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的水阅读答案范文

时间:2023-03-22 21:3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九寨沟的水阅读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九寨沟的水阅读答案

篇1

水之经典

肖复兴

①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但在我看来,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②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吟,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长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③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

④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⑤ 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类的多变纷纭的世界,一辈子只当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花开花落不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⑥去年秋天,我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黄尘翻滚、刀光剑影,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

⑦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澄透明、纤尘不染,让人如同看到教堂里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里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让人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明净,就在这里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⑧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枝沉木、水藻、水锦,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幽深、清冽。因为它的洗涤,所有这一切,都显得比本身还要清纯与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塑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市俗庸俗、矫情、浪声虚名、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⑨九寨沟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童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

⑩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⑾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迷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不懂得一点点现实永远不会给予,而只有艺术才能焕发和唤回的浪漫与童话的情怀,便会麻木了生命而只剩下一个蝉蜕一样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或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

⑿我们谁也无法离开水,我们选择水,水也选择着我们,我们身旁喧嚣、嘈杂、泛滥的污泥,漂浮着的落叶,禁不住一阵风吹就会抖搂波纹的水太多了;要不就是人工制造的湖水、喷泉水、蒸馏水、矿泉水太多了;我们身旁浅吟低唱、矫揉造作、流行时尚、浮华奢靡的水太多了……都江堰和九寨沟,是那种旷世稀有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之水。他们才是我们的水之经典。

1.作者认为,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是“水之经典”,“经典”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2.文中插叙国际熊猫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的场景用意是什么,有何作用?(4分)

3.为什么说“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而“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4分)

4. 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迪,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4分)

・ 【评分标准】

1.(4分)“经典”是指“最典型、最具代表性”。(1分)这里指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最富个性、最值得一看,是树立在人类面前的两面镜子;(1分)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1分)表达出作者对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的高度赞美之情。(1分)

2.(4分)反对世人把李冰父子神话,强调李冰父子打破水的神话,把它引入现实造福人类的历史功绩,(2分)突出都江堰的水是入世的现实的水。(2分)

3.(4分)因为都江堰的水有着现实的功用,浇灌着农田,哺育着人类,人们看到的是将自己化为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的现实境界;(2分)九寨沟的水,远避尘嚣,不染尘俗,洗涤污浊,人们看到的是将自己化为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境界。(2分)

4.(4分)都江堰的水启示我们,在现实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蹉跎生命,而要把生命融入永恒,就要奉献自己,造福人类;(2分)九寨沟的水启示我们,不能沉迷现实而背弃心灵,要在庸俗市侩、利海中保持纯洁与崇高。(2分)

・ 【失误点击】

失误之一:答题不准确

比如第2题第二问,很多同学回答不够准确,“突出李冰父子造福人类的历史功绩”,没有回到对都江堰的水的赞美上,所以没有回答出“突出都江堰的水是入世的现实的水。”

应对策略:概括主旨先行,引导正确答题

针对这种问题,应该让学生在读完文章之后,先概括文章的主旨。本文可概括为:高度赞美了都江堰的水和九寨沟的水,希望人也能像他们一样具有这些美德。所以,第2题第二问马上会想到正确答案,同样第1题最后一问和第4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失误之二:答题不全面

比如第3题很多学生回答“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九寨沟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童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不够全面只能得3分。

应对策略:确定答题区间,完整全面答题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 ;信心; 积极性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版的初中语文课程新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短短的45分钟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育人目标,实现语文教学课堂所应有的价值。

一、巧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会发现,兴趣作为一种特殊的心里特征,会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让人们产生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然后人们才会愉快并且主动地去探寻、研究,由此可见,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教学本来就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巧妙运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处在人生发展纯真时期的小学生,他们由于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等因素难免会出现逆反心理。为此,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例如在学习课文《小池塘》的时候,我采用的是开端引趣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自己是在探索奥秘,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上课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哪里有小池塘?哪个同学能说出小池塘的特点?它有哪些形状?小池塘为什么被称为明亮的大眼睛呢?”这样便可使学生积极地在课文中探求答案,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觉、主动。

