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8:3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学习方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学习方法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育技术;电子化学习;混合式学习

1大学混合式英语教学的实施

混合式教学虽然是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也有类似之处。所以,笔者也遵循备课、教学实施和课后辅导的顺序来进行阐述。

1.1备课

我们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除了要吸收传统模式的经验外,还要注意:

(1)广泛收集资料。除了课本内容外,教师还通过给学生预设一些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并且引导学生从自己收集的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2)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的资源供其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并配合适当的任务型作业让学生来强化知识。

(3)强调教师协作备课。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将收集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储存,并通过网络平台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对所获资源进行交换。

1.2教学实施

在完成了资料准备和课程设计后,我们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了。在这个部分,笔者以所在的大连东软信息技术学院为例来说明。

(1)课堂上教师通过一套多媒体平台软件对学生的电脑进行广播教学,这既能够保证学生在自己笔记本电脑上接收到和教师同步的电子课件,并且这种同步是全媒体的内容呈现,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可以展示PPT形式的电子教案,也能根据需要资料库中的播放音频或视频文件。

(2)为了达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的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认知的理论,我们通过技术方法实现了同一课堂中非同步学习小组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师会鼓励学习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作为教学任务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不仅仅充当知识的直接传授者。

(3)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参与到小组讨论。由于网络中数据的交流既可以实现点对点也可以实现点对面,教师便能自由切换于不同学习者或学习小组之间,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大的空间。

1.3课后辅导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可以被任意延伸到任意时间和空间中。通过网络,教师和学生之间会保持着顺畅的信息交流。同时为了能让学生们的语言学习更加贴近自然习得,教师为学生们设计了各种任务,并且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言学习。

(1)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听力作业和语音作业。这里的听力形式不仅是音频的,也可以是视频的,甚至是网络上的某个媒体文件。除此之外,还要强调对语言输出技能的训练。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朗读、同伴之间的对话联系以及和外教的情景模拟任务录制成语音文件,通过网络服务器进行提交。这样教师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就可以检查学生们的语音作业并且给与指导。

(2)布置写作作业:这里,教师所留的写作作业不只是一个题目,而会在作业平台上为同学们提供相关多媒体资料支持,这些资料可以让同学对文章的题目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

(3)布置课后作业:传统的应试型作业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会将作业设计得更加任务化,实用化。同学们通过查询网络就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任务并去寻找需要的资源。同时,教师也会强调小组的协作学习,这样通过分工协作获得的信息再经过小组讨论而形成共识,这对提高学习效果作用显著。

(4)如果学生有任何伺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电子邮件系统及MSN、工CQ等和教师联系。这样学生的问题不仅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同时教师对某一个学生向题的解答也会同时到网络平台上,方便有类似问题的同学来查看。

1.4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过程实施之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评估效果我们采用了阶段性评估和综合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1.4.1阶段性评估

(1)随堂测验:这里,单词听写和对语言点的随堂测试都是通过电脑平台实现的。这既可以保证测验的频度,也保证不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2)对语音、写作作业和自主练习纪录的检查: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利用自己的电脑进行录音,并且将录音文件传到教师指定的网络系统中供检查。对子课后练习,学生则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系统会自动批改并记录学生成绩。

这种阶段性评价,既可以保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有一定督促,又能够及时校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差。

1.4.2综合性评估

经过一阶段学习,教师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估。这里我们采用的是一套特有的凯思考试系统。该测评系统基于项目反应理论来测试应试者实际水平,实时变换题目难度,能在短时间内把准确的能力分值、权威性测评分析呈现给每位同学。

篇2

一、科学思想与西方文艺方法论

“科学思想是西方人历史悠久的理性思维方式的产物。“实践性”是科学思维形成的基本判断标准。

西方现代文艺美学方法论就是有着悠久的科学思维传统的西方文艺思想观念的现代意识形态的体现,而且西方现代文艺方法论的构成也能证明它是一种科学思维的文艺方法论。

西方现代文艺方法是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进入了现代社会时代而兴起的现代文艺思潮的产物。科学极大地发展和科学思想的形成是西方社会进入现代化的标志。科学系统论的学术方法使西方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各种学科开始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和西方各国的思想领域中出现多种学科思想本文由收集整理相互渗透的学术理论现象,特别是科学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思想体系和现代人们思维的基本方式后,现代社会意识形态上出现了科学思想取代他意识形态思想的发展倾向。

