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9 12:5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羚羊木雕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校集集体的智慧创办了“教学案”,它是一种融合教案和学案,集教、学、练三位一体,有助于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师生共用的课时教学实施方案。其基本环节包括“预习导学”、“学习研讨”、“训练巩固”、“拓展延伸”四个部分。对于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校构建的“四环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要特征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新课改的要求,遵循教学活动规律,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教学课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课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运用――总结反思”分为四个环节,并分别确定与之相应的学习目标,即“识记与理解”、“释疑与解难”、“整合与提升”、“发现与创新”,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益。集中展示了新洲区实验中学以“教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课堂建立合作、激励、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下面我就谈谈“四环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以〈羚羊木雕〉为例: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本内涵;2. 进一步学习并运用圈点勾画和批注的阅读方法,品味语言,分析人物;3. 联系实际,学会尊重、理解他人,正确处理家庭成员或朋友间的矛盾。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本内涵。难点:学会尊重、理解他人,正确处理家庭成员或朋友间的矛盾。教学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1. 安排学生在假期里感受家庭的琐屑,和父母交换一下对家庭中发生的小事的看法;2.课前预习课文,完成教学案“预习导学”部分,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3.要求学生熟悉课文中的人物,鼓励自我推荐,作好分角色朗读的准备。
“设置问题,自主预习”是我校构建“四环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的首要条件。几年来,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实施,这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形式化;一类是绝对化。为此,我校结合具体的学情,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主人。以“先学后教”为教学理念,以“预习、展示、反馈”作为新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对字、词、句的识记,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与理解。
教学过程(即课堂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导语:一曲〈让爱住我家〉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和谐,可家有时也会有起伏的波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之路的家庭,看看一只羚羊木雕到底荡起了怎样的情感涟漪。
二、检查预习
1.扫清字音字形障碍。(指名学生在小黑板上演示);2.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涉及到的人物;3.分角色朗读1-16自然段,“我”和爸爸妈妈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明确:矛盾的焦点是“是否想万芳讨回羚羊木雕”。原因:父母心目中,只有羚羊木雕的贵重价值,没有女儿的感情世界,所以他们坚持要“我”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我”认为朋友之间应该讲诚信,友情是无价的,是珍贵的所以“我”不同意向万芳讨回羚羊木雕。小结:文章在展示家庭矛盾冲突的同时,也通过各种人物的描写方法给我们展示不同的人物性格。请同学们结合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研读课文,感受形象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我”、“爸爸”、“妈妈”、“万芳”的语句,做圈点批注,进行揣摩、品味,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人物性格。示例: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形象。如,“万芳……”“没有……”“你能不能把羚羊木雕还我……”这几句话都没有讲完,把被逼无奈的“我”那种难于启齿向朋友反悔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表现了“我”诚实守信的特点。
小结:正是因为人物性格特征的不同,才会导致他们在处理羚羊木雕事件上有着不同的态度,当同学们读到描写这些人物的语句时,在情感上已产生了共鸣,甚至想成为其中一员。现在老师就给大家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让我们去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用一盒糖去换回羚羊木雕,也是一种解决矛盾的办法,为什么“我”却不愿意呢?2. 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呢?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总结:一件围绕“羚羊木雕”而引发的平凡的家庭小事,却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爱和无价的友情;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中既有对子女的疼爱深情,又有因对事件的不当处理对孩子人格和友情造成的伤害。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却激起了一个如何尊重别人情感的大涟漪。所以,请大家在生活中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解与沟通,那么我们的周围就会多一份温馨与和谐!
