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课堂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23 00:5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忆读书课堂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忆读书课堂笔记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记笔记 注重积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81

一些教育学者普遍认为,数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然而,语文却是基础之中的基础。众所周知,我们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接受都要从理解开始,而只有接触语文的学习才能拥有相应的理解能力,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永远离不开扎实的语文基础。小学语文主要侧重课堂课本知识的学习,涉及面较窄,易掌握;而初中语文则向更多方面延伸,逐渐接近社会,涉猎戏剧、影视、广告等多个方面。初中语文学习内容日渐复杂,需要初中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学习方法,更有效的进行语文学习。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任务之一,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尤其是初中语文的学习更加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古诗词鉴赏题以及阅读理解题都需要学生具有相当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要着重注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创设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教室摆几排课外读物,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里学习,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多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及意义,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学生课余时间可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感受阅读的乐趣,同时还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直接提高了理解能力,间接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

(二)教师带头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提高个人知识素养,丰富各方面文化知识。因此,要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必先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率先掀起读书大潮,在平常与学生的交流中,多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引起学生阅读兴趣,重点强调阅读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我平常讲课之余经常捧一卷书在教室阅读,这很快引起了学生注意,纷纷向前问我相关问题,一段时间后我欣喜的发现,班里许多学生也会在课间读书,时间久了,班里经常读书的同学阅读理解能力大大提高,语文成绩也因此上升了。

二、养成记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时语速通常较快,此时学生单靠听来学习的话肯定是可以听懂的,且大部分学生也能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但由于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短暂记忆,学生很可能在几天后完全忘掉所学内容。因此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就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课堂内容比较繁琐复杂,且需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单纯靠课堂记忆是无法完全掌握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笔记分为很多种,课堂笔记、读书笔记、错题笔记,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读书笔记和课堂笔记比较重要。读书笔记指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内容做的标注及感想,也可摘抄经典句段。课堂笔记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教师所讲的重难点进行整理,以便课下及时复习。

课堂笔记不仅应用在初中语文上,这个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可以应用到各个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要尝试并逐渐养成记课堂笔记的好习惯,特别是对初中语文的学习,教师授课内容多且复杂,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研究快速记笔记的技巧。

(一)了解学习内容后再记笔记

初中语文教学之初往往是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一般包括对课文结构的梳理、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文章作者生平的认识等等,课堂结束后,学生普遍都认为所学内容太过琐碎,不易整理。因此,要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就需要学生提前对课堂所学课文内容浏览预习,大致将文章浏览一遍,自己先梳理一下文章结构,在晦涩难懂之处做重点标记,将这些问题熟记于心,对自己将要做的笔记在全局上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这样有利于把笔记做到最好。

(二)记笔记要分清重难点

课堂笔记不仅需要精简还要有重点,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有相应的难点、重点,初中语文也不例外,学生不能不顾内容的重要程度把课堂笔记乱记一通,而是要把握时机,争取记下最重要的、最难懂的知识,这样才能发挥课堂笔记的最大作用。

以上是最基本的记笔记的方法技巧,当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记笔记习惯,无论如何,教师要努力教导学生养成记语文笔记的好习惯,深入理解教师所传达的知识,同时也方便以后复习。

三、注重语文知识积累

积累其实就是一个语文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的过程对于语文来说,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阅读的过程。在中考中,古诗词默写占很大分量,期中除了课本所学知识,还不乏课外古诗词,因此需要学生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多多接触课外古诗词,平时多积累,等到考试就不会手足无措。

篇2

一、实施“对分课堂”的必要性

“授人以?~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应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分课堂”既保留了传统课堂“讲授式”的优势,又发挥了“讨论型”课堂的长处,其核心点就是将课堂分成两部分,即教师讲授知识和学生自主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在时间的分配上并不是将课堂精准地分为上下两个片段,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调节;其次是对同一个内容的讲授和讨论不是在同一堂课中进行,换句话说,就是并非在讲授完本次授课内容之后立刻进行讨论,而是间隔进行,即让学生在听完之后有大约一周的时间进行内化吸收,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学生进行个性化地“消化”,并搜集资料,构建自己的逻辑框架,然后在下次授课的讨论中学生是带着问题来的,大大地提高了讨论的效率和效果。

二、“对分课堂”在《西方社会学理论》课程中的实践

笔者以2015级79名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为实践对象。此课程共计56个学时,上课时间为14周,每周2次课,每次2学时,共100分钟。