渗透到文艺中的其他学科的思潮构成了所谓的西方现代文艺方法论体系。西方现代文艺方法就是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产物。

西方文艺美学方法是将艺术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产物,这一点在文艺美学方法的研究分类上十分明显。一般西方文艺美学方法分为社会历史研究法、结构研究法、象征研究法、精神分析研究法、原形研究法、符号研究法等。

如: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心理学、强力意志论、弗洛伊德主义……

代表人物:叔本华、本格森、尼采、斯宾塞、弗洛伊德、荣格……

二、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变化

艺术起源于原始文化,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艺术的地位和作用都发生了变化。早在1839年发明了照相术,关于“艺术臣服于科学,艺术与科学是对手吗?”这样的讨论就没有停歇过。19世纪中叶的画家开始利用照片绘画,但其目的是“参照照片”而并非“画照片”,此时的图像是从属于绘画的,绘画与摄影处在一种主从的关系中。19世纪末开始,画家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摄影将逐步取代传统绘画,是极力地避让摄影,还是主动地“借用”摄影,这是20世纪

转贴于

以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艺术对待摄影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态度。

1915年,杜尚将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提交到艺术博物馆要求展出的行为成为了西方艺术界的一个转折点。杜尚直接将来自现实生活的产品纳入到艺术系统之中,打破了非艺术与艺术的分界。艺术作品日趋商品化。

从而有了所谓“艺术的终结”。当画家将一块空白画布当作美术作品展览的时候,当作家将打字机自动敲出的符号当作小说发表的时候,当钢琴大师将静默的4分33秒作为作品演奏的时候,现代艺术的实验已经走到了终点,并在一种新的意义上意味着艺术的终结。这就是对艺术的一种消解。

三、论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对传统中国画的影响

中国画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遗传,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体现,注重的是画的意境,讲究淡泊名利的悠远之感。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传统的中国画对笔、墨、纸、砚、颜料、画工、书法、印章等,都很讲究,制作程序繁琐,要消耗大量地时间和精力,产品的产量较小,且价格昂贵。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使艺术更加得大众化,大量的商业艺术复制品出现,为人们在购买艺术品的时候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绘画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趋势,艺术品市场更是百花齐放。艺术作品的大量复制,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廉价名画复制品,使更多人可以购买艺术品作为自己的家居装饰品。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当前的科学技术在逐步取代绘画技法,电脑也可以画出水墨意境的作品,并且效果丰富,易于掌握,这对制作方法复杂的传统中国画来说是一种冲击。

传统中国画是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逐渐被继承下来的。“画分三科”——山水、人物、花鸟,并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流派,如:黄派、徐派、吴门画派、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湖州竹派、常州画派、米派、松江派、浙派……传统中国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上流人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传统中国画的作画形式渐渐地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市场对国画艺术作品的需求,一些画家村开始了产业式的管理,创作国画和制作国画复制品,多产多销式经营,并且注重画作的品质和质量,也带来了不错的利润。这是一种产业化的大众文化,这类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艺术的商业化。

中国画该何去何从的争论仍在继续,一代又一代的画家为了中国画的发展在不断探索着。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网络化;英语校本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33-02

高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高校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与校外力量的合作,采用优选、改编、精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教学以及建立内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性活动[1]。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本质上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问题,目前在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取得了显著成效[2]。相对而言我国起步比较晚,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只有及时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未来走向,主动开辟英语教育新的发展空间,才能跟上甚至超越全球化语境下课程改革的脚步。为此,本文就高等学校网络化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做一探讨。

