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数的信息范文
时间:2023-03-19 13:01: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大数的信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据信息可视化;概念;过程;视觉设计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出现了形形、各种各样的数据,如何筛选和处理有效的信息,是人们对数据信息提出的新需要。因此,人们对商业数据的批量计算以及数据仓库的应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信息的可视化不但用于科学的数据,而且还广泛使用于抽象信息,同时揭示着信息与数据间的关系以及信息背后的规律。可视化既是一种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够把一些非空间的抽象的信息通过映射或转化成为一种直接的、可视的形式来便于人们研究和观察。
一、关于数据信息可视化的内涵及其外延
人们经常说的数据信息可视化指的是把大量的数据、知识等信息转化成为人类的一种视觉形式。数据信息可视化过程中充分运用人类对图像、图形等可视模式快速识别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可视画面,来观察、研究、分析、操纵、过滤和理解大量的数据,进而能够实现直接的解释和分析,形象地表现和模拟大规模数据,以此来发现或探求数据内部隐藏的特征以及规律,从而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记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促进人们形成对某一事物的整体概念。
1989年,Mack in lay和Robertson,Card在其论文《用于交互性的用户界面的认知协处理器》中第一次提出“ 信息可视化”这一概念。论文指出,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在用户界面里使用硬件系统的速度和图形性能来探索3D 以及动画的可能性提高,为了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功用,必须研究新的软件结构来支撑复杂的多智能体实现异步交互问题。因此,数据信息的可视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点。此后关于数据信息的可视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渐成熟起来。数据信息可视化在结合了许多学科的理论及其方法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成长,数据信息可视化技术能够明确抽象信息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说,数据信息可视化实现的是人与信息间的形成的可视化的界面,它是研究人和计算机传达出的信息以及两者间互相影响的技术。数据信息的可视化有两个基础,即图形设计与认知心理学。其中图形设计为数据信息可视化提供了更具艺术性的表现方法,为实际的操作经验提出了指导。认知心理学是关于人们怎样认识与感知世界的理论,其主要研究的是人类的认识与感知信息的过程。数据信息可视化的基础理论便是认知理论。数据信息可视化的重点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等手段,把人们无法设想和想象以及接近或相似的环境、事物等用动态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达到揭示自然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目的。
二、数据信息可视化的过程
数据信息可视化的过程一般包括信息的组织和调度、静态的可视化、模拟过程以及探索性分析四个阶段。数据信息的组织和调度这一阶段主要实现的是适用于大规模信息的简化模式以及快速调度。数据静态可视化这一阶段主要实现的是通过符号系统来反映信息的质量特征、关系特征和数量特征。数据的模拟过程主要实现的是通过对信息的引导、跟踪、监控等来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维护和使用,为信息的可视化提供了手段。数据的探索性分析主要是通过交互式建模分析、多维分析等为数据信息的可视化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三、提高视觉设计能力,实现数据信息可视化的方法
数据信息实现可视化,最为关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视觉设计水平,将多维的、抽象的数据以二维或三维图形的模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实现人与信息数据的交互。实现视觉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基于多维数据信息的视觉设计
基于多维数据信息视觉设计是实现信息可视化的重要内容。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多维数据信息视觉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平行坐标法、表透镜法、星图法、三点矩阵法等。这些方法基本上实现了多维数据的展现,让用户能够从许多侧面对数据展开分析与理解,通过人机交互过程后,得到需要的可视化的结果。用户能够更加方便的对数据展开观察和分析,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就为用户大大的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基于层次的视觉设计
抽象的、多维的信息间的关系中最普遍的就是层次关系,最为直观的层次视觉设计的方法就是树型结构。在进行设计时,由于结构层次的增多或节点增多,因此这种结构会占用较大的可视化空间。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视觉空间完整的将数据信息呈现出来是层次信息的视觉设计的难点和重点。
(三)基于文本的视觉设计
鉴于需要处理的信息里大部分都是文本信息,而且文本信息的数量及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如何进行视觉设计,及时地从浩瀚的文本信息里提取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与知识,实现数据信息的可视化,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内容。针对文本信息设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单个文本进行的视觉设计;另一种是对大型的文本集合的信息的视觉设计。对于单个的文本视觉设计可以通过进行字体设计、强化刺激、加大信号强度、利用文本结构进行艺术设计等实现数据的可视化。针对大型集合文本而言,视觉设计的重点应放在主题或相关内容方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单位或个人将注意力转移到视觉设计中,通过视觉设计实现数据信息的可视化,有利于为人们提供信息背后的规律与知识,为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创造根本上的有利条件,而且能够将人们难以想象的信息以及多维的信息,用动态的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对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等进行的科学研究和决策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绍成.信息可视化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研究领域[J].情报科学,2011(11).
[2]周宁,张李义.信息资源可视化模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08).
篇2
本文回顾了出版社与图书馆合作的传统模式,分析了社会发展对开展馆社直接合作的要求,并提出了图书馆与出版社新型合作关系的建构模式和实施方法,认为直接采购基础上的双方馆配市场开发和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是馆社合作的基本策略;最后,提出了馆社合作的现状和对未来完善双方合作的展望。
关键词:
出版社大学图书馆新型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校建设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加大,2004年,文化部在全国展开第三次图书馆评估定级活动,并制订出了一系列评估和考核的标准,其中就包括馆藏量。纵观全国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占据前列,因而也就成为参与本次评估的主要目标。以此为契机,出版社和大学图书馆鉴于各自愈加紧密的利益需求,开始探索一种互惠互利且更加便捷的新型合作关系。
一、出版社与图书馆合作的必要性
纵观图书馆与出版社双方合作的历史,不难发现,两者的合作关系由来已久,但直接的合作关系却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在新形势下,发展馆社合作非常必要。
1.双方供求关系的要求
“图书馆是出版社最大的消费群体,出版社则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可以说,图书馆与出版社两者在需求上呈现一种良好的互补状态,这给了两者一个先天的合作基础。事实上,两者间一直以来也都存在着合作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开展,图书馆的需求量突飞猛进,相关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全国图书馆中文图书采购量不到5亿元,而到2003年全国年采购量就剧增到30亿元,扣除物价上涨指数2.2%,年增长率为34.9%”。如此巨大的需求量为出版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双方的供求关系为两者的合作提供了基本条件。
2.图书馆对高质量服务的需求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的推进和大学学生数目的增多,高校图书馆对书籍的数量、质量等要求也相应提高,高校图书馆要购买的不仅仅是图书,往往还需出版社投入一些后续服务,诸如图书编码、图书磁条、书目标签等都要求出版社配合完成。出版社作为图书出版和供应的机构,对于此类服务比较得心应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图书馆对高质量服务的要求,这也为两者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3.出版社市场化发展的必然
对出版社而言,图书馆的购书量大、信誉稳定且有国家经费支持,已成为目前出版社最大的消费者,相对于零散的消费客户而言,图书馆无疑是最具长远利益的出版社合作伙伴。尤其是近年随着图书馆评估工作的推进,多数图书馆为此大量购买图书,这对于出版社占据市场份额无疑是一次机遇。
二、出版社与图书馆合作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图书馆购书模式主要依赖于书商的运作,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是一种由书商(书店)联系起来的间接合作关系,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新书采购“以预定为主,新书信息主要来自《社科新书目》,主要渠道是新华书店”。即图书馆向书商提供书目资料,再由书商出面要求出版社提供所需书籍,图书到货后,书商向图书馆配送图书。整个步骤繁杂,馆社间缺乏直接的沟通渠道,出版社最新的图书目录也须通过书商才能传递给图书馆,且由于各种原因,书商的货源总是不充足、配送时间滞后于图书馆所需。上市书籍在图书馆却很难找到,且这种依靠中间商的合作模式还耗费着大量的资金。随着出版社市场化的发展和图书馆对高质量的、快速的图书供应的要求,双方都意识到了开展直接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三、社会发展对出版社与大学图书馆的关系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由书商搭线的馆社合作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和出版社未来发展的要求,书商中介不仅阻碍着双方信息交流,且减缓了书目供应的速度和质量,以至于出版社的新书目信息不能及时为图书馆所知,而图书馆的所需书目仅靠书商也是很难完整、全面的。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能够获得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图书馆依靠传统的书商模式是很难满足人们所需的,据悉,“单纯依靠经销商通过书目预订的文献采集方式,从订购到收到书,一般要3到6个月的时间,有的甚至1年多”。由此而带来的问题,即图书馆所获得的最新书目往往滞后于市场至少半年的时间,以致高校学生总是要到半年后才能获得这些信息和知识,这种模式已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影响着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建设。时代的发展要求未来须改变馆社之间的合作模式,使之朝着信息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四、出版社与图书馆的新型合作关系构建