二、强化课文朗读,让学生在朗诵中读出学习的信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朗读是必要的教学环节,朗读不仅可以丰富情感,让学生从小感受到语文殿堂的美妙,更能在朗诵中读出学习的信心。在朗读时,教师一定严格要求学生,让他们用普通话朗读,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并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练习。由于学生年龄小,往往单调的朗读方式会让他们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失去兴趣,所以,恰当地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九寨沟》的时候,我模拟让学生当导游的情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九寨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经常有很多外国朋友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国朋友介绍美丽的九寨沟呢?”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要想做一个出色的导游必须要下苦工夫才行,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课文读熟,读出感情、读出九寨沟风景的优美。这样,外国朋友听了之后才会赞叹不已。”无形中,激起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即使是平时不爱朗读的学生也情不自禁、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三、注重作文教学,让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自由翱翔

作文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更加强调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作文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平台。为此,教师一定要注重作文教学,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文题,让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自由翱翔。

1. 营造写作的气氛,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小学生好玩是他们的天性,但是,他们都希望通过自己良好的表现而获得学生和老师的认可,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可以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例如,创办本班特有的作文报刊,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采展示出来;采用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摘抄美妙的文章、句子,并且配上漂亮的图画等。这样,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舞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2. 教师以身示范,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

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更需要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用诙谐幽默的话语将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学生,不仅会调节课堂气氛,也会激起学生写作的情趣。在写作的时候,教师需要亲自指导,“亲其师,信其道”,告诉学生怎么用最短的话语将一个动作表现得活灵活现,还可以将学生中好的作文拿到班内与其他学生分享,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3. 要求学生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学生之所以一到作文课上就咬笔头、挠头发,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素材,总是觉得无事可写,而要求学生写日记,并且养成习惯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不做过高的要求,学生写日记哪怕是一句话也可以,鼓励他们将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记录下来,对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教好、教活阅读课,让学生从小养成喜欢看书的好习惯

让学生从小养成喜欢看书的好习惯关键在于教师日常的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虽然学生的年龄很小,尚不足以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是教师要多进行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地提高的时候,他们以前的积累必然会发挥出来,最终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酒中真正读懂语文,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当然,学生的阅读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教好、教活阅读课,不让学生盲目地乱看书,而是让他们以“书”为本,让他们在阅读中逐渐掌握一些技巧,方便学生日后阅读文章的时候能把握住文章的主体和写作技巧,特别是当学生遇到一些非常好的句子或者段落的时候,要建议学生背诵下来。总之,只有教好、教活阅读课,才会让学生从小养成喜欢看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燕书平.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求索[J].阅读与鉴赏,2009(06).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11-01

多媒体直观形象,汇集海量信息,寓教于乐,将它合理的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见闻,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但如果运用不当,直接呈现,局限预设,不求实效,为用而用,花里胡哨,就会限制学生思维,僵化课堂,喧宾夺主。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避免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冲突,遵循有效性、整合性、个性化三原则,活化课堂教学,讲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学科特点,切勿"喧宾夺主"。只有这样,才能让多媒体有效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添光增彩。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跟学习兴趣是存在非常大的联系的。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才能很好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由于小学生的定向能力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力也只是集中在直观性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教学的形象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能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时候,这些学生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地开阔视野。在小学阶段,每个人的可塑性都是比较强的,这些学生对世界上的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喜欢问为什么,如果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思S,就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画以及文字于一体,向孩子展示生动、直观的教学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给语文学习创造了一个好的氛围。但是,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软件,特别是辅助课堂教学的软件,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就会适得其反。教师成了信息技术的操作工,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了画面上,教师与学生被这样冰冷的机器隔开,学生的思维也变得僵化,教学活动不断地被打断,造成了课堂主体的转移,信息技术"反客为主",这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时候尤其要注意。

2.避免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想象力发展的冲突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在阅读过程中唤起以往的情感体验,融入新的乃至突发的情感体验,从而完成对文本意境、形象、情感的再创造或再体验。而在多媒体教学中,部分教师则将文本中的景物、人物乃至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都一一呈现给学生。固然,学生是得到了直观的感受,但学生对人、物、景的印象都固定在了某个特定的人、物、景上,自身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就遭到了扼杀。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反对看电视、电影等视频而提倡多读书的原因,视频形象容易引发人的惰性,总在扼杀人的想象力,只有在文本的阅读中才能积极有效地拓展人的想象空间。

一位教师在执教公开课《九寨沟》中,学生还没有细细地朗读课文,教师就匆匆出示了九寨沟的山水画面。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学生根本不会再去作其他丰富的想象,哪里还有什么"一千个读者心中的九寨沟"?

