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范文
时间:2023-04-05 19:38: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看! 古代,中国人为了所谓的金钱名誉,不停地明争暗斗,一些皇室子弟为了皇位,不惜兄弟相残,曹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写出了其中的辛酸是不可言喻的……
近代,外国为侵占中国的领土,企图吞并中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用来同中国作战,不知牺牲了多少无辜的性命,浪费了多少财富,看一看:
林则徐的之后,国中与外国,战斗了几年,同样足徒劳无功,外国侵略者入侵中国,踩在中国人的尸体上抢走了园明园内的大量奇珍异宝,还烧毁了园明园;死在外国人手中的无辜中国人有三十万以上。三十万!这个惊人的数目,只是外国人为了侵略中国而残杀的……
这种种血的教训难道还不能体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吗?
在现在,这战斗的锋义仍在不停地燃烧着,被战争害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人也不断地在增加,这一切令人心寒。
美国攻打伊拉克,也牺牲了不少美国人和伊拉克人的性命。其原因是因为布什怀疑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难道仅仅一个怀疑就可以爆发一场惨绝人寰战争吗?这一切难道就没人想过吗?近来一些恐怖分子,炸伤,炸死了1200多名俄罗斯中学生。难道这些手无寸铁的学生有错吗?这一切难道就不令人深思吗?……
篇2
——题记
独自漫步在郊外,眼前的一切事物依旧那么美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和谐的期冀。花儿睡了,小动物们也进入了梦乡,连平时作恶多端的风弟弟,今晚也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入了属于它的港湾。也许只有猫头鹰还在默默那守护着田地,偶尔还会有几只蝙蝠的“叽叽”声打破夜的宁静。
不知什么时候,习惯了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呆呆地拿着书,时不时将目光转向自由飞翔在天空的鸟儿。然后,尽情地享受那无限美好的感觉。
突然有一天,我在书中翻到了一张照片,它让我的心一震。那是一张在南联盟战场上拍摄的照片。当年,南联盟遭受空袭,一片炸烂了的土地,近景是一对满身鲜血的恋人紧紧拥抱着。他们快要死了,却还在用拥抱控诉战争,呼唤和平。
还有一张照片,那是在联合国总部拍下的。主画面是一支枪的雕像,枪的枪管,竟被打上了一个死结!这不正是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吗?
仰望天空。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心情,却是那么的低落。
人民不会忘记,在淞沪抗战的四行仓库,以谢晋元为首的800勇士,在掩护部队撤离时,同数倍于己的敌人作战,凭着英勇顽强的精神,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的进攻,让国旗始终飘扬在仓库上方……
历史不会忘记,十二岁的放牛郎王二小面对敌人的刺刀,视死如归;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红旗举手宣誓,宁死不屈;江姐和战友们含着泪绣着五星红旗,表达赤胆忠心……
这正是折磨不了、压迫不倒的中华魂,筑起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
篇3
我们不想在枪炮轰鸣中醒来迎接新一天的黎明;不想在硝烟弥漫中苟且偷生!和平应该是伴随人类进步永恒的主旋律。回首过去两次世界大战生灵涂炭;朝鲜战争民族分裂;越南战争后患无穷;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更使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世界何时才能铸剑为犁,永驻和平呢?
在繁华的联合国广场上,矗立着一把打着结的左轮枪枪头。同时它也是全世界非常著名的一个雕塑,它象征着和平,也是千百年来人们的共同的心声。
惨绝人寰的是中国人民今生今世都不能忘却的,它已经扎根在我们民族创伤的心底。日本侵略者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达三十万人以上。他们有的被当做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做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无法弥补的,是无法偿还的,是罄竹难书的!
日本侵略者曾经把汽油残酷地泼在中国人的身上,然后用一颗一颗罪恶的子弹将中国人射杀或活活的烧死,满山遍野传来的都是哀嚎,是那么的凄凉,那么的撕心裂肺。
日本军人为了实现自己侵略吞并世界的野心,又组织了臭名昭著的731细菌部队,用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来做实验,竟把活泼可爱的小孩子骗到实验基地,然后残酷地把孩子进行活体解剖,他们是那么的无情,那么的可怕。
篇4
一夜大火烧毁了几十里营寨,八十三万人马存活者有几?失败的固是曹操,可是遭罪的不仅仅是曹操,而是无数的生灵!
