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买卖范文

时间:2023-03-29 07:2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楼买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红楼卷自上市以来已经有三个版本了,其中两个版本是套标,而且每个版本都有成对警句。与之对应也有非卖品版本的,

1、非卖品三版本:

三个版本的主要区别:第一枚是最早的版本,侧面无图案,第二枚是成套包装的,10枚侧面不一样,加警句20枚一套,第三枚最近的“百万箱纪念版”,非卖品与上市的纪念版图案是相同的,警句成对,就是目前还不知道是否出齐全了没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庙会上的吃喝

庙会上的小吃其实多半是北京日常街头巷尾叫卖的吃食,具有北京地方特色,适合北京人的口味,形成固定套子,从晚清到解放初期基本上没什么变更。

豆汁:有人说,豆汁是老旗人的吃食,其实喜欢喝豆汁的并不局限于民族,也不拘贫富。旧时,有穿戴体统者,如果坐在摊上吃灌肠或羊霜肠,就会被人耻笑,但在摊上喝豆汁则不足为耻。卖豆汁的照例是从粉房将生豆汁趸来,挑到庙上,就地熬熟。前边设个长条案,上摆四个大玻璃罩子,一个放辣咸菜;一个放萝卜干;一个放芝麻酱烧饼、“马蹄”;一个放“小焦圈”的油炸果。案上铺着雪白桌布,挂着蓝布围子,上面扎有用白布剪成的图案,标出“×记豆汁”字样。

灌肠:灌肠本应是用猪大肠灌上碎肉和淀粉,蒸熟后削片在铛上用大油煎烙。如后门桥华安居、福兴居所卖,质量甚精。但庙会上所卖的灌肠却只用淀粉点上红色,作成肠形削成小块在铛上用极次的汤油半煎半烙,使其外焦里嫩,然后浇上蒜汁盐水,用竹签扎着吃。

茶汤、油茶:茶汤是炒熟的糜子面,放上红糖,用滚开的水一冲即成。油茶是用牛油或素油将面粉炒熟,放上糖,用滚开的水一冲。茶汤和油茶都有所谓“八宝”之说。其实就是加上山楂条、青红丝、葡萄干、核桃瓤、瓜子仁等一些果料,使之香甜可口,别有风味。经营此业的多兼营“藕粉”。

豆面糕:又名“驴打滚儿”,早年从乡下传进城里,是粘糕的一种。其做法是将黄粘米面蒸熟后,摊开铺平,撒上熟豆面和红糖,然后卷起来一切,状如螺丝转儿。还有的用豆沙或红糖包成像鸡蛋大小的团子,滚上炒豆面,放在小碟里,有的还浇上“糖稀”。

老豆腐:通常是把磨好的豆浆放在锅里,点上适量的石膏,便成了很嫩的老豆腐(有如南豆腐)。然后放上芝麻酱、韭菜花、卤虾酱、辣椒油等调料。

豌豆黄儿:豌豆黄分粗、细两种。庙会上卖的是粗豌豆黄儿。这是用沙锅将豌豆煮烂成泥,加上小枣,淀成粉坨,扣出,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用手推车运至庙会上兜售。由于大多出现在春天的庙会上。

爱窝窝:爱窝窝是将蒸熟的江米擀成小饼,包上冰糖渣儿、山楂糕、芝麻、抟成元宵形,裹上糯米粉,使之不粘在一起。一般有白糖、澄沙、枣泥的数种。为区别起见,上边都做了红点记号。庙会上卖爱窝窝的往往也卖元宵、年糕。

此外,还有面茶、杏仁茶、江米粥、炸糕、炸肠、带汤的糖豌豆,不一而足。以上这些品种,除羊霜肠、粗豌豆黄等个别品种外,大部分都保留下来了,已见诸于近年春节的新型“庙会”上。