(一)教学组织

向学生解释说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了解其要点。明确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的要求,教授给学生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明确读书笔记和“亮、考、帮”的写作要求,对讨论课做出具体要求。将79名学生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19个组,每组4人。

(二)教学安排

第1周的第1次课进行绪论的讲解以及本课程的上课安排和要求等,第2次课进行第二章内容的讲解,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时,以逻辑框架和理论要点为主,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而非穷尽所有内容,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探索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形成个性化的思考模式。在第2周的第1次课上,以学生为主进行讨论,首先针对第二章的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同学和教师交流、汇报小组讨论内容,最后教师针对小组的共性问题和个别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在下次上课之前在网络教学平台提交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考核方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平时的读书笔记和“亮、考、帮”作为考核的重点,实践和在线测试都作为考核内容,从而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考察其思维能力。平时成绩由提交的16次读书笔记和课堂讨论构成占40%;实践成绩由学生自己设计的情景剧作为测评材料占10%;期中测试成绩为第一次网络教学平台的测验成绩占20%;期末测试成绩为第二次网络教学平台的测验成绩占30%。

(四)“对分课堂”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应用效果

笔者在学期末对实施“对分课堂”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对分课堂”的态度和使用“对分课堂”的效果。本次调查研究对象有79人,共收回问卷74份,其中有效问卷74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参与了一个学期的“对分课堂”之后的主观感受和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客观评价来反映。由问卷可以看出,有23名学生认为“对分课堂”很好,占总人数的31.1%;有36名学生感觉“对分课堂”比较好,所占比重为48.6%;10.8%的学生感觉“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没什么区别;只有不到一成的学生认为传统课堂较好。综上所述,有接近八成的学生都比较认可“对分课堂”,认为“对分课堂”相比于传统课堂的学习效果更好。

第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从熟悉内容、准备工作、深入理解、过程性学习、考核方式、减轻负担等六个维度对“对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对分课堂”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由上表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教师讲授,帮助学生熟悉章节内容,克服重点、难点,为课后学习打下基础”这个目标可能实现或者基本实现;有43.2%的学生认为读书笔记比较能够促进对章节内容的理解;24.3%的学生认为读书笔记对章节内容的理解很有效;18.9%的学生对读书笔记的作用没有感觉;只有13.5%的学生感觉读书笔记对于章节的理解效果不大,这说明读书笔记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第二,学生能力的提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其不仅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从74份问卷调查汇总中可以清晰地看出,94.6%的学生感觉“对分课堂”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其中25.7%的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很大,只有5.4%的学生学习能力维持不变,超过90%的学生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可见,“对分课堂”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3

有许多学生在制订学习计划时总喜欢说这样的话:“一眨眼,新的学期又到了。在这个学期里,我决心:1. 上课认真听讲;2. 课后坚持复习……”简直就是决心书。这些话虽然正确,但是空洞。

因此,从实际出发,安排好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就十分必要了。要实现长远的学习目标,绝非一日之功,必须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努力才行,可以说,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的科学结合就诞生了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的愿望越强烈,制订学习计划也就越迫切。制订好学习计划后,就会使自己的每一个学习行为都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联系起来,使学习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的学习计划有以下几点:

一、预习

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同时适当地做一些课前的习题练习,逐步了解知识点。

二、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听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 集中注意力。学生很难45分钟都高度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听课前做好预习很重要。老师在讲解重点内容时一定要全神贯注,在其他空闲的时间段稍微休息下,张弛有度。这样一节课才能有效率。2. 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可以充分调动耳、眼、手、脑等器官的协同工作,对学习有一定帮助。

三、作业

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完成作业时,一定要做到独立完成,去形成自己独立的思维习惯。

四、复习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1. 课后及时把当堂课所学内容回忆一遍。2. 对课堂笔记及时整理和完善,勾画出疑点,寻求同学老师的帮助。3. 做好错题笔记,记载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

在安排好宏观的学习计划后,还有必要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拟定一份具体的时间表,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

安排时间表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如果你的兴奋点在白天的话,就安排一些白天的时间来学习,晚上多安排一点时间来休息;如果是“夜猫子”,就可以晚上多安排一些学习时间,中午安排一些时间来休息。例如:你可以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约十点半就寝,这段时间除上课、休息等耗时外,还有六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供自学。加以合理安排,时间是相当可观的。

科学的学习时间表有以下几点:

1. 早读:多读英语,早上读书非常重要,要拼命读、拼命记。

2. 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把不会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再去复习,把它搞懂。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方法。

