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31 02:4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的风景区天然野生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 索溪峪图 预学题 学生曾经旅游时拍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一起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欣赏美景,和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与大自然交朋友。(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
开头的连接语,谈谈你读到了什么?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在连接语中发现的问题)
三、出示课件 索溪峪图
1、欣赏索溪峪图听配乐课文朗诵
2、听完朗诵谈谈:除了连接语中发现的问题,自己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将学生发现的问题整理如下:
1、课题中“野”是什么意思?
2、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修辞手法都用了哪些?
3、作者用了怎样的方法把索溪峪的“野”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
五、自然过程(轻音乐)
1、读美文(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那种美)
2、说美文(让个别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引导学生欣赏索溪峪图,边让学生讲解)
3、深入了解美文(将上边学生发现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分组讨论解决上边学生发现的问题,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轮流上讲台展示讨论结果,师做适当引导。)
六、拓展:
1、你去哪旅游过?试用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谈一谈。
2、相互欣赏旅游时拍的照片。
七、生小结
如:我感受到作者畅游大自然时的愉快心情。我了解到写文章时要发挥想象和联想。
板书:
天然美(山野、水野)
动物野――野性美
游人野――自然美
人景合一――返璞归真
预学题设计意图:
课堂上我希望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以本节课的预学题是在学生自读课前连接语和自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的。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具体感受索溪峪的美,感受运用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学习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方法。
3、了解并运用想象和联想的表达方法。
篇2
【关键词】 亲职教育;网页游戏;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1-0030-06
2010年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调研报告显示:初中生与父母的争吵增多,不愿意跟父母交流,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也害怕父母的批评和唠叨,75%的受访高中生觉得和父母的交流有问题或偶尔有问题,55.5%的高中生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青少年期属于依恋向独立的转型期,人格上追求实现自我,思维上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情感上自制力薄弱。二是父母还处在儿童期的依恋型管教方式,没有掌握有效沟通技巧,没有学会情绪管理核心方法以及更新亲职教育的知识。父母只有通过主动学习亲职教育知识,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才能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提升家庭情感功能。
亲职教育的理念从20世纪30年代起为西方诸国所倡导,这种教育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Eltembildug,美国称之为“Parental Education”),我国台湾学者将其译为“亲职教育”,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亲职教育是一种以父母为对象的成人教育,以增进父母自我了解、学习管教子女的知识能力,以改善亲子关系为目标,在健全父母与子女的人格与家庭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的父母面临许多亲职教育压力,例如,与子女沟通不畅、在学业、交友、生活习惯、家庭责任、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认知差异,而导致不知如何管教,很多父母表现出了无力感。父母渴望获得教育子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技巧。但目前我国亲职教育的开展形式单一,往往以各种讲座、学校家长会、社会咨询机构、私营培训机构等形式存在。社会上有关这方面的正规培训不多。父母平时因为工作忙或要照顾家庭成员没时间参与一些讲座。平时都是些碎片时间,通过上网和书籍获得相关文字的零碎的知识讲解,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父母所面临的角色困境,应如何借助协助,使其成为高效能的父母,在实际生活的运用中更能得心应手,达到“知行合一”的境地,就成为本研究所关心的重点。