篇2
关键字:案例教学法;中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88-01
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将学生变成课堂主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此,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为了达到学生主动活跃课堂,施展自身才华,突显自己个性的目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值得被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起到巩固学生知识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主要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探究案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案例精选
根据课题内容挑选科学合理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法前提与保障,教师在挑选案例时要遵循方向性、针对性、时效性、实践性四大原则。例如:《在山的那边》 教案教学设计一课时,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观照人生、感悟人生。老师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上课伊始,老师首先板书课题并要求学生随着老师的板书边读边书空,写完再读一遍课题。接着对同学们说“读课题也要注意感情,大家学习完课文后再读题目,我相信就会读得不一样了。”然后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后让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难受、怒、恨、惜)请学生再读题目时感情变了,表情也变了。大家心里很难受,又恨又怒,又感到很可惜。最后老师提醒学生要把那种最难受、最可恨、最可气的感情读出来,并把心情、感受写在脸上。让学生通过齐读、个别读的方式朗读课文、听读课文(感知课文内涵)。齐读课文(以声达意,朗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读准词句;二要读出节奏停顿;三要读懂内容;四要读出情感。)。使朗读与悟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读真正发至内心。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朗读的感情基调上,能自主地读出“难受”与“可惜”相织,“恨”与“怒”交加的语气语调,使“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不但落实到了实处,而且提高了层次。
2.案例呈现
语文课程案例教学要与理论密切相连,任何脱离了理论的课堂案例都会使得讨论和教学内容与目标相背离、相脱节。对此案例的呈现要把握恰当的时机,万万不可实行单一程式化教学模式,案例呈现既可以出现在教学的某个知识点上,也可以在授课完毕后呈现出来,还可以从理论知识讲解中呈现,根据需求紧密联系理论。呈现模式教师根据需求具体而定,主要的呈现方式有:(1)教师将案例通过故事讲解形式来表达;(2)通过纸质形式为学生发放资料;(3)巧妙运用多媒体来呈现影音与图片事例;(4)采取辩论、小品等多姿多彩活动将案例呈现出来。例如,在教课文《羚羊木雕》时,首先要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的字音,整体感知文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要学会通过把握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再次要了解插叙手法的作用。最后学会两代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明白亲情需要互相沟通、理解、尊重。此文中就运用了插叙的方法。如在爸爸妈迫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严谨,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友,不理解孩子的心,不尊重孩子们纯真的感情的行为。教师应点拨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是非,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二、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目标
为了确保案例教学法有效的实行,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可以仔细的思考,还可以降低学生压力,让学生能随心所欲发表观点,不断提升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懂得倾听他人意见。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对所呈现案例进行了解,在独立思考案例后,将案例重点部分确定下来,明确材料间关系,再提出解决建议与方法。在此前提下根据小组划分,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教师此时扮演的角色是第三者,控制交流秩序和进程,必要时给予一定提示,起到的是激励作用。
教学中,只要我们能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和模式就能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例如在教《人生寓言》这篇课文时,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也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思维上,涉及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多角度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转变传统死板教学模式,扩宽学生思维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势必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钻研,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做到案例教学张弛有度。
参考文献:
[1] 蔡华.论新课改后案例教学法在中学语文课中的使用[J].政史地教学,2008(02):112.
篇3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构建方法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深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迫切需要。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完成育人目标,构建“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育人追求的目标。教师应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以期取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开放、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精心设计导语,将学生引入生动课堂
精彩的导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启发学生也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如果用精练、准确、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作为开场白,则一定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我在教《春》时就设计导语:提到春天啊,你们会不会觉得眼前出现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呢?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受到无限生机,无穷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接下来,引导学生背诵两首描写春光美好、富有优美意境的古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把学生带到浓浓春意中,领略春的勃勃生机。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才能达到课堂高效呢?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就是要通过学生相互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领悟获得知识,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一种能使学生真正学“语文”、用“语文”的情境,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时间还给学生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或者说需要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使教学效果得以强化,使学生成为高效学习者。同时,资源查阅不受时间限制,给教师提供了良好备课条件而制作电子教案,如果教师利用幻灯片、课件等,就能够让文本抽象内容具体化,静止内容动态化,枯燥内容形象生动化,从而让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欲望强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例如,在教授《孔乙己》时,教师如果不适当运用多媒体,不注重切入点的研究,则难免会课堂气氛沉寂,效果不好。假如教师引导学生以讲孔乙己的“手”为导入点,运用电脑制作动态课件,或用幻灯片展示诠释孔乙己的不同形象、不同情况,形象、逼真、具体,则文本主旨便清晰了。再如,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结合文本内容,我上网查找苏州园林的图片。课堂上,学生身处苏州园林的美景中,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美如西子的气息。
五、课堂教学的有效训练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堂堂有训练,但是训练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而取而代之的是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利于学生发展。
六、积累运用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 上一篇:朱丽和朱丽娅
- 下一篇:描写中秋节的诗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