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战争结局范文
时间:2023-03-29 17:1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兄弟战争结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听说最近冯小刚又隆重推出了一部颠峰之作《集结号》,战争题材。晚上就和弟弟还有桥走进了电影院,一来想了解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冯小刚手里会是个什么样子,二来也是想给桥一次受教育的机会,看战争电影是可以培养男孩儿阳刚之气的。
那战争场面真是惨烈,血肉模糊,我拧着心,皱着眉看完全剧。战场上的生命就似一颗灰尘,一吹就没,一声集结号就是48条强悍的生命,一块手表也是一条生命,人真是太微不足道了,而意志力却太强大了,生命可以倒下,而意志永远耸立。集结号也代表着一个男人的承诺,撼天动地。
冯小刚不忘在战争中添入人性,他可能明白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在乎纯粹的战争,而更关注的是人性,英雄可以倒下,而人们关乎正义之行为的观点是不能含糊其词的,为了兄弟们的荣誉,我的心跟着男主人公在人道和不人道之间愤怒与抗争,突然明白人内心的平静也是要建立在一个完美的结局上,我们看重正义比生命更甚。结局总算是完美,人性和正义均得到了彰显,如不这样,这世界就太惨无人道了,全中国人民都会寒心的,冯小刚总算没让全国人民寒心。
篇2
这对兄弟是天神界家喻户晓的战神。继承王位后一心想做好君主,可不知怎么的,哥哥天狗突然想攻下整个月亮,称霸全球(全月球),弟弟龙狗也很赞同。
战争开始了,龙狗带着军队负责攻打,天狗则在宫内为弟弟出谋划策。月亮上黑云密布,乌烟笼罩,失去了曾经优雅的光芒和恬淡的气息。
就这样,曾被誉为“团圆之乡”的月亮,现在却是尸横遍野,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天主发怒了,众神们也都看不下去了,联合起来将龙狗天狗兄弟俩制服,并把他们贬入人间,还给他们定了“嗜杀成性”和“任意妄为”的罪名。
“从今往后,月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黑烟滚滚、毒气缭绕,除了月宫——我和龙狗一起长大的地方!”天狗在下凡前对月亮下了诅咒。
龙狗下凡后成了獒,选择依附于人类生活。人类供给他食物和栖身之所,作为交换,他为人类看护牛羊和财产。
天狗下凡成了狼,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浪迹荒野,猎食为生,人类的牛羊正是狼的美味,人类便养獒杀狼。于是这对天上的兄弟,在凡间却因为人类成了宿敌。
篇3
董卓过于张扬、曹操含蓄;董卓想当皇帝、曹操一心取天下,一路货色、结局却截然不同。最爱刘备总是哭哭滴滴、他的哭感动了赵云之勇、拴住了关羽张飞之心、擒住了孔明的思想、还三分天下;刘备的哭哭滴滴还打动了罗贯中的文笔、感动了读者和观众的心扉;刘备的哭哭滴滴、遮掩住了他刘备的本来面目、俨然化身为堂而皇之的正人君子。可是、历史不相信眼泪、桀骜不驯的历史之马只有大勇敢加大睿智的人才能征服。
颜良正要告诉关羽 、你的哥哥刘备在我主这里,关羽却趁颜良不备一刀杀之,一代名将颜良就这样成就了关羽的声名,真是有点滑稽。关羽身陷曹营,曹营的不少猛将看不惯关羽的心高气傲、就像当年刘邦那一班兄弟看不惯韩信一样,关羽懂得这个道理、因此不敢与曹操为伍、只能千里走单骑找寻刘备,因为刘备是他的拜把哥、因为刘备此时 落魄、大有他关羽的用武之地,这就成就了关羽忠义的好名声。由此可见、关羽打斗善于趁其不备 避实击虚;善于踩着别人的名气提高自己的声名;关羽精通人情世故、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善于以自己的狂傲来增强自己在刘备心中的信任度。最后也由于狂傲丢了地盘丢了性命。
最有意思的是司马懿,他就一个‘守’字、最后打败了天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孔明。由此可见、孔明虽智、但有些言过其实。孔明用什么‘木牛’马、搬用什么天时地利、都奈何不了司马懿、最后只能把失败的责任推给马谡、只能把失败归结为天数。孔明在诸侯崛起的大气候下、独投刘备,从未带过兵打过仗的孔明、一出手就顺手、不是他孔明天下无敌、而是此时没遇着司马懿;他遇着的是平庸的曹仁夏侯惇,他遇着的是年轻的一心一意对付曹操的周瑜,他遇着的是此时骄傲得意以致麻痹大意的曹操.....这些有意无意布置的巧合、把孔明涂抹成了智慧的化身。可事实就是事实、无论什么化身、孔明投错了意气用事的主子、直接注定孔明只是昙花一现的结局。再看司马懿、他在多疑睿智的曹操手底下、司马懿不骄不傲不做作、他能低三下四,他就一个守、就一个绵里藏针、就一个扮猪吃虎。可就是这么简单明了的方法、对外避开了孔明的咄咄逼人、最后拖死孔明;对内、避开了曹操一族的锋芒、审时度势、最后一统天下、改朝换代。由此可见、孔明的才华表现于外、善于抓住人的心理、是一个天才的人生艺术表演家;司马懿才藏于内、强调实质、注重实效、不图表面的光华、能恰到好处的一剑定乾坤,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政治都比孔明高明多了、司马懿的深谋远虑可与勾践比美了。