1.网页游戏特点符合目标群体父母的学习特征
网页游戏( Web Game, Browser Game,无端网游)又称Web游戏,是一种无需下载客户端,只要安装浏览器并且能上网,就可以玩的游戏,尤其受到青少年和上班族的青睐和追捧。网页游戏以互联网为依托,供多人在线玩,除了具有游戏的代入感、沉浸感,玩家丰富情感体验的特点外,与传统的网络游戏相比,它还具备以下一些特征:①无需下载客户端,只需打开浏览器就可以进行游戏;②提供轻量级娱乐,占时间少,操作简单;③符合快速的生活节奏,随时打开、关闭、切换,体现玩乐的方便性;④随时与朋友进行社交互动,共同完成游戏任务;⑤可以被各类数字移动设备终端访问。网页游戏以上特点特别适合利用碎片时间达到娱乐效果的受众。对于父母群体,网页游戏可以最优化实现亲职教育游戏化学习的目的。网页游戏操作简单、占用时间少,获得游戏娱乐的同时,不影响其他网络行为,如新闻浏览、即时聊天、小说阅读。鉴于这些优势,网页游戏受众群已包含下至青少年上至六旬老人,老少皆宜。
家有青少年的双亲年龄一般在35岁~50岁之间,处于“家庭成熟”阶段。在这个年龄段上的成年人都非常专注于事业和家庭责任,平时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只有一些零碎的空余时间,并且只会是轻度游戏玩家。随着他们的孩子逐渐长大,在这个年龄段上的成年人,也往往会因孩子进入初中后不再对自己言听计从,有较多的意见,不愿意与自己太亲密的种种反应而担心与焦虑。父母对自己的教养方式缺乏认识,亲职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解决平时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网页游戏的操作简单性,使不怎么玩游戏的父母们也能轻易上手。网页游戏随时打开、关闭、切换等特点可以保证家长只需登录20分钟就可以获得一次有效的游戏化学习经历,父母玩家短时间内就能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目标。通过游戏创设,家长平时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与子女冲突的场景,父母在模拟子女的NPC的互动反馈中直观体验到自己在家庭角色中的感知和应对模式,以及这种互动模式下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而掌握亲子有效沟通技能和情绪管理的整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成为一名高效能的父母。
2.依据相关理论构建亲职教育知识结构树
2.1亲职教育的理论基础
亲职教育的理论基础有心理分析理论、行为学习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及生态系统取向理论等,根据这些理论对亲职教育的指导概括为如表2.1所示。心理分析理论认为,成年人的心理冲突、人格特征、心理结构等都可以追溯到早年关键的时间及儿童的愿望与幻想,早年的母子关系是日后人际关系的原型。行为学习理论相信人的行为是经由制约的结果,所有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来,主张学习是改变行为和推动发展的根源。这些概念在亲职教育的运用上,主张父母可以适当运用奖励、惩罚、忽视以及以身作则等方式,更有效地实施管教子女的策略。
2.2亲职教育的内容选取
青少年的父母是处于火山居民时期(Unell & Wyckoff,2001),父母所持的教养信念、态度、价值观和沟通方式,与青少年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家有10~15岁青少年子女,面对他们正处生理、心理及社会化各方面急速成长的青春期转变,很多父母都感到束手无策、焦虑和担忧,开始怀疑自己的教养方式。但目前国内外针对青少年阶段家长设计的亲职教育方案甚为有限。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大量亲职教育的研究、著作,以及父母效能系统培训效果研究,采用访谈方式收集青少年期家长的需求,设计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及预防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亲职教育方案,以游戏化情境模拟形式展现,进而提升父母亲职教育的能力。根据父母现有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本研究从父母了解青少年期特征变化、对自身发展,以及亲子调适和沟通三方面设计了亲职教育知识结构树,如图2.1所示。
父母对青少年期认知主要包括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的特征与变化、子女成长的转变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正向态度接纳青少年期子女发展的改变、青少年行为目的、青少年与异友、青少年次文化六个方面的内容。
父母的自身发展认知主要包括亲职信念与态度、民主的教养态度、夫妻关系与家庭经营、父母的自我改变四个方面的内容。
亲子调适和沟通主要包括沟通方式与技巧、情绪觉察与管理、鼓励有方三方面。其中沟通方式与技巧包括学会倾听、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子女进行交流、沟通方式多样化、平等的态度对待子女六个方面内容。情绪觉察与管理包括了解情绪特质、正向处理情绪、应用自觉轮技巧、引导孩子情绪表达与管理四个方面内容。鼓励有方包括鼓励和称赞的区别、鼓励的特殊用语、鼓励的原则三方面内容。