庙会上的玩乐

玩儿的东西就更多了,有贴着金字标签,抖起来声势激昂的空竹;有一个个彩色风轮带动起一个个小锤儿,哗啦啦敲起一面面小鼓的各式风车;还有气球、琉璃喇叭、扑扑凳……加之五彩缤纷的大小沙燕儿。大到拖着彩绸尾巴的龙睛鱼,活眼睛、活关节、两三丈长的大蜈蚣,小到能放到火柴盒里的袖珍风筝,无不制作精美,令人目不暇接。名人字画与街边小摊上的古旧书籍交相辉映,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庙会期间还有各处民间花会狮子、高跷、旱船都来进香表演,锣鼓不断,热闹异常。

厂甸老牌庙会

时间:2011年2月3日至2月7日(初一至初五)

地点:两区一带:即琉璃厂(文市区)、陶然亭公园(民俗区)、连接带(琉璃厂至陶然亭公园)

厂甸庙会是北京历史上著名庙会之一,也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最负盛名的一个。厂甸庙会起于明嘉靖年间,一直延续不断,如今已四百年有余。历史上,与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成都青羊宫并称为中国四大庙会。

庙会看点

厂甸庙会本身即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一个庙会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厂甸庙会以书籍古玩、字画文具独秀于林,自古便以“文市”著称。同时特色小吃、传统工艺、日用百货和儿童玩具也颇具盛名,风车、糖葫芦、空竹是厂甸庙会的标志物,其中以大糖葫芦为代表的风味小吃更是不可错过。逛庙会的人三教九流、工农商无所不有,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此各得其乐,各有所获。

大观园红楼庙会

时间:2011年2月2日至2月7日(除夕至初五)

地点:北京大观园园内

以展示红楼文化为主题,依据《红楼梦》而建造的古典文化园林,在众多的园林中,它率先开启了名著园的先河,它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是曾有近200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一部《红楼梦》,让大观园拥有了不可比拟的文化底蕴,红楼庙会自1996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五届,元妃省亲,宝黛成婚,双玉相会,红楼庙会用各种创新的形式,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亲身感受到红楼文化的魅力。

庙会看点

兔年大观园庙会的一个亮点,就是要海选“皇帝”。元妃省亲每年都演,今年想让皇帝和元妃一起回家,对“皇帝”没有年龄限制,只要儒雅且有贵族气就成。在中选后,“皇帝”还要接受培训。此外,“元妃省亲”有可能从每天一场,增加到上、下午各一场。

庙会期间,大观楼及东、西舞台每天上、下午分别进行传统文化、红楼文化、民俗文化表演。园内布局主要以节日文化活动为主,满足游客节日购物为辅。

景山游乐园洋庙会

时间:2011年2月3日至2月7日(初一至初五)

地点:石景山游乐园

逛洋景儿、听洋曲儿、品洋味儿,石景山游乐园第十一届“北京洋庙会”。中国人不出国门即可领略异国风情,外国人在北京也可感受浓浓的乡情。洋庙会独树一帜,不仅给市民的“春节大餐”添了一道“大菜”,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庙会看点

石景山游乐园的吉祥物“欢乐兔”将在第十一届“北京洋庙会”上亮相。憨态可掬的“欢乐兔”家族每位成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分别是“欢欢”、“乐乐”、“团团”、“圆圆”;他们带着春天的气息将与京城百姓共同演绎玉兔闹新春的快乐篇章,代表游乐园对每位游客的新年祝福。

把西洋节庆活动与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庙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中国人不出国门即可领略异国风光,品尝异国风味,体验异国风情,让外国人在北京“过大年”的同时,体验中国民俗民风,感受浓浓的乡情。

颐和园苏州街春节宫市

时间:2011年2月3日至2月7日(初一至初五)

地点:颐和园苏州街

“苏州街春节宫市”活动始于1992年,是颐和园保持多年的一项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苏州街原名买卖街,在清漪园时买卖街宫市中有茶楼、酒肆、银号、字画、文房四宝、鞋、帽、布匹等各行业商号,以木制假商品,由太监扮商人、宫女扮游客假作生意。重建后的苏州街恢复了原来各行业的商号,由服务人员着清代服装经营茶楼、酒肆及售卖真正商品。为了丰富首都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内容,充分展现颐和园的文化特色。