在三国“英雄”们的眼里,百姓-—草民,只是一块块奠基石。君不见,董卓率众“出征”无辜的草民,“男丁斩首,妇女充当官妓”,君不见徐州城里冲天的火光,而其目的仅为一座城池;君不见,战争起时,动辄“火烧连营”,“水淹七军”:君不见敌人追来,留下饥民殿后,而敌将军无一不是“趁势掩杀”一番。可是,那些为人主者,或者说渴望为人主者,却依然能够全身而退,能够“卷土重来”,有道是“江东弟子多才俊”,可这些才俊不是用来建设国家,发展生产的,而是那些“人主们”踏上帝王宝座的一块块垫脚石。
人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成就了“风流人物”,成就了一代代天之骄子”,可是他们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所谓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过是一时的感慨罢了,之后还不是年年征杀?坐拥天下后,还不是歌舞升平,声色犬马?而民众,不过是由战时的炮灰,演变成“太平盛世”的一只犬而已,在没有战争的年代继续发出“苛政猛于虎”的喟叹罢了。
帝王的利剑在鞍上不停地抽响,兵士们箭在弦上。东方熹明,枕戈待旦的双方的士卒混战一片,还美名曰:捐躯疆场。其中又有多少人再见明日的朝阳,能再孝奉年迈的高堂,能抚慰孤苦的发妻与儿郎?
陈尸遍野的土地何时能再长出稻粮?
河流里的血色浪花何时再唱出欢乐的歌谣?
人们多么想弃剑从犁,多么想铸剑为犁,再造田园美丽的风光。
可贪婪的恶魔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战争,背弃了和平。
当“一战”的硝烟未落,“二战”的硝烟又起。
当“二战”的战犯审判还未结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又敲起了战鼓。
1991年的海湾战争还未在人们的记忆中退色,1998年美英的飞机又再度飞临中东的上空。而今“二河流域”硝烟再起,战争的阴霾再次笼罩在古巴比伦的上空。生灵涂炭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海晏河清,人们世世代代的追求。可是,何时才能够海不扬波?合时才能够海水清流?何时世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而不被战争的阴影所笼罩?
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合作创新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立足语文教材的基础上,打破教材局限、利用语文课外资源所开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及合作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给学生提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引导与帮助。
一、相信学生潜能,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这是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的一个要求。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的合作能力。初中学生在小学教师阶段已经有过合作学习的经历和体验,升入初中后,他们的合作共事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学习、生活中,他们能够并且经常地进行一些有效的合作,譬如为同学举办生日聚会,在班级里结合一些节日出黑板报,操办班级主题队会,等等。实践证明,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的。所以,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坚信他们具有很强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自己合作、探究。比如,让学生分组到集镇、街道调查社会用字情况或搜集公益用语,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与课文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去游览“书城”,感受知识的丰富性,让学生自己组织春游踏青、吟诵读作诗等活动。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要完全相信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并给予热情鼓励,不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二、宏观调控学习内容,把握合作学习方向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提供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专题:①体验成长类:“成长的烦恼”、“这就是我”、“微笑着面对生活”、“让世界充满爱”、“献给母亲的歌”;②自然风情类:“寻觅春天的踪迹”、“黄河,母亲河”、“背起行囊走四方”、“说不尽的桥”、“莲文化的魅力”、“马的世界”;③历史文化类:“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脚踏一方土”、“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乘着音乐的翅膀”、“到民间采风去”;④语言文字类:“漫游语文世界”、“少年正是读书时”、“走上辩论台”;⑤专题探究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关注我们的社区”;⑥科技生活类:“探索月球的奥秘”、“漫话探险”、“科海泛舟”、“追寻人类起源”。这些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可谓丰富多彩。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师要恰到好处地介入学生中间,给予适时的指点,这样能替学生把握住合作学习的方向,否则,合作学习可能不会取得如此理想的效果。当然,教师的介入要适可而止,不可包办代替。譬如,在八年级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笔者介入时,适时引导、启发学生弄清“铸剑为犁”的典故出自哪里及最初的含义,并联系当前争端等事件,引导学生讨论“铸剑为犁”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异等问题。当引导学生搞清楚这些因素之后,笔者关注的就是学生的活动动向,帮助学生敏锐地捕捉生成的资源并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三、指点合作学习方法,增强合作学习效果
学习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活动,外界可以对个体施加积极影响,但最终无法代替个体活动。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和当地风土人情等人文、自然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与拓展;教材之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丰富体验,让学生在自然、生活、社会等方面有所感悟、有所发现。当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以真正调动,并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上的困惑,树立学习信心。对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不顺利的问题,教师需要适时站出来给予点拨、鼓励,解决他们的困惑,消除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绪。比如,开展《走上辩论台》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笔者就跟学生商量辩论需要怎样的技巧、怎样评价辩手的水平……通过商讨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这些方法,有了这样的指点,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及信心大大增强,合作学习效果显而易见。
四、注重学习过程评价,激发合作学习热情
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所谓“过程即目标”。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活动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的科学评价。笔者认为,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形成性评价的做法,在学习活动前要求学生备好一个档案袋,将本次活动的目的、构想、提纲、笔记、资料、体会等都放在里面。活动结束后首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交给老师批阅。具体操作时可采用量化评分的方式。这种评价方法可以考查学生参与活动的情感与态度、方法与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参与,激发合作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在探究与合作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掌握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原则,了解其特征与指导方法,有效引导和规范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第1版.