根据以上三方面学习内容的特征和知识结构分析,采用的不同学习活动和过程,让学习内容正确反映到游戏中去,实现游戏性和知识性的高度融合。
3. 亲职教育教学目标维度制定
亲职教育网页游戏必然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展开,否则任何的游戏任务和活动都无法促进有效的学习,缺乏对学习结果评价的依据。特别是对于擅长独立学习的成人学习者来说,教学目标也是自己所设的学习目标的有效参考路径。本研究团队根据前期对目标群体调查结果和特征分析,亲职教育游戏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涵盖多维度、多层次的子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的类型层次设计恰当的游戏任务和目标,任务系统是父母玩家的核心体验,也是教学目标的外部表现,教学目标整合在游戏任务中,而游戏任务中蕴涵着教学目标。为使父母通过碎片时间获得愉悦同时收获亲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应尽量把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各个子目标,分别渗透到各个分任务中,随着游戏任务推进,解决问题,完成游戏各阶段任务目标,从而实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如图3.1所示,根据教学目标的类型性和层次性设计不同游戏任务,游戏任务应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使父母双方通过共同参与、协作讨论,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和方式多样化。
4.亲职教育的游戏任务设计
本课题组成员在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结果发现父母的亲职教育的知识来自于对原生家庭父母的观察和模仿,在潜移默化中,这成为自己教养下一代的准则。随着青少年成长环境的变化和培养目标的更新,原先无师自通的、自发的、本能的一套亲职教育方法不再适合当今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家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亲职教育动机,但由于目前社会上亲职教育的培训开展形式单一,学习内容以知识技能介绍为主,缺乏技巧演练和情感分享,使得培训效果甚微。为了增加家长学习亲职教育的兴趣和效果,设计“完美家长集中训练营”网页游戏,以情境模拟形式展示家长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子女教养问题,引人入胜的任务剧情,生动的人物刻画,家长通过完成情感体验任务,及时感知和掌握各种亲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亲职教育网页游戏中的任务系统是家长体验的核心内容。通过游戏任务增加父母代入感和沉浸感,满足玩家的探索欲望和情感体验,增进家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父母的角色成长。“完美家长集中训练营”网页游戏设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以主线任务的形式体现,而短期目标以各种事件体现,给予父母阶段性的目标和指引。在游戏的进程中将长期目标分解成多个阶段性目标,将教学目标的层级结构与游戏任务目标的层级结构相关联,使教学目标蕴涵在游戏任务之中,让父母在完成主线任务的过程中有目标地体验现实中遇到的教育子女问题,当父母完成其中一个目标之后,实现阶段的成长,掌握亲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高效能的父母。
4.1多层次任务目标设计
亲职教育游戏任务设计多层次的任务目标,让家长在游戏创设的亲子互动日常生活情境中,带着真实的任务,一步一步深入学习。针对家长的实际需求,在亲职教育理论指导下,创建“完美家长集中训练营”,其中设有对青少年期特征了解、解决子女问题技巧、学教养方式和促进父母自身成长四个层次的任务目标,渗透在10个支线任务中,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如表4.1所示,设有非凡青少年、甜蜜的“结”、透视镜、情绪风向球、孩子的秘密花园、同心圆、赞美的功效、孩子的书包有多重、爱的留声机、火星来的信10个支线任务,每个任务中蕴涵着多层次的任务目标。亲职教育支线任务以非线性故事结构展开,每个任务分解成多个子目标,目标结构清晰,家长完成子目标获得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且让家长从模拟子女角色的NPC反馈的表情中认识到正确的处理行为。家长可以根据自身亲职教育的能力起点,选择不同层次的支线任务,进行体验式学习,在情景化亲子互动过程中形成感知和应对模式。
4.2分支式对话交互设计
为了让家长玩家的体验生动起来,增加他们的满意度,而不是感觉当前对话只是预录脚本的一部分,本研究角色交互机制采用分支式对话系统。分支式对话系统,即玩家与NPC对话的内容以不同分支形式出现,自然地雕刻了对话内容,玩家可以从不同的选项中选择自己的回答,对对话的内容演进有控制权,增强玩家交互性和沉浸感。“完美家长集中训练营”采用分支式对话系统,主要为家长在亲子交流中提供各种可能做出的回答选项,让父母感觉到对话自由,提高父母与NPC建立起模拟亲子关系。父母的每个回答都会影响NPC对他们的态度,每个选择都会得到一个与选项关联的不同“心情点数”,程序中设计了累计心情点数的计数器与分支对话同时作用,父母的每一次作答都影响与NPC亲子关系的深化。
