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的名人名言范文

时间:2023-04-05 22:1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文学的名人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文学的名人名言

篇1

关键词:数学故事;数学历史;成语;名人名言

我们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语文学科在数学学习中互相渗透和融入,让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思维方式融入数学学习中,从而让学生更热爱数学这门学科,执迷于对数学的探索。平时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利用数学故事渗透数学思想

有人说过:“数学知识是可以遗忘的,那么被遗留下来的就是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不少千百年来人们广为传颂的智慧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曹冲称象”蕴含等量代换的思想,司马光砸缸蕴含从反面入手思想,田忌赛马蕴含逐次调整思想。这些题材广泛、妙趣横生的故事能引发学生无穷的遐想,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教师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对每则故事冷静思索、细心体味,就会给学生以思想方法的启迪。

二、利用数学历史让孩子再创造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只有理解人类如何获得某些事实或概念的知识,我们才能对人类孩子应该如何获得这样的知识作出更好的判断。”这就要求教师思考数学发展史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关于数学概念、方法、语言发展的历史道路的信息。因此在学习负数时,通过了解历史我知道科学家遇到的困难:负数产生的必要性;负数的意义等。在设计教案时首先我让学生探究上下车如何表示,然后介绍人类探究的历程并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再让学生看温度计。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负数”,而这又可以与数学家发明的数对相媲美。学生经历了负数的“再创造”过程,体验了创造的快乐,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与成就感,乐于学习的积极情感在教师恰当中肯的评价中得到培养。

三、利用扩句、缩句突破重难点

语文教学中,常要求学生扩句、缩句,句子不论扩句还是缩句都要找准基本句型,且扩句或缩句之后并不改变句子本身的意思,这在分数应用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常常会发生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有些题目不能准确地找出单位1的量,从而出现不能正确解答题目,养殖场有鸡120只,鸭比鸡多■,求鸭有多少只。把第二个条件改成“比鸭多■”对于这样的一组题,列式是不一样,答案也不一样。原因正是单位“1”的不一样,学生很难理解题意。如果让学生补充完整单位“1”变成“鸡比鸭多鸭的■”,“鸭比鸡多鸡的■”,题目就豁然开朗了。

缩句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缩句去掉题中不必要的词语,缩出题目的主干,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某校六年级有女生120人,男生人数比女生多■,求男生有多少人?通过画图、找准单位“1”等常规分析后。最后得出结论要求男生多少人?就是求120的(1+■)是多少?这样就把一道复杂的应用题缩成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类型相符的简单文字题。

四、利用成语巩固学习的知识

在数学练习中,如果能够发挥出成语的作用巩固学习的知识,学生一定会学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忆十分深刻。如:在教学“百分数”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蕴含与百分率丰富的文化内涵,增设了这样一个环节:“成语百发百中”的意思谁能用百分率来表示?学生愣一下,犹豫地回答:“百分之一百。”“还有哪个成语也含有百分之一百的意思?”“十全十美”……“请四人小组合作再找出一些能用百分数表示的成语。”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着,有的还当场翻起了成语词典:“十室九空”“百里挑一”“九死一生”……交流时学生说出了许多相关的成语。课后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到:以前从没有想到数学课上能学成语,还有简单的百分数竟能表示含义丰富的成语,这节课真有趣。对于从数学的角度去研究成语,让成语与百分数结合,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成语的含义。这样既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利用名人名言锦上添花

篇2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

关于认真备课,本册书中的每一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精心地分析、准备,从而再到课堂上给学生来讲授,在我的意识里,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好的,就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做,能够在课堂中让孩子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与成就。例如《奇怪的大石头》《风筝》《富饶的西沙群岛》等等,这些课的教学,我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地为孩子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更加形象生动的知识,因为一节生动形象的课堂,也会让孩子们铭记一辈子。

上好一节课,最重要的还要及时地进行反思,在课后的反思中找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发现自己讲课的不足,从而冥思该如何去改进。在本册书中,我在每一课教学后,都会认真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每个单元后的综合学习,我也会紧紧抓住其中一两个教学环节认真做好反思。