新型的馆社合作模式当以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根本方法就是图书馆与出版社直接合作模式的建立。首先,高校图书馆因人流量大、知识更新快、信息要求高,其所需书目多且需及时更新,若能建立与出版社的直接合作关系,就可把所需书目直接提供给出版社,出版社再配货给图书馆;出版社还可根据需要将最新书目信息反馈给图书馆,如此一来,省去了中间环节,避免了耗时耗力,且加强了两者间信息的交流。其次,馆社新型合作关系的建立,要求出版社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不仅要将最新的书目及时反馈给图书馆,还要求能将这些书目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再予反馈,因高校图书馆往往人员不足,大量、无序的书目信息对他们而言是一项庞大繁杂的工作,出版社若能依据所属专业、科目并根据作者将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图书馆在书目查询和搜索时就会方便许多,进而增加对有关出版社的依赖。
五、出版社与图书馆新型合作关系的实施
出版社与图书馆新型合作关系的建构,需双方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切实地实施下去,具体而言:
1.尽快实施图书馆――出版社的直接采购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出版社还是图书馆都已认识到双方开展直接合作的必要性,要建构新型的图书馆与出版社合作关系,双方应依据各自利益加大双方合作的力度,改变传统以书商为媒介的传统模式。“出版社作为文献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供货者,能在第一时间将书送达图书馆,出版社在信息产品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等方面的优势无可比拟”。而图书馆也亟须稳定、及时、准确的货源供应,尤其是能够对图书馆提供后续的图书编目、图书磁条等信息,能够减少图书馆在人力、财力和时间等资源上的浪费,从而提高双方在书目供应等方面的速度和效率,避免以往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损耗,满足图书馆新书上架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要求。另外,为铺平馆社直接合作之路,双方应加大对自身网络的建设,尤其出版社要开辟专门针对图书馆的网络平台,将新书出版情况分门别类整理,以便于图书馆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需。除图书信息建设外,出版社还要加快新书配送渠道建设,保证新书能够及时供应给图书馆。
2.重视图书馆馆配市场的开发
从目前看来,同图书馆展开合作的基本上是一些大社,中小型出版社因规模和观念所限,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馆社合作的重要性。馆社新型合作关系的实施,首先需更多的出版社了解图书馆对其未来发展和稳定客源的重要性,重视对图书馆馆配市场的开发和建设,避免一枝独秀的无竞争现象。为增强竞争力,出版社可根据自身情况,赠送图书馆一些专业性或文献性质的出版社目录索引,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使之认识到通过出版社“图书采购准确率高,获得图书速度快,采集面广,重复购书和漏购书率低”的优越性,从而乐意与出版社展开合作。另外,图书馆要根据出版社的专业特点进行专业购书,尽可能同多家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并进行综合比较,以保证购书的质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很多高校学生更乐意阅读方便的电子书目,因而引进出版社的电子数目也是未来图书馆馆配市场开发的主要项目。
3.图书馆应加强与其相应学科出版社的合作
为方便和长远合作考虑,图书馆不会同时与太多的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而会针对性地选择几个做长远合作打算,在选择中应充分考虑到自身的专业方向和学科范围,并以此为依据,选择有相应学科倾向的出版社。一旦确定了同某出版社的合作意向,双方要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订立购书合同,以避免纠纷和矛盾。
4.建立出版社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共享
出版社与图书馆还需建立基于双方的信息共享机制,以保证双方对有关服务的情况和满意度能够及时地反馈给彼此,这就需要开发基于双方的信息共享平台。具体来讲,应在出版社网站开通专门的图书馆服务区,图书馆对于其图书供应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给以反馈,出版社则根据反馈情况改进自己的服务质量。
六、图书馆与出版社新型合作模式的前景
出版社与图书馆模式虽在部分地区已实施,但由于国内出版社大多分布在大城市,某些有合作意向的图书馆考虑到运费、距离、退货等种种因素而打消了合作念头,转而继续依靠传统的书商代为采购。且能够将图书编码、MARC数据制作,尤其是电子版书目制作等整套服务流程都做好的社少之又少,在很大程度上还无法满足图书馆对高质量服务的要求。这些问题困扰着两者的合作进度,以至于真正的馆社直接合作模式尚未在我国普遍展开。应当看到,信息时代的发展必然推动馆社合作模式的更新和改变,开展馆社直接合作模式无论对于出版社的未来发展,还是图书馆事业的建设都有着积极意义,这也是未来两者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图书馆与出版社的合作并无固定模式可循,直接合作模式亦需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但能够让最新的书目以最快、最经济的方式进入图书馆一直都是双方共同的目标。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艺术团;现状分析;管理创新
学生以相近的艺术类兴趣、特长、信念及自身需要为基础,凝聚发展,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朝气蓬勃的新鲜血液及生力军。研究大学生艺术团的现状与创新管理策略,能够取其精华、摒旧扬新、查漏补缺,使高校艺术特长生及有表演类爱好的同学有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能使艺术团团内建设更加合理、管理更加有力、组织更加规范、团队更有特色、策略更加创新;能够提升校园文化质量,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的育人作用。
一、艺术特长生的招收现状
艺术特长生是部分普通高校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每年都会按教育部政策规定和有关条件录取一些高考成绩达到一定要求又有艺术专长的考生。一般而言,通过招生院校艺术水准测试(报名条件、测试内容以普通高校的招生章程为准),符合学校艺术特长生招生要求的考生,可在高考中享受适当的降分录取优惠,具体可享受标准按每年规定执行。
1、艺术特长生在武汉市各高校的选拔和招收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有53所普通高校是面对全国招收艺术特长生的,其中湖北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被归入其中。除此之外,武汉市只有少数高校能够招收艺术特长生,仅仅只是面向湖北招收考生,而所有的艺术特长生都需要经过各个高校相关考试的选拔。另外,每年3月份下旬举行的湖北省艺术特长生考试,对于湖北的考生而言,不仅要面临各个高校相关考试的选拔同时还需要通过省考,才能获得高校降分的资格,并且高考文化成绩需达到学校划出的分数线,最终才能够成功进入高校。
2、武汉市各高校艺术特长生的招收情况
相对于其他省市的艺术特长生的招收情况,湖北省的生源一直处于劣势,从地理方面的影响,到人为因素,导致最后生源的紧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每年会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冬令营招生,给广大艺术特长生提供机会和平台,由于这些高校的门槛较高,每年招收的人数即使不能达到预定的指标,每年也能保证在60多人。近几年,我校的招收状况虽然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每年只能招收到20多人,最终艺术团的水平也会大打折扣,再加上招收对象的局限性、宣传力度不够,许多考生不清楚学校的情况,导致大量人才流失,以及某些类别的艺术特长生的匮乏。据了解,大部分艺术特长生的流失是文化成绩达不到的原因,为了网罗人才,我们不仅应该扩大宣传力度,还应该为他们提供更优厚的条件,吸引他们加入。
另外,在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中,由于每个学校的管理制度不一样,招收的学生类型也有所不同,艺术团指导教师是外聘兼职的,其自身的工作和学习比较繁忙,加上学生的课程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指导教师和广大艺术团成员存在着投入精力不足的现象,学生的艺术特长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也会造成生源不足。
3、改进招收艺术特长生的方法
如何招收更多的艺术特长生,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认为:第一,相对于武汉市其他高校来说,我校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招收第二批线以上以及第四批线的考生,并且第二批线的考生能拿到一本的文凭,因此,我校应加大在此方面的宣传,让广大艺术特长生都知道不同于其他学校的优惠条件;第二,校方应给予招收对象人文关怀,使我校的招生范围更广,生源更优秀;第三,给艺术特长生提供一些相关优惠政策,使考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也能充分体现我校对艺术特长生的重视,吸引大量的考生报考。
二、完善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体制
1、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管理制度
第一,团员必须参加艺术团召开的各类会议、活动,认真完成各项任务,艺术团办公室负责考勤。第二,凡因学习或发生临时性事件,与工作有冲突时,可以向艺术团办公室请假并说明原因,否则视为工作失误。第三,每年对团员进行业务考核。凡业务考核不合格者,将给予转岗或停职处理。艺术团成员在艺术团期间如出现3门以上(包括3门)课程不及格或重修,停止其一切艺术团活动。第四,对业务表现突出者,艺术团将给予一定的奖励。第五,团员在训练和演出活动中,必须服从安排、遵守纪律、讲求团结、关心集体和爱护公物,必须刻苦训练和认真演出。第六,对艺术团集体活动时间(包括开会、训练、演出)必须严格考勤。考勤表由考勤员、队长和指导教师签名后于交团办公室存档。第七,队员因病因事不能参加活动,必须事先向艺术团提交书面请假条,经指导老师及办公室主任同意后方可生效,对未履行请假手续或弄虚作假者,一律按旷课处理。第八,因参加学校安排的演出或训练而造成缺课,应严格办理请假手续。由指导老师开具公假名单,经办公室审核,学团办领导批准后,分别有教务和班主任各存档一份。作为我校第二课堂的大学生艺术团,引领学校亚文化建设的潮流,不能与第一课堂主文化发生冲突,故第三条于此再次强调与鼓励。
篇4
关键词:大数据;职住关系;长沙主城区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119-03
引言
大数据正是当前最热的话题之一,也是一场革命,将对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影响,甚至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1]。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制度改革与市场转型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经历着向外扩张和内部重组的过程,市场化下居民的自主择业与择居,职住合一的格局逐渐瓦解,许多大城市都出现了职住分离。随着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空间呈圈层扩张,旧城旧房的改造,企事业单位的搬迁与郊区房地产的发展,职住格局不断演变,职住分离已经显现[2],随之而来的通勤时间与精神消耗的增加、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的加剧等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长距离的通勤更是对资源和时间的浪费,降低了城市生产效率,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职住关系问题的研究[3]。
职住关系一直是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要问题,包括职住平衡、职住空间错位等内涵、外延、案例实践[4~7]。职住关系的研究基础是对职住地空间上的锁定,传统研究方法的数据主要来自于街镇乡尺度的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而街镇乡尺度的数据政府并没有公开,导致研究也无法推广。部分研究是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的方式,获取居民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等,运用SPSS、Apidata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但调查数据面临总量小、费力、更新慢等现实问题,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又无法捕获最新的发展动态。然而,大数据时代主要利用的是公共开放数据(public open data),具有大量、高速、多样、真实等特点,可以解决职住关系研究中遇到的这些现实问题。