篇3

关于媒人的演变史,《中国婚姻史》认为“媒妁具有居间人之性质,在买卖婚时代当即有之;殆买卖婚演变而为聘娶婚,买妻卖女之居间人亦演变而为媒妁,遂以合姓为难,赖媒往来,以传婚姻之言也矣,或即为‘使’。”《诗经》有“取妻之如何,匪媒不得”可以看出媒人早在西周时期就成为婚姻的重要条件了。从《仪礼·士婚礼》中规定的成婚程序六礼来看,从采纳、问名、纳吉、纳征到请期、婚礼,没有那个环节能离开媒人。“于是男女以行媒始知其名,无媒则亦不交;男方无媒不得妻,女方无媒老且不嫁”。《唐律疏议》中也有“为婚之法必有行媒”婚嫁要行媒成为婚姻的法定条件。

伐柯:这个雅称来自《诗经豳风伐柯》中:“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是说怎样去砍那斧柄呢?没有斧头不可能;怎样娶那妻子呢?没有媒人不可行。《中庸》:“执柯以伐柯。”后来,便称媒人为“伐柯”或“伐柯人”。称做媒为“执柯”。如宋吴自牧《梦粱录嫁娶》:“其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

保山:本指像山一样稳固可靠的保证人。如《红楼梦》第119回:“他说二爷不在家,大太太做得主的,况且还有舅舅做保山。”因此,旧时亦别称媒人为“保山”。

冰人:这个名称来自于《晋书索紞传》中的低俗作品请删除,晋时有个叫索紞的,善于解梦,预卜吉凶祸福。有一次有一个叫令狐策的人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一个人说话。不知是何征兆,就要索紞为他解梦。索紞分析了一下梦境的情节,即对他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阴阳事也:士如归妻,适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与冰下人语,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做媒,冰泮而婚成。”后来令狐策果然给一个太守的儿子做媒,又碰巧把婚事说成了。所以,“冰人”即成为“媒人”的代称。

媒妁:媒,谓谋合二姓;妁,谓斟酌二姓。一说男曰媒,女曰妁。《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贼之。”

月老:唐人小说记载,唐代人韦固夜经宋城,遇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检书。固问所检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又问囊中赤绳何用?答曰:以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终不可避。传说这位老人是主管婚姻之神,故以“月老、月下老、月下老人”作为媒人的别称。

篇4

据笔者所知,二甲人修复的古瓷器被当做“全品相”交易的,上至大型拍卖会,下至民间古玩市场,时常可见,甚至一些有专家把关的国营文物商店,都不能幸免。近年来,他们还紧随古瓷作伪新潮流,收集古旧光洁白瓷或印、贴花瓷进行后加彩,非常成功。一些古玩商家、藏家与二甲人做生意,因贪图便宜而放松警惕,花钱买修复的古瓷或后加彩瓷,吃亏上当是常有的事。所幸古玩界自古有行规:买卖凭眼力,既允许错卖,也就允许错买。这样一来,二甲瓷器贩子的名声不好。其实,这只是对二甲人片面而肤浅的认识。

二甲瓷器贩子担的是二甲的名,实际只是二甲镇几个村的部分村民。他们虽然没有什么文化,经济上也谈不上有多富裕,起步时甚至一贫如洗,然而,他们凭借投机致富的先天悟性、敢于冒险的闯荡干劲、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机敏灵活的经营风格,愣是在富有文化气息、动辄一掷千金的古陶瓷买卖行当中取得一席之地,乃至圈内名声大噪,他们身上,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独特之处。

起步早、具有投机致富的先天悟性,是二甲人做瓷器买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处于极其困苦之中。二甲人也不例外,一些生活用品,如碗盘之类,新的买不起,只能到旧货店买旧的用。这使当地旧货店生意非常红火,还吸引了其他地区的人纷纷拿物过来寄卖。如此一来,二甲人手上旧货甚多,且老瓷器用多了,自然也就能分辨些好丑。

1972年,如皋文物商店、南通市文物商店先后在二甲设点收购文物。让二甲人没想到的是,家里的老瓷器值了钱,拿出来卖掉再买新的,还有结余。他们投机致富的先天悟性得到激发,大家骑自行车到没有文物收购点的地方挨家挨户收货回来赚钱,周边收完了就往外地跑,慢慢发展为全国各地跑,结果动作太大,成了打击投机倒把的重点对象。

