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22:0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趣味化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趣味化学论文

篇1

关键词:提高课堂趣味提高实验趣味注重文字趣味性

初中的化学课是从毕业班开始开设的一门新的学科,学生没有基础好坏的差别,但是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的智力并不差,差就差在他们对于这门课程缺乏兴趣,怎样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呢?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提高自己授课的趣味性来做起。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化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一样都是中学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因此,可以和别的学科一样,首先从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入手,注重在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尚未成年的学生更是如此,要使其克服自身的学习惰性,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去抓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焕发出学习的激情。

1.优化新课导入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在开始每一堂新课时我们都会设计一个新课的导入,导入的设计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连接旧知识,自然引出新知识。但是,如果在这承上启下的过程之中,如果能够使其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还会更加深入地引发出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2.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保持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在学习新课的开端具备了一定的好奇心,这也就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也就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趣味性。为了保持学生的这份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就必须注重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因为空有高深理论的学习而不联系实际,只能够使所学知识日益变成空中楼阁,时间稍长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的实际,却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用途,能够亲身去体念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也就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兴趣。

3.教学中注重提问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课堂提问的趣味性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有时听到别的老师埋怨,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讲,不积极思维,那么我想——学生为什么要积极主动地去思维呢?你的课堂表达能力有没有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在教学之中多恰如其分地提些问题,多提高这些问题的趣味性,难道还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

化学是基础的自然学科之一,学习过程之中对问题的抽象思维运用较多,时常要进行积极地推理、运算和判断等,这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开动脑筋,因为脑是思维的器官。要使学生开动脑筋,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提问就是刺激学生开动脑筋的一个十分有效手段。一个十分有挑战性的提问,一个十分有启发性的提问,一个十分有趣的提问,时常都能够十分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生学习情绪,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面对挑战,去解决问题,去体会问题解决后的成功,这份成功又进而推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一个十分平淡的提问,一个十分无聊的提问,一个过于简单的提问往往总会使学生厌倦思维,因为他们觉得这些问题不值得去思考。

4.积极运用各种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化学课堂的趣味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的手段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尤其以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之中的运用表现最为突出。如果我们积极地去运用这些新颖的教学手段,必将会唤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进而激发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各式各样的,在教学之中我们可以去探索运用这些方法,积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讨论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参与探索,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见解,这样通过各同学之间的探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感觉课堂学习的轻松和自由。边讲边实验法,教师适当地讲解提示,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去验证课堂教学的结论,探索和发现其中的问题,独自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真正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增进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有兴趣的课堂就是一堂有趣的课。

二、提高化学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本身就充满了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注重实验设计的趣味性。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直观、新鲜、神奇,这也离不开优化的设计。例如,在讲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实验时,碱可以使无色的酚酞变红色,学生看到这神奇的变色,定会兴趣十足,如果在后面补充一点——在加一些酸,红色又消失了,再加碱又变红色。加了如此一个反复的实验内容,就可以使学生不拘泥于狭小的知识点,从而使其想的更多,思考得更多,学习的兴趣也更加十足。

其次,注重实验操作的趣味性。化学药品中有毒、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药品很多,因此化学实验的操作就有其一定的规范性,如果实验中有违规的、错误的操作,轻则影响实验的现象和结果,重则会发生实验事故。所以在化学教学之中,应该十分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当然我们可以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的同时注重一定的趣味性,使学习不至于枯燥。

三、注重化学史中的趣味性发现

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多是十分经典的化学知识,学生学习也多是一味的接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怀疑精神是不利的,一味的接受同时也会日益磨灭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教学之中,适时地介绍化学史中一些趣味性的发现,却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一些伟大的发现总是在平淡的学习探索之中造就,并不是十分遥不可及的事。这样对于激励学生大胆自主地去创造、去探索很有鼓动作用,无形之中就强化了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2

1.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应该明确、精练、有概括性。题目的字数一般在25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2.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中文摘要以300~350字为宜。外文摘要内容及格式应与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

关键词

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录

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要求标题层次清晰,标明页码。

4.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4.1绪论(前言、引言)

绪论(前言、引言)一般作为第一部分,是毕业论文主体的开端。包括毕业论文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意义、采用方法、理论依据和具备的条件、毕业论文构成及主要内容等。

4.2本论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实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本论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对论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物理量、公式、数字、图表、符号、计量单位等一律采用国际、国家通用标准。

4.3结论

毕业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编写。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总结,是整个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5.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于参考文献中(15篇左右)。

6.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毕业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7.附录

对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

大学医用化学论文范例赏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问题,其影响了我国医学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笔者针对当前中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职护理;医用化学;教学改革

1.前言

医用化学作为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医化知识、理论及实验的基本技术等,为生化、生理及基护等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随着招生制度的深化改革以及生源素质的逐渐降低,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笔者针对现阶段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我国中职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2.1中职学生的医化知识不强在读中职护理专业的中专生,有少部分学生成绩优秀,而多大数的学生成绩却相对较差,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文化基础较差,化学成绩不乐观.其在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情况下,选择就读中职学校.此外,少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有些学生是在父母的压力下被迫就读.多数中职学生对医用化学的认识不足,更谈不上认清医学与化学间的联系,闹不懂在读护理专业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学习医用化学知识,未认识到医用化学的重要性.因此,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进度,导致部分学生的医化知识薄弱.

2.2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不足当前,中职护理专业所用的医用化学教材,是经卫生部进行规划的教材,其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较少.此外,中职专业护理侧重于化学本身的系统性,缺乏医学联系及未结合医学的实际特点,造成学生未能体会到化学在医学中的实用价值,使其缺乏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中职学校的医学课程较多、时间紧张及学制较短等,这些因素使医用化学的课时缩短.因此,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顺利开展.

2.3医学与化学的联系仍未得到完全理解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中,注重强调医学与化学的联系,化学被作为医学专业课的基础.但目前在实际的医化教学中,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化学与医学课程的关系,并单纯认为化学只是一门独立课程.学生尚未发现化学已渗透在医学中,既使教师从中做了很大努力,结果仍未显著.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中职医化教师均毕业于师范类或综合性的学校,虽熟练掌握医用化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但相对医学与化学的关系,也尚未真正理解与掌握.

3.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改进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

3.1医用化学的准确定位从整体的中职教育系统分析医用化学的科学地位.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对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与完善.提高学生对医化教学的认识,在培养其升学和就业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就业.科学的准确定位既是学科与专业的统一,也是职教性的体现,唯有明确这一定位问题,才能使中职的医用化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及目标性.根据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内容为指导,适当调整文化课的教材内容,打破化学知识原本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淡化复杂的计算过程,围绕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效开展医用化学教学.因此,应突出医用化学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密切联系化学和医学,不断加强医用化学学科的定位思想.

