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远方的大山范文

时间:2023-03-24 21:0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翻越远方的大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看见约翰逊。必须承认,他已成为我的一个偶像,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遥无期,更别提要逾越这座大山了。

2001年,在埃德蒙顿举行的国际田径锦标赛上,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和约翰逊的第一次碰面。

很遗憾,那时的我还略显稚嫩,虽说跑了13秒51,基本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但这个成绩摆到世界范围来看,就显得太普通了。也正是因此,我没有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那风驰电掣般的速度。那次他得到了冠军,成绩是13秒04。我暗暗地问自己:“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2002年,我参加了在希腊雅典举行的国际室内田径锦标赛。那是我第一次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是我和他第一次同场竞技。但真的很遗憾,那次比赛,我在跨越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根本没有完成比赛,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

随着我的成绩渐渐提高,出国比赛的机会也多了起来,而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我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回首那段历史,我自己也禁不住有些气馁。整个2003年,我和约翰逊大大小小比了近十次,我全军覆没,没有一场获胜。但可以看到的是,我的成绩,从原来徘徊在第四第五名慢慢进步到了跻身前三名。更多的时候,我拿第二名,而约翰逊一直是第一名。

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山那样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这座大山已远不像当初那样遥不可及了。我甚至觉得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翻越它!

2004年5月8日,日本,大阪,国际田联大奖赛。我等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跑了13秒06,而约翰逊的成绩是13秒13。我第一次面对面地战胜了约翰逊。此前在瑞士的洛桑,我曾跑出13秒12战胜过他的13秒17,但那时我们并不是在一个组,称不上是面对面,我也丝毫没有战胜他的感觉。

然而,当我第一个冲过终点,第一次让约翰逊看到我的背影的时候,很奇怪,我并没有感到特别的兴奋。尽管我跑出了13秒06,打破了自己当初创造的13秒12的亚洲纪录,而这个成绩也是当年的世界最好成绩。

但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还是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是约翰逊让我认识到,这是真的。比赛完,他第一个走向我,同样是那个友好的微笑,他拍拍我的肩膀,说了一句:“干得漂亮,祝贺你!”

那一刹那,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击败了世界“跨栏王”!

(选自《当代青年》,有删改)

篇2

一、抓住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

一针见血的指出人物的性格,评价人物的精神面貌。言之有据,是评价人物的基本要求,无论是肯定其人还是否定其人,必然得有客观依据。所以,要对某人进行热议,首先必须抓典型事件,抓住典型就成功了一半。比如关于央视春晚的主持人董卿:

央视“春晚”上,董卿的一句“马先生的儿子马季”使她成为仅次于小沈阳的热门人物。随后她做客由马东主持的央视“文化访谈录”节目,直面自己的错误,用“感伤・感动・感悟”表达了自己那些日子以来的心路历程。她对自己在如此重要的场合中,犯下这个低级错误而感到内疚,而缺席了晚会后举行的庆功宴。她独自一人回到家中躺在床上,眼泪浸湿了头发浸湿了枕头,内心有着难以言说的感伤。事后她对理解和包容她的观众们表示了深切的感谢。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董卿对自己的口误没有找托词,而是直面错误,真诚道歉,并把完美当成一生的追求。

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件,夹叙夹议,在叙述中评价人物,从而显得议论切中肯綮、深刻厚重。

二、对人物的感彩要旗帜鲜明

在对人物评价时要在表达上注意感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写作文要把语言和思想的纯金片段收集起来,细细抚摸、咀嚼,让思想与思想碰撞,让光芒与光芒聚集,让智慧的火光照彻未开启的灵感之门,浪漫的意境和深邃的智慧丰满我们的精神。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总理性格刚烈,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当年洪灾,九江防洪大堤决口前被称为“固若金汤”。朱总理视察时得知堤内无钢筋时,顿时怒不可遏,他说:“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堤内竟是豆腐渣!这样的工程从根本查起,对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的人都要查。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搞出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得了?”他激愤地说:“在反腐败问题上,中央是有决心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就无法长治久安。反腐败就是要先打虎后找狼,对老虎决不姑息手软!要准备好100口棺材,也包括我的一口,无非是个同归于尽!”快人快语,朱总理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关心民瘼的眷眷之情,力透纸背!

喜怒诉诸笔端,情感溢于言表,通过抒情,表明了态度和立场,揭示笔下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加强文章的思想深度。

三、为笔下的人物添加一个时代背景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一个广阔的时代背景能让作文立意从“小我”中走出“大我”,为作文的升格打下基础。比如你要赞颂奥运健儿刘翔的坚强不屈、勇于挑战的精神,就可以谈一谈当初他的偶像阿兰・约翰逊――刘翔背后一道亮丽的背景,刘翔曾经把他看作是远方的一座大山,而且坚定地说,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

刘翔第一次被教练带到跨栏场地那年,才16岁,而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黑人运动员约翰逊已经是奥运会冠军。从90年代中期,约翰逊就一直是110米栏的世界统治者,大名鼎鼎,扬威四海。打一个形象点儿的比方,如果跨栏是一座高山,当刘翔在山脚下还不知先用左脚还是右脚起步时,人家约翰逊已经在山巅上翩翩起舞。但是刘翔“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勇敢向世界冠军发起挑战,终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第一枚田径金牌。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他用坚强不屈的意志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