孙权割据江东,江东地肥物美只能自保、虽然江东多才俊、比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但都改变不了最后被吞并的现实。孙子兵法有云:地域决定了军队数量、战争环境和战争的形势决定了军队的能量和素质,这些因素决定了最后的走向、这些因素熔炼出英雄熔炼出杰出人物。
篇4
编剧:李·霍尔 理查德·柯蒂斯 迈克·莫波格
主演:杰瑞米·艾文 彼得·穆兰 艾米丽·沃森
影片类型:战争/剧情/历史
国家/地区:美国
《战马》改编自英国作家迈克·莫波格1982年发表的儿童文学作品,曾获得当年惠特布莱德奖亚军,此后多次改编为舞台剧和广播剧,在英国可谓风靡一时。影片以“一战”为题材,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关于勇气、忠诚、和平与爱的非凡故事。这是斯皮尔伯格第一部采用数码剪辑技术剪辑出来的电影,也是他第一次拍摄与一战相关的影片。本片被《纽约时报》评为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电影之一。
Albert是看着Joey出生的。在英国德文郡牧场的外面,隔着围栏,他看着Joey浑身湿漉漉地倒在草地上,过了不一会儿,便趔趔趄趄地站起身来,跑到母亲的身边。Albert眼中满是欣喜和向往,他多希望,他可以拥有一匹自己的马啊!那一年,Albert16岁。
当Albert看到他的爸爸Ted花了30基尼的高价把Joey从拍卖场买回家的时候,Albert欣喜若狂,他没有考虑过它还那么年轻,他们需要的是一匹能犁地的马,而30基尼的价格,他们根本无力支付。他只是在母亲气愤地让父亲马上把马退回去的时候向母亲承诺,他一定会把它训练好,请求母亲留下它。
Joey这个名字就是这个时候给它取的。Albert每天训练它,只要听到自己的哨声,无论在哪里,Joey一定会找到他。看到如此聪明和有灵气的Joey,父母也都接受了它,可是,30基尼的高价还没有还清,债主找上门来。父母拿出所有的积蓄,也只有15基尼,如果不能让Joey犁地,到时候,他们就会失去它了,连同他们家的整个农场。
当所有人都不相信这样一匹小马能耕地的时候,只有Albert没有放弃,他们在大雨里一起努力,终于把那一块连成年壮马都犁不动的地翻成了一片柔软的耕地,Joey好像知道,如果它做不好,它可能就要和Albert分开了。
但是厄运还是降临了,一场大雨毁了父亲辛勤种植的菜园,没有收成,他们就无法偿还债务。父亲无奈之下,又以30基尼的价格将Joey转卖给了即将走上战场的军官。为了能和Joey在一起,Albert想要参军,可是他才16岁,遭到了军方的拒绝。还好Joey遇到了一个好买主。他承诺Albert一定向对待亲人一样对待Joey,他一定会把Joey带回来,只要他能活着回来……这位长官对Joey可谓关怀备至,闲暇时候,他会给Joey画素描,希望有机会把素描画作寄给Albert。可惜,在一次突袭战斗中,他们遭到了德军的伏击,这位长官不幸死在了战场上。Joey幸免于难,和同样失去了主人的黑色战马Topthorn变得惺惺相惜。
被德军带走的Joey和Topthorn被套上缰绳运送伤员和物资,它们被德军的一对看马的兄弟照顾得很好。这对兄弟中的弟弟刚刚14岁,由于前线士兵紧缺,弟弟也不得不去冲锋陷阵。哥哥骑着Joey带着Topthorn在队伍中救走了弟弟,兄弟俩和两匹战马逃到了一座小农场里,躲在了一座巨大的风车当中。可是悲惨的是,当晚,这对兄弟就被德军抓到,作为逃兵处决掉了。
Joey和Topthorn又没有了主人,一个英国小女孩Emilie把它们带回了家。Emilie的父母也死于战争,与爷爷相依为命。Emilie非常喜欢Joey,一直向往骑上它,像自己的母亲一样勇敢。可是无情的战争会掠夺每个人的一切,不会因为你失去了母亲就怜悯你,Joey和Topthorn被德军抢走,带回了军中。
回到军队的两匹战马已经不再是战马,而被用来拉重型武器,当时Topthorn的腿已经受伤,Joey自告奋勇帮同伴去拉武器,两匹马之间的友情让人为之动容。所幸在它已经要坚持不住的时候这场苦力结束了,但是在行进的途中Topthorn还是倒下了。失去了同伴的Joey终于绝望得失去了理性,它发了疯一样地奔跑,穿过枪林弹雨,穿过硝烟,穿过战壕,穿过荆棘小河,即使撞上带刺的铁丝也不停下来。它应该非常悲伤吧,悲伤到已经忘记了疼痛。一直奔跑到整个身体被铁丝缠住无法动弹,才慢慢倒在泥土中。银幕在这时,也慢慢地暗了下去。
银幕再亮起来的时候,英德两军分别在相距不远的战壕中休战,躺在交战线中间在铁丝中挣扎几下的正是Joey!那是生命的奇迹!没有人能在交战线上活着回来,而一匹战马就在那里,它活了下来。战争背景的电影永远让人压抑,它们总是提醒你战争有多残酷,多少人牺牲多少人受伤多少人失去家园。可是在那个双方气氛紧张的交战线上,英国士兵和德国士兵因为一匹马而走到了一起。德国人拿来钳子,他们一边聊天一边剪开Joey身上的铁丝。为了决定马属于谁,德国人建议两个人打一架。英国人说我可不想马上发动一次战争。最后他们决定抛硬币,离开前他们握手。德国人把钳子送给英国人并说:纪念你在这里遇到的德国帅哥。
战场上士兵为了国家而战,但到头来谁愿意这样呢?人和人的温情永远都超过了所谓的胜利与失败。
