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记叙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21:4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记事记叙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联 想
就事写事,必然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有些事件涉及的范围不广,不易创造美妙的艺术境界,难以调动读者感情。这时可以运用联想法,使内容更丰富,形象更生动,如在巴金的散文《灯》中,由眼前的灯联想到“远古的火炬”;在秦牧的散文《土地》中,由眼前的土地联想到晋公子重耳逃亡时重视土地的故事,说明“土地”的宝贵。这些联想使关于“灯”或“土地”的论述更深刻,从而深化了主题。联想出来的“虚”形象有时很美、很动人,可以补充“实”形象的不足,使“实”形象更完整。如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中,作者在读到的诗歌《沁园春 雪》时是这样联想的:“他们从这里看到了决定历史命运的真正力量,听到了革命进程的脚步声音……诗的每一个字,如同火炬一般,燃烧起来。刹那间,整个前沿阵地一片通明!”这里“听到了革命进程的脚步声音”“火炬一般,燃烧起来”“刹那间,前沿阵地一片通明”等,以“虚”形象补充了“实”形象,有利于调动读者的感情。
心理活动
描写心理活动比较自由,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可以再现形象,可以补实际的不足。如鲁迅在《一件小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这里用虚写的形象与实际的形象作对比,以示“我”的自责,使读者感觉亲切。
梦 境
梦原本是虚幻的,任何生动的梦都是虚假的,但用梦来反映人物的追求、理想,却能收到美妙真实的效果。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的结尾:“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人本不能变成蜜蜂,但梦中这个变化,就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甘于奉献的高尚精神,这样主题自然就鲜明了。
议 论
就事写事,往往难以使人认识深刻,但若加以精辟议论,便立刻能使其升华,意义不同一般。如在刘宗明的《一件珍贵的衬衫》中,作者是这样写的:“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看到的是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这使一件平凡的衬衫(实事)升华出不平凡的意义(伟大),主题更深刻。
传 说
在记叙现实事物的基础上,引用一些传说,就会发现该事物的历史背景,让人想到历史渊源,从而显示出该事物的意义。如吴伯箫的散文《难老泉》中为了说明“难老泉难老”,在介绍“难老泉”来历时,引用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饮马抽鞭,柳氏坐瓮”的故事,把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展示出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优良传统,加深了“难老”的意义。
写 景
记人叙事时,进行一些恰当的景物描写,或表明发生的时间,或渲染当时的气氛,或烘托形象,或揭示事物的意义,均可补充“实”的不足。如郭少华的散文《温馨的风》的结尾写道:“哦,好一片花涛香海。丽日当空,迎面缓缓送来一阵温煦而芳馨的风,那风,直扑到我怀里,一路疾苦,简直爽然若失了。”作者特意描绘的这个景是与情交融的,以此景完善了“实”的记述。
抒 情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记叙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记叙文的写作应该始终围绕着生活开展,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关键,紧密贴合记叙文的特征,让学生能够细心关注日常生活与学习,不断的提升观察与发现能力,从而同时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人格个性。在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展相应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将记叙文中的事物、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真实再现,从而最终实现作文写作技巧与精神的共同成长。
一、 高中语文记叙文写作的要求
1. 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中记叙文写作必须从生活的历练中获取写作素材,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累积丰富的生活素材,再通过选择恰当的文章立意与构思将其表现出来。高中记叙文不单单体现了学生在身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形象,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较高水平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因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学不单单要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同时还要满足学生的个体的发展需求。
2. 强调自主写作的进行
学生主动自觉的进行写作训练是完成记叙文写作的根本基础,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只有学生愿意自己去进行训练,才能够获得显著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强调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从厌恶写记叙文转变为对写记叙文充满期待。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意识的时候,才能够实现有效教学的需求[1]。
