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范文

时间:2023-04-09 19:1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篇1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制作工艺区别1.元宵

摇元宵,工艺是”摇“:把馅心沾水,用水沾上干糯米粉,再重复N次这个过程直到它很大。

2.汤圆

包汤圆,工艺是”包“:和包饺子差不多。用的是糯米粉面团+软馅。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馅儿的区别1.元宵

最早以什锦馅儿、枣泥馅儿为主。什锦馅儿其实就是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混合在一起的,感觉特像月饼里的五仁儿馅儿。

2.汤圆

最早以黑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为主。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口感的区别1.元宵

表皮儿劲道,馅儿料也有嚼劲儿,煮出来的汤会比较粘稠,有点儿像喝米汤的感觉。

2.汤圆

表皮儿光滑、口感细腻,由于馅儿里水分多,所以汤圆被咬破的那一刹那,馅儿会像流沙一样流出来;此外,汤圆煮出来的汤比元宵清亮。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口味的区别1.元宵独有口味是玫瑰、巧克力。

2.汤圆独有口味:肉的。

3.两者都有的是豆沙、芝麻、水果。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烹饪方法的区别1.元宵

除了煮以外,元宵还可以炸着吃,或者拔丝、蒸、烤都行。

2.汤圆

吃法比较单一,一般就是水煮。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煮的时间不同

1.元宵

元宵煮的时间长,要10分钟+

2.汤圆

汤圆煮的时间短,3~5分钟就好了,浮起来了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 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 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元宵节要吃汤圆的原因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 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为什么又有“闹元宵”之说

篇2

元宵节名称的来历汉文帝定名元宵节

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当了皇帝,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汉武帝提倡放灯

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请一个道士来下神。天上太一神(泰一神、太乙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不久武帝果然痊愈,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通宵达旦,盛况空前。这在司马迁《史记》、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中都有记载。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的真正开始。

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吃汤圆

元宵节传统食俗为吃元宵,意味团圆、吉祥,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元宵”这种食品名称,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元宵又叫“圆宵”、“圆子”,南方常叫“汤圆”、“水圆”,宋人因见其煮熟后浮于水中,称之为“浮圆子”。南宋周必大《平国续稿》记云:“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比……”《岁时杂记》曰:“煮糯为丸,糖为噪,谓之圆子。”其制法是以各色果饵和蜜糖为馅,用糯米粉团包裹起来搓成圆球,置水中煮熟而食。圆子与耍狮、舞龙的球一样是月亮的象征物,食圆子含有祭月、赏月的意味。同时,元宵圆子跟中秋之月饼一样,含有家人团圆的意味。周必大《元宵浮圆子》诗云:“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1920xx年,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似于己不利,便下令改元宵为“汤圆”,沿用至今。元宵的品种和吃法。北宋下在烧沸的水中,配以白糖、蜜枣、桂花、桂圆等物。南宋时开始有了中间包糖的“乳糖圆子”,。其后,元宵馅又有甜、咸之分。桂花、果仁、芝麻等制作;咸馅多为荤馅,单包肉或肉蔬合包。元宵大多以水煮食,但也有油炸食用的,《卢氏杂说》里的“油炸追子”其实就是一种油炸元宵。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不少人甚至开始了中西结合吃法,比如巧克力就已成为元宵馅之一。

元宵节的习俗-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日庆典规模最大、喜庆气氛最浓的一种习俗。民谚云:“三十(指除夕日)的火,十五(指元宵)的灯。”它有最浓厚的游乐色彩,故称闹元宵。其主要内容在灯,故又称灯节。

隋唐灯节极盛,一般从十三“上灯”开始,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八日为“落灯”。据唐人郑处晦《明皇杂录》载:“上在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大陈灯影,设庭燎,自禁中至于殿庭,皆设蜡烛,连属不绝,时有方都匠毛顺巧思,结创缯彩为灯楼十二间,高一百五十尺,悬珠玉金银,微风一至,铿然成韵。其灯为龙凤虎豹之状。”另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韩夫人(杨贵妃二姐)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明夺月色也。”盛况可见一斑。

