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22 03:4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篇1

昨天与朋友一起观看了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我很喜欢冯导拍的片子,但这部影片让我最为感动和震撼,我从中看到了冯导在这部影片中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和心血,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角度再现了唐山大地震后让人心碎的场景和人们对生命的渴望,同时让人们深刻的感受到二十多年来,发展中的中国人对于人性与情感的理解和新的诠释。这部影片从开始到结束我是一直流着眼泪看完的,影片中徐帆扮演的母亲尤为感人,一个普通、纯朴、善良的女人,一个母亲在生与死之间心灵的挣扎,那让人心碎语言,让我有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颤,心像被撕裂一样的疼痛,作为母亲我能理解她的痛苦和无奈。徐帆扮演的母亲,甚至让人感到那是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伤痛,让人感到真实而感人,我想明年的大奖应该归她莫属。

这部影片看后我想对每个人不仅仅是受到一次教育,它会使人们深思,会让人们更加珍惜友情,更加爱你的亲人,爱你的朋友,爱关心你的人。而且应该带着孩子去看,让他们懂得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片尾王菲的歌,有一种平静、空明、天籁般的声音,让我们更加怀念地震中死去的人们,歌曲给影片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更多《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作文:

《唐山大地震》观后有感 观后感:唐山大地震 看《唐山大地震》有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哭点集结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撕开伤口 尽情痛哭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活着真好 《唐山大地震》感想:心灵的呼唤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唐山大地震》感想 《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看的不只是电影,是人生

篇2

唐山大地震,想必总所周知,是我们每位国民刻骨铭心的事件。在那场地震我们失去了多少,无法用准确的数据表达,唯一我们清楚的,是对离去的同胞们的悼念。

为了永远记得离去的同胞,拍摄了一部纪念性的电影,它就以原事件作为名字——《唐山大地震》。讲述着以一家为代表,描述震后的生活。它震撼了数千中华人民的心,即使过去数年,但它仍以崭新的画面呈现在眼前。

生命是难能可贵,是多么重要。它与一切都截然不同,没有重复的机会,无论发生什么,它从不会倒退,只会冷漠地继续向前。由此,仅有一次的生命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一次地震,剥夺了多少个一次,无情地摧残多少的家庭。在这部电影中,地震带走了支持一家的父亲,留下孩子。不仅如此,两个幼小生命,只能存活下一个,那是多么残忍的考验。当母亲选择了年龄更小的弟弟,无情的巨石压在姐姐之上,那时,姐姐放弃了希望,缓慢合上双眼,缝中看着弟弟被救出。

可幸,姐姐没被死神带走,被雨唤醒了,被失去重要的人所留下的泪唤醒,没错,这是一场血泪般的雨,溶解所有的伤痛与哀伤,抹过所有的哀吼。姐姐无助地站起身,她没有立刻寻找母亲,而是迷茫地在灾区徘徊,她该痛恨什么?地震剥夺她的家庭?还是母亲剥夺她的生命?她什么都不知道。在她混乱的时候,一对救援者发现了她,是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妻,他们领养了她,给她一个“家”。但是,这并不是她的家,她的家不在这,可她的家又不久前失去了,她无处可归。而这对夫妻收养了她,虽不是家,但至少是个归宿。她就这样接受了。

地震过去数年了,姐姐和弟弟都长成支撑家的人了。但他们仍未相聚,弟弟不知姐姐还活着,而姐姐则不知该如何面对弟弟,还有母亲。

陈旧的齿轮开始重新运转,姐姐被养父劝服,决定去见过去的家人。姐姐来到一间平凡的屋子前,迟迟没有按下门铃,直至母亲买完菜回来,母亲呆站在姐姐的面前,该是惊讶的表情混杂着忏愧。弟弟走了出来,仅有右手,左臂下垂着。这家人终于相聚了,每个人混杂着无数的思绪,四周沉默着。