二、 记叙文的类型与教学策略
1. 记叙文的类型
记叙文是众多文体中的一类,主要是描述生活中存在的人物、事物、景象等现象的作品,其是一种直接反映生活的形式,能够真实的告诉读者人物、事物、景象的原本形态,读者读到记叙文作品就犹如回到当时情景一般。根据记叙文的社会功能来进行分类,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更加注重实用价值以及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两种形式。更加注重实用价值的形式包括传记、消息等;另外一种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形式包括小说、寓言等。根据记叙文的内容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以人为主、以事为主以及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以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对人物的形象、行为、神态等进行刻画,从而传递人物形象,体现作品主题;以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对事件进行叙述,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等环节,着重描写事件的发生、经过与结果;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描绘景物来寄托情怀与情感,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于景物之中,借物言志[2]。
2. 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1) 记事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记事类型的记叙文最为主要的就是完整、真实的还原事情,将所发生事情的缘由、情节与结果一一阐述出来。在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整个事情是文章的重点,事情中涉及到的人物、景物、环境等因素都只能围绕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3]。很多高中生在进行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事情描述的没有连贯性与逻辑性,十分零散,时常呈现过于简略与嗦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怎样将完整的事情阐述出来,避免过于嗦,怎样完整的呈现事情的状态,进而组成规范的记叙文。
(2) 写人物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写人物类型的记叙文主要是针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刻画,将人物丰满的形态充分的刻画出来,让人物能够有血有肉,并且富有鲜明的个性。要体现人物的特征与个性首先自然是要对人物的行为与活动进行刻画。因此,在进行人物类型的记叙文写作中除去必要的陈述交代外,还要让文章中的人物多一些活动,让其在行为中展示自己。将一些必要的交代与介绍,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展示出来,例如可以从形象、行为、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刻画。例如,有一位学生在进行人物类型写作的时候,以他的同班同学小敏为例,其整篇文章材料薄弱,对人物的刻画较少,大多数都是用叙述的角度来进行写作,并且写的都是小敏平时在班级上的缺点,没有涉及到小敏的优点。教师可以以此篇文章为例,指导学生在写人物记叙文的过程中要全面的剖析人物,不能只单单写出人物的一面,而是要将人物的复杂性体现才出来;同时,避免使用过多的陈述型语句,而是更多的通过所刻画人物的形象、语言、行为等方式流露出来。教师选择该位学生的原稿进行修改,将指导学生的理论化为实践,让学生了解怎样才能够做到将人物写的丰满、形象。
(3)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主要就是针对景物在细节方面上着重笔墨,关注景物在不同时间段下,在作者不同的感情体验下所形成的特定形象。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作者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真实的描绘景色或物体,而是将情感与情怀与景色或物体融合,在借景抒情的手法上花功夫。在景物中需找寄托感情的店,将个人的情感与景物有机的融合起来。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所寄托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描写的手法与重点上也明显不同。景色随着作者的心情变化,心情跟随着作者的个性摆动,人各有志,物各有性。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典型的写景状物类文章来指导学生该类型记叙文的写作,例如宗璞所著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就是典型的范文,作者借用紫藤萝即使历经挫折,依然生机勃勃的形态表达了不论是花还是人都会遭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是无止境的人生哲理。
记叙文是一种既可以写人、写景,又可以写事的文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记叙文都需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经验,将其融入到记叙文的写作中去。要显著提升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质量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成,其需要长时间的累积,需要对生活充满细心观察的热情,融入情感与理性,在技巧的贯彻下达到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邸珍玉.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02):88-92.