二、深入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哪一个教学环节,我都是深入扎实地上好。就拿识字和写字教学环节来说,三年级仍然还是重点,每节课我都严格要求孩子们做好生词卡片,并在家里做好充分预习,在课堂上检查每个学生都必须要过关,同时在指导认读的过程中,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让孩子们牢记每一个生字。在写字教学中,我更是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尽管我知道自己的粉笔字基本功不是很好,但我却很极力地在小黑板上指导孩子们进行书写好生字,经过我的细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也在一天天地进步,很多孩子的铅笔字写的是工整清晰,而很多孩子呢,不仅如此,还在这个基础上达到了美观,将我要求的写字规则(起笔重、行笔快、收笔重、收笔轻、顿笔……)一系列要求都很牢固地掌握。

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不管哪一个学科,学生学习的兴趣都是重要的,有了兴趣,才能拥有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为了让孩子们更喜欢语文,除了让孩子喜欢我这个老师外,更多的是我要想办法如何丰富语文课,丰富语文课堂的学习。这个学期,开学初,我依然采用了“每日一故事”“我读你听”活动,每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总能看到孩子们在认真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另外,我还将语文课堂融进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每当学到了适合角色表演的课文,我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来进行表演,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做了很多精美的头饰。在本学期中《金色的草地》《陶罐和铁罐》我均让孩子们进行了表演,而孩子们的表现也相当出色,真正地投入到了课文的角色中。

四、注重平时的积累

本学期我继续让孩子们坚持“每日一积累”主要还是做到形式多样的积累,这学期孩子们在积累内容上,兴趣上较上学期均有了明显的提升,好词好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等,内容很多样,在积累的同时,孩子们还能将意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思说出来,诸如:成语,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同时,还能进行恰当地造句,再如:名人名言,学生能知其大意,还能结合自己亲身实际谈出深刻的体会来,现在我班孩子之所以在写作及回答问题时表达能力强,也与平时的积累有着紧密的关系。

篇3

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 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我希望当你读完这篇“烂文”后,能为你的语文之路,垫石铺地,为你的语文大厦添砖加瓦,为你学习铺上一条通天大道。

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0”开始。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你还可以参加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等等。

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正如刚才说的,你可以参加社交活动,那有人便会问了,如果赢了,当然会使我们斗志高昂,兴趣更浓烈,而相反,则会挫伤我们的积极性,对语文反感,那岂不是适得其反吗?我可以肯定回答:“不会的”。这样看你如何认识结果的价值。正如所说,会信心百倍去学好语文,如果失败了,可以自我检讨,是哪里做得不好,“挫折是强人的一笔巨大财富,弱者的万丈深渊”,你可以想想,正因为发现了缺陷,我们才会去弥补,才会做得更好。学习兴趣是基础的话,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建筑师。

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学习质量的好坏。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由这句话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好的习惯的重要性,其实好的习惯,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养成的。农村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果你坚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则会成为雷打不动的“自然”。那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学习实践中,文章作品中去领会。《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要“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但不可盲目)。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我们从学习中去总结,比如说,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我们不妨坐下静静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类,不但更能愉悦心情,而且还增深了印象。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

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

初中历史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升学应试的压力和历史知识本身的枯燥,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一现状就要求老师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1.老师要按《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教学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如何才能避免初中学生学习历史专业化、成人化,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习历史轻松愉快呢?这就需要在各课时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不轻易地提高或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决不扩大或缩小学生学习历史的范围。切实把握好“知道”、“了解”、“列举”、“简述”、“讲述”、“探讨”、“认识”、“说明”“评价”等要求的分寸。

2.老师要提高学生学好历史的思想觉悟

提高学生学好历史的思想觉悟,是学生学好历史的动力之一。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向学生说明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能够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能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老师要巧用图片资料,让课堂活跃起来

初中历史教材,正文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要内容,而课文中大部分资料则是供学生自学和阅读的内容。有的是与课文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简介;有的是含有思想教育功能的历史故事;有的是名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如在《科技革命》教学时,利用资料:牛顿在少年时代就喜欢制作机械玩具、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他还做了一个日晷放在村子的中央,被人们成为“牛顿钟”。牛顿一生能取得巨大成就,与他的勤奋精神分不开。他经常通宵达旦的做实验,有时一连几个星期都在实验室工作。通过这段资料,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同时,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我还利用学生熟悉的贝多芬“我要握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爱迪生的“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名人名言感染学生,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史料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还激发了学习兴趣,让课堂活了起来。

