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17 21:0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趵突泉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趵突泉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语文 网络教育 创新培养

一、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方式呈现,形象逼真,生动新颖,从而为学生创设了生动、形象、多样化、接近实际的学习情境。网络所带来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他们在看到情境的同时,脑海里就对它产生了初步的认识。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我发动学生利用家里的电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从互联网上搜集了各种大自然现象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料,让他们欣赏、品味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也进行了精心准备,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设计出精美的课件,并适时地在各教学环节当中展现。尤其是在教学学生比较陌生的图片知识和教学中的难点知识时,如“化石”“三叶虫”“为什么说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等知识点时,作为教师的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并根据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特点设计了相关形象、生动的动画片段,通过课件的展示,把抽象的、古板的知识通俗易懂地展现在了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很容易地就理解了这些难点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仅使课堂教学的难点顺利突破,而且还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在这样愉悦的氛围中,大大提高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需的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的想象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创设愉快的、有趣味的学习情景,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

二、以网络为载体,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广阔空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可知,学习是从疑问开始的。心理学家也认为:“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回答问题是第二步。”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体,根据互联网中收集的资料,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学生在认真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最为简捷的做法。例如,《趵突泉》一文,老舍先生对趵突泉的描写是十分细致和传神的,但是小学生很难从课本图片和字里行间了解到趵突泉的真正魅力。所以,在课前我先让学生对趵突泉提出疑问,如趵突泉在什么地方,趵突泉是什么样的等等,然后把这些问题写在家庭作业本上。然后,我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和学习趵突泉相关的知识。这样通过学生自学,学生对老舍先生的生平以及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讲授这课时,我再利用制作的课件,带领学生一起去山东济南的趵突泉旅游,观看趵突泉的美丽景观,同时加上了我的讲解,这样就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泉中冒出的气泡”“泉中涌起的三个水柱”等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浏览了一次泉城。这个过程中,信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演示图像、声音和动画传递给学生的,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记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以提出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学习。同时,教师也要精心利用网上的教学信息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观察、联想、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发挥网络优势,加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还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每个环节,大多时候都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而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积累、筛选有用的学习素材,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学习的方式共享搜索的学习资源,这样不仅节约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一文前,我发现学生对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是,学生的信息来源之一――学校图书馆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因此我直接组织学生上网查询,以苏联卫国战争为线索,上网进行拓展阅读。当学生坐在电脑前,带着各自的问题用心地搜集资料时,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有了更独立的思维空间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学生的自主精神得到了体现,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了。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学单;设计;实施

有效的预学,能显著增强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预学习惯形成也能为课堂教学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学生也能自己获得一部分知识。那么我们应该设计怎么样的预学单呢?它会浪费我们的教学时间吗?它能照顾到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吗?它能为我教学所用吗?……当这一系列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时,关于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预学单就成自然而然地成了我思考研究和教W实践的重点。

记得初始“预学单”是在学校教研团队开出的《慈母情深》研讨课上,使我对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了初步感知。随后查阅了有关资料,并进行实践尝试后,进一步领会到,“预习单”是教师为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所设计的一个预先学习导引单,使学生能在课前通过预学单,独立阅读课文,进行先期思考,并提出疑问,从而为课堂上的针对性学习做好准备。结合教学实际,经过几个学期的探索,关于“预学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思考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抓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第一次上的基于预学的单篇阅读教学课,便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在这堂课中采用了精心“预学单”设计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在满怀欣喜的同时,更提高了我继续研究的信心。该课的预学单设计,主要抓住基础知识,而基础过关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

案例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预学单

【课前积累】

1.摘录描写花的四字词语 , , ,

2.摘录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 , , ,

3.从文中摘录难读、难理解的字词,提醒大家好吗?

难读的:

难以理解的:

【自主学习】

1.自由、快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并多读几遍。

2.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自学生字词。

①我会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脊梁、栽种、奇丽、奇特、宇宙、真切、家家户户、

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

②我会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上词语。

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

【合作探究】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提示:读的方式自由选择),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

【查漏补缺】还有什么疑问?

结合课文实际分析,这份预学单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过关:

1. 课外积累:让学生去搜集了关于花和颜色的四字词语,这是本课教学中要用到的,也是课堂导入环节中设计的重点知识,通过课前的预学,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举一反三,说上好多词了,这不正是我们语文素养提高的简单体现吗?