篇6
请让我们踏着沉重的脚步,去眺望那一幕幕扣人心弦、惨无人道、残酷无比的历史——!一个多么刺耳的词,一场多么令中国人愤恨的战争,一群多么残暴的人啊!他们用凶狠的眼神,黑暗的心灵,毒辣的双手残杀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的只是天真善良的婴儿,有的只是年过花甲、毫无反抗之力的老人,还有的就是淳朴,勤劳的劳动人民……整整30万人啊!在那一个个日本人奸笑的瞬间,就化为了“灰烬”!鲜血染红了整个华夏大地,它流啊流,流过无数个纯洁的心灵,流过无能中国人的无奈眼神,流过了我撕裂的心……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肃穆地站在这里试问那些日本人:你们认错吗?你们有良知吗?你们配做人吗?我在试问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引发战争的统治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人民何时能安逸生活?
听!遥远的天际,传来了一阵阵和平鸽的哀叫和心的呼唤:人民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和平,历史需要和平……人似有情却无情,鸟似无情却有请啊!交战中的人们你们该觉悟了吧!
篇7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放开;收拢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6-0108-01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性学习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项语文学习内容,这与活动内容新颖开放、活动方式的灵活有着密切关系。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理智的看到,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没有多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综合性学习却成了一项难把握的内容。尽管广大语文老师在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然而面对全新的课程、新型的学习形式、空间广阔的学习内容,不少老师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放开,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学习方式的放开:走出课堂,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在综合性学习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每学期的综合性学习应该在开学初级开始着手准备,分阶段完成六次学习,让学生根据生活环境和兴趣爱好,自愿组合活动小组,让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分工合作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资料,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这种设计,既可以调动每个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尝试探究的方法,经历了研究的过程,探究精神与研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2、实施模式放开
可以根据综合性学习主题、类型的不同可以采取适宜的模式:活动组织、观察体验、调查分析、问题解决、研究学习等多种模式。我们可以将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归为以下几个专题:自然风情类如《感受自然》、《寻觅春天的踪迹》等;体验成长类,如《这就是我》、《成长的烦恼》等;语言文学类如《漫游语文世界》、《古诗苑漫步》等;历史文化类如《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等;时事热点专题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关注我们的社区》等;科技生活类:《探索月球的奥秘》、《科海泛舟》等;学习技巧类:如《怎样搜集资料》等。
3、教学资源从封闭走向开放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历史文化等教育资源,拓宽语文课程视野,培养发现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眼力。以发现美的眼睛,从自然中获取资源。
综合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给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都成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最佳材料。如 “海湾战争”,“日本的核泄漏事件”“利比亚硝烟不断”“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都成为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资源。用心去感悟。从生活中获取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广阔领域,从现实生活中捕捉语文学习的契机,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基本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听、想、感悟、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4、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放开
展示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方式有很多,如:课堂交流展示图片式展示,课件式展示,写作心得式展示,演讲式展示,也可以编册子,出墙报,编剧本,录制成音像作品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一步促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要善主导、巧收拢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体现在学习过程始终围绕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篇8
镜头一:语文综合活动课上,老师说:“本次活动课主题是‘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下面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无一人发言。
镜头二:小组讨论开始,各小组均有说有笑,气氛好不热烈。老师巡回指导时,所到之处,说笑声立止。老师问:“我想听听这位同学的看法,欢迎吗?”现场立刻安静,只见一同学面红耳赤,神色慌张,或声小如蚊,语无伦次,或断断续续,如挤牙膏。
针对以上语文课堂教学中分组讨论时所出现的现状,结合我个人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才能发挥课堂讨论应有的实效性。
一、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课堂讨论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具有一定讨论价值的内容。
讨论内容要有探究性,能深入挖掘课文主旨。讨论内容要处于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内,即教师选择的讨论题难易度要高于全班的平均水平。如果太低,讨论就失去了意义;如果难度太高,就脱离了实际。所以,教师应使讨论的问题处于学生认知的“接近发展区”内。这样既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又让学生能够接受,从而达到课堂讨论的最佳效果。如:某教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题:全文围绕一个“骗”字展开,那么,你认为皇帝受骗的原因有哪些?学生通过分组探讨,从骗子的善骗、官员的助骗、百姓的传骗、皇帝的虚荣本质等不同的角度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像这样的探究题就有很好的探讨价值,深刻地挖掘出了课文主旨。
二、正确选择讨论的时机
教师除了在备课时有目的地设计课堂讨论外,还要根据课时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课堂讨论的时机:
篇9
关键词 创新 语文 综合性学习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0063-01
