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软环境范文
时间:2023-04-05 18:0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发展软环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工作效率
(一)清理行政审批项目。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凡没有法律、法规和省政府规章依据的行政许可项目一律取消。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须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并向社会公示。未经审定及公示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不再执行。
(二)强化"中心"审批职能。凡是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均须进入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做到"中心"外无审批。
(三)推进并联审批。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各服务"窗口"要按照依法整合、合理配置、高效运行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审批。经济开发区牵头会同引资单位(部门)负责进区企业报件审批的跟踪服务。市商务局牵头会同引资单位(部门)负责招商项目报件审批的跟踪服务。市经济局牵头负责现有企业技改项目报件审批的跟踪服务。遇到问题时,由主管市长负责采取联合审批、现场办公、特事特办等方式审批。
(四)执行时限办结制度。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各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要严格履行时限服务制,在审批权限内,只要审批要件完整,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要即时即办,特殊情况不准超过3个工作日。需要上级部门审批核准的项目,由本级初审并指导企业完善条件,积极协调报请上级部门及时办结。
二、清理行政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五)全面清理收费项目。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核准的项目按收费标准下限核定,由市发改局编制统一的收费目录并核准发放《收费许可证》,没有《收费许可证》的收费项目,企业可拒缴。
(六)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自愿原则。企业有权自主选择服务单位,不准以政府部门名义指定服务单位,不准收费单位强制收费,不准只收费不服务。
(七)加强收费管理。所有涉企收费必须执行"两证一卡"(《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交费登记卡》)制度,累计收费超过5万元(含5万元)的报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审批。所有收费必须执行"收支两条线"和"收费部门开票、银行收款"的票款分离管理方式,由企业统一向财政指定的银行(窗口)交费。除现场检疫、检测等特殊收费项目外,不得到企业直接收费。
(八)严控涉企办班。市委、市政府有关单位(部门)举办的各类涉企培训班由市发改局审批,报市软环境办公室备案,特殊情况需收费的,须经市发改局核准发放《收费许可证》。未经批准的,企业可以拒绝参加。
(九)严禁涉企摊派。各部门不得以职权之便,强行向企业拉广告、拉捐款、搞赞助。除重点党报、党刊按照要求订阅外,其它报刊征订要充分尊重企业意愿,不准强行摊派。
三、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对企业的干扰
(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严禁不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单位(部门)实施执法,严禁聘用不具备执法资格的人员实施执法,严禁单人执法,严格告知和听证制度,杜绝不依法行政、、随意执法、越权执法、徇私枉法等行为。
(十一)实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报批制度。行政机关对企业负责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查封、扣押物品、冻结或强行划拨银行帐户存款、关停企业等行政强制措施,要请示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报市软环境办公室备案。
(十二)建立涉企检查报批和检查结果备案制度。各执法部门组织的执法检查,要编制检查计划,持市政府主管领导签批的检查意见,向市软环境办公室报批(突发事件除外,可先进入后报备案),由市软环境办公室签发《检查通知单》,未持《检查通知单》的,企业可拒绝检查。检查结束后,要认真填写《检查情况反馈单》,检查完成之日起三日内由主检单位报市软环境办公室备案。不准对企业进行重复检查、多头检查。上级机关到企业进行检查的,本级相关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在检查完成三日内,由本级相关部门填写《检查情况反馈单》,报市软环境办公室备案。
(十三)减轻企业迎检负担。执法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时不得随意增加检查内容,扩大检查范围,提高检查标准,不得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陪同,不得由企业安排就餐,不得接受企业的其他服务或馈赠。
(十四)杜绝擅自设定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任意下达罚款指标,不得把罚款与个人利益挂钩。企业或个人的经营行为,贯彻"非禁即准"的原则,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文禁止的,行政机关不予追究。
(十五)实行对企业"首错不罚"和"处罚审批"制度。对企业的一般性违规行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采取批评教育、警示、限期整改等措施进行督促纠正。由于不能按期改正或严重违规,对企业必须实行处罚的,须经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罚款超过1000元(含1000元)的须报市软环境办公室备案,超过5000元(含5000元)的报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审批。
四、采取超常服务措施,提供优良环境
(十六)坚持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原则。凡有投资兴业要求的,放宽条件给予注册(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除外)。放开企业经营范围,除法律法规规定实行许可经营或限制经营品种外,经营范围由企业自主决定,工商部门予以核定。
(十七)深化政务公开。涉企部门要按照本单位(部门)政务公开目录、廉政规定、监督办法、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向社会公开。进一步落实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的公开咨询、公开听证和公开公示制度。
(十八)继续实行企业"安宁日"制度。对重点保护企业及招商引资项目(名单附后)的检查、收费一律在每月25日以后进行,月初至25日之前为企业生产"安宁日",任何部门不得前去打扰,也不得以工作需要为由调企业负责人到行政执法部门接受质询,特殊情况报市软环境办公室批准。
(十九)实施亲情服务。对投资500万元以上或年纳税30万元以上的境(域)外客商,发放《*市客商证》,对年纳税30万元以上的域内企业发放《*市企业优待证》,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符合吉林市相关政策的协调办理吉林市发放的《客商证》和《优待证》。
(二十)实行市级领导包保和向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对重点企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市级领导包保制度,此外,市委、市政府还要从局级或科股级优秀中层干部中选派驻企联络员,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五、强化监督机制,严肃查处涉软案件
(二十一)建立完善投诉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外来投资者、企业法人和广大群众对各种干扰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监督,向市软环境办公室投诉、举报(举报电话:8218110)。举报经查实的,对举报、投诉人予以奖励(奖励资金由被举报责任单位承担),并严格保密,保护举报、投诉人。
(二十二)强化社会监督。一是充分发挥驻企联络员和义务监督员作用,不定期组织明察暗访和座谈;二是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软环境建设进行视察调研活动,了解涉企岗位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部门和重点岗位中层干部的"双评"活动,并严格按评议结果兑现奖惩(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发文)。
(二十三)严肃查处涉软案件。对干扰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违法违纪案件,按照省纪委、监察厅《关于对影响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处理办法》(吉纪发[2005]16号)、吉林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处理干扰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暂行办法》(吉市办发[2003]34号)及我市下发的涉软文件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快查快结,从严从重予以惩处。经初核问题基本属实的,即对有关人员先停职后查处。
(二十四)凡出现涉软问题的,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全市通报、大会检讨、主要媒体曝光、待岗、调离现岗、降职、责令辞职、免职、解聘、辞退等组织处理。涉及党政纪处分的,依据相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篇2