天无绝人之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二甲瓷器贩子的头上,国家提倡文物藏之于民,更让他们如鱼得水。他们甩掉包袱,放开手脚,收来贩去,赚得盆满钵满。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二甲人名气很大,还吸引了上海文物商店、友谊商店、进出口公司,以及江苏省文物收购部门等单位前来收购。

敢于冒险的闯荡干劲,是二甲人性格的重要特征。期间,农民贩只鸡鸭都要被作为投机倒把罚没处置,更别提是“破四旧”的古物了。二甲人敢闯敢为,他们带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远出家门收购古瓷,但如何带回家成了一大难题。每当乘坐火车或长途汽车,他们总是将行李放上行李架后,人在远处看着,若被执法人员抽查到,就自认倒霉,概不承认。这种游戏玩多了,也悟出许多经验。有人收到青花大罐,将其外表涂上防锈漆,内放臭咸菜,上摆秤干,假冒卖咸菜的,屡屡得手。

有个叫顾宝康的,在浙江收到一只青花缠枝莲纹大缸,器型硕大规整,辅首衔银环,精美绝伦,因无法隐藏只得打“摩的”带回,此事被当地工商部门得悉,派人来通追缴未果。顾宝康将青花大缸卖给如皋文物商店,如皋文物商店又转让给无锡文物商店,可惜未能留在南通。在1992年上海展览馆举办的“瑰宝——华东地区文物商店精品联展”上,此缸被拿出参展,大放异彩。

说到二甲人的闯劲,不能不谈谈他们对修复破损古瓷的摸索。古玩界有句老话:瓷器一毛(破损),不值分毫。此话虽有些夸张,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情况。二甲人在外生意做多了,常能见到精美的瓷器因破损而贱卖,他们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将低价买回的破损古瓷修复如初,多赚些钱,殊不知修复古瓷正是我国文物专业机构亟待攻克的科研难题。二甲人的闯劲来了,说干就干,家家户户在家搞试验,攻克难关。没几年,他们的古瓷修复技术和水平,一点都不低于国家科研机构所能达到的水准。由于这是能挣钱的技术活儿,每家搞出的成果都秘不示人。据说,几十家就有几十种不尽相同的方法,有的专门修复青花器,也有专门修复釉上彩瓷;再往细处分,还有专门修复山水、人物、花鸟等等各种纹饰图案的,真是应有尽有。他们修复古瓷的名声之大,连景德镇的瓷器商家也慕名前来大批修复破损瓷器。

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是二甲人难能可贵的又一特性。二甲人能吃苦是有名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骑着自行车外出收货,一连几天,几百公里,风餐露宿,他们乐意承受;后来条件好了,他们在外做生意腰缠万贯也不忘节俭,住澡堂、下面馆是经常的事。笔者亲眼所见,南通自有古玩市场以来,每次开放,天还没亮二甲人必定先到,收货、摆摊一两个小时,再到周边城市继续做买卖。

篇5

套标的艺术性更强

我国烟标收藏的历史并不长,在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绝大多数收集烟标的爱好者没有什么系统性,也不搞什么专题收藏,只是信手拈来,见没有的就收。但进入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内卷烟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品牌的卷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烟标收藏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收集舞台,烟标的收藏也开始得到集藏界的关注,近年来重视烟标集藏的爱好者日渐增多,不少精品烟标也因存世量稀少,已凸现出集藏品所固有的投资价值,其市场价格也与日俱升,尤其是套标的收藏价值更高,现已成为许多烟标收藏爱好者的投资首选。

在烟标家族中,套标一直以设计新颖、题材丰富、印刷精美、装饰艳丽、自成系列而著称,因而套标的市场价格也明显高于一般的单枚烟标,其投资价值也更为突出。何谓套标?烟标收藏界将同一厂家生产的3枚或3枚以上的,有统一标名,设计风格和包装形式一致,有特定的主题内容,能连续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组烟标,简称为套标。通常以4枚、5枚、10枚为一套,其表现符号为4×1、5×1或10×1。套标之所以受到烟标爱好者的青睐,其根本原因在于套标名称和图案所构成的艺术魅力和欣赏情趣,以及所表现出的国情民俗、万事万物。有人将套标比喻为一棵枝繁叶茂、吐露芬芳的树,名称是她的根干,精美的印刷是她的枝叶,漂亮的图案是她所开的花朵。只有名与图,字与画的奇妙构思和灵巧设计才能为套标创造出形象优美、格调高雅的艺术形象,使套标在形式多样的烟标收藏中成为最受广大爱好者欢迎的一个系列。