关于城市职住关系现象的研究,国内学者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孟斌等人在研究中发现,不同职业类型和职位就业者在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工业企业的就业者职居分离情况最严重[8];翟青等人研究了信息技术发展对职居分离程度的影响,发现居民手机上网流量越大,家庭网络时间越长,其职居分离程度越大;许炎等人以苏州工业园为实证案例,从规划执行、功能结构、实施时序三个角度探讨了职住分离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以产业结构“优二进三”为核心的空间转型发展策略以及以公交优先发展为核心的交通转型发展策略;李刚等人关注的是职居分离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发现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弱势群体职住分离的空间结构特征正在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逐渐演变;党云晓[9]等人在研究北京市低收入人群的职居分离演变趋势的过程中,发现低收入人群居住地和工作地在空间分布上,均表现出从内城向外城逐渐增加的趋势;郑国等关注的是开发区的职住分离问题。目前学界不仅在研究手段上有定性描述和利用各种指数进行的测度,而且在研究范围上也有对城市整体和某些特定区域如开发区的研究,但对职住分离的测度方法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长沙中心城区为例,借助公众运用广泛的百度地图识别职住关系,探索大数据视野下的职住关系研究问题,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意义。
一、数据与方法
(一)研究区域
L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省会,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城市,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时,长沙又是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的所在地,大长沙的设想和长沙国际化的步伐给城市发展带来契机也带来考验。随着长沙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干道车速呈现明显下降,遇到了一定的“大城市病”。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全市土地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56平方公里[10]。
长沙市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和望城6区,长沙、宁乡两县及浏阳市。本研究选取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和望城6区和长沙绕城高速包围的区域作为研究区域。
(二)数据来源
百度热力图是百度公司基于智能手机使用者,访问百度产品(如搜索、地图、天气、音乐等)时所在的位置信息,计算得到人群空间分布图。百度热力图通过计算各个地区内聚类的人群密度和人流速度,综合计算出聚类地点的热度,计算结果用不同的颜色和亮度反映人流量的空间差异,其数据每15 分钟更新一次。百度作为中国排名第三的互联网公司(数据来源2015《互联网周刊》Q1排名),用户数量巨大,其中百度地图这一款产品早在2013年用户数量就多达2亿,每日接受多达35亿次的位置请求。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这一大数据产品研究城市问题有很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本研究以2016年8月某工作日24小时监测,每隔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百度热力图为数据基础开展相关研究。
同时,本研究也利用了百度地图POI数据,POI是指网络地图的信息点,每个POI包含名称、地址、经纬度等基本信息和网络地图根据使用者需求赋予的扩展信息,海量POI构成了网络地图最重要的数据基础。我们通过开发一个工具软件获取研究范围内的百度地图所有的POI,并且进行分类处理,进行数据分析。
(三)数据处理
1.热力图处理技术路线。由于百度地图热力图是只在百度地图移动客户端开放的可视化产品,为了获取热力图我们用PC模拟一个安卓系统,并利用自编程序截取高清热力图,截取时间间隔半个小时。选取2016年8月的某工作日进行数据追踪,并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础数据。
2.POI数据处理技术路线。对于POI数据,我们通过下载工具获取了研究区域内所有的POI数据,首先,下载得到的数据是百度坐标系统,我们把数据坐标转换到地理坐标系统;接下来,我们把所有的POI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分成餐饮、娱乐、住宅等类别;最后,进行数据清洗,删除地理位置重合、有错误的数据。
(四)研究方法
1.工作场所分布核密度分析。核密度分析是根据输入的要素数据集计算整个区域的数据聚集状况,从而产生一个连续的密度表面,根据产生的密度表面进行分析。本研究选取分类好的POI数据中的公司、事业单位等工作人员密集的工作场所进行核密度分析,以此对就业空间进行初步的界定。
2.居住场所分布核密度分析。同上述分析一样,本研究选取分类好的POI数据中的住宅等居住场所进行核密度分析,以此对居住空间进行初步界定。由于受到小区规模等因素影响,居住场所分布核密度分析的结果需要进行一定的实地验证,并综合热力图等其他数据进行再次分析,得出最后的居住地聚集程度结果。
3.就业空间结构分析。利用长沙市主城区公司类和事业单位等工作场所的POI数据可以大致确定工作地的范围和区域密度,由于POI数据只是点数据,只能确定哪些区域具有工作场所,无这个问题,我们选取了百度热力图上午十点左右的数据与POI数据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长沙市主城区的就业空间。工作时间人口的分布会受到工作场所密度的影响,但是工作场所密度越高的区域并不能说明人口一定越多,热力图科学地说明了人口的分布,与核密度分析结果进行叠加分析法确定公司规模、员工数量等,仅利用POI数据分析,无法得出科学的就业空间。POI核密度分析和热力图分析进行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哪里可以上班和人在哪里的问题,得到的结果也更加科学。另外,如五一大道等地受到商业的影响在百度热力地图中显示的人口密度可能要比实际高,需要再做分析。
4.居住空间结构分析。利用长沙市主城区房地产类的POI数据,其主要为住宅类型的房地产,利用这类数据可以大致确定居住地的范围和区域居住密度。房地产POI数据只是点数据,只能确定哪些地方具有居住地,无法确定居住人口的量,结合热力图可以确定夜间人口的分布,两者结合可以确定居住空间结构。我们的研究选取百度热力图夜间十一点左右的数据结合POI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长沙主城区的居住空间结构。
其主要分析方法与就业空间结构分析的方法类似,也是采用叠加分析,得出分析结果。
二、研究结论
(一)居住空间结构
1.居住空间结构整体特征。长沙市居住空间总体呈现单中心格局,以密度核为中心呈环状向外递减分布,“一主两次”格局处于初级发育阶段,居住空间主要集中在二环线以内。其中,居住主中心以五一大道为短轴、芙蓉中路为长轴,大体呈不规则椭圆形偏南分布在湘江以东。这里是城市传统的中心地区,聚集着最多的居住人口。两个次中心初步形成,一个次级居住中心呈长条带状沿岳麓区桐梓坡路分布,另一个以长沙县县政府为中心分布在星沙镇。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一主两次结构基本一致,但次中心欠明显。
2.居住空间结构整体特征分析。从整体看来形成三个主要居住片区,分别是以长沙市绕城高速为界的五一大道至长沙市火车站段,岳麓大道附近及岳麓大道与雷锋大道交汇为中心附近为第一个次聚集地,望仙路与星沙大道交汇为中心附近为第二个次聚集地。其中,各聚集地围绕核密度中心呈圈层状向外扩展,居住地分布面积随密度减小而增大,如在河东城南处形成面积较大居住地。
绝大部分的居住片区密度随中心区向四周递减。从总体来看,居住地从五一大道至长沙火车站段向外递减,以五一大道为界线的居住地分布较为均匀密集的河东城北部分递减特征较为明显。在各个街道中芙蓉中路和湘江中路、蔡锷南、北路与五一大道的交叉口形成长沙市高密度的居住中心。
五一大道至火车站段为中心的南北一定范围及河东城南部分形成核心的聚集地,居住地聚集主要街道为:五一大道、自五一大道的湘江中路南北段、蔡锷南北路、芙蓉中路、迎宾路、韭菜园路、韶山北路北段、建湘路、中山路、营盘路、车站北路。在其他聚集次中心中是居住地聚集的街道是万家丽中路及附近的东二环、友谊路、麓山大道、望仙东路、麓山南路、板仓中路、黄兴路、三一大道、岳华路、岳麓大道和玉兰路交汇处。在枫林一路及麓山路交汇处、麓景路、捞刀河与国道107、金星北路、芙蓉南路、杉木冲中路、刘家冲中路也形成了聚居地。同样,居住地围绕居住地聚集高密度街道呈圈层状密度向外递减扩展。
利用密度分析可得知,长沙市形成以五一大道为中心呈环状向四周扩散的主要居住密度核,其中,黄兴北路居住地密度较大。在中南大学(矿冶园)附近的南二环线为中心、岳麓大道与岳华路交汇处为中心、开元路与板仓中路交汇处为中心的次级居住密度核。除中心交汇处以外,岳麓大道与谷丰南路、麓景路与桐梓坡西路交汇处居住密度较大,尤其是南二环线的居住密度达到全市最大。在枫林一路、湘江北路和芙蓉北路之间的盛世路段、星沙镇北面国道107与捞刀河、东四路与漓湘路沿线东北部初步形成居住地,主要居住密度核密度以最大密度地区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二)就业空间结构
1.就业空间结构整体特征。长沙市就业空间总体呈现多组团格局,以多个密度核为中心并沿交通轴线呈组团状分布[10~11]。主要集中绕城高速内,较居住空间而言呈现更多的外延性和扩展性。就业地形成了以五一大道为中心的范围最广的就业集聚地,在岳麓区及星沙镇的长沙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高科技园等园区,形成了高密度就业地。在绕城高速附近由于产业的“退二进三”等因素形成若干以第二产业为主的聚集地[12~13]。
2.居住空间结构整体特征分析。长沙市各区域都分布有一定数量的公司,湘江东岸与湘江西岸的公司分布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湘江东岸公司数量众多,除五一大道、京珠高速与三一大道交汇的星沙工业园区的公司分布较为集中外,其他区域分布较为散乱。湘江西岸则集中性体现较为突出,西二环线以内以河西交通枢纽站为中心集聚着大量公司企业,其他区域较为稀少。
篇5
[论文关键词]信息共享平台;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地方经济
为了进一步促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成果的转化,进一步完善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建设,我们面向地方,在合作构建数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以期实现高校数字资源最大化为地方服务,更好地发挥高校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扬州大学图书馆经过调研论证、规划设计、研制开发和反复实践,终于2007年l1月在网站上开通了面向地方的“扬州大学——扬州市中小企业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经过近期的运行与服务,目前已发展了部分团体用户,并完成远程服务项目数十项。这标志着扬州大学在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拟就该平台建设的思路和经验教训作思考,以求教同仁。
l扬州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进展
“十五”期间,扬州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江苏省财政专项资金740.5万元,学校筹资金759.5万元。按照计划和建设目标,项目建设于2004年2月正式启动,经过3年建设,在文献资源、软件应用和硬件支撑三大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项目于2006年11月通过了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组织的项目验收。
1.1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建设
文献资源信息的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实现数字化信息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我们围绕建设总体目标,逐步建立起一个结构科学、内容全面、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可持续支持信息服务的数字资源平台。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馆藏实体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二是网络虚拟型信息资源的组织围绕我校重点建设学科群,引进中外文学术数据库40多种;通过搜集和组织网上信息资源,构建学术资源导航先后建成专业参考书导航、学术会议信息导航、教学频道在线图书馆等虚拟馆藏;结合馆藏资源特色和优势,收集整合各种相关信息资源构建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全文或多媒体数据库,近年我们先后建成随书光盘数据库、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及网上自动提交系统、扬州大学学报在线、多媒体教学课件数据库、古籍书目数据库、本科教学参考书目数据库、院系文献资料目录数据库等。
1.2网络环境和软件应用平台建设
网络运行环境与软件应用平台是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承载体,是数字资源服务效果的集中体现,近5年我们在网络运行环境、软件应用平台建设方面投入较大气力,优化环境,完善功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调整规划全馆计算机网络结构,实现了中心校区馆与其它7个校区分馆的光纤直连。并按不同应用需求将图书馆内部网络划分为5个子网,即查询网、业务网、办公网、VOD网、应用服务专网。遵循CALIS数字化建设标准,引进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异构资源统一检索(一站式跨库)系统、数字化资源创建系统、检索光盘系统等,实现了FAQ咨询表单咨询、在线实时咨询互动等多渠道虚拟咨询与资源检索的一站式服务。