篇3
记叙文的类型
记叙文主要有两种类型:侧重记人的记叙文和侧重记事的记叙文。
怎样写人:
⑴,通过人物的肖像写人。人物的肖像主要指人物的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等。肖像描写可以写人物的静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动态。
⑵,通过人物的语言写人。人物的语言要充分个性化的,能表现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和性格,让人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⑶,通过人物的行动写人。人物的行动要符合生活的本质,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可以选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⑷,通过人物的心理写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动作暗示等。
⑸,通过人物的活动环境写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
⑹,通过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人。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捕捉、挑选最具有特征的细节,进行准确、真实的描写,能够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形象更丰满。通过相关人物的反映、评说,从侧面间接地烘托描写对象,可以起到睹影见竿的作用。侧面描写常常与正面描写结合运用。
⑺,通过事件来写人。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写一件事来刻画几个人。
怎样叙事
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如事件通讯,事件特写、叙事散文,史传记载等等。叙事记叙文通过对事件的总体或局部的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生活,表现一个深刻的主题。叙事记叙文虽然也离不开写人,但它写人主要是为了交待事件,而不是为了刻画人物。写好叙事记叙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注意要把事件的发生、发展、时间、地点、原因、结果交待清楚,使整个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完整、清晰。
篇4
一、分清体裁
江苏省近几年对高考作文的体裁有明确规定,要求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学生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文体不分,如何让他们分清这两种文体,防止写成四不像的作文,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初步感知
先给学生印发近三年来高考满分作文中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各10篇,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样的文章是记叙文,什么样的文章是议论文。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初步感知好,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硬性规定
语文弱科生初步感知后,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做出硬性规定,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写作时更有针对性,少走弯路。不同文体的硬性规定:
记叙文:
1.记叙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规定学生写人只写1人,记事最多不要超过3件。写多了就容易面面俱到,平铺直叙,不容易出彩。
2.记叙文中议论的句子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开头直接用一句话点题,开门见山。要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人或事,重在有真情实感。
议论文:
1.议论文第一节一定要摆出中心论点,且论点要明确突出,最好有振聋发聩的效果。
2.文中记叙的文字不得超过五分之一。
3.论据要新颖但不生疏,能给人瞬间的震撼。
4.议论文的结构可模仿课本《劝学》、《六国论》这两篇古文。
(三)作文升格
1.分清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体裁后,他们的作文会出现四平八稳、得分不高的现象。有对策吗?喜欢写记叙文的学生,不妨写一写记叙类散文,散文的语言优美,比普通记叙文容易出彩。
2.议论文也可升格,写议论类散文,杂文和时评类文章。这类文章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时评类材料。
二、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素材贫乏。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就好像多储蓄了一些“米”,有了“米”,才能成为巧妇。
(一)积累什么素材?
1.短时间内,模仿往往见效比较快,“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得来。”所以引导学生多摘抄积累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的精彩片段,甚至可以模仿满分作文的写作思路、题材、表现手法和部分有深度的思想等。“依样画葫芦”,日久便见效了。
2.要求多读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历史故事等,扩大阅读视野。读到精彩的片段要顺便摘抄下来,这个片段要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摘抄完一个片段后一定写上自己的评析,可长可短,要求有感而发。
3.多摘抄一些有哲思的句子。写作文时,有几句有哲思的句子散布在文中,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二)怎样摘抄
1.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每周摘抄3-5个片段,摘抄时要把字写工整,既摘抄又练书写。摘抄后要经常拿出来读。
2.摘抄尽量避免撞车。
三、提纲训练
高考作文到底考什么?考的就是学生迅速审题和比拼立意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列提纲训练达成。
教师出示作文要求,然后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审题、立意、确定体裁,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提纲内容包括开头1节,结尾1节的内容,并在文章中间段落写出写作思路。并且在题目后标明作文体裁。有时间限制,既可训练学生的时间观念,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四、作文讲评
