不甘让岁月就此流逝,将细腻、敏感的内心幻化为一首首苍凉、厚重的诗篇,在《诗刊》《青海湖》《中国诗歌》《山东文学》《五台山》等杂志发表。其中一首因写自己爆破生活的《炸裂志》在网上流传最广,因而得名为“炸裂诗人”。

写下这首诗时,他已在陕西、河南、甘肃、新疆等省份的荒山野岭待了十多年,为了瘫痪的父亲、患了食道癌的母亲、还有读书的儿子,这份工作能赚钱养家却又危险,一不小心就被炸死,即使侥幸存活,也可能会得上尘肺的职业病,在整个肺部纤维化的过程中痛苦死去。他说,他的动力来自家庭,当一个人心里感到自己有责任了,有生活方向了,便什么都能忍耐,也许一开始不行,但忍忍就过来了。

【化用片段】十五年来,他一直奔波在高山深谷大漠戈壁间,身边的工友一直在变,唯独陪伴他的炸药没有变。他在500米、1000米、5000米的深

处炸,给老板炸出金矿、银矿,给自己炸出养家的谋生之道。他在诗中写下:“我的中年裁下多少,他们的晚年就能延长多少。”人到中年,必须用责任与坚韧,扛起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一个人只要活着,就如西西弗斯推石上山一样。生存意义,就是使人在黑暗中依稀见到阳光,从自我内心深处寻找一个“神”,用虔诚、敬畏去感知、去生活。他是一位真正的男人,用臂膀担负责任,用血泪书写诗歌;他亦是一位真正的诗人,用诗歌坚守信仰,用责任坚忍人生。

【素材运用】生存;责任;信仰;生命之重……

“狂想诗人”乌鸟鸟:一个深居简出的孤独症患者

【人物名片】乌鸟鸟,生于1981年,失业叉车工、诗人。

乌鸟鸟是广东茂名人,2003年他辍学进入工厂。普通话不太好的他,一直在佛山一间薄膜厂当流水线工人。他的作品见于《中国新诗年鉴》《诗歌现场》《诗歌月刊》《诗选刊》等选本、刊物,2009年获“澄迈・诗探索奖”新锐奖。2014年凭《狂想》系列诗获第二届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在“狂想”系列诗中,他描绘了一幅阴郁恐怖的荒诞世界,在诡谲的想象中揉碎来自底层经验的生活素材、劳作场景和个人感知,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的隐喻。

只是当他满怀希望,拿着这些给他带来荣誉的诗歌,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想要找到一份并非工人的工作时,却四处碰壁。霓虹闪烁的城市里,有多少个和他一样的打工者,如他“狂想曲”里的幽魂一样飘荡于异乡?

【化用片段】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诗人的天职就是返“乡”。精神故乡,是一种充斥与游走在生命个体里的精神浮标,是被世俗化置换的现实伴随而来的悲悯和期许。

身在异乡的他,用那看似荒诞不经的叙述语言,狂想地游走在自己的意象世界中,“以一种决绝的精神力量来分析、怀疑、抵抗着他的社会现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写作是一种对世界荒诞与现实的两面呈现。城市化、工业化、机械化的出现,人们的心灵经历着孤独、焦虑、迷茫甚至绝望。而他,成了这个时代的孤者,一个沉浸于自身世界的狂想者,孤独地行吟在异乡的身和故乡的心之间。

【素材运用】狂想;孤者;精神故乡;理想与现实……

“岁月诗人”老井:装满了沧海桑田的另一种贝壳

【人物名片】老井,原名张克良,生于1968年,煤矿井下工人、诗人。

老井的工作环境是负八百米的地心深处,他说第一次下井时真切体会到什么叫伸手不见五指,黑暗犹如无形的坦克碾压过来,而自己鲜活的身躯就像四周死寂的物体一样皆是暗淡无光。迄今廿七载,十年前就有机会调到地面上,但他拒绝了。在他看来写诗和采矿一样,往下采的越深能挖掘到的就越深,他愿意留在井下,用自己最接地气的文字去创造出一些比自己肉身更明亮、更高贵的东西来。

近30年来,老井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中国煤炭文艺》等各级文学刊物上发表过诗歌、小说、散文等多篇作品,组诗“煤雕”获得由中国作家协会及中国煤矿文联联合颁发的第五届全国煤炭文学“乌金奖”,组诗“岁月的醇酒”获第六届“华夏情”中国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

他写了2000多首诗,其中1000多首和煤有关,他的诗是真实的,这种真实不独是直面矿工的生存图景,而是以其敏锐独特的视角、震撼心灵的感受、化熟悉于殊异的艺术想象与充满阳刚气质的语言融为一体,是这个时代具有标本意义的煤炭诗的原生态书写。

【化用片段】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他是大地深处的体验者,常年采煤,长期跟硬镐和黑暗交锋。他借用栖居的诗意托举肉身的刺痛,替千千万万个煤矿工人代言,唱响一声声低沉而又高亢的“蛙鸣”。

这一声声来自大地深处的呐喊,不是喧嚣,不是浮躁,而是承载了大地的悲悯与忧患。他直面黑暗,正视艰难,以一线矿工所赋予的写作立场,用生命痛感和发自内心的声音,还原一场原生态的以煤矿为题材的精神盛宴。这是他的选择,也是他的热爱,亦是他的诗意家园。是诗歌,赋予了他生活的黄金时代,丰富的精神天堂和自我飞跃的灵魂。或许是“连璀璨的星空也不比人纯洁”,因为他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到了诗性之光。