3.遵循有效性、整合性、个性化三原则,活化课堂教学

多媒体虽然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诸多方便与好处,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切莫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的运用一定要遵循有效性、整合性、个性化三原则。

有效性原则: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视听手段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刺激,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但这样的刺激一定要精选,要有实效性,针对性,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解决一定的问题,尽量是一节课中至关重要的信息、重点和难点,无关紧要的内容尽量不在课件中出现,不要追求课件形式上的完美,表面上的热闹,这样只会造成信息堵塞,以形式害内容。

整合性原则: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的效益。系统论的代表人物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是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的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整体。"[6](p89)整合性原则就是要把多媒体教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地分析该教学手段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要摆正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方式只能为教学内容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产生聚集效应,取得最佳效果。

个性原则:美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样,不同的班级,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别的,学生的课堂表现与教师的期望之间也是有差别的,要承认这差别,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些差别。对随机性大的教学内容,应减少多媒体的使用,要与学生在共同感知的基础上共同得到答案,而不是用事先设计好的答案粗暴对待课堂反馈,这既是对学生课堂劳动的承认和尊重,也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4.突破时空限制,展现可感形象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很多涉及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等直接跟人的感官发生作用,带给人们非凡的感受。但是这些事物有的离学生们的生活相对比较遥远,还有的受到时间和时空的限制,不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学生就很难对课文中的事物有个相对直观的感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用多媒体,可以恰当地把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

篇4

以此身份与心态,读毕熊召政散文集《文明的远歌》,首先感兴趣者,在腰封所示“多省高考语文赏析选定篇目/考试院长、重点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倾力推荐”的缘由上,并且找到了自家的答案,那答案便是“古香古色/纯正美文”一语。

所谓“古香古色/纯正美文”,核心是一个语言问题。“语言本位”在语文教育界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当今散文车载斗量,怀灵蛇之珠抱荆山之玉者亦大有人在,而熊氏散文格外为教育界青眼相看,个中秘密,兴许就在这里。

就我的体验而言,这是一个需要焚香盥手,静心澄怀,方可渐入佳境的阅读过程。浮躁心态下一目十行地快速扫描,便很难走进作品营造的意境氛围。

何以言之?单看那用词的典雅,便满目琳琅,迎接不暇:舟子、楼船、花讯、烟岚、烟树、村夫、野老、芒鞋、萧旷、温婉、踏月、趺坐、蹀躞……

一声松啸,一缕暮烟,影摇千尺,漱雪推云,冲虚随和……

练词秀句,比比皆是,甚至有几分唯美:“星子跌进深潭”,“不雨的天气”,“紫燕衔来的微雨”,“霜娥尚未展开她七彩的裙裾”……

当然,凡事皆有度,一味的“古香古色”下来,弄不好会被讥为冬烘。于是便有了“轰轰烈烈地撒娇吐艳”,“秋的T台”,“秋老虎尚如木马病毒”……你看,多么“现代”!

还有诸如“目光远举,扭脖儿四下望去”,口语与书面语的混搭,别有一番趣味。

再看书中涉猎的篇目:晚唐段成式的《寺塔记》,明人朱孟震的《西南夷风土记》,佛典如《五灯会元》《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便大大溢出了一般散文家的阅读范围。

诗赋联语,星布其间,为文本呈现之又一大特色,亦是大有别于当代散文各家者。“最怕风波亭上望,千年侩树自青青”的警策;“杨花凋败李花香”的机趣(前一花指隋炀帝杨广失国,后一花指李唐王朝勃兴);“峰峦沟壑尽神仙”对山水自然的崇仰,诗与文水融,另成一体。