学生写出作文后,教师批改很重要。长时间不批改作文,会导致学生的兴致、激情丧失殆尽。笔者是这样做的:选出该次作文中优秀者,打印后发给学生看。然后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当面辅导。辅导时指出每个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作文非常重要。教师肯定学生作文的优点,鼓舞其信心,同时要对作文的修改提出参考建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作文哪个地方可以升格,怎样升格,进而提高作文的档次。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修改作文,然后教师再面批。有的学生甚至需要多次修改,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生活教育 记叙文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近代学者陶行知是探讨教育与生活关系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奠定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基础。“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直接且非常鲜明地回答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最核心的问题,即生活与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陶行知在揭示“生活即教育”内涵时,曾经这样说道:“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1]这句话可以解读为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说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是在社会之中的,另一方面是说教育和学校要为生活p社会服务,教育要满足人民的需要。教育的过程要与生活过程和社会过程联系起来,“生活教育”说到底就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有三点最基本的内涵,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指的是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教育要为了改造社会生活而存在,两者密切相连,生活决定教育,只有当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教育本身脱离了生活,那么就称不上是教育。教育任务是不断提高现实生活质量,使生活不断向前和向上发展。“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思想。“社会即学校”指的是学校必须与社会进行密切联系,从而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这个主张有两个意思:首先,必须把社会与学校这两者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生从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中解放出来,使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作用不再单一地局限在学校内;其次,要把学校办成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情况的,从而影响社会发展。“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指的是知行合一,行,就是做,是实践;做是第一,知才是第二。这样就改变了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社会和实际的弊端,把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生活力及创造力的轨道上,做到学以致用。
陶行知认为,教育源自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为这个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作用。
二、社会生活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极强的社会生活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源自于生活,与生活同在。其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写作教学更是如此: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等各个环节,这几个环节都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了相关的规定,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越丰富。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行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2]。由此可,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同样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了生活,才能有所思和有所感,才能更好地写作记叙文。
作文教学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其实是用语音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p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培养个性且完善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
记叙文是对生活中人、事、景和物的叙述及描写,是表现日常精彩生活的最好载体。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进行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写作记叙文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3]。然而,我校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令人担忧,无论是教师的写作教学,还是学生的作文,都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写作教学没有系统性,记叙文教学也是如此。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具备多方面条件,包括生活素材的积累、体验及感悟,从文章的构思、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培养。这是需要多方面进行训练和提升的,教学没有可操作的、指导性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现今语文教学中出现“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写作教学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由于阅读教学篇目很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作文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素质要求高等因素造成上述情况。在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表达。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作文的命题还是讲评,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把作文写作视为任务,勉强应付,很难唤起写作激情,导致作文质量不高,作文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和僵化。
就学生作文而言,其中存在许多问题。按照常理,经过小学训练,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对记叙文写作和训练应该驾轻就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写作水平令人担忧。
第一,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不愿写作,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一是学生视写作为任务,而不是出自内心情感的表达。二是一些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或确实不会写,也写不好。
第二,作文题目相对比较平淡p老套,学生所选材料范围比较狭窄。为鼓励同学们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老师往往会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如“那一次,我 ?摇 ?摇”;“?摇 ?摇的滋味”;“我学会了?摇 ?摇”;“我不后悔?摇 ?摇”等。按照常理,如今学生都曾感受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一些小坎坷,都经历过一些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痛苦,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让人感动或让人愤慨的人和事,虽然平凡,但是印象深刻,能够畅所欲言……然而,一些学生所叙的事情或者胡编乱造、离奇虚假;或者是一些年旧旧事;或者套用一些范文,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写父母,就是我半夜发烧,父母送我去医院;下雨天爸妈给我送雨伞;晚上父母为我盖被子。写同学,不是大雨天同学不惜自己淋雨把伞借给我,就是和同学发生一些矛盾,当自己醒悟过来想重归于好时,发现同学已到异地求学……总之,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当然就无法把生活素材灵活运用到作文当中。