1.3现代化硬件支撑平台建设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数据容量迅速膨胀,单一的硬件数据存储和近似冗余的网络环境已不能满足我馆对数据优化管理及系统管理要求。为此,我们于2004年购置了10TB全光纤磁盘阵列系统,经过几年扩容,总容量已达16.6TB,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一个多系统安全连接、数据集中管理、存储空间可动态整合的大型存储设施。同时购置专用服务器10多台,主要用于数字参考咨询系统、异构资源整合系统、数字化资源创建系统和电子期刊及图书数据库等,避免产生系统出错的连锁反应,降低了服务器宕机时间,提高了文献查阅效率。采用第三代无线网技术架构了一个覆盖各校区图书馆的无线局域网平台。
我们所走过的路也正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发展的普遍轨迹。经过建设,高校馆在资源类型、网络服务环境支撑保障能力都大大领先于地方基层其他类型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因此,在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要求高校图书馆资源对地方开放使用的强烈呼声,这也引起我们对高校馆在新时期如何深化研发、延伸服务的深思。
2数字信息共享的障碍及平台的基础与意义
2.1数字信息共享的障碍
数字信息共享与传统文献信息共享一样,受制于版权及相关法规政策的限定。在我国,这种限定表现得尤其明显。以商用数据库版权为例,一般在签订数据库版权合同时,就会将其严格限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使用,起到防止超限使用或滥用的目的。我们建设的特色文献数据库也存在原生文献的版权与授权范围的问题。因此,数字信息共享将与版权及相关法规政策限定构成一对长期的矛盾。除非法规上的约束有变化,否则数字信息的使用范围将不允许随意扩大,这也是地方,尤其是地方中小型企业与高校之间产生资源鸿沟的必然原因。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转变新思路,探索新途径,以实现服务的延伸。
资源共享壁垒的产生还在于共享主体各自不同的利益由于市场化运作之下,不同机构之间出于不同利益考量也会人为的设置一些不利于数字信息共享的障碍,增加了数字信息共享的复杂性。资源提供商更多考虑多方布点以最大化利润;电信运营商更多考虑网络的终端数及网络的延伸,无法平衡多样化的接入需求与速度带宽要求;作为一线服务的图书情报机构则更多考虑服务对象需求,在条块范围内优先考虑其主要服务对象;这样必然造成一方面资源的重复购置与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制于资金技术无法享受可以通过协作获得资源共享的机会。此外,国家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经济政策、商务运作模式及系统网络维护成本等均可能造成数字信息共享的障碍。
2.2数字信息共享平台产生的合理性
由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长足进步,服务手段与服务方式的不断更新,使地方尤其是地方中小型企业对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大大加强,在江苏省提出“两个率先”以及“由经济大省、科技大省、教育大省向经济强省、科技强省、教育强省转变”的政策利好消息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方式与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以挂靠在扬州大学图书馆的JAIJS苏中地区文献中心为例,其主要服务于校内3万多用户,虽有正式注册的校外用户1177人,但服务面还是偏小,满足不了扬州市及苏中地区厂矿、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巨大数字信息服务需求,亟需转换思路,与时俱进,建设数字信息共享平台,拓展新的服务方式。
随着数字图书馆技术的进步、标准规范的推行、各类信息与资源共享协作体系的积极推进,数字信息共享技术层面的主要障碍已实现突破,数字信息共享在技术层面已具备可能性。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完全可能实现服务主导型的数字图书馆环境的形成。实现现有资源服务的整合,实现单点登录,漫游服务,打破不同类型服务之间的限,关键是在需求与服务能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现突破。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与地方合作,建设数字信息享平台,通过检索员的采集、加工和检索,实现高校丰富的数字资源远程为地方经济服务,是一条值得探索的现可行的新途径。
3数字信息共享平台的基本架构与运作模式
3.1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基本架构
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涉及3个层面:即服务管理层、源层、基础层。服务管理层建设:由统一的资源管理系、资源调度平台、对外服务门户网站及软件、用户管理认证系统、馆际互借服务系统、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各文献流通管理计量与计费系统、业务统计系统等组成,责提供对平台所属资源、服务的统一管理。资源层建设:合地区内各高校、科研院所采购的数据库资源;自建的色数据库资源;博硕士论文库;学科导航库;书目数据源等数据库实体组成。基础层:所有服务和资源实体所托的硬件平台,含服务器、工作站及相关网络设备。该平台采用ASP技术、JavaScript技术、CSS技术等网建设技术与SQL Senrer数据库相结合,平台逻辑架构涉技术、应用、数据、软件和硬件5个层面。包含前台服与后台管理两大部分。前台服务具有用户登录、表单提、状态查询、余额查询、结果浏览下载等功能。后台管具有分级管理、任务管理、价格管理和分类检索、统计功能。
在高校图书馆网络内部建立整合各种资源与服务的数字信息共享平台网站”(我校建立的网站名为“扬州大学——扬州市中小企业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并开放至公网,同时在政府网站增加人口,用以揭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方便地方中小企业快捷地获取相关的数字信息资源;通过高校与地方合作资助的方式,配备与完善各类资源服务器,完善各类资源镜像站并新增部分面向地方的数据库,形成资源相对完备的标准服务体系;集成“图书馆书目信息查询系统”、“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联合参考咨询系统”、“个定制系统’、“用户认证与管理系统”等模块,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远程文献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与服务方式的揭示与整合,建立一个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服务系统,营造一个分布式、开放式、综合性的文献服务环境,构建合理科学的资源配置与服务体系,争取在与省内其他文献服务系统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服务整合方面取得突破。向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多层次、个性化的文献检索与获取服务,在总体目标上服务JAI与CAUS,并积极参与前者的建设,同时积极开展有地方特点的资源建设与服务,做好与前者的衔接与配套。
3.2数字信息共享平台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丰富的数字信息资源的作用,为地方经济服务,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打破资源共享壁垒,营造共享氛围,建设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将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也是开创在法律规范内的数字信息共享方式的一种尝试。具体目标包括:加强基础建设,为数字信息共享平台网站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平台,通过服务与资源的整合,面向地方中小企业,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并具备可持续服务的能力;开辟科技信息服务窗口,通过用户身份认证与流量控制,使用户可通过网络接受科技查新、代查代检、原文传递和信息推送等多项服务,并使服务技术与服务手段与国内先进图书馆接轨;实现个性化推送服务,为用户提供可定制的个性化文献,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文献信息需求;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方式作为馆藏扩展的辅助手段,以保证服务效果。
3.3数字信息共享平台服务方式与流程
数字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多部门、多机构协作的系统平台,在具体操作上强调分工协作,服务方式主要以间接形式(含代查代检、科技查新)为主,针对部份高端用户展开推送与定题(SDI)服务。通过网络或委托形式接受业务,并通过网络化的文献传递形式提供检索结果,最终计费通过后台的结算与业务统计完成。用户分两种类型:即网络注册用户与服务推荐用户。前者直接来自互联网,后者由高校的合作单位、科技部门推荐直接进入系统的用户。一经注册或进入系统用户清单,用户即可按相应格式填写提交平台提供的“科技查新”、“原文传递”、“文献检索”和“文献的收录与引用”等服务申请,申请提交后即可由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分配给检索员进行检索操作。检索员完成检索后将结果通过网络或邮件形式传递给申请服务的用户,系统完成计费与统计。
4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
4.1地方的合作与支持
在我们进行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深深的感觉到,地方的合作与支持与否是平台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只有充分调动合作单位的积极性,并在每一个环节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使高校进行的共享平台建设迈上正确的轨道,这样一件好事才能办好。在合作中,合作单位的作用体现在与政府机构的沟通、与企业的联系上,这却是高校图书馆的弱项。只有走出校门,主动与地方交流与合作,更多了解其需求,才能赢得用户,使平台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2服务流程的全程质控
有必要在数字信息共享平台的后台程序中设计相关接口,实现各项服务流程的全程质量控制,如让查新审核员在查新员操作的全过程均可介入,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参考检索策略与检索思路,保证查准与查全。
4.3检索结果的自动生成
通过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我们探索一种减轻文献检索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方式,即通过平台后台软件实现检索结果的自动化表单式和标准化报告生成,并在设计思路上取得进展。提供检索项目内容对照的输入表单供检索员录入,后台直接形成标准检索结果,这样可大大降低检索员在检索结束后期的工作量,使他们从排版打字中解放出来。
篇6
论文摘要:本文看重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时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应完善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全面提高自旁素质,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在信息紊质教育中满足学生的需要。
21世纪,人类进人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需要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势在必行。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已成为高校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人才队伍、技术设备、特有的文化和学术氛围使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1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优势
1.1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物质保障
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师生的要求和教学科研实际,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文献资料,并积极进行开发和利用,形成了丰富的文献资源。而且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资源的迅速增长,许多高校图书馆又大量引进了电子出版物、网络数据库,同时进行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增加了电子信息设备的投人,改善了利用网络资源的条件,这些都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物质基础。高校图书馆使学生在获取大量知识信息的同时,培养了信息意识,提高了获取信息的能力。
