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乐为题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09:3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快乐为题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的暑假是欢乐的,缤纷多彩的。在我的假期中最高兴快乐的是我们一家人去中南百草原旅游了一次。
那个星期天,我们一家人一起乘车到了中南百草原。一到那边,眼前那就是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是翠绿色的。天是淡蓝色的,飘着几朵白云。草地上有几匹马在草上走来走去,仿佛在散步。有几匹马头和头依偎在一起,正悠闲的吃着草。还有一二个人正在给马喂食,与马亲密的接触。中南百草原虽然不像大草原一样那么广阔,有蒙古包,牛羊成群,但它也很热闹、美丽,具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到处参观了一会草原上美丽的风景,就要在一块草地上举行了野餐。坐在草***地上,一边享受空气与美丽的风景,一边吃着可口的食物。真是一件享受的乐事。吃着吃者,我发现了一个游乐园,跑了过去玩了起来。那里的游乐园跟城市里的游乐园是不一样的。那里的玩具是锻炼你的体力,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不行的。我先在一窜铁链上爬了上去,我爬着爬者,眼看快到了终点,我害怕了,好象要从上面摔下来。最后,还是爸爸扶我上去。爸爸和我站在高高的木屋里,见妈妈在欢快的荡秋千,外公他们在走独木桥,玩得十分开心。过了一会儿,我看了看地图,发现了一个更爽的地方-----赛马场。我们赶到了赛马场,一位叔叔选好了两匹好马给爸爸和另一位叔叔。那个叔叔手细鞭,在马屁股上抽了一下,马就跑了起来,爸爸抓紧缰绳,威风凛凛的冲在前面,那位叔叔比较胆小,但也紧赶慢赶的追了上来,到了高坡,爸爸一加劲,冲上高坡到了终点。回来以后,爸爸笑着说:“骑马原来那么***爽,那傻小子,脸色铁青,吓坏了!”我听了也想骑次马。爸爸便找了一匹小一点的枣红马给我,叔叔抱我上马,我既紧张又激动,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骑马啊!我抓紧缰绳,再马场上走来走去,妈妈还给我照了相呢!趁我不注意,那位叔叔拍了一下马屁股,马发疯似跑了起来,我吓坏了,拉紧绳子,嘴里叫到:“马大爷,马爷爷,求你停了吧!也许是我绳子拉的紧,也许是我的“祈祷”起了作用,马停了。我可松了一口气。 中南百草原太好玩了,不仅刺激,而且有趣。
今天我过得非常开心。
篇2
关键词:小学生;生活化;绿色作文;习作教学
“绿色作文”是一种纯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的作文,即以人为本的、着眼于学生一生发展的,生活化的作文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生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源泉,学生的写作灵感来源于生活,依靠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取材来感悟生活,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活化习作教学进行初步尝试。
一、校园生活,感悟精彩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校园故事异彩纷呈。我们可以写校园的一处景物:可以写与同学的交往、老师的相处:课堂上的精彩发言等等。校园生活不管是计划性的活动,还是突发事件,教师一定要抓住它的即时性。要充分利用一个活动,一件事的发生,及时将这些资源,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校园生活内容的不同,利用各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创设条件,创设习作的氛围,给予机会,激发写作欲。总之,凡是与校园生活有关的人事物景,我们都可以写。选材时,我们应尽量拓宽思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挖掘生活素材,感悟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
二、走进社区,认识社会
社区环境是学校小环境的扩展,同时又是社会大环境的缩影。社区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然,要用好社区资源还需要精心设计教育方案。如写以参观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工厂,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写以人间真情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访孤寡老人、烈士军属,开展“我为他人献爱心”等活动。
最近,我组织学生写以“沙溪河的昨天――今天明天”为题材的文章。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沙溪河,引导学生观察河水的水质,河沿岸成堆的白色垃圾,寻找并观看了河水的几处污染源。接着,我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1)30年前的沙溪河是怎样的?(2)当年,人们可以利用沙溪河的河水做些什么?(3)今昔对比,造成如此强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治理沙溪河?通过调查,学生们不仅知道了以前的沙溪河河水清澈见底,家乡的人们常在河里洗衣服、洗菜,他们还了解到在附近对沙溪河造成较为严重污染的几个工厂,有的学生甚至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治理方案。孩子们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调查、讨论,情到深处自然涌,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写出了许多形式不同的习作。习作的题目更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有以拟人化的口吻为题的《沙溪河的诉说》、《沙溪河“病”了》;有以呼吁性的方式为题的《救救沙溪河》、《保护我们的家园沙溪河》;有以设想为主的方式为题的《沙溪河畅想曲》、《未来的沙溪河”;还有以中性化的语气为题的《沙溪河的传说》、《沙溪河发展史》……这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次习作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体验科技,挖掘特色