篇3

龙门飞甲观后感

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我很了解电影的资讯,运作,票房等,尤其我对3D电影非常感兴趣。在今年夏天我去影院看了变形金刚3,感觉很震撼,终于体验到3D电影的感受。伴随着2010年阿凡达的热映,3D电影开始风靡全球。阿凡达在中国票房更是突破13亿人民币,而全球票房为27亿美元,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一个电影就这么给力?~~阿凡达创下了票房神话,位列全球票房排行榜、北美电影票房榜、海外票房排行榜、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香港电影票房榜第一位,相信在近几年没有一部电影可以打破它的记录。3D电影开始广泛流传,但有很多“伪3D”电影陆续上映,打着3D的旗号,却没有真正的3D效果。2010年四月份上映的唐吉可德就是这样一部伪3D电影,这部电影据说投资七千万,导演信誓旦旦的说票房能过2亿,结果最终三千来万,不仅没达到导演的预期,反而大赔。这部电影我看过之后就一字:烂!太烂了,剧情差劲,演员差劲,3D更差劲!!中国的电影分帐比例是投资方,影院,发行方,按4:4:2,也就是说投资七千万,票房1.75亿才够本,当然一部电影不全靠票房,还有电视播放版权、网络播放版权、DVD、海外销售,但票房无疑是最重要的。

拍3D电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仅需要特别的3D摄影机(几百万一台),还需要专门的3D团队、动作指导,导演徐克被称为技术控,他为了拍龙门飞甲前期准备了很多,终于在2010年10月份开机了,在今年一月份拍摄完毕,接着进行后期制作,12月15日上映,让我期待了足足一年多!同事知道我去看龙门飞甲就问我为什么去看,影院还有很多3D电影呢!我说龙门飞甲是中国的第一部3D电影!我想看看中国的3D是怎样的!就这样带着兴奋的心情,和老婆一同观看了龙门飞甲,老婆之前打死都不想去看是的,结果边看老婆边笑,面对飞沙走石、海底的气泡、迎面而来的树干,老婆都忍不住去抓。真给力真过瘾真刺激!看得真值,痛快。剧情也很好,还有点搞笑!老婆说陈坤演得最好!我觉得每个人演得都好!在徐克的调料下,都演技发挥的很好!

3500万美元的投资,中国的第一部3D电影,龙门飞甲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3D电影已经崛起。2010年11月份开机的大闹天宫也是一部3D电影,投资三亿人民币,演员阵容强大,包括甄子丹周润发郭富城何润东梁咏琪等,这部电影于明年暑期档上映,值得去看,相信到时我会去影院看的。比龙门飞甲晚四个小时上映的十三钗,相信也给力!期待两部电影共创神话!十三钗也非常好,但不是3D,我一个无名小卒还没那么多钱去影院。昨天网上已经有了十三钗和龙门飞甲,给力,下班看十三钗!

中国目前的电影特效小平还有待提高,白蛇传说光做特效就花了四百万美元,是目前中国花费特效的最高的电影之一,出品人于东说白蛇的特效四百万美金,是斯皮尔伯格一年喝咖啡的钱!但却是中国最高的特效制作费。据我所知,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特效费用是2000万人民币,都是特效领先的国产电影。但是好莱坞投资动辄几亿美元,中国比起来真是不行,尤其是特效,像变形金刚3,投资1.95亿美元,多厉害,全球票房11亿美元,多给力!十三钗的诞生也说明了中国也可以出世界级大片,张伟平和张艺谋是不会让你失望的。

篇4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电影传播;病毒式营销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全球化进程对我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电影业在世纪之交也开始了艰难的体制化改革。自2004年深化改革以来,民营与外来资本的介入不断增多,振兴文化产业的政策强力推出,中国电影的产业道路在全球化进程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双重挑战下不断发展,营销方式也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模式与大众传播媒介格局的变迁出现了新的变化。电影“病毒式营销”诞生的背景审视中国电影业所处的社会传播大环境,目前还处于变动性很高的转型时期。早在20世纪后半期,“信息革命”的发生,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使社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随之发生变革,也影响着传统媒介在社会传播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在传统传播技术的条件下,印刷、广播、电视三大媒介相互独立,各霸一方,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伴随着世界网络人口的与日俱增,全媒体时代下的新媒介格局已经宣告形成。媒介融合趋势促使传统媒介单打独斗的局面得到改变,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已成为全媒体时代下的新趋势。

网络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新媒介格局的形成,其技术革新还促使电影营销方式的改变。经过短期的发展,互联网已经从初期的web1.0时代,历经web2.0时代的P2P技术,革新至现在的web3.0时代。在web2.0时代,P2P技术已经支持点对点传输与下载,极大地方便了网民观看网络视频。而如今web3.0技术的更新,不仅使应用程序变得更小、运行速度更快,还可以将其放到任何设备上(PC或者移动电话)运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技术的更新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利用社交网络与电子邮件等进行病毒一般的扩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1年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手机网民较传统互联网网民增幅更大,构成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①日益攀升的上网人数,让商家看到了蕴藏于网络中的巨大商机,网络营销随之兴起,并对传统营销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电影行业也看中了网络营销的优势,也应时地将触角伸向互联网,开始利用网络营销中常用的“病毒式营销”手段来进行影片的宣传造势。

一、何谓“病毒试营销”?

