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听阅读答案范文

时间:2023-03-16 09:2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说你听阅读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说你听阅读答案

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27分)

1.

(4分)默写《墨梅》诗句

吾家洗砚池边树,________。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____。

2.

(6分)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洗砚

淡墨

乾坤

3.

(3分)我会填。

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

4.

(3分)形近字组词。

吟________

深________

冷________

探________​

5.

(11分)看拼音,写词语。

yǒu

shuì

jiào

zuǐ

ba

qiā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yáo

yuǎn

shī

yǐn

liào

lún

liú

pí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问答题

(共2题;共10分)

6.

(5分)读古诗《石灰吟》,翻译整首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

(5分)读诗《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颜色指什么?

三、阅读理解

(共2题;共31分)

8.

(17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猫改吃素(sù)

有人养了一只猫,那只猫很会捕鼠,老鼠们都怕它。

一天,那只猫的脖子上戴了一串佛(fó)珠。老鼠们看到了,很高兴地说:“这下可好了,猫念佛吃素了!”于是老鼠们便前去向猫表示(感激

感谢)。

谁知老鼠们来到猫面前的时候,猫却突然大叫一声,扑过来,一连咬死了好几只老鼠。那个最先(发明

发现)猫戴佛珠的老鼠,急忙逃窜,总算是脱了险。回到洞里,它心有余悸(jì)地对其他老鼠说:“猫改吃素以后,比以前更凶狠了!”

(1)选出括号内正确的词语。

表示________(感激

感谢)

最先________(发明

发现)

(2)用“________”画出表现猫比以前更凶狠的句子。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

.

要善待别人

B

.

对于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它的本质

9.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藏在心中的鲜荔枝

小时候,我很不懂事,爷爷一生病,家里人都急得团团转,只有我最开心。因为来看望爷爷的叔叔、阿姨时常会留下一些奶粉、罐头之类的“好东西”,爷爷又总是说:“我不爱吃。”于是这些好吃的便成为我的“囊”中物。可是,八岁时由吃引起的一件事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爷爷又病了,咳得很厉害。姑姑拎着一大袋东西来看他。“准是又有好吃的啦!”我想是,便偷偷地藏在卧室门外看。果然姑姑从袋子里拿出来蜂王浆等补品,还有一大串鲜荔枝!“爸,这是你最爱吃的鲜荔枝!”姑姑边说边剥给爷爷吃。那晶莹的荔枝肉馋得我直流口水,可惜就在这时我被妈妈叫走了。

回来时,姑姑已经走了。爷爷知道我最爱吃鲜荔枝,就招呼我说“小王琴,来,来,这个爷爷不爱吃,你拿去吃吧。”我感到奇怪,便问道_____爷爷_____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爱吃吗_____噢_____爷爷以前爱吃_____现在不_____不爱吃啦了_____“太棒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爷爷在一旁默默地笑着看着我吃。

当荔枝所剩无几时,妈妈给爷爷端饭来了。见此情景,她怒不可遏地呵斥道:“小琴,你怎么把爷爷最爱吃的鲜荔枝给吃了!”说着就将剩下的几个荔枝夺了过去,放在了爷爷的床边。听了妈妈的话,我委屈地哭了。爷爷赶紧地说:“没关系,我……我不爱吃……”

我低着头走出了爷爷的房间,这时我才明白,关非爷爷不爱吃,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子这串鲜荔枝。

以后,我发现身边有许多像爷爷那样的人,他们以种种“不爱,不喜欢”为借口,把好处让给了我。而我不再不像小时候那样不懂事了。我也学会了“撒谎”,告诉他们:我也不喜欢,给您吧!

(1)给短文第③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我感到奇怪,便问道________爷爷________刚才姑姑不是说您最爱吃吗________噢________爷爷以前爱吃________现在不________不爱吃啦了________

(2)写反义词。

怒不可遏——________

呵斥——________

委屈——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给第⑤自然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文字。

(4)读了短文,请谈谈你对“从这时起我心中便藏下了这串鲜荔枝”的理解。

(5)第一自然段中,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我很不懂事”的句子。

(6)你听过像文中爷爷类似的谎言吗?请用几句话说一说你的经历?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27分)

1-1、

2-1、

3-1、

4-1、

5-1、

二、问答题

(共2题;共10分)

6-1、

7-1、

三、阅读理解

(共2题;共31分)

8-1、

8-2、答案:略

8-3、

9-1、

9-2、

9-3、

9-4、

篇2

我们的隔壁,住着一位老头儿。他极能养鸟,门前的木架上,吊下各式各样的鸟笼:里边住着云雀,绿嘴,画眉,黄鹂儿……尽是些可怜可爱的生灵儿。整天整天里,我们就守在那鸟笼下,听着它们鸣叫。叫声很是好听,尤其那只云雀,像唱歌一样,老远就能听见,使人禁不住要打一个麻酥酥的战儿了。

时间一长,那云雀叫声就不比以前那么脆了。老头儿便给它吃最好的谷,喝最清的水,稍不鸣叫,就万般逗弄,于是它就又叫起来了。但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

“它唱得太疲劳了。”我们都这么说,便去给老头儿建议,不要逗弄它了吧。但是,每每黎明的时候,它就又叫起来了,而且每个黎明都叫。我们爬起来,从窗口看去,天刚刚发亮。云升得很高很高,老头儿并没有起床呢。于此才明白别人不逗弄它,它还是每天要叫的。依然嘴挤在笼格外边,翅膀扑闪着,竟有几根茸茸的羽毛掉了下来。

“它在练嗓子吗?”妹妹说。

“不,它那嗓子已经哑了。”我说。

“那它为什么还要唱呢?”

“谁知道呢?你听,它是在唱一支忧郁的歌吗?”

细细听起来,果然那叫声充满了忧郁:那往日里悠悠然的叫声原来是痛苦的呼喊呢?!

“是它肚子饥了、渴了吧?”妹妹又说。

我们跑过去,要给它添些食儿,却看见笼里,放着满满一盘黄谷、一盘清水。这便又使我们迷糊了。

“一定是向往着云天吧。”

我们这么不经意地说过。立即便觉得是很正确的了,心想:它来被老头儿捉住之前,是飞在天上的。天那么空阔,天便全然是它的;黎明的时候,它一定是飞得像云一样地高,向黑暗宣告着光明。如今,黎明来了,它却飞不出去,才这么发疯似的抗议了!

我们在笼下捡起了那抖落下的羽毛,深深地感到它的可怜了。

我们把这想法告诉给老头儿,老头儿笑我们可爱,却终没有放了它去。它每天还是这么叫着,唱那一支忧郁的歌。我们终于不忍了,在一个黎明,悄悄起来,拆开了笼的门,放它出去了。它一下子飞到了柳树梢上,和柳梢一起激动着,有些站不稳,几乎就要掉下来了。但立即就抖抖身子,对着我们响亮地叫了一声,倏忽消失在云天里不见了。

老头儿发觉走失了云雀,捶胸顿足了一个早上,接着就疑心被人放走了,大声叫骂。我们听了,心里却充满了欢乐,觉得干了一件伟大的事情。

(贾平凹 文,略有改动)

1、通读全文,概括云雀不同时期叫声的特点,说说文中的云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5分)

刚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每黎明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们放飞它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雀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表现了“我”对云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4分)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深刻含义。(2分)

(1)它一下子飞到了柳树梢上,和柳梢一起激动着。

激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便又使我们迷糊了。

迷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有人言,鸟有鸟语。文章的结尾写“我们”放飞云雀后,它对着“我们”响亮地叫了一声。请你揣摩云雀此时此刻的心情,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描写它的心理活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作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下面是一张尚未完成的读书卡片,请将其填写完整。(3分)

读书卡片

篇名:《云雀》 作者:贾平凹

摘句:它叫起来的时候,总是在笼里不能安宁,左一撞,右一碰的,常常把黄黄的小嘴从笼格里挤出来,盯着高高的云天,叫得越发哑了。

品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本文的主题是善待生命,同情弱者;也有人认为本文是一首自由的颂歌:还有人认为,本文主要谴责了一种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自私自利的行为。你同意哪种观点?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辽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篇3

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处事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合天。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国万民安。共同阅读孝敬父母600字演讲稿小学,请您阅读!