Joey是英国士兵用命换回来的,可是Joey腿上的伤十分严重,而在物资紧缺的时候,他们不会把药物浪费在一个动物的身上,正在他们为了让Joey减轻痛苦而要一枪打死它的时候,那熟悉的口哨声响了起来。原来Albert已经年满18岁,他也参加了这场战争,虽然在战争中弄伤了眼睛无法看到,但是当他听战友们说有人救了一只奇迹般的战马时,他坚信,那就是Joey!他就是为了和Joey重逢才来到这里的,他相信,那一定是它。
众人被Joey和Albert之间的情谊感动,他们用尽全力治好了Joey,也就在这时,战争宣布结束了。可是军中规定,只有将军的战马才能让主人带回家,其他的马都要进行拍卖,军营里的士兵们拿出自己所有的钱交给Albert,让他买回要被拍卖的Joey。时光像倒流一样,当年也是因为一场拍卖而让Joey来到了Albert身边。
但是Emilie的爷爷把它买走了。这个时候Joey挣脱了他手上牵的绳子跑向Albert,就像它小时候被拍卖时、它在军营时、它的长官战死时、它被俘时一样……它挣脱了缰绳,回到它的主人身边。
篇5
关键词之一: “兄弟”。从《兄弟之生死同盟》开始,将这种已经被现在太过繁华的世俗物欲生活遗忘的关系推给我们,只有面对生死的时候,才会看到亲情的宝贵。身处黑社会“社团”的父亲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将弟弟送到远离自己的国外,直到发生了很多事情以后,父亲去世,弟弟回国,而单纯得如一张白纸的弟弟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总带有一些笨拙的理想主义,哥哥成熟老练,弟弟闯祸,哥哥救弟弟,于是在磕磕碰碰中生死相依。故事的结局总是好的,给这个让人激动又让人感到温情的电影安上一个漂亮的尾巴,给观众一点空间赞美回味这样的温情。
年底的“兄弟”情感似乎就更儒家一些,兄弟之间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就是患难中的“义”的化身。这样的兄弟关系建立在彼此完全信任的基础上,将生命相托。《投名状》中兄弟结拜于患难中,“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兄弟杀我兄弟者,必杀之”,结拜时的这句话成了姜午阳生活的信念,所以才会在二哥被大哥设计杀害之后把大哥杀害。三个人三种不同的性格完成了个人对于“兄弟”的不同的诠释。《集结号》讲的是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兄弟情感,深厚而且打动人心。这样情况下的兄弟情感由于直接和生死相关所以更能触动观众心理最柔软的部分。生和死都变得不那么重要,战争和权势的争斗中,很难说清楚谁会是最后的赢家,或许一生为其所累,却会因为一个小的失误而消失殆尽,太过急功近利的人,总是最终同样会因看似已然得到的功名所牵绊,到头来,还是失去所有。只有兄弟的情谊是永恒的,可以穿过悠悠的历史长河。
关键词之二:小人物。似乎每年都有一些很好看的反映小人物生活的影视剧作品,比如主人公名字的知名度远远超过电视剧名字的《士兵突击》。反映在电影中首先是《光荣的愤怒》。电影中一个名叫光荣的人只是一个有些怯懦的村支书,愤慨以村长为代表的四兄弟的霸道强势,决定反抗。于是召集了几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在暗中做行动的准备。他的本性软弱,在村长面前仍然是唯唯诺诺,不管村长说什么,他永远都是说“是是是”,看似是一种妥协,事实上是一种表面上的敷衍。村民开始惧怕“四兄弟”的势力,被欺压惯了的普通老百姓不相信他们可以真正地扳倒这样强大的势力,于是他们想让光荣给“上头”打个电话,光荣被逼无奈只好把电话打到了回到娘家的妻子那里,假意说抓“四兄弟”是“上头”的意思。于是带着紧张和惶恐,开始行动。所幸在公安局的介入下,最后取得了成功。这样的小人物的生活让我们觉得新鲜而且有趣,我们会随着剧情一起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大多数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还是小人物,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小人物的电影那么受欢迎,因为那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是别的电影永远都不会有的。那些土得掉渣的语言和行为永远不会让人觉得厌烦,当然前提是,你已然懂得,这样的影像是多么的亲切和真实。曾经宣传得沸沸扬扬的电影《江北好人》同样也是反映小人物的生活,的哥雨夜搭救着急去城里给孩子看病的农妇,送到医院不留姓名就走了。而农妇突然发现来时带的钱丢了,于是围绕着丢失的钱展开了故事。故事讲述得中规中矩,情节也没有太多的意外。执拗的村妇和性格倔强的的哥形象塑造得也很成功。
另一部严格来说不是小人物的生活,只是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的故事――《十三棵泡桐》带着挣扎和疼痛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虽是三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却演绎得真实感人,每个人都有过那样的年纪,这样的那样的诱惑和冲动曾经怎么样缠绕着年轻的心,有人接受,有人抗拒,有人没有来由地不得不带着遗憾走完余生。那个青春花季喜欢刀子的女孩,那个强悍阴沉的陶陶,还有一个似乎被家庭抛弃天不怕地不怕的包京生。三个人的故事不似成人的世界那样复杂,带着单纯的期望和固执,他们还不是太懂什么是生活,就早早地被生活本身所抛弃了。关心孩子,尤其关心处于躁动期的孩子,看看他们在想什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看看他们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都发现了什么,别让这样的疼痛在已经不可挽回之后变得麻木,或许是这部影片的最终目的。