第三,作文语言不够生动,描写十分苍白,缺少细致描写。记叙文是记事和写人的文章,通常用的是叙述型语言和描写型语言。记叙文语言既要求文字通顺、表达流畅,又要求语言具备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要求在叙述的基础上,将描写的人物和景物的存在及变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和如临其境。但是,我们从初中生的记叙文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无法将一些细节描写出来。因此,刻画的人物比较单板干瘪,描写的场景不够生动。
第四,学生作文审题立意能力不强,立意较为肤浅。记叙文的立意是通过写人和记事表现作者中心思想,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往往缺乏审题意识,不注意文章的立意,随意盲目地写作,以致偏题、离题,或者立意相对肤浅、幼稚,没有深度。
由此看来,初中记叙文写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四、初中记叙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
生活教育理念主张教育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与儿童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首先强调生活是写作的创作源泉,写作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其次倡导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及套话。记叙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对初中记叙文写作现状的分析,发现初中生普遍对记叙文写作不感兴趣,这是制约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命题时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作为背景进行作文命题。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到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命题时应该注意这一点。叶圣陶先生说:“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4]由此可见,教师所起的命题是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其次,积极评价,进行多样化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给学生作文写批语的时候,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以鼓励为主。他们一次一次地写了那么多篇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较好的,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赞赏,多采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也可以创办班级刊物展现班级优秀作品,甚至编写班或个人的优秀作文集。同样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向报纸、杂志投稿。这些方式方法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充实学生的生活。《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充实的社会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源头活水。在平时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走出教室,走进校园,感受四季变化,从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也可以把语文书中的一些篇目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了解内心变化。更可以从阅读中积累生活素材,现在很多中学生的课业任务十分重,平时过着学校p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直接经历的生活十分有限,此时则应该多阅读,通过阅读等间接方式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总之,开展多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和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给写作创造更多源泉,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东西写,有所发挥。
第三,在课堂上开展片段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记叙文写作能力。写整篇作文十分重要,从作文审题开始,可能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所学课文,结合写作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片断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很多经典课文,可以当堂模仿并训练,也可以根据作文各个环节进行片段式训练。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布局谋篇到行文等各个方面加以指导,完善记叙文写作各个环节。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记叙文写作更是如此。然而,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社会生活,感悟社会生活。因此,同学们的记叙文写作往往脱离生活实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儿童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强调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要有一致性。因此,我们需要用这种生活教育理念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694.
[2]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8.
篇6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2看图作文 “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3记叙文·记事
(1)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事件经过写具体
(3)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4记叙文·写人
(1)确定写作对象
(2)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
(5)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5记叙文·状物——“五要三注意”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6记叙文·写景
注意六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写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7应用文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