孝敬父母600字演讲稿1奶奶死了,小屋子里那张桌也不见了。还记得那是张矮小的方桌,涂的漆也掉得差不多了,远远看去还真是张美观的花桌子!

在俺乡下,人入土为安,要带上他生前喜欢的东西陪葬。可爸说,那桌子埋了怪可惜的,就近到村头张六叔家劈成些许小木块,当木材烧了。

奶奶平生没什么喜欢的东西。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惟独只喜欢那张花桌子。吃饭时,她不和我们一道,只在自我的花桌子上吃。有一次吃饭时,我好奇地走过去碰了下花桌子,爸便紧张地走过来抱起我便走开了。回头望着奶奶眼里满是晶莹的泪珠。

办丧事那天,来了好多亲朋好友,打牌的打牌,说笑的说笑。有个不知是哪个亲戚家的小孩儿还放起了烟花,好不热闹!之后那个小孩被大人喝住了,不准放,还欲出手打他,那小孩顿时惊得大哭起来。二妈看见了,忙搂着孝服里的花裙子跑过来赔笑到:“孩子有什么错别打嘛!看他可爱的样儿。”忙用手逗起那小孩儿来。

按我们村中的习俗,老人死了,他的后代要跪在灵前守孝。爸一跪就是一小时,妈叫我给他端杯热水去。可刚到爸身前,不知谁挤了我下,满杯的水都洒在爸的身上了。爸立刻惊起,一边用手拍着他那白色孝服里的华丽的西服,一边大声呵斥我:“你怎样搞的,端杯水都端不好,洒在老人棺材前是对她的不尊敬。”

“哦。”其实奶奶的灵位前早就是湿的了,不知是谁不留意把水洒了。望着奶奶的灵位我心里默默地想:“奶奶,您安息吧。您的儿子和您的孙儿正为您进孝呢。”

孝敬父母600字演讲稿2秋天来了,树叶犹如蝴蝶般的飘落下来,那一片树叶飘飘扬扬的落地生根,自立一门。

我拖着疲惫的身子从单位回到了家中,此时我已是一家之主了,9岁的儿子是我最大的骄傲,说着,我突然看到了餐桌上那杯已冷了的咖啡,旁边还有一张小纸条,上方是儿子稚嫩的字“爸爸生日快乐!”这个小鬼,我自我都忘了,他却还记得。我悄悄地走进儿子的卧室,他已经睡了,睡得那么香,我轻轻地抚摸着儿子的头,他忽然醒了,一下子扑到了我的怀里“爸爸,生日快乐!”我笑了,笑得那么甜,这也许就是做爸爸的快乐吧!我将儿子推开,让他去睡觉。他乖乖的说“晚安”便走了。此刻已经晚上2点了,但是我还要为工作奋斗,坐在桌前,墙上的钟表“滴答滴答”的走着,我伸了个懒腰。没想到顿时时针逆时针飞奔起来,一切又回到了儿时。

看看周围,依然是那熟悉的一切,原先刚才是我的幻想啊!虽然只是幻想,但依然值得我去思索。幻想中的那个稚嫩,天真,孝顺的儿子是多么的令人骄傲而那个父亲又是多么的容易满足。天底下似乎所有的父母都是那样,但所有的子女也是那么的孝顺吗?不是!我就不是,从小娇生惯养的我认为父母就是为我们服务的,就是为了记住我们的生日的,我们理所应当的理解父母的爱。

我此时的脸红了,眼睛也湿润了。为什么父母记儿女的生日是那么清楚,我们却记住的是自我的生日?!我从书桌前站起身来,端起一杯热水放在了母亲的床头柜上,并在纸上写下的那不于言表的几个字“妈妈,我爱你”我慢慢的闭上了眼,仍有那肆意的泪水冲刷着脸颊。

又是一年秋来到,往年的那片树叶再次飘飘扬扬的飞舞在空中,它找到了自我离开的那个大树,无怨无悔的飞向那枯老的枝桠上,使荒凉的秋天中弥漫着孝的清香。

孝敬父母600字演讲稿3我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一个笑语不断、快乐幸福的家,在那里面,可有我一份不可缺少的功劳呀,因为呀,我是一个“孝”星。

放学回家,我看家姥姥正在吃力的搬着东西,便跑过帮忙,姥姥向我满意的笑了一笑,其实啊,老人也需要别人的爱护。

晚上,我看见爸爸正在工作,便给他倒了一杯热茶,爸爸亲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其实啊,爸爸也需要别人的关心。

妈妈给我织了一件毛衣,我高兴的穿在身上,连连说:“真好看,真好看,妈妈的手艺真棒!”妈妈欣慰的笑了,其实啊,妈妈也需要别人的赞美。

当然,有时候也会发生不愉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回家晚了,妈妈严厉的责怪我说:“回来的这么晚,是不是违反纪律被老师留下了。”我一听,觉得受了天大的委屈,不禁脱口而出:“妈妈,你怎样不做调查,就随便批评人呢?”我的态度激怒了妈妈:“你翅膀长硬了敢这样跟我说话……”此时,我好想哭可当我看到妈妈那有生气又悲哀的脸庞时,我明白自我做错了,此刻妈妈正在气头上,不能顶嘴,有话要好好说,于是我轻声的说:“妈妈,这天下午我参加编黑板报,所以晚回家了。对不起,妈妈,请您原谅。”妈妈听了之后,愣了一下,说:“孩子,是妈妈错怪了你,请原谅。”于是,我和妈妈和好后,欢乐的笑声又重新回荡在夜空里。

孝敬父母是我国传统美德,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孝”星吧!让我们家中永远笑声不断,其乐融融!

孝敬父母600字演讲稿4百善孝为先。孝敬,是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的美德,如果,你连“孝”都做不到,那么,请不要说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如果你不孝敬父母,那么你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你不孝敬父母,你会受到道德的遣责;如果你不孝敬父母,用信仰佛教的话来说,那就是你死后上不了天堂。如果哪个没良心的人要问为什么要孝敬父母,那么请你先问问自我,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谁给了我生命?是谁给了我丰衣足食的日子?是谁在我的病床前不离不弃?是谁在为我昂贵的学费四处奔波?是谁在我出远门的时候偷偷地抹眼泪?又是谁在儿女回来时在门口翘首盼望?如果你不明白,那么我告诉你那是父母,是给了我们生的权利的爹妈!不说之后的,就说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仅这一点我们也感激不完啊!如果不是他们你凭什么活在这个世上?所以你又凭什么不孝敬他们?当你入学的那天父母替你拿着新书包,当你走在雨天里父母替你打雨伞,当你受委屈的时候,是父母在此后偷偷地心疼流泪。当你出生的那天,妈妈放下了她所有的爱好。当你入学的那天爸爸便没日没夜地工作、挣钱。不知不觉中日子一天一天地过,一眨眼第一个十几年过去了,你是不是也曾在哪一个回头看到父母那两鬓的白发?他们被我们这些孩子催老了!

但是你有问侯过爸爸妈妈一声好吗?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挣来血汗钱却被你拿去网吧逍遥,拿去任意挥霍,当你在学校里与老师顶嘴的时候,当你在网吧里腾云驾雾地打CF的时候,当你买着大束的玫瑰花去谈恋爱的时候,你有想过那些钱是哪来的吗?那我告诉你,那是爸妈用血汗挣来的!如果你说他们养你是该的,那么请你听着:你心疼他们,孝敬更是就应的!也许父母此刻还有时光,他们带年轻,能够养我们,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他们老去,死去的那天?我想过,到了那时你再去说你是那么爱他们,你有多后悔,请问,他们还能听到吧?还有用吗?正可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要。所以,不要等到以后,就此刻请你心疼一下你的父母,孝敬一下他们,哪怕是拉着他们的手散步啊!时光不等人,孝敬不分年轻!父母会有老的一天,但是他们却时刻都需要我们的孝啊!请你孝敬一下他们好吗?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的权利他们给了我们一个精彩人生的开始他们给了我们丰衣足食的日子他们给了我们人世间最了不起的东西——爱!……我爱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我生命,我要孝敬我的父母,不为别的,就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他们用他的博大包容了我的一切!是我的父母,给了我整个的世界!