改革开放使整个中国飞速地发展,也给我们周围带来了勃勃生机,家乡中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一座座大蓬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农村中建起,许多工厂接二连三地矗立在山乡村野,村民们已不再是像先辈们那样单纯地守护着自家的几亩农田,村民们已开始尝试着科学的种植方法,有的村民们已把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推向广阔的市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日新月异的变化,指导学生感受这一道道有着地方特色的亮丽风景线,让这些活生生的画面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入境始于亲”,我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附近的养猪厂、养鸡场,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的养殖方法;我还鼓励学生自行了解有地方特色的沙阳板鸭、沙县小吃的制作工序及操作方法……通过参观访问等形式,学生不仅体会到科学技术给农村带来的活力,也培养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如一位学生在参观了科技示范园之后是这样写的:
片断一:
这儿搭着许多白色的大蓬,一阵风拂过,数不清的大蓬随风飘荡,远远望去,仿佛是海面上起伏的波涛。
片断二
篇3
纵向展开议论是指写作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层论证中心论点,以显示文章思维深度的一种论证方法。纵向展开议论的议论文思路清晰,说理透彻,富有说服力。纵向展开议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设问导思法
设问导思法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其思路为:摆出现象(引出文章中心论点)――分析危害(交代或讲明中心论点的原因、目的和意义)――指明办法(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要求,并说明最终的结果或作用)。如以“放弃”为话题的作文,可以这样纵向展开议论:举例说明常人因为害怕失去而不愿意放弃(摆出现象);分析人应该学会放弃,放弃可以使人生变得丰富,放弃还可以激发有志者去奋斗(论证不愿放弃的危害及为什么要放弃);总结放弃是一种智慧,放弃是一种境界(学会放弃的作用)。
二、对比分解法
对比分解法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其思路为: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如以“论适度的爱”为题的作文,可以这样纵向展开议论:适度的爱才能使孩子健康发展;过度的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思路也可以为:先论证正面观点,然后批驳反面观点,再辩证分析。如以“知足常乐”为题的作文,可以这样纵向展开议论:知足常乐常受世人非议(正面论述);“不知足”者在物质和精神成功之后,享受的是一时之乐而非“常乐”(反面批驳);“知足”不是无所追求,“知足”是忘我,忘我则“常乐”(辩证分析)。
三、逐层深入法
逐层深入法指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呈递进态势(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次到主、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论述。要做到逐层深入,必须理清概念间的关系,要让分论点之间呈递进关系,要表现思考的深入。如以“吸收和给予”为话题的作文,可以这样纵向展开议论:吸收是给予的前提,要想给予,首先必须吸收;吸收是为了给予,给予的快乐又成了吸收的动力;要想不断地给予,就必须不断地吸收;在吸收中给予,在给予中吸收。这样展开议论,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思路清晰,说理透彻。
【范文精评】
为坚强喝彩
李倩
人的一生中,总会遭受风雨吹打,冰霜侵蚀。这时,我们要学会坚强,为坚强喝彩。因为坚强是横越沟壑,一往直前的执著;是攀登珠峰,果敢无畏的信念;是走完,决不退缩的勇气。(开宗明义,提出观点:“我们要学会坚强,为坚强喝彩”,并用一组文采斐然的排比句,诠释了“坚强”的内涵。)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一个不肯向命运屈服的失聪之人,用这样一句话,向我们展示了他用惊人毅力与坚强品质所成就的音乐殿堂,同时也向我们诠释了坚强的重要性。(援引名人名言,不仅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而且阐释了坚强的重要性。)