今人散文(尤其山水文章)援引古诗,几成定例。但多为寻章摘句式,目的无非借花献佛,点缀添彩。鲜见悉录全诗,且依韵追和,赫然列于篇末者。若无旧学功底,诗骚涵养,则率尔操瓠,难免落人效颦。而熊诗与原作相得益彰,殊为不易。追和古人,原自东坡始,但那仅是以诗和诗。而作者踏访严子陵钓台,吟诵琳琅碑刻,随即口占一绝,便恍然与前人携手同游,心驰物外;流连周庄迷楼,当下赋诗一首,便直觉雅人高会,作者也列坐其中,与先贤诗酒酬唱,平等对话。于是乎时空距离顿消,而现代感顿生矣。

《水墨江南》描摹千岛湖,《九寨沟三记》状写珍珠滩,各有一节,直以赋体入文,铺彩叠秀,尽态极妍;读之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近来写作界有复兴赋体一说,熊文之骈散相杂,不失为一积极探索。

以我的职业感悟,当代青年创造语言的热情,要远大于学习语言的兴趣。创造语言当然不是坏事,但如果不以学习语言为前提,这种创造便极可能变成旋生旋灭的语言泡沫。汉语言本质上是一种诗性语言,诗性语言是历数千年积淀而成,是老祖宗遗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可惜我们并未看护好这份遗产。

汪增祺先生曾提出过“散文‘土产’说”,按通常划分的诗、散文、小说、戏剧四类文体中,新诗与戏剧为外来形式,与格律严整的中国旧体诗词和以虚拟化程式化的写意见长的中国戏曲,其形式与意趣泾渭分明;即便是古已有之的小说,也因大量吸取了西方小说的观念与手法,与传统说书人演绎的故事大异其趣。如此算来,当代生命活跃的文体中,真正属于“土产”的,便唯有散文一家了。遗憾的是,即便是散文,也与国际“接轨”的可以。

在我看来,《文明的远歌》当属“土产”之列,它的语言,便是诗性语言,其文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庶几在此。

毋庸讳言,练词秀句也好,诗赋联语也罢,并不足以撑持起文章的核心价值。换言之,单靠“古香古色”,还是不足以成就“纯正美文”的。何况山水文章不好写,业内已成共识。平庸的山水文章,如同刻在景点的“XX到此一游”的拙劣文字。而《文明的远歌》汇集的正是作者云游四方写下的山水文章。

要害是一个“有我”与“无我”,以及这个“我”的品位境界问题,所谓文如其人,散文较其他文体更胜一筹。

只要读罢《文明的远歌》,一个儒雅、渊博,甚至有几分忧郁,有几分士大夫气的谦谦君子,便迎面朝读者走来,面目越来越清晰:

“我是背唐诗长大的”,常将诗文名篇,当做“寒夜佐酒的佳肴”。

“因为受家学的熏陶,我从小就偏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诗在中国,首先是一种生存方式,其次才是艺术。”

全书皆可视为作者“艺术人生的体验”。而其间折射出的人生旨趣,初看似为远孔孟而近庄禅,疏都市而亲田园,轻人为而重自然。即山如芒砀者,牵连刘邦、陈胜、曹操、孔子,皆为“英雄大圣人”之列,作者从中悟出的居然是禅心禅意;

即城如香港者,也非流连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作者称“从踏进香港的第一分钟起,我就感到很不自在……胸口发闷,以至喘不过气来”,相信绝非矫情),而是偷得半日闲,造访一小小渔村索罟湾。

纵情山水,于游目骋怀,相看两不厌之际,以造化为师,感悟生命,抒发积极的人生态度。而“积极”也者,非指修齐治平的入世襟抱,更多的是道法自然的深刻体认,亦不乏禅机与顿悟。

“禅的真正旨趣在于把人的单调乏味的生命转换成艺术的,充满真正内在创造的生命。”

“名山如同良药,可以医治人的精神状态方面的疾病。”

《鸟与僧》分析唐诗中鸟与僧的对举,虽系不足千字短文,对唐诗的解读,却新人耳目;对佛家的要义,胜过许多高头讲章。

西递村的牌楼“与风雨抗争的姿态”,这极富象征性的一笔,道出怀旧与创新的纠结,传统与现代的缠绕,不啻是全部文明的悖论,而“这西递村在今天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则无疑是整个人类的天问。