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富有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软环境建设是有成效的,变化也是明显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宪强对我省软环境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刘仰义委员认为,省委、省政府在软环境建设上出台了很多好政策,对于推动我省国企改革、老工业基地振兴,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审议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社会各界和各部门的广泛参与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全省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在开放中不断推进,在整治中不断优化,正在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和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我省软环境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组成人员认为这是我省采取了如下有利措施的结果。(一)全省上下高度重视,为整治软环境工作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2004年10月,省委、省政府组建了省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小组,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全省9个市州及所属县(市、区)也都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人大政协监督,软环境办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人民群众和企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二)加强宣传教育,为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几年来,省软环境办、省纠风办等部门协调各新闻媒体开办了聚焦软环境、政行风和软环境热线及关注软环境专栏,构建了电视、电台、报刊、网络四位一体的宣传格局。(三)加强制度建设,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05年,省委、省政府专门作出了“不准乱收费、不准乱检查、不准乱处罚、不准乱摊派”等为内容的“十不准”规定,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四)转变职能,规范行为,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不断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努力打造阳光政务;不断深化审批收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省政府先后两批下放了876项权力,取消收费项目29项,降低收费标准117项;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使一大批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较好的纠正和解决;清理规范中介机构,推进“诚信吉林”建设。(五)严肃查处涉软案件,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全省各地软环境办认真受理企业、群众投诉,及时查处破坏软环境问题,形成了涉软案件直诉快查速结的办案机制。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和司法活动,使企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问题得到了遏制,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的安全感得到增强。
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张国珍委员说,我省的软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兄弟省区市相比,还存在着标准不高、效益低等问题,需要继续努力加以解决。邢利发委员更是直言不讳地说:“从实际生活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来看,我省软环境问题还不理想,不令人满意。”组成人员在充分肯定全省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开诚布公地指出,我省所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发展振兴的意愿和要求相比,我省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还没有完全适应抢抓机遇、更好更快地发展的新形势。
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还不够强。我省在软环境方面存在的差距,从根源上讲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树得不够牢,思想解放不够到位。突出表现为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滞后于发展的需要,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些干部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缺乏攻坚克难、拼博奋进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是行政执法随意性比较突出,司法不公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作风还没有完全转到服务上来,衙门作风表现得还比较突出,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不高。在执法中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问题,有的属于粗放型执法,有的甚至属于野蛮型执法,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有的执法人员出于一己私利,不给好处不作为,给了好处乱办事,“吃拿卡要”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司法人员,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有的案件审判和执行久拖不决,有的则“速办速决”,有的甚至枉法裁判。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优,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多。从需求看,我省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优,政策“中梗阻”现象仍比较严重,民营企业融资难、维权难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得到落实,在市场准入的问题上民营经济受歧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金融系统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大,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四是企业负担依然较重,“收费养人”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依然存在。有的地方财政收入不足,无法满足办公经费需要;有的机构设置不合理,靠收费罚款支撑自收自支单位,由此导致一些单位以收费代管理,以执罚代执法,只收费不服务,只罚款不教育。
软环境的整治需采取过硬措施
“整治软环境对于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重要问题,这项工作应当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淑莹的话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心愿。为进一步加强全省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组成人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要转变思想观念,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要在“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中深入推进“责任型、法治型、服务型、效率型”机关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重点是教育那些掌握资源和权力部门的干部,培养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落实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着力强化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不断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护商、扶商”的人文环境,为我省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服好务。
――要进一步强化领导体制和监督机制,着力健全软环境建设的长效机制。软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脚踏实地常抓不懈。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要继续加强对整治软环境工作的领导,采取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在整治工作中把创新机制、规范管理贯穿于全过程,努力推动软环境建设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派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实效,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目前,省软环境办仍是临时机构,省政府应尽快研究解决省软环境办的设置问题,确保其能够进一步履行好职责。