套标的市场价更高

烟标本身并没有面值,且地域性又很强,价格的统一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二十年前,烟标的流通主要靠物物交换来完成,烟标爱好者的交流方式也基本以通信为主。直到烟标收藏队伍越来越壮大,简单的交换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爱好者的收藏需求,于是烟标的交易市场才慢慢兴起,并出现了一大批以烟标交易为生的人,烟标买卖也逐步被收藏者所接受。目前,收藏品市场里出售的各种烟标没有统一的价格,完全由买卖双方自行决定。由于烟标市场的交易价格并不是很规范,因此,烟标收藏也像其他集藏品一样,在某一段时期会内炒风盛行,使原本具有深厚文化韵味的收藏活动成为了商业行为,但同时也给一些投资烟标的收藏者带来了一定的获利机会。如在某地举办的一次烟标节上,就曾出现过一枚烟标转了三个摊位,价格从5元炒到了25元的现象;还有在一次大众藏品拍卖会上,也出现过个别烟标被追捧到比市场价格高出一倍的情况。

篇6

马建国从8岁收藏连环画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收藏圈至今已有50多年,藏有各个历史时期连环画1万多种、2万余册。用“连友”的话说:“他是连环画圈儿内的一面旗帜,他倒了,市场也就完了。”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源于古代壁画,由明清小说木刻插图演变而来,并随石板印刷技术的出现得以流行。我国第一部“连环图画”,是1927年6月上海世界书局发行的一套24册、40开本的《三国志》。而今,连环画已成为继瓷器、书画、钱币、邮票之后第五大收藏类别。

马建国从8岁收藏连环画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收藏圈至今已有50多年,藏有各个历史时期连环画1万多种、2万余册。用“连友”的话说:“他是连环画圈儿内的一面旗帜,他倒了,市场也就完了。”

救命小人书

马建国是共和国同龄人,当过20年维修工,而后倒腾过服装,管理过市场,打拼10年挣下的百万家产却没有经住期货市场的蛊惑,家底儿悉数被骗子操盘手卷走,年过半百的马建国跌进人生谷底。

一天,马建国偶然看到一则消息,原价7分钱的小人书《打倒人民公敌》,竟卖到500元。仿佛黑暗中的一支火把,打小爱看小人书的马建国顾不了那么多,用鞋盒子装了18本《红楼梦》去了报国寺文化收藏市场,蒙着开价300元一本,竟全卖了,剩下的13本开价500元一本,照卖不误。“绝路逢生啊!”马建国感慨。

进军收藏界

马建国第一次有意识地收购小人书是在1999年。有位石家庄小伙子拿着一箱连环画,5毛一本,一共300本,马建国说:“我爱看小人书,每本给你加2毛卖给我吧”,对方欣然同意。这是马建国有生以来第一次高于定价购买连环画。自此以后他一发不可收拾,没事儿就到各处市场去寻摸。

最初,马建国以定价乘以10 的原则购进。他认为,那些十几、二十多年仍保存完好的小人书值这个价,通常是一挥手,“这一墙我全要了”。正是这种心态,让马建国收到了好多现在看来非常珍贵的连环画。

随着对这个圈子的了解,马建国的“胆子”越来越大。2000年,他在市场闲逛时看到一本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连环画《龙须沟》,一向喜爱老舍作品的马建国初见之下又惊又喜,但对方开口就是500元,决不还价。按照一贯的“进货”原则,他没买。半年后,马建国再次见到那本连环画,已涨到800元。这次马建国再也没扛住,一咬牙以780元买了下来。自打开了这个口子,老马就再也收不住了,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一个字,买!