在分支式对话系统中,设计了一系列风格的表情符号和表现玩家态度、神态的简单动作指令。家长每个选项的回答与表情符号结合起来,整体体现父母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减轻家长阅读所有回答选项的心理负担,减少回答问题时停滞的感觉,确保亲子对话速度以一种更为自然的方式开展,增强了游戏的沉浸感和流畅性。图4.1为父母偷看孩子日记事件,是小孩在责问家长的这种行为是侵犯了孩子什么权的一个亲子交流场景,游戏把家长的选项以一系列的风格表情图标(快乐、沮丧、愤怒、生气)概括出来,每个表情图标关联着一种应答内容。家长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一个表情时,弹出完整的应答。愤怒图标里显示的是“我这是应该的!跟我讲法律,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利教育孩子。 ”本体验板块通过父母与NPC建立模拟亲子关系,形象地置入使之成为有效能的父母的历程,从而获得子女成长、适应与发展有关的知识,增强父母教养子女的技巧与能力,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图4.1“幸福之家 爸妈请你们不要偷看我日记”的场景
5.小结
父母拥有亲职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除了为父母角色设有亲职教育游戏任务,还设置了社会支持帮助系统。该系统不仅让家长在面对亲职教育的问题时,能及时获得社会资源支持,减轻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提供咨询和协助,进而提升家长解决问题的技能,强化家庭亲职教育的功能和家庭关系的维系。亲职教育网页游戏上设置的社会支持帮助系统成为了所有家庭亲职教育沟通的渠道,提供家长、学校、社会的网络联系与资源共享。积极组织家庭互助团体,应用亲职教育的各种可行方式,促使家长们能相互帮助、支持及交流教子经验,把自己在教子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表述出来,大家进行讨论找到解决之法,并能得到在线专家的指导,把所获得的关于亲职教育的相关资讯,及时地公布到系统上,做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本研究设计的亲职教育网页游戏不仅具有满足父母情感体验的游戏任务,还提供了多元化的亲职教育网络资源和在线专家咨询服务,对家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助益。
(1)情感支持:给予家长关怀、同理、了解、鼓励及团体归属感,家长获得其他成员的经验分享和支持,让家长在教养子女的路途上不再孤单无助,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2)工具支持:提供亲职教育的相关信息、知识和活动,以及在线专家和教师们的免费咨询服务,帮助家长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协助其学习家庭管理和亲职教育技巧。
(3)知能支持:让父母利用零碎时间完成游戏任务,直观地体验到自己在家庭角色中的感知和应对模式,以及这种互动模式下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而掌握亲子有效沟通技能和情绪管理的一套方法,在实际运用上更能得心应手,达到“知行合一”的境地。
亲职教育在健全父母与子女的人格与家庭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通过亲职教育游戏任务增加父母代入感和沉浸感,满足父母的情感体验,增进父母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促使父母自我了解、学习管教子女的知识和技能。希望父母通过完成亲职教育游戏任务,反省以前自身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减少对孩子的严厉和命令行为,减少对孩子生活、学业、健康、朋友、前途等不必要的担心和不安,减少对孩子的拒绝行为,跟青少年之间的关系趋于友好、和谐,产生更多的信赖。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杭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2010年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调研报告[EB/OL].(2011-3-6)[2011-3-19]. http:///info/infoDetail_19675.htm.
罗东山.高中生亲子关系及其调试[J].科技信息,2006(05).
杨晓莉,邹 泓.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39-43.
王丽娟,于璐,熊韦锐.国外青少年亲子沟通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7):43-45.
方晓义,徐洁,孙莉,张锦涛.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 心理科学进展.2004(12):544-553.
胡宁,邓林园,张锦涛,方晓义,陈蕾,梅海燕.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4):93-100.
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5-72.
侯静,陈会昌,王争艳,李 苗.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85-191.
李建民,郭霞.家庭功能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9):10-12.
游意斐.从电子互动游戏看家庭中亲子权力关系[D].台湾: 国立交通大学,2009.