――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和司法活动。要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和机关效能工作,积极推进政府决策公开,稳步实施政府信息公开,逐步推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不断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提升政务大厅管理和服务水平,彻底解决“前店后厂”问题,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依法办事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建立规范的行政执法机制,着力解决执法中刁难设卡、态度粗暴、等现象。要进一步加强“诚信吉林”建设,要努力建立“诚信政府”和“诚信企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企业的可信度。要进一步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少数司法人员作风粗暴、脱离群众和司法不公等问题。当前要围绕平安吉林建设,切实搞好集中整顿金融秩序、打击金融诈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特别是对涉软案件,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各地、各部门应抓紧制定与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三年腾飞的实施意见》相配套的政策,并进一步加大对落实有关政策的监督检查力度;要加强民营企业信用建设,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各大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制定和采取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信贷政策和措施;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有关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整治活动,对影响和破坏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典型案例进行公开曝光和严肃处理。
篇3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广播电视局认真贯彻落实峄城区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观念,把软环境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全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一、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广电局领导班子通过认真学习并身体力行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照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严格要求自己。
广电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反腐倡廉工作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总体思路,坚持做到“三个更加注重”,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把反腐倡廉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队伍建设,特别是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和新的目标岗位管理制度建设
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全员岗位目标考核奖惩责任制,并将其作为作为评先树优、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该制度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把岗位责任制分解落实到人。广播电视宣传中如果由于人为原因影响宣传工作正常进行,或出现失实报道,轻者给予批评教育,取消评优评奖资格,重者给予纪律处分。对违反规定搞有偿新闻的,立即调离原岗位,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同时还要追究部门领导责任。
三、抓好有线电视对外服务工作
篇4
工作中,我们立足地税实际,主要抓了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素质工程”,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一是规范执法行为。结合地税实际,我们制定了《税收执法程序规范》、《税收执法文书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税收执法程序、执法文书等税收收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步骤进行细化、量化和定性,提出明确标准和要求,并实行税收执法责任制、一票否决制、税务执法复检制度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工作中,要求税务人员在进行执法检查时,必须两人以上,持证检查,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办事。去年以来,,结合新《征管法》的实施和我国加入后面临的新形势,我们还根据上级要求,对全局的涉税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检查,对不符合新《征管法》要求和不适应规则的文件全部进行了清理和改正,使我局执行的各项政策法规都完全符合上级要求,做到了税收政策和执法尺度的统一。
二是强化监督制约。为提高执法透明度,我们制定了“查前告知,查后反馈制度”,要求稽查人员下户检查前,必须先将《税务稽查告知书》送达纳税人,并由纳税人对稽查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提高执法透明度。通过实行集中调帐稽查、当场复查和主查、副查工作制度,规范税务人员的执法行为。对违反工作纪律,利用职权搞关系税、人情税和、搞吃、拿、卡、要、报的,一经发现查实,严格按规定处理。
三是减少重复进户检查。针对纳税人反映强烈的多头进户、重复检查问题,我们向纳税人承诺,除来信来访举报和有明显偷漏税行为之外,对企业每年最多进行一次税务检查。我们还从从改革任务分配办法和入库办法入手,协调征收和稽查的关系,对稽查部门实行虚背任务实考核,稽查查补的税款统一算征收分局的任务,使征收和稽查之间不再重复进户,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受到纳税人的一致好评。通过调帐稽查与复查,解决了复查二次进户的问题
二、实施“环境工程”,强化依法治税,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坚持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偷、逃、抗、欠税行为,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是税务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为此,我们牢固树立依法治税的观念,坚持从严治税,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行为。去年以来,以税务稽查为重点,共查补入库税款万元,罚款万元,查补税款入库率达以上,违章业户处罚面达。为进一步强化依法治税,改善税收环境,今年,我们针对当前我市的税收形势,把年作为“整顿规范税收秩序年”,在全局大力实施“环境工程”,进一步深化依法治税,整治税收秩序。年前,市政府已批转了我局《关于深化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报告》,年内,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公、检、法、司、新闻等部门的紧密配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税收秩序专项治理整顿活动,有重点、有步骤地对行政事业单位、个别欠税大户、农村村委会、个体税收及个人所得税纳税秩序进行整顿和规范,对偷、逃、抗、欠税等不法业户,依法采取公开曝光、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今年以来,我们已先后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税收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和企业欠税清缴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一季度,行政事业单位缴纳个人所得税多万元,同比增长。同时,清理企业欠税多万元。有力地整顿和规范了税收秩序,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公正、公平的税收环境。
三、实施“阳光工程”,推行公开办税,优化税收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是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今年以来,我们以开展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政府管理体系“五项工程”,在全系统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实行公开办税,进一步细化、完善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定标、限时、督查制度》,《公开办税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挂牌上岗,限时办公,文明用语,公开办税,为纳税人提供一条龙、全方位服务,让纳税人交“明白税”、“放心税”。年初,在《日报》以整版的篇幅刊登了《地税局政务公开内容》,公开工作职能、执法程序及监督电话,并印制了《政务公开工作手册》,发放给广大纳税人,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监督,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二是进一步优化税收服务。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明白纸”、送税法上门、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及时让纳税人了解税收政策,提高税收工作透明度,增强公民纳税意识。为方便纳税人,我们还将纳税人拔打“地税”服务热线的信息费改由地税局负担。并制定出台了《纳税检查与税收宣传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和《地税干部联系纳税人制度》,要求税务人员在实施税收检查时,既要严格执法,又要耐心向被查业户宣传税收政策知识。同时,全局干部每人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联系一户企业,作为自己的工作联系点,主要负责税法宣传,并纳入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凡企业出现因政策不明白,导致纳“冤枉税”问题的,联系企业的干部要负责任。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地税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