篇6
《看风》是一幅写实的油画,刻画了两种爱情观痴缠的结局;《捕风》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抽象画。情节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
阿炳和黄依依这两个人物,以死亡结束命运的安排,未免残忍,令许多人扼腕叹息。但柳云龙坦白地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阿炳的天赋在于他有一双灵敏的耳朵,他的耳朵使他成了英雄,也把他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命运的无奈和变化,是人自身不能掌控的。”
按剧本原来的安排,安在天娶了已经是植物人的黄依依,但柳云龙说,他不想让观众的想法得逞:“观众都希望结局是大团圆,但电视剧越出奇、越出新,观众才会看得越过瘾。”于是柳云龙剑走偏锋,宁愿让安在天把成为植物人的黄依依领回家照顾,也不让她俩结婚。
柳云龙成功执导并主演《暗算》,不仅赢得越来越多的影迷,他塑造的安在天、钱之江,以其坚持信仰、牺牲自我的男子汉气概,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寄托。柳云龙成功地让传统的英雄回归,撼动了多年来影视剧市场的格局。他不是流行偶像或娱乐明星,他是为数不多的坚持理想并真正用心创作的艺术家。
听者,静水深流;看者,一叶知秋;捕者,坐观其变。《暗算》过后,行走在暗算边缘的柳云龙听着,看着,并捕捉着一些诡异的密码。是一种压力,还是一种魔力,抑或只是被自己暗算了一把?现在的他,松了一口气,也皱了一下眉,并点起一根烟……
也许,人生不会永远处在一种上升状态,但绝不能缺了积极地心态。面对《暗算》过后,媒体的轰炸,柳云龙依然保持着一个平淡地心:“我不是明星,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演员。”
是的,生命需要周期。暗算,需要时间。他在命运的大门外,倒挂了一张门牌:暗算中,请勿打扰……
关起门来,他在暗算什么?想做电影导演,拍一部战争题材的片子,把爱情、亲情、兄弟情融入战争背景,让它们在这个背景中互相交织、互相冲突、互相碰撞。
“我们太缺少主流的东西了,甚至,我们不知道主流电影怎么做。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写故事、讲故事、拍故事的方式,这是我们的电影要走的一条路。现在,很多电影就像是在讲段子,很精彩。但只有一小段,缺乏整体的叙事能力。我们可以在技术上稍微欠缺一点,但如果在叙事能力上变得弱智,影视作品就失去了意义,你可以去拍广告,段落式的精彩。”
人生是被动的,但绝不是悲哀的
生活中,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太张扬的衣服,不穿。太过格的言词,不说。除去演员这个职业。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心态。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不过,这个普通人,却有着不普通的生活哲学。他把生活比喻成一杯酒。酒量越大,你的承受能力就越强。酒量越小,就可能被灌晕。或辨不清方向,或随波逐流。“以前,我的酒量是半斤。酒量不足这个分量的人,与我无法对话。同时,我也在努力往一斤的量上发展。虽然我并不知道,酒量达到一斤时,我的心态会怎样。”
“人生是被动的,但绝不悲哀。他不像释迦牟尼,可以设计自己的出生、时间、地点和环境。只有佛能做到这一点,而人无法设计这些。人生只有一个行为是主动的,当然,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那就是自杀。剩下的都是被动的。”
听起来悲观一点,但并不意味着悲哀。因为他还有自己的后半截哲学“人生是被动的,但在被动中有主动。主动地去努力,去创造,主动地去选择一种责任感。”的确,在社会多元状态下,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想法,越来越多的选择,越来越多的荷尔蒙,越来越多的无所谓,怎么都行,谁都有理,可就是少了那么点责任感和信念支撑。是《暗算》暗算了我们,激起心底那最深的感动。让我们在困惑迷茫的现实中,看到一丝光明,在浮躁繁华的背后,感到一丝清凉。
篇7
历史的魅力在于,一些事情起初往往诞生于平淡之中,而一旦它们开始展开、自我成长,并最终风干为历史,结局已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人们才惊异于它的不寻常。我们赶紧往回翻书,想要寻个仔细,却只见一些雪泥鸿爪。