篇3
【关键词】 课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作者曹敬庄以优美细腻的语言,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索溪浴的风光,赞颂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发了作者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通过本课教学一是让学生阅读欣赏此文,从中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二是通过阅读课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叙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具体设计如下:
1 营造氛围,抓住题眼,引发学生寻找美
课前,运用多媒体,让一首轻松明快的《高山流水》乐曲萦绕于教室之中,一幅幅优美的风景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为整堂课奠定了“和谐”的基调。不仅唤起了学生对“美”的感知,而且使学生置于优美的意境中,身心得到放松,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语文课上,我们曾游览过景色奇丽的五彩池,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今天,让我们再一起到张家界的索溪峪去感受那野性十足的美。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发现什么了吗?(引导理解引号的作用)你想知道什么?
老师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①找寻“野”在文章中的意思②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展示这种“野”的)初读课文。这样,学生一下子进入文本,既整体感悟了课文,了解了课文所写内容,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文章的布局谋篇――由概括叙述到具体描写的方法,初涉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 由景激趣,品读感悟,引导学生欣赏美
师:想不想知道索溪峪怎么个“野”法,再来感受一下吧。(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索溪峪风光的有关图片,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看后,你能用哪些词来描述你所看到的景象?
生:美不胜收,
生:野性十足,
生:气势磅礴,
生:生机盎然……)
那作者又是怎么的语言把索溪峪的“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再去神游一番吧!
你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感受它“野性十足”的美呢?
生:画画,
生:朗读,
生:想像,
生:合作……)
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和学习内容来读课文.(师同时出示文中的两点阅读提示)
以第二自然段“山野”为例,让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展示多媒体,让学生观赏图片,引导用上文中的“千峰万仞,绵亘蜿蜒”“浩气长舒”等重点词来描述景象。再通过自由读,引读,配乐读,想像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与图片理解索溪峪的山那种惊险的、气势磅礴的、随心所欲的野性美联社,体会作者的感情。
最后师生合读:师: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学生:几十丈高…;
师: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学生:……;
师: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学生……)
师:索溪峪那雄伟壮阔的气魄,清新秀丽的神韵,令人陶醉,我想,任何高明的画家也画不出那样的丰姿神采。让我们再一起融入水,接触物,亲近游人,去感受索溪峪不同风格的“野”,谁愿意从其它方面谈谈索溪峪的野?
学生分组汇报,师用丰富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多形式的读,多角度地读,如:
师: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调皮的野孩子的风采吧!碰到横栏绿水的青山它就……(生接着读)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引读)
师:正是因为我们用心保护自然界的这份野,动物们才野得这般可爱,让我们在这群小猴子的注视下,将它们的野读出来,同时,也将我们的这份爱传递给它们。(齐读)
师:看来,人来到大自然中,被美景所陶醉便会无拘无束,变得“野”起来。如果你们到了那儿,你会怎么样?写一写,读一读(自由创作读)
小结:
是啊,人们远离了城市的喧闹,人工的粉饰,有的则是真,是朴。此时的山水,已是一个充满灵气的孩童,充满朝气的青年,是那样的率真,自然,用自己的纯真荡涤着游人的胸怀。难怪,作者会出出感叹:于是,我感到……(生接着读)
3 由情拓展,延伸教材,让学生升华美
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索溪峪,你心中一定有许多的感受,能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或一首小诗来赞美索溪峪吗?把你要说的写在课文插图的旁边吧。(师同时播放乐曲《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的曲调中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想)写后交流。
看来,索溪峪那天然野性的美已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希望作者高超的写作方法也能给同学们一点启发,能说说你领悟到的写作方法吗?