孝敬父母600字演讲稿5满意答案感激是一种温暖的情感,象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着,在心与心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

我最最感激的是我的父母。是他们用博大的胸怀与深沉的爱包容了我的一切优点与缺点,慷慨地送给我一个属于我自我的空间,让我伸展开双臂,拥抱我想要的生活。

我感激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力。

我的童年是在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下无忧无虑地度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送我一片明媚的晴空;飘雨落雪的时节,他们为我撑起一把温情的伞。

少年的时光伴随着求学的喜怒哀乐,而其中又包含了父母的多少苦辣酸甜。父母常因我的欢乐而喜上眉梢,也常因我的烦恼而愁在心头。我明白,父母是在盼望着我有一个好的成绩,将来有一天,他们的女儿能凭借自我的本事,去过更好的生活。

最终有一天,父母的愿望实现了:最终有了一个属于我的幸福美满的家。

父母笑了,而在这由衷的笑容里,我却看到了父母额头不知何时爬满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鬓角也多了缕缕白发。

父母的心中依然装满了数不清的牵挂,牵挂着女儿,牵挂着他们的小外孙。于是,为了我的工作,我的家庭和我的孩子,父母在他们已近六十岁的年纪里,又做起了外孙女的“老保姆”,看着外孙女如童年时的我一般聪明乖巧的样貌,父母满足地笑了。只是,他们已不再年轻……

我感激我的父母,当我已不再年少,当我悄悄地数着父母头上的缕缕白发,当我轻轻地抚摸父母脸上的道道皱纹;

我感激我的父母,当父母已不再年轻,当春去秋来父母无声的爱依然陪伴在我的旅程,当父母慈祥的双眼装满了数不清的牵挂与温情;

我感激我的父母,当我初为人母用满心的关爱去呵护自我的小宝宝,当我轻轻地为女儿唱起那首《你欢乐所以我欢乐》……

我最终明白:

是我的父母,给了我整个的世界!

篇4

关键词:英语 学习兴趣 学习策略

中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英语学习过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都会有所改变。为此,我们教师应该围绕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

1.英语学习兴趣特点

(1)在学前阶段,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种新奇感和神秘感,因此,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向往而兴趣高涨;(2)在

学习字母、音标、单词的阶段,由于学生学习心理上的超前意识破坏了心理平衡状态,会导致兴趣的下降;(3)在学会了一些基本句型后,因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得意感和自豪感,又会使他们的兴趣有所上升;(4)在进入学习基本语法阶段后,会因为语法规则多、严谨,要求精雕细琢,出现“畏难”情绪而使兴趣下降;(5)到学习篇章结构时,由于学生渴求新知识产生的结果,如希望了解别国文化等,兴趣又呈现上升趋势。

2.英语学习策略

2.1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对分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或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或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等,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2.2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那些对外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把学习外语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激活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学习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同时,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学习热情。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弊端:课堂上总是表现为我说你听,我读你跟,充斥着不带感彩的句型转换,不明就里的死记硬背。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苦”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渐渐消退。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游戏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是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统一体。它顺应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能变“乏味”为“有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如,针对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每节课所学重点句型表达流利和记熟、记牢的情况,笔者经常利用“悄悄话”游戏,培养他们快速准确地听、说、写新语言的能力。具体游戏的过程是:把全体学生按纵行分成若干组,教师把写有所学句型的纸条交给每一行的第一位学生,这位学生把纸条上的信息悄悄地口头传递给下一位学生,不准传递纸条,声音要小、速度要快、准确度要高,依次传给每一行的最后一位学生,然后最后一位学生把听到的信息迅速写到黑板上,由每组持纸条的学生上台校对。

(2)竞赛激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

好胜心强、不甘落后是中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竞争正是利用这一心理特征而成为激发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英语教学中,竞争组织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以及男女生之间等进行。竞争的内容丰富多彩,如英语书法竞赛、知识竞赛、朗读竞赛和表演竞赛等。

(3)情景激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上,可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改变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等多种形式。通过这样的形式就会把死教材活用,用的机会越多,效果必然会越好。

3.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

3.1在对话课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语对话可以重点帮助学生反复操练课本中的对话内容,以期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过于机械和单调,有的较简单,有的过于复杂,且语言背景又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如在教学“打电话”这一对话时,笔者就要求学生改成“自己打电话”,学生都争着上台演示他们“创作”的“作品”。虽然学生在“创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语言障碍,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言错误,但学生的兴奋点却被激活了,他们的创作欲得到了开发,表现欲得到了满足,而且学生也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因而越来越对学英语感兴趣。

3.2在课文讲解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5

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在今年岁末跟大家说新年快乐。我已经拿到了很多朋友的提问,我想把这些问题与我的讲座内容融在一起,结合问题讲,这样我们的沟通才更有意义、有价值。

很多朋友提问非常实在,都是我们在当下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年轻的朋友,他说:“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各种事情的羁绊,幸福的感觉越来越少,现在我们一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日常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虽然也去看电影、运动、看书,也会大声的笑和发泄不满,但是真正能回忆幸福的感觉为什么那样少呢,我们的生活到底缺少了什么?”这是一个好问题,这种生活的现状,在我自己很多学生的身上,也都是这个样子,大家都在跟我说着相同的烦恼,让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

我们今天拥有了什么,我们今天又失去了什么?再过两天就是元旦了,元旦之后就进入了一个繁忙的过节阶段,春节、情人节、元宵节,中国节、外国节,我们就看看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以前因为物质生活贫乏,大家把春节当成一个富足的节日。我们会在春节的时候舍得花钱,给孩子们一人买一身或做一身新衣裳。大家平时省吃俭用,但在春节的时候,家里炖点肉,做点好菜,热热乎乎地包顿饺子。大家也会在春节的时候,放鞭炮辞旧迎新,把很多心愿都在爆竹声声里连着笑声一起送上天空,家家户户贴春联,把我们心里面的祈愿,亮亮堂堂地都张贴在门楣上。这一切一切都是我们曾经的春节。今天的春节少了什么?先说买新衣裳,我们很多人现在几乎每个月,甚至每周都能添新衣裳,所以过春节做新衣裳这事不稀罕了。说到包饺子,哪家的冰箱里现在没有几袋速冻饺子?饺子已经不再是过春节的特定食品了。再说放鞭炮,都市里面很多地方是禁放的,即便放起来,鞭炮失去了乡野、失去了山林,也就没了那个红火的景象。这一切就是我们今天看见的春节。那么我们失去了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

其实想一想。以前的春节过的到底是什么?中国人包饺子最重要的是那份仪式感,那是一个家庭的仪式,那是一个伦理的庆典,那是一个从容不迫的过程。中国原来包饺子的时候排场是很大的,大年三十差不多从过了中午开始,一家人都开始忙起来了,揉面的揉面。剁馅的剁馅,看看这一家的老奶奶带着儿媳妇,带着回娘家的姑娘,就开始操持包饺子之前的准备。等到始爷、儿子陆陆续续都回来的时候,大家就开始排开案板摆上盖帘儿。小孙子、小孙女一人揪一团面,这个捏个小兔,那个捏个小狗,追跑打闹。这一家的老爷子沏上一壶茶,抽上一袋烟,笑眯眯的看着一大家子人……等到饺子包好的时候,大家举着盖帘儿吆喝着。饺子是流水席,上来的第一盘、第二盘给谁呢?按照过去的那种乡里乡亲的习惯,都是先给街坊邻居送去,不要说原来在村里是这样,进了北京大杂院的时候还是这样,大家都送完了,回来是自己家的老家儿先上桌。喝两口饺子酒,然后呢,年轻人陆陆续续再上去,大家吃上一个大年三十晚上的团圆宴。

我们今天失去的是一种朴素的意味,是这样一个伦理关系中从容的过程。我们现在过年,一大家子人有的忙忙叨叨的回来,有的说今天晚上加班赶不回来了,人差不多了,下两袋速冻饺子,端几个凉菜,全家坐下来随便一吃,这就算吃年夜饭了。今天我们没有那种由衷的快乐和幸福,其实因为我们远离了一个手工制作的时代。我想我们会缅怀一个朴素的手工时代,那里有人的乐趣在其中。我们回头去看中国的农业文明,人们习惯于在土地上播种自己的种子和他们所有的希望,他们用一种手工制作的方式把生活一点一点地建构起来。我们今天可以用钱去买一些终端产品,一些工业化文明之后的流水线产品,但是我们没有时间去完成这样的手工过程,所以我想这就是幸福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原因之一。我很希望在我们过年的时候,真正放假的时候,拿出一段流光去酿制,让自己动手还原一点朴素的、独一无二的手工时代的幸福,也许你会在这种方式中触摸到自己。

刚才这个年轻朋友的这个问题里面说了重要的一句话,“我的生活基本上是两点一线。”两点一线就是两个非常明确的角色,一个是职业角色,在你的单位;另一个角色是你的家庭角色,你回到住所。一个人徘徊在职业与家庭之间,你失去的是什么呢?是朋友,是自然。也是自我的内心。因为我们被固定化、角色化了,我们到单位有大量的会议、公务摆在眼前:回到家,上有老、下有小,还房贷、买汽车……这两个角色都需要你大量的付出。

我们每个人还有心灵自我的角色,有苦恼、有彷徨、有压力、有焦虑,就是因为内心所希望的从容、天真、欢喜,在今天被别的角色剥夺了时间,占去了自由,所以我们自己的内心就会觉得亏欠了生命自我。那么这样的多重角色,特别是我们说的职业、伦理和自我,古人会给我们建议吗?