1.2高校图书馆中良好的环境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信息素质
图书馆是一个以服务为内涵的立体空间,她将浓厚的文化底蕴蕴藏在幽雅、舒适的环境里,雅静整洁的阅读环境使图书馆成了校园里主要的、和谐的人文环境。图书馆里浓厚的文化和学术氛围,是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理想场所。图书馆人文化的环境和服务不仅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而且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他们的素质。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能耳闻目睹图书馆的老师们和其他来馆学习的同学们钻研业务,努力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这就对他们信息素质的培养和信息道德的养成以及文化素质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 .3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人力保证
校图书馆拥有一批受过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等专业高等教育并熟悉信息业务的专门人才,他们是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人力保证。他们能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信息、需求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和情报知识教育,指导大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能够担负文献检索教学任务,能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科馆员更以自己精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信息检索能力给大学生们以实际的指导。
2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应采取的措施
2.1完善图书馆信息资源二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物质保证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保证。要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必须具备充分的文献信息资源,在资源的形式上,既有传统的文字资源藏书以外,图书馆必须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还应努力建设自己的网络主页,加强对网上知识资源的处理和服务能力,逐步实现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全索等主要服务功能的自动化,从而强化信息素质教育。
2.2针对学生的信息素质状况进行信息教育
其一,对于刚刚人学的新生,由学校安排对人学新生进行图书馆导向教育。我们知道刚入学的新生信息素质都比较低,图书馆利用此机会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文献信息源和获取信息手段的感性认识,熟悉文献信息资料服务设施在馆内的分布及使用方法等,旨在开启治学门径。对于二、三年级这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质的学生,主要通过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及举办各种专题讲座,请专家讲学,观看录像、参考咨询等,着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善于捕捉信息、适应性强的具有开拓能力的现代知识信息型人才。图书馆组织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既可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现有资源,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使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得到强化和人们的认同。
其二,组织具有较高信息素质水平的研究生参与情报课题调研。在高校中,研究生经过了大学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高的信息素质,他们要培养的主要是较强科研能力。研究生通过参与情报课题调研,使他们对情报信息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信息的分析研究与获取利用有更直接的体验,同时对所学专业的有关信息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对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也有一定的作用。要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思维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以促进对信息的接受与反馈效率,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强化信息素质教育。
2.3提高馆员信息素质.增强馆员信息服务本领
图书馆员是信息素质教育的要承担者,是第二课堂的首席教员,馆员的信息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信息资源和设备的利用,直接影响着信息素质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馆员的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要为馆员提供进修培训等继续教育机会,增加在岗培训力度,组织馆员参加学习;有重点地选派馆员参加相关系统组织的培班等,要提高馆员的整体信息素质,使他们不断地了解、跟踪学科发展前进方向使终身学习的观念深人人心。除了专业素质之外,图书馆员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投人到图书馆事业中,在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篇7
关键词:信息素养图书馆大学生教育
1 概述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已经向知识化、网络化及数字化发展。具备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能否快速准确又全面地获取所需信息也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因素。大学图书馆不仅作为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开发与利用文献信息的资源场所,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育的教育机构,肩负着提供信息资源及教育的双重任务。但是,纵观如今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不难发现存在较多问题,如何开展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2 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提出的,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1]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将其概念明确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2]信息素养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扩展和变化。在1992年的《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信息素养被赋予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即“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并实际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在运用批判的观点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3]信息素养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涵盖多方面知识,包含人文、经济、技术及法律等诸多因素,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信息素养是一种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体系,不仅需要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完善的调查方法、科学合理的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能力:①熟练运用信息工具;②根据目标有效收集信息并熟练运用多种获取信息的方法;③处理信息的能力,可对其进行鉴别、遴选、分析、归纳、分类、综合及概括等;④概述、综合和表达收集的信息,生成新的信息;⑤发挥创造思维,根据收集的信息创造新信息;⑥善于运用信息,发挥其最大效益;⑦利用使信息和信息工具提升自我;⑧准确辨别良莠不齐的信息资源,培养信息免疫能力。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可立足于信息社会。
3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信息素养是一种能力,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后天的培育中逐渐形成的,需要通过个人的努力才能获得。目前,我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素养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较多问题,亟需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具体表现如下:
3.1 缺乏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又称信息观念,是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觉反映,即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敏感性。[4]信息意识越强,对信息的捕获、判断、筛选和利用能力越强,获取的知识就越多。现代大学生信息意识普遍淡薄,对信息的价值认识不到、没有强烈的信息需求欲望、缺乏对信息现象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许多大学生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藏布局及检索途径不甚了解,利用计算机网络也多是聊天或休闲娱乐,没有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广泛获取信息的意识,这说明大学生的信息意识需加强培养。
3.2 获取信息能力较弱 目前,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信息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还较低,只有在其对信息有所需求时才会想办法查找信息和资源。但是,由于没有熟练地运用过信息工具,且不会选择合适的信息源,导致获取信息能力较弱。表现在:一是对获取信息来源不清楚。当对信息资源有需求时,许多大学生不知道去哪里寻找,有的甚至一本本翻阅书籍以期许获得相关信息。还有部分学生对如何获取电子信息资源较为陌生,不会利用计算机工具迅速准确地查找本专业的学术性专业数据库的信息源。二是利用信息没有规划和目的。许多学生通常没有目的和计划地阅读书刊,当真正需要信息资源时却不知从哪找起,不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力,不能够有效鉴别、筛选及利用信息,导致大学生有目的地利用信息资源和积累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差。三是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应付心理。许多学生查找信息资源只是为了完成某一任务而去选材、收集资料,并没有建立信息素养的意识,不能够培养自己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3.3 忽视图书馆获取信息的功能 很多学生认为图书馆只是看书和上自习的场所,并没有意识到图书馆充实的资源和舒适的环境对他们学习的帮助及信息素养的教育作用。部分学生在需要信息资源时上网盲目寻找,忽视了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的能力。
3.4 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较差 部分学生缺乏信息道德和法规意识,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说明他们对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的内容了解的不够全面,也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信息道德水平等还处在一个较低层次,当前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信息道德素养的培育。