3. 午休一定要休息好,没有良好的精神,下午上课也就没效率。

4. 晚自习:先独立完成当天作业,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然后对照课堂笔记复习当天上课内容。最后把第二天要上的内容预习下,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上课时候听讲才能更有针对性。

篇4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76

指导学生阅读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之一。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来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学习兴趣和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

阅读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因为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包括感知觉、思维、认识、记忆、语言等。所以,从根本上说,阅读能力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语言能力等的综合。

教学实践证明,没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就不能正确地理解书中的字、词、句的含义和化学概念,就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从而导致学生缺乏阅读教科书的兴趣。这种学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听讲和课后做作业都很吃力。即使是在课堂中听懂了,但也不能在阅读教科书中深入理解和巩固。所以,有经验的教师狠抓学生的学习质量,都是首先从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抓起的。笔者所在的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的教学方法,就是把“读”作为这个方法的基础。

一、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教科书

化学教科书是学生用以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基本工具,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化学教科书。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学生在预习中阅读教科书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清预习意义。预习的意义在于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及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听讲。这样,学生就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懂的问题上,从而学得快,记得牢。同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便于做到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在化学绪言课中,教师向学生适当介绍化学教科书的结构,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了解、记住章节标题和课文中的小标题。标题是内容的概括,了解了标题,才能理解章节中提出讨论的问题。然后把预习的课文(包括插图、表格、实验装置)从头到尾通读,边读边思考,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并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作为专心听讲的重点。

再次,教师在指导预习中,当学生阅读能力较弱时,要提出预习提纲、预习思考题及练习题,引导学生预习。当学生预习习惯尚未养成时,要注意培养、严格要求、督促检查。

2. 指导学生在复习中阅读教科书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复习的意义在于进一步理解、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使记忆牢固。

其次,学生在复习时,应结合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阅读课文,并逐字逐句仔细分析、反复思考、划出重点、提出中心、理出脉络,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组成提纲,也就是要做好阅读笔记。这样眼看、脑想、手写,就容易掌握系统知识,把知识化为己有,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3.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不同类型教材的方法

中学生在阅读教科书时,经常会有呆读死记定义和结论的现象。为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有区别地阅读不同类型教材的方法。

例如,在阅读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定律时,学生要从丰富的化学现象出发,反复思考产生这些概念、理论、定律的事实根据,掌握主要观点,并学会运用化学词汇解释化学现象,推理得出概念、原理、定律,研究它们有哪些应用及应用范围。在阅读物质及其性质变化的内容时,要联系观察的实验现象,系统地比较各物质性质的异同,透过现象,了解本质,掌握化学变化规律,并根据结构、性质、用途、制法的内在联系掌握物质知识。在阅读插图、仪器装置及图表等内容时,要弄清原理,理解如何运用,并能绘画。在阅读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基本概念、重要定律和公式时,要尽量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书写、运用和熟记。在加强记忆中,要充分运用心理学揭示的遗忘速度先快后慢的规律,对某一记忆对象除了及时复习外,还要合理安排继续重复复习的次数和时间。可以最初安排的次数多一些,间隔时间短一些,以后逐渐减少复习的次数,拉长时间的间隔。

4. 在指导方法上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从化学绪言课开始,自始至终要求学生预习和复习,不断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2)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在指导方式上,教师要循序渐近,逐步提高要求。例如,开始可采用在课堂上师生共同阅读的方式,教师结合讲解,指出教材上的重点内容(包括重要的图表、仪器装置)和中心内容,推敲定义的关键字句,分析教材叙述的逻辑性以及章末的内容提要等,使学生学会边阅读边思考。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布置阅读任务或其它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养成其独立阅读教科书的习惯。另外,有的教师根据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具体计划各年级自学能力的培养步骤。例如,一位教师拟定的具体计划是:高一年级,在教师指导下,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教材,体会各段教材内容的意义,并能结合教材解答一些问题;通过课前预习,不仅要能提出问题,还要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概括;听课和复习以后,能写出知识小结和学习体会。高二年级,学生学完每章或每一单元教材后,要能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对比,综合概括,写出质量较高的学习小结或复习要点。除阅读教材外,还要能查阅参考资料,解决疑难问题,做好课外读书笔记和读书卡片。

二、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

中学生在阅读教科书的基础上,看一些参考书,既可以巩固加深课内的学习,扩大知识面,又可以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和兴趣。