四、当前税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我市实际情况看,税收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的经济发展大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纳税意识淡薄,税收征管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纳税人思想认识上有误区。大多数纳税人认为纳税是企业和个体户的事,自己是行政事业单位,按国家政策收费,且收入都纳入预算内或预算外管理,不应该纳税,给税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阻力。通过今年开展的专项整顿,行政事业单位纳税秩序已有了明显好转,但与依法纳税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
二是农村村委会偷漏税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村委会特别是城区和镇驻地部分村庄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较快,村委会收入也由单纯的农业收入向多种收入发展,如土地出租、企业承包、房屋租赁等等,这些收入均属应税收入,应按规定申报纳税,但由于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村委会很少进行纳税申报。部分纳税人甚至认为,村委会是地方政府的基层组织,没有纳税义务。同时,由于农村财务管理不够规范,“白条”入账现象普遍等原因,致使税务部门难以监控村委会的真实收入情况,造成偷漏税现象普遍存在,应收税款大量流失。
三是个别企业欠税难清缴。当前,我市不少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导致企业欠税现象较为普遍。其中,部分企业是因为资金紧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经济效益下滑,无力缴纳税款;但也有部分企业有钱不缴,采取多种手段故意偷逃、拖欠税款。特别是部分欠税大户,采取多头开户、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逃避税务部门的监控管理,导致税款入库难、执行难。
四是个体税收和个人所得税征管难度大。近年来,随着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个体税收和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市地方税收最具发展潜力的税收增长点。但从当前现状看,由于个体税收和个人所得税具有分散隐蔽、涉及面广等特点,征管难度较大,漏征漏管、偷税逃税现象仍比较普遍。特别是个体税收征管难以到位。相当一部分个体业户采取无证经营或办了税务登记而不申报纳税、经常变换经营地点等方式,逃避税务部门的税收管理,偷逃税款。个别业户甚至公然暴力抗税,阻挠税务部门依法实施正常的税收管理。
三、下步改善税收环境的打算
为给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我们结合平度地税实际,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大工作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开展一次税收执法队伍的整顿,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两权监督”办法,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二是实施“阳光工程”,大力推行公开办税。根据“五项工程”建设要求,结合地税实际,在全局深入开展“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通过实施“阳光工程”,推行公开办税,促进地税工作“提速”。同时,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制约,规范干部行为。近日,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地税干部日志制度》,全局干部每天记录工作及“八小时以外”活动情况,增强干部的工作压力感、责任心和廉洁自律自觉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行业作风的转变。
篇5
关键词:软环境建设 提升 软实力
在经济社会的今天,软环境发展的优劣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优质的软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软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人文环境,表现为聚集生产要素,人才汇聚、商务成本降低和经济效益提高。软环境哪个地方表现好,就会更多的生产要素向此地聚集,经济活动有活力、效益提高。因此,软环境促进生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软环境建设,牵动作用非常巨大,基础作用非常重要。如今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东南沿海发达城市,还是中西部地区,软环境建设已成为必谈之题。所以,讲发展,谈振兴,沿海经济强市建设中的营口,软环境建设必须走在前,必须抓的紧、抓的好、抓的实,必须充分认识软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抢抓发展先机。
现在,我们营口已经处于快速发展的高峰期和加速率先崛起的关键期,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年初召开的市“两会”,确定了今年和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规划,要实现这一目标,干部、作风、环境是关键。作风表现实不实、环境作用优不优,都体现在干部素质能力高低、政府服务水平好坏,以及体现在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综合竞争力,不仅关系到营口今天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决定着营口的以后发展。
1.营口地区城市竞争力的加快提升迫切需要软环境建设
当前,全国各城市不断加强与改善基础设施,管理服务水平的高低和政策法规环境好坏是城市间竞争的必备条件,归根结底,还是城市之间软环境的竞争。城市软实力(软环境)是指以政策、法制、管理、服务为核心的软件环境,软实力的环境体现在政府管理、市场运作、政策法规、管理服务等等这些方面,包括一个城市在创业、道德、秩序、服务、管理、市场、文化等环境方面的表现。
城市竞争力实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各种生产要素物化后产出最大的生产效益不是自动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必须通过活力四射的城市软环境才能整合、动员、组织与协调好,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各种生产要素才能形成合力,达到1+1〉2的整体效果。在政策、法律、管理、服务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才能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宽松优惠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环境才能推进、规范化程序化经济进步的法制环境才能建立、管理服务环境的高效率才能构筑,从城市社会软环境才能被打造出“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的局面。我们可以把城市竞争力与城市软环境之间的关系比喻为“鱼与水”的关系。鱼儿离不开水,离开水,就不能生存,污水中的鱼儿同样不能生存,又鲜又嫩、又大又粗的鱼儿只有在清彻透明的江河湖泊里才能生长出来。同理,,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城市这一条“大鱼” 只有在良好优越的软环境的培育下才能孕育出来。 所以,营口地区城市竞争力的加快提升迫切需要软环境建设。
2.建设优良的软环境是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凝聚发展的强大力量迫切需要
当前,我市既处在发展的高峰期,也处在矛盾的多发期。营口的发展需要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而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广大群众对发展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干部作风和发展的环境看得越来越重。
可是,我们的作风和环境与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的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对群众诉求态度冷漠,甚至敷衍塞责;有的高高在上,抓工作总浮在表面,身子沉不下去,工作落实不到位;有的事业心、责任心不强,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有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就无法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因此,我们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软环境,就是要顺应全市人民求富裕、求公正、求幸福的愿望,教育党员干部牢记宗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从而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市营造团结一心、埋头苦干、不懈奋斗的浓厚氛围。