得失间英雄本色

马建国也有“失手”,他至今感到遗憾的是与一套1927年的《三国》失之交臂。那是2001年底,报国寺市场一位外地人拿着一套民国版“连环图画三国志”,是第一部以连环画名称出现的《三国》。经过数番侃价后,对方少于15000元不卖,马建国太喜欢这套书了,而掏光身上仅有的12000多元,再加上身上刚第一次穿的精品羊绒衫,也还是不够。没能将这套连环画收入囊中,马建国两个星期没睡好觉。据说,这套书现在至少值4万元。

有失就有得,马建国兴奋地讲起了他的捡漏故事:约四五年前,马建国到武汉参加一个连环画交流会,最后一天,他看到两本光绪年间的《御制耕织图》。这本书首版应该是康熙三十五年,最早可追溯至宋朝时。是一本以36图教授老百姓进行农作生活的书籍,上面还盖有天津农业博物馆的馆藏章。对方要价5000元,几番讨价还价,马建国以1500元将其收入囊中。事实上,仅从史料价值上看,这本书也不止这个价。

以“连”会友

马建国在他经营的小人书收藏馆上花了不少心思,挂放的小人书都是可抽取式的,大大方便了来此“淘宝”的顾客,很多顾客来这儿有时候并不只为买书,和马老聊一会儿,侃侃小人书,也是件幸福的事,“连”友们俨然已经把他当成了业界老大。

慕名找马建国淘换小人书的有很多明星,崔永元、姜昆、葛优、六小龄童等隔三差五地就要来这里转转,姜昆喜欢关于相声段子的;葛优则喜欢父亲葛存壮演过的电影;六小龄童最喜欢《西游记》和与之相关的,这些市场上的奇缺货马建国但凡能找到,都会毫不吝惜地转给他们。六小龄童在浙江淮安开了一家主要收藏《西游记》资料的博物馆,其中很多都是马建国帮着收集整理的。马建国在小人书上从来不侃价,多少钱拿的货都会一五一十地报给对方,马建国靠实在以及绝无假货的口碑结交到的朋友不计其数。

收藏潜力

小人书未来的升值潜力还很大。马建国说,他3年前以19500元卖出去的《鸡毛信》,如今以35000元都收不回。“连环画的行情今后还会看涨,我估计这本五十年代出版的《鸡毛信》用不了几年就能达到10万块钱。”马建国肯定地说。

此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36本一套《戏曲画库》,20万难求;20世纪60年代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的60本一套的《三国》,30万仍有竞价;三民版《红楼梦》,市场价值更在30万以上……精品连环画的市场价位看来已经不低,却仍不是终极价位。马建国前年在云南某拍卖会上以全场最高的连环画成交价3.2万元拍下的一套21本《水浒》,今年以5万元出手后不久,一位藏家便想7万块钱收购。

马建国认为,与有上百年收藏历史的玉器、书画相比,连环画还是“新生”,所以升值潜力巨大。马建国相信,10年内,一本小人书达到10万元也是很有可能的。

收藏与投资

篇7

以前是2000个人聚在一起欣赏一部电影,隔着十几米二十几米接收到美的信息,像某种仪式。现在被电视、DVD、iPad、手机视频代替了,一些专属于电影的特写、镜头语言、视听完全看不到了,只留下所谓情节。真正好的电影,还是需要进影院的,但影院现在已很难看到非常好的电影。这两年,是中国电影的高速增长期,一年800部电影,数字惊人,可是配套的人才储备,创作人员、道具师、化妆师,哪能跟得上这种速度。于是,出现各种粗糙。妖流行,就复制妖,票房大卖,接着复制;青春怀旧题材流行,赶紧复制……慢慢地,电影本身的水平被遮盖了,基础工作人员、导演,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都齐齐上阵。过去要成为一个道具师,要做助理做好多年,哪怕一只道具杯子,都要考虑年代感,片子里用哪一个杯子更有感染力,成为电影隐藏或是渲染的细节!