【素材运用】栖居;热爱;诗意家园;诗性之光……

“死亡诗人”许立志: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

【人物名片】许立志,生于1990年,喜爱文学,尤爱诗歌。

许立志在深圳富士康工作了3年,是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长期日夜颠倒的高强度工作,让这位年轻人得了偏头痛、“并腰弓”和失眠。也许老一辈觉得什么样的生活都能过下去,活着就够了,而对年轻的他来说,仅是活着显然远远不够。他的诗朴素、斩截而又强烈,常以令人震惊的神来之笔书写悲苦的底层生活与幽深的死亡诗意,为底层的生存作证。他的作品少数散见于《打工诗人》《打工文学》《特区文学》《深圳特区报》等刊物,更多见于网络或藏于抽屉。

2014年9月30日下午近两点,九零后的他从深圳龙华一座大厦的十七层一跃而下。10月1日0点0分,他预设了定时发送的一条微博“新的一天”,准时于他已辞别这个世界的新的一天。诗集《新的一天》即来自于他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化用片段】叔本华曾说,死亡是对无法生存的现实的一种背叛和反抗。当生命的尊严受到日趋世俗化、庸碌化等威胁时,死亡往往被认为是最好的归宿,以杀死现在的“自我”而救赎,以死对抗生的庸碌与孤独,以萃取生命最精美的华章而达到“重生”。

也许是人生在爱无可爱、进无可进的精神苦旅中,理想失落、价值失范,生存惶惑、灵魂彷徨,但人生无常的背后生命依然是值得热爱;生之寂寞背后,平凡依然值得渴望。向死而生,直面人生的磨砺,这便是日趋庸碌现实生活中作为恒定生命存在的最高准则。

【素材运用】重生;反抗;向死而生;绝望与希望……

我沉默的诗篇原是机器的喧哗

诗歌存在的价值,即创作现实生活、凸显时代气息和展现精神风貌。惠特曼说,人类历史的伟大戏剧仍在继续,而你可以奉献一段诗篇。而笔者想说,一段诗篇的影响不仅仅存留于记忆之中,也可以铭刻一段征程。电影《死亡诗社》里有句经典台词:“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所以可贵的是,我们的工人诗人在工作之余,在平凡中发现并拾取了诗意,正是这种诗意,让他们的人生变得独一无二、精彩纷呈,变得丰富、高贵而有意义。

工人诗人的这些诗歌力量,正是源自心中不朽的信念:一只手握住平凡而普通的生存之忧,握住形而下的心灵之碎;另一只手则攀越重峦叠嶂,以信仰之光照亮诗与远方。想到今年上海高考写作题谈谈“评价他人生活”,和之前考过的“他们”的文题,若选用工人诗人作为“他们”的素材角度,亦可出新而深刻。因为“被遗忘而存在”的沉默者,唯有诗歌不会辜负“他们”,是诗歌温暖彼此的生命,绵延彼此的岁月,铭刻彼此生命的征程。

2017年高考作文题预测方向

【题一:“诗和远方”】之《等待缪斯的珍珠》

【范文片段】人世间的困境,一半是苦难,一半是诗意。她是一名普通的制衣女工,带着她的诗歌登上央视,“凤凰名嘴”吴小莉也念过她的诗歌;但她不忘初心,憧憬着诗与远方。她穿着七十多元钱的吊带裙,走上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红地毯,讲述她与吊带裙的故事;而她并未与刘亦菲等明星同走红地毯,改变命运。她如生活中千千万万个务工人员一样,日子拮据,生活辛劳,一家人住在不到十平米的出租房内;但她却满怀阳光,用诗吟唱幸福与美好。她说,住集体宿舍时,晚上十一二点下班,吃个宵夜,排队洗衣洗澡,做完这些后就爬上铺子拉上帘子,一页页编织自己的精神世界,直到凌晨三四点。

她就是邬霞,虽生活在底层,却用心经营着诗与远方,至今已写出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她是一粒不事雕琢的珍珠,虽身处黑暗,却心怀阳光,心系远方,等待属于她的缪斯之光。

【题二:“中心与边缘”】之《凡心所向,即是中心》

【范文片段】身虽边缘,心在中心,即当笑傲世间。《菜根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世间花迎鸟语,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身处边缘地,人虽边缘人,怎奈唯其心有江河,得其深远,心有丘壑,得其心安。

当世之中国,至少有一万名地下工人诗人,他们在生产线、建筑工地、矿井和石油工地劳作,同时也默默地用诗句为工人立言,为劳动者立志。他们写青春,“我青春的五年从机器的里出来”;他们写工作,“我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我再咽不下了”;他们写矿难,“一堆累累白骨……/地心太黑,太封闭,兄弟们/不要在此悄然低泣了”;他们写断指,“像早产或夭折的婴儿/躺在长三角、珠三角”……活在底层、身处边缘不可悲,只要不迷失、沉沦于普通的边缘人之中。就如这群有寄托、有担当的工人诗人一样,凡心之所向,即是中心,平淡的生活亦多彩;凡心之所向,素履前住,忙碌的时光亦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