3.2深化改革中职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医用化学教材内容的选取,是改革中职医化教学的关键点.以往的医化教学大纲,是在有限时间内尽量系统的讲授医化理论知识,这在轻视医化教学服务性的同时,还偏离当代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医化教材的内容应打破常规的系统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够用、必需的原则,努力为医学化学服务.在医学中应用化学知识,将两者相互结合、渗透以及依存等,一同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人体电解质与渗透压;人体体液酸碱性和缓冲溶液时,应通过化学知识的概念讲解,同时更侧重于医学的知识点讲解.本章对胶体与晶体渗透压在维系人体细胞内外水、盐及体液平衡的现象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中认识到化学对医学的重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3.3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在医化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联系,通过较多例子详细讲解化学及医学的关系,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程度,利于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由于现阶段学生尚未完全了解医学知识,因此,教师的讲解方法应能吸引学生关注,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对于临床医学中常用于大量体内注射用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氯化钠溶液.教师可对此进行提问,利用其它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代替时,是否可以注射,理由是什么?从中引出等、高、低渗溶液.以提问方式使学生进行思考,后面再根据化学理论,即溶液的渗透压加以讲解,有效说明了化学与其所学专业的联系.这种教学手段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拓展医化教师的知识领域医化教师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受限于化学专业的知识上,应多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阅读一些与医化有关的书籍,并与医学专业的教师保持密切联系,以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以将医学与化学的密切关联运用到课堂中.教学中多采用临床实例讲解,例如:碘的性质讲解时,多重于缺碘的临床症,生活中如何防缺碘;在讲乙醇时多引临床及医药用途.既激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5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将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在培养学生严谨工作态度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这是培养合格护理人员的关键.笔者认为除教学大纲实验内容外,可增加趣味性实验内容,即将性质揉和在实验中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例如,趣味实验“鸡蛋变大变小”说明了高、低渗溶液的作用及半透膜的性质,学生乐于接受.

3.6在生活中运用医用化学知识医用化学的理论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教师在具体的医化教学中,应将医化教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使其返朴归真.与此同时,生活也是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根源,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伸展.教师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再现生活等,稳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另外,在医化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实际,创造生活情景,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使学生能运用其所学知识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运用生活例子进行教学,例如利用化学法除去衣物上的污迹;淡水鱼和海水鱼交换环境后能生活吗?鱼体的变化?将使学生长期保持对自然与生活的好奇及探索,使其更加了解医化与生活的关系,有效提高其的学习兴趣.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当前的情况而言,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是必然之势,其改革过程虽较艰难,但只要根据上述的准确定位医用化学学科、加强提高学生的医用化学认识以及注重化学的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进行,相信我国中职护理专业的改革进程将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顾伟.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医用化学的教学策略[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2]章耀武.中职医用化学教学探讨[J].科技资讯,2008,(35).

[3]尹晓红.增强中职化学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篇3

1.1趣味实验类化学教育游戏的特点

1946-1980年的趣味实验可以称为化学魔术,此时的实验注重实验现象的趣味性,而不是化学知识的学习。如心君的“水玻璃花园”趣味实验,通过各种晶体生长速度、形状和颜色的不同从而呈现出有趣的实验现象。1981-1990年是趣味实验的起步期,涉及的化学知识比较简单,实验器材和药品大多来源于生活用品,属于家庭小实验范畴。如“会游泳的鸡蛋”实验,利用盐酸和鸡蛋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使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的原理,使鸡蛋表现出上下沉浮的有趣现象。1991-2000年是化学趣味实验发展的转折期。这一阶段趣味实验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断增多,并与初高中化学课本内容逐渐联系起来。例如苹果“流血”、“喷水成字”和“水果电池”实验分别涉及了3价铁离子的检验、指示剂和原电池的知识。这些趣味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激发起学习者学习化学的求知欲。2001-2013年是化学趣味实验发展的上升期。一方面,实验数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实验内容进一步拓展到焰色反应、酸碱盐溶解性大小、物质检验等中学内容。研究者不仅对原有实验进行了理论与方法的改进,如“水中花园实验的新改进”,在此期间,实验设备也更新换代,钱扬义教授基于手持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1.2趣味实验类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理念与内容

化学趣味实验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可视化的奇妙的实验现象,以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小学阶段的趣味实验以培养儿童的好奇心为主,激发他们对科学本质的探究欲望,实验内容主要是生活中的化学小常识。中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基础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趣味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兴趣,深刻理解重要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原理,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及有关化学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大学阶段的趣味实验意在指导学生巩固原有知识点,并恰当地应用新知识,以无机内容为主。

1.3趣味实验类化学教育游戏体现的核心素养

(1)学会学习。

化学趣味实验游戏,能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与学习途径,采用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完成实验。如进行“自制叶脉书签”实验时,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技巧,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对叶片进行处理操作。

(2)批判性思维与创新。

学生对于有趣的实验现象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它又能激发起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反思和对实验的创新。在“果蔬原电池”实验中,豆浆机、废旧电池、水果等都可以作为实验的材料,实验不再局限于课本,实验材料也更生活化。

(3)审美与人文素养。

丰富学生对美的感受,通过颜色变化、物质形态变化等使学生感受和欣赏化学的美,如利用植物制作指示剂等实验。

2文字类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概况

2.1文字类化学教育游戏的特点

文字类化学教育游戏主要包括化学谜语和化学口诀,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呈现,通过面对面问答或竞赛的方式进行游戏,兼具教育游戏和化学学习工具的双重功能。1981-1990年,我国出现化学谜语,但数量较少,主要考查元素名称,类似于脑筋急转弯。例如用元素名称“铒、钽、钡、钨、镭、砷、锰、锂、锶、铌、铟、镨、铽、砹、锔、锘、镥、锕、镱、钷”组成9位著名科学家的名字;猜化学元素:钱包丢了(铥)。1991-2000年,化学口诀倍受重视,数量急速增长,内容迅速增加。中学内容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分子式、化合价、物质溶解性、金属活动性顺序等中学化学中的重要无机内容,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口诀:“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与酸相反应;铜汞银铂金,氢后难进行;位置越靠前,与盐相反应;活动性越强,前金换后金”。大学内容主要是有机物命名,R、S构型判断,取代规则等有机内容。2001-2013年,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大量的化学谜语及口诀在网络中传播开来,在百度中以“化学谜语”、“化学口诀”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数量已难以准确统计。

2.2文字类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理念与内容

化学谜语巧妙地将中学无机中的化学元素名称、物质名称等基础内容作为本体巧妙地隐藏起来作谜底,用与之相关的喻体作谜面。通过生动的文字和独特的逻辑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用此游戏来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化学口诀是根据化学知识点“编织”而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把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物质溶解性、烷烃命名规则等编成押韵的口诀便于记忆。口诀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学化学的所有知识点类型及大学化学的有机内容。教师若能及时恰当地运用口诀,不仅有助于自身叙述和概括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巩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文字类化学教育游戏体现的核心素养

(1)审美与人文素养。

口诀、谜语等通常含有一定的韵律、整齐的形式、朗朗上口,可以增强学习者对中国语言的理解、表达和鉴赏,感受语言的魅力。

(2)学会学习。

化学谜语等言简意赅,却又含义丰富,如“左侧月儿弯,右侧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简洁明了地涵盖了碳、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分子式,以及3种物质的性质,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知识归纳总结的习惯。

(3)语言素养。

游戏时对谜语的阅读、口诀的记忆,都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机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素养。