在《汉书》中,有些人物便这样不经意间冒了出来。卫老太太就是如此。史书称她为“卫媪”,这其实并不是她的真实姓名,因为“媪”是当时对老妇人的一个通称,正如汉高祖刘邦的母亲可以被称为“刘媪”一样,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卫”也可能不是她的本姓。她有没有正式的丈夫,史书中也毫无相关的记载,这个无名氏的女人在史书中一下子冒出来的时候,正在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家中作奴婢。
卫老太太虽然身份卑微,但却生了一堆了不起的儿女。卫老太太共生有三男三女,其中大名鼎鼎的卫青,是她和当地一个到平阳公主府中服役名叫郑季的县吏私通所生的儿子,小时候卫青被父亲郑季领回去后,受到郑季夫人其他儿子的歧视,把他当奴婢一样对待,“不以为兄弟”。卫青成年后,又回到平阳公主家中当了一名随从骑士,后来被汉武帝选作侍中,成了武帝身边的左右侍从,又后来先后七次带兵出击匈奴,屡建战功,赐爵封侯,食邑万户,从车骑将军一路做到了大将军,威震天下,尊贵无比。
但卫老太太并不只有儿子才厉害,她的三个女儿带来的政治荣誉和影响更令人瞠目,简直可称得上是西汉历史上的姐妹花。
大女儿卫君孺,后来成了公孙贺之妻,公孙贺在武帝时先为太仆,为皇帝执掌车马,后被武帝任为丞相。但是谁都知道武帝的丞相不好当,是个经常掉脑袋的高危职业,所以公孙贺曾跪在地上,再三请辞,怎奈武帝不准。武帝征和初年,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因擅用军费,被捕下狱,公孙贺为救其子而抓捕朱安世,朱安世为此诬告公孙贺,最终公孙贺父子均死于狱中。
二女儿叫卫少儿。不知是继承了卫老太太的风流基因,还是西汉时的社会风俗如此,她又和当地一个到平阳公主府中服役的名叫霍仲孺的县吏私通,生下了大名鼎鼎的霍去病。后来少儿又与名相陈平的曾孙陈掌私通,使陈掌得到武帝的重用。话说县吏霍仲孺服役结束回去后娶妻生子,便与霍去病断绝了联系,直到霍去病长大后为骠骑将军击匈奴有功凯旋时才与霍仲孺彼此父子相认。霍去病为父亲大买田产奴婢,并将自己的异母弟霍光带到首都长安予以培养。霍去病18岁就作了武帝的侍中,常随左右,后跟随舅舅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然后为骠骑将军、冠军将军,独自领兵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屡建功勋,深受武帝的喜爱,尊宠甚至盖过了卫青。霍去病为人寡言内敛,但作战神勇敢为,武帝要为他建宅第,他却说:“匈奴不灭,无以家为!”只可惜他年纪轻轻24岁便病死了,武帝大为悲痛,把他葬在了自己坟墓的旁边。
篇8
这段文字是由英国激进的下院议员托马斯·邓司肯在1828年发表的,他所指的那个人就是内森·罗斯柴尔德。
内森是一家银行伦敦分行的创始人,这家银行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债券市场让罗斯柴尔德家族变得富裕——富到足以在全欧洲建造41处华贵房产的程度。其中沃德斯登庄园位于白金汉郡。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第四代传人,也就是内森最伟大的曾孙,对这座庄园进行了整体镀金重建。
根据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说法,他们家族杰出的先辈内森“个子不高、肥胖、有魅力、极其聪明、万众瞩目……我无法想象他会是个容易相处的人”。伊夫林·罗斯柴尔德有相似的看法:“我认为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在伦敦圣·史威丁巷罗斯柴尔德公司的办公室内,伊夫林凝视着内森·罗斯柴尔德的画像说:“我认为他意志坚定,深谋远虑。”
尽管通信记者都受制于罗斯柴尔德家族,内森写给他兄弟们的信件却很少被保存下来。从我们可以看到的内森写的一封信中,就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手写体,像他们的所有信件一样,非常难懂的犹太德语(德语音译成希伯来语),其中描述了他所谓的犹太人的职业道德,可以看出他对不够机智的兄弟们缺乏耐心:
“我写信告诉你们我的意见,因为给你们写信是我的该死的责任……我阅读你们的信件不止一次,甚至可能上百次。你们要好好反省一下,饭后我通常不做什么,我不看书,不玩牌,不去剧院,我唯一的爱好是我的生意……因为只要我们生意好,我们有钱,每个人都会奉承我们,那些没兴趣通过我们去赚钱的人将会羡慕我们。”
凭借天生的金融天赋,内森从法兰克福偏僻的犹太人胡同起家,进而掌控了伦敦的债券市场。不过,我要再说一次,金融创新的机会源自战争。
历史和传说
1815年6月18日早上,在威灵顿公爵的率领下,67000名英国、荷兰和普鲁士的联军警惕地注视着离布鲁塞尔不远的滑铁卢战场,迎面而来的是由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率领的兵力不相上下的法国军队。
滑铁卢之战使英国和法国20多年来不断发生的冲突达到顶点,但那不只是两支军队间的战争,也是两种融资体系之间的一场竞赛:一方面,法国在拿破仑的领导下,依靠掠夺生存(占领区的税收);另一方面,英国靠债务来维持。