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实际,不断创新。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就是教材创新的一部分。而问题意识又可以说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如今,我们面临的中学生问题意识普遍淡薄。语文教师如何在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而新课改也对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新课改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恰恰是提升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
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就提出,最好的阅读方法是猜读法。特级教师魏书生也喜欢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猜测、尝试的方法解决不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像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如《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对战争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特认识和见解。学生都敢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
二、激发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知识决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既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如同人们始终会遇到新的、不明确的、困难的情境一样。”可见,探究学习是包括学生学习在内的一切活动的本质属性。探究赋予学习者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者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我激发学生对自己和同学们在探究中搜集的知识先质疑,然后再去上网或者查阅资料解决,还不会的就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共同答疑。
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84-1
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其内在品质所体现出来的修养和气质,如价值观念、思想品位、道德品格、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态度、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品质。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语文教育过多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教师忙着讲解知识点,指挥“题海”作战,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课堂充斥着单调枯燥和乏味,学生失去了兴趣激情和灵性,忘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极为必要的。
一、注重初中语文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由于初中生的阅历不足,因此,学生自主感悟教材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思想以及情感的深入能力严重不足,都需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因此,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程度取决于教师的自身人文素养水平。教师需要充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息,构建合格的自身人文精神。语文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格修养对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是教师进行思想教学的情感基础、心理基础。教师只有具备身后的人格修养,才能引起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崇拜感,不断地向教师学习,模仿教师,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成长。传统教育中,教师大多隐藏自身的情感素养,忽略了对自身情感素养的发掘,使得大多数教师缺乏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能力,教学课堂中过于沉静,因此,教师需要提升和挖掘自身情感素养,善于将枯燥的文字赋予生命力,渲染丰富的情感环境,引领学生融入到学习的热情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内涵。
二、注重教材人文意蕴的深度挖掘
语文教材中节选的作品都富含中华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底蕴,具有很强的思想意义、时代意义、人文意义、教育意义。比如《史记》古典经籍中体现出来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礼待人,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体现出的爱国气节,《谈骨气》中展现的高尚人格气节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品、“中国精神”的精髓。都德《最后一课》、契诃夫《变色龙》等外国文化精品中展现的外国民族风情,尚美崇善,鄙丑嫉恶的文学艺术,都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良好的人格情操,秉承优良的传统美德。因此,教师应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精神的塑造。比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时,感悟人生路途上应如何面对困难,引导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解决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教学资源,通过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内心的人文情感因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美好健康的心灵,完善学生优良的人性。
三、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挖掘语文的文学美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关心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人文素养环境,熏陶学生的品德。
首先,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课前导言,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可以以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作为课前导言,用豪迈、铿锵的歌声,营造热烈的学习气氛。教师也可以用水浒传的社会背景、典故,作为课前导言,激发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和喜爱,也能加深学生对人物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性格特点的理解和认同。比如学习《行道树》(张晓风)时,可以组织学生自排自导自演,将课文剧本实际表演出来,作为课前导言,既能够增强学生知识体验,又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刺激学生的感觉细胞。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作品层层深入,细细解读,真正理解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字,精妙之处,美轮美奂之处。比如学习《钱塘湖春行》(白居易)时,教师可以交给学生先进行预习,自己体验,然后设计多个问题,层层深入,比如:1.这首诗描述的时间,地点,景物,特点;2.根据诗中描述,动手绘画一幅西湖初春图,然后互相交流,看谁画的更生动;3.学完这首诗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启发;4.描写下自己心中的春天,文体不限,激发学生更深层的思考,积累语言文化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