《论语》上有些话是家喻户晓的,比如我们从小就知道“君子日三省乎己”,也就是咱们经常说的“三省吾身”。三省吾身反省的:第一,“为人谋而不忠乎”,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说的就是职业角色,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一份职业,要去谋生。就要每天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今天做到忠诚了吗?只要你今天忠于职守了,别人就不会给你多少挑剔、报怨。人的忠诚不一定是业绩忽然做得多好,但是没有人会指责你。第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讲的是我们的伦理角色。你的亲人、朋友、社会交往记住一个字,就是“守信用”的“信”,如果你答应老人回家吃周末这顿饭,你回去老人就不失望;答应带孩子出去旅游,你这样做了,孩子以后学习就会有动力;答应朋友办的事情。办成办不成要给人家一个交待,朋友就觉得这人可信,这就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第三,“传不习乎”。讲的是生命怎么样用学习的方式去充电。才能使内心不迷惑,这种充电的方式也是一个字,就是“学习”的“习”。外在传播的东西非常多,内心需要学习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我们今天面对自己的多元角色,每一个角色记住一个字,就能达到一种平衡。中国文化中有些东西穿越了几千年的流光,把它结合在当下的生活坐标里,你会觉得它仍然是有价值的。文化其实给我们一种判断选择的标准。基本问题确定之后,你的内心不那么仓皇的时候,你再去做那些事情,就会觉得心无旁骛。像这个年轻朋友说去看电影、去运动、去看书,大声的笑和宣泄,只有当你全神贯注在其中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那种纯粹的乐趣。

孔夫子解释什么叫君子,就四个字“不忧不惧”。不忧伤,不恐惧,这就是君子。他的学生当时很不理解,说“不忧不惧”就叫君子吗?言外之意是,老师你把这说得也太简单了,我们难道不需要做更大的事情?孔子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扪心自问、

反躬内省,觉得了无愧疚,那么何忧何惧?生活中每个人生命中许多的忧和惧来自于我们没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我们感到气馁,我们感到让自己的亲人、爱人失望了,我们对自己感到暴跳如雷,但是又无法改变现实,其实这是让我们内心忧惧最根本的来源。所以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扪心自问而了无愧疚,做到不忧不惧的时候,那么这个人就是君子了。

不管儒家、道家、佛家哪一家的思想,能在今天有用的部分,其实都只是一部分。孔子关于礼教的思想,关于整个社会秩序的观点,关于对下层劳动者的看法,对女人的看法,其实都是过时的。但是中国人对君子的这种看法,能跟今天匹配,应该落实在行为方式上。比如说学生问孔子什么叫仁爱。孔子的答案就两个字,“爱人”。学生又问他怎么爱,行为准则是什么?孔子说,你从这五个方面去做,看看有没有帮助。他说了五个字,如果这五个字都做到的话,就是“仁爱”了。

第一个字是“恭”。他说“恭则不侮”。你对别人、对世界越是有一份发自内心的恭敬,你自己就活得越有尊严,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侮辱你,这就叫“恭则不侮”。一个人要想仁爱天下,首先要保全自尊。但是我们知道像这样的特定年代给这个社会留下了后遗症,今天我们仍然很受伤,我们越提防别人,自己越受伤。因为我们的内心失去了一种柔软的起点,不会对别人抱有一种深刻的恭敬。其实这个世界别人的表情就是自己表情的镜子,你笑语春风。别人一定和颜悦色,你怒气冲冲,别人一定也恶语相向。那你怎样对世界保持恭敬,保证你不受侮辱呢?这个世界上柔和的力量是最恒久的,水能滴得石穿。用柔和的方式解决问题,有的时候是一种大智慧。

恭敬是你由衷地面对世界的一种态度,是你觉得每个人都不容易,你内心不封闭自己,敞开并且融合的一种姿态,这就叫恭敬。剑拔弩张,跟人磕磕碰碰的人最容易受伤。很多年轻的朋友都说现在不容易,我们在绷着,这个世道要求我们绷着。我想说又到岁末了,人在流光中成长,我们需要意志越来越坚强,但心灵越来越柔软。意志坚强才能去挑战千难万险,心灵柔软,就能用这个世界上的美、爱、慈悲来完成它的滋养。有的时候一个心灵越柔软的人意志会越坚强。因为他悲天悯人,看到世界的苦难,他内心有触动,所以他才有最坚强的意志去担当,去改变他不满意的社会。一个心灵不柔软的人,看不见这些。

孔子说的第二个字是“宽容”的“宽”。他说“宽则得众”。我们经常说,宽容是一种美德,我琢磨这俩字其实分两个阶段,一个人先宽而后乃容。就是说在没有遇到什么事的时候,先把自己养宽了,遏上事就容得下。我们都会遇到一些不高兴的、冲突的、摩擦的、误解的,甚至是飞来横祸的事,容下它,用一种积极态度改变它,而不是被它击垮,或者用愤怒去反弹。一种高级的建设生命的方式先要在没事的时候,让自己宽广。平时活得不宽,现撑是撑不开的。所以我觉得“宽”是一个过程,是人逐渐把自己的心胸、眼界养宽的过程。宽则得众,其实不是要求你委屈自己去宽容世界,而是你得到了世界相同的回报。“宽”说白了就是我们看世界的一种眼光。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没有意识到,但当抱怨成为习惯的时候,它就不再需要理由。一个抱怨形成习惯的人是不幸的,这样的人朋友一定不多。因为他没有那个宽度。“宽”一定要拥有很多物质财富吗?

大概七八年前有一个很流行的电视剧,大家还记得贫嘴张大民这个人吗?一个下岗工人,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动不动就走丢,妹妹还得了癌症,几个弟弟生活都不富裕,全家分一个小院。张大民歪歪斜斜一间小土房,床中间长棵树,所以生个儿子就叫张小树。这就是张大民的生活。他为什么幸福,因为他用贫嘴这个方式解构了苦难,他把这些压在身上喘不过气的压力,变成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谈资。张大民这个人读书不多、薪水不高、住房不大,但是你没法剥夺他的骄傲,这就叫做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一种内心的力量,这种幸福也来自于全家老大的担当,一个有责任的人,他知道现在他还没资格唉声叹气,同时他也有能力去举重若轻。“宽”其实就是这么一种态度。

孔子说完“恭”和“宽”,第三个字是“守信誉”的“信”,“信则人任焉”。谁守信用,别人就不断地任用他、任命他,给他很好的职业晋升的台阶。

大家去看看自己的同学们,刚毕业一两年,可能是专业尖子发展得好,但是到10年、20年,走在最前面的几乎都不是专业尖子,而是为人特别守信用、老实,能做到用名字承诺信誉的人。哪怕他专业平平,他可能都比恃才傲物,动不动干活就掉链子的专业尖子要走得好。所以有时候我跟我的学生开玩笑,我说你看毕业年头越多,越能证明生活委员干得往往比学习委员好。可以说学习委员智商高,但生活委员情商高。生活委员在几年里学会了什么?就是对每一个人都要保障承诺,这往往使人职业生涯走得更好。大家今天不容易,都站在同一个职业起点上。谁能走得更远呢?“信”是个核心价值,但是你说我就光实干、苦干够吗?不够。