篇7
萧乾的《枣核》,是当代乡愁系列中的经典之一,文章设悬精妙,情节生动[1];语真情深,天机自流[2];以枣核为线索,索枣核――见枣核――话枣核――议枣核[3];以小见大,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一位远离祖国近半个世纪的美籍华人思恋故土的民族深情[4]。
然而这小小的枣核为什么能承载友人的思乡之情?除枣核外,友人的思乡爱国情还寄托在哪些事物上?这些物象是否是杂乱无章地堆砌?
细数高君纯女士的后花园,思乡的物象俯拾皆是,从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的睡莲池,到假山石堆起的北海,再到准备试种的生枣核。这后花园,分明是海外游子书写在异国土地上的一首层次清晰的思乡诗:
试问乡愁都几许?垂柳睡莲,红庙白塔,总布胡同一枣树。
一、垂柳睡莲(留念)――中国元素
垂柳睡莲是中国文化中的两大重要元素。
柳,原产我国,《诗经》中就有“折柳樊圃”的记载。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书写的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的闲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抒发的是李白对故乡的无限牵挂[5]。“柳”字谐音“留”,民间有插柳、戴柳、折柳送别的习俗,柳枝轻拂,拨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弦。“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折柳相送,蕴恋恋不舍之缠绵;他乡栽柳,含游子思乡情感之长盛!而在丰子恺的《杨柳》中,柳树的倒垂形态又被寄予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情感。一袭烟柳,在岁月的长河里,默默青涩着依依别情和浓浓相思,穿越秦风汉雨,唐诗宋词,装饰了古往今来多少游子的梦境。
“莲文化”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莲在汉乐府中绽放;“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荷在唐诗宋词中盛开。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脍炙人口,烛照古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古往今来多少君子的宣言,超凡脱俗而又积极有为。莲,花之君子者也,既不像凡夫俗子,追名逐利;更不像势利小人,媚上欺下;既有隐士的清高,穷则独善其身;更有志士的积极入世,达则兼济天下。另一方面,莲,吉祥清净,能悦众心,又是佛教文化的一个化身。莲文化兼有儒之正、佛之和、道之清,是中华文化的典型。
“柳”、“莲”谐音“留念”,这是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是炎黄子孙对中华文化之根的留念。垂柳睡莲这抹中国风,在友人的后花园吟唱着东方神韵、中国味道。
二、红庙白塔(北海)――北京符号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在故宫的西北面,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放为公园。全园以北海为中心,琼华岛临水而立,岛上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的藏式白塔为全园标志。对于老北京而言,这北海公园实在可以算是最具象征性的北京符号。
花园一角,一座假山石,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一尊白塔,这就是友人家的“北海”。石本无意而游子有心,石虽有价而乡情无价。这假山石,是友人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的。这泥制的小凉亭、红庙、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这看似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闲笔,其实透过这样的交代,我们可以推知,正因为有需求才有这样的买卖,用这富有故土特色的小小装饰物来筑就自己精神家园的,绝非友人一家。这小小的物象让我们触摸到的,不仅仅是这一个人的心跳,更是这一群人的脉搏。“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是以小见大,更是由点及面。
北海,是北京的符号,后花园中的“北海”当然就是故乡北京的象征。它能让友人穿越时空,回到当年北海泛舟的场景,追忆半个世纪前的青春岁月。
三、总部胡同一枣树――老家印象
萧乾在《老北京的小胡同》里说过,“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我这辈子只有头十七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转悠。”萧乾如是,他的同窗好友亦如是,他们生于胡同,长于胡同,离开胡同,便时时惦记胡同,惦记穿梭于胡同中的岁月,牵挂属于北京的胡同文化。
而枣树是北京胡同、四合院中常见的树木之一,很多怀念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名篇都会提及,诱使人们童年飞檐走壁的金丝小枣或是长长的、尖尖的马牙枣[6]。相信总布胡同的那棵枣树,于旧时同窗而言,正如王维绮窗前的那株寒梅,蕴涵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种种情事。因此,这棵枣树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家的一种象征,成了旧日时光的一种象征,被诗化、典型化了。
枣,自古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栗、杏、枣)之一,历史悠久。《诗经》中已有“八月剥枣”的记载,《礼记》上有“枣栗饴蜜以甘之”。果皮和种仁药用,果皮能健脾,种仁能镇静安神。如此看来,友人的枣树恐怕亦如季鹰的“莼羹鲈脍”,千年之前的张翰在洛阳见秋风顿起“莼鲈之思”,“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千年之后的高君纯在异国见圣诞想故国的旧历年,想家乡的那棵枣树,怕也是“佳节来兮圣诞节,吾家乡兮旧历年,总部胡同一枣树,恨难见兮望洋叹。”
细细分析这些思乡的物象,柳莲(中国元素)――北海(北京象征)――枣树(老家印象),故乡的地域坐标越来越精准,犹如带着放大镜在记忆的版图中逐层深入。中国,北京,总部胡同里的那个家,这不是思乡情感的狭隘,而是友人的思乡之情随着年华的流逝,淘洗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微。这种精准细腻的情感虽不似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但恰似一声笙箫,一管弦,轻轻拨动心弦,足以让人心颤甚至落泪。
《枣核》抒发的是海外游子的思乡情,其实更是作者萧乾的爱国情。1979年8月,已近古稀之年的萧乾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创作计划”主持人聂华苓夫妇的邀请踏上了赴美征程,此刻,看什么想什么写什么,认识与选择都是需要眼力和定力的。因为出访的前半年,即1979年2月,中国作家协会才正式为萧乾,确认1957年的“资产阶级分子”实属错划,经过这长达20多年的坎坷磨难,萧乾笔下流淌的不是对祖国的埋怨,而是对民族的挚爱与赞美。萧乾以老新闻记者的眼光,以一生只讲真话的赤子之心,冷静客观地审视,真切精巧地记载了海外游子的思乡爱国情。
到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集体感喟。“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这样文艺的词汇第一次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及。而当我们在解读乡愁文艺作品的时候,是否更应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读得懂这山山水水的自然物象背后的文化意蕴。
注释:
[1]吴喜萍.一个枣核大不大[J]语文教学通讯,2011,(7).
[2]金予.语真情深,天机自流――简析萧乾的《枣核》[J].中学语文,1988,(04).
[3][4]董旭午.文本解读: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读《一颗枣核该有多重》[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10).
[5]陈培德.异国他乡后花园,别有一番家乡味――品〈枣核〉中高君纯后花园的家乡味[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02).