3卡片类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概况

3.1卡片类化学教育游戏的特点

我国化学扑克牌游戏开发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比国外门捷列夫创立的元素牌晚将近100年的时间。经统计,中国大陆化学教育游戏中运用的具体实物主要包括化学卡片、化学扑克和化学棋。1956-1980年,郑威熙首先设计出元素卡片,每1张卡片上写有1种元素名称及其主要性质,教师将元素卡片视为化学教具,主要用于学生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娱乐性不强。1981-1990年,化学扑克诞生,并且增添了游戏功能。内容主要涉及元素符号、分子式和简单化学反应,有接龙、各顾各、喊分、拱猪等多种玩法,趣味性较强。1991-2000年,未出现有关设计化学扑克的文献,但出现了4项化学扑克专利,人们对化学扑克的开发还在继续。2001-2013年,化学扑克的内容和玩法不断完善,具有普通娱乐、资料卡片和化学游戏三大功能。它们内容丰富:几乎包含初中所有主要物质、高中所有主要无机物;有些扑克还包含有机牌、化学常识牌和实验装置牌;娱乐性增强:有学习物质间反应规律的“化学反应接龙游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分组对抗赛游戏”等,学生还可自行设计不同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3.2卡片类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理念与内容

化学扑克游戏相比于卡片类游戏通常更为复杂,它是利用专门设计的化学扑克牌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目前,卡片类化学教育游戏的内容还集中在中学无机及实验的相关知识。

3.3典型案例———“520中学化学桌游”

国内应用最广的是“520化学扑克”以及“520中学化学桌游”(www.520hx.com.cn/yx),“520中学化学桌游”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钱扬义教授工作室经过9年研制而成的一套化学桌游,是“520化学扑克”的升级。该款游戏设置了不同难度4种玩法,适合八年级及八年级以上的学生游戏。下面对其中的一种玩法“化学桌游”进行简单介绍。游戏对象:已经系统学习初三化学知识的学生。游戏设计:“化学桌游”由7类牌组成。在一类牌中,牌面的正面结构相似,如物质牌:每张扑克牌代表1种物质,正面涵盖物质的化学式、名称、物质参与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宏观及微观图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每张牌的正面左上角有一个物质分类标志,不同花色代表不同物质类型,分别为绿色双锥表示单质、黑桃代表氧化物、红桃代表酸、蓝色梅花代表碱、黄色方片代表盐。游戏规则:按回合制出牌,依据出牌情况增减IQ值,包括7种基本出牌法:“有效碰撞”、“连锁反应”、“整出”、“补牌”、“对出”、“吃牌和投毒”。例如“有效碰撞”的玩法是某玩家打出一张物质牌,其他玩家依次打出可与之反应的牌;“投毒”的玩法是将“S”“P”等牌视为“毒药”向别人打出。

3.4卡片类化学教育游戏体现的核心素养

(1)科技与信息素养。

在卡片牌面、游戏规则中往往包含了关键信息,游戏者必须从中删选,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2)问题解决与实践。

如通过运用出牌技巧,调整出牌顺序,打出各种玩法,从而最终赢得游戏,同时又增强了游戏者的逻辑思维能力。

(3)交往与合作。

游戏的过程即是和他人交往的过程,游戏者必须保持基本的礼仪,尊重他人,积极沟通,才能与他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游戏得以顺利进行。

4信息技术类化学教育游戏的设计和特点

概况(2006-2013)2006-2010年,主要以用Flash制作软件开发的角色扮演类单机版化学教育游戏为主,2009年,出现了首款网络在线扑克游戏“520化学动漫扑克”,它也是“520化学扑克”的配套资源。西华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王琳、刁永锋,以《哈利•波特》为题材,改编了一段《哈利•波特与宝藏》的游戏情节,讲述了哈利为了不让宝藏落入妖魔之手,历经坎坷,成功获取宝藏的故事。此游戏情境性较强,知识点也较为丰富。2011-2013年,用C#(C#编程语言是由微软公司开发小组专门为.NET平台设计的语言,它可以使程序员移植到.NET上)等更高级的编程语言设计出的化学教育游戏软件相继出现。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的郑楚萍、许越、吴锦伟等为了培养初三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运用C#设计了记忆游戏软件“沉淀连连看”和同一系列游戏“化合物命名连连看”。信息技术类化学教育游戏利用网络的虚拟特征,创设多样的情境,将化学知识通过电脑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游戏内容集中在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游戏专题性强:如“生活化学大本营”的设计是围绕“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化学与材料”三大主题;“逃离化学王国”是针对高一卤素的知识点而专门设计的。

5中国大陆化学教育游戏趋势分析

目前,中国大陆传统化学教育游戏稳步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新游戏不断兴起,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与前沿。整体来说,中国大陆化学教育游戏呈现出以下特点。

(1)游戏类型不断增多。

游戏类型由化学趣味实验和化学卡片拓展到化学口诀、化学谜语、化学扑克、单机版和网络版化学教育游戏等,每种游戏又包含多种玩法。

(2)游戏道具更加精致。

最早的化学卡片用纸片制作,较简陋。“520化学扑克”牌面涵盖内容丰富,“520中学化学桌游”更是在原有扑克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牌面更加精致美观。

(3)游戏形式不断丰富。

“520化学动漫扑克”发挥了在线网络游戏的特点,让不同地域的人们通过网络,方便地进行化学扑克牌游戏比赛,玩家还可通过聊天功能交流心得体会,丰富了以往单一的游戏形式。

(4)游戏内容逐渐扩展。

篇4

论文关键词: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改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中,课题2“分子和原子”P50“分子在不断运动”探究实验,虽说实验现象明显,反应速度较快,但实验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氨气没做处理易挥发,污染环境,加之用小烧杯装氨水,所需药品量大,不能充分体现绿色化学实验量少,回收重复利用,对环境污染小(无污染)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对该装置进行了五个改进,一是用塑料瓶(或塑料管)代替大烧杯形成密闭环境;二是用废弃药瓶代替小烧杯装浓氨水;三是用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代替加有无色酚酞试剂的小烧杯;四是实验药品一次使用为多次重复利用;五是将氨气分子和滴有无色酚酞试剂接触瞬间变色改为依据氨气分子运动路径(总体向上运动)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上逐渐变红,取得明显的实验效果.