巧搭背景,立起舞台,人物形象就会变得丰满鲜活,即使一件普通之事也会变得熠熠生辉。

四、用对比手法

在歌颂人物阳光一面的时候针砭时弊,以社会的阴暗面为背景突出中心人物的高大形象。你可以通过“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活状态的速写来反映当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的目光,不公的待遇,以此来赞颂《长江七号》里那一位吃苦耐劳、坚强自信的父亲。如果你想褒扬成龙、李连杰这些为公益事业奔走的风流人物,可以这样写:

前几年媒体多次曝光为假广告代言的郭德纲、侯耀华、刘嘉玲、唐国强……他们利用观众对他们的信任,利用明星效应误导观众,他们见利忘义,欺骗伤害消费者的不道德行为,更加衬托出成龙、李连杰这些为公益事业奔走的光彩照人形象。再看看上海“楼脆脆”、成都“楼歪歪”、南京“桥粘粘”……那些利欲熏心、草菅人命的奸商的丑恶嘴脸,希望大家给他谴责的同时,一起呼唤责任感与道德良知,让我们一起来夯实社会大厦赖以矗立,赖以崛起的基石――认真精神和责任意识。

篇3

一.拆分法

即先把词语拆开来分别解释,然后再合起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结尾一句是这样的: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其中“羞惭”一词可以用拆分法来理解:“羞”是羞耻,“惭”是惭愧,结合句子合起来理解为洪教头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羞耻和惭愧。《少年王冕》一课:……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偷空”一词中“偷”是抽出的意思,“空”是空闲的意思,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忙碌中抽出时间。又如四年级下册《祁黄羊》(教材版本同上)一课:几年后,祁黄羊要告老退休,便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辞职”一词也可以这样理解,“辞”是辞去,“职”是职务,结合前文合起来理解为祁黄羊要辞去中军尉的职务。

二.颠倒法

五年级上册《陶校长的演讲》:“演讲”一词可用此法理解,“演讲”就是讲演的意思。此法对理解颠倒过来意思不变的词语特别适用,如“式样”就是样式的意思,“替代”就是代替的意思。但颠倒过来意思大不相同的词语就不能这样理解了,如“事故”就不能理解为故事,“名著”就不能理解为著名。

三.换词法

通过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换词,可以让学生明白词语的含义。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苹果里的五角星》: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最佳路径》: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更加焦躁。《永远的白衣战士》:叶欣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这些课文里的“顷刻间”“清晰”“焦躁”“疲倦”都可以换成相应的近义词来理解:顷刻间――转眼间;清晰――清楚;焦躁――急躁;疲倦――疲惫。

四.形容法

有些词语,心中似乎理解,但又很难用具体的语言描述清楚。这时,用形容法来理解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三年级下册《长城和运河》: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其中“蜿蜒”一词可结合句子理解为形容弯弯曲曲的样子。《翻越远方的大山》:那次我没能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运用形容法来理解“风驰电掣”,就不必说得很具体,理解为形容速度非常快就可以了。

五.拿来法

结合上下文,用文中的句子来理解词语的意思,我把这种方法形象地称为拿来法。二年级下册《学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这句中的“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就是对“专心致志”最恰当的理解。三年级上册《学会查“无字词典”》: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就是“骄阳似火”的意思。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碧空尽”的意思,就只要从前文中去找,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直接拿来就可以理解了。拿来法其实就是要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更是语文测试中运用最多的方法。

六.猜测法

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词语的意思。学生遇到个别不理解的词语,有时并不会影响他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词语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教师鼓励学生猜一猜词语的意思,也许更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篇4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在传统的课前预习作业中,我们教师布置学生读字词,读课文,字词、课文的读让他们在学习文本之前就对文本乏味,学生虽然对文本熟悉了,但这是以扼杀学生的兴趣为代价的,真是得不偿失。我们思考有什么办法既能让学生达到预习的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是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一份优秀的前置性作业的前提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带着快乐和热情走进课堂,在心理上对课堂充满向往,在情感上为课堂做好准备。在设计前置性作业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前置性作业对文本感兴趣,对接下来的学习感兴趣。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一个神话故事,很多同学都喜欢读神话故事,在平时他们接触了很多的神话故事,但是神话故事中很多的神都有那长长的、拗口的名字,很多学生一遍读下来,谁是谁都难以搞清楚,这就影响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我就让学生们在课前给西方的这些神列个家谱,学生们可感兴趣了,把家谱列下来了,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而且学生对神话更加感兴趣,在简单图示的指引下,学生们消除了对文本的畏惧,对文本阅读有了强烈的期待,从而为进一步亲近文本打下了基础。好的前置性作业能让学生们不再怕上语文课,畏惧做作业,而是对作业兴趣增加,从作业中获取一份好的心情。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置性作业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的学生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堂上总是习惯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讲什么听什么,从来都没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当着“奴性十足”的学习者。这样的学习模式是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也是不能推动社会进步的,而前置性作业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在前置性作业中,我们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设计,围绕文本让学生自主地去亲近文本,学生们根据老师的要求,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文字,去捕捉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培养主动发问的意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我为《卧薪尝胆》一课设计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到了哪些耻辱?他是怎样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的?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和句子,在边上写上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自主地、有目的地、充分地去阅读文字,品出自己的感受,有了自己的感受,为课堂中的交流做好准备。从这一环节中,学生们学会了抓关键词、关键句去深入文本,捕捉文本内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概括地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前置性作业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它的操作过程就是要达到让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文本进行感受、进行初步理解、自主寻求解决办法等目的,它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更自信,最大程度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三、拓宽学生的视野