在我看来,作者虽有“淡淡的出尘之思”,乃至自称“中年皈依佛门”,而意之所之,却在人不在佛,更非心持半偈万缘空者。面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作者的心是红的,血是热的。杜甫草堂一节,便多有愤世嫉俗之语。

作者有感于众多记游文章,“感慨多于反省”,声言兀自沉潜山水,“不是怀旧,而是反省”,进而体悟“替社稷发声,反省的力量是最为巨大的”。

反省什么?“人类生活的矛盾多得数不清,但基本矛盾只有一个,即灵与肉的矛盾。”作者不无几分嘲讽的语气说:“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仿佛那个布袋和尚,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作者深刻指出:盛唐气象,并非难以为继(这里隐含着对当前发展有限度的肯定),难在“还没有哪一种信仰,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中华民族的信心和智慧”。分明传达出作者对实体性价值重建的向往,其家国情怀,日月可鉴。正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明乎此,便可知作者何以对地藏菩萨的誓言心向往之了:“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其金石之言,传达的不也是作者的心声吗?因为他很明白,一介书生,做不了“救世的英雄”,那么,就去做“‘救心’的菩萨”吧。

再回首腰封,诘问文学教育,哪里是一个“语言本位”所能涵盖。说到底,不就是一个洞明世事,净化人心,提升人性的做人教育吗?作者并无意于接引读者皈依我佛,但拳拳之心,希望人人能“有敬畏的活着并相信未来”,“在积极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让我们的内心保持一种祥和安蔼的境界,一种向往幽玄的执著如一的精神”,这不正是和谐幸福的正途吗?

篇5

其实,我们的教学实践,就在故意亦或偶然间做着属于自己的诠释。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是充盈着学生的思维睿智,流淌着学生的丰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思考,注重学生的个体感悟的民主化课堂。在这里没有拘束、没有标准,有的只是思维的碰撞和个性的张扬。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是引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和生活世界中快乐习得、尽情享受的生活化课堂。一句话: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诗意的、生成的、真实的。

一、快乐――漫卷诗书喜欲狂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感觉,当你感觉自己快乐的时候它就离你很近;但你整天愁眉苦脸的时候它也就会远离你。快乐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自我的调节;快乐就是自信,快乐就是勇气,快乐就是心胸开阔。神奇教练米卢正是靠“快乐足球”的理念,让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杯的赛场上。可见,快乐是何等重要。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存的一部分,这是对学生生命生长的应然观照。学习着,即是快乐着。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这应成为师生配合的信心,并矢志不渝。

快乐的语文课堂,即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勉励、欣赏和赞美。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老师的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也没有学生的态度严肃、唯唯诺诺、面面相觑;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老师的训骂、欺凌、讥笑和体罚,也没有学生的惧怕、紧急、担心和不安;快乐的语文课堂里,师生将沐浴在人文关注的阳光下,师生绽放的笑靥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快乐的语文课堂,即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地阅读,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辩说。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思想的桎梏,没有传统的束缚,没有条条框框;有的是直爽、坦诚、碰撞、争论、幽默,是自由精神的淋漓尽致的舒展。质疑问难,没关系;唇枪舌剑,更是好;兴之所至,大可手舞足蹈。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平等、自由、宽松,谱写一支快乐的“课堂举行曲”。

二、诗意――拂堤杨柳醉春烟

语文即是一首诗。它纵横千古,绵延万里,广袤俏丽,多姿多彩。既有黄山、九寨沟的如画风景,又有《牛郎织女》、《安塞腰鼓》的回味无穷;既有钱学森、海伦・凯勒等仁人志士的不朽精神,更有麻雀、老山羊等平常生命的动人心魄、刻骨铭心。流连其间,可提升品位,培育审美情趣,启迪人生,丰厚文化底蕴。

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儿童,则更是一首灵活的小诗。单纯天真的面容,灵气逼人的眼睛,侧耳凝思的神情,神奇壮丽的思想,以及那如雨后春笋般举起的手臂……即组成了那一首首或隽永、或幽默、或深刻的小诗。