4 图书馆如何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由上面阐述内容可知,目前我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学校有意识、有目标地对其进行培育,提高其综合素质。
4.1 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图书馆由于其具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强大的信息技术力量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优势,作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机构责无旁贷。对图书馆自身而言,作为学校的文献资源信息中心,图书馆身兼资源和教育两种职能,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本身职责所在,也是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发展与进步,是新时期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高校图书馆员工,要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育人观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大学生通过图书馆可以获取丰富的文献资源,不仅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还可以广泛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面,培养自身信息素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2 培养大学生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 真正落实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将图书馆变成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实习基地,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根据学院教学与科研的需要,提供丰富的馆藏文献,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不同需求,扩大信息来源。②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并让其熟练掌握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可以通过课堂、讲座、讨论及实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习信息检索策略,掌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习惯。③加强图书馆对大学生的导读工作。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外的求知场所,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获取信息的重要性,积极调动学生利用信息资源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树立信息素养的意识。
4.3 充分发挥文献检索课的作用 文献检索课是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课程。充分发挥文献检索课的作用,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献检索课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因此,在讲授文献检索知识时要与时代相结合,从信息需求分析开始,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鉴定,有效地利用信息。通过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学生日后独立研究课题时可以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经历一个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充分锻炼独立动手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及实际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真正融会贯通信息素养教育。
4.4 建立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估机制 高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科学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评估机制,制定具体的标准与方法,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评价,了解学生信息能力的发展水平,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培养措施。学生通过评估体系可正确认识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注重自我培养理念,提高自身综合水平。
5 结束语
总之,信息及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社会需要具有较高信息素质的大学生人才。高校图书馆应适应时展的需求,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方案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其信息技术和信息获取能力,并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来推动师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方面人才,实现大学生信息素质与科学、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Abstract: Nowadays how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network is a new task for modern college quality education. It also benefits on enforcing and improving qual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e network digitization on quality education is to assess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 by network, to improve assessing methods by dealing with the assessing information and then to realize the revolution on teaching methods, models and system.
关键词: 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信息
Key words: quality education;network digitization;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143-01
1建立适合网络平台运行的素质测评体系
如何建立适合网络平台运行的德育素质和发展素质测评体系。
1.1 关于德育素质测评。德育素质主要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纪律性表现,具体地说应包含政治表现、德育素质,主要分为有形行为和无形行为。有形行为是指能够用实践,空间,数量等描述的行为,而且能够看到并记录下来的具体行为,如出勤,劳动等;无形行为指的是无法看到并记录的,只能从对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大学生的交流中获得。因此,对无形行为只能采取定性测评,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进一步了解或猜测到学生的心理活动,并根据自己的判断标准给其打出测评成绩。
定性测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我们也可以称定性测评为模糊评价。量测评的内容包括:①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行为;②学校提倡、鼓励学生做到的行为;③学校反对并予以纪律处分的行为;④学生在宿舍的表现。根据确定的具体内容和评分标准,制定出大学生素质定量测评细则,依据细则计算出素质测评成绩。定量测评成绩可根据需要分阶段进行总评。
1.2 关于发展性素质的测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大学培养出的人才要是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而在综合性素质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发展性素质,这主要是学生在校期间培养成的素质,和学校的教育有密切关系。和德育素质的测评一样,发展性素质的测评同样有两种,具体分为有形和无形,只是它们的具体内容不同。
发展性素质定量测评以学生实际参与的活动数量、质量,获奖情况,获得的荣誉、工作成绩等作为测评的指标,制定出具体的测评赋分标准。包括:
1.2.1 组织管理能力。主要考核在校院班级任职的学生干部、各级学生社团负责人、有关部门的学生负责人等。
1.2.2 创新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在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包括科技竞赛、科技成果、学术论文等。
1.2.3 职业技能。主要考核与求职就业有关的公共技能以及与学生自身专业相关的特定技能。职业技能的测评中也可以包括学生参加职业培训方面的情况。
1.2.4 社会实践。主要考核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实践等方面的情况。通常包含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
1.2.5 文体艺术。主要考核学生参加文艺、体育等活动的表现。
1.3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我们将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项,各指标权重分别为0.2,0.5,0.15,0.15,综合素质总分=德育素质分×20%+智育素质分×50%+体育素质得分 ×15%+发展性素质×15%。
2以测评体系为基础,开发科学系统的综合测评软件和网络运行平台
在测评体系中,虽然涉及到德育、智育、体育、发展四个方面的素质测评,但是智育和体育是参考教学部门的成绩,在软件测评开发中,把开发的重点放在了德育和发展性素质的测评上,智育和体育成绩可直接参与测评信息的管理。
采用网络化管理进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管理,给每一位学生呢个创建电子信息档案,很据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经过多次的研究开发,建立系统科学的测评软件。
3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实现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
测评信息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定的创新,也是对我国高校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的创新。
3.1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使教育主客体实现统一。学生以前是被测评的对象,而现在的网络数字化测评学生也成为了主体,学生参与测评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过程,使自己更加明确自身的缺点,以便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改正。
3.2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测评系统凭借网络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网络的快速性,便捷性,能够最快地了解学生信息,便于对学生信息的增加、修改、删除、统计和分析,有利于长期地保存,并随时查阅学生的信息,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及时性。
3.3 通过对测评信息的管理,保证了评价工作的透明度,维护了评价的公正性。传统的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中,大学生往往只知道自己的总体评价结果,而对具体细节和其他同学的评价结果无从所知。但是网络数字化的投入使信息的透明度大大增加,更加公平公正。
素质教育网络数字化是素质教育在大学实施的一次探索,使科学发展观在大学教育中落实,促进大学教学的改革进程,,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诸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与内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8月第八卷第六期.
[2]陶钦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 36-38.