4.老师要注重创建“综合化”的历史课堂

其一,加强学科内的知识体系与网络的构建。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单纯地考史实已不再是命题的重心,近些年各地中考命题改革已伸向史实的更深层次――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要求学生体系把握和整体把握历史的阶段性特征。体系,即内在联系、网络结构。历史知识的“点、线、面、体”之间都存在极为丰富而密切的联系,因而只有引导学生全面建立历史知识网络结构,形成纵横交错的历史知识之树,彻底认识历史知识体系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感知、整体联系和整体思维能力。关于知识体系的构建,我建议:一是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二是构建“分册教材知识体系”;三是构建“历史发展阶段知识体系”,如: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古代史、近现代史、当代史等;四是构建“专题知识体系”,如中国对外关系史、三次科技革命史等等。

其二,注意与相关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渗透。在指导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做到“文史相通”、“哲史相融”、“史地结合”等等。如:中国历代文学与历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教育资源;“商鞅变法”的成功蕴含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哲学原理;众多地理因素对历史现象的影响等等。

5.老师要创设思辨性的历史课堂

其一,要注重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培养。“历史沉甸甸地放在人们的眼前,而历史教师则是站在这幅巨画卷前的解说员。这种解说不仅需要有对历史的深刻理解,更需要有一种智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思考和启迪。”如何引导学生揭示历史本质呢?一是结合历史背景去分析,如: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战是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背景下爆发的,因而定性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二战是在德、意、日的法西斯侵略对世界人民构成严重威胁,世界人民联合起来进行反抗的背景下进行的,定性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二是结合领导阶级的性质去分析,如:、、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三是结合具体措施去分析,如:决定商鞅变法性质的主要措施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因为这一内容是封建地租式的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

其二,要大胆激励和指导学生的探究学习。新的教考改革特别关注学生探索精神、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环境,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知识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历史老师在各方面的努力之后也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此外,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因材施教,相信学生能和我们一起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字】课内阅读 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 合理开展

长期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看课外书的时间。从我对本校3―6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调查发现,有70%的学生阅读自觉意识不够,对阅读不感兴趣。语文学习好像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与课堂教学的围城中进行。

如何去改变这一局面呢?教师们必须转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加强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是纲,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生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文章的关键句、理解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等方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我进行了各种活动。

1.举行故事交流会。

在四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单元主题是童话故事。对于《去年的树》《小木偶奇遇记》这些故事型的文章,学生们明显很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们在课后去搜集一些自己喜爱的故事,在班级里讲给其他同学听。同学们兴致高昂,踊跃地去购买借阅了一些《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系列的书。经过仔细阅读,精心准备,学生们在班级里声情并茂地把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情节讲给了同学们听。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2.开展读书朗诵比赛。

学生们对于“比赛”的定义很明显,都知道要去挣得个好名次,为小组、为自己争得荣誉,争得“面子”。于是在课余时间纷纷认真准备,认真阅读。在学生阅读到精彩篇章之后,举行学生读书朗诵比赛,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朗诵水平,还提高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不仅争得了荣誉,而且获得了知识。

3.表演书本剧。

学生阅读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后,老师引导学生把情节动人的部份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演一演。比如在学习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文章之后,学生们大受启发,深刻感受到父母之爱。他们不仅在课外去大量收集体现父母恩情的文章,并且改编成小剧本,经过精心排练,加上自制的一些道具,淋漓尽致地给我们展现出一个个伟大的父爱和母爱的动人画面。这不仅使学生得到了知识和愉快的体验,更懂得感恩父母、孝顺父母,又增加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读书是一项心静的活动。课外阅读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阅读氛围的营造在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形成和促进作用。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舒适幽雅的阅读环境,如建立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等。在教室内外的墙壁四周可酌情悬挂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亦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积极发现班级热爱读书的典型,并加以热烈表扬。如此则能通过长期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学生间争相阅读良好氛围的形成。