一、基于网络的“大整合”课程形态及其特征

(一)何为“大整合”课程形态

基于网络的高校英语课程形态,有“小整合”形态和“大整合”形态之分。“小整合”形态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主要表现为: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对传统英语课程加以校本化处理,在课程实施层面进行网络化教学,其基本特点是停留于英语课程的实施层面,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媒介,将英语远程教育作为传统英语教学的补充。因其未将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方位融入英语课程体系之中,“小整合”所固有的一些消极面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而“大整合”形态是指现代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的全方位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高校英语课程体系中,使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内容、结构、资源及实施等融为一体,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英语课程目标。

从课程资源的组合方式来说,“大整合”课程形态目前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专题式组合,就是以英语学习的某些专题为主要内容,设计若干门类的英语校本课程,使学生从中选择现实需要或是较为感兴趣的某一门具体课程;二是分级式呈现,就是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资源可以无限分级呈现的优势,有机地组织起英语校本课程的信息网络[3]。“大整合”课程形态是英语学习资源库的呈现,就是先建立高校英语校本课程网络资源库,再依托网络资源库建设成一系列的英语校本课程。

(二)“大整合”代表了高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主流

高校实施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形成开放性英语课程体系,沟通英语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乃至英语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加英语课程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大整合”具有因需设课、与高校网络资源融合而生、对英语教师要求更高等特征,代表了高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主流。

1.“大整合”具有因需设课特征

“大整合”强调课程设计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和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其实践效益突出地表现为选修课的极大丰富,诸如英语国家简介、英语影视欣赏、英语阅读指导、实用英语写作、英汉和汉英翻译、商务英语口语等,应有尽有。“大整合”既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又是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具体课程和专题,故而具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因需设课特征。

2.“大整合”与高校网络资源融合而生

我国高校现已普遍建立起功能强大的校园网,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实验室、实训室处于联网状态,使广大师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和设施,实现了校内教育资源共享。教师的课件传送、教案更新、教学辅导资料,以及学生网络学习资源的检索与下载、作业和毕业论文的递交等,都可在网上完成。而“大整合”正是和学校硬件设施如校园网、实验室、图书馆等方面的情况相适应的。只有当校园网所提供的课程资源无限丰富,它才能超越工具和媒介层次,为学生提供任由选择的课程内容。

3.“大整合”对英语教师要求更高

“大整合”要求高校英语教师既是网络化英语课程的研究者,又是学生进行网络化英语学习的帮助者。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意向、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等,然后确定适于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在线交流与咨询服务,从而使之能够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研究水平和信息素养。

二、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资源库系统的建构

课程资源建设近年来已成为各国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毋庸置疑,只有借助信息技术建构网络平台,并将教师和学生的博客、QQ空间与高校图书馆、实验室等链接为一个整体,才能在英语课程的具体实施中体现出网络所具有的无限共享性和任意链接等特点。

(一)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英语教学资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有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资源可以为高校英语教学所用。高校英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览电子版英语书刊,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访问各种英语学习网站,或通过访问虚拟型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搜集、鉴别和选择真正有用并具较高价值的英语语言信息作为阅读和写作材料。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办电子版英文板报,做个人英语学习网页并与中外的英语学习者进行广泛交流;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网上在线学习或进行补习。只有真正打破以纸质教材为主要媒介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推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才能开发出更具人性化的高校英语课程资源。

(二)积累校园网中的英语课程资源

校园网中的英语课程资源,应包括按照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一定的网络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英语课程内容和网络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环境。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证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资源库可使英语教学的资源无比丰富,尤其是可以为英语写作训练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便捷的发表作品渠道和更有效的师生交流互动,因而英语教学活动也更为高效。有鉴于此,国内外诸多名校都将校园网中的英语课程资源建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工作重点。高校校园网络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专业特色、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现有水平,建设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资源并使其日益丰富和完善,从而使英语教学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得以充分显现。

(三)开展英语教学课件制作的横向交流

要让大学生学会用适宜的结构、精准的英语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教师还必须研制多样化的英语教学课件。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普遍是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主,而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经历了教师研制、出版社提供教材的电子版、高校教师组建课题组合作研发等发展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已为高校教师之间合作研发网络化教学课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只要高校教师善于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乃至移动通讯技术,积极参与到网络化英语教学课件的研发之中,就能使英语教学课件制作的横向交流变为现实。