一、改进优点

1、污染小。用塑料瓶代替大烧杯,实验后用橡皮塞密闭后集中处理,整过实验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挥发的氨气对教室、实验室空气污染小初中物理论文,确保学生和教师身体健康。

2、药瓶用量少。改小烧杯盛装氨水为带瓶塞的小药瓶盛氨水,改两个盛放滴有酚酞溶液的小烧杯为直接在滤纸条上滴加酚酞溶液,药品用量少(若用装棒冰的塑料管等直径小的塑料管代替塑料瓶作为密闭容器,药品用量更少)。

3、可回收重复利用。小药瓶中的氨水和用过的滤纸都可重复利用。

4、速度快。将实验装置改为直立状态,氨气分子向上运动速度快,达到实验目的所需的时间缩短,实验速度快,节约实验时间,能提高课堂效率。

5、凸现分子扩散运动的痕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悬挂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上逐渐变红,很直观的反映了实验中氨气分子运动路径(总体向上运动),现象明显,趣味性浓,效果好。

二、实验装置

1、实验装置图

1.制作实验装置(图1)

步骤一:准备

2、实验原理

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小药瓶瓶盖(见图二),通过由塑料瓶制作的密闭通道,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氨气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使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色,随着氨气分子向上运动,氨分子遇到滤纸条上滴入的酚酞溶液,由下自上依次变红。

3、实验装置制作

(1)材料:废旧矿泉水(纯净水)瓶2个,宽透明胶一圈,橡皮塞2个,小铁夹1个,小药瓶1个(根据所选塑料瓶口径的大小选择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参麦注射液等废药瓶),浓氨水,无色酚酞溶液,滤纸条cssci期刊目录。

(2)制作:取2只规格一致的塑料瓶保留16CM去掉底部(除掉的底部可以做盛水的容器做图四的实验),用宽透明胶带将去掉底部两只塑料瓶粘在一起(见图一);取一只废旧胸牌上的小夹子,用细铁丝固定在一只橡皮塞上(见图一);将滤纸剪成宽0.8-1.0CM,滤纸条长度也可根据密闭容器的长度灵活掌握;将浓氨水装入小药瓶用瓶盖盖紧备用。

三、实验步骤及现象

1、操作

(1)、实验前按实验装置图制作和准备实验仪器(见装置图一)。

(2)、在滤纸条上自下而上按一定间距(见装置图一)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为增加趣味性,也可以在滤纸条上用无色酚酞溶液按一定间距画圆圈、小花等图案。展示初中物理论文,滤纸条上不变红。

(3)将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条用橡皮塞上连接的小夹子夹住,固定在塑料瓶瓶口的一端。

(4)、拔掉塑料瓶另一端瓶口的橡皮塞,打开装有浓氨水小药瓶的瓶塞,将塑料瓶瓶口罩在小药瓶的瓶口上,尽量压紧(见装置图二)。观察实验现象。

(5)、实验结束后,盖紧装有浓氨水的小药瓶的瓶塞,以备下次使用;用橡皮塞盖紧塑料瓶瓶口以便处理实验废气(见装置图三)。

2、现象

悬挂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自下而上逐渐变红。

3、结论

氨气分子运动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氨气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使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色。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篇5

“减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有效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变革、学法指导、评价等多个环节系统思考。

1.提高兴趣,使学生爱学

案例1: “人文奠基”初中语文系列课程探究

初中语文组的教师们共同探索,通过回归语文的本源,打造出“北京理工附中‘人文奠基’初中语文系列课程”,整个系列课程包含“早起诵读诗歌”“整书深度阅读”“周末家庭影院”“语文实践活动”“接力日记大家写”和“班级图书馆”六部分内容,走出了一条读、品、悟、行结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之路。

案例2:趣味体验,让数学学习动起来

经过分析,数学组教师们精心设计了许多数学趣味体验活动,例如,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假期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个小课题研究,撰写数学小论文。开学后年级组织了“数学小论文大赛”活动,学生就自己的研究进行陈述、答辩,并编辑了优秀小论文集——《青芽》。此外,教师们专门举办了“数学好声音”、“数学论坛”等活动,开展“小先生”讲题,并评选出“十佳讲师”“十佳导师”。

2.探索有效作业,使学生精学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校教师从实际学情出发,自编练习题,精选精练,分层布置作业,使学生精学。

案例3:自编初中数学练习册《水滴集》

初中数学备课组的教师们基于每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自编练习题,现已经形成自编习题集——《水滴集》。《水滴集》采用每章一册的形式,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练习题在难度上分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过程性评价。此外,初中数学组自编寒假作业,依据学情,分层设计,精挑细选,分别编制《数学寒假作业》专题版、基础版、精华版。

3.优化教法,使学生乐学

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为使学生能够享受学习的快乐,我校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法,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探究。

案例4:创新教具——神奇化学牌

初中化学组教师们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具,开发出“化学牌”,以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玩“化学牌”的过程,学习化学反应,使学生记得简单,学得轻松,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还给学生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合作学习。

4.指导学法,使学生善学

开展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减轻学习负担十分必要。

案例5:学画“数学画”和“数学思维导图”

为引导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形成数学思维,数学教师组织学生画“数学画”。此外,学生们利用数学“知识树”,总结、梳理章节知识。通过上述尝试,学生们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寻找到有趣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也因此变得简单、快乐。

一年多以来,我校在“减负增效”工作方面的努力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当前,学校已经构建了综合型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精细化,教育教学方式实现了有效转变,使得教师们教得有效,学生们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学校在特色化办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篇6

论文关键词:化学教学,非智力因素

 

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由此,强化学生的心里活动调节效能,深化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和探索,从而使其直接有效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这一专题研究已成为了化学教育工作者重要课题之一。

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由此,优质高效的化学教学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化学学习内化为主观需求,将对非智力因素的探究坚持到底。在此,我从激发兴趣的角度,谈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一、通过化学教师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开发非智力因素。

首先,从人性美的角度教育学论文教育学论文,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苏联作家康巴马斯托夫斯基所说:谁知道一次邂逅,一句记在心中的话、梦,远方传来的声音,一滴水珠里的阳光或者船头的一声汽笛不就是这种刺激。兴趣的激发是平时师生相处的一种无意识的心灵交流的过程。

冬天里的问候、偶遇时的称呼、雨天的小伞、感冒时的热水、考试失败后的慰藉、网上QQ聊天、课堂上适时的鼓励、篮球场上共同PK的身影,等等,或许来自于生活上的关怀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理才能更好地得以贯彻。这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在人性关怀的熏染下激发学生感性认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从情感上亲近了老师,也从感性上亲近了他所教的学科――化学,以此种关系为基点,学习兴趣得以了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化学教学也才能更加顺利有效地开展。

其次,从知性美的角度,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对于目前处在一个个性张扬的年龄阶段的高中生而言,理性需求是他们对于教学的一种个性体现。他们需要友善的老师,但是他们更需要智慧的老师。由此,富有知性美的老师能更加长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A、提高化学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表达方式的幽默性。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而幽默的语言能够刺激学生产生兴奋区间,撞击平静的思维从而产生求学的欲望。例如:我对爱情化学反应类型的小结

(1)一见钟情型=化合反应 A+B=AB

(2)别人牵线型=催化反应 A+C+B=AB+C

(3)挖人墙角型=置换反应 A+BC=AB+C或A+BC=AC+B

(4)相互挖墙角型=复分解反应 AB+CD=AC+BD或AC+BD=AD+BC

(5)感情破裂型=分解反应 AB=A+B

如此特别而幽默的总结,能够缓解学生对于化学课单一的教学语言的审美疲劳,对大脑皮层产生更为强烈的冲击,记忆的周期更长,程度更深刻。

B、提高化学老师的综合素养,关注跨学科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通过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学得好,动机就能够得到强化。例如:对于侯氏制碱法的讲解和引导。不仅讲了制作的过程,发明创造的意义和价值,还讲了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的三大贡献,以及他的爱国情怀。如此,将历史和化学结合在一起,渗透了德育教学,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更加有力于学生对于本科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二、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学论文教育学论文,开发非智力因素杂志网论文格式范文。