坚强,能让人在黑暗中看清光亮,能让人在荒漠中找到水源,能让人坦然面对困境。(承上启下,由理到事,巧妙过渡)刘翔,这面中国田径史上的旗帜,这个世人瞩目的奥林匹克英雄,就在他期待的北京奥运会上,因脚伤复发,在110米栏预赛中遗憾地退出了比赛。可是他在伤情很重,无法站立起来的情况下,还坚强地面对,想继续比赛,坚持无论如何也要去跑道上走一走、试一试、拼一拼的信念。后来,在因伤势过重,不得不宣布退出比赛时,他坦然面对,在观众面前没有掉一滴眼泪。他的坚强使无数中外观众为之动容。(援引刘翔的材料,用鲜明可感的事实论证了“坚强能让人坦然面对困境”这一观点。)
没有坚强,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不能翱翔天际;就像骏马失去健蹄,不能驰骋草原;就像猛鲨失去双鳍,不能畅游大海。有了坚强,我们就会像岩缝中的小草,吐出新绿;就会像骇浪中的帆船,破浪前行。(两组排比句形成鲜明对比,再次论证观点。)
当然,坚强还要靠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既告诉我们要“怎样坚强面对”,又为下文的分析作铺垫)蝴蝶是美丽的,是因为它靠着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经受了痛苦的蜕变,最终在阳光下展开那五彩斑斓的翅膀。当我们在人生路上遭遇风雨,请记住,千万不要让它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要始终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唯有背负人生苦难重荷却依然坚强地执著前行,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走得最远的人,他们的生命才会因此变得深刻美丽!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用他的信念写下了千古巨著《史记》;海伦才用她的努力找到光明之路。(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论证论点。)
坚强,让我们为它喝彩吧!(首尾呼应,再次点题。)
篇4
【关键词】兴趣 借助 指导
一、通过表扬,激发兴趣
人人都爱听好听的话,小孩子更是如此。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孩子信心倍增。学生造了一个好句子,想到了一个精妙的词语,我都不忘送上一句“你真棒!”“你想的词语太恰当了!”尤其是孩子写话写得好时,我都会在他的脑门上贴上小星星以示奖励。别看这只是一颗小星星,孩子们可把它当作宝贝了,贴在脑门上一天,都舍不得拿下来。为了得到一颗小星星,他们写话可认真了。也许,这就是表扬的魅力。
二、巧借文本,生发兴趣
(一)以口语交际为契机,以说促写。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是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如“问路”“买文具”等口语交际,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使情境再现,学生必会跃跃欲试,一“说”为快。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写一句或几句完整的话就水到渠成了。因为有了对话的基础,学生比较容易下笔,写出来的内容自然比较丰富,句子比较完整、通顺。比如以“我长大了想做……”为主题的口语交际,在对话交流后,教师让学生写话,多数学生能围绕主题,从长大想做什么、为什么这么想、怎么努力等方面写话,某种程度是课堂口语教学发言的再现。
(二)利用文本插图,指导写话。
小学生活泼可爱,富有想象力。低年级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色彩鲜艳,富有童真童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教给学生看图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图意,或是想象编故事。如苏教版第三册识字五,便有一幅内容丰富的插图,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我便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再以《冬天来了》为题,写一个片段。有情景再现(插图),又有亲身经历,写话自然毫不费力。
(三)借助书后练习,指导写话。
低年级学生习作以造句和写话为主。而书后常常有这样的练习,如《小鹰学飞》一文后安排了用“已经”说话,《梅兰芳学艺》一文后安排了用“终于”说话,《狐狸和乌鸦》一文后安排了一个续写“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造句、写话落到实处。
三、活动引领,快乐写话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小学生写话的兴趣。
(一)带实物进课堂,指导写话。
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多、知识视野不丰富、表达水平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话时,要从有利于学生形象感知的情况入手,创造积极条件,指导学生写话。带实物进课堂,借助实物演示,引导学生写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经常带着水果,玩具等实物进课堂,并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等活动,进行说话练习。由于有了直观的凭借,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这样的题材贴近了学生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下笔。如一次上课,我带来了一条香蕉,在课堂上演示,分成不同姿势让学生写写像什么。交流的时候,体现在学生笔下的香蕉,有的写像挂在天上的月亮,有的写像河里的小船,有的写像弯弯的豆角。就这样,学生兴趣来了,还愁写不出好的习作来?