三、指导课内外阅读方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乃至成材后走入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浏览泛读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书,初步了解大致内容。或者当我们的读书仅为了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时,也可采用此法。

2.品味精读法。对于那些语言隽永、引经据典的美文佳作、名篇名著,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写评语。如此,学生则能通过静心细读体会文章的立意构思,揣摩其布局谋篇,欣赏其妙词佳句。

3.读写结合法。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我们还应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及时拾贝的习惯。从中高年级开始,就可指导学生写好文摘卡、读书笔记。在写的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拓宽思路,深入研读。

四、运用生活,促进交流,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在平时的教学中只停留在学生的书本上,要真正做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就要教会学生把阅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平时的训练中日常交流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多沟通,多多交流。通过学生之间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阅事能力。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大课外阅读的训练量,长期合理有效地去开展课外阅读教学,从而更好地去为课内教学服务,提高学生课内阅读水平。作为教师,只有认真贯彻新课标要求,合理有效地开展课内外整合阅读教学工作,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生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自主阅读,发展个性特长,获取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学习活动。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活动已经走进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小学生应从小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让阅读成为人生成长中的“终身伴侣”。学生自识字起,便有了课外阅读的基础。在低年级阶段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广泛阅读奠下基础。

笔者从教多年来,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受学习课业负担的影响,大部分时间花在作业上,课外阅读变成了“口号”,“自流”状态下的课外阅读没有任何效果。第二,阅读内容比较单一。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不到位,阅读功利性太强,过分强调背诵积累,单一的阅读内容扼杀了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的兴趣。第三,课外阅读引导不到位。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孩子受动画片、电视剧的影响比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要大。此外,现在市面上学生阅读的书籍良莠不齐,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和选优标准,有限的课外阅读被《大话西游》《蜡笔小新》之类的书籍占据。鉴于这些现状,笔者认为,应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入手,优化方法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不可否认,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学校应有浓郁的书香气息,通过宣传报栏、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读书天地。班级中,要规范图书角的建设,可采用“自给自足,资源共享”的形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读书名人名言,开辟读书园地,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这样,书香弥漫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乐在“读”中。在家里,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比如给孩子置办小书房(书橱),抽时间陪孩子去购买合适的图书,督促孩子读书,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交流读书情况。

学校、家庭要适时沟通交流,保持学生课外阅读信息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可给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低年级以童话、科幻故事为主,侧重培养学生想象力;中年级可推荐读成语故事、百科全书、儿童作家作品等;到高年级可推荐读名人传记、中外名著等。这样从易到难,由点到面,在家校联合下,学生既能获得系统、连贯的知识,又能逐步丰富自己的课外阅读量,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沟通课内外桥梁

阅读作为一项基本的智力技能活动,其习惯和能力的形成首先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提升。一方面,迁移阅读方法。进行课文教学时,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划出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并在旁边做批注。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将朗读与默读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学会与同伴交流。学生在课内掌握了这些读书方法,再运用到课外阅读的活动中去,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另一方面,迁移阅读内容。课外是课堂的延伸,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拓展课外阅读,明确读书内容,在教师的指引下丰富课外阅读量。例如:学习了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走近冰心”的读书活动;学习了《三顾茅庐》之后,学生中立刻掀起了阅读古典名著的热潮,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

提高阅读效益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将精读、略读、速读相结合。一本书、一张报纸,可先进行略读,采用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这样可以快速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从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而一些名篇佳作略读后,所筛选内容则要进行精读,有必要进行圈画批注、认真研究、深刻体会。速读,即快速阅读,是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是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挑战,所以应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再鼓励运用。此外,教师要教给学生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方法,记学习卡片,将书中好的词、句、成语记录下来,并标明出处,便于以后的整理和应用。

在活动中检验阅读效果

篇7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文史鉴赏教学;文史结合

当前,教育的方向已经向着“人的教育”发展。在21世纪,要求人才是全面发展的,应该提高综合素质。对于各个方面的知识应该有所了解,无论古今,都应该有所知晓。现阶段在语文教材中,知识面在不断的扩展,其中涉及了许多历史方面的知识,包含古今中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这些历史知识在比较系统的呈现在语文课本中,但是,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在讲授本课程的同时,也要向学生渗透所穿插的一些历史知识,介绍更多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历史与语文本来就是一个结合体,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文史”专业,教师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二者的结合,注重文史鉴赏的探究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分析当前的教育