孔子还说了第四个字,“敏锐”的“敏”,“敏则有功”,谁敏锐谁能建功立业。咱们人人都在干活,为什么有人老做无用功?想想你有大智慧吗,够敏锐吗?说一个大学生应聘的故事。有一个大的跨国电讯公司,他们招聘一个特简单的蓝领技术工种,会用莫尔斯密码发电报的人。来了二十多个应聘的人,被带进了一个特别嘈杂的大平面,里头滴滴答答的有二十几种电波声,往来穿梭。这些人就被安置在靠墙的两排长椅上。工作人员说,你看后头有个小门,一会儿你们的面试就在小门里进行,大家坐下来吧。大家就坐下来等。那屋子里太嘈杂了,听着滴滴答答的声音,没一会儿就头晕脑胀,可是就没人来叫他们,十分、二十分钟过去,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大家坐得烦躁不堪。这时候有一个刚看见广告的小伙子匆匆赶来,在旁边站着,站了一会儿,他笔直地往那个小门走过去,一推门就进去了。过了10分钟,人力资源经理带着这小伙子跟大家说,抱歉各位。你们可以回去了,这个职位已经是他的了。那大家多郁闷啊,说是你们没人叫我们,我们都准时来的,都这儿等了一个钟头了,怎么就没人来叫我们面试呢。要给个理由吧!人力资源的经理这个时候就告诉他们,从你们大家坐在这里那一刻起,我的考试一直在进行着。你觉得这个大平面很嘈杂是吧,你仔细听,这么多种电波声中有一种就是莫尔斯密码,而且从你们坐在这儿开始,就一直发着同一句话,“如果你听得懂这种密码,请你直接走进小门。”我发一个钟头了。你们谁都没进来。最后这个小伙子听懂了。但其实你们每个人也都懂,所以你才坐在这儿应聘。可你为什么没听见呢?因为你习惯于把这一切当做噪音,习惯于接受指令。你认为面试不迟到,在这儿坐着等着就叫好员工,你错了!我们要的不是一个会打字的技术人才,而是用心灵在嘈杂环境中捕捉有效信息的优秀人才。

我想这个故事会适用于工商总局这个机构。不是所有的机构都像你们在社会转型时期迅速地更新着

功能,迅速建立着法律法规,迅速面对中国崛起社会中种种合理和不合理的现象,必须要调整。去保护合法权益和处置违法行为,这就是转型时期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世界。你光勤奋,没有敏锐的头脑,能胜任这个角色吗?这就叫“敏则有功”,在敏锐的过程中,你自己会发现乐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不如好之”,了解一门知识不如爱好这门专业;“好知不如乐之”,爱好还不是最高标准,如果能乐在其中那就更好了。有文凭、有专业的技术背景不如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爱好会让你全神贯注。让你废寝忘食。但爱好还不是最高。因为爱好可以让你忍辱负重,但乐趣可以让你举重若轻。乐在其中就是要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生命中的很多寻找、很多自我实现。你因为成全一个行业,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被行业成全,这就是“乐之”的境界。

所以“敏则有功”,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一些大敏锐,需要一种智慧去把握你现在的生活,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如意。特别是大家在工作中,你会发现要承担一个接一个的挑战,甚至失败。问题是失败以后你用什么态度面对。我听见很多毕业的学生们回来说,老师我觉得我已经很勤奋了,我为人也很厚道,但是我老有不如人意的结果,或者说生活给了我一个惨痛的结果。有时候我就在想,“结果”两个字可不能轻易说出口,结果就是你认为已经结束而不能更改的后果。人一说这是结果,这事就真的停下来。难道我们没有明天吗?2010年过完,难道没有2011年吗?明天不管是刮风下雪,再降点温,它不也是明天嘛。今天的你可能是欣喜若狂,也可能有人伤心欲绝,但是极端情绪都不会持续太久,到明天你的情绪就会有转变。某种意义上讲,一息尚存,我们看见的永远叫阶段性状态,而不是结果。什么是敏?我想说,大智慧是在阶段性状态上去修复一些不如人意,让它变得更好。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得好,“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哭泣,那你同时也失掉了满天的星星”。生活中的大敏锐、大智慧在于一种真正发现的眼光,不断地让你眼前的状况变好,我相信这是一种生命的修复能力。真正幸运的人,不是他这辈子遇见的倒霉事比别人少,而是在倒霉事里修复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我们打个量化的比喻,如果说我们这辈子大小都得遇上十来件特倒霉的事,每个人从这个状态中恢复,平均需要一年,那我们七八十年的人生中要有十年过得不太如意,大家会认为这是正常的。可假如有一个修复能力特别强的人,他这辈子遇上十二件倒霉事,每一次他修复自己需要一个月时间,而最后你发现他一辈子就有一年时间过得是不太痛快的。比别人多了九年快乐,但你仔细一数,他比你还多了两件倒霉的事呢。这也是大敏锐。

第五个字,是“恩惠”的“惠”,“惠则足以使人”。用今天的话讲,谁有恩惠之心,谁就足以调动使用所有人的积极性。哪个团队的领导都想让下属心悦诚服,积极性高涨,但小恩小惠是不行的,大恩惠是什么呢?恩惠的“惠”不是“金”字旁,而是“心”字底。恩惠跟钱关联不大,跟一个人内心的认知和赏识有关。对人的欣赏、肯定、发现、鼓励是世界上最大的恩惠。所以一个好的团队领导应该懂得什么是惠,就是你有本事发现团队每个人的不可替代性。这就叫“天生我材必有用”。用今天的话就叫“核心竞争力”。

好领导能看见每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有一句谚语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废物可言,所谓废物只不过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套用这句话好领导就是把别人眼里的“废物”放对地方,让他成为财富。差领导就是把人们都公认的财富,一回一回老放错地方。这辈子终于也让自己成了废物。所以团队领导怎么能“足以使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大恩惠发自于心,对人的赏识和发现,永远比金钱利益更重要,特别是对年轻人。许人当下,不如许人未来。给他一个未来的起点,比现在给他金山银山都好。

说了这么多,其实解释的就一个字,就是孔子说的仁爱的“仁”,从五个方面做,叫“五者行于天下”。这五件事你去做,就能遍行天下。我们还用今天的话说。你说这五个字在说什么?“恭则不侮,宽则得众”,这教我们的就是做人的修养;“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这是做事的方法;“惠则足以使人”,这是做官的态度。我们今天的人做人、做事、做官也是这些命题,孔子用“恭、宽、信、敏、惠”就都说明白了。

对于年轻人,不确定性就是最大的财富。不求你现在已经确定了什么,而求你站在了一个什么样的起点上。这里有一个朋友问我,他说:“于老师你是否同意成长都是需要代价的,我应该怎样去平衡成长中的痛楚和喜悦呢?”成长一定是要有代价的,但是你所付出的那些,也许痛楚本身就是一种财富,这话听起来很空吗?我们就说说当下的现实,说说成长。

什么是成长?我想跟大家说说,我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在一个叫柳村的地方。我从6岁上小学一直到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社会面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基层的印刷厂,我带着户口要在那儿干两年,我是1989年到那儿去的,1991年才回来。那时候的我20出头,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成长的痛楚。在印刷厂男孩子成天拖着麻袋去倒纸毛子,女孩子就跪在地上擦油墨。人家给我们拖把,但是我们拖不动,所以只能一人拿团丝棉跪着在那儿擦。后来让我们女孩子干的活叫“撞活儿”,就是把纸先放整齐,再在台子上一,我们撞的是现在印挂历用的那种铜版纸,厚厚的一摞,一倒一起手上就十几道血口子。还不能戴手套,就要手上那点汗劲才能把它弄起来礅齐。我们每天吃饭的时候,手都肿得没法拿筷子,可第二天还得干活。

