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范文

时间:2023-03-23 04:1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

篇1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同步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硬币代表(

A

.

1角

B

.

5角

C

.

1元 ​

2.

(2分)40角和3元比,(

A

.

40角多

B

.

3元多

C

.

一样多

3.

(2分)淘气有4元3角,买笔用去了1元5角,还剩(

)。

A

.

3元8角

B

.

2元8角

C

.

3元2角

4.

(2分)付8元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

1张

、1张

和4枚

B

.

1张

、3张

C

.

8张

5.

(2分)2张1元的纸币和1枚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

)角。

A

.

25

B

.

52

C

.

10

二、填空题

(共4题;共21分)

6.

(12分)在横线上填上“>”“

千克_______ 900克

3元5角8分_______ 4.23元

米_______ 75厘米

2小时_______200分钟

_______

2平方分米_______ 3平方米

7.

(2分)一张

可以换_______张

,也可以换_______张

8.

(6分)在横线上填“>”“

7角_______7元

5元6角_______6元5角

85角_______8元5角

9元1分_______9元1角

6元_______6元9角

4角5分_______4元5角

9.

(1分)3张

+2张

+1张

=_______元。

三、应用题

(共1题;共20分)

10.

(20分)购物。

(1)买一个

和一个

,一共要付多少元?

(2)买一辆

比买一个

要多花多少元?

(3)乐乐想买一个

,带了20元钱,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

(4)妈妈给可可买了一盒

,付了50元,找回了10元,这盒

多少元?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填空题

(共4题;共21分)

6-1、

7-1、

8-1、

9-1、

三、应用题

(共1题;共20分)

10-1、

10-2、

篇2

一、新教材版面设计方面的优势

1.外观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以往的版本均采用小开本(单页版面大小:208mm×147mm),新教材版本调整为大开本(单页版面大小:258mm×185mm),单页版面面积增加幅度超过56%,字号和图片也相应变大。大开本教材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就像一本故事类的图画书,给刚入学的小朋友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版面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能较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2.排版设计有利于提升教学实效性。

由于新教材采用大开本设计,版面空间得到充分扩展,“新课教学”、“尝试练习”和“巩固训练”等各部分内容有足够的排版空间。例如:在一年级上册“8和9的认识”中的新课教学、尝试练习(“做一做”)和巩固训练(“练习十一”)都留有足够的空间,使学生能直接在教材上通过“圈一圈”、“数一数”、“写一写”、“连一连”等操作活动进行探索学习、巩固训练。这样排版设计的新教材融汇了教材和教辅练习的功能,增强了新教材的实用性,节省了购买教辅练习的经济负担,也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新教材内容编排方面的优势

1.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开展。

教材中设计了很多充满童趣的卡通人物,把学科内容编排渗透到学生熟悉、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生活场景中,一个个鲜活的卡通形象将学生引入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例如: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设计了“奶奶给小动物喂食”的场景,各种鲜活的人物、动物和其他物品,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无比生动,无需教师过多的解说,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就能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非常有趣、有用。

新教材内容呈现形式非常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样的编排设计有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浅入深的,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历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例如,对于“数与计算”知识板块的学习,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知识的特点,把“数与计算”知识板块进行层次性设计。在一年级上册设计了“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四个单元,在一年级下册设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三个单元,把上述“数与计算”的相关单元交替穿插在“准备课”、“位置”、“认识图形”、“认识钟表”、“认识人民币”、“找规律”等单元之间进行编排。采用逐步拓展、渐进深化的结构,既突出重点,又注意前后连贯,使之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新教材继承了传统教材的优势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夯实基础。

新教材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继承了传统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训练这一传统优势,编排的配套练习更加完备,有效地避免了“重过程而轻内涵”等倾向性教学行为发生,更加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2.各章节课题鲜明,明示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知识板块划分清晰,各章节课题直接反映本章节的学科学习内容,主题鲜明、内容具体,有利于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四、新教材的创新之处

1.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

新教材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为学生提供了反思与自我评价的板块――“成长小档案”,在全部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本学期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成长小档案”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本单元学习的感想,一是提示让学生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二是提示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问题解决”更加注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重组;创造;个性化;继承与创新

这几年,当我们翻开这些焕然一新的教科书,就能发现北师大版新修订教科书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基础更扎实了,更便于把握教学节奏,更加讲求实效。如果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色,值得我们好好继承。

一、落实“双基”,更加强化教材的基础性

教材内容的选择是经过精选的,控制了学习内容的容量和难度,知识点与年级配置更合理了,基础知识不再过于隐性化和简单化,教学内容不再过多过深,使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学生在学习新教材时不会再感到“难学”。例如,一年级上册数学删除了认识钟表这一单元中的“快到几时和刚过几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移到了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混合和认识人民币放到了二年级上册。

二、比较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的获得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而不仅仅是一定要以学习某个具体的概念、公式为目标,新教材通过设计活动为专门积累活动经验的课。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帮助学生更深入体会两个数量的多与少、相等与不相等关系,一年级上册设计的“快乐的午餐”,就是这样一节专门积累活动经验的课,有利于后面学习数的大小比较。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了“情境+问题串”橹鞯某氏址绞

新教材会围绕情境设计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然后再不断追问,从而产生问题串,学生在这些有趣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就展开了数学学习,然后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尝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解释重要知识点与应用相结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如一年级上册中的“动物乐园”,在小动物愉快玩耍的情境中安排了几组相关数量比较的信息,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数一数情境图中有什么,各有多少。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再提出问题:谁和谁的数量同样多?接着提出问题:小兔和萝卜的数量一样吗?猴子和秋千的数量比,谁多,谁少?你还能发现更多的可以比较的问题吗?

四、练习题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设计,使练习题数量合适,层次合理,形式也更多样化

以前的教材练习题容量不是很足,有些练习还“跳跃性”比较大。新教材设计的练习从数量上看,1课时有2页的内容,其中包括1页练一练的内容,保证了基础性练习;从层次上看更加清晰合理,有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还注重设计一些促进理解重点知识,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习题,不会出现“跳跃性”较大的现象。

五、新增“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关注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打破传统的学习方式,新教材设计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这些内容素材呈现时形式多样,力求图文并茂,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联系实际生活。

教材只是一种资源,我们既不能单纯地照本宣科,当然也不能弃之不顾,随意发挥。教师应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创新使用教材。教师要怎样才能以教科书为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

教师首先要自己深入解读教材,在此基础上再创造性组织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数学。这样师生一起建构知识,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习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情境的创设,教师不能生搬教材中的情境,在选择和创设情境时要想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能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要考虑用多种手段去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力求情境具有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问题性。

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发展

新教材有一定的弹性,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只是教师要准确把握,比如,教材中设计的拓展习题,提供的一些阅读材料,组织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一年级上册“教室”中有一道开放题: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小女孩的角度回答小男孩的问题,然后再请学生扮演小男孩提问,其他同学回答。例如,大汽车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如果小女孩面向大楼,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和背景的不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提出更有挑战性的问题;也可以呈现学生的多种想法,进一步分享算法多样;还可以追问算理的解释;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梳理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获得不同的体验。

总之,使用教材上我们要继承与创新并举,想办法让过程与方法目标适时适度地在教材中落实,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理清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进一步精选对学生有价值的内容,合理安排课堂容量和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