在当前社会中,主要的教育理念就是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就是为了应对各种学科之间的考试,由于在职高的教学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此之间主要精通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历史等一些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样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研究了文学方面的知识,没有延伸其他相关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仅仅抓住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全面发展。由于社会逐渐的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在相互贯通。因此,对于当前的教育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在本文的教学中要结合语文知识多了解历史知识,让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展开学习。

二、文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新课标语文的教学目标中,提倡跨领域的教学,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对于现阶段我国语文教学与历史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二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进行直接的交流。然而,学习是没有界限的,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各个学科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连接的。在学习知识中,如果能将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起来,内容之间相互渗透,这就很容易达到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中,应该相互结合,体现文史教育在职高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2.1分析语文与历史的关系

通过分析总结得知:现阶段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学作品的构成体。曾经说过:“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应的产物”。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往往这些文学作品能够反应当时的文化信息。这就使得历史与文化紧密相连,其中有许多历史都是记载在文学作品上的。对于历史的考察也是对文学的作品的翻阅,同时在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深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求文史相结合,调节好二者之间的紧密性十分的关键。

2.2文史相结合的作用

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文史相结合的说法。这其中包含的好处有:一方面:能够不断的拓展语文学科的学习领域,通过多方面的了解,注重学生的对于学科之间的交流。提高学习的效率。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拓宽语文的范围,增加学生对知识面的了解,可以朝着文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二者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吸收,这就能够促进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能力以及对于历史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针对语文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在语文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多媒体等方式来进行讲解,增强本身的生动性,可以在讲课的同时,多穿插一些历史上经典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能够更多的了解历史知识,了解文化变化,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得个性得到发展。

三、探究文史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分析,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文史相结合,这样能够改变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注重过程中的方式十分的重要。

3.1语文与历史教学互相穿插

在语文的教学中,对于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现象等一些语文知识,这时候就可以结合历史的教学,穿插一些历史知识,作者的简介、历史背景、典故等,以及一些历史图片,或者是在课堂上放一些历史上流行的音乐等,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就提高了对语文的兴趣,能够改变教室的气氛,增强了语文课堂的生动性。还能够使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了解了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2增强语文教材的多样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语文教材的同时,要结合历史背景以及历史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丰富语文的教学内容,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提高文史鉴赏的水平。

3.3提倡学生多了解历史知识,增强文学素养

在对语文的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多了解历史知识,来提高文学的素养,不断的积累素材,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增强写作的水平。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内涵,了解五千年文化的底蕴。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历史案例等,这些对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都有很强的说服力。加深了多文学素养的韵律,拓宽了知识面。

四、总结

通过了解语文以及文学素养的学科特征,其中语文用来记录历史,历史来发展语言的关系,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吸收,在文史鉴赏方面相互结合,注重教学的方式,了解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相关性。加深对历史的了解,注重对文学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历史在语文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金晨曦,于思佳.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J].新课改研究,2010(25).

[2]李镇西,于清江.职业中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3]刘思琴,王友民.文史统合教学的课堂实践—语文知识对历史教学内容的辅助[J].新课程.中学,2013(01).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 朗读 问题

本文以长春幼儿师范学校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该校在朗读教学中取得了哪些成绩?目前在朗读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导致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本研究,可以帮助教师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提高师生对语文朗读教学的认识,帮助教师转变传统固有语文朗读的教学理念,摆脱朗读教学问题的困扰,进而推动朗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训练形式及评价指导方式的改革,从而提高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一、长春市实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学校方面高度重视朗读教学

2010年教育部等单位组织推出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结合教育部要求,我校加强组织管理,致力于打造“书香型校园”,倡导和鼓励全体师生“好读书、读好书”,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投入到读书学习中来。为进一步拓展“书香校园”活动,通过读书,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让学生实实在在好读书、读好书,增长知识,提升内涵修养。我校分阶段制定了朗读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宣传活动

1.校园宣传板,全篇幅报到活动方案。每周一句读书名言。

2.校园广播每周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

3.在班级板报上增加名人名言板块。

第二阶段:开展“五个一活动”