(二)新老活动,架起写话桥梁。
“贴鼻子”,可谓老游戏了,然而它所制造的快乐,它所产生的写作热情,却是共识。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写话兴趣,我常常带领学生做做这个游戏。此外,“老鹰捉小鸡”啦,“三足跑”啦,也是很好的写话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我还会根据校园的流行色,适时举行一些活动。如校园流行玩陀螺,我便在班上举行“陀螺大赛”;校园流行编织,我便举行“看谁手巧”活动,让学生现场编织……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活动,架起了学生写话的桥梁,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让快乐写话不再是梦。
四、走进生活,趣味浓浓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要激发学生写话兴趣,提高学生写话水平,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便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并适时用笔记下自己的所见所想。如写一处景色,可让学生在节假日,由父母陪同走进大自然,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写你认识的几种蔬菜,可让学生到附近的菜场看看……“有米”才能“成炊”。大量的生活体验,定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篇5
【关 键 词】 作文教学;语文;小学;表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来自全国各地的随迁子女不断涌入我校。生源差异性的增加,给学校教学带来很大的考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改进自身的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因此,以“真情作文”为教学理念,改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便成了这些年来我参与教改研究的主打课题:积极引导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一、一个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面临着严重挑战
这些学生从小就跟随父母远离家乡,走南闯北,生活阅历相当丰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都是一部部人生教材,这正是真情作文的宝贵素材。但是,这些学生却写不出“真情作文”。问题在于: 由于父母工作流动性大,他们的学习环境不稳定;很多孩子缺少学前教育经历,未受过基础性听说读写的熏陶;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完善,学生的成长环境存在严重缺陷。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面临着严重挑战。
二、一项行动:探索真情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一)实践:关注学生能否“出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真情作文的教学实践就是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
1. 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针对学生生活枯燥、缺少玩伴、缺少与人沟通、更缺少活动体验的现实,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游戏和集体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丰富生活体验,增进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进而学习作文。
如写“一件快乐的事”前,让学生一起做做“画鼻子”“丢手帕”“抢椅子”等游戏活动,让学生表达快乐之情。又如,在春游、秋游的素质教育中,在走走、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再如,在少先队组织的雏鹰争章活动中,让学生在争章活动中写写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激发学生争先创优的热情,来培养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的学风。
2. 引导学生学习写随笔――“抒情”。针对学生作文表达中的情感匮乏、追求简单这种情况,引导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与诉求。借着节庆日或一些特定的日子,抓住时机触动学生深藏心底的那份情结,引发他们的思想火花。组织学生以随笔写话的形式,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表述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内心想法,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如在每年元旦和元宵节前后,我让学生以“我又长大了一岁”“我们终于团圆了”“告别没有爸妈陪伴的日子”“远方的小伙伴”等为题,写自己的节日感情。在五月份母亲节来临前,让学生以“我眼中的爸妈”为题,表达感念父母的亲子之情。在六一儿童节到来时,让学生写“今天真快乐”“我有一个心愿”,以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悟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之情。到了教师节,以“我心中的老师”“老师我想对你说”等为题,表露自己尊师的心情。这样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心想法,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3. 运用聊天形式开展人际交流――“传情”。针对学生不善于与人表达的写作不利因素。通过师生聊天这种形式,利用可用时间与学生拉家常,谈“山海经”,说心里话,来缩短师生交往的心理距离,培养学生在开放心态下进行情意传达的习惯。
聊天也为语文习作指导开辟了一种新形式。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师生关系,更是能在聊天过程中,帮助学生捕捉生活的亮点,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发他们品味生活、认识世界、感悟人生,从而引导他们学习语言表达、关注情感传递、激活写作灵感。还改变了学生的被动地位,师生无拘束的交流,常常会促使学生萌发出高涨的写作热情。
(二)研究:聚焦学生会否“写真情”
1. 有效积累写作材料――把握情感之源。为了帮助学生改变这种“欲说不能”的状况,达到“厚积薄发”的写作境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积累,积累语言材料、生活材料和思想材料,这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也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文质皆美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想、问能力的同时,加强书面积累的指导,采用“摘录本”摘抄文本中的好词、佳句等语言材料进行诵读、熟记和比赛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让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吸收营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①每周的阅读课,学生们会热情高涨地进入阅览室,阅读他们喜欢的书籍,充分利用时间进行摘抄、交流、阅读。②每周借书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借一些与我们的教材相匹配的书籍。③每天中午时间,组织学生用半个小时时间放下一切活动静下心来看书读报,还鼓励学生好书互换阅读。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组织他们把摘录来的好词佳句、美文欣赏、趣味语文等通过设计班级语文学习报的形式一期一期编排、整理、展现给每位学生,让他们自主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这种“造房建基”式的积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积累的热情,也体现了“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2. 有效引导活动体验――助力情感表达。通过语文活动增强学生生活体验,进而学习作文构思、表达等一系列过程,这是写作教学的第二步。