我们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就是干这个,这些二十年前的事情,对于今天的我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它让我们这样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书生,懂得了在生活中怎样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一天人家给我们车间主任送来一本《医古文》,说你们这有人能校对吗?谁接这个活的话,奖金是原来的5倍。我们车间主任说发10倍也没人能干这个活,谁认识这些字呀!后来我说让我看看。我是学先秦两汉的。我们一起的还有两个男生,一个北大文献专业毕业的,另外一个硕士也是学先秦的。我们三个人看见那些文字如见母语般亲切。最后我们仨把这本书给校出来了。打那以后,厂里的工人特佩服我们,觉得我们连这字都认识!我们的生活就改变了。村里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捧着书本来找我们补课,从叫大姐的到叫小姨的。大大小小的孩子都来。这是一种融合,返京的日子遥遥无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可大家的日子变得有质量和快乐了起来。而更重要的意味可以说二十年后我才真正明白,我这样一个从小到大就没有出过城市。也没有接触过劳动生活的人,为什么在后来讲中国经典的时候。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一个最草根的方式呢?因为我在那两年接触了那些工人大哥大姐。我记得那时候,他们不认得什么字,但是他们特渴望知识,老来找我们聊,说你们这么有学问,给我们多讲讲。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进步,能够使大众真正把文化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这

才是知识分子所能做到的最大的事。现在回想,如果我没有那两年生活的话,我不会选择这种方式。

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这让我们这些满怀憧憬,20出头的大学毕业生几近崩溃。但是如果你不在痛楚中崩溃,如果你咬牙挺过去,就知道喜悦一定会来临。关键是必须坚定地走过去。你要是崩溃了,永远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样。我相信今天你们的生活状况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我一直相信文化对于我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意味,它让我的内心对世界一直抱有一种相信的力量,相信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你信它就在。

这里还有一个朋友提问说:“我总回想毕业以后也许在家乡的小城市可以过着小资的生活,我有点迷惑现在的选择和坚持。北京像个围城,我不知道应该出还是应该进,这是不是也是成长中的一种必须。”我今天特别感动。就是大家问的问题很多都相关于自己生命的成长,大家问的都特别实在。那么什么叫坚持,什么叫选择?我想说,不管北京还是你的家乡,怎么选要看你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标准答案。

孔子教学生挺有意思。来个学生问,老师,想到一个事马上就要去做吗?老师说,你爸爸还在,你哥哥还在,你想到了就做,你难道不问他们吗?学生说,对对对,我知道错了。又来一个学生说,老师,想到一件事马上要做吗?孔子说当然,想到一件事马上就做。这俩学生出去了,第三个学生就很迷惑,说老师他们俩的问题一模一样,怎么你的答案不一样呢?孔子说你看第一个学生,他平时就刚愎自用,凡事莽莽撞撞,我要让他多想想。而第二个学生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他好容易下一回决心,我就赶紧让他做去。所以我说留北京还是回小城,要看你是个什么人。如果你从小到大就是老百姓说的那种,气场特强的孩子,性格豁达、豪爽,希望建功立业,而且把这种坚守,把自己事业前景当做一种信念,那你已经有今天的位子了,那就坚持吧。而如果你从小就是一个闲散、浪漫,内心柔和、善良的人,愿意沉浸在生活的氛围中,成功、金钱不能给你带来太多的乐趣,反而会是一种压力,你觉得在这里失去了最宝贵的,而在家乡可以有一份更有质量的生活,那么选择回去也许就靠近了你自己。所以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对不对,只有适不适合你自己。

人这辈子选的最大的事无非两件。一个职业,一个婚姻。在这两件事上,永远没有统一标准,适合你的就叫对了。所以选一切的前提是明白自己。孔子的学生问他什么叫仁,他说“爱人”。学生问他什么叫智,他还是说两个字,“知人”。这世界上最大的智慧就是知道人、了解人,了解人心,这是最难的事。我们在很多时候,其实可能连自己都不是特别了解,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呢?做个有觉悟的人。“觉悟”俩字是佛家用语。你看“觉”字头下面是“看见”的“见”,“悟”是竖心加一个“吾”,“觉悟”就是“见我心”。真正的觉悟是你终于可以看得见自己的内心,这就叫觉悟。坚守或是放弃,都本乎内心。我想人这辈子不能放弃选择,但偶尔可以选择放弃,其实这种放弃就是一种新效率的开始,不要为坚持而坚持。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一种通达、透彻、不较劲。中国文化是不讲究在局部上抠死理的。我给大家讲一个禅宗的故事。有一位大师他学问通达博雅,带着徒弟出去游方讲学,路过一个很吵闹的集市。听见有人吵架,他大徒弟跑过去看热闹。一看是家布店,来了一个买布的,说老板你这布不错,我买三丈布。老板说,好啊,八块钱一丈,三八二十四,交钱吧。买布这人却说,三八是二十四吗?我怎么记着三八二十三呢!老板说,我天天卖布,这三八二十四还能错呀。而买布的就说是二十三,俩人为这事几吵了起来。大徒弟就过去劝架,说你别不讲理,三八肯定二十四,给人钱吧。这个人脸上一下挂不住了,他说你什么人呀,要你管闲事!我说三八二十三就是二十三!大徒弟也很生气,就说那这样,你看我师父在这儿,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你敢跟我打赌吗?咱俩一块儿去问师父,他说二十三就二十三,他说二十四就二十四。人在火头上就不理智,所以买布这人就脱口而出说打赌就打赌,三八要是二十四我输你个脑袋。这个大弟子摸摸脑袋想,怎么打这么重的赌呢!正好自己头上戴顶新帽子,他说三八要是二十三,你看我把帽子给你行吗?这个人说没问题,我们去问吧。俩人见了大师,一五一十、各执一端都说得怒气冲冲,说请师父裁决。师父听得云淡风轻,笑笑地跟自己徒弟说,这个三八它就是二十,三,你错了,赶紧把帽子给人家吧。这徒弟多窝火呀,那也不能不听呀,必恭必敬地把帽子给人家了。这个打赌赢了的买布人高兴坏了,戴着帽子招摇过市说,看看大师说三八二十三吧!一集市的人都指指点点,说这大和尚连这都不懂,还称什么大师。结果这师父带着徒弟们灰溜溜地走了。徒弟还很窝火,观察了一天、两天,发现师父做别的事都很明白。也没到老糊涂的份儿上,终于忍不住去问师父。你说三八它难道不是二十四吗?你这么一说,我输个赌不要紧,你这么德高望重,在满集市上被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师父这时便反问他,是帽子重要还是脑袋重要?三八是二十四不假,可他要输的是个脑袋!一个外乡人路过这儿,临时起意买点布,你就让他把脑袋搁这儿。或者这么大一个集市,你让他颜面尽失?我也知道三八不是二十三,可你不就输个帽子吗。佛永远要站在人的最高利益上去评价终极价值,而不在局部真理上较劲,不抠死理,不较小真,这是佛的境界。师父最后跟徒弟说,你记住,当帽子和脑袋发生冲突时。三八是可以二十三的。现在,不管人们的感情生活、人际关系、事业发展都有可能遇到局部跟整体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不在局部真理上较劲,看到整体格局的那种通达透彻,你就离佛的境界很近了。

中国文化一定相关于成长,这种生命成长就是不断地有觉、有悟。觉悟在我看来也是两个阶段。比如说今天有这个机会,在这儿讲课,大家会心一笑。这个时刻就叫觉,而更多的是你自己在生活里的悟,如果老靠觉没有悟,那是没有根的。所以悟性是一个长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一种融会贯通。我把阅读分为两种,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或者说为知识的阅读和为成长的阅读。我相信人在这个社会上,有用脑子的生活,有用心灵的生活,这两种生活都不能缺。用脑子的生活给你逻辑和理性,用心灵的生活给你快乐和感动。如果你全用脑子,这辈子你就活得太沉闷,而全用心灵最后你可能就活得不着边、不靠谱了。我希望每个人的生命,他的知识结构不是物理式的组合,而是化学反应。什么是成长?成长就是你还具备这种化合反应的能力。所以你需要把一切融合,然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那个时候你平淡的才有理由。什么是平淡?咱们小时候都做过那个实验,老师给一张圆形的白纸,然后跟西瓜似的,画成赤橙黄绿青蓝紫几份,拿一个笔尖戳着那个圆心一转,老师问,看见的是什么颜色?所有的小孩都以为是各式各样、五颜六色旋转起来,但转起来其实是白色。这种白不是空洞的、寂静的白,而是一种丰富的、和谐的白。一个

人在年轻的时候,需要把包罗万象的色彩放在你的生命里,才能让它转出这片白,一张白纸转出来的白跟赤橙黄绿青蓝紫转出的白,在品质上是天壤之别,这就是我所理解文化的意义。