这样的儿童,这样的语文,组成的课堂自然应该是诗意盎然的。儿童是天生的理想家,是天生的诗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儿童的世界,即弥漫儿童的激动,儿童的解释,儿童的情怀,儿童的空想。让我们满意地凝听一年级小朋友的造句吧: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生动――小溪里的水很生动。寂静――我们听不懂小鱼的寂静话。瞧,何等富有才思诗意的语言,儿童的真、情、趣一清二楚。这样的语文课堂,让我们议论激奋,也身不由己地回到了童年,想起了儿时的灵活:“我的妈妈是个女的。”“我家养的猪真笨!”……

语文课堂因诗意而变得浪漫,学生的思想也因浪漫而得以自由奔跑。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呆滞的,是枯燥的,是做作的。只有飘逸着诗意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返朴归真,才气让人如痴如醉,如沐春风。

三、生成――得来全不费功夫

教学不应是预设的“骗局”,语文课堂上播下的种子,结出的可以是情绪的升华,思想的启示,价值观的引领……这统统不能完全因预设而实现。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演绎、相互敬重、动态生成的。由于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与逾越。

“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致缘自于“生成”。弥漫生成的语文课堂将成为师生自由的精神殿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稀释情绪、淡化感悟、监禁想象,进而抹杀创造的灵性与天性。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陷入机械、烦闷和程式化的死胡同。一句话,没有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成为一潭死水,并逐渐干枯。

四、真实――绝知此事要躬行

虽然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正日益喧闹浮华,但肩负着教书育人职责的我们更需要、更渴望真实。科学的精神在于求真,科学的追寻是冷静、理性、真实的。由此,我想起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几多“俏丽”的背后是什么?是字斟句酌、直至天衣无缝。精美的课件,虚假的合作,拙劣的表演……如今的语文课堂真的太完美了,完美得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语文课堂一旦背离了真实,那所谓的“观摩”、“研讨”价值又何在呢?恐怕留给老师的只有无奈的叹息。靠排演出来的语文课堂误人子弟,因为孩子们在一遍又一遍机械的排演历程中,已经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了。

篇6

他们非官非商,无钱无权,貌不惊人,语不出众。他们就是你我隔壁古道热肠的大爷大妈,走在熙熙攘攘的上海滩的人流里,如同一滴水汇入海洋,了无痕迹。

读书、下乡、返城、工作、生儿育女、退休……老杨老张的人生轨迹,和所有同时代的人一样,普通得没有波澜。然而,2007年的2月,老杨老张突然出现在凤凰卫视名牌栏目《鲁豫有约》的节目录制现场,而且由于表现轻松自然,现场气氛活跃,素材太多,让预计一集就可结束的简单对话“被迫”拉伸成上下两集。此外,还有上海滩红人、著名作家余秋雨热情向读者推荐老杨和老张,更有著名主持人杨澜说:老杨老张的活法让很多老年人的生活从此有了盼头。

老杨和老张都做了些什么?

老杨老张,近期最有名的“伉俪徐霞客”,男的姓杨,女的姓张,不会英文不熟网络,不跟团没人陪,愣是自助游历欧洲5个国家共计83天。其间,他们不但成了《旅行者》杂志的专栏作者,还写了一本叫《老爸老妈去旅行》的书,且一举冲上很多城市的畅销书排行榜!

就算是青春年少,英文呱呱叫的你和我,能有这样的勇气独自行走欧洲么?只怕很多人要说“no”。再回家去问问比老杨老张年龄略轻的你我的父母,他们是否有这样的魄力,在不会英文、两眼摸黑的前提下,不跟团出国游历三个月?答案一定惨不忍睹。

老杨和老张带给我们的,除了一本《老爸老妈去旅行》,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一股虽然年近花甲仍然澎湃着的激情与活力。

于是有了这一期的采访,是给高中生朋友看的,更是通过你们,给身心疲惫的你们的父母们看的――我们都可以这样生活,只要,你多一点对生活的信心和行动。

NEW WRITING:两位分别是哪一年退休的?此前都从事什么工作?一直热爱旅游么?最远曾经到达哪些地方?