3.软环境建设是加强项目建设、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
这几年来,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是项目建设,经济总量的壮大、经济结构的优化必须由项目建设来带动,目前已经取得的成果非常明显。今年咱们营口市委、市政府再次确定为“重大项目推进年”,大力实施“四个百项”工程,就是要再次掀起一个项目建设的新。
篇6
当前,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经济寒流的冲击下做热做暖**小气候,提高各级干部服务发展的意识、能力和水平是突破口。我们要以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打好环境这张“王牌”, 努力把**建设成环渤海地区“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者最满意”的最佳商务城市,从而吸纳和承载更多生产要素,加快**争先跨越。
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关键在改进干部作风。加强软环境建设不能自以为是、自我陶醉。软环境建设得好不好要看能不能减少投资者的创业、投资、建设、生产、经营的综合成本和提升创造利润的价值空间;好不好要看与其他竞争地区相比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好不好要看本地企业家与外来投资者的评价和投资行动。各级各部门必须结合自身工作,深入查找与新的发展任务和要求不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体制机制等影响作风转变的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下决心、下重手推进干部作风建设。
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党性修养是保障。要有针对性加强干部思想建设,着力强化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实干意识和纪律意识,努力打造一支“真心实意、真才实学、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篇7
一、指导思想
我局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要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转变行政观念,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方式,规范行政行为”为重点,以“办事高效、服务规范、公开透明、廉洁行政、争创一流”为目标,采取“查、评、纠、建”的方法,着力解决在执法检查、行政处罚、服务态度、执法效能、廉洁勤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效率,切实改进执法工作作风,为唱响全市发展大合唱提供有力的软环境支持。
二、工作目标
以着力构建公开严明、公正合理的法制环境,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相互尊重、文明开放的社会环境为重点,力争用一年的时间,使我局行政执法工作实现以下六个目标要求。
(一)思想认识到位。行政执法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广大投资者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一项法律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能否做到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也体现出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优劣。全局执法人员要切实提高对改进行政执法工作、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和不抓环境治理就是失职、抓不好环境治理就是不称职的观念,立足本职,从一言一行做起,通过文明、合法、高效的执法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二)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在立案、调查、询问、送达、处罚等一系列环节上,要严格执行法定程序。执法人员执法时,必须首先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严禁超越职权、和违背法定程序执法。
(三)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处罚的,必须出具省当场处罚罚没款收据;适用一般程序进行处罚的,要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由当事人到指定银行缴纳罚款。严禁不按规定私收罚款等行为发生。
(四)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凡是通过教育可以达到目的而不需要处罚的,要通过说服教育的办法,促使当事人自觉改正;对经说服教育无效、逾期拒不改正、依法必须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先警示,责令限期改正,然后再依法进行处罚。
(五)认真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对越权执法和违背法定程序执法的,要按照《城管执法人员纪律处分规定》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严肃处理;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要同时追究其经济责任。
(六)切实加强执法形象建设。严格执行《城管执法人员队容风纪规定》,执法中要做到:着装整齐,风纪严谨,各种标志证件佩带齐全,举止端庄大方,行为规范有礼,亮证执法,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坚决杜绝“生、冷、硬”和粗暴执法现象。
(七)加强廉政建设。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广大执法人员要强化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坚持廉洁自律,恪尽职守。严禁违法行使职权或,严禁利用职权索要财物、收受贿赂,严禁截留罚款、私分没收物品,不得从事与执法工作相关的经营活动,不准利用职权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坚决查处“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
(八)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通过政务公开栏、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处罚事项及其依据、程序、时限和服务承诺等内容。对群众投诉举报、上级转办的案件,要认真严肃对待,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要有专人分管、承办,一案一查,一案一报。对有明确办理时限要求的案件,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完毕,并及时向转办单位和有关方面及投诉人反馈处理意见。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我局对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经济发展软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科室、中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软环境整治办),软环境整治办设在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兼任软环境整治办主任。
(二)组建工作小组,明确各自职责。
为深入做好软环境工作,局软环境整治办成立2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我局软环境工作的组织、监督、考评等工作。
1、综合组。由法规宣传科牵头,执法监督科、办公室配合。主要职责:一是负责制定和完善《关于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实施方案》;二是组织开展软环境建设的教育工作;三是负责将软环境建设的有关情况上报给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办公室。
2、督办、考评组。由执法监督科牵头,法规宣传科、办公室配合。主要职责:一是负责城管行政执法软环境建设的监督工作;二是处理群众软环境投诉的督办工作;三是负责查处软环境建设中的违法违纪案件;四是制定软环境工作考评标准、考评程序;五是组织对各中队(科室)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三)采取具体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1、加大宣传力度。全局上下要高度重视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认真学习和传达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宣传力度。
2、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建立经济发展软环境政务公开栏,将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与经济发展软环境有关的事项向社会公布,既要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更要公开办事内容、办事结果。
3、畅通投诉渠道。进一步拓宽行政效能投诉受理渠道,通过日常督查、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多渠道征求市民和业户的意见,将城管行政执法依法行政和环境建设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及时查处举报问题,列入年度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
4、加强监督检查。执法监督科要加强对各中队(科室)依法行政、队容风纪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凡在督查中发现问题的,将根据局规章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并在全局通报批评。