所谓“病毒式营销”,就是利用用户口碑传播的原理,让信息在用户之间自发性地宣传、递送,这种快速复制增长的方式使得信息传播如同病毒一般,成为一种几乎不需费用的网络营销手段。高效传播加上费用低廉,用户主动参与加上网友集体被“病毒”注脑,这几个特点使“病毒式营销”手段自诞生以来就被电影营销人员充分地应用在影片的“口碑营造”、“热点制造”、和“网络营销”上。影史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美国电影《女巫布莱尔》可以说是运用电影“病毒式营销”的鼻祖。紧随其后的《科洛夫档案》、《第九区》、《鬼影实录》等电影都通过网络营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看到中小成本电影初尝“病毒式营销”带来的甜头后,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也开始运用网络来推广自己的电影。詹姆斯·卡梅隆和克里斯托夫·诺兰两位大导演也不能免俗,《阿凡达》、《蝙蝠侠黑暗骑士》、《盗梦空间》等影片都对这一营销方式进行了充分挖掘,并通过“病毒网站”、“病毒视频”、“微博互动”、“虚构新闻”、“现实互动”等宣传手段的运用使“病毒式营销”得到进一步发展。

伴随《阿凡达》与《盗梦空间》在中国上映后引发的商业狂潮,两部影片的美学风格、技术手段与市场营销方式等都被国内电影从业人员所关注和研究。2009年,新浪先见性地运用web3.0的精神推出了新浪微博,并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给电影营销人员提供了SNS人际传播工具的平台,推动了电影“病毒式营销”在我国的实施。从2010年到2011年,多部高票房国产影片的营销团队纷纷利用网络平台频出奇招,众多导演、明星和网民也积极参与其中,使中国电影在营销手法上亮点倍出,这也更加体现了全媒体时代下的创新精神。

二、“病毒式营销”成为电影营销中的重要方式

Web3.0技术的研发大大提升了互联网传播的广度与速度,使上网变得更加轻松与自由。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自某大型发行公司一份未经公布的调查表明,有60%的观众从网上搜集电影资讯。”②在网络用户的群体构成中,青少年占据了主体地位。这些伴随着电视、电影成长起来的网络一代,既是电影营销的目标客户群又是“病毒式营销”的主要传播者,这也使网络营销在电影营销方式中更加凸显了其优越性。由于各类别的社交网站、网络游戏是这群客户常出没之地,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更容易获得较大的受众覆盖面。基于对这些目标受众特点与需求的考虑,中国电影营销人员也应时地在社交网站上利用人际传播进行电影“病毒式营销”的尝试,在电影的“网络超市”中运用微博、病毒网站、病毒视频、论坛、博客、现实互动等为电影宣传,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微博互动

作为web3.0时代的产物,微博的迅速流行让电影营销人员找到了与观众、市场沟通的更直接的方式。由于网络的主要用户都以年轻人为主,从用户需求上考虑,电影的网络营销需要更注重趣味性、更讲究创意以适应目前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内容,漫画、诗歌、微小说、凡客体广告、戏仿海报等都已经成为微博电影营销的内容。每条微博的字数在数十字到一百来字之间,可以配发图片或视频,使用十分便捷,加上其人际传播的精准性,不少大导演和明星也都参与其中,利用微博为影片宣传。这些大导演和明星充分发挥明星效应,利用粉丝群进行影片的信息传播。如果一个博主拥有百万的粉丝,那传播的到达率就可以数以亿计,非常可观。③