从未有过为了军事冲突筹款而发行这么多债券的情况。1793~1815年间,英国的国债增加了3倍,达到7. 45亿英镑,是英国全年经济总量的两倍还多。大量债券的发行对伦敦的金融市场影响深远。自1792年2月以来,具有代表性的面值100英镑、收益率为3%的统一公债的价格因为滑铁卢之战,已经从96英镑跌到60英镑以下,在某一时期(1797年)曾跌破50英镑。这是令安娜·霍伊斯夫人烦恼丛生的时期。
根据一个由来已久的传说,罗斯柴尔德家族获取他们的第一桶金,是内森根据战争胜负对英国债券价格的影响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而投机成功。一些版本的故事说,内森亲眼目击了那场战役,冒险穿越英吉利海峡的风暴,在威灵顿军队取得胜利的官方消息传来之前提前到达伦敦。他在债券价格大涨前购买了债券,金额在2000万~1. 35亿英镑之间。后来,德国纳粹尽力渲染了这一传说。
1940年,约瑟夫·戈培尔核准发行了《罗斯柴尔德之死》,书中描述了一个油嘴滑舌的内森,他通过贿赂一个法国将军,从而确保威灵顿军队的胜利,然后在伦敦误报战役的结局,为的是造成投资人对英国债券的恐慌性抛售,随后他以极便宜的价格猛力吸货。
然而,1815年的实际情形却并非如此。内森的发迹不是因为威灵顿军队的胜利,实际上,罗斯柴尔德家族更有可能因此被毁灭。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发迹,也不是因为滑铁卢之战。
受雇于英国财政部的黄金走私犯
在排除一系列错误消息干扰之后,英国军队自1808年8月以来,一直在欧洲大陆与拿破仑的军队作战。当时是威灵顿公爵,接着是亚瑟·威尔斯利爵士领导英国军队远征在前一年遭到法国入侵的葡萄牙。接下来的6年中,英国军队经常要把人员和物资运送到伊比利亚半岛。
通过向大众出售债券,的确能为英国政府筹集到大笔现金,但钞票对远方的西班牙战场却几乎没有一点用。为了给军队提供给养,支持英国盟军共同抗法,威灵顿公爵需要一种能被普遍接受的货币。他们面临的挑战是,要把债券市场筹集到的资金变成金币,然后把金币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而在战时,从伦敦往里斯本运送几尼金币,成本很高,而且危险重重。然而当葡萄牙商人拒绝接受支付汇票时,威灵顿公爵除了运送现金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内森·罗斯柴尔德——这个小有成就的法兰克福古董交易商及证券经纪人的儿子,在1799年才到达伦敦,在接下来的10年里,他在英国北部的新兴工业区度过了大部分时间,购买纺织品然后出口。直到1811年,他才在伦敦进入银行业。
为什么是那个时刻呢?英国政府开始求助于他解决政府的金融需求了吗?答案是,内森作为一个欧洲大陆的黄金走私犯,通过突破拿破仑对欧洲大陆的封锁,在英格兰和欧洲之间开始进行贸易,拥有丰富的经验(诚然,破坏法国政府的威信只是眨眼间的事,但在纯粹的重商主义者的眼里,黄金从英格兰流出会不断削弱英国的战果)。
篇9
[关键词]投名状;民间文化;精英文化;文化寓言
电影往往致力于营造一种幻觉效果:故事正在发生,每一个电影观众都在目击现场。因此,电影一般不像小说那样设置一个叙事者,相反,它要努力掩饰叙事者的在场。但是,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却有意设置了姜午阳作为故事的叙述者,他仿佛想提醒观众,这是姜午阳讲述的一个故事,它不是正在发生的,它是某个人的记忆,早已过去,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这使得观众与现场之间产生了布莱希特所谓的“间离效果”。因为这个叙事者,整部电影的品质都似乎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它多了几分文学意味,掩饰了些许商业气息;其深度内涵与平面化的视觉瞬间震撼性之间,形成了非常耐人寻味的张力。
金城武扮演的姜午阳令人印象深刻,他俊美而阳刚,狂热而冷漠。他在乞丐群中一眼就发现李连杰扮演的大哥庞青云与众不同,随后在抢劫军粮的战争中,大哥救了他的命,并杀死了敌军首领,结束了战斗。从此,在午阳的记忆深处,永远铭刻着大哥的救命之恩,还有大哥那不凡的身手、擒贼先擒王的智慧。少年的狂热与单纯使他开始崇拜这个刚刚结识不久的大哥。当大哥提议投军遭到质疑时,是他提出了纳“投名状”,支持了大哥的意见。在投军后的第一仗舒城之役中,大哥提出要破敌军的枪阵,需要二百名勇士冲锋挡枪子,午阳毫不犹豫地第一个站了出来。在这场恶战中,午阳在关键时刻击杀了敌军首领,赢得了战斗;在举起敌酋头颅的那一刻,午阳无比狂喜,这是少年成功模仿偶像之后的狂喜。狗子二人民女,大哥庞青云为了立规矩,决定将此二人就地正法,二哥赵二虎不同意,午阳再次站在了大哥一边,亲手处决了狗子二人。电影中,攻破苏州城后,庞青云决定射杀降兵,赵二虎坚决反对,因为他答应降兵给他们活路,而“人无信就是畜生”;大哥认为,“兵不厌诈”,许诺只是权变而已,不必当真,午阳认为大哥说得有道理,下令射杀了降兵。午阳虽然崇拜庞青云,但他更看重兄弟情义,当他发现大哥庞青云为争二嫂要杀二哥赵二虎时,他先是想法挽救,甚者为此毫不犹豫地杀死二嫂。最终大哥还是不顾兄弟情义杀死了二哥,这时,午阳似乎对大哥有了清醒的认识:大哥心中只有个人野心,没有兄弟情义,他决定刺杀大哥。在大哥庞青云的就职典礼上,午阳的剑不断地刺人庞青云的身体,那样的残酷而冷漠,与先前时刻愿意为之献身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