老杨老张:已经退休好几年了,老张是1997年,老杨是2002年。在国企从事工业设计工作。曾经到过大连、西安、九寨沟、海南岛等地。

NEW WRITING:什么时候决定自己也出国去走走?到最后成行,用了多久的时间准备?都做了什么准备?

老杨老张:2003年。之后从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4月,都在做“功课”。以往我们也有过跟团旅游的经历,来去匆匆很不爽,我们要做自由人,阅览行万里路的过程,悠哉游哉地享受欧洲的阳光。

地图资料来源主要去书店购买,有选择地买下中文版本的欧洲主要城市的地图,而借阅的旅游书籍上也有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地图,可以放大复印保存着,还有的是自己绘制的,比如,我们在网络资料里,发现巴塞罗那去小城杰路那(Girona)的地图,便照样描绘下来,后来在我们乘l欧元飞机去巴黎时,果然起到了参考作用。

在上海将计划中游玩的主要城市地图搜集起来,并对照相关旅游文章仔细查阅,搞清来龙去脉;再将城市地图上的火车站、地铁站、博物馆、风景点的位置一一圈出来,设计好步行参观名胜的路线图。每个城市的计划做好,再做城市问的安排,丝毫不马虎。

做“功课”就要完成“作业”。我们用结实的白纸制作了一本笔记本,封面上画了一幅欧洲大陆示意图,内页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电话号码、网站地址、火车站名、旅行路线和航班时间,这可是我们花了半年时间做“功课”的作业簿啊,笔记本成为我们旅途中的好帮手,每当途中遇到什么困难就可打开这本锦囊,找出解决的妙计。

接下来就是在上海购买欧洲火车票、预定飞机票、耐心办签证。这是一个有趣而相对繁琐的过程,总要谈个七八千字才能谈清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老爸老妈去旅行》,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的自助游路线计划是:上海飞抵意大利米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米兰,离开欧洲回国。后来,我们根据旅途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小小的调整,从米兰到尼斯后,玩得高兴便顺便溜到了袖珍小国摩纳哥,然后又去了巴塞罗那,再折回法国巴黎。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愿意摒弃墨守成规的旅途经验,带着好奇心多走一些多看一些。

NEW WRITING:旅行从哪一天开始?一共花费多长时间,多少钱,走遍了多少个国家?

老杨老张:我们的自助旅行从2004年4月25日开始,一共历时83天,花费5万多元人民币。游览了意大利、法国、摩纳哥、西班牙和葡萄牙。

NEW WRITING:旅行的第一站是哪里?下了飞机,第一感觉是什么?

老杨老张:从上海出发,第一站是意大利米兰。来到一个陌生国家,所见所闻都十分新鲜好奇,能出国走走,感觉真是好极了。

NEW WRITING:在旅途中,遇到过可能危及生命的事情么?

老杨老张:外面的世界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我们从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

NEW WRITING:在旅途中,遇到的最感动的事情是什么?

老杨老张:看到艾菲尔铁塔的电子显示牌上打出的中文“欢迎您光临艾菲尔铁塔”。参观卢浮宫时取到用中文印制的卢浮宫参观导游图。

NEW WRITING:哪些城市最美,值得推荐给国内的同龄人去走走?

老杨老张:法国巴黎,优雅浪漫。西班牙巴塞罗那,好玩随意。

NEW WRITING:因为旅行。你们写了游记,开了专栏,又出了书,那些和你们联系的读者。中老年朋友多么?据你从身边以及网络所知,中老年人一旦退休。一般的生活状态都是什么样的?

老杨老张:是的,有一些中老年朋友想方设法通过报社、编辑联系到我们。我们也尽力将知道的资讯介绍给大家,当然只能作为参考。

退休老同志,许多人都很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参加体育锻炼,而且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生活得很有规律,真是有滋有味。但是也有些人感觉失落或无所事事,甚至自我封闭,所以我们比较推崇老年朋友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经常走出家门,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一定都要出国旅行,附近的社区花园、景点名胜都可以,要多去走走、玩玩、看看。

NEW WRITING:有了这一次的旅行,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么?精神面貌以及生活的态度。是否也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老杨老张:我们想,会有下一次的,有盼头的日子过起来才会开心。

旅行是一种阅读,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我们会经常回忆起旅行中难忘的那些欧洲文化细节,并且享受这样的过程。

NEW WRITING:年轻的时候,你们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出书么?