1.开展每日一读活动。各班利用(周二)早自习十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提升学生文化内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每月组织一次“班级读书会”,师生交流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可利用班会时间)

3.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

4.每学期开展一次诗歌朗诵会,师生同台表演,教师带动学生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5.结合学期读书感受,发挥学生想像,开展“名著书签“制作活动,学生将自己所读名著或书籍,浓缩成书签形式,各班推选优秀作品5个,参加学校展评。

(二)为学生创造朗读的第二课堂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长春市实验小学开设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合唱、书法、小主持人、经典诵读、疯狂英语、篮球、珠算。第二课堂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阔视野、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组织教师进行朗读教学培训

培训学习是教师进步的阶梯,为了提高语文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2008年至2015年组织语文教师去吉林省孔子学院听课四次。为提高语文教师诵读、表演、讲解经典的技能和水平,2012年至2015年学校选派五位语文教师参加长春市中华经典诵读骨干教师培训班。2010年至2015年,学校经过培训,选派三位教师参加吉林省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整个比赛分为诗歌朗诵表演、现场命题作文(看图说话)、字词正音三个部分。

二、长春市实验小学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单一,缺少创新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语文课上,教师大多采用齐读、分组读、男女读、个人读等朗读形式。而这些常见的朗读形式相对单一枯燥,并不受学生欢迎,长此以往朗读教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不同文体的朗读所采用的朗读形式有各自不同。例如:散文教学,散文普遍意境优美,适合运用个人读,齐读易破坏美的氛围。还有课上常见的‘齐读’形式,它虽然能节省课堂时间,营造声势,但却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长时间采用齐读形式不利于学生朗读技巧的提升,会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反倒影响了学生的诵读效果。

(二)教师指导简单死板,力度不足

通过听课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在指导朗读时,指导方法过于单调、机械、生硬。忽视了对学生朗读技巧的传授,只侧重于对文章读音的指导。比如:一位教师讲解王昌龄的《从军行》,正音后帮助学生理解诗句,问学生:“诗中哪句最能体现战士的爱国之情?”(不破楼兰终不还)学生回答后,教师马上说:所以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战士的爱国情怀。学生齐读几遍,教师不满意,再次引导学生说读出爱国的情感。可是学生依旧那样读。假如这时教师示范一下,指出朗读的技巧,重音放在哪,为什么放在这。可能学生会读出真切的情感。这种不痛不痒的指导语句,致使学生不能理解,很难走入朗读的语境。

(三)朗读时间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到五分之一。可见整节课教师几乎是不间断的讲解,朗读练习往往被“讲问教学“所占用。还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朗读,读准生字。但实际上,由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管下,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很难完成自读训练。时间长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朗读内容狭窄

调查结果显示,在语文教学中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深受学生欢迎。有80%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喜欢朗读这类文学作品。而议论文、文言文朗读所占比例仅为10%。这里普遍存在一种现象,诗歌、散文的情感细腻,语言生动,多数又是要求背诵篇目,学生值得一读。小说、戏剧情节曲折,人物塑造生动,能吸引学生去读。而议论文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文言文语言绕口,议论文枯燥乏味学生不爱读,这就造成了朗读面狭窄的问题。长时间这样,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直接会影响语文学习的兴趣。

篇9

【关键词】 语文教师 反思性教学 反思能力 教学策略

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反思性教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语文教师反思能力的外在表现和语文反思性教学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所谓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语文教师为了保证自己反思性教学的成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作为意识对象,迅速地认知教学情境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并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监控、调节、改进,进而选择最适宜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做出最佳调节和修正。

1.为往圣继绝学,从自己做起,从扎根的教育抓起

语文教师肩负着继承弘扬发展传统优秀文化的艰巨使命。宋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投身教育事业,理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自我的修身做起,学习儒家经典,力行学做谦谦君子,从儒家的根"孝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近年来,老师越来越难当,学生在家里对父母不恭敬,来了学校对课本、对圣贤、对老师缺少恭敬。《弟子规》成为中小学生的必读书,从孝敬父母抓起,有助于良好学风与做人态度的培养。相信一个孩子有了孝心,时时处处想到让父母放心、宽慰,这个孩子就将不让人担心了。学习《弟子规》,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抓落实。我利用课前二到五分钟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弟子规》,适当讲解并穿插古今小故事,得益最大的是自己,大多数孩子都能有所觉悟,可喜的是个别孩子学习态度有明显的好转。