三、实践型英语校本课程内容的网络平台建构

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实用技能。换言之,高校在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上,必须实现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技能养成的转变。因此,英语课程建设理应高度重视实践型校本课程,即教学内容以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活动为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能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文资料,能够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与交流。

(一)实践型英语校本课程的环境建设

实践型英语校本课程的环境建设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早自修、晚自修管理,俱乐部性质的英语沙龙,制度化的英语课外辅导,类似于心理咨询服务的答疑解惑,还有英语角活动、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写作竞赛、英语文化节,结合英语课堂学习内容所开展的大型文娱活动,以及英语学术讲座等,都可纳入实践型英语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尤其是英语广播台、英语电视台,可以让大学生感受到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在日复一日的听觉和视觉刺激下逐渐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进而提升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水平。

(二)网络化英语读写互动系统的建构

现代信息技术赋予英语课程建设的发展契机,其重大意义或许是其他任何学科领域都无法相比的。众所周知,计算机最为普遍的教育性用途就在于文字处理。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不仅能更好地创设阅读与写作情境、营造阅读与写作氛围、激发阅读与写作热情、活跃阅读与写作思维,而且丰富了阅读与写作资源、拓宽了书面表达与交流渠道、赋予了自由发表作品的空间,使学生能随时获取读写材料、上传或下载评论和原创作品,删减、更新他人和自己的作品,并可通过跟帖、接龙、邀请专家介入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尤其是可以在广阔的虚拟环境下自主选择阅读与写作的形式和内容、自由选择发表评论及原创作品的空间和时间。

1.刷新英语阅读与写作观

这里所谓刷新英语阅读与写作观,是说高校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要努力实现由“结果性阅读教学”向“过程性阅读教学”的转变,以及由培养“文体写作能力”向培养“一般写作能力”的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要求学生学会修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并主动和他人交互修改,甚至善于修改名篇名作、乐于发表评论和关于评论的评论。第二个转变,是因为写作能力有“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之分,文体写作能力属于特殊能力,而写作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以一般写作能力为主线。况且,传统文体概念在“网络”这一“新文体”面前已经失去了应对的效力。

2.网络化读写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

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必须寻求传统批评理论之外的适合于电子阅读的批评范式。曾几何时,一种微观的“新的文学批评文体”——“跟帖”已经诞生并迅速兴起。“跟帖”可以是三两句话的点评,甚至简单到只有一个“好”字,但它之所以被称为独特的批评文体,是因为它能给网络以强有力的影响和支持,有着巨大的批评效果和话语力量。它在使文学批评形式简单化的同时,反而在效果上体现为文学批评发展的更高层次。

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跟帖”与“接龙”的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帖子质量,于细微处发挥引导作用,并施行英语学习动机教育、方法论教育,理所当然地属于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任务范围。

参考文献:

[1]鲁艳.校本课程:概念必须正确理解[J].教育发展研究,1999,(12).

篇4

【关键词】Moodle;网络英语教学;情感设计;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4―0092―05

一 问题的提出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开发。最初定位是服务于大学里小班化教学,随着不断的创新、提升,Moodle在其他教育培训领域里也被使用。本研究将Moodle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学习环境,旨在探究Moodle环境中英语教学情感的设计与效果问题。通过Moodle环境中英语教学情感的“干预”,运用情感变量自评量规和任务活动型英语语言教学情感协调策略,研究英语听、读、写、译的任务输入产生的情感反应,并根据不同的情感变量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英语的听、读、写、译四方面检验、评价网络英语教学情感设计框架的有效性。

二 网络英语教学中的EFCEI情感设计框架

笔者曾经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情感干预的设计框架即EFCEI(Emotional Framework for Cyber-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该框架以心理学理论、基于设计的理论和教学理论为理论背景,采用软系统方法论的系统思维方法,将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情感设计研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比较而提出,如图1所示。