指导学生阅读参考书,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书籍,选择那些能结合课内学习、扩大学生知识面而又适合他们程度的参考书。

篇5

一、根据他们的不同爱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须针对有些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的现状,要根据他们的不同爱好,向他们介绍一些各自喜欢的图书,并每周给学生安排一节课,专供他们阅读感兴趣的书,要求他们边读边做摘录笔记,教师要定期检查,而且在全班或全年级进行阅读交流。此外,定期安排学生制作手抄报、黑板报等。以此引导学生翻阅各种书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应安排一定的课问讨论交流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所读过的书籍上的相关内容讲述给同学听,以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不是教育对象的变化,而是教育方法方式的更新和知识范畴的不断扩大。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会精读和解析课文,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要求学生要多读,要量大面广。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不要专看一人的作品,以防被束缚住,必须博采众长。对于其中的精彩作品、精彩段落必须精读、读熟、读透。正如人们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略读和浏览则能快速了解和筛选信息,学会略读,能用比较快的速度边读边想;学会浏览,则能用更快的速度粗略地读。了解书报提供了哪些信息,再阅读自己需要的或感兴趣的信息,并从中提取关键的信息。因此,培养这两方面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制订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

1.明确课外阅读的大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了便于具体落实,可以把这两个大目标再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这些小目标可以分别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拓记叙文的写作思路,开拓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抓关键旬分析文章。提取文章信息,鉴赏文学作品(又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等等。这样,目标明确了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并且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

2.化整为零,就像把西瓜切成瓜瓣,学生才能吃得着,啃得透,有兴趣,有信心,乐意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要指导学生列计划:(1)建立《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学期初完成);(2)建立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周课外阅读计划》(每周一完成);(3)建立《课外阅读登记卡》(记录每天阅读情况,每周阅读量等)。

三、从现有教材入手。注重课外阅读

高中阶段,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课文有限。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此,语文教师不仅仅要抓好课内的阅读,还要注重课外的阅读,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量。

1.从现有的教材人手,将单元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作为必不可少的课外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这样既能将课内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能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有关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收到“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

2.要指导学生多阅读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作品。这是因为,无论阅读小说、剧本,还是散文、诗歌,学生都受益匪浅。或在选材上受到启迪,或在构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语言上受到熏陶。名著之所以生命力强,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其中有学之不完、赏之不尽的文学艺术价值。所以应指导学生多读优秀作品,并要求学生不但要读而且要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3.要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质量高的文学刊物,或是浏览报纸、广播中有欣赏价值的好文章、好演讲稿、辩论稿,甚至好解说词等等。因为这些读物时代气息浓、语言鲜活性强,表现手法多样化,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另外,朗诵和背诵诗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不二法则。中学时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对于一些精品,既要朗读,促进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更要将其中的名句、名段熟记至背诵,这样学生能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引用自如,并有助于对学生的记忆、感知、思维、想象与审美等素质的培养。

四、做好读书笔记。培养阅读习惯

篇6

一、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

二、从小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阅各门各类的书,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三、多读多练,培养语感。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读书能力差,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重点训练朗读,希望家长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恳请家长重视读说训练,并可以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给他一些掌声,一句鼓励,一份自信。

四、写一点读书笔记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也要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经常这样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了。

五、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做练习是为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些图快、图省事欲走捷径的学生,似懂非懂,一味地为做习题而做,常常会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返回头再看书,事倍功半。

六、小学生也需要独立思考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别人,独立思考是把死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一但弄明白,印象会很深刻。而我们的一些学生,懒于动脑筋,耻于问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为了使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教会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七、加强背诵,勤于积累。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适当背诵些有价值的材料,犹如常做体操增强体力一样,可增强记忆力。据生理学家研究,重复的刺激可以帮助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强化。要求学生把有价值的材料背下来,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俗话说“挖到篮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说,很多知识,你只有记住了才对自己管用。因此,必须想方法记住知识。记忆知识,可分为内部记忆和外部记忆。记在大脑里为内部记忆,记在大脑以外,书本中、读书笔记中、日记中、摘抄本中、电脑里为外部记忆。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科学家们曾经讲过,大脑储存记忆知识的功能开发利用的不到10%,应开发和充分利用大脑的储存功能,记忆储存更多的知识。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及时记住知识的能力是弱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的,很多人记住知识是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摘抄本、电脑,平时经常翻看检阅,就可以把外部记忆变为内部记忆,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八、勤于练字,认真书写。