老杨老张:这肯定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NEW WRITING:在书店看到自己的书摆在显要位置,那是一种什么心情?

老杨老张:曾经去北京王府井书店和上海书城,看到那些崭新的书堆放在大家的面前,我们想到了行走路上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各国朋友们,没

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可能有老杨老张的行走故事……并且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

NEW WRITING:现在走在大街上,有人认出来你们么?至少在社区里,也是一对名人夫妻了吧。生活和过去有任何不便么?

老杨老张:一点改变都没有。我们是普通退休老人,一如既往过平常生活。

NEW WRITING:你们还上了《鲁豫有约》,节目还录制了上下两集?据说原本只是录制一集,但你们表现特别好,所以才录制了上下集?

老杨老张:因为素材很多,“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节目就录制了90多分钟的素材,所以是分上下两集播出。

NEW WRITING:录制节目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花絮么?参加这样的名牌节目,紧张不紧张?

老杨老张:第一次面对镜头,老杨有些紧张,头上还冒了汗。

讲一个小花絮吧――鲁豫在现场出题目,要考考我们。

访谈中,鲁豫突然起身。手上还拿着一本白纸簿,悄悄地对我们说,“我要上厕所。”当时,老张弄不懂了,您主持人跑开了,让我们坐在这里等吗……紧接着鲁豫又讲,这是一个考试,假如现在是在国外,你们会怎样表达?

原来是鲁豫想让我们用画图方式表达行走中的需求,以说明旅行时运用绘画这种国际通用“语言”能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一个“突然袭击”!我们预先一点都不知道,否则,可早作准备啦……

老杨接过大纸簿,用记号笔立马画了一个小女孩,再在脑袋旁边画上几个从小到大的圆圈圈,表示想象,最上方画的是一张有一男一女立正的图案。这应当是个约定俗成的图案。

当鲁豫拿着图画,问大伙看得出什么意思时,看台上齐声喊道:想上厕所!啊,全场都被鲁豫给调动起来了。真神!

不知不觉一节一节拍摄就顺利地过了。每当转头看大屏幕,间隙的那一小会儿功夫,现场主持毛毛会给口干舌燥的我们送上一杯水,嘿,那时的水,感觉上怎么会这么的甘甜可口啊。

聚光灯下做访谈节目,不轻松咧。

NEW WRITING:《鲁豫有约》节目播出以后,反响如何?

老杨老张:截至2007年3月8日止,天津、黑龙江、安徽、贵州、浙江等地都已经播放,但是上海地区还没有播放。

NEW WRITING:有些事情,比如不懂英文就敢环游欧洲,是我们这些年轻人都不敢做的,你们哪里来的这么大的勇气?

老杨老张:为了实现梦想,也不能盲目出行。除了带上一点勇气,我们还做了大量脚踏实地的细致的准备工作。比如:我们还在上海时就将马德里的游览地图以及方案都已经准备好了。

NEW WRITING:你们与两个女儿的感情都很好。出国旅游,归国写书,孩子都给了你们极大的支持。现在帮助女儿带外孙么?

老杨老张:是的,两个女儿是我们的小棉袄。我们现在在帮大女儿带孩子,小外孙女很可爱。含饴弄孙与出外游历,都是人生的乐趣所在。

NEW WRITING:目前很多家庭的父母子女相处模式令人担忧,要么是子女做“啃老族”,干涉老人一举一动,要么有父母彻底“解放”,在儿女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仍然秉持西方的“十八岁就是成年人”的观点,不加理睬。对孩子来说,真正的孝顺是什么?对父母来说,真正的对孩子负责又是什么?

老杨老张:尊老爱幼本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粗浅地认为,孩子要多和父母交流,孝顺父母,要理解和善解父母的心情,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父母要将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爹娘不能将宝贝孩子永远泡在糖水里,一切包办代替,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懂得面对各种纷乱问题的态度和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