篇9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素养;元素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167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2
0 引 言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类在认识各种事物时,数据将成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之一。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掌握对数据分析和认知的技能变得更加重要,而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正是信息素养所包含的内容之一。目前,“信息素养”已普遍被认为是生活在信息时代普通民众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属于科普教育的范畴。信息素养教育是在新媒体普遍发展的形势下衍生的工具型教育内容,已快速成为各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高校图书馆作为承担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机构,如何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素养的作用,掌握信息利用和分析的技能,是现在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重点。
1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他提到,人们对大数据时代有一种错觉,认为需要的人才就是会数据技术的,会计算机的那一类。数据技术人才现在不可缺少,但是真正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转变思维、应对大数据挑战的人才不是一个来自IT部门的技术专家,而是政府和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对大数据管理人才需求的迫切性要超越对技术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比如,人们常常听到管理者抱怨“90后”员工难管,就是因为过往的激励方式对他们不奏效,很多人发现与自己的上司、同事和下属沟通不畅,因为各自是在不同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管理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数据库,学会用大数据的方法,随时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目前高校教育也提倡大数据,但高校图书馆对大数据的研究主要关注点在自身资源的建设,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较少关注大数据的要求。比如,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大数据”和“信息素养”2个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只得到57篇文章。既然大数据对学校提出了要求,那么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更应结合大数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培养方案。
高校图书馆采取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各高校在大一新生入学后,一般都会有入学教育课程。南国商学院图书馆为了让大一新生尽快了解本校图书馆,学会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提高个人信息素质,也开展了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数字化手段,将图书馆资源及服务做成课件,并为学生讲解。但是,刚进入大一,学生们对大学生活感兴趣,对于学术研究或阅读的兴趣不是很大。在开展完讲座后,很多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听,在之后想要利用图书馆资源时,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没有掌握如何查找书籍、续借书籍等基本操作。南国商学院图书馆入学教育虽然每年都为新生开展,但是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一些学生进入高年级需要查阅资料写论文时,才会想起利用图书馆。笔者对一些大二,大三的学生发放了有关信息素养的问卷调查,对会使用图书馆查询系统这个问题,有34.29%的学生选择了不会。这也说明了学生通过入学教育对图书馆的认识不深,如何让新生对图书馆更加有兴趣,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1.2 开展校园宣传活动
校园宣传活动一般采用讲座的方式宣传图书馆电子资源。很多高校会定期开展电子资源利用的讲座,或对图书馆新引进的资源开展讲座。南国商学院图书馆没有定期举办讲座,由于场所限制,采用的方式是在各院系提出需求时来开展,服务比较被动。因此,一般都是大四学生或教师有需求,要利用图书馆时才会提出开展讲座,大一、大二的学生对于图书馆的资源都不是很了解。南国商学院图书馆目前电子资源有限,而学校的办学特色又是外语类,能宣传的资源不多,但仅有的资源熟悉的人也并不多。另外,每年4月和10月是图书馆的宣传活动月,图书馆会开展各类学术文化讲座,以及一些有趣的猜谜活动或知识竞赛等。笔者学校图书馆举办的活动更多地是宣传文化,对于信息素养和读书活动的结合没有很好的方案,学生参与度也不够高。因此,未来如何开展一些锻炼学生信息综合能力,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图书馆的活动,在活动中很好地宣传图书馆资源,也是教育工作者可以思考的方向。
1.3 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课程
目前,信息素养最主要的培养方式是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目前,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已成为各大高校学生必选的一门课程。现行的信息检索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详细讲解并示范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南国商学院对信息检索课程的设置,基本也是采用讲解示范的方式,大部分院系开设此课程,都是由本学科的教师承担,主要偏向于论文写作,对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比较少。有些院系的课程会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承担,就笔者上课的过程来看,信息检索课程单纯地讲解一些检索技巧,对于学生来说非常乏味,学生听过之后,对信息检索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对于自己专业内容的检索认识可能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很多检索的专业内容学生可能都很少会使用。图书馆工作人员并不是都能对应他们所上班级的专业的,上课的内容也只采用课外的一些案例来讲,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没有涉及太多。
针对目前文献信息检索课上课情况,笔者做了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信息素养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81.43%的学生不知道信息素养的概念。最常用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就是通过搜索引擎、数据库和综合性网站。对中国知网、百度搜索引擎的技巧等,通过上课,学生基本都会掌握。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对于信息素养的理解停留在一些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对如何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还有很大的欠缺。信息素养教育要让大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才是真正达到了效果。
2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策略
针对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逐步改进南国商学院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方式。
2.1 拓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范围与方式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实际上是从文献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之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拓展,如今又提出了新的概念“元素养”。“元素养”是一个通过对相关素养理念和新技术进行整合吸纳,指导人们在网络协同环境下,通过社交媒体及在线社群进行信息获取、生产、分享的综合框架,能提升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的批判性维和合作能力。“元素养”可以说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国商学院图书馆目前开通了微博、微信、实时咨询等平台,方便学生随时咨询在信息获取和利用中遇到的问题。不过在微信方面,南国商学院图书馆还没有开通查询借阅图书功能,但在微信咨询中也发现很多学生想利用微信来查询书籍,所以开通微信的查阅图书功能还是有必要的。这样,学生会更多地关注微信,图书馆利用微信也能更好地开展宣传工作。在与学生互动方面,南国商学院图书馆还做得不够,需要开展更多吸引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活动中来。有的高校图书馆就做得非常不错,比如:同济大学开展的“立体阅读”活动,就是一种拓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值得借鉴学习。“立体阅读”是融展览、讲座、演出、文献阅读、与读者互动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文化素养教育的系列宣传活动。南国商学院可以结合外语特色,开展外语兴趣小组,把外语资源的利用融入到学习小组中,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外语专业教师或学生共同承担学习活动,在开展讲座或阅读活动时,多考虑外语方面的内容,逐步推进信息素养与外语专业的结合。今后信息素养不能局限在文献检索一个方面,还应深入视觉、媒体、数字、数字化叙事等方面,利用新媒体微信、微博等平台融入课堂教学,或一些游戏来提高趣味性,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参与后,才会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
2.2 加强各部门与图书馆的合作
高校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单独依靠图书馆来推广,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各院系、信息技术部门和学校管理层的支持和配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培养外语类应用型人才,图书馆与院系合作才能提供更加符合教师与学生需求的服务,尤其是各类语种的资源利用,语言类资源没有专业人员的帮助,是比较难建设和利用的。再加上笔者学校图书馆语言类人才较缺乏,因此,图书馆员需要加强与院系的联系,让各院系对图书馆的资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主动利用图书馆资源,而不是被动接受服务。目前,南国商学院图书馆在各院系设立了图书信息员,让院系的工作人员参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这样使图书馆资源的建设与利用能更及时地传达到院系当中,也能让图书馆的工作更加符合各个专业的需求。同时,图书馆与信息技术部门也要加强合作,开发适用的图书馆资源利用平台。南国商学院图书馆目前缺少技术人员,只有寻求学校信息技术部门来帮助图书馆建设新的网站或资源应用功能,例如:移动端的开发。图书馆在移动端利用最高的应该是查询借阅功能。当前很多学生喜欢手机阅读,根据手机阅读特点开发的超星移动图书馆,要想在高校中得到充分利用,同样需要学校给予经费支持。
2.3 加强专业学习与信息教育的结合
国外的许多学者指出,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培养应融进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中,并提出了嵌入式教学、整合式教学、渗透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嵌入式教学在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用得比较广泛,要开展嵌入式教学需要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性水平,并能与对口的专业院系合作。在上课初期,由专业教师讲述专业论文如何确定选题之后,便插入文献检索课程,完成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之后,再由专业教师讲解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在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邀请专业教师旁听,以便无隙衔接后续课程。南国商学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今后的课程中,就可以采用在上课前与专业教师联系商讨上课方式,这样能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内容可根据调查问卷的信息,了解学生的需求,针对专业需求教会学生查找专业资源,将论文写作中的选题、文献调研、文献综述、论文写作要求、规范及论文评析等内容做有机组合。此外,还可以融入一些信息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能有加有效地利用和处理所获得的资源。因此,图书馆要让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到教学当中。但国内高校对图书馆人才的建设不够重视,专业人才比较缺乏,导致专业课程的信息素养教育缺失。
3 结 语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应涉及更广的范围。高校图书馆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战场,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升馆员自身素质,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静波.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素养教育[J].科学:上海,2013(4).
[2]罗旭.大数据时代我们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访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委员[N].光明日报,2014-03-08.
[3]范新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思考与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4(6).
篇10
【关键词】 伦尔欣;糖尿病模型;细胞外基质
Intervention of Lunerxin on the expression of glomerulus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nephropathy ra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Lunerxin on glomerulus extracellular matrix of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 Methods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rats was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streptozotocin. The rats were allocated to normal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and Lunerxin group for 16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blood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 level, malonaldehyde (MDA), erythrocuprein (SO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of the 24hours, and clearance rate of creatinine, as well as collagen Ⅰ and HSPG were determined by in situ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different groups. Results Diabetes mellitus and renal function lesion occurred in the two model groups. Lunerxin could improve the general state, and decrease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blood urea nitrogen, serum creatinine,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of the 24hours and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Ⅰ. It increased clearance rate of creatinine and expression of 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 in the kidney significantly at the same time. Conclusion Lunerxin has certain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kidney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glomerulus extracellular matrix.