EFCEI框架主要为四塔三层结构。“四塔”是语言感知塔、语言理解处理塔、情感塔和语言教学决策塔。情感塔内嵌于语言理解处理塔,是在对语言进行理解和处理中主要研究的内容。“三层”包括反应处理层、有意识管理层、元管理处理层。在此框架中,不仅仅只包含一项元素――情感元素,因为那不切实际,情感只会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偶然产生,还涉及了语言感知、理解处理、教学策略以及网络环境等因素。语言感知和语言理解处理二塔是根据语言心理学的语言处理模型和基于设计的认知情感框架而创建,语言感知主要。

为语言信息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语言理解处理是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认知,通过属于认知管理层的反应处理层、有意识管理层、元管理处理层的处理,语言信息得到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处理。其中,反应处理层是第一层,位于底层,因为本能的反应速度较快,能迅速地感知语言输入并对此做出“难”、“易”的判断,并向运动系统发出信号,由此向大脑传送警告。有意识管理层是第二层,接受源于反应处理层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开发、推理、判断、分析。有意识管理层可由最上层的元管理处理层来加强或抑制。同时,也可以影响来自于反应处理层的反应。元管理处理层负责监控、评价和再指导,是最高层次的语言理解处理层面。在语言理解处理部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引发相异情感,过滤后,与语言教学相关的情感因素在情感塔中得到呈现。在网络英语教学中,面对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者会产生各种情绪变化。针对出现的主要情感变量,决策塔中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语言教学策略,例如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不同的教学行动方案,包括内容的组织、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等方面。整个英语教学的情感设计过程皆基于网络英语教学环境,它体现了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的全过程:从英语信息输入、加工、情感过滤、策略运用到英语知识输出的过程。本文将基于EFCEI情感设计框架,探究Moodle环境中英语教学的情感干预及效果问题。

三 Moodle环境中英语教学的情感设计及技术实现

1 语言感知塔―教学内容输入

实证教学内容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第四册)中的Unit 5 Section A(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标题为Choose to Be Alone on Purpose(有意选择独处)。此文为论述文,主题为关于“独处”这一类似病态的美国社会现象。本课的中心意义是赞成独处,认为有意选择独处的人(如离婚,或鳏/寡居,或不结婚等)无异乎是美国式的英雄。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提出独处是美国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第二部分表述人们将独处看作一种病态或者美国式英雄的观点,第三部分列举喜欢独处的诗人、哲学家、自愿者和一些艺术家的例子,最后一部分建议人们理性生活。全文937个单词,16个段落,生词总量40个,占课文4.3%,其中四级词汇35个,六级词汇3个,六级后词汇2个;词组20个,专有名词6个。除课文外,还包含其他相关练习活动,如课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课文理解题(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词汇题(Vocabulary)、词语搭配题(Collocation)、构词题(Word Building)、结构题(Structure)、中英互译题(Translation)、文章概述(Essay Summary)、课文结构分析题(Text Structure Analysis)和结构化写作题(Structured Writing)。《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重点培养学习者读、写、译的技能。听力内容取自《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4》的Unit 5。

2 语言理解处理塔

根据EFCEI框架,语言理解处理层包含三层一塔:反应处理层、有意识管理层、元管理处理层和情感塔。反应处理层汇聚情感反应;有意识管理层关注开发、推理、判断、分析;元管理处理层注重监控、评价和再指导。在本阶段实证,反应处理层面设计了情感变量自评量规,在“读”、“听”、“写”、“译”各项任务活动中,设计了依据教学目标学习者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照每项不同的任务,学习者选择情感变量。根据所选择的情感变量,完成不同设计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在有意识管理层中,设计了“写在课程学习之前的话、如何选择情感变量、本部分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根据你的爱好、习惯,选择用/不用音乐做学习背景”项目,然后,基于“读”、“听”、“写”、“译”每项任务,按照学习者所选择的不同的情感变量,对教学任务进行拆分,设计了不同的任务活动编排。在元管理层面,设计讨论/聊天主题、设计有助积极情感的网页外观、音乐背景、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学习帮助等。