2.央视《百家讲坛》可以成为教材最好的补充与注本

央视《百家讲坛》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鲍鹏山的《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和《胡雪岩的启示》、于丹的《论语心得》和《庄子的智慧》、吕立新的《水墨齐白石》、钱文忠的《三字经》等,都是我课堂教学最好的补充。比如讲《逍遥游》、《愚溪诗序》关于天人合一的理论时,就可以引用曾仕强教授《易经的奥秘》中对"亦一亦二"的解释。

3.关于作文教学

3.1 我对学生耳提面命,审题,如果没有把握做到出奇制胜,就老老实实按常规思路去考虑,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要求和各种题型的操作要领,注意结构安排,要自圆其说,语言要得体,表意要明确。如果能较恰当地用上一些成语、诗文名句或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什么的,就会使你的文章大为增色。

3.2 我开诚布公地告诉学生,作文得分常常会受到阅卷老师当时的情绪和心境的影响,因此,除了不能跟命题者叫劲之外,如何博取阅卷人的欢心就成了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比如,字迹清楚、卷面整洁、语句通顺、结构合理,自然会让阅卷老师感到心情舒畅。

4.关于阅读教学

4.1 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净化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要融入"人文味",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4.2 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我愿意是急流》中领悟无私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要想使语文课堂"育情",只有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才能达到。

5.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个性化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自己的目标。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篇10

1、老罗每每在课堂上痛心疾首地批评“万恶的中小学教育”,说中学教育有两大悲哀:一是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变态的中年妇女当教导主任,逼得他“每天在杀人和不杀人的念头之间徘徊”;二是每个学校都有一个好色的男体育老师,“一上课就让男生玩球,自己领女生做游戏”。——罗永浩

2、气质之美与其说是来自内心的修养,不如说它是来自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这份欣赏力就使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不同流俗。——罗兰

3、一个人的品格不应由他的特殊行动来衡量,而应由他的日常行为来衡量。——爱默生

4、一个人实实在在的才能,惟有自己可以知道,他的前途也只有自己可以隐约测定。自己知道了,试验了,有功效了,有希望了——接着只有三个字:向前走!——冰心

5、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

6、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真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份!——郭小川

7、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8、我们的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爱因斯坦

9、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毋宁说,它是侥幸落到我手的一件暂时的礼物,我迟早要把它交还。——周国平

10、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爱因斯坦

11、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12、年青人求知欲很旺,而忍耐性不足。——郭沫若

13、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14、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爱因斯坦

15、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

16、心灵应该习惯于从自身中吸取快乐。——德谟克利特

17、娱乐至少与工作有同等的价值,或者说娱乐是工作之一部分。——冰心

18、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

19、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20、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约翰·D.洛克菲勒

21、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

22、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23、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24、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林语堂

25、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本田宗一郎

26、心灵有时应该得到消遣,这样才能更好地回到思想与其本身。——费德鲁斯

27、我没有什么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求问题罢了。——爱因斯坦

28、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

29、有人认为,只有诗人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列宁

30、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冰心

31、真正的娱乐是应着真正的工作的要求而发生的。——冰心

32、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是个勇士。——鲁迅

33、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和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纪伯伦

34、少女的一言一行都可以解释为她找理想对象的原始本能,她的服装,她双手的保养,她活动的选择和方向都有一个目的,就是为自己找一个丈夫?——林语堂

35、仪表、衣着、装饰的美好固然可以给人以美感,而心灵的美、智慧的美、行为的美所能够激发起人们的美感,总是要比前者强烈得多。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污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秦牧

36、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37、在饿死以前,凡是一个挨了饿都能不学而能的,便是偷,抢!最先挨饿的人类,多半只知道抢,不知道偷。偷大约是人类羞耻心增进了以后,一面又感到怎么办稳健一点的智育发达以后的事。——沈从文

38、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黄汉清

39、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郭小川

40、人一看重机会,就难免被机会支配。——周国平

41、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米丘林

42、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重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汪国真