元宵节的习俗-猜灯谜

唐朝灯会中还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又增加了戏曲表演。其中灯谜经过历展创造,妙意横生,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直到今天仍然十分盛行。所谓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如一个字,一句诗,一个物或一个名称。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灯谜是我国独创的语言艺术,春秋时代就有将接近辽回且掩饰的句子做成“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汉武帝时东方朔就善隐语,曾与武帝宠臣郭舍人说隐语于武帝前,深得武帝信任。南末后才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也有人引用猜谜有所谓“射覆”的方法,称之为“射”灯谜。自此以后,每逢元宵节,全国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

篇3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亦称元宵节,又称灯会。据乾隆十四年张绍美编的《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武威县志》载:“元宵,四市竖坊,悬灯,杂扮花鼓。高跷。演百戏。”可见自古而今元宵节就是张灯结彩的喜庆日子。这一天,民间百姓的食俗是家家户户吃汤圆。大年刚过,鞭炮礼花的声色还未褪去,红灯就挂了起来,大红的绸子灯笼,红色的灯泡,夜幕降临,亮起来,地上便一圈红闪闪的影儿。小孩子的脸被映得红扑扑的,咭咭咯咯的笑声清脆地回荡在街头巷尾。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其中最为盛传的,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至于元宵节的应节食品,也是在长久的传统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在南北朝时的元宵节,食用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发展到南宋,就有所谓的“乳糖圆子”出现,这应该是汤圆的前身了。后来发展到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做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小,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记得小时候,每到十五,母亲都碾了江米面,加水和好,然后把碾碎的芝麻,花生,白糖等掺杂起来揉捏进去,滚成圆团下锅。那时候手制的汤圆就比较粗糙,入口并不滑腻,但甜甜地伴我走过童年时光。

篇4

关于精选元宵节活动策划范文   一、活动主题:猜灯谜、庆元宵

  二、活动时间:2021年_月_日(农历正月十五)晚6:00

  三、活动地点:一楼同仁厅会议室

  四、活动准备:

  1、2月26日前,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各种灯谜,准备奖励员工的小礼品。

  2、场地布置:2月26日上午,设备科协助人力资源部,悬挂好元宵节灯笼;下午下班前在会议室四周拉上红丝带,将灯谜吊在上面;活动期间播放节日音乐,渲染气氛。

  3、2月26日晚,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猜谜活动,包括人员通知,谜底核对、奖品发放及宣传拍摄等;保卫科负责维持活动期间的秩序。

  五、活动规则:

  1、猜谜活动,必须是现场猜谜,不得将谜面揭下带走。

  2、每个猜谜者猜一个灯谜,必须先到指定兑奖处核对谜底,确认无误后,由巡视人员取下谜面交兑奖处,猜谜者进行登记,填写所猜中谜面题号、谜底、本人姓名、部门或车间之后,方可领取奖品。

  3、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为了让更多的员工参与活动,每人次限猜一条。

  4、谜语共200条:

  第1-60条灯谜到一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61-120条灯谜到二号兑奖桌核对答案,第121-200条灯谜到三号兑奖桌核对答案。

  5、奖项设置:

  共设置奖品200份,猜对一条谜语兑换一份奖品,奖品兑完,活动结束。

  六、活动注意事项:

  1、猜谜要有秩序,不要大声喧哗。

  2、谜底猜出后,员工只需把谜面题号记住,到指定兑奖处核对答案,不能将谜面取下。

  3、对答案要排队守秩序,违反者取消猜谜资格。

  七、活动费用预算:

  1、元宵小灯笼20只,5元×20=100元

  2、红丝带两盘,15元×2=30元

  3、礼品200份,4元×200=800元

  合计费用:约1000元左右。

  关于精选元宵节活动策划范文

  一、活动主题:

  良辰美景共赏,佳节游园齐乐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玩灯、赏灯、吃元宵、划旱船等);

  2.知道元宵节有赏灯猜谜的习俗,初步了解灯谜的结构。

  3.积极参加猜谜活动,体验猜想和推测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一)物品准备:

  自制灯笼、米奇、奖品、易拉罐、玩具筐、气球、条幅、音乐、桌椅、灯谜、答题卡、铅笔、笑脸、哭脸、元宵、碗、牙签、活动广告、活动宣传页等等。

  (二)人员安排:

  1、咨询接待:刘老师、王莎老师

  2、灯笼展示:王丽萍、曹老师(家长可以为喜欢的灯笼贴贴画、准备售带、贴画或便利贴)

  3、中班教室展示元宵节动画片(董老师、邵老师)

  4、催场:王佳帅老师

  5、吃元宵——碗、勺子(秦老师、李老师、曹老师)