在国外,看电影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很多中老年人把周末看电影当成一种习惯。而中国的很多电影是针对年轻人拍的,没有中年人的影片,追求浅层次的视觉感受,不喜欢内在了,内在是一个被票房嘲笑的词。一位法国文艺片导演针对中国的票房说过这样的话:“你认为你们人多吗?你们几亿票房。而我们讲的是入场人次,我们也许只有10万人看这部电影,你们100万人看这部电影,你们这100万人是同一种类型,而我们这10万人每一个人都有独立的大脑,是你们人少了,我们人多了。”这话意味深长。

现在的电影导向,都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票房,成功,买卖没商量,简单明了,没有争议。那些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电影没有了。电影变成表层的感观刺激,商业对电影的压抑太厉害了。

篇8

连环画前几年受到了市场热烈的追捧,价格屡创新高。连环画收藏风靡全国十余载,其精品显现出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作为一种绘画形式,连环画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但它的收藏热形成较晚,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末,显然不是传统收藏门类,常被打入“另类收藏”。专门收藏连环画的人其实也不在少数,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年连环画价格要低得多。从目前市场看,连环画收藏的确有劣势,如收藏群体底子薄、交换频率太快、变现欲过猛,多属于投机偏好。然而,随着收藏者心态的调整变化,连环画收藏还是具有很大的增值空间的。

连环画原稿的“孤品”性质决定了珍贵度。连环画近两年行情时涨时落,而连环画原稿“物以稀为贵”,资源稀缺,其老大身份不容替代。连环画封面原稿大多是彩色绘画,极具视觉冲击力,有创意的单页原稿占重要地位。像贺友直、顾炳鑫、戴敦邦、高燕、华三川等的画稿都拍出好价。贺友直是当今屈指可数的老一辈著名连环画家、线描大师及蜚声海内外的国画大师,其创作的《山乡巨变》获得第一届连环画评选一等奖,有“南顾北刘”美誉的顾炳鑫(“北刘”指著名连环画家刘继卣),著名作品有《渡江侦察记》《列宁在一九一八》《列宁在十月》等;上世纪80年代之后有“南雷北燕”之称的“北燕”是著名连环画家高燕,其绘制的《贵妇还乡》获全国连环画评比二等奖;著名画家戴敦邦,作品《红楼梦的故事》《逼上梁山》《新绘长恨歌》获全国连环画大奖,创作的《新绘全本红楼梦》获第十三届全国图书奖。

连环画画稿是“原始股”。但并非所有的连环画画稿都值钱。关键还要看作者名气,画稿是否完整,是否曾获奖,题材是否罕见等。搞连环画原稿收藏,名家力作应是首选。连环画原稿的收藏现在还不成熟,没有一个公认的价格。连环画原稿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门类,只是在国画艺术品市场里占据了一个很小的角落,这与连环画的艺术价值和其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不相符。绘画水平高的连环画原稿将是连环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所谓的“缺本”,是指成套的连环画再次印刷时,只印了其中的大部分,而没有印刷的少数几本就成为“缺本”。因为稀缺,“缺本”的收藏价值就非常高。一套完整的连环画,“缺本”的价值占整套书的50%以上。“出版社校本”上能清晰分辨出编辑校对的痕迹,它是下真迹一等的连环画原稿。

“出版社校本”是连藏的高境界。资源枯竭将直接导致其价格的迅速上扬。名家的设色原稿、古典作品、少数民族题材、画幅超大、页数完整的“出版社校本”会狂涨。“出版社校本”散页作为画家的创作依据非常重要,完好的经过出版家反反复复多次修改的,只要是定稿就价值不菲。重金回购连环画“出版社校本”后再同出版社一起策划再版,双方共同获利,只有“出版社校本”能获此专利。出版社把遗失的“出版社校本”作为出版资源来看待,藏家策划再版后仍能保存原件,甚至售予出版界,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篇9

最近,有两个新闻最引起人们关注,一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的离世,二是央行宣布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陈晓旭的艺术魅力、财富光环以及皈依出家的特殊归宿让人们重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意义,而央行宣布加息让无数怀着财富梦想的小股民开始怀疑手中股票的生死。