老师希望同学们同索溪峪一样,让思维继续“野”下去。
出示作业:(任选一题)①挑选你认为最美的画面设计解说词。②观察一处景物,运用文中的写作方法,表现景物的特点。
4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读出来的”要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语文教学应注意情感体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本次执教,我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悟中美读,凭借丰富的语言情境和优美的配乐、图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深深地感受到索溪峪那“野性十足”的美。
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 中学语文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课堂中很多年轻教师都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来讲解中学语文课程。教师用音频、视频、Flas等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将原本稍显枯燥和单调的中学语文课程讲得绘声绘色,让中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接受并且掌握中学语文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加生动地向学生渗透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成为新一代中华语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1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介入,带来图、文、声、像的立体教学,使语文课堂如虎添翼。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盛的交互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方面也有着其他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2 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方式及原则
在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很多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多媒体课件做得丰富多彩,非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却将注意力放在色彩鲜艳的图画和生动的视频上,而忽略了课本内容。教师要在制作课件和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注意时间分配、创新环节设计以及与学生的合理互动。因此,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中需要注重以下原则:
2.1 实效性
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应该注意创新并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既让学生能够被信息技术的效果所吸引,又能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完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中。
2.2 互动性
信息技术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切实观察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反应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反应来改变和调整课堂实时内容。
2.3 课堂占用比例合理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占据整个课堂授课过程。教师要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要将传统的讲授基础知识和多媒体教学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2.4 可操作性
语文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注重可操作性。现在很多网上的资源都可以共享,但很多教师备课时不太认真,直接在网上下载一个PPT就去给学生讲课。其实PPT中的很多内容并不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有些是内容上不适合,有些是深度和广度上不适合。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针对其掌握语文知识的程度来制作可操作性非常强的信息技术教学课件。
3 课堂多媒体教学实例
例如,在教《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根据教学要求和课文内容笔者自制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多场景、多角度地向学生展示张家界的迷人风光,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去欣赏索溪峪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文讲解,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心情愉悦地掌握语文知识。
又如,教《詹天佑》一课时,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笔者估计到“为什么人字形线路能使火车爬上陡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设计了这样一段课件:八达岭的“人字形线路”和蜿蜒盘山公路。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察火车沿“人字形”铁路上坡的情形,说一说火车是怎样爬上坡的,并启发他们联系自然课《斜面》来理解这个人字形铁路上坡路段的科学原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完全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达到了与其他科目融会贯通的效果,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能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学会基于新课程标准合理地在语文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并且不能让信息技术成为表面浮华的辅助技术,而是要切实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让课堂内容更丰富、更直观,这样才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学效率。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一中学,山东 枣庄 277000)
参考文献:
[1]刘丽丽.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究[J].读与写,2012.
[2]周波.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篇5
⒈实施创新教育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
已经来临的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在这样一个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竭的动力;在这样一个时代,后发国家“要么迎头赶上,要么更落后”;在这样一个时代,文盲是不会学习、创造的人;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之中,人们消费着自然资源转化的产品,更消费着人类智慧创造的精神产品。正如所指出的那样:“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应该做和最急需做的一件事。
⒉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在于建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激活并发展人所固有的创新潜质,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传统教育基于问题只有唯一正确答案,认为教育的功能体现在习得和模仿那些被证明为唯一正确答案以及对其最好的处理方法,并将这些答案和方法用于以后的生活。这是一种接受教育。因此,突破课堂教学中旧的教学模式,实现从教学思想到教学实践的根本转变,构建以培养创新素质为核心目标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十分关键的。
二、课题的内涵界定与研究基础
⒈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内涵界定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和理论化的教学范例。其主要构成因素是:⑴在特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所确定的主题;⑵完成主题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任务;⑶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步骤和过程;⑷完成目标的一系列途径、手段和方法体系;⑸与主题相应的课程设计;⑹由主题、目标决定的评价方式。
⒉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
“九五”期间,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在学科教学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⑴在2000年3月结题的市级重点教研课题“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中,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主体活动方式,如独立式探索型活动方式、交往型活动方式、体验型活动方式、创新型活动方式等。同时,通过实验,教师在“领导、诱导、引导、自导”四个方面形成了主导策略,使教师主导对学生主体和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创新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用和促进作用;⑵在2001年12月结题的市级重点教研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中,通过实验者的努力,课题研究实践形成了“六大策略”如“构建小学语文课堂创新环境的策略、“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让课外作业成为学生创新乐园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这些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都蕴含了许多创新性教学的成分,可以作为本课题研究和建构创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生长点。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现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逐步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体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探索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网络教学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⑴、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从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坚信学生有发展的原动力和潜在能力,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深刻认识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性和紧迫感。