  6、音乐播放(王佳帅)照相(刘老师)

  7、元宵节故事讲述:王莎莎

  8、米奇扮演:刘菲

  9、场外布置:全体老师

  四、活动流程:

  1、主持人致开场词

  2、故事讲述:元宵节的由来(老师提前准备故事生动的讲述)

  3、唱唱跳跳——米奇和我闹元宵(米奇和老师领小朋友跳舞庆祝)

  4、亲子游戏:看你笑不笑

  规则:“米奇”和“开心老师”作出搞笑的动作或者表情来逗家长和孩子,家长用上唇和鼻子夹住一支铅笔尽量保持不要掉落,老师宣布开始后家长铅笔掉落或者孩子发笑,都视为失败,坚持到最后的家庭为获胜家庭,发放礼物。

  5、欢乐元宵——蒙眼画灯笼

  规则:老师给参赛家庭展示一幅灯笼的图画,参赛家长在规定时间内蒙上眼睛凭记忆内容作画,规定时间内灯笼画的的家庭获胜。

  6、欢乐元宵——提灯笼游戏

  规则:爸爸妈妈在规定时间内,用提灯杆在指定路线往返运送灯笼(旺仔易拉罐),规定时间内宝宝筐里瓶数最多者获胜,赢得奖品。

  7、欢乐元宵——猜灯谜

  规则:老师将家庭分组,每组5-10道谜题,答对题数最多者获胜,获胜者可以扎“幸运气球”赢大礼。

  8、欢乐元宵——和我一起吃元宵(后勤人员提前做好糕点及元宵和大家分享)

  关于精选元宵节活动策划范文

  一、文案宣传:免费图片造势

  活动主题:

  庆元宵,灯火昼,饭约黄昏后。

  具体做法:

  节日文案宣传图没有明显的“广告倾向”,顾客会因为幽默扎心的内容而乐于向朋友进行分享,所以分发此类宣传图的微信名称记得标明个人店铺名,以免出现顾客不知道你是谁的情况。

  二、特色小食:彩色汤圆

  传统汤圆热量高、甜腻,相信一碗五颜六色的蔬菜汤圆不仅能够满足顾客的“减肥”需求,还能勾起顾客的炫耀心理,拍照转发,所以在线上可以同步进行彩色汤圆的宣传。

  具体做法:

  1.扎心文案配合彩色蔬菜汤圆的美食照片等等,都是我们朋友圈的素材,在节前1-3天,发送起来。

  2.既然是饭约黄昏后,那么元宵节前1-5天,限时晚6点后每桌赠送2碗汤圆(按实际门店情况调整数量)

  三、趣味灯谜宣传菜品

  活动形式:

  如果你的店主打特色菜名,可以以此作为特色灯谜,将菜品宣传于无形之中,通过游戏传播出去。

  开展形式:

  发送谜面,如:城门失火 ,打一道我店的特色美食(红烧带鱼),第一个猜中的元宵节可凭朋友圈截图获赠一份同款菜品。

  四、中国风服饰

  活动主题:

  庆元宵,忆汉风。

  活动准备:

  汉服元素服装,男女店小二款、厨师款、掌柜款。

  参与方式:

  元宵节当天,凡身着汉服进店消费免单。

  具体操作:

  当天身着汉服服务员改变服务话术,如:客官您里面请,这位女侠您今儿来点什么等。如果您是比较热闹的餐厅,吆喝起来效果一定不会差。

  五、制作表演

  具体形式:

篇5

1、汤圆的来历:汤圆起源于中国宋朝。当时明现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奇的食品 ,即用黑芝麻、猪油、白砂糖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状,然后猪油、白砂糖相继放入混合物揉成团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把“浮元子”改称汤圆。

2、汤圆,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历史十分悠久。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今日元宵节的作文700字左右

  元宵节是我国不可缺少的传统节日,小时候,我便想了解这个节日,可总是因为贪玩而忽略这件事。初中时有了这些特色的寒假作业,即使我沉迷在游戏中,也能想起,而且更加认真,不会马马虎虎。元宵节的来历有很多,最合理的一种是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打算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夺取刘氏江山。刘襄便起兵讨伐诸吕,“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刘恒登基,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在元宵节中,我们又会有花灯寄寓,元宵灯诗,元宵灯谜等的习俗,真是无不欢乐。