据姜午阳反省,庞青云在杀死狗子二人时,个人野心已经开始膨胀,而个人野心的膨胀吞噬了大哥的人性,最终造成了兄弟残杀。姜午阳真的认清了庞青云的面目与性格逻辑了吗?我认为没有。庞青云是个经历丰富、性格复杂的角色,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他无情无义,也不能说他是个心机叵测的野心家,他并不想射杀降兵,更不想残害兄弟,但是,兄弟情义在他心中毕竟分量有限,甚至爱情在他心中也分量有限。,据庞青云自述,他心中有着“大事”:尽快结束战争,由他做主,让穷人不再被欺负。为了成就“大事”,必须牺牲,生命可以为之牺牲,个人情感更可以为之牺牲。事实上,庞青云为了他的“大事”,往往不计得失,一直在以命相搏。就此而言,庞青云具有某种崇高的品质,这种品质曾经深深感动过姜午阳。但是,以救世主、社会精英、人类启蒙教师自居的人往往是个人中心主义者,他只相信自己的个人信念,无视其他价值取向。赵二虎、姜午阳因为相信投名状,无怨无悔地流血牺牲,而庞青云却对姜午阳明言,他并不相信投名状。由于无视其他价值取向,一切都可以成为牺牲对象,庞青云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只有权衡与权谋的问题,即如何进行合理牺牲,或者说,如何让牺牲者与旁观者都心悦诚服。因此,在庞青云看来,为了立规矩,处决二狗子两位兄弟是值得的;为了解救南京上百万老百姓,射杀苏州俘虏是合理的;为了攻破苏州城,与自己所鄙薄的人进行政治交易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了成就事业,杀害赵二虎是无奈的选择……庞青云权谋逻辑的展开,不可避免地先后与赵二虎、姜午阳两位草莽兄弟发生矛盾,最终造成了兄弟相残悲剧的发生。其实,在庞青云的背后,还有太后的权谋与三个老头的权谋。在这样的精英文化逻辑中,庞青云不可能实现其理想,只有必死的结局――在姜午阳刺杀庞青云的同时,三个老头的杀手给了庞青云致命的一枪,否则,姜午阳的刺杀也未必能够成功。因此,《投名状》与其说是兄弟相残的悲剧,不如说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精英文化的悲剧。
其实,这三兄弟之间的矛盾也并非是个人矛盾,而是一种文化冲突的表现。姜午阳、赵二虎是草莽英雄,兄弟情义、江湖义气等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理念铸就了他们的文化心理;庞青云有文化,做过官,而且抱负远大,儒家经世救民的精英文化构成了他的人生理念之核心。中国的民间文化心理深受《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部评书及其戏曲形态的深刻影响,兄弟情义是其至上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以情感的审美化感染、激发着无数热血的无知无识的底层民众,姜午阳、赵二虎对庞青云的赤胆忠心就是由这种审美化情感激发出来的。由于这种价值取向缺乏具体的、现实的维度,因此,常常被扭曲、被利用。庞青云最初之所以与姜赵二人纳“投名状”,就是为了利用他们,培植自己的力量。儒家文化是中国精英文化意识之渊薮,儒者,社会需要之人,儒家文化过分强调功利性,导致对情感性与审美性的压制、漠视,因此社会精英往往落于权谋逻辑之中,即使有某种崇高的理想,也很难从功利关系中超越出来,达到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这样的社会精英面对具有审美色彩的、富有情感性的民间文化,不仅不会欣赏,不会被感发,反而认为那只是草民愚昧的表现,践踏、利用这样的情感,不仅良知不会内疚,反而往往理直气壮。因此,我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重情义的民间文化与重权谋的精英文化之间长期存在着深刻冲突,就《投名状》而言,可以说是对这种文化冲突的反思。
篇10
一、抓典型人物,明确感情倾向
小说以人物形象塑造为中心,人物形象特点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人物形象也往往是探析主题的关键。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鉴赏情况来看,一是容易出现笼统概括的现象,对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不到位;二是对人物描写方法把握不到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鉴赏人物。一是描写方法。即要在鉴赏中抓住描写方法去分析人物形象。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对贝尔曼形象的分析,首先要根据文本找到对其所进行的正面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再根据这些描写分析其特点。如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性格暴躁、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二是背景。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去把握人物形象。三是对比。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对琼珊、苏艾、贝尔曼等形象的分析,通过情节把几个人物串联起来,在弄清每个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由此来探究小说的主题。