2.课文基础字词:让学生自主找难读、难理解的词,看似是为了提醒同学,实则我的用意在于让他们自己牢记;正确读记词语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也都是为了更好地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3.课文的阅读:在本份预学单中,我设计了自由、轻声、快速读课文,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自由选择读文方式。我的目的很明确:让学生充分读,为提高课堂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抓学生疑问,开展课堂教学

学贵有疑,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常常用到课题质疑法来导入新课,每次用这样的方法,我都觉得学生提得很不错,说明对课文已有过预习,但这样的课堂提问比较片面,并非代表全体学生。现在设计了“预学单”,使我更加明确了学生质疑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并通过预学单上学生的疑问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可以这样说:预学其实是针对课文的前期学习。那么这个前学习的过程中必定少不了问题,所以教师要解决的不是学生已经懂的知识,而应该是他们提出的疑问。

案例2:《舟过安仁》预学单

1.读古诗,读三遍的打上勾,读5遍的打三角形,读5遍以上的打五角星。你读了( )遍

2.围绕题目《舟过安仁》你有什么疑问?

3.古诗中哪些字词你不理解,请写下来

4.再收集两首关于童年的诗歌

5.读了古诗,你还有什么特别想知道的问题?(请把疑

问写下来)

这份预学单主要是以质疑为主,教学生提问,老师回收后进行整理归类,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它主要设计了三方面的“质疑点”。

1.课题质疑:让学生进行课题质疑往往可以很好地从整体把握诗歌,如我们班学生有问:谁舟过安仁?舟过安仁时发生了什么事?“舟”指的是怎么样的船?……这些正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字词质疑:理解的字词学生都不会写上,不理解的字词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这些字词的理解直接影响到整首诗的理解,所以对这些字词的质疑是为更好地理解诗词文本打好基础。

3.内容质疑:最后一题的设计,考查学生的预学是否真正有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有质量,了解他们急需求解的到底是哪些方面。知道了这些后再针对性地将问题串连起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达成“以学定教”的目的。

《舟过安仁》这份预学单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和反复思考,通过这份预学单的设计和课堂实践,引发了深入地思考:学生质疑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确是引发学生自主质疑的关键所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问,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哪个方向去理解、思考,并形成更多的独特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文本解读甚至于语文学习的素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重抓迁移概括,提高学习能力

“学以致用”无疑是开展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教师一直在课堂上强调的灵活运用是不是真的只是存在于“唇齿之间”呢?其实有效的预学单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关于知识概括迁移的能力。

案例3:《趵突泉》预学单

1.摘录难读、难理解的字词,提醒大家好吗?

2.我学过老舍的《猫》,它的内容结构图如下:

3.探究一个问题吧!

大泉和小泉老舍喜欢哪个多一些?

你的支持方(打√):小泉( )大泉( )

你的最有说服力的支持理由是什么?请摘录支持你理由的关键词句。

(小秘密:作者的感悟很有可能藏在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中哦!)

为了更好的实施“基于预学的单篇阅读教学”这一主题的教学,我平时也在尝试中摸索,也会寻找一些跟这一主题有关的教案、预学单和课堂实录,并虚心向同行请教,希望能有更多的启示与收获。以上这份预学单,主要针对学生的迁移概括能力而设计,这样的图解,不仅能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还能提高学生的迁移概括能力。从整体上分析主要包括两大块内容:

1.理清结构:模仿学过的课文《猫》的内容结构图,完成《趵突泉》的内容结构图,这题是根据学过的课文《猫》迁移到新课中,设计前后联系,让学生明白解答思路。它不仅要求学生对课文很熟悉,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概括能力。

2.自主探究:针对老舍喜欢大泉还是小泉,写出理由,并找出关键词概括,这个题目也同样是基于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概括理由,这也正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大体现。

有位知名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显而易见地,预学单的方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课程标准》理念中一直强调“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而预学单对于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学情,有着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在多次利用预学单开展教学研究,并更多地运用于日常课堂教学后,更使我深刻地意识到预学单的使用是达成“轻负担,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因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一如既往地展开探索和研究,让这份小小的预学单,为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C].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