3 情感塔―情感变量自评量规的制定

在此阶段,为使情感实证研究更具科学性、有效性,为使网络英语学习者清楚有效地评判自己所属的情感变量,笔者设计开发了情感变量评价量规。

(1)情感变量评价量规的依据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它往往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具有操作性好、准确性高的特点。”(祝智庭,2002)。该步骤中最重要的地方是如何对五种情感变量进行界定,是定性?还是定量?如果定性,如何定性?如果定量,又如何量化?这是开展实证研究的关键之处,决定着实证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情感变量评价量规设计主要参考了有关焦虑、紧张、信心、兴奋、喜悦的文献以及Barbara M.(Barbara,M., 2000)和钟志贤(钟志贤,2007)有关量规设计的步骤和设计特点的研究。

(2)情感变量量规设计与开发基本步骤

本研究量规的设计开发基本步骤如表1所示。

(3)情感变量量规

依据上述的情感变量量规设计与开发基本步骤,设计完成了焦虑、紧张、信心、兴奋、喜悦五类情感变量自评量规,如表2所示。本研究已阐述英语“说”的教学任务更适合面授教学,因此“说”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情感变量没有列入此量规讨论范围。在表中右栏,还列出了影响情感的其它因素,如与个人情感经历、环境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与语言材料、学习者知识背景无关,但会影响学习者的情感反应,作为学习者了解自身学习时情感变化的原因参考,学习者可选择“是”或“否”,以寻找学习效率提高或降低的可能缘由,并进行适当调节,如改变环境、改变学习时间、改善学习条件等。

4 语言教学决策塔

教学任务分为4大项:读、听、写、译。大项任务后设计小任务,根据每一大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确定情感变量。选择的情感变量不同,小任务后的活动设计也不同。每项小任务由若干个活动组成。活动的多少取决于情感变量的趋向,即可称之为基于网络的任务活动型英语语言教学情感协调策略:情感越积极,任务规模越大,活动数量则越少;情感越消极,任务规模越小,活动数量则越多。此外,任务、活动的设计基于读、听、写、译各项任务的教学策略理论,具备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Moodle学习平台的情感“干预”设计任务主要分为二大方面:一是主题内容栏目设计任务,二是分栏目内容设计任务。Moodle 实证课程采用主题式格式,此格式最直观,利于引导学习者按照主题序号顺序进行学习。

四 数据分析

本实证阶段主要验证对情感设计模型的接受程度、设计模型的有效性、情感变量选择分布程度、修改后的情感变量的认同感、影响情感的、与个人情感经历、环境相关的其它因素对学习的影响程度、基于网络的任务活动型英语语言教学情感协调策略的合理性,所有问题涉及到网络英语教学情感设计模型整体效果、情感变量设定的合理性以及语言教学策略。

1 对情感设计方式的接受程度

在基于Moodle的网络英语教学实证研究问卷调查中,问题1-4是关于对情感设计方式的总体印象。针对“我觉得情感设计学习方式很新颖”的问题,有18%的学习者认为完全符合,50%认为大多数符合,30%认为大约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2%认为基本不符合。关于“这种基于情感的网络学习设计让我心情放松”的问题,23%的学习者认为完全符合,50%认为大多数符合,25%认为大约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2%认为基本不符合。对于情感设计是否更具人性化,有30%的学习者认为完全符合,48%认为大多数符合,15%认为大约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7%认为基本不符合。在谈到问题四“学习时,我感觉好像身边有老师在耐心指点我学习方法”,7%的学习者认为完全符合,35%认为大多数符合,50%认为大约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8%认为基本不符合。总的说来,大多数学习者接受此种教学设计方式。

2 情感变量选择分布程度

在进行基于“读”任务的情感设计学习时,73.3%的学习者选择“信心”,1.7%选择“焦虑”。在进行基于“听”任务的情感设计学习时,31.7%的学习者选择“紧张”,1%选择“焦虑”。在进行基于“写”任务的情感设计学习时,41.7%选择“兴奋”2%选择“喜悦”。在进行基于“译”任务的情感设计学习时, 40%的学习者选择“信心”,1%选择“喜悦”。因此,任务不同,情感变量选择分布情况也不相同。