5、狠抓作风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让制度确保作风的转变。坚决杜绝在执法过程中出现“吃、拿、卡、要”等丑恶现象,对群众举报的服务态度生硬、冷漠、蛮横、粗暴的,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6、聘请社会监督员。拟聘请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以及新闻媒体、部分市直部门负责人、市民代表为我局软环境建设工作义务监督员,定期组织听取监督员的意见。
四、工作进度安排
(一)宣传教育发动阶段(5月底以前)
召开城管行政执法经济发展软环境动员大会,树立“加快经济发展没有局外人”、“大合唱里面都是演员、没有观众”、“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经济发展主体”的大局观念,自觉照准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坐标,加强宣传教育,端正执法队员的思想认识,制定发展软环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的目标、主要措施和时间步骤,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经济发展软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
(二)对照检查整改阶段(6月底以前)
要对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及“三城联创”的标准要求,认真检查全局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问题,结合工作职能,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并认真研究制定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篇8
关键词:物流软件环境存在问题思考
去年以来,随着30万吨的原油码头、20万吨的铁矿石码头以及30万吨级航道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广湛高速以及湛渝高速的相继通车,湛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出海通道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作者认为在建设现代物流业的过程中,除了对原有码头以及深水航道,还有陆路通道等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进行建设和改善外,还必须加紧对港口软环境的建设和完善。
一、湛江建设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构建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对港口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有效地提升港口城市传统的运输、仓储等服务行业,通过产业升级,形成港口城市的竞争优势。湛江因为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出海通道之一。由于种种原因,湛江良好的港口条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在可惜。湛江拥有华南地区最好的港口基础设施,如何形成以港航业为龙头的产业链,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并逐渐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这对提高湛江经济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湛江虽然具有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可是软环境建设重视不够,超前研究不足,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湛江建设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存在的问题
1.体制落后,招商引资软环境还不完善
1998年以来,湛江市各级政府在改善投资软环境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湛江整体投资软环境的突出问题得以初步解决。然而,有些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头,遇事互相推诿、扯皮时有发生;项目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环节不够简化不同程度的存在。长期以来,湛江市政府一直对投资软环境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什么在软环境建设上还会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一些部门、单位和执法人员计划经济意识、“官本位”意识比较浓,特权思想严重,缺乏为大局服务的全局观念,缺乏为民执政的服务理念。另外,行政职能转变与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适应。有些部门行政行为仍然按照计划经济模式操作,管理方法和工作作风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行政命令在管理中还起主导作用,服务型的政府还没有完全形成,导致行政管理缺位、越位,管理与服务错位。其次,政府行政管理政策以及手段还不够透明,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没有及时传达到企业,没有接受来自企业监督的有效机制。
2.进出口货物通关手续不够便捷
利用港口优越的自然条件来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湛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而最基本的物流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开展就地生产和即时运输等为目标,这就引发了对物流业迫切的需求,并从竞争、品质和效率等方面对口岸提出更高的要求。港口城市作为新兴的物流产业的综合服务体,其服务贯穿于船舶和货物进出口的全过程。海运口岸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口岸服务的领域迅速扩大,服务的品质向深层次化发展,通关服务好坏成了衡量海运口岸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效率是嬴得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考虑的首要问题,口岸通关速度直接影响公司的效率。湛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使大量船舶、货物在口岸集中和疏散,而口岸查验速度以及处理经济、商贸、金融等信息汇集、交流的效率,直接关系到口岸的通关速度。因此,快速通关被提上议事日程,高效畅通的通关模式、简化通关手续的要求也被层层加码,货物流通的速度已经成为体现湛江港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3.信息网络化基础较好,但是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
信息网络系统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现代物流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四流合一,因此,信息网络化建设对湛江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现代物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湛江用于现代物流业的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滞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如资金投入不足、领导缺乏重视、人才缺乏等,湛江港口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98年以前经济发展定位偏差,行业特殊性使得他们在信息化认识和建设上多集中在对口业务、纵向联系上,造成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联系,整体协调、管理能力弱,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改善湛江现代物流业软环境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不发达地区要赶超发达地区,关键在于发挥后发优势,取得后发利益。结合湛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充分利用因历史赋予湛江的各种机遇,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选择最优的发展模式、更快的发展道路和更开放的发展政策,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发展湛江现代化港口物流业,要发挥这种后发优势,坚持高起点和国际先进水平。
1.创新体制,改善招商投资软环境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从软环境的角度看已经由优惠政策推动为主逐步向制度设计结合人文关怀拉动为主的方向过渡。湛江要发展现代化港口物流业,必须从改善软环境入手,发挥后发优势,加快体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机制和投融资软环境,从市场经济体系、法律体系、投资管理体制、国内市场开放、吸收外资方式和政策限制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从长远看,首先是完善政策、法律和法规环境,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健全统一规范的外商投资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制度,保持外商投资政策法律的稳定和连续性,努力为外商投资创造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其次是维护和改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努力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支持和鼓励外资和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利用湛江有利的港口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为投资商创造更加符合事业发展的投资软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带头改革,大胆创新,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改善投资软环境要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