冯小刚可以说是2010年使用微博为自己影片宣传最多的导演。在《唐山大地震》和《非诚勿扰2》上映前,冯小刚每天都会更新微博,跳过媒体直接给关注他的数百万微博粉丝讲述电影相关的内容。可以想象,哪怕这数百万微博粉丝中只有一百万的粉丝对这些内容进行转发,而这些粉丝又将信息传递给各自拥有的关注群,那么冯小刚所传递的电影信息的到达率就相当可观。影片《唐山大地震》最后也取得了6.7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在电影《西风烈》上映时,导演高群书也带头与大批圈内人士一起在微博上对影片进行讨论,用微博炒热影片的知名度。张一白执导的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更是充分利用了微博的特色,不仅在影片上映前在微博上展开“微情书”征稿,还结合了时下流行的“凡客体”推出“将爱体”,为影片造足声势。“将爱体”推出后,在微博上被网友广为转发,如病毒般向各大网站蔓延。2011年票房黑马《失恋33天》,更是利用微博营销创造了以小搏大的奇迹。不少业内人士在微博上感叹:“地球已经无法阻止《失恋33天》了。”如今,新浪微博用户已经突破一亿人,腾讯、搜狐等网站也将微博作为其业务发展的必争之地。微博营销作为电影“病毒式营销”的最主要方式或将成为未来电影营销的流行趋势。

(二)病毒网站

网站是推广病毒营销的一个常用平台,不少电影制片方都选择与新浪或搜狐合作为自己公司出品的影片量身打造“病毒网站”并辅以高频率的更新。这种利用病毒网站为影片造势的潮流突出地反映在2010年的贺岁档影片上。12月3日上映的《大笑江湖》拉开了贺岁档之争的序幕,该片不仅制作了影片官网,还与视频网站新浪娱乐合作,推出电影的专属网站。在网站的设计上,主创方颇费心思地结合了时下流行的武侠游戏元素,在主页上设置了“江湖传说”、“幕后高手”、“贺岁好礼”、“比武大会”、“侠影在线”、“大侠动态”六大板块,让网友在点击动态页面选项时更有游戏般的娱乐体验。

此外,片方还在网站上前后推出了11款风格各异的海报,再配上两首由小沈阳深情献唱的MV,使得网站一经推出,就得到了网友粉丝们的争相追捧,点击率如同病毒蔓延般直线上升。在百度的搜索频率上,《大笑江湖》最高达到四十万次。④最终,《大笑江湖》上映一个月取得累计票房15,895元。⑤电影专题网页和电影主题网站为网络门户提供了电影信息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目标消费者对电影进行深度检索,稍显不足的是,官网更新比较缓慢,对传播效果有一定影响。

(三)病毒视频

视频网站是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后视镜理论形容每一种新的媒介的诞生都能看到旧媒介的影子。视频媒体能综合网络和电视的优势,观众可以不受电视台播出的时间限制、随时访问电影的花絮、预告片、和电影相关的电视节目。⑥随着视频分享网站的流行,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在电影上映前各种创意十足的“病毒视频”层出不穷,预告片、花絮还有网友模仿恶搞的视频等都充斥在新浪、搜狐、土豆、优酷、奇异、56等几大视频门户网站上。其中,热门影片《大笑江湖》和《让子弹飞》都将“病毒视频”做得有声有色。“兵哥版大笑江湖”、“胖哥版大笑江湖”等“江湖类视频”都获得了很高的点击率。《让子弹飞》在影片进入宣传季之后,每周爆出一个花絮,分别用不同的侧重点吸引观众。在明星阵容、台词、男色、美女、导演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影片在上映后还十分有创意地制作了一段观众观影视频,将观众观影后的反应捕捉下来,各地观众观影后兴奋激动的表情和对影片的好评在视频中被表现地淋漓尽致。这些观众的观影反映要比影片画面更具说服力,让人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网友和粉丝对“病毒视频”的积极上传与转发,也使得影片的关注度不断攀升。