KEY WORDS: Lunerxin; diabetic model; extracellular matrix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散在分布于肾小球,是肾小球基底膜的重要组成成分。Ⅰ型胶原(collagen Ⅰ, CⅠ)与糖尿病肾纤维化关系密切,硫酸乙酰肝素蛋白(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 HSPG)已被证明对保持电荷屏障有重要作用,故两者成为实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诊疗进展迅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的形成和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已逐渐被重视[12],并且在动物实验应用盐酸氨胍特异抑制AGEs的形成,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毒副作用大,未能进入临床。有报道葛根素(puerarin)在抑制AGEs产生的同时还可减少AGEs的产生[3],故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伦尔欣(葛根素)对肾小球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HSPG表达的干预,从而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雄性SD大鼠40只,2月龄左右,体重200-250g,清洁级;由湖南农业大学动物部提供。实验期间自由饮水,摄食饲料为中南大学动物中心提供的混合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实验。室温18-28℃,相对湿度62%-80%。
1.2 仪器和试剂 美国强生手持式快速全血葡萄糖测试仪,FJ2008型免疫细胞记数仪,日丽7170型自动生化仪,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 Sigma, Co. USA),伦尔欣注射液(湖南益侨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612);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erythrocuprein, SOD)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公司);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AGEs)ELISA试剂盒购自美Genelab公司(Lot No 17998),SP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兔抗鼠Ⅰ型胶原抗体、兔抗鼠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抗体由北京莱博生物实验材料研究所提供。
1.3 方法与分组 动物建模:大鼠预养1周后,空腹12h,腹腔注射STZ柠檬酸钠缓冲液(STZ 60mg/kg体重。STZ在柠檬酸钠缓冲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1)。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依据72h后尿糖~,静脉采血测血糖(怡成全血葡萄糖测试仪),血糖≥16.7mmol/L者,确定模型建立。除去造模失败及死亡大鼠,将20只糖尿病鼠纳入本实验。分组:①正常对照组(CN组10只);糖尿病鼠随机分为②糖尿病组(D组10只)和③伦尔欣治疗组(D+P组10只)。伦尔欣治疗组每只腹腔注射伦尔欣80mg/(kg·d),均连续给药16周。各组为了避免酮症和维持糖尿病鼠的生存,D组、D+P组隔日腹腔注射长效胰岛素2-4u,并断尾取血测大鼠血糖,使血糖波动在25mmol/L左右,实验共16周。
1.4 标本采集 第16周实验终止时,各组大鼠在禁食的基础上,用代谢笼收集24h尿,测定尿白蛋白(UAE)含量,动物经乙醚麻醉后股动脉放血5mL测大鼠糖基化终末产物、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血肌酐,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取左侧肾脏反复灌洗至发白,剔除包膜,横断切取约0.5mm3柱状体2块,置于(多聚甲醛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4)多聚甲醛(含1∶1000焦碳酸二乙酯)中固定12h,石蜡包埋,连续切片。
1.5 观察指标 ①生化指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血肌酐:AGEs应用竞争性ELISA法;MDA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SOD采用黄嘌呤氧化物酶法;②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UAE):收集24h尿液,用二甲苯防腐,混匀后取2mL用免疫细胞记数仪测定;③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代表,GFR=(尿肌酐×尿量)÷血肌酐。
1.6 免疫组化检测的操作步骤 见北京莱博生物实验材料研究所实验指南。免疫组化结果的图像分析采用计算机显微图像处理系统,在400放大倍数下每张片子随机选取10个视野区,对杂交信号结果进行灰度扫描,以其平均相对灰度值作为表达量的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1.7 免疫组化结果的定性判别方法 在显微镜下根据着色程度按以下标准判定结果:①阴性(-):无黄色;②弱阳性(+):淡黄色;③阳性():黄色;④强阳性():深黄色或黄褐色。
1.8 统计学处理 测定数值皆以±s表示,利用SPSS10.0软件进行组间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
2 结果
2.1 药物对大鼠糖基化终末产物、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造模成功的大鼠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丙二醛、尿白蛋白排泄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差异显著(P
2.2 药物对大鼠肾小球CI、HSPG表达的影响 HE染色结果显示:光镜检查各组大鼠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可见肾小球明显增大,肾小球细胞增生,散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脱落,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用药组中上述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糖尿病相比,正常组状态下肾小球着色浓集,在肾小球系膜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少量肾小管上皮细胞胞外均可见棕黄色颗粒颜色加深且数量增多,肾小球血管细胞外基质HSPG表达显著上调,呈强阳性,CI表达呈阴性,经灰度值测定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各组大鼠糖基化终末产物、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尿白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的比较(略)
Table 1 Changes of Serum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malonaldehyde, erythrocuprein, urine albumin, and clearance rate of creatinine in different groups
*P
图1 CollagenⅠ免疫组化的图片(略)
Fig.1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for CI expression in glomeruli of rats (×400)
A: control group; B: D group; C: D+P group
图2 HSPG免疫组化的图片(略)
Fig.2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for CI and HSPG expression in glomeruli of rats (×400)
A: control group; B: D group; C: D+P group
表2 免疫组化各组大鼠肾小球CI、HSPG表达的灰度值的比较(略)
Table 2 Changes of immunohistochemical optical density CI and HSPG in different groups
*P
3 讨论
我国糖尿病肾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寿命有很大的影响。糖尿病肾病病理特点是肾脏肥大,以系膜细胞增大、ECM积聚为特征[4]。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依据是白蛋白尿的出现。蛋白尿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肾小球内静水压增高、肾小球滤过膜负电荷屏障破坏。糖尿病肾病早期白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的出现是电荷屏障遭到破坏的结果。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的硫酸乙酰肝素侧链带有大量负电荷,是组成肾小球电荷选择性屏障的主要成分,所以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基底膜上大量硫酸乙酰肝素蛋白丧失可能是导致白蛋白尿的主要原因。I型胶原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细胞外基质蛋白,它使血管保持稳定的结构和张力。对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粘弹性和通透性有重要作用,而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它可明显促进血小板的聚集。
ECM合成和降解异常是糖尿病肾病发展的重要机制。糖尿病状态下ECM改变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高血糖可下调稳定状态;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因子等。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人体内持久的高血糖状态可导致许多结构功能蛋白和核酸蛋白发生非酶糖基化,形成AGEs。氧化应激可以促进AGEs的形成,而AGEs在体内主要是通过交联、与受体相互作用和增加氧化应激来发挥多种作用,两者相互促进,可能协同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56]。
肾小球ECM改变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性病变,逆转ECM的改变对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7]。动物实验表明,氨基胍可下调肾组织中Ⅰ、Ⅳ型胶原基因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新近的研究资料进一步表明伦尔欣和经典的糖基化抑制药氨基胍抑制糖尿病大鼠体内AGEs形成的作用相似[8]。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伦尔欣能降低血液黏度、解除血管痉挛、降血脂、改善肾小球的缺血区血流,促进内皮细胞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及阻断AGEs等作用。
本课题实验结果表明:病程16周模型组大鼠UAE升高,肾小球ECM改变。由于AGEs是公认的DM血管病变的致病因子,因此本研究检测了伦尔欣对DM大鼠体内AGEs的影响。结果显示:伦尔欣可使大鼠增强HSPG表达,降低Ⅰ型胶原的表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肌酐清除率,降低UAE,改善肾功能,并降低MDA、AGEs,可能通过抗肾脏氧化和蛋白非酶性糖化的双重作用达到逆转糖尿病微血管早期病变的目的。有关伦尔欣抑制糖基化和氧化应激的具体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66301)
【参考文献】
[1]Forbes JM, Thallas V, Thomas MC, et al. The breakdown of preexisting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renal fibrosis in experimental diabetes [J]. FASEB J, 2003,17(12):17621764.
[2]Zhang L, Zalewski A, Liu Y, et al. Diabetes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and lowgrade inflammation in porcine coronary arteries [J]. Circulation, 2003, 29;108(4):472478.
[3]郭 妍,周传伟,许健. 伦尔欣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非酶糖基化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J]. 江苏医药杂志, 2003, 29(9):669671.
[4]Inada A, Nagai K, Arai H, et al. Establishment of a diabetic mouse model with progressive diabetic nephropathy [J]. Am J Pathol, 2005, 167(2):327336.
[5]BonnefontRousselot D. The role of antioxidant micronutrients in the prevention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 [J]. Treat Endocrinol, 2004, 3(1):4152.
[6]李青菊,姚 蔚,李凤良,等. 褪黑素对早期糖尿病大鼠心肌非酶糖基化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40(3):48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