2.优化口岸通关软环境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口岸通关制度看,美国是典型偏重于安全,新加坡偏重于快捷。我国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因其实际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湛江口岸的实际情况,政府不能强求口岸部门怎么做,更不能怨天尤人,关键是要针对性的研究对策,灵活运用好国家给予的政策,激活口岸管理机制,改革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进出口政策,争取口岸建设资金,加快了口岸建设;加强口岸联检部门的综合协调与联系,在通关制度的设计中,既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安全,又要考虑通关的快捷,其通关制度的设计难度较大,必须综合平衡安全和快捷的矛盾,寻求最佳通关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一站式”办公,提高了通关速度和服务水平。口岸优势的发挥与口岸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外经贸部门和口岸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逐步完善口岸设施条件,加强与口岸联检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口岸联检部门要改进监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方便服务企业,真正为湛江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通关软环境。
3.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水平作为新经济时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大的港口相继建立了为海运服务的EDI中心,开发了具有EDI功能的信息网络系统,从而推动各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在EDI的基础上,现代网络技术正朝更有利于改善港口软环境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湛江解决日益增长的进出口货运量对软环境产生的依赖,提供了最佳的技术手段,使湛江港口软环境的发展潜力更加巨大,并将进一步促进湛江现代化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信息化发展方向的需要,将对湛江港口组织机构的变革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是信息化管理去适应管理机构的设置,而是港口城市机构改革应适应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由于机构改革始终无法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一些港口的信息化建设总与机构改革不相适应。因此,港口系统应按照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与信息系统建设相适应的原则,及时调整其管理和组织机构,即港口组织体系的设计不仅要适应政府改革的目标,还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湛江港口软环境要想增强竞争力,就必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港口信息网络化建设,改造业已存在但互不兼容的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湛江港口现代物流信息港,服务于湛江的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篇9
关键词:台资;软环境;改善
一、引言
我国加入WTO以后,吸引台商投资的竞争更加激烈,投资软环境因素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吸引台商投资的主导因素。改善投资软环境以吸引台商投资,是各地发展经济,增强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深入点。因为投资软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投资软环境已成为我国各区域间竞争的焦点。各地纷纷出台一系列吸引台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以增强本地区的吸引力,尤其是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处于中国投资前沿的经济发达地区,对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更为重视。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深入发展,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发展的趋势也发生了变化。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台商投资的热点区域已逐渐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向环渤海经济圈转移。辽宁省抓住台资北上机遇,适时提出了“台资聚辽”战略,把建设台商投资重点聚集区和快速增长区作为载体,加快推进辽-台经贸合作步伐。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台商在辽宁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政务环境不理想、市场经营秩序较差及台商合法权益保护力度不够等软环境恶化的趋势。因此,在此背景下深入地调查现阶段辽宁省台商投资的现状,此后并改善由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软环境恶化问题。
二、样本获取与调研方法
本次《台资企业投资软环境现状的问卷调查》主要依托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台商投资软环境现状调查研究”调查组,其中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经营状况、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
本次问卷调查的台资企业是在2013年之前已经通过注册,并在正常营业的企业。由于第一产业台资企业占比偏低,第一产业台资企业并没有纳入调研范围,因此,第二、三产业成为了我们调研的基础样本。首先,在第二、第三产业企业中,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来选取台资企业名称;然后,通过与被选中的台资企业取得联系,并进行问卷调查,如若问卷调查中有缺失的数据,再通过网络调查进行搜集;最后,把所有选中的台资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汇集,并进行统计性处理。
三、实证分析
1.台商在辽宁投资的总体概况
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间里,台资企业进入辽宁的数量和规模均逐渐增大,台资的进入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辽宁省改革开放初期的资金短缺的压力,促进了出口创汇,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转型,对辽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沿海城市吸引外资投资已趋于饱和,台商企业布局逐步由沿海城市向内地城市转移,其中,主要由沈阳、大连、鞍山、盘锦向朝阳、铁岭、抚顺等地转移。比如台湾友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1998年到辽宁投资以来,先后在大连设厂。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向丹东、阜新等发展,并设立了多家企业,特别是在阜新投资2600万元设立的连顺电子科技有限分公司,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业务,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该企业集成电路涉及领域的年产值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成为东北地区台资集成电路企业的排头兵。台湾润泰集团经营的大润发超市最初落户在沈阳、大连、鞍山三市,但目前润泰集团和维华集团合作经营的大润发超市项目已经遍布辽宁省西北的锦州、阜新、铁岭、朝阳、葫芦岛5个城市。
通过问卷调查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截止到2013年12月, 台资企业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均有落户。其中,台资企业最多的城市为大连,企业数量高达204家,其次为沈阳,企业数量为149家,然而,台资企业较少的城市主要有阜新、朝阳和葫芦岛等地,企业数量甚至少于10家。而就各地区的台商投资额度来看,沈阳的投资强度最大,台资企业在沈阳的投资总额度达到10589994万元,这个数量要远超排名第二的锦州,并且高出一倍多;投资额度最小的地区仍然为阜新、朝阳和葫芦岛等地级市。
从已经调研的641家台资企业中可以看出,台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普通加工型项目中;而技术密集型、辐射带动作用强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仍显偏少,且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然后,近年来,台商投资更多地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一、第三产业投资数量和规模仍显滞后,较大的投资发展项目仍显不足。其中,第二产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占绝对比重(见表2所示),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到95%以上,投资总额度也远超采矿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根据台湾“主计总处”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台湾投资在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60:29.05:69.35。目前,辽宁台资项目在一、二、三产业分布比例为7:84:9。台资涉及轻工、食品、电子、机械、石化、建材、冶金、信息、房地产、餐饮、农畜产品加工、咨询服务等近二十个产业,但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在集中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中,招商引资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2.台商投资软环境分析