  作为一个儿童,尽管有时候可能想起作业就显得反感,但换个角度一想,如果没有这些作业,我们除了漫无目的地玩还会如何呢?有了一些作业,我们会在玩的过程中学;有了一些作业,我们会去更多地了解,关注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些作业,我们就会更有计划地去度过自己愉快地假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我认为老师留的这些了解元宵节的作业对我们很有帮助,这些作业不仅留的很有意义,而且量度适中。最重要的是这些作业不仅可以使我们充分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还可以让我们重视起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培养实践能力,增长自己的见识。虽然开始我可能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任务,但当我投入到任务当中时,我就变得发自内心得去感受了解了。

  因此,这些特色寒假作业使我们的假期变得更充实,更完美。让我们认真地对待每一项作业,让每一个假期都变得有充实,有意义!

  今日元宵节的作文700字左右

  “爱元宵三五分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一起庆祝这个节日。

  先将一些米粉倒在盆里,倒入热水,反复揉搓,揉成面团后,将面团分成一块一块的,搓成细细长长的条条,别看这搓成条很简单,却很难把它们搓匀,有时太细了,有时太粗了,就要重新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搓好一条,我分成均匀的一小块一小块,只见奶奶们用力揉搓,搓出一个又一个元宵,我学着奶奶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轻轻搓一搓,一个元宵就做好了。

  这时,蒋老师来到我们身边,说:“大家想不想做金元宝啊?”“想!”全班的声音如雷声滚滚。“那你们眼睛睁大了,我要做喽!”只见蒋老师将面团搓圆,两边轻轻一按,一翘,金元宝就出现了。“哇,我们要自己做一个!”全班拿起一块,开始做金元宝,我做了好多次,可就没有一次让我满意,我望着后面已经做了好多元宝的罗悦,又羡慕又好奇:“罗悦,有什么诀窍吗?”“有啊,按的时候不要太深,元宝就好看了。”我试了试,果然,包出的元宝十分漂亮,于是,我做了一个又一个,突然,我发现蒋老师在做一种我不认识的样子,就问:“蒋老师,这是什么东西啊?”“小鸡,我来教你一下吧。”只见蒋老师将面团搓圆并搓长,将顶部捏出一个小嘴巴,尾部翘起来,就成功了。我回到位置上,照着蒋老师的方法捏出了一个怪模怪样的小鸡,我重新搓了一遍,这才搓出一个像样的小鸡来。我发现许多同学捏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棒棒糖、冰淇淋、山、鸟头……我也捏了四角星、五角星、爱心等。

  开吃啦!我们一窝蜂冲到了盛汤圆的位置,我一盛好,就迫不及待地冲到座位上,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香香甜甜的味道在我嘴里弥漫开来,我还吃到了快乐的味道、团圆的味道。

  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日元宵节的作文700字左右

  元宵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挂灯笼、吃元宵、猜灯谜等风俗。今年的元宵节相比于以前,让我更加印象深刻,因为这次元宵节我们学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十分难忘。

  在节日的前一周,同学们就纷纷准备起自制的灯笼。大家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化身为能工巧匠,制作出各式各样精巧别致的灯笼。不仅仅有传统的红色圆形的灯笼,还有更多的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灯笼。这百余个灯笼挂在教学楼的走廊上,一眼望去,真是美丽壮观,让人看得目不暇接。

  活动中,还有一个令我们感兴趣的环节,就是自己创作灯谜让同学们猜。以前,我只猜过灯谜,但是从来没有自己写过。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写灯谜比猜灯谜可要难多啦,真是由衷的佩服那些能写出好灯谜的创作者们。

篇7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楚天快报的活动都有50多场,短者一天,长则持续月余,基本上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年年有创新。在举办活动过程中,楚天快报注重挖掘当地的文化传承,引发当地读者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注重通过公益活动帮助弱势群体,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注重通过公益活动开拓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厚度,启发民智;注重通过公益活动促进社会各界互动交流,给广大市民提供贴心的服务大餐。