(四)论坛炒作

“麻匪帮”在网络上的横空出世及其带来的轰动影响力使得电影《让子弹飞》和“麻匪”成为2010年贺岁档的新闻热词。而论坛作为公共话题的平台,从web2.0时代开始就积累了较多忠实的追随者,论坛病毒帖简短、雷人的草根风格使其在传播过程中极具感染性。在百度上输入名词“让子弹飞”,仅百度贴吧就有相关主题13000多个,贴子11万多篇,“麻匪”近6000人。随着网友在论坛上对影片讨论的热情不断增长,这个网络平台也吸引了电影营销人员的关注。论坛目前已经成为大制作影片必须占领的一块阵地,专业的论坛宣传公司也应运而生,每部影片收费10万元至20万元不等,负责发动大量水军,注册马甲,制造话题,并养护帖子,以期获得吸引眼球的传播效果。⑦在2011年电影《关云长》上映的时候,“黑水军”也开始活跃在论坛上并对影片进行大量的负面评价。这些“黑水军”的观点是观众真实想法的写照还是自己公司的刻意宣传或是竞争公司恶意地“泼脏水”还尚待研究。尽管10万元至20万元的论坛宣传费用对一些大片来说是九牛一毛,但对我国大多数中小成本的影片来说,这笔费用的支付还是有些困难的,何况论坛炒作的病毒式营销对一部影片的票房收益究竟能起到多大效果也还很难考证,论坛的受众和电影观众间的关系也不好确认,因此小成本影片在选择将论坛作为营销平台时需谨慎处理。

(五)Blog影评

自web2.0时代博客的诞生以来,一些专业影评人与网友在Blog中发表的影评或电影观后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观众是否会走进电影院观看影片。除了Blog之外,国外的IMDB、国内的时光网和豆瓣网也都成立了电影发烧友社区,扩宽了电影网络营销的平台。国内运用Blog影评将“病毒式营销”发扬光大的电影无疑首推《让子弹飞》。影片还未正式上映,数十名国内知名影评人就在第一时间给出五星满分,如此大规模一致的“交口称赞”在整个中国电影史上怕也没有几个。在影片上映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时光网上的影评超过一万篇,正面影评较多,共有二万多人参与打分。豆瓣影评超过3000篇,简短评论70088篇,正面评价很多,且打分较高,总分9分(满分10分),共有超过17万人参与评分。腾讯网也有超过一万人对电影进行评分,打分为8.8(满分10分)。网友在网站上对影片的评分、留言和评论都与影片的票房收入紧密相连。那一段时间,关于《让子弹飞》的新闻铺天盖地地抢占着娱乐版头条,溢美之词数不胜数。影片最后也毫无意外地在票房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刷新了中国电影单片票房纪录,这也成为2010年度中国电影最成功的营销案例之一。

(六)现实互动

成功的电影“病毒式营销”活动,不仅需要网络平台的媒介基础,还需要线上与线下的配合,在现实中进行互动。影片《杜拉拉升职记》改编自同名畅销小说,在不被看好的四月档期获得1.5亿元的票房,被业界公认为“影片的营销好于影片本身”。由于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职场的故事,导演徐静蕾与监制张一白不仅有效地利用网络为影片宣传,还在线下邀请了13位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和高管担任名誉编辑,请来电影《穿PRADA女王》的造型师为影片做服装设计,并打出了“王菲牌”,用一首《将爱》吸引了众多王菲迷的关注。线上的微博营销加上线下的名人效应,极大地增强了影片在金融界、时尚界和娱乐圈的影响力。有了这些总监、高管、世界级大牌设计师和“天后”的加入,影片在目标观众群体(职场女性)中得到了有效的传播,知名度迅速提升。

除《杜拉拉升职记》外,电影《大笑江湖》在网络上将海报、预告片以及主题曲MV相继曝光之后,影片发行方又特别制作了100万份报纸发送到全国影院。这些免费观看的《江湖快报》在设计上鲜明夺目,并用无厘头的搞笑风格将影片的卖点表现得生动有趣。这种新颖的营销手段一出现就成为观众的热门讨论话题,再加上100万份报纸在数量上的海量传播,电影《大笑江湖》在现实中也将“病毒式营销”手段运用得淋漓尽致。

(七)微电影

Web3.0时代的另一个催生儿“微电影”也运用“病毒式营销”在2010年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并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兴的电影营销手段。2010年,一个名为《11度青春系列电影》的行动吸引了11位年轻新锐导演执导系列新媒体短片,其中一部叫作《老男孩》的短片不仅受到青少年的热捧引发了一波怀旧热潮,还在网络视频市场中提出了“微电影”的概念。微电影又被称为微型电影,与传统电影和电视相比,微电影的根本区别在于3“微”(微时、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特征,使得过去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门槛低、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充分满足了当下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交流体验的感性诉求。这些极具创意的视频短片通过病毒式营销的方式蔓延于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电影的传统认识,也进一步影响着网站与企业的营销理念。