篇7

【关键词】习惯 语文学习 培养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就非智力因素而言,适度的学习动力,较浓的学习兴趣,坚强的学习意志,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保障。就语文学习来说,我认为好习惯更是学习成功的基石。我国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谈一点认识。

一、要培养“三习”的习惯

1.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些优秀的教师把“先预习,后上课”定为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常规,要求学生先行一步,坚持多年,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预习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点着手:

(1)通读课文。课前阅读要求学生做到“三到”:眼到,要认真、全面地阅读,不放过关键字和词,不能浮光掠影,只求速度,不求效率;心到,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如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感,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手到,注意圈点勾画生字新词,精彩语句,做好记号,写好批注,不能走马观花,掩卷即忘。

(2)扫除字词障碍。预习时要自己动手,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认识生字新词,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加以把握,切忌偷懒、猜字、望文生义。如一位学生读完《警察和赞美诗》后,我问他:“都懂了吗?”他说:“懂了。”我问:“不名一钱”的“名”是什么意思?他讲不出来。可见预习没有把字词搞好,那么他所说的懂并不是真正的懂,只不过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

(3)寻找疑难问题。面对新知识,一般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疑点,如文章为何这样构思、这样选材,文章的主旨是什么,采用了那些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通过预习,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学生就会心中有数,上课时才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

课堂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要想收到好的学习效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善于思考。爱因斯坦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时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课堂上积极思考,才能对他人的思想进行分析,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并把它变成自己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指导学生课堂上可以思考教师的讲解,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学生的发言等,通过思考,就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使理解认识更进一步。

(2)勤记笔记。记忆力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把一节课所讲的课文的要点知识永久性的记住,因此课堂勤记笔记显得尤为重要,还可为日后的巩固复习提供很大的帮助。记笔记一是注意教师的提示,重点知识,往往教师把他强调指出。二要注意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文章要点知识整体的、系统的展示,让人一目了然。不论是字音、字义,还是文章中心、人物形象,都不怠慢,不论是夹批、旁注,都要清楚,工整。有时还可采用一些符号,如在学习文言文时,用表示词类活用,用表示古今异义,用表示通假字等,既省时又省力。

(3)积极发言。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提问一个问题,如果指名回答,一连几个学生都有可能默不作声,或者回答支支吾吾。这是学生缺乏组织语言,系统表达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一个引路人,是一位导演,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学生开口说话,要么讨论问题,各抒己见,要么单独回答,指导正误。久而久之,学生敢说了,敢辩了,语文能力自然会提高,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出时间,让学生做出书面答案后再回答,既注意了课堂练笔,又消除了紧张心理。

3.复习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讲的都是复习的重要性。复习要注意:

(1)归纳整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记忆和回忆。如文学常识的复习,可按时间顺序归类,从古到今,古代某个朝代有哪些作家作品,现代某个时期有哪些作家作品,也可按文体归类,小说有哪些知识点,诗歌有哪些知识点,散文有哪些知识点等,分门别类,易于比较,不失为一种好习惯。

(2)经常背诵。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道理就在于此。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切不可死记硬背。如背诵《劝学》一课,好些句子形式上是上下相对的,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分开组来背,内容上有的讲学习贵在积累,有的讲学习贵在坚持,有的讲学习贵在专一,分层次来背,这样会背的又快又准。

二、要培养善于积累的习惯

1.积累词语

曹靖华先生说得好:“好比建筑,语汇就如同砖瓦,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吹’,语汇,也就好比巧妇手中的‘米’,无‘米’,巧妇也就一筹莫展了。文章的生动活泼同语汇的丰富是分不开的。”

首先,要善听,善于听别人的谈话,听录音广播,听电影电视中的语言,从中吸取生动活泼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其次,要善读,要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著作,那是语言大师们的精心制作,能够为我们提供适合语境选用词语的范例,是我们学习词语的好老师。还要特别注意成语的积累,成语结构稳定,意义凝练,运用成语表达,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悦耳,而且还会使语言简练,表现力强。

2.积累语段

在积累词语的同时,对一些优美的、蕴含丰富的语段也要留心积累,有的写景如诗如画,让人身临其境,有的抒情淋漓尽致,使人产生共鸣,有的描写细致入微,形神毕肖,有的说理入木三分,精辟透彻。读到以后,随时抄录下来,既丰富了知识,又为写作提供了素材,还为以后的揣摩体味创造了条件。