文化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是一种福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道家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按照大地的法则去生活,大地按照天上的规则,而天地都是本乎自然的。文化是什么?文化不光是一种阅读,一种背诵,文化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人们总会想一个问题,我们的工作都这么紧张了,我们的生命还能优雅吗?其实优雅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节奏的紧张,而是内心状态的焦虑。一个内心焦虑的人是没办法优雅和从容的。如果你能调节生活的平衡。有的时候那种从容不迫会一直带在你的脸上。有一句老话说的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是由内到外的一种光泽。当然这种光泽用老子的话讲,叫光而不耀。这四个字我很喜欢,一个人的生命要有光泽,但不是那种光芒万丈、耀眼不可一世。一个好的人格是温暖的,它不咄咄逼人。那种动不动板起脸来,挑剔这个指责那个,不是好的人格。光而不耀,就像那种打磨过的金属哑光,光泽含韵在生命中,但它并不光芒耀眼。这种生命才能走得很长久,这就是我所理解文化对每个人生命的意义。

文化的意味我们没有办法说得太透彻。文化是一个人遇见一朵花、一本书、一首歌、一个人,你会怦然心动。文化的道理就在于你生命中的一种相遇。在那个相遇中,你突然觉得它打开了你,它也接受了你,那么你就被它成全了。

文化从来没有标准答案,它是一种态度,它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地震、海啸、金融危机,但它能改变你在面对这一切苦难时,内心的状态。有一个小故事说得好,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特别不服气那个老酋长,觉得这个老人见多识广,说什么事都不出错。有一天,他抓了一只刚孵出来的小鸟背在身后,胸有成竹地去找老人挑衅,你说我手里的小鸟是生是死。他想你要说它是活的,我现在手指一捻它就死了,你说它是死的,我手心一张它就飞了,凭什么你老说对呢?那个睿智的老人面对这么较劲的一个孩子。很宽容地一笑,说了一句话,“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我想这是我们能够以中国文化给今天在座各位朋友的一句祝福。此时此刻也许你带着各式各样的困惑,也许你的内心充满了挣扎,也许你现在身上还有病痛,但是在一个崭新岁月即将来临之际,请放下跟自己的很多较劲。一个人对未来应有所期许,以一种态度在当下建立行为,对于年轻人来讲,最好的就是岁月中还有太多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会一一来临。成长一定会有代价,但是代价会在多年以后显示出来它的意味。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人格; 培养; 学生

创新人格作为一种潜在的品质,是指一个在从事创造性活动(尤其是从事高质量的创造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的人格特征。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个性中的群众性、刻板性、严重的焦虑感、不安全感、过分自责倾向等特征,都与创新精神(创造力)有负相关,阻碍创造力的发挥和创造活动的进行。众多的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具有创新人格的人具有以下特点:①与智力不同,创新人格似乎更多是指非智力因素,是一种认知风格,并且是以发散思维居多,而不是智慧能力;②倾向于积极追求新异而复杂事物,并且倾向于如饥似渴,无所不包地读书;③深爱自己所做事情,对其所选择的创造事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精力和投入;④表现出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常常无条件地拒绝服从传统规范而显出一种断然的反叛气质。

根据创新人格的上述内涵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其实质就是凭借语文教学,挖掘其中蕴含的创新人格的因素,实施教学策略,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耕耘、施肥、浇灌、除害,加上合适的阳光、空气,在完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使儿童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等逐渐形成并稳定成为人格特征的过程,为将来进一步成长奠定基础。

一、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人格的教育资源

语文学科具有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独特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了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民族化等四个方面的特点,深入剖析这几个特点可以看出,每一方面都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蕴含着丰富的创新人格培养的资源。

1.人文性——精神领域里的多元反映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自然科学的学科可以由原理、公式、定理、法则等组成,它们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些学科的教学可以先讲原理公式、再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这些练习的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语文则是对人的精神领域起作用,其影响是深广的。许多语文材料本身就是多义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很强的启发性。人们对语文材料的反映、理解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材料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白居易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登鹳鹊楼》,小学在学,中学在学,大学也在学,甚至硕士博士都在学习。语文这种人文性,伴随着与生俱来的创造性、新颖性,体现在教学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窥其一斑。

优秀作品的熏陶感染作用,移人性情,提升人格,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是隐性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短期不容易看出来。

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使其具有更多的创新人格内容,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的过程也是文化建构的过程,也是语文材料里创新品质不断影响的过程。

学生体验是独特的、多元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多元反应是正常的,也是非常珍贵的,教师应给予尊重和鼓励,这是不可多得的创新品质发现、鼓励、引导的过程,这也是语文特点决定的。

2.实践性——在实践中探索语文规律

最为突出的是阅读与表达既是一种实践的行为,又是一种实践的能力,更是一种创新品质的体现。语文的实践能力,包括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感等等,在这些实践中,无时无处不体现出独到、新颖、创意即创新的品质。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文实践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长期坚持就会使学生稳定为品格。让学生多读书,使学生自己体悟形成培养阅读能力;让学生记住一套写作知识,不如让学生多读、多写,逐渐形成写作能力;如果不大量的实践,无法形成良好语感。这些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能是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而是各具特点、各具差异的,与众不同。

应该说,绝大多数人学习语文目的不是为了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知识是需要的,诸如语法、修辞等之类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作用不太。因此,让学生多接触感性材料,多参加感性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品格,探索和把握语文规律培养。

3.生活化——创新资源无处不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生活化是与实践性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母语课程。母语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今天的语文与八十年代的有区别,八十年代与五十年代的更是有不同。生活化,生活本身就是充满着创新与进步,因而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大量实践中、生活中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阅读与表达能力,进而创新语文,发展语文。

4.民族化——创新空间无限

我们的语文课程,就是关于汉语语言文字或文学的课程。汉语特别具有灵性,它是具象的、灵活的、富有弹性的,创造的空间特别大。汉字富有神韵,具有审美价值,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首诗。汉字由形、音、义构成,其中形是关键,区别于拼音文字。象形、会意、指事、形声都是汉字特有的极富创意的造字方法。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充分利用这些具有创新意蕴的一个个汉字不断培养创新品格的过程。因此,学习、理解、探究、书写汉字,本身就是很有兴趣、富于创造的事情。汉字组词灵活,常用的字仅3000多个,但可以组成不计其数的词。有的新词本身就是创新的杰作。有时,词的组合像玩积木、魔方,灵活性很强,弹性很大。汉语没有多少强制的规矩,应该说,它是一种真正以人的思维与表达的需要出发的为本的,以创新为本的语言。这种语言在模糊中求准确。

叶圣陶与吕叔湘先生曾经用庄稼生长来比喻汉语文学习,叶老说:“请老师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如果把他们当作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造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是肯定要失败的。”其实质就是说语文教学是充满着创新因素的教学,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无处不有,否则就不是语文教学。

二、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人格培养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

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人格培养的统一性原则主要是指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因此,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像一条红线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

人文性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主要体现有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着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从《语文课程标准》中看,人文性,主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强调“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性。语文学科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成长和健康个性的发展。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承认个体的差异,重视个体的体验,在探索中学习等备受关注。而这些,都是创新人格得以形成的基础。

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突破语文长期的狭隘的思想性的局限,而广泛地融入创新品质在内的尊重个体健康发展的人文性,使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学生的创新品质得到发展。

2.主体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马克思认为,活动是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它突出了人的自觉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心理自我组织的过程,即自定目标、计划、自我实现目标、计划以及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构建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创造性才能充分显现,创新人格才能逐步形成。

在培养学生创新人格过程中贯彻主体性原则,应从4个方面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①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指学生读书和思考的积极性。学习读书,学习思考,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②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指学生提问、主动探究的倾向。教师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由错误到正确,由不合理到合理。学生是否敢于质疑问难,这是学生主动精神的充分体现。③学习的独立性。学生要敢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学生要充满自信,敢于争辩,敢于纠正和发现他人(包括教师、课本等权威)的错误。④学习的独创性,要培养学生敢于换角度,能够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新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异想天开。哪怕是幼稚可笑的,都是值得珍惜的。

从这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之目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在语文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教师还要做到:①还给学生思考权;②还给学生发言权;③还给学生读书权;④还给学生选择作业权。