首先、通过老师实验的演示和引导,激发学生探究心理。

A、通过老师实验的误区设置,引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在此,要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必须提高学生的对实验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而对于可能性的实验,设置实验误区却是更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考、促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加强学生对实验的感悟,避免学生自己实验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这一实验中,可由数个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后,先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示溶液配制过程,操作过程中动作适当放慢,这期间必然会出现错误的实验操作,由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指出实验中错误操作,并根据实验原理推断错误操作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如何变化。最后由学生吸取演示学生的教训动手改进实验操作配置溶液。通过错误教学,从而达到深刻领会实验要点的目的。

B、通过趣味性实验演示,引发学习的乐趣,探索化学反应现象。化学实验的目的性太强,基于课程内容的安排,实验成为了理论知识的必要补充,和锻炼动手能力的必要手段。但是,如果抛开功利的因素,摈弃学习的目的,以娱乐的心态来面对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许所谓的实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演示“液体里的星光”的实验。在一支较大的试管中,加入几毫升无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醇),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背面衬一张深蓝色的纸。摇振试管后,关闭电灯,用小匙挑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在液面上,晶粒在溶液中逐渐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点点,恰似秋夜的星光,还有轻微的炸裂声。那么,高锰酸钾、酒精的混合液里,为什么会发光呢? 如此教育学论文教育学论文,这种有趣的实验,更能够让学生轻松而愉悦地面对化学教学。

其次、通过化学实验的模拟,诱发学生解读生活、创造生活的好奇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生活是课堂的外延,寻找生活与化学的契合点,通过化学实验拓展学生的生活体验,促使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生活并创造生活,这是新课改对化学教学的又一指导原则。

A、关注生活中的常见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I铁锅生锈中就存在原电池的原理;用超强力油烟机洗涤剂洗涤油烟机;炒菜时加碘食盐要最晚放,是为了防止其中的碘的挥发;瓶胆水垢的去除也是碳酸钙与醋酸的复分解反应等。

B、关注来源于生活的简单魔术中存在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鸡蛋入瓶现象、玻棒点火、江南春色。 一吹即燃的蜡烛、清水九变,等简易操作的魔术。

C、关注生活低碳原则和化学反应的关系。低碳生活是目前环保内容的一个重要主题,上海世博会也处处体现低碳节能意识。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1)烧97号汽油(2)烧饭先泡10分钟(3)看电视把电视机开暗一点(4)乘地铁上下班

总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和实验中,关注意志、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不但对造就人才有利,而且能够在化学教学中使更多的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

篇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责无旁贷,下面我结合自己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浅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体现。

创新能力培养是化学综合实践活动任务之一。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以探究性活动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认识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探讨能力,培养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及发展个性特长,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多种多样,我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是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及活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1.通过做“趣味化学”实验,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自身的特点,老师只有把实践与学生的思维联系起来,新知识才能在学生的实践中产生。老师讲述有关生活、社会与化学的联系话题,而后教师和学生配合变“化学魔术”.根据安全、简易、新奇和学生实际,选择“魔棒点灯”、“吹气生火”、“空瓶发烟”、“茶变墨水”、“滴水生烟”“烧不坏的手帕”、“水下蜡烛”等节目,变幻莫测的化学魔术不仅能使学生大开眼界,而且从师生的介绍中懂得了科学道理.学生亲自动手做趣味化学实验,如“彩色温度计的制作”、“水中花园”“喷雾作画”、“一触即发”、“自动长毛的鸭子”、“防火布”“大飞泡”等实验,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作的乐趣,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有引导学生做日常生活中的小制作和小化工产品.如自制肥皂、自制气水、除去衣服上的各种斑迹、配制去墨灵、冰箱除臭剂,粘蝇纸等.自制这些小产品,经济实用、简单易行,易激发学生的热情.

2.重视课外延伸,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大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学探究活动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探究问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例如(1)开展“饮水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饮水与健康,水的危机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于大气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农药化肥污染,核泄露,管道腐蚀,自来水加氯、加沉淀剂等,使得人们对饮水的问题产生了困惑与恐慌。我们该到何处去寻找清澈、洁净能够而又健康的水?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采集水样,分组实验,分析讨论,撰写论文(2)开展“空气污染质量调查”。通过对大气的监测,演示讲解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使用大气采样器亲至现场采样,分析处理数据,得出当时空气的质量等级,进一步分析讨论,撰写环保论文.(3)废电池的回收研究项目,通过网上浏览查找资料,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的能源以及回收废电池的意义.也可让学生有创意的提出废电池各部分的再利用方法,自主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进行实验,要求操作严谨,观察仔细,记录详尽.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讨论,撰写成文.

3.利用化学科的特点,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化学实验习题是学生运用已获取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独立设计、操作、记录、分析、推理,最终得出结论.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为此我校设立了三.一活动室,即一个实验原理加上一个实验方案得到一个实验结论,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学生可以自行择题,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活动指导.例如在学习卤族元素时,布置学生一个实验习题:“探究氯水的成份”,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设计实验方案,并简述方案的设计思想.然后,让学生交流设计方案和设计思想,并进行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一活动程中,学生实现了由已知信息加工变异出新颖信息,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4.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的情境,在趣味化学活动中,我注重设疑,把学生置于未知问题气氛中,如老师提出一个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会提出新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动态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敢于展开自己的思想观点,开展热烈讨论,进而催生新的思想,探索新的知识。我在和学生的趣味化学活动中曾演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让每个同学都看到,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让学生们看到了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针对此现象我提问,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谁能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对上述现象的看法不一,讨论十分热烈,提出如下几种假设:

1.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B烧杯无关;

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A烧杯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

此时,我针对假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用洁净烧杯C配好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观察现象。

3.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4.把B烧杯的浓氨水滴入C烧杯中,观察现象。

最后学生在讨论、交流基础上获得共识:

1.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由问题引出创造性假设,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达成共识,得到正确结论。

篇8

论文摘要:科学的记忆法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把枯燥的记忆变得生动有趣;科学的记忆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无意中看到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一切知识的获得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看罢,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初中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多而复杂,大量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颜色、实验现象主要依靠机械记忆,学生易东拉西扯记不全,取得好成绩者必须化更多时间去记忆。若在教学中教师能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那就事半功倍,收获成功。下面就化学记忆方法,结合初中科学教材,谈点拙法和体会。

一、初中化学记忆的基本方法

(一)趣味记忆法。曾有人说过:以愉快的心情学得的,会永远记着。记忆是一门苦差,若将其变成让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的事,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如,在教学电解水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记住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l,教学时将这一知识归纳为:“负氢正氧”,谐音为“父亲正痒”等着为他挠,且痒的部位占身体一半。这时全班哄堂大笑,在开心愉悦的气氛中学生很快就牢记这一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谐音记忆法。谐音可使枯燥、零散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学中对那些难记易忘,必须反复记忆的知识点,可用谐音记忆法。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的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新的昔千金统共一百斤。”再如:地壳中各元素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音为“养闺女”。学生们愉快地进行记忆,经久难忘。

(三)会意记忆法。初中生的大脑兴奋性比较强,易接受新鲜事物,且爱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一特点,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可引导学生自我理解,再作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再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化合反应(合二为一),分解反应(一分为二),置换反应(取而代之),复分解反应(等价交换)”。实践表明:大多数同学都容易记住。