凡是学生经历过的事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鲜活的写作材料,我们的学生大多生活比较艰辛,这更是真情作文的宝贵素材。我针对自己研究的课题,在班中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综合活动(部分内容见下表),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回忆、采访、座谈、收集、撰写,引导学生密切联系个人经历,思考生活经验,挖掘人生感悟,学会真情表达。梳理、修改、展示等活动过程,教师以此指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之情,用文字表述对新环境里家庭生活的向往之情,传达与新同学相处久了而形成的友谊之情,对社会、学校、老师的感恩之情。我把自己的做法在年级组进行交流,在学校年级组里得到推广。
3. 有效评价学生习作――关注情感提炼。通过师生共同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交流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学会运用,这是写作教学的第三步。
作文批改是开发蕴藏其中的宝贵教学资源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善于挖掘、保存、积累和运用。学生起初的作文都是一些不成熟的半成品,在教学研究中,我重视草稿的评议和批阅后的讲评。草稿的评议:让不同写作基础的学生交流草稿,班级其他学生当评判员,被评的学生听到师生的肯定与赞美,会更自信地写作,根据师生的建议,不足之处也有了修改的方向。在评议的过程中,全班同学都会找到自己作文的差距,从而知道如何去修改。批阅后的讲评:我乐意为“佳作”打高分。把它们作为范文,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朗读,并编入班级语文学习报,发给班中每位学生,让全班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情感得到提炼,能力得到培养。
三、一点收获:作文教学改进的初步成效与思考
通过师生的努力,学生学会了用眼睛观察、耳朵倾听、大脑思考。他们的作文,从“为情所困”到“为情所动”,发生了明显变化。不仅写作兴趣浓了、内容丰富了,而且懂得了如何真情表达。真情作文的实践和研究,使这个班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且整个班级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也在全校表现突出。班级学生在区级以上的小学生作文竞赛活动中获得多次奖项,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成了我校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对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沟通,逐步学会从不同文化中汲取营养,缩短学生间的较大差异性,将这些潜在的资源汇集起来构成一座知识宝库,应是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 梁颂. 小学生作文够简单[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篇6
第三部分半命题
1认真审题
应对全命题的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其中的导语部分)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词、要明确其意思,从而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
特别是要对局部关键性文字进行反复推敲。所谓的关键性文字,主要是指“题眼”(如主谓短语类试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试题中的修饰词,动宾短语试题中的动词等)。对这些词,可直接解词释义,可以进行近义辨析,可以进行置换比较。比如,“这也是课堂”这个题目,通过解释明确“也”是“同样”的意思,或者删去“也”变成“这是课堂”并与原题进行比较,我们都可以得出结论:只能写教室以外的“课堂”。还要注意题目暗示的文体指向:比如,“小议”、“之我见”等词语进入题目,就说明一定要写议论文了。
审题时,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认真解读题目“导语”和“要求”部分。很多全命题作文都出了“导语”,用以启发思维、拓展范围,我们决不能忽视其中的若干限制以及给出的写作角度。
2扣题写作
对于给定的命题,千万不可以偷换概念,一定要扣题写作。具体来说,可
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下笔扣题开一枪。也就是说文章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从而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二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中;也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穿插在文中。这些做法能够不断强化题旨,保证了文章依轨而行。三是锁下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回扣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可以说,开头点题并不是必须的,但是结尾必须点题。
第三部分半命题
1扣住题眼,提示语中寻觅立意
半命题作文因其给出一半的题目,审题时,要紧扣题眼,在提示语中寻找适合的立意角度。举例来看,2007年江苏扬州中考作文试题“‘吃???’前面有这样的提示:“吃”能折射出生活、社会,说不定还蕴含着哲理和文化呢。”这实际上就告诉考生,写作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吃的表面现象上,要挖掘出深刻的主题。你可以将思维发散到“生活、社会”中去,更可以从其中挖掘特定的哲理和文化。
2巧妙补题,省略号中另辟蹊径
写作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关键,谨慎补题于前,方能潇洒成文于后。考场上,一般怕动脑筋的同学往往会从后面的提示中选一词,因为这样最省事,又最保险。殊不知,这样做可能出现很多“撞车现象”。要想在众多相同题目中脱颖而出,难度系数就会增大。如果能在省略号中另辟蹊径,就会大大减少撞车的几率。今年获得满分作文同学无一例外是走了这一条捷径。如湖南益阳2007中考作文题以‘那一双??的眼睛’为题作文,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空格处可填‘渴望’、‘关注’、‘失望’、‘愤怒’、‘美丽’……”几篇满分作文分别填写的是“忧郁”、“温暖而有诗意”、“无助”、“流浪”、“坚毅”等,都是从省略号中另辟蹊径,通过自己的比较筛选而巧妙地补题。不同的题目决定了不同的写作中心、材料及表现手法,不可小觑哦!