3 效果分析

问卷调查中的问题5和问题6是针对教学效果设计的。针对问题5“选择情感变量后,按照所提供的步骤进行学习,我觉得有效”,22%的学习者认为完全符合,32%认为大多数符合,46%认为大约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问题6“如果按照这些步骤学习,我对提高学习有信心”的调查结果显示,10%的学习者认为完全符合,45%认为大多数符合,40%认为大约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3%认为基本不符合,2%认为完全不符合。

4 影响情感的、与个人情感经历、环境相关的其它因素

本次实证调查了影响情感的与个人情感经历、环境相关的其他因素,列举了五个因素:最近有让人开心的好消息、学习环境很吵杂、近日发生了类似与人吵架的不愉快之事、曾经有过的心理阴影影响到现在的学习、网络运行速度慢。关于“最近有让人开心的好消息”,30%认为大多数符合,36%认为大约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7%认为完全不符合。对于“12学习环境很吵杂”,47%认为大约一半符合,一半不符合。至于“网络速度慢”的问题,90%的学习者认为完全符合,10%认为大多数符合。

其中,对学习影响程度最强的是网络速度慢(相关度90%),其次是开心的消息(相关度60%),接下来是学习环境吵杂(相关度46.7%),然后是心理阴影(相关度30%),最后是不愉快之事(相关度26.7%)(如图2)。

五 结果与问题讨论

总的说来,大多数学习者接受此种情感设计方式,同时,情感变量选择分布情况因任务的不同而不同。在进行基于“读”任务的情感设计学习时,绝大多数学习者选择“信心”;然而,进行基于“听”、“写”、“译”任务的情感设计学习时,情感变量选择却无明显共同偏好,各不相同。至于效果分析,多数学习者认为“选择情感变量后,按照所提供的步骤进行学习,我觉得有效”。在影响情感的其它因素与情感变量选择的相关度方面,学习者认为对学习影响程度最强的是网络速度慢,其次依次是开心的消息、学习环境吵杂、心理阴影、不愉快之事。但从实证中学习者的建议和意见来看,仍反映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对网络英语教学情感设计作进一步反思:

1 学习任务活动内容安排的适量性

在调查中,学习者针对四项任务的活动内容安排,反响不一,有时甚至截然相反,如一学习者认为“Powerpoint或Word的内容太多,来不及看完,希望精简”;另一学习者却持“内容不足够4堂课学习”的看法。从网络学习课堂的观察纪录来看,在事前设定的时间内,绝大部分学习者未全部完成根据所选情感变量而安排的学习内容。因此,虽然对学习者进行了特征分析,但在任务活动的适量程度方面仍需再做思考。

2 技术过于影响情感反应

第一堂网络学习课中,上网注册学习人数已达71人,学习者兴趣盎然。但在第五堂课中参加人数减至50人,除去正常原因请假的学习者外,对未参加网络学习的学习者调查显示,“电脑启动缓慢和网络速度的限制”是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对技术的过分依赖,正是由于这种依赖,导致了学习者重技术忽视内容的倾向,即忽视了在网络英语教学中基于情感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

参考文献

[1] 罗红卫,祝智庭.网络英语教学的情感设计框架[J].外语电化研究,2008,(3):14-18.

[2] 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35-50.

[3] 胡壮麟.外语教学理念的发展[J].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1):21-24.

[4] 钟志贤,王觅,林安琪.量规:一种现代教学评价的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7,(10):43-46.

[5] 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0-137.

[6] BARBARA, M, JON, A. Leydens.Scoring rubic developmen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J].Practical Assessment, Research & Evaluation. 2000,(7):34-38.

[7]BREAZEAL,B.Emotion and sociable humanoid robots[OL].

[8] W3C. Incubator Group Report[OL].

A Demonstrative Study on Moodle-Based EFCEI

LUO Hong-wei1 WANG You-mei2

(1. Department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dong Radio& TV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1,China;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yber-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 it is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to focus on emotions in English instructional design. EFCEI, an emotional design framework for cyber-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 is an ideal one at base. The study, in the 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Moodle),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EFCEI in solving emotional deficiency and other problems concerning negative emotions in current cyber-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al tasks, such as reading, writing, translation and listening by drawing up an emotional intervention plan. The result shows EFCEI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guiding the cyber-based English instructional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