⑵、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优化并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环境。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多么广阔,语文的教育天地就多么广阔。要变“死”为“活”,由封闭走向开放,探索和构建课内、课外结合,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语文教育途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掌握的方法,运用到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语文能力的提高。
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改革的重点。坚持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索由不懂到懂,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①注重启发诱导,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千方百计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仅喜欢学习语文,而且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
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突出明确每篇课文、每堂课教学重点:理解的重点,语言训练的重点,能力培养的重点。根据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
③重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在理解能力上,加强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改变重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品味的状况。在读中启发学生揣摩、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表达能力上也加强训练的整体性,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写。
⑷、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扬教学民主,重视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珍视学生的智慧萌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使课堂上充满和谐欢快的气氛,充满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⑸、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研究四个指标:①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准确;②教学过程是否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③教学效率有没有提高;④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没有确立,情感、意志、个性品质有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和发展。
2.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一种教育革新,即根据一定的目标,对教育实践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尝试。主要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以及行动研究法,适当采用调查法、问卷法结合研究。
五、研究的初步成果
本课题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经过近一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初步成果。经过总结归纳,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摸索了创新型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两个子课题组都初步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构建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这一课题组形成的操作模式是:“设计活动—学生参与活动—交流活动感受”,从而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又如,“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构建合作的教学模式”这一课题组形成的模式是:“出示自学题—小组合作交流—大组合作交流”。虽然我们确立了这两个子课题,但我们研究的内容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时,我们也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也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
2、形成了有效的操作策略
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初步研究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七种教学策略。⑴在丰富多彩的想象活动中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如金雪媛老师在执教《燕子》一课时让学生想象燕子在春天的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畅所欲言,把燕子在春天丰富多彩的活动描述得十分精彩。⑵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如邹双娣老师执教的《dtnl》一课,就以“开火车”、“摘苹果”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引导学生生动活泼而又主动地参与到拼音的学习中去;又如:周敏娟老师在执教《“东方之珠”》一课时所创设的“小导游”这一“角色”活动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为学生自主学习后的自由创新表达创造了机会;⑶在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能力的策略。如孙丹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一课,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把自己对老天鹅以及群鹅奋勇破冰的感人情景的理解表露无疑。⑷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如丁晓维老师执教的《菩萨兵》一课,先请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难,然后再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自读课文、探寻答案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⑸在课本剧活动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如顾丽君老师执教《两个朋友》一课时安排的课本剧表演促使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蕴含在了学生小组合作的角色表演中,学生不但在表演中学会了合作,而且还学得轻松而愉悦。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如高芸老师在《二泉映月》一课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认真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小组意见后进行大组交流汇报。这不但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趋于规范,而且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学生们在研讨中自由发言,当一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遇到困难时可以请求其他同学帮助,学习别人的优点,开展互学、互练、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过程中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学会评价自己。这种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不平衡的师生交往和狭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均衡、平等的学习锻炼机会,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4、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最大的特点就是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新的问题的答案,有时没有绝胜的把握就需要大胆的设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受环境的影响,常常会冒出绚丽的火花,然而他们的思维又常常是稍纵即逝的,但这往往能给别人以顿悟。或许一个富有创意的设想,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产生。因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洽、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5、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新的教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得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最终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他们的合作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虽然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这种竞争恰恰又是建立在集体的荣誉之中,小组成员为着共同的目标和期望,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以激发各组奋勇争先的积极性,形成组间明争暗赛的竞争局面,增强了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6、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近一年来,课题实验者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如邹双娣、孙丹老师执教的《识字4》、《索溪峪的“野”》分别荣获西仓片青年教师评优课一、二等奖;邹双娣老师在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中执教的《家》一课荣获二等奖;孙丹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在学校12月份举行的“走进课改”半日活动中受到了区领导的好评;陈伯平校长的多篇论文刊登在《常州教育》、《江南时报》上,其撰写的《让创新教育落到课堂实处》一文荣获“2002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三等奖;孙丹、顾丽君、邹双娣、高芸、金雪媛老师撰写的论文在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孙丹、丁晓维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在江苏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孙丹、顾丽君老师撰写的课改论文分别被编入区文体局印发的《新课程改革论文汇编》中;孙丹老师撰写的《运用媒体,教活古诗》一文入选钟楼区信息技术现场会资料汇编中。由这些实验老师指导的多篇学生作文在《常州日报》“小记者苑”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