43、悠闲的生活始终需要一个怡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林语堂

44、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45、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46、闭起双眼我最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林夕《人来人往》

47、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者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志。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林语堂

48、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周国平

49、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50、科学研究基于同一法则,即一切事物的产生取决于自然规律,这也适用于人们的行动。——爱因斯坦

51、成年人读书面临着同样功利化的问题。做企业的一进书店就往管理、营销方面钻,搞文学创作的则往往站在琳琅满目的文学作品前流连忘返……有趣的是,我们所缺的,往往是专业以外的知识!这一点被很多人忽略。专业以外的知识与自己专业内的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有所成,而且,专业外的知识往往成为更好的引燃个人灵感的导火索,迸射出最激动人心的火花,引领人开悟。——时寒冰

52、真理才是生命之光,斗争才是和平之母……——郭小川

53、我们只愿在真理的圣坛之前低头,不愿在一切物质的权威之前拜倒。——郭沫若

54、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55、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余秋雨《灯下回信》

56、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雨果

57、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58、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做半日,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59、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费尔马

60、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聂鲁达

61、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郭小川

62、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杨朔

63、有了精神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像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廷德尔

64、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65、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66、谁也管不住我爱你,真的,谁管谁就真傻,我和你谁也管不住呢。你别怕,真的你谁也不要怕,最亲爱的好银河,要爱就爱个够吧,世界上没有比爱情更好的东西了。——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

67、友谊,好比一瓶酒,封存的时间越长,价值则越高;而一旦启封,还够一个酒鬼滥饮一次……——梁晓声

68、一万个口惠而实不至的泛交,抵不过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知心。——郭沫若

69、一只被人打过一次的狐狸,平生仅只被人打过一次,以此对于自然就不放心了。尤其是对于那些仿佛有一点不同气概的人,它总愿意同他远一点。——沈从文

70、牛吃草,马吃料,牛的享受最少,出力最大,所以还是当一头黄牛最好。我甘愿为党、为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王进喜

71、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72、不自安于现在的人,必要向前走!——冰心

73、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黄汉清名人名言大全

74、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75、只要你具备了精神气质的美,只要你有这样的自信,你就会拥有风度的自然之美。——金马

7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77、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78、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巴乌斯托夫斯基

79、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郭沫若

80、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林语堂

81、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鲁迅

82、科学研究工作,尤其富于创造性的意义,尤其是要依靠自力更生。当然,自力更生并不等于封锁自己。——李四光

83、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人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贝弗里奇

84、中国的文人,历来重气节。一个画家如果不爱民族,不爱祖国,就是丧失民族气节。画的价值,重在人格。人格,爱国第一。——李苦禅

85、人们以为品德善恶的表露,是出于明显的行动;却不知在自己不知不觉之间已泄露出了自己的品格。——爱默生

86、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以及我内心的道德律。——康德

87、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卓别林

88、即使自己变成了一撮泥土,只要它是铺在通往真理的大道上,让自己的伙伴们大踏步地冲过去,也是最大的幸福。——吴运铎

89、人到连死都不怕的时候,还有什么可怕呢。——郭沫若

9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91、与网络上甜得发腻的肉麻言语相比,我独爱你相亲时厚颜无耻的笑颜。——玛格丽特·杜拉斯

92、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有发展。——王蒙

93、机会是持续发展的。——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

94、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95、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96、山光水色的自然美,对人气质神韵具有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常能使人在风度与不知不觉间印上它们的影子。——金马

97、在青春之书里,我们同在一行字之间。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关于少年时代,冷暖自知,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这一切将在被回忆肆意篡改的书写下,渐渐抽象成一些雾一样的尘埃,浮在梦境之外的空茫黑暗中,日日夜夜不停坠落,终会尘埃落定。在我们的希望和愿欲的深处,隐藏着对青春的默识。如同种子在雪下静静梦想。所以你要知道,我将在更大的沉默中归来。青春是生活最温暖的被窝,是生命最华丽的裙袂。——郭敬明

98、优秀的书籍像一个智慧善良的长者,搀扶我一步步向前走,并且逐渐懂得了世界。——秦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