二、抓情节,弄清小说脉络
在小说鉴赏中,很多学生对小说的情节只能粗略概括,没有真正弄清小说情节的内在关系,故而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主题的分析。
一是要弄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线索,即要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抓住开端、发展、和结局对小说情节进行鉴赏。如《一个人的遭遇》中围绕索科洛夫来弄清其受伤被俘、成功逃亡、妻女炸死、找到儿子、儿子牺牲、领养孤儿、意外车祸的遭遇。
二是要注重从细节方面进行,如小说情节中的倒叙、插叙、伏笔等。
三是要以“点”为契机,分析小说的情节。以《祝福》为例,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时状态如何,再到鲁镇时又是怎样,通过这些变化去探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把人物和情节联系起来,对小说的主题理解也就会更加深刻。
四是把人物和情节紧密联系起来,毕竟情节是为人物形象服务的。如《边城》中写爱情,是那么的甜而美,翠翠的纯真、可爱、聪慧、矜持正是通过情节的一步步发展表现出来的。故而在鉴赏该小说时,要先弄清翠翠和傩送兄弟之间的故事发展过程,再结合具体的描写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由此感悟作者带给我们的那甜而美的爱情。
三、抓主题,弄清作品深意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一般会让学生分析小说标题的含义,也会让学生分析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据此,在解答该类问题时,要着重对小说的题目、情节、人物形象及时代背景等展开分析。如《祝福》中写的是祥林嫂,而作者绝非单纯地写祥林嫂,而是要通过这个典型人物来看封建社会的制度对人们的毒害。
在鉴赏小说的主题时,一是要根据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如鉴赏《一个人的遭遇》,要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这一主题,首先就得对索科洛夫的遭遇进行分析。如文中写“我”到儿子的部队去看牺牲了的儿子,作者通过写“我”看到儿子时“我”的表现来展现“哀莫大于心死”的主题,一个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战死,这样的悲哀让人痛彻心扉,也正是如此,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体会战争的残酷。
二是要结合典型环境和背景进行。如《边城》中写人情的和谐,可根据人与物(狗通人意,尽探视之能事)、人与景而探究,也要注重了解湘西的历史、景物,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田园牧歌式的情调,感受小说的情感境界和人性之美。
四、以环境为辅助,鉴赏小说主题
环境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较多,如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暗示社会环境等。在小说鉴赏中,环境描写鉴赏可更好地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感悟作者所要表现的社会生活。在环境鉴赏中,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其作用都是为小说主题服务的,故而在环境鉴赏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是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复合因素而探究其主题。如《祝福》中,社会环境就是多个因素构成的,有男女不平等的因素,有封建的隐私,有封建礼教的因素,有迷信的因素,在对作品进行鉴赏时,要结合这些因素对封建社会的制度进行探析。二是要根据社会环境分析主要人物,如《祝福》中对贞洁的分析,鲁四老爷是典型,而祥林嫂则成了牺牲品。三是要注重分析人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