但是,如果题目中对此有限定:规定只能选填提示的几个词语中的一个,那你就不能采用“外援”喽!
3精心选材,巧妙对接生活体验
考场作文,需要精心选材,考生可以对接日常生活的体验。江苏扬州一考生写的《吃咸肉的两个月》,浓郁的气息让人陶醉。如“男人种了地回来,往长条椅上一坐,粗声喝道:‘弄碗咸肉来!’”有动作、有声音,人物个性鲜明,文字背后表现的其实是作者对生活敏锐而细微的体察,地生活发自内心的欢喜和热爱。河南课改区一考生写的《那一次,我很快乐》,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实际生活为材料,一场家庭战争由于“我”这个“家庭剂”的劝告而停止了,吵闹了十多年的一结婆媳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很有生活情趣。此外,还可以对接阅读体验,对历史人物、历史题材予以深度关注,让旧题材焕发出新光彩来。
篇7
一、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创设愉悦的氛围,将单调的作文教学改为参观、诗歌朗诵会、故事会、口头作文、演讲等多种形式。课前将作文重点内容讲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材料,课后对得失进行小结。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心理压力,从而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能够准确地表达思想。在浓厚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以提高。
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思维的翅膀,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节。在命题作文训练中,选择能使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题目,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克服畏难心理。例如《三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市长》等,这类作文都是让学生用联想和想象,学生大多数把自己当成大有作为的人物塑造且较合理,这类作文虽纯属虚构,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同时让学生读、写范文,在《皇帝的新装》一文后,让学生以《皇帝的新装续写》为题,展开合理想象,通过续写文章,学生能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拓展了写作思路,培养了写作兴趣。
三、读、写结合激发写作情趣
学生们都喜欢阅读喜闻乐见、感人至深的文章,因此要善用范文的诱发力,调动学生的写作欲,让学生从课内、课外读物中获得写作知识和借鉴。教师可抓住精彩段落,启发思考使之成为训练思路的好材料。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景物描写,精妙无比,用“碧绿”写菜畦,用“光滑”写石井栏,用“紫红”写桑葚;油蛉“低唱”,蟋蝉“弹琴”,鸣蝉“长吟”,何首乌的根是“臃肿”,准确而生动的词语既抓住了动植物的不同特征来突出其各自的特点,描摹出动态之美,也渗透着作者的喜爱之情。写雪地捕鸟中的“扫”“露”“支”“撒”“系”“牵”“拉”“罩”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依次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的生活乐趣。让人流连忘返,讲完课后可结合本文让学生练笔,写自己童年生活片断,题目为《童年趣事》。这次作文同学们都能按要求写自己童年时代的天真幼稚甚至荒唐可笑的事情,都能写出真情实感。通过读、写结合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变被动为主动。
四、发掘写作因素 创设写作情境
教师要善抓有利时机,发掘写作素材,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抒发真实情感。引导学生阅读林海音《爸爸花儿落了》一文时。绵绵父爱,让英子小小的心里荡起层层涟漪,父亲真挚淳朴不加雕饰的爱如丝丝细雨,这份父女情让我们的心弦不禁为之颤抖。抓住这一时机,可让学生写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与父亲有关的作文,如有同学写到:“自从我上初中后,父亲像变了一个人,那么的关心我、爱我,为了我,他与我学习到深夜;为了我,他与电脑挥手;为了我,他甚至辞去了许多酒宴……看到父亲斑白的两鬓,我的心在哭泣……”
五、课内教学、课外活动相结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过程中常发现一些学生绞尽脑汁却无话可写的现象,我采取有效措施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生活就像万花筒。每个事物、每种现象都可成素材,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因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写作的习惯。有意安排或指导学生在校内外搞一些有益的活动,为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写作素材,例如,学校举行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义务劳动、主题班会等活动,文体上不但要求学生会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还鼓励学生写对联、贺词、赠言、演讲稿等,这样既让学生走出了课堂,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增加体验,不但思想受到教育,而且提高了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六、把好“三关”由“难”变“易”
作文教学应坚持注意把好“三关”,即命题析题、作文批改和作文讲评。
1.命题析题关。作文一般由教师统一命题,学生照题规定习作。学生思维易受限制,写出的文章言不由衷,草草应付,文不附题,一塌糊涂。对此应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多种命题形式,让学生写自己最感兴趣、有切身体会的事;或由教师规定写作者范围,学生自己拟题;或依据要求,让学生自主细致分析命题的体裁、体现的中心思想以及写法等。这样学生的思路开阔,写出的文章自然、流畅。
2.作文批改关。“作文是改出来的。”老师的批改很重要。批改中,我始终坚持批改学生的作文。从语句表达、详略处理、中心表达多方面写好眉批和总批,使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即知自己文章的得失优劣,使学生在作文练习中,提高写作能力。
篇8
以往的作文教学多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教师怕教,痛苦、困惑,学生怕写,毫无激情的被动模仿,而师生迫于高考又不得不做。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之道,贵在启发引导,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1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作文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语文分数的优劣。但事实上,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针对此现状,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首先是利用“乡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和神秘感,使学生找到榜样和信心。