宏观调控是一盘棋,而非专门针对股市。5月中旬公布的各种经济数据都已经显示了今年以来推行的5次紧缩政策尚未达到预期效果,这次对利率的调整主要还是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但芸芸众生怎么会去关心贸易顺差、贷款增长等宏观问题?人们最关心的是房价、物价、股价这些与生活和财务相关的重要的价格变化,而股民们更是将其直截了当地与大盘走势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多年,于2001年时已然不同,政府既然采取了相对温和的经济手段进行调控,就不会为了单一经济目标采取《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之类的激烈措施。笔者认为,这次加息等经济手段为主的调控政策不会立竿见影地将股市打压下来,因为推动牛市的最终力量是“钱”,而当前的钱确实太多,即所谓的流动性泛滥只一个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事实。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的《中国的钱为什么这么多》一文指出,中国当前钱多状况如果简单点讲,就是给老百姓以买卖自由、选择自由。一个国家已经资本化或者能够被资本化的财产和未来收入流越多,它的“钱”自然就越多。

篇10

关于媒妁的起源,历史并无明确记载,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最早的媒人是女娲。据宋人罗泌《路史・后纪二》记载,女娲“祷于神祗,而为女妇正姓氏,职昏因,通行媒,……是日神媒。”罗苹注引《风俗通》曰:“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女娲为媒,可算是媒人的祖师了。这也说明在远古时期已经有媒妁存在了,它应该是人类由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演变后的产物。至殷周时,媒妁的作用日显重要,没有媒人,就没有婚姻,即使是两情相悦的自由恋爱,也必须通过媒人来正式提亲,否则当事男女就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诗经・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以及《诗经・卫风・氓》中所说的“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讲的都是当时媒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周代政府还设有官媒,据《周礼・地官》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婚配)。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人子者,书之。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官媒掌管着出生的人口,限制着男女的婚嫁年龄,不但撮合男女,还负责实施类似现代婚姻法所规定的条律。官媒的权力之大,凭着一本花名册,便可操纵国内男女的婚姻。至春秋时,官媒的设立已成为一种制度,《管子・人国篇》记载“凡国皆设有掌媒”,国家对男女婚姻的管理已经制度化了,这当然也是我国古代礼制文化发展的结果。战国以后,官媒就逐渐为私媒所替代,但并未完全消失。私媒当时在民间广泛存在。很多私媒为了撮合成功赚取谢礼,就难免有吹捧坑骗之嫌。《战国策・燕策》中苏代对燕昭王说:“周地贱民,为其两誉也:之男家,曰女美;之女家,曰男富。”这里的贱民说的就是私媒,他们中有的为了谋取私利而欺骗男女双方。

汉代以后,凡男女婚姻,也均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班固《白虎通》载:“男不自专娶,女不自专嫁。”清代陈立注:“将欲与被合婚姻,必先使媒氏通其言……婚必由媒交接。”如果“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如乐府民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即使要改嫁,也要通过媒人,可见在汉代媒妁依然重要,沿袭了前代遗风。到了隋唐,媒妁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唐律・户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

此前男女婚配必有媒人还是一种礼法的要求,但在这里,媒人已成为必需的法律条件。到了宋代,“说媒”已成为一种职业,根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汴京“有媒有数等:上等戴盖头,着紫背子,说宫亲宫院恩泽。中等戴冠子,黄包髻背子,或只系裙,手把清凉伞儿,皆两人同行。”媒妁已有阶层之分和职业化的服装。当时媒妁已经有了自己专门的行会组织,行会就是同行业的联合组织,有自己的行规,而国家通过行会控制管理媒人这个行业。元代对媒妁的管理也很具体,当地的媒人由乡社推选而产生,然后官方进行登记,然后颁发行媒的学习手册《至元新格》,让他们熟悉行媒的章程和律令。明清两代的《明律》和《清律》也基本沿用了唐宋有关媒妁的法律,规定媒妁在婚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对他们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媒妁能够在古代社会长期存在并且作为一种法律制度确定下来,是与我国古代特殊的以血缘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结构息息相关的。为了保护男方的家庭财产,保障女子有基本的生活保证,男女双方需要一个中间人对双方以财产为中心的各项条件进行反复的比较衡量,代替对方进行讨价还价;并且古代缔结婚姻的“六礼”程序繁杂,不经专门的职业人代劳是很难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