篇8
虚拟经济周期短,变动快,在经济发展中,虚拟经济中的股票和债券关系容易实现了企业预期收益。股票分红、债券分红等衍生经济产品都可以用数据符号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经济受整体资本流动以及国外经济变动的影响,资金和衍生产品的利用,实现金融合作共赢。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也随着发生变化。良好的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
二、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作用
1.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角色及传导作用
投资者在进行实体经济或者虚拟经济的投资时,都要评估投资对象的价值,而在这个评估决策的过程中,会计提供与投资相关的信息给投资者,方便投资者作出决策判断。目前,大都数的投资者投资信息的来源渠道多样化,但是在众多渠道中,会计信息披露是最稳定最安全可靠的信息来源。会计准则定位会计目标,这强调了会计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信息支持作用。第一,会计向决策者提供实体经济主体和虚拟经济主体的相关财务信息,提供支持信息可供决策者使用。第二,经研究证明,会计所提供的实体经济相关信息是决策者定价虚拟经济符号的重要信息。会计信息还有利于评估企业的偿还能力,从而为企业投资债权和金融衍生产品提供信息。第三,企业会计信息的汇集为衍生金融产品如基金、股票及证券等提供了板块化、行业发展状况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信息。因此,经济运行离不开会计信息的引导,结合上文,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会计传导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
2.会计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动中的传导过程
篇9
一、记叙文
记叙具体的生活内容,描述具体的事件或场面,这样的文章叫记叙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必须有贯串全文的线索。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某种思想感情等。记叙文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议论和抒情不应该超过文章的三分之一。叙述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平叙。记叙文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叙文写作的基本对策:一是将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二是用故事表达一种思想,三是将思想蕴涵在描写之中。
记叙文写作的标准:一是有一个鲜明深刻的主题,二是有一个波澜起伏的故是事是,三是有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四是有一两处生动的细节、场面描写。
当然,高中生写记叙文宜写复杂的记叙文,不能停留在一般记叙的水平上。
二、议论文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明确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论点必须正确、鲜明、有针对性。一般情况下,在文章题目,或第一句话,或结尾提出或表明论点。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是指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首先,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其次,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再次,论据要新颖,尽可能寻找一些新鲜的、能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启示的论据。论证过程是指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否正确的过程。它要求论述深刻、周密,且讲究说理的艺术。基本的论证方法包括五种:归纳法、例证法、演绎法、类比法、对比法。
现在高考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现代公民意识,而写议论文正是检测考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现代公民意识的最好手段。高考作文通常都要求作文文体特征鲜明,绝大多数省市在高考中甚至明文规定考生要写议论文。理性思考就是见微知著。作文不能局限于写一人一事一花一草,而要由点及面、由树木到森林地揭示或印证某一规律及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考生在写作时,面对纷繁复杂的人和事,要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也就是说,作文不仅要让读者知其然,还要让读者知其所以然。理性思考还要求观点具有启发性,立意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达到“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全无”的境界。
三、散文
散文是所有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活泼的体裁。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大致可分为四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和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一种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样式。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可以抒情、议论,但要依附于事件、人物的叙述和描写。一般来说,叙事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人物性格刻画的深刻性,记叙事件常常只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或片段,描述人物也只是选择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