从辽宁省台商投资的实际现状来看,辽宁省最近几年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确实在引进台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相较于福建、江苏以及广东等东南沿海省份,辽宁省在引进台资的实际效果上,仍存在较大差距。从驻台办统计显示,虽然在辽宁省落户的台资企业共计1500余家,已累积投资达到600多亿元,但是这与辽宁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极不协调。
因此,辽宁省在进一步引进台资中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认真地反思和研究辽宁省在对台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是当下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紧迫任务。而要致力于改善辽宁省台商投资软环境,首先就必须对辽宁省现阶段的投资软环境有一个较为清晰地认识。
鉴于此,本文在2014年低至2015年初,根据对辽宁省的近600家台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辽宁省的台商投资软环境现状。其中,对台资企业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物品提供、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共计50余项评价指标,并参照国际惯例对每一个指标设置了5个评价变量,其变量值分别为很好(100分)、较好(80分)、一般(60分)、较差(40分)以及很差(0分)。此次问卷调查采取多因素评价法,即根据台商打分再乘以该要素的比重,之后累加得总分值。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所采集信息的汇总,本文可以清晰地看出台商对辽宁省投资软环境的评价较低,具体的评估现状见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出,现阶段辽宁省投资硬环境要远远好于投资软环境,其中,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物品提供这三项投资硬环境的得分均达到了75分,甚至远超过75分;但是投资软环境仍显滞后,其中,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的得分均呈现偏低的态势,尤其是法制建设环境的得分最低。
然而,就现在而言,要想进一步提高台商在辽宁省的投资力度,就必须改善辽宁省的投资软环境现状。基于此,本部分将分别对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环境、法制建设环境、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集聚环境等四个方面着重探讨,以便较大幅度地改善投资软环境。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1.结论
基于上述的实证分析,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台商在辽宁省的投资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台资企业在各地级市的分布有明显差异性,其中,大连和沈阳的台资企业明显偏多;已调研台资企业多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中,可以说明现阶段台商主要投资在劳动密集型和传统行业,而高端技术行业仍然偏少。
(2)辽宁省在台资投资软环境方面仍存在某些缺陷。总体而言,辽宁省在市场开发潜力、政府维护台商权益、解决涉台纠纷以及接受台资等方面表现较好,普遍受到台商的好评;而在政府行政效率、企业融资效率、产业对比以及企业劳资关系等方面表现一般,这也是投资软环境总体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
2.对策建议
第一,发挥辽宁产业集群优势对台商投资的引致效应。在完善产业配套体系过程中,一方面要按照产业链条的延伸方向,扶持前后相联系密切的企业;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一方面向产业链的上游拓展,积极发展研发、金融、信息等产业,另一方面向产业链的下游延伸,积极发展物流、会展、营销、商贸服务等产业,全面提升产业配套的质量层次。
第二,强化政府在台资企业与本地企业配套发展中等推动作用
在努力打造本地企业与台资企业基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紧密合作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在配套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积极扶持本地企业发展,促进民营企业与台资企业配套发展,进而有利于吸引台商投资,实现“以民引台”的目标,打造优秀的台商投资产业环境。
第三,加强和完善台商投资后管理和服务。首先,要突出抓好在对台招商引资过程中已经承诺的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避免给台商留下说一套做一套、不讲诚信的印象;其次,对台商服务部门及行政执法部门为在辽台商和台资企业提供服务和行政执法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依法办事与依情处事相结合、制定政策与落实细则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和执法方式,减少企业经营中的额外行政成本;再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对辽宁地区的优惠政策,尽快颁布出台一些更加优惠的、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在辽宁的台资企业做大做强的扶持政策和办法。
参考文献:
[1]姜丽萍.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服好务[J].辽宁:辽宁经济,2006,(3):28.
篇10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刘本春为组长、乡长李长杰为第一副组长的软环境治理整治活动领导组,成立了办公室,办公室组成人员6名。
二、迅速召开党委会,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长达6个小时的党委会上认真反思了*的过去,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改变行政“不作为”,制止行政“乱作为”,针对不同的违规违法行为,拿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制定了《*乡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并下发到乡直各单位和行政村贯彻学习。
三、广泛宣传,积极营造优化软环境的良好氛围
8月13日,*乡召开乡直单位和乡村组参加的三级干部会,认真传达区委、区政府软环境治理会议精神,贯彻了*乡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集中整治的实施方案,同时,全乡制作了过街横幅10余条,小标语500多幅,散发宣传单2000余份,复制优化软环境磁带15本,出动宣传车一辆,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
1、召开乡、村、组三级干部大会,动员学习区、乡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实施方案及有关的会议精神。
2、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突出学习重点,列出学习计划。党委政府规定,每星期二、四为全体乡干部学习日。
3、组织公安、司法、土地、民政、工商、税务等执法执纪部门集中开展“依法行政、服务企业、文明执法、奉献社会”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4、以村为单位,召开党员干部会,学习区、乡集中整治实施
方案及文件规定,利用大喇叭进行宣传教育。
5、教育系统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6、在广泛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全乡开展评优评劣活动。
五、上下齐动,综合施治,重拳出击。全乡上下各部门在学习优化软环境的同时,重在落实行动上,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配合,联合办公,集中对那些地痞、街霸等恶势力进行打击,重点治理公路“三乱”及“四霸”,在摸清全乡重点人口的基础上,加强因人施教的力度,实行打击和帮教相结合,优化了社会环境,弘扬了社会正气,净化社会风气。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宣传力度还不够,个别有死角,真正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有待加强执法执纪部门等服务行业的人员素质,力度还不够。
3、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干部的工作作风、思想作风有待改进加强。
4、对企业发展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外部环境、治理力度有待于加大。
下一步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每双日逢集宣传经济优化软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的氛围。
2、结合集中整治活动,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抓好小城镇建设,高速公路建设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