不同类型公益活动的拓展,让广大读者对楚天快报的活动形成了心理依赖,积极参与其中。这些活动,有力地延伸了楚天快报的品牌效应,提升了传播价值。

挖掘当地文化风俗,激发市民情感认同,凸显报纸的人文情怀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的文化风俗,这是维系一个城市百姓的情感纽带。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从中挖掘能够引发百姓共鸣的题材,就能赢得当地读者的厚爱和支持。楚天快报作为省级党报传媒集团办的一份新生代都市媒体,不仅注重资讯的快速有效传播,更注重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襄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有着悠久的三国文化,更受中原文化浸染,有着区别于湖北其他城市的独特风俗。襄阳人有“正月十五、十六赶毛狗”的习俗,人们手持火把在乡间田野奔走,在晒谷场起舞、擂鼓,场面蔚为壮观,希望驱走虫害,带来好收成。这种习俗因时代变迁,越来越被人淡忘,当代襄阳人大多不知道这个习俗。

2011年新春伊始,楚天快报举办首届火把节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参与。记者采访民俗专家,对这一失传40多年的习俗进行挖掘报道,让这一传统习俗回归民间。正月十五晚上,明月当空,数千人高举火把,游走在襄阳城汉江两岸,锣鼓震天,将这一祈福仪式推向。

正月十五当天,楚天快报还组织了另外一场传统民俗活动――包汤圆大赛。数百名市民报名参赛,通过比赛,人们不仅了解了元宵节的来历,更知道了元宵节要吃汤圆的习俗,还掌握了包汤圆的技巧,真可谓一举多得。

汉江从襄阳城区穿过,仿佛一条玉带。汉江边巍峨的古城墙,更是襄阳的骄傲和自豪。汉水、古城,对襄阳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但对于位于襄城的南渠,是一条作为城市排污渠道的河流,很多襄阳人并不知道它曾名声显赫。南渠的上游就是襄水河,因城市建在襄水河的南岸,这座城市故称襄阳。可以说,襄水河是襄阳这座城市的母亲河,是襄阳文化的发源地。为了让广大市民了解襄水河的来历,清楚其现状,楚天快报发起了徒步襄水河活动,数百名市民报名参加。在本土文史专家带领下,对襄水河进行了考察,发现该河已沦落为城市排污渠,而其上游污染严重,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严重威胁。这次活动,既让市民掌握了历史知识,又促使了地方政府加大对河流的环境保护,制定计划建设开发襄水河,发展文化旅游业。

像这样挖掘本土文化、发动市民参与保护文化的活动,楚天快报还组织了有很多场,比如走访七省通衢老樊城九街十八巷,挖掘报道其历史遗存、探讨保护开发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襄阳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凸显了楚天快报的人文情怀。

抓住不同读者群,量身打造公益活动,拓展报道领域,增强服务贴近性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兴起,传统纸媒的报道模式和内容也在发生巨变,而报纸固有的读者群体也在分化。30岁以下的读者在急剧减少,而30岁到45岁的精英阶层工作繁忙,浏览报纸的时间也在减少。老年读者虽然稳定,但他们的口味也偏重在健康、文化等领域。如何抓住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是报纸采编特别是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楚天快报通过量身定做的各类公益活动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2009年3月2日创刊当天,楚天快报就联合新东方学校推出高考名师报告会。这个报告会选择在能够容纳两千人的襄阳剧院举行,邀请省内各重点高中的名师前来,就当年高考的命题方向、各学科备考经验等方面给襄阳高三学子及家长做了深入浅出的报告。这个活动,开创了襄阳举办大型名师报告会的先河,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周到贴心的智力服务,既让到场聆听者受益,也通过报纸的详尽解读,让广大考生掌握了备考、应考的经验和技巧。

此后,楚天快报又推出中考名师报告会,为广大考生提供最新服务咨询。

如果说,每年定期举办高考、中考名师报告会是服务现有的赴考学生及家长这个特定群体,那么楚天快报组建楚天襄阳小记者团则是抓住未来读者群体、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综合素质的一个有益尝试。

楚天襄阳小记者团组建,旨在选拔一批热爱社会公益活动,有志于新闻写作和文学才华展露的优秀苗子。从2011年5月启动,到目前为止,小记者团已发展小记者近千名。报社每周末组织小记者参加社会实践,比如开展小记者与福利院儿童结对子、小记者走进蔬菜基地拔萝卜采蔬菜体验菜农艰辛、小记者走进棉纺厂感受产业襄阳等等主题活动,至今已举办20余次。

现在孩子大都是独身子女,一个孩子有几个家庭关心、关注。小记者活动这个“牛鼻子”,不仅吸引了近千名广大中小学生参与,而且影响数千个家庭,不仅扩大了报纸发行,而且增强了市民对报纸的认同和感情,一下子抓住了老中青三代读者。