(四)顺口溜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语言和谐,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可将化学中一些记忆量大,难记又常用的知识编成顺口溜,增加学生兴趣。如盐的溶解性可编成:“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其实很简单,能溶只有钾、钠、铵”。再如,记忆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钙镁氧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价铜汞最常见。”同学们齐读几遍就记住了,大大缩短了记忆时间。

(五)关键词记忆法。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概念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记整个概念。如: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二不变),可归纳为“一变二不变”。同样,过滤时的注意事项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实验时取固体粉末应“一斜、二送、三直立”。又有浓硫酸稀释的十字方针:“酸入水沿器壁,慢慢搅动”。既有重点又化繁为简,容易被学生掌握。

(六)联想记忆法。联想可以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暂时的联系,从而引发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形成多种联想,可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如:学习氢气的性质时,可与氧气比较,由氧气的助燃到氢气的可燃,讲明助燃与可燃不同,由氧气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到氢气容易从含氧化合物中夺取氧,发生还原反应。当学生建立起氢气具有可燃性与还原性的概念后,讲一氧化碳时,可与氢气的性质进行比较,说明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此外还有剧毒性,那就容易记忆。

(七)综合记忆法。该法把记忆法推向,是多种记忆法的综合运用,比单一的记忆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更好的作用。如:在教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时,就采用了趣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一句话来记忆,既简单明了,学生易接受,又对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有帮助。

二、化学记忆方法教学中的注意问题

(一)注意各种记忆法灵活运用。方法乃记忆之母,科学的记忆法对化学中难记易忘的知识确实有不少帮助,但切忌生搬硬套,那些容易记住的知识无需用上述中的记忆法,难记的也需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并注意各种记忆法灵活综合运用。

(二)注意教学活动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为了便于记忆,教师也许会把一些难记的知识事先编好歌谣让学生去背,有的学生根本不理解,只是为了记忆而记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俗话说:“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记忆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证明,科学的记忆方法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初中化学的记忆方法很多,但记忆有法而无定法。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科学的记忆法,可使枯燥的材料变得饶有趣味,呆板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科学的记忆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自信心。作为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与运用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M].1999.

篇9

【论文摘要】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值得广大教师去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实际出发,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四个问题。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教学实验中,笔者觉得在实验教学中必须正视和处理好以下四个问题:

1 实验内容的选择问题

目前初中化学教材版本很多,实验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开展实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要学会选择。以鲁教版教材为例,涉及到的实验有:分组实验32个、演示实验29个、课外实验1个。这就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和实验员一道对本学期将要开展的实验内容进行选择列表,写好计划,有步骤地去实施。在课堂之外,可适时提出让学生做一些“绿色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经济化、趣味化。

2 实验人员的组织问题

演示实验大多由教师完成。那些以学生操作为主的科学探究实验,大多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进行。按照实验内容的不同,可以2人或4人为一小组,任命好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管理、实验报告的填写和收发。在实验前的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律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良好实验习惯。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克服畏惧心理,还要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每个学生阅读了解每个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

3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3.1 仪器和药品的本身安全。

在各种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优点很多,如耐酸碱腐蚀、容易加工、价廉物美,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破碎,它经不得骤然的冷或热,经不得碰撞和摔打。例如,“H”型电解水器操作很容易损坏,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由于重心较高操作时容易歪倒;学生在连接拨插玻璃仪器时用力的不当会导致仪器的破损和身体上的外伤等。

化学药品的存放时间较长,可能会变质失效,影响使用和使用的效果,大多数药品有毒,不能品尝或接触皮肤、衣物,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也要有所认识、有所防范,实验结束后的废液废渣要妥善处理,防止毒性污染。 转贴于

实验结束后养成清点仪器和药品的习惯,防止个别学生带出。

3.2 操作规范的安全。

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倡导科学探究,在大力开展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愿望得到空前的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又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验、家庭实验。以上的这些活动中,如果实验操作规范缺乏,很容易造成仪器损坏、药品中毒、失火爆炸、废物污染等问题。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搞探究,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完成实验;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监督,特别是安全方面,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责任多一分,隐患少十分。”建立健全各种安全制度很有必要,学生实验设计要经得起老师的安全论证,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监督和指导,杜绝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3.3 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仪器药品保管室、实验室门窗坚固,要有防盗、防撬、报警等功能,药品的入库、消耗、报废做到帐册清楚,水路、电路能正常安全使用,通风设施完善、消防器材不过期使用,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上墙、张贴有序。剧毒物品接受公安部门监督。

4 实验中的测评问题

化学实验操作的测评是化学课程中独具特色的一类测评。它主要重于测试学生的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与水平,如对实验目的、反应原理的理解,使用和组装仪器的技能,以及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解释等。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平时教学注重化学实验的训练,让学生熟悉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及评分量化细则,能从容应对抽签结果进行实验操作,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测评对于突出和发展化学教学的特征、对于养成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在平时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多花点时间去研究实验教学。去洞察实验事实发生的实质,搞清楚实验事实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事实,并去寻找支配实验事实的规律等;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向学生介绍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等,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补充一些实验,在内容的选择、方法和装置的确定、实验成功的条件和关键等方面进行反复的研究。以更好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理念,使化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精神。虽然我们教师的教学任务是繁重的,但处理好以上这些问题也是很有必要的。相信在化学实验中能正视处理好这些问题,其实验效果会是高效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公费师范生 趣味化学实验 超市型 开放式 中学化学实验

2007年,国家出台了在六大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公费师范生教育的政策,培养高质量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摆在了高师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时至今日,首批公费师范生已经进入大三的学习,在完成基础化学实验培养的基础上,逐步展开了综合设计型的实验教学内容。上个世纪,实验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实验课程跟随理论课程进行,对学生所开设的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这样造成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仅机械地完成实验,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窒息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国内各高校着手建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来,实验课程便逐渐独立开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这非常有利于本科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公费师范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尚无既有的经验可以遵循,仍需广大高师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要培养今后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中学师资,必须使高师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公费师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基地,必须对原有的实验和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学生从事化学实验研究的兴趣,建立一套新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设计模式,训练学生运用新的理论与技术,取得新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目前,各中学对于趣味化学实验系统地、规范研究比较欠缺,设计符合中学化学教育的趣味化学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动手和探索能力,促进化学知识掌握,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使中化学知识因此形成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色,更加受到学生的青睐。

笔者根据多年面向全校开放非化学专业趣味化学实验以及从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设计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开设超市型开放式趣味化学实验的尝试,开展以“趣味、实用”为主题的“开放实验教学”。

一、趣味化学实验内容

由于培养对象为中学师资,所以根据化学新课程标准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分巩固知识型、探究提高型、导向实践型、系列专题型以及创新前沿型几个方面设置,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自由选择,自主设计实验。现根据以往学生设计的趣味性化学实验分类别简要列举。

1.巩固知识型趣味实验

(1)“烧不坏的手帕”

在掌握各种布料渗水情况后,学生对“雨天中的布料”内容有了很深的印象,反向设计“烧不坏的手帕”等趣味实验,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获得了新的知识。