笔者认为,“微电影”与web3.0的关系和当年“潮流电视”⑧与web2.0的关系如出一辙,核心精神都是“媒介融合”及“大众参与”,因此,也将“微电影”定义为“潮流电影”。从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到莫文蔚的《66号公路》再到姜文的《看球记》,可以看出“微电影”的投资商均为广告主。“微电影”在这个层面上说也是一种高级的广告形式,只是使用了电影的拍摄手法来传播其广告商的品牌理念。由于“微电影”是为广告商服务,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电影融资渠道。网络观看的免费性,也使“微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不易引起观众的反感。其区别于传统电影的3“微”特征也能通过网络的病毒传播特点赢得更多受众。清华大学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认为,由于“中国电影的年人均观影次数仅0.14次左右,平均每人10年才进一次电影院,但《四夜奇谭》却能够达到2.1亿的点击率,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运作态势,大大提高了观影人次”。

基于“微电影”具有以上优势,笔者认为利用“微电影”进行电影的“病毒式营销”应成为电影营销的新手段。例如为一部100分钟的传统电影拍摄一部“微电影”(可以是短片、宣传片或MV的形式),在影片上映前先将“微电影”放到网络上进行“病毒传播”。具体操作时还可以与几大网络视频门户合作,“微电影”的制作方可以将播映版权卖给视频门户,或者让网络视频门户用宣传平台来置换。影视制片公司可以有效利用微电影植入广告的优势,在与广告客户合作时,可以提出将广告植入在微电影中而减少长片中广告呈现的方案,进而还能降低电影植入式广告过多引起观众反感的可能性。此外,3“微”特点还能使“微电影”在拍摄时将web3.0精神玩得更为彻底,可以学习当年的“潮流电视”,直接邀请观众来参与“潮流电影”的创作,在电影开拍时就把影片炒热。2011年,多部打着“微电影”旗号的视频已经陆续推出,web3.0时代新的掘金点或将由此诞生。

三、“病毒式营销”在中国电影营销中的利弊

电影营销是电影产业链中所必需和关键的环节,是一部影片从制片阶段的生产定位、资源整合到发行阶段的宣传推广、商务合作、版权经营等推动影片作为一个商品产生其价值的全过程。⑨纵观中国电影市场营销的发展,经历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国电影营销方式的变迁是随着整个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而实现的。直到新世纪初,我国电影才真正走向了产业化道路,开始尊重市场规律来创作电影。从2002年《英雄》的重金首映礼,到冯小刚电影对植入式广告的运用,再到2010年“病毒式营销”和“微电影”的兴起,中国电影于8年时间内在电影营销上的渐进式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不乏一些营销亮点和惊喜闪现。例如在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电影不仅在票房上首次突破100亿元,跻身世界十大电影市场,在电影营销手段上也多有突破,既出现了如《让子弹飞》这样在营销成本上首次突破影片总投资额三分之一的影片,又出现了影片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现象。可以说中国电影在票房收入外,靠营销获得的收入比例已大幅增加。在全媒体时代的带动下,新兴媒介平台为电影的“病毒式营销”带来更多可能性,这个可能性也激励着电影营销人员为此进一步挖掘创新思维能力。如果能从电影项目开发的初始阶段就对其进行整体、深入、全程的“病毒式营销”定位,不仅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还能减少资源浪费,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

诚然,“病毒式营销”在电影营销中具有众多不容置否的优势,但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给电影营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从业者在做电影的“病毒式营销”时一定要警惕预热过度引起的反效果,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品的创作本身而不能让宣传大于内容引发观众的集体逆反心理。此外,大众审美品味的引导也十分重要,切勿让电影营销走向“娱乐至死”的境地。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电影的“病毒式营销”并没有单一固定的模式,手法的创新与多宣传平台的灵活运用才是使其保持生命力的核心要素。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电影的“病毒式营销”要避免走向被等同于宣传的误区,宣传只做到了“营”,中国电影在“营”与“销”的结合上尤为欠缺。因此我国电影将来在对“病毒式营销”运用时,必须更加注意销售的系统化与专业化,争取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中国电影的“整合营销”和“大电影营销”。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②王大勇、艾兰《电影营销实务》,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页。

③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2011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第100页。

④数据来源:艺恩咨询 http:///views/a/8857.shtml。

⑤数据来源:艺恩咨询 http:///588499/。

⑥同②,第60页。

⑦同③,第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