三、要培养写读书札记的习惯

篇8

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

2、“手到”。

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是书的空白处或字里行间,这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3、“耳到”。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专心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听见听懂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理解领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迅速作答,对比同学对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眼到”。

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5、“口到”。

篇9

一、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勤读课外书籍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欧阳修善于利用“三上”的时间读书,即“马上、枕上、厕上”,并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古人勤奋读书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2.勤做读书笔记

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做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方法:摘抄、摘录,做卡片,提要钩玄,写读后感。

3.勤查词典资料

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宇字典》、《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4.勤于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仿佛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工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来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独立思考

思考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出问题。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引起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善于分析综合。分析就是深入到文章的内部分解剖析,将各部分的个别特征区分开来;并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对学习的内容有透彻的了解和认识。对所读的书要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剖析。综合则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从而把握整体。第三,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克服不良的思维定势,防止思想的僵化。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好的思维定势可以使学习和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迅速;不良的思维定势则会束缚人的思想,难以有所发现和创造,要善于从固有的思路中跳出来,变换角度去思考。

6.勤于求教探讨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7.勤于写日记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可议,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写日记要注意把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感受能力、思考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日记记的是身边的琐事,但要注意从这些琐事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许多好的日记就是把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事、琐事写得具体、生动,并能从中揭示出一定的道理。

8.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要坚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有坚强的毅力,要持久地、有意识地培养。只要有决心,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养成。这对人的一生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终身享用不尽。

二、利用课外学习活动学好语文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正当的兴趣爱好的发展。(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篇10

一、明确要求,指导方法

阅读时做读书笔记不是可有可无的行为,教师要把它作为具体的要求明确提出来,并贯彻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初读课文时,划出生字词,碰到不会念的字查字典把拼音标上,解释有关词语的意思,有些还可标出自然段序号。再读时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圈划出体现文章写作思路、写作顺序的词句,圈划出重点或关键的词句、段落(如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能体现人物特点的、精彩美妙的等)。精读课文时,能在旁边写下自已的理解、感想、观点或启发等等。最后能写写读后感想。

下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草虫的村落》为例。我设计了这样的阅读要求:1.读课文,看看作者把什么想象成什么,请写在相应段落旁边。2.作者的想象是具体的,请划出有关句子仔细读读,把体会到的东西用关键词写下来。

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有一学生在完成第一个任务时是这样写的:草茎——茂密的森林;黑甲虫——游侠;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南国少女;振动翅膀的甲虫——音乐家;推动食物的甲虫——劳动者。完成第二个任务的时候,该生在第三自然段旁边写上这样的词语:独来独往、高傲、勇猛、不失礼貌(学生基本上抓住了黑甲虫这个游侠的特点了)。以下各个自然段旁边都有学生的笔迹。

二、发挥教师板书的表率作用

板书设计是教学预案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或起到提纲挈领、突出中心的作用,或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教师的教学思路……不管哪种类型,都力求简洁、美观。而我认为,课堂中应该还有一块板书是留给学生的,他们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的思维轨迹、理解体会,应该得以记录和展示。下面是我教学《草虫的村落》的板书设计:

上面的板书,左边是我课前预设的,主要体现文章的脉络。右边是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发言择其关键或精彩的词语而写的,既有写作手法的发现,也有各种昆虫特点的概括,还有对情景的感受,虽显随意,可都是同学们的见解。老师的板书,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和肯定,更重要的是起到了做读书笔记的表率作用。

除此,我还提醒学生学会记录同伴的精彩发言。如有一位学生谈第五自然段的体会时这样说:“作者把披着俏丽彩衣的小圆虫想象成南国的少女,还逗得虫子们驻足痴望。美女总是吸引人眼球的,这样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浪漫而有情趣的情景。作者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虫子们写成了一群有着丰富情感的小生灵。”多么美妙的发言!我写下“浪漫”“有情趣”“有丰富的情感”等词语后提醒学生:“都说作者的感受很独特,你们的体会更独特。大家赶快记下来,好的见解我们要善于记录,这也是学习的好方法。”

三、课内外结合,巩固习惯

为了让良好的读书习惯延伸到课外,我根据学习课文的情况给学生布置课后小练笔的作业,这种小练笔包括读后感、仿写小段落、续写等等。如学习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桥》后,我设计了多项动笔练习供同学们选其一完成。练笔1:学完课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请写下来。练笔2:你有什么话要对“老汉”说,请用笔写下来。练笔3:当我们遇到危急情况时,最需要的是什么?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