例如我把自己长期收集整理的我县作家胡林声的《胡寅恪的骨气》、吴洪群的《家是一辆车》、董保刚的《一句话一辈子》等文和自己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给学生诵读,让学生明白文学创作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从而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兴趣。其次,在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学生感兴趣的作为写作题材,巧妙命题。例如学生入学伊始,我便以《假如我是语文老师》《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等为题,由于此时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和与老师交流思想的愿望,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写的文章大多真挚感人。再者,在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表扬语,要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增进学生写作的“内驱力”。所以,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日后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心理上重视,态度上端正,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
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当然,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写。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
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文字堆砌”。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那么就必然允许他自己的作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实践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3只有回归生活本位,才能快乐作文
《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以及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为学生作文走上“表达自己的意思”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前几年流行一种说法: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我一直欣赏这种说法。我们可以这样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一方面,作文的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特别是真情实感,离开了生活,只能是无病,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另一方面,作文的素材内容来源于生活,你想作文内容丰富,充实具体,形象感人,必须注重和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还有一个方面,作文的语言技巧,同样必然来源于生活,当然,训练,刻苦的训练,反复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真正的,深刻的,持久的写作技巧,只有也只能来自学生的生活。
4重视阅读经典,厚积才能薄发
近年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和“写作”,材料很多出自中外名著。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些名著,学生平时读还是没读,对名著的故事情节熟还是不熟,对人物的命运体验还是没体验,他们做这些高考题的效果绝对不一样。
高中生因为时间紧,学习任务重,课程量大,平时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读名著,特别是那些长篇巨著。而名著在青少年学生成长和写作中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名著的阅读。首先,建立行之有效的阅读机制,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开足阅读课,为作文教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阅读要有经典意识,不仅要学生读各种报刊杂志、更要读名著,重视名著的经典榜样作用。针对时间紧、课程量大的问题,我们不妨从起始年级抓起,老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制定长期的详细的名著阅读计划,时间可以细化到每一个学年、每一个学期、每一个节假日,老师可以通过开办讲座、定期开展阅读经验交流会、定期检查等形式加以指导和监督。
5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鼓励
篇9
作文小学生写作能力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既没有定法,更没有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和秘诀。对于思维能力尚在形成过程中的小学生来说,作文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走上写作之路,使他们乐于作文,善于作文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布置一些小片段,让学生进行仿写。如在上《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就注意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作者先总写对杨梅的喜爱,再抓住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进行分写。分写部分写出了观察杨梅的顺序,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成熟的动态过程;不仅用眼睛看,而且还要用手去摸,用嘴去品尝,等等。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观察事物的外观形态,再用发展的眼光观察事物的变化。在观察过程中注意多种感官的参与,如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用鼻子闻闻有什么气味,用嘴尝尝有什么味道,等等。事物的特点,在学生的亲身感受之下,就会清晰而又牢固地留在他们的脑海里。
其次,要指导学生平时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并有意识地观察的所得分门分类地收集起来,建立一个充实的材料库。关于人,从容貌、身体、动作、表情等几个方面来收集;关于事,收集校内、校外、家里的事情等;关于物,平时注意收集对各类事物的动态和静态的描述。因此,写日记是十分必要的,日记可以不拘内容,不拘长短,但一定要坚持,为写作积累素材,厚积才能薄发。正如茅盾所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为此,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都要练笔,从而减轻写作的难度。
但学生生活的空间太小,难免造成日记记成流水帐。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才厚重,才能写文章时左右逢源。多读还要多思,把读与思的体验运用到作文当中,自然文思泉涌,滔滔不竭。这样到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了。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快乐作文