2.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是一种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样式。它注重依事生情,借景抒怀,托物言志。这类散文往往以情感为结构线索,通过形象思维展开艺术联想,将生活的片段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常常以象征、隐喻和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来吸引读者。
3.写景散文。写景散文是一种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散文样式。这类文章多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写作这类散文必须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安排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景物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
4.议论散文。散文说理往往借助于对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而是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从而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四、创新文体
近年高考作文强调文体特征鲜明,讲究文体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文体创新;相反,如果考生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文体创新,“万绿丛中一点红”,就会更讨阅卷者喜欢。高考作文创新文体大致分为两大类:应用文和文艺文。应用文主要有书信、日记、访谈录、辩论词、书序、说明书、广告、合同、广播稿、启事、招标书、会议纪要、诊断报告、成果报告、申请报告、实验报告等。文艺文主要包括适合于编故事的小小说、寓言、童话、故事新编,适合于抒情的诗歌、散文诗,以及适合于设置矛盾冲突的剧本等。
文体创新需要考生有扎实的相关文体知识作基础,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进行文体创新,切忌为形式而形式。从近年高考作文的情况来看,文体创新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1.自不量力,弄巧成拙。一些考生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而是眼高手低,使用自己不熟悉的创新文体,结果弄巧成拙。如有的考生选用诗歌,在形式上也按诗歌的要求分了行和节,但只是把记叙文的内容分行排列而已,既无节奏,也无韵律,更寻不到意象,探不到意境,纯粹是游戏之作。
篇10
那么怎样才能尽快实现这一转变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把鲜活具体作为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鲜活具体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而要将人、事、物的状态或过程鲜活具体地描绘出来,则需要综合运用记叙与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记叙与描写的结合运用,可使记叙文中所写之人、所叙之事鲜活具体。
在记叙文教学时,落实“鲜活具体”这一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写人,让人物生动活泼。
人只要活着,总要动的,看在我们眼里的外貌也不会像照片上那样静止。我们在写外貌时,把人的眉眼、神态和动态写出来,人物形象才更加鲜明生动。如我的学生是这样描述他可爱的妹妹的:“倩倩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老是眨呀眨的,像两颗闪烁的星星;一对朝天小辫上,拴着粉红色的发带,一动起来就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蝴蝶;一张小嘴红嘟嘟的,一笑两边还会出现两个小酒窝呢。倩倩好可爱呀。”这段描写中的小倩倩,像在我们眼前活蹦乱跳的孩子,而不再是一张静止的照片了。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不仅要突出在静止状态下人物的样子,也要努力表现人物在做动作时的变化,这样更能抓住人物的特征,让读者了解人物的性格。
二、叙事,让事件起伏曲折。
叙事作文要善于安排情节,使情节有变化,生动而吸引人。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不能让情节顺顺当当、平平静静,而是要让情节起起伏伏,最好能有“好戏”看。如我曾指导的学生刘斌以“赶走馋虫”为题作文的片段:
“‘今天买什么吃呢?’我一睁开眼睛,馋虫就从喉咙里钻了上来。牛肉干的味道不错,就是贵了点,光从早饭钱中省些下来,还不够……我便借口给灾区捐款向爸爸要了10元钱。心想,今天可以吃个痛快了!”
“‘丁零零!’这节是班会。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零花钱花在哪儿?’要求同学们谈谈零花钱是怎么花的。‘爸爸每天给我2元零花钱,我把它们存下来订书报!’班长一说完,大家就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把零花钱都放进储蓄罐里,到时候捐给灾区。’……老师听得满脸笑容:‘都是好孩子!你们做得很好!刘斌,你上来说说。’我只好编:‘每到星期天,我就去看望军属王奶奶,用零花钱给她买豆腐、包子、蛋糕……’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目光看着我。老师满意地望着我,又对大家说:‘这个星期天,我们和他一起去看王奶奶,好吗?’”
这篇习作写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可是小作者却非常善于安排情节,制造出“曲折”。先是“我”为贪吃零食,撒谎骗了爸爸10元钱,谁知班会课讨论的正好就是“零花钱花在哪儿”,读到这儿,我们就知道下面有好戏看了。果然,在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后,老师居然点将点到了“我”,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而“我”呢,情急之中,不得已撒了谎。可老师又顺水推舟,号召全班同学去看望“我”虚构的“军属王奶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戏就要达到了。至于事情的结尾,我们可以想象出来。
在这个片段中,造成情节曲折的主要原因是有“好戏”。什么是“戏”呢?就是“冲突”,一方这样想,而另一方却那样想;一方不希望这样,而另一方却偏要这样。具体地说,就是双方的想法、意愿很不一致,南辕北辙。就好比壶里的水,还没有烧开,就要提起来使用,显然不符合“壶”和“水”的意愿。同学们在记事的时候,可以尝试这样做,让事情中有好看的“戏”,这样会让作文生动并有吸引力。
三、写场景,让场景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