方法:将95%的酒精和水以2∶1体积比混匀后,将一手帕在该混合液中浸透,用镊子钳住一角挑起点燃,边燃边摇动,燃烧片刻后,熄灭火焰,会发现手帕仍完好无损没有烧坏。

原理:乙醇燃烧时,由于有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在摇动时带走了大量的热,所以手帕的温度并不高,故手帕不会烧坏。

(2)“废旧饮料罐制作净水剂”

学生对饮料罐并不陌生,饮料喝完了,饮料罐除了书上的用途外,可以设计补做“废旧饮料罐制作净水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方法:将一片外表面打磨干净的饮料罐依次溶于氢氧化钾和硫酸,微热使其溶解完全,然后在冰水中冷却,结晶析出完毕后,过滤可得净水剂硫酸铝钾。将净水剂放入有悬浮物的一杯水中,观察水由混浊到澄清透明的过程。

原理:饮料罐是由铝制成的,铝能够溶于氢氧化钾和硫酸,按一定反应后得到的硫酸铝钾水解可以获得吸附性很强的氢氧化铝,从而达到净水的功能。

(3)“红糖制白糖”

方法:取红糖加水溶解于小烧杯中加热使其溶解,加入活性炭,不断搅拌,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在水浴中蒸发浓缩滤液,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从水浴中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原理:红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要制成白糖,须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活性炭,将红糖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经过滤、浓缩、冷却后便可得到白糖。

2.探究提高型趣味实验

这类实验是为了使学生对某一化学知识或原理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而设计。其涉及的知识往往超越了学生现有的知识,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才能真正理解。此类实验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使其获得更多的知识。

(1)“变形鸡蛋”

鸡蛋壳是比较硬的,如何让“硬蛋”变成“软蛋”实现变形呢?

方法:通常,鸡蛋壳是比较硬的,拿一个普通鸡蛋,让学生看一看,捏一捏,试试它的硬度,再拿出两个花瓶(或烧杯),让其中一个瓶口稍大于鸡蛋,另一个稍小于鸡蛋,演示一下鸡蛋是无论如何也放不进小花瓶的,事先在大花瓶内装入稀盐酸,小花瓶内装入清水,保持其外观一致。先将鸡蛋放入大花瓶,稍待片刻,把鸡蛋倾倒而出,放入小花瓶。

原理:由于鸡蛋壳主要是由CaCO3等物质组成,当浸入稀盐酸时,发生反应2CaCO3+2HCl=Ca(HCO3)2+CaCl2,鸡蛋壳溶解,所以鸡蛋变软,又由于鸡蛋内膜由非碳酸盐组成,不容于稀盐酸,所以又不会破裂,而保持鸡蛋原形。

(2)“魔棒点灯”

方法:在蒸发皿上,放些研细的高锰酸钾晶体,向晶体上滴几滴浓硫酸,轻轻用玻璃棒将其混合均匀,取一根长玻璃棒或金属棒,蘸上述混合物,用蘸药的一端去接触灯芯,灯芯便会着火。

原理:高锰酸钾和浓硫酸反应产生氧化性极强的Mn2O7,一遇到乙醇等易燃有机物,便立刻燃烧。

3.导向实践型趣味实验

为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以生活应用为题材,设计一些应用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

(1)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方法:在玻璃瓶内放少量淀粉,倒入一些开水,并用小棒搅动成为淀粉溶液。滴入2~3滴碘酒,你会发现乳白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紫色。再找2~3片青菜,摘去菜叶,留下叶柄,榨取出叶柄中的汁液,然后把汁液慢慢滴入玻璃瓶中的蓝紫色液体中,边滴入边搅动。这时,你又会发现蓝紫色的液体又变成了乳白色。说明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原理: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而维生素C能与蓝紫色溶液中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无色。通过这个原理,可以用来检验一些蔬菜中的维生素C。

(2)制作“叶脉书签”

方法:①选择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这是成功的关键,叶脉不硬的就好像煮树叶汤;②用水将树叶刷洗干净,放在约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当叶肉呈现黄色后取出树叶,用水将树叶上的碱液洗净;③将叶子平铺在瓷砖或玻璃板上,用软牙刷慢慢刷去叶肉。将剩下的叶脉放在水中轻轻清洗,稍稍晾干后,夹在书中压平。

原理:叶肉遇到腐蚀性液体就会发生腐烂。经过加热,它会腐烂得更快。叶脉比较坚韧,不容易被腐蚀。因此,可以将一些叶片坚硬、叶脉坚韧的树叶制成叶脉书签。

4.系列专题型趣味实验

根据一定思路,设计一组趣味实验,如再附一些有趣的情节,则构成一个系列或专题的趣味化学实验。

例如:身陷“地雷阵”

方法:称取1~2g粉末状的碘于400mL烧杯中,注入50~100mL浓氨水,用木条做搅棒,使碘能与浓氨水充分反应。反应2min后,过滤、过滤时应尽可能使不溶物聚集在滤纸的圆锥中央。过滤一次后,烧杯内仍残留许多未反应的碘,为此应将滤液再次倒回原烧杯,以使浓氨水与未反应的碘进一步反应,然后再摇动烧杯,倾出上层滤液过滤。重复以上过滤过程,直至碘与浓氨水充分反应。最后,将烧杯中所残留的固体,全部转移到滤纸上。当漏斗中仅剩余少量液体未滤出时,即可将滤纸从漏斗中取出,平辅于一块木板上。这样,“地雷”就制备完成了。用木条将滤纸上的滤饼拨撒到要进行表演的水泥地面上,晾干30~60min后,即可进行,试验者将发现,当脚踩到该药品时,会发出清脆的爆炸声,并且随着脚步的移动,这种爆炸声将持续不断,使试验者不知如何是好,犹如身陷地雷阵,正是“进亦难,退亦难”。

原理:在常温时,碘跟浓氨水反应生成一种暗褐色的物质,通常称之为碘化氮,该物质是带有不同数量氨的碘化氮的化合物,当碘化氮干时,极轻微的触动即引起爆炸。如:受振动,碰撞或脚踩时,极易分解发出爆炸声,由于有热量放出,从而使生成的碘变成紫色的碘蒸气。

5.创新前沿型趣味实验

设计可行的前沿型趣味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今与生活相关的前沿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容易实现的前沿型实验,让学生了解新型功能材料,感悟化学中的神奇现象。

(1)“污水变纯净水”

方法:取一烧杯自来水,向其中滴加几滴红墨水,红墨水会扩散于整杯水,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纳米二氧化钛,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又红色变为无色透明。

原理:墨水显示一定的颜色只因为含有有机色素,纳米二氧化钛是一种新型的光催化材料,可以在可见光的作用下发挥其自身的催化降解作用,将有色物质降解为无色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从而实现污水的处理。

(2)透明的“铝片”

方法:将一片高纯铝片洗净、抛光,在草酸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实验,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电解反应,经过除铝基、扩孔即可得到透明的“铝片”。在电镜下可以观察到“铝片”上出现了规则的孔结构,孔的直径在100nm以下。