1.故事激趣,引发想象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听故事。因此,在作文之前,以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会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很快进入作文情境。如在《桌子坏了以后》这篇作文教学前,老师先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故事:“一天,小刚同学来到教室里发现自己的桌子坏了,他急忙用自己的坏桌子换来了小红的好桌子。过了一会儿,小红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教室……他发现自己的桌子坏了,她会怎么办呢?”通过讲故事,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很快就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作文之中去。
2.问题激趣,启动思维
小学生爱动脑筋,好胜心强。因此,作文以提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维,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二十年后的我》这篇作文教学中,我先提出:“现在我们的国家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二十年后,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强大,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二十年后,我们都长大了,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那时我们在什么岗位上怎么为祖国做贡献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启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都想把自己的答案写出来,都有话要说,不吐不快。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欲望。
3.图画激趣,引发美感
在作文教学中以图画出示课题,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观察、乐于作文。如在《窗前的小树》这篇作文教学中,我依次出示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小树的图画,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刺激、心灵上的震撼,使学生急于体会美,用语言表现美。这样学生很乐于去观察,很乐于把观察到的美写下来。
三、丰富生活体验,抒发真情实感
篇10
一、激发自尊,培养兴趣
学生不重视作文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得不到写作文的成就感,无论怎么写都是一个“差”,于是就破罐子破摔。因此,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的人格尊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特别是那些写作文困难的学生因害怕作文出现病句、错别字、结构混乱等等闹出笑话而遭到同学尤其异性同学的耻笑,以致不敢多写,甚至不写。因此,应该激发学生的自尊,培养兴趣。
1. 低起点
学习作文的第一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把自己的真实生活展现出来,也就是作文的原生态。所谓“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文也不例外。鼓励学生每天写点小文章,想到什么写什么,天马行空地任意发挥。这样的小文章一开始就应该低门槛,不限字数,不限体裁,不求详细具体,不求生动美妙,“只要学生愿意上路,那就总有到达的时候”。例如:在写以《我的一天》为题的作文时,A学生写道“早上,起床上学;中午,吃饭午休;下午,放学回家,多么忙碌的一天啊!”B学生写道“今天,我过了一个快乐的一天,因为今天我交了一个好朋友”。这就是进步,学生貌似不华丽的作文中透露出了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2. 重鼓励
放大亮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时候,要睁大了眼睛去找亮点,欣赏学生独特的发现,肯定学生的真情实感,鼓励有新意的表达。教师在评讲作文时,有意识的拿这些学生的作文来读,尽量说出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找到成功感。学生在享受自己的成功中就会更加亲近作文,消除恐惧的心理,喜爱作文。在一堂作文课中,教师问:今天天气怎么样?你们喜欢阳光吗?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你们觉得怎么样?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幸福”。于是教师又轻轻地提问:你们幸福吗?学生们纷纷发表议论,于是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练习开始了。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发现这一堂作文课后的写作出现了很多亮点。
如:A在《幸福・爱》一文中说:“幸福就是饿的时候有饭吃,晚上冷了有温暖的被子盖……”
B在《一个幸福的孩子》运用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学以致用,很好。另外还有很多靓丽的作文拟题:《幸福像花一样》《幸福潘多拉》《幸福,很甜》等。
二、点燃信心,书写情感
有了作文的自尊感和兴趣,缺素材,少体验的学生就应该把他们带入生活,感悟生活,引入文章,书写真挚的情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我们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来点燃学生的信心,通过亲身的感悟书写情感,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去努力。
1. 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我们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如:网络热点“小悦悦事件”讨论中,学生对人性冷暖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心灵普遍接受了洗礼;“学校中的饭堂学生插队”问题,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不正确,对“插队”问题上升到道德的层面;家庭中的琐事乐事,学生的感悟慢慢都有了,引导学生注意父母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体味情亲。
2. 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简单的“生物园十分钟游”活动,让学生静下心去寻找生物园中的美丽。学生课堂汇报的有“高大茂盛的榕树,如一把巨大盛开的绿伞”“笔直旺盛的木棉树,火一般的木棉花”“灵活可爱的小白兔”……学生从来没有如此的活跃过,学生的自信心从没有如此高涨。
3. 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我们应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一位经历暑期工工作的学生在他的作文中写道:“这一天,从来没有感觉到过的累,不断的重复的工作,机器的轰鸣,满天的粉尘。但是,我又感受到自己长大了,自己能够赚一点点钱,为父母分担一点点,高兴啊!”很多学生都有过打工的经历,这样的经历是现时生活中他们人生宝贵的财富,也为他们的作文积累了许多别具一格的素材,情感丰富了许多。
三、丰富生活,增加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