每逢暑假,楚天快报都启动以“体验父母艰辛 自立自强光荣”为主题的卖报活动,发动中小学生上街卖报。从第一年的1000名学生报名,到第二年剧增到3000名学生报名,可以反映出这项活动的热烈程度。仅2011年暑假,3000中小学生参与卖报,出售报纸50多万份。

11岁的刘晟昊,父亲去世,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在此次售报活动中,他以7040份的成绩摘得冠军。他不仅通过卖报获得300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读书学费问题,为家庭收入做了贡献,还获得报社颁发的1000元奖金。

在这个活动中,记者采访挖掘了一批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学生典型,挖掘了很多值得社会关注的教育话题。一些贫困孩子通过卖报可以改善家庭收入、解决学费,而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克服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增强了与陌生人交往的能力。这一活动不仅增加了报纸的零售量,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抓住学生就等于抓住家庭,抓住家庭就抓住这个社会关注的核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楚天快报的活动路径越来越宽泛。比如从2011年4月持续到6月的家庭厨艺大赛,就吸引了数百个家庭参与。大家不仅通过比赛提高了厨艺,而且密切了家人的感情。通过这个活动,倡导大家要珍惜家庭幸福,关注家人健康。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行业群体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楚天快报又于2011年启动了楚天健康大讲堂系列公益活动。每期选择一个百姓关注的健康话题,邀请襄阳各大医院的专家做讲座,为百姓免费把脉问诊、提供健康咨询。至今,健康大讲堂已开办20多场,涉及女性美容、脊椎保护、心血管病防治、秋冬季养生等热点话题,为数千名市民提供了与名家面对面免费诊病的机会。

关注人间冷暖,帮扶弱势群体,体现责任媒体的百姓情怀

楚天快报虽然是新生代都市报,但所关注的对象及报道的方向依然是以百姓为中心。除了报道百姓需求的各种咨询,提供各类周到服务外,关注人间冷暖,帮扶弱势群体,也是报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009年夏天,面对酷暑来临,楚天快报启动为贫困家庭送清凉活动。报社联合电器商家,为上百户贫困家庭送去了凉席、电扇及空调。通过报道,让人们了解到,在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下,还有这样一个群体,没有经济能力买台电扇,整日与酷暑为伴。这样的报道,不仅引起了商家的声援,而且引发了热心市民的爱心浪潮。此后,每到夏季,楚天快报都会如期举办送清凉活动,为这一特定群体送去关怀。

由此延伸,每逢春节或者中秋、端午等传统佳节来临,楚天快报都会启动相应的帮扶行动。比如,2010年年末,楚天快报联系商家赞助,为200户贫困家庭送去鸡蛋、香肠、食用油等生活物资。2011年中秋节,楚天快报联合月饼生产企业,为300户城市低保户及农村困难户送去月饼。这些活动,既宣扬了企业家的爱心,也为困难群体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也拓宽了报纸的报道领域,把笔墨集中关注底层群众,关注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疾苦,反映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实际困难或问题。

如果说,每逢节日和特殊季节举办送温暖、送清凉活动,是报社为解决百姓眼前困苦出一把力,那么,通过对一个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报道,则是报社从长远出发为百姓利益鼓与呼,让弱势群体尽快走出困境,让普通市民更快步入小康。

2011年清明节,楚天快报一名记者回老家襄州区黄集镇扫墓。当地村民反映,该镇种植了近万亩包菜,眼看就要收获却没有人上门收购,这些包菜恐怕要烂到地里。记者将这一呼声反馈到编辑部,得到编委会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记者深入当地采访,并发起“拯救黄集包菜”活动。

这一系列报道以黄集包菜还有7天就会烂掉作为切入点,以“倒计时”方式进行关注。由于策划周密,层层递进,迅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关注,襄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批示,要求农委、商业等部门迅速制定措施,帮助菜农解决购销难题。

在楚天快报的持续报道过程中,沃尔玛、武商量贩等大型超市积极响应,到菜地采购包菜,销往武汉等地。襄阳的一些酒家也推出“免费供应包菜,吃一盘打包一盘”的主题活动。襄阳的一些军营、企业、学校食堂都纷纷到菜地采购包菜。这一“拯救黄集包菜”活动,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共帮助菜农消化包菜200万公斤,将菜农的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