原理:高纯铝片在草酸中进行阳极氧化,最后变成了厚度只有10~20µm,孔径100nm以下的透明的氧化铝薄膜。

趣味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中起到由浅入深的作用,对于生活中的化学、社会中的化学、科学技术中的化学等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通过化学实验的趣味化改革,使公费师范生掌握此类趣味化学实验技能,便于其将来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时,顺利转变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人手,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手脑并用的能力更强,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效益,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是“减负”的良好途径,而且还可以使中学化学教学因此形成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色,倍受学生青睐。

二、趣味化学实验开放模式

“开放实验”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又称“自由实验”“可扩展实验”“开放式实验”等。1979年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中首次提出开展“开放实验”的倡议。所谓开放实验,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将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时间去进行不同的实验。比如:课程计划以外的实验、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或科技制作等,实验室免费提供实验设备和仪器药品并提供实验指导。从教的角度讲,开放实验是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拟就若干个实验题目,由学生选取后自行查阅文献、自行拟就实验方案、自行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按需要预先约定使用实验室,最后独立完成实验。在这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必要的理论引导和实验指导。从学习的角度讲,开放实验是创设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和条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力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快速成长,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人才的个性化发展。从管理的角度讲,开放实验对实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需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寻求全新的管理方法,形成新的管理模式,使开放实验既能保持一定的弹性和灵活度又能有序进行。针对学生提出的趣味化学实验内容,实验室开放模式拟模拟超市运行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实验时间开放

除教学计划安排的课内时间外,每周的五个工作日内有两天8∶00~11∶30和14∶00~17∶00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设计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星期六9∶00~16∶00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趣味化学实验内容,进行贴近生活的趣味化学实验的探究性研究,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树立今后培养中学生实验兴趣的思想,从而也培养科研思想和创新意识。当然这些探究性实验都是学生向指导教师申请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从选题―查找资料―定题―写出实验开题报告,在确保没有大的安全问题的情况下,给学生的开题报告签字同意,学生才能进入开放实验室。

2.实验室仪器的开放

一般实验仪器准备室都具备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基本可以满足趣味化学实验的需要。遵循超市的运行模式,分类别将实验仪器入柜,贴好标签,达到任何一个人来到仪器室便能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仪器。实验伊始,实验技术人员发给每位从事实验的学生一个仪器药品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准备必须的实验仪器等器材,放入箱中,拿到实验室。实验完毕后,任课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监督学生清洗干净仪器,放回原位。这一步骤的实施锻炼了学生完整实验过程的训练。

3.实验室药品的开放

一般实验室准备室也具备常用的化学实验药品,基本可以满足趣味化学实验的需要。同样遵循超市的运行模式,分类将药品入柜,贴好标签,做好索引,达到每个人都可以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药品。因化学药品的特殊性,必须遵循实验室化学药品管理制度,着重从以下2个方面作要求。

(1)节约用量

在实验中药品取量的原则是既保证实验成功,又不浪费。当然完全达到此要求是有困难的,但现在学生取用药品普遍是超量的,浪费现象较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节约观念;二是有“多多益善”的思想;三是取用药品量准确能力差。针对以上情况应采取以下对策:①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讲清实验经费来之不易,使他们树立节约观念。②向学生讲清不按规定多取用药品, 不仅造成浪费,还往往会延长实验时间,影响实验效果,甚至导致实验失败,使他们树立科学观念。③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实验尽量配用容量小些的仪器,从心理上控制他们少取用些试剂。④对实验中不听教师指导,不按要求多取用试剂,造成明显浪费的个人或实验小组要像不按操作规程而损坏仪器一样处以一定的赔偿, 以此来引起他们的重视。

(2)药品安全性及回收

实验前,指导教师要对具有一定危险性或毒性的化学药品介绍给同学们,并摆放于特定位置,标志明确。如:①易燃品:二硫化碳、汽油、乙醛、乙醚、丙酮、苯、乙酸乙酯、甲苯、无水乙醇、工业酒精、二甲苯、原油、煤油、红(赤)磷、硫粉、镁条、铝粉、黄(白) 磷、钾、钠、碳化钙(电石) 等;②氧化剂:过氧化钙、双氧水、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重铬酸钾、硝酸汞、硝酸银、硝酸铜等;③毒害品:氯化钡、氢氧化钡、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酸铅、水银、砒霜、氰化钠、氰化钾等;④酸性腐蚀品:硝酸、硫酸、盐酸、溴、磷酸、甲酸、冰乙酸、乙酸、苯酚等;⑤碱性腐蚀品: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氧化钙(生石灰) 、氢氧化钙等。

实验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有利用价值药品的回收工作。如未反应完的锌、铜等金属,作为催化剂用的二氧化锰等,学生实验配制的各种溶液,有的生成物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的铜粉,可再灼烧成氧化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生成物,可用来制取氯气。废的酸碱,可作洗涤液用等等。

三、开放式趣味化学实验管理模式

开发实验管理模式是开放式实验取得既定效果的关键因素。切不可认为开放实验不需要实验管理,开放式实验并不是简单地把门打开,让学生自由进出,而是为他们创建一个宽松的、可充分张扬个性的环境。为此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模式,我们尝试按以下模式进行:

1.网上预约、本人登记

对于开放式趣味化学实验内容,无论是必做还是自我设计实验内容,学生都必须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已基本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提前一周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并在实验中心网页上进行预约实验室。其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方案及实验所需的材料等,以保证实验所需物质的准备和实验的安全可靠性。进入实验室以及离开实验室,则必须在开放实验记录上签字,等实验技术人员签字后方可离开。

2.教师转变角色

学生的设计方案得到批准以后,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可自由选择,为保证实验的正常开展并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每一个具体实验中,允许学生失败后重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条件保障实验时间。指导教师也要一改过去按固定实验模式去管理和约束学生,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独立或协作的完成实验内容,教师只是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协助以使学生完成实验。这也为学生以后做实验性科研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此时,教师的角色已经从讲课教师转换为指导教师。

3.实验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的考核是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课程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况。为此,针对开放式趣味化学实验的特点,我们改变了过去考评时重期末轻平时,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的做法,采取促进学生发展的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新增加的质性评价项――包括教师评价、自己评价和同组同学评价,这种评价能促进学生对实验态度、兴趣等方面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内对学生实验进行监控,增加对学生的了解。质性评价占总成绩的20%. 在量化评价方面,加大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创新探索及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考评,并将这方面的成绩由原来的占总成绩的20%提高到40%,对于实验的成功率及实验报告的考评也由原来占总成绩的30%增加到40%。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投身于实验设计、改革与创新的热情,既提高了他们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又保证了实验课成绩评定的客观与公正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针对化学专业公费师范生进行“开放趣味性实验教学”的实践,满足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高师课程改革和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它既能改变高师学生培养的单一模式,又能提高化学教师的素质,使之在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能从事化学实验方面的改革研究。实验室开放期间,还要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与使用实验室的能力。随着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开放趣味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还需不断地深入发展,进一步加大开放趣味性化学实验的力度,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开放式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融“开放式趣味性实验教学”于整个高师教育的全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黄忠臣,韩芳.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l7(29): 264~265.

[2]王炜祺, 陈凯, 张凤.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7, (8): 56~57.

[3]王晖.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7,8: 58~59.

[4] Patrica B. Mckean. J. Chem. Edu., 1999, 76(7): 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