主体性原则还要注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异步教学,开展分度评价,使学生经常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推动学生自我内部动力,增强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3.民主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总是与情感密切相联系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在学生身上产生的良好心理效应,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创新能力充分展示出来,长期形成,必然铸造成创新人格。

师生关系的民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决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关系。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大朋友。这样学生就会非常乐意地将自己的困难、忧虑、牢骚和个人问题告诉这样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也就对语文学科兴趣浓厚。

教学过程的民主。要让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过程,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以及“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巧问质疑——主动探索——多向讨论——总结延续……”构建民主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过程。

教学空间的民主。要大胆突破目前教学空间固定格局,要努力改变现有的教学空间概念,做到改变现有教室座位单一的排列形式,淡化“讲台”,可以是圆桌式的,可以是小组协作式的,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真诚的合作,生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努力做到课堂向社会、向大自然延伸,合理地利用影视、报刊、多媒体及电子网络、图书馆、文化站等,体现大语文教学思想,开阔新视野,使学生从小学会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世界发展的多样性。

思维训练的民主。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民主教学策略;推迟判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评价。让学生在和谐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4.开放性原则

语文学科是一门非常奇特的学科。当初叶圣陶和朱自清先生进行语文改革,就是要改变文史经不分的传统,可见历史上我国语文教学或者说语文学习就具有深刻的综合性。现在将其单门独户,但不能仅仅“单独”行事。事实上,语文学科也无法永远“独往独来”。所以,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原则,不仅是语文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学生开拓视野,发展智力,不断创新,全面完成语文目标的需要。

首先,要把课内语文与课外阅读写作训练、各种语文活动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是有意识的结合,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要用语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用语文,语文是“应用之学”,而不是“应试之学”。这种结合使学生通过将校内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学生在社会上的适用相比较,相适应。这种结合,积极倡导回归阅读。鼓励学生多看书读报,多读名著,大量的阅读不仅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为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必要的基础。

其次,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在表达形式上是基本一致的,在内容上是相通的。从某种角度上看,其他学科也是一种语文教学。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但同时又存在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语文学科主动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加强。

再次,要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重视实践与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的作用,加强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造活动,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如学了《蝙蝠和雷达》以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查询、访谈,了解人类还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什么?想象人类还可以利用仿生学的原理发明了什么物体,这些物体发挥什么作用等,使学生知识拓展,思维发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

三、语文教学中创新人格培养的方法

根据众多心理学家研究的创新人格具有的特点,立足语文学科性质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全面完成《语文课程标准》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人格。

1.随机渗透法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首先是语文教学,其次才是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换言之,首先要完成教学任务,然后才能完成人格培养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两者不是完全的先后关系,可能是同步关系,或者是先培养了创新品质,后是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

随机渗透,就是强调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中的一切教育教学条件和因素,随机渗透创新人格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首先,强化教师创新素质的意识,要求教师成为创新型教师。一个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够利用语文教学中一切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满足学生的心理欲望,并且能够不失时机、随时随地进行有的放矢的创新人格的培养。相反,教师素质较低,没有创新意识,对教育教学中的创新资源熟视无睹,是无法实现随机渗透的。

其次,结合语文学科教学,利用课堂主渠道进行创新人格的培养。林祟德教育认为,学生的4种语文能力(听、说、读、学)与5种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从中可以看出,语文课具有发展思维能力的优越条件。因此,语文教学应努力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新人格。

如人教版六年制《翠鸟》一文,对翠鸟的形象的描写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顺序,而有序的语言描述则是思维有序的反应。从整体上看,课文依次描写翠鸟的外形特征,捕鱼特长和生活习性。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由小爪——羽毛——眼睛——嘴,条理非常清楚,是课文重要的训练点。学习这一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翠鸟的外形,并对这一段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调整,按“头——眼——嘴——背——股——爪”的顺序,用并列关系的句子进行描述。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相对于课文就是创新思维,又使学生受到了变换语言形式的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多样性。

在识字、口语交际、作文、阅读等等教学中,这样的情景比比皆是。也可以这样讲,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人格的最佳学科。教师素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相反,如果教师素质得不到保证,不仅丧失了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宝贵机会,也丧失了训练学生语言思维的最好时机。

2.兴趣催化法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催化个体积极的学习和探索新事物,并从中得到心理满足,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身体和大脑协调活动,最后实现对环境的全面适应。对新事物不断学习和探索是创新性人才共同特征,而兴趣是其从事创造活动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人格,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语文具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在得到语文训练的同时得到思维创新的训练。

首先,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目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训练的最大障碍可能来自作文。而作文又恰恰是最具有创造性、新颖性的一项技能训练。写作过程就是创造过程。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创造性地描写世界,表现世界,创造性地抒写自我,表现自我。如果让学生体验出作文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喜欢作文,乐意作文,那么关于语文教育教学其它的方面内容可以略去,可以淡化。因为,学生喜欢作文,乐意作文,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此项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而且带动了其他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降低坡度,降低难度。开始的学生作文,要不拘文体,甚至不必成文,鼓励自由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随着年级的提高,作文要求也逐渐提高,但要求不要太高。同时,积极性评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其次,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学生不喜欢作文,进而不喜欢语文,也就丧失了作文教学中创造精神培养较好时机。那么,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由学生大量阅读,与许多大师对话——作者或书中的主人翁,在得到开启心智、净化心灵教育的同时,得到语言的感悟,写作的启发,思维的启迪。多读书、读名著,不拘限于何种体裁,小说、诗歌、散文、科普等等,只要有益都可以一读。关键是读书的乐趣。目前快餐文化太多,卡通、漫画、电视等,占领了不少青少年儿童精神领域,尽管那些快餐文化也或多或少地对学生起到一点有益的作用,但其语言的匮乏,具体形象画面代替了语言描绘,使学生失去阅读书籍时展开想象的机会,长期下去,必然导致这样的学生想象力退化,进而影响创造力的形成。因此,教师、学校、家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喜爱读书,热爱读书,让书陪伴着学生,影响着学生,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

3.评价提高法

语文教学评价,就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系统地、科学地搜集、分析和处理语文的教学信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多少年来,语文教学评价一直套用着传统的教育评价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养;重横的排队,轻纵的发展;重纸上谈兵,轻实践操作;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等等。把语文教学牢牢地定位在一纸试卷上。这种评价模式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

从评价对象来看,首先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的好坏与否决定着学习效果高低。一个积极参与,与人友好,努力思考,情绪饱满的学生,效果肯定令人满意。

从评价项目来看,注重能力的评价,包括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的学习态度,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也是评价内容之一。这无疑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的培养及自我提高。

语文评价最根本、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得到发展。传统的评价是选拔性,严重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一大批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在的评价,既要考虑一个团体内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发展情况,也要考虑每一个个体自身的发展水平。在评价中,既要看到发展,也要分析各种教学因素带来的消极变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自己,积极地予以自我调节,发扬长处,克服不足,获得发展。

4.课程拓展法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目前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写,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对学生思维及有关学习行为的评价方面,其价值取向均体现了创新性,主要指以上教育行为本质上的时代性、独创性、新颖性,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开拓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针对性。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文本材料,是教学的重要媒体,它直接影响着教与学的行为、效果。作为语文教学,教师应充分凭借教材,积极地挖掘教材创新性因素,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和创新品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训练。除教材这一文本式之外,还有活动类、音像类、电子类等等;而课程又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就其课程资源,可以分为素材性和多件性的两大类,等等。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搞好语文教学,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且,教师要参与课程建设,寻找组织课程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的时间、空间,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同时,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建设,使他们在参与课程建设的同时增长才智,拓宽眼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如学生学习了《乌鸦喝水》一文后,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搜集与此相关的材料,不仅是文本式,电子、音像、实物均可,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在搜集整理信息过程中得到一次自我训练,其中既有语文素养能力的训练,也有创造力的培养。

一定要打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局限。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课程资源的拓展,资源的重新整合,都是可行的,对学生语文素养、创新精神的培养效果也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1] Lawrence A.Pervin Oliver P.John主编.黄希庭主译.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张履祥、李学红等著.学校心理素质教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3] 林崇德著.学习与发展——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郭有迂著.创造心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 姚本先、方双虎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

[6] 班华著.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7] 柳友荣主编.新编心理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8]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 薛凌、李明阳、薛天云主